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轻小说の>微弦> 第一百五十一章 闪光

第一百五十一章 闪光

  之前黄上校如此,现在罗中校又如此,这圆盘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力量,让如此优秀的两位宇航员都对它毫无抵抗力。
  又或者,这就是人类文明在它背后那种存在面前的处境。
  而且,为什么之前罗中校从黄上校手里接过圆盘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两次接触发生时的差异似乎只在于罗中校的注意力状态…
  未等宋嘉继续想,就听罗中校问黄上校道:“那种…温度…”虽然那黑洞的引力还在作用于中校,但他与人类世界的联系已基本恢复,只是语气还有些漂移不定。
  “温度?”上校一时不解。
  “它的温度。”中校说话间目光转而凝视自己半抬起的双手,仿佛仍在细细感受着什么…
  黄上校一下愣住了,他似乎想起了某种此前未曾意识到的异样,不知为何,他目光中一种像是难以置信的神色急速浓重起来。
  这时两人下意识间不约而同转向一旁实验舱主机上显示的圆盘实测温度,那个数字等同于环境温度,而且自圆盘被放入密闭实验隔舱以来一直如此。
  但这就好像点破一层完全透明的零质量薄膜,并没让两人感到丝毫意外,那本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温度,而像是一种来自未知的、存在于更高维度的表征…
  “哔、哔、哔…”随着实验舱主机发出几声不大的提示音,两位宇航员的注意力被拉回眼前。
  是“α振荡信标检测仪”监测到了异常α振荡信标,就发生在几分钟之前。
  天宫实验舱中配备的主机其实拥有准量子计算机级别的超级运算能力,它实时解算着“α振荡信标检测仪”发来的各项信息和数据,之所以会有几分钟的延迟,并不是因为它的计算速度还不够快,而是因为任何量级的计算能力在α振荡所包含的信息面前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螳臂。
  在经典物理学中,微观粒子是种体积极小的存在;但在“微弦论”某种必然的广延推论中则已完全不是这种概念,表观上再微小的粒子——乃至夸克——都是与宇宙、乃至不可计数的宇宙等量齐观的存在,因为在这种推论里,任何由α振荡成像的所谓“实体”,无论它多微小或多庞大,都是对“非实”的“映射”,它们的不同只在于表观,而在本原上则无所谓差别,因此,任一映射都包含着本原“非实”的全部信息,以及这个“映射”之所以成为这个“映射”的全部因果关系,在这里,“宇宙”不再意味着宏观,同样的,“夸克”也不再意味着微观,连“生命”与“非生命”间那条原本绝对的界线也不复存在。
  最微观的实体尚且如此,遑论更大尺度下的物体,所以,从根本上说,若就人类固有的认知模式而言,解读α振荡中包含的信息其实是不可能的。
  甚至这种解读本身也不是真正的解读,而只是借助所解读的“映射”,生成新的“映射”,只是这新映射被冠以“解读”之名,而被人们当做对原映射的解读。
  其实由那种根本认知模式得出的一切认知无非如此。
  在微弦论看来,最终锁死人类科技水平的只可能是这人类心识底层的根本结构,而微弦论在某种程度上,探出了突破这个死结的第一步。
  在这个原本不可解的问题上,母小伟做了两点——在他已公布的研究成果中,1.对“观察者”的“微弦”同体处理;2.信标体系。
  第一点,其实彻底解决了原本在“量子力学”(较轻程度上也包括其他所有经典物理学)中不可解的先决缺陷,那就是“观察者”、“被观察的物理事件”以及“对该观察事件的观察者”在人类底层认知结构于无意识中给出的现象解读构图里被置于3个截然不同的先验范畴中,正是由此,在量子力学中显现出一个“掷骰子的上帝”,也让量子力学从它诞生开始就带上了“统计力学”的底色。
  而在“微弦论”中,观察者和被观察事件本就在同一成像中,不再有主客观之分。这也让所谓“物理现象”的性质既不再是“客观存在”,也不再是“主观认知”,而成为了某种“自湮灭镜像”。
  这也正是让大多数科学家无法理解、接受“微弦论”的关键症结之一。
  另一边,在宋嘉看来,正是母小伟这个尚未被主流物理学界意识到的划时代突破,通往大统一理论的道路已经完全打开。但最遗憾的是,唯一有能力完成这项伟业的人,却在曙光初现前的一刻失踪了。
  只留下一部对仍处于人类底层认知结构划定格局里无法自觉更无法自拔的人而言犹如天书般的微弦论。
  而母小伟做的第二件事,其实就是为了给这些人架起一座由他们所在的表象认知层面连接微弦世界的桥梁,那就是“信标体系”。
  借助这个体系,可以用一种拟态的方式把微弦世界图解为无法突破底层认知结构的人能够理解的、以时空、能量、场等基本概念为像素的图卷。
  不过代价就是,这图卷依然是似是而非的,就像一切由这底层认知结构得出的认知那样。
  但即便只是这拟态信标体系,由于它所要标示的对象依然至少是宇宙量级的信息,因此那计算量还是无比巨大,就算天宫实验舱配备的这套准量子计算机级别的主机,也需要几分钟时间才能完成最简单的信标解算和分析。
  此时主机上显示,几分钟前,圆盘发出了一次极其强烈的α振荡,在光向度信标上,它的亮度是太阳5亿七千万倍,持续时间大约0.066阿秒。
  可是能量向度的信标解算值却为零。
  换句话说,这道闪光是没有RouTi的,是一道本不可能存在于这个物理世界中的最纯粹的光。这也是为什么在它闪耀过后天宫可以毫发无伤,一切如常,除了“α振荡信标检测仪”,其他所有常规探测仪器都没有反应的原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