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玄幻奇幻>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417章 资本涌动与对刘宗敏三族审查

第417章 资本涌动与对刘宗敏三族审查

  第417章 资本涌动与对刘宗敏三族审查
  金陵城,聚仙楼。
  这曾是南明官僚和豪商巨贾宴饮的高档场所,如今,在一个雅致的包间内,汇聚的却是一群面色既兴奋又带着几分忐忑的人,十多位原金陵城的纺织作坊主。
  公民议会结束后,元首和总理大臣明确表态支持产业发展,这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至少五年内政策不会大变。
  过去的两个月,对他们而言可谓冰火两重天。大同社管得太宽,工匠每天干多久要管,工钱多少要管,受了伤谁出钱治要管,甚至干久了还要想着给他们养老!稍有不慎,违反了那本厚厚的《工坊条例》,罚起款来眼睛都不眨,动辄五百、一千两银子,这段时间他们老是很多,当然如果真不赚钱的话,他们早就关了作坊。
  而这两个月对他们最大的惊喜则是开纺织厂真赚钱,比他们以前赚的还要多。大同社说话是真算数啊!
  这两个月他们织出来的布,真就按承诺,以略低于市价半成的价格全部包销了,虽说单价赚头薄了点,可架不住量大、稳定、回款快!他们只需要盯着生产,不用担心销路,这钱赚得轻松。
  更重要的是经营环境的巨变。以前那些衙门的官吏,哪个不得打点,节敬、炭敬、冰敬、寿礼……名目多得记不清!下面的小吏更是雁过拔毛。
  现在呢?一个子儿都不用送!甚至有地痞想来作坊区收‘保护费’,当天下午就被巡捕抓了,第二天审判,第三天就发配到城外修水利工地干活去了!这效率,这清廉,大明那时候想都不敢想!
  众人唏嘘不已,比起大明那些拿钱不办事甚至还要坏事的老爷,大同社的官吏简直个个都像传说中的海瑞再世。
  所以两个月经营下来,曹少安等人私下里噼里啪啦一算账,惊讶地发现:即便把工匠当“爹”一样供着,支付了更高的工钱和福利,但由于效率提升、销路稳定、没有盘剥、治安良好,总体算下来,利润反而比明朝时更高!
  能赚钱,心思就活了。以曹少安为首的金陵纺织业主们摩拳擦掌,想要趁热打铁,扩大生产。他们都清楚,虽然江南大战主体已结束,但扫尾工作和对西南用兵仍在继续,军需订单依然旺盛,这是最后一波巨大的战争红利,必须抓住。
  然而,扩大生产需要购买昂贵的蒸汽纺织机,他们过去被南明权贵盘剥得太狠,积累有限,资金成了最大的瓶颈。借贷,成了唯一的选择。今日这场聚会,核心目的就是等待一位来自北方的“财神爷”——韦富引荐的钱庄大掌柜。
  “韦富找的人靠谱吗?咱们这次要借的可不是小数目。北方不是被大同社清洗过好几轮,还有这等豪富?”侯勇还是有些担忧。
  曹少安消息灵通些,解释道:“侯老弟,北方的清洗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这五六年,大同社在北方全力推动工商,你想啊,整个北方士绅阶层两百多年的积累,几乎被大同社光了,这些钱几乎都被北方的商人赚了。这么多年下来,他们的财富,恐怕早就超过当年扬州的盐商了!”
  众人一想,确实有理。他们自己不就正在享受与“大同社”做买卖的“快乐”吗。
  量大、管饱、不拖欠。北方的商人享受了五六年这种环境,其财富积累可想而知。
  正说着,包间门被推开,韦富笑容满面地引着一个人进来。此人约莫四十上下,穿着藏青色的长衫,身形挺拔,面容精悍,眼神锐利,虽然作商人打扮,却隐隐带着一股行伍般的干练。
  “各位大哥久等了!”韦富拱手笑道,“这位便是来自北地,常福钱庄的大东家,姜瑄姜东家!常福钱庄在北方可是这个!”他翘起大拇指,“主营漠南漠北的畜牧、茶叶、盐业买卖,资金雄厚,信誉卓著!”
  “久仰久仰!”
  “姜东家幸会!”
  曹少安等人一听对方经营的竟是牲口、盐、茶这类利润丰厚且需要极强实力的行当,顿时安心大半,纷纷起身见礼。
  一番寒暄客套,主宾落座。姜瑄也不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干脆利落:“诸位老板,在商言商。姜某做事喜欢爽快。诸位既然有意借贷,还请先将拟作抵押的房契、地契、工坊契据以及现有机器清单给姜某过目。咱们先估个价,再谈金额和利息。”
  “应当的,应当的。”曹少安率先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契据文书递了过去。姜瑄接过来,看得非常仔细。
  “曹东家这蒸汽机,是扬州机器局最新的型号?”他指着清单上一项问道。
  曹少安老脸一红:“呃……是几年前托韦富兄弟买的二手货,型号是老了点,但只用了不到5年,但保养得还行。”
  韦富有点尴尬,这是淘汰他纺织厂的机器,江南的商人可能不知道内情,但北方商贾只怕是一清二楚。
  好在姜瑄只是点点头,不再多问,转而开始详细询问曹家工坊的位置、面积、、目前的产量、销路以及他家宅院的情况。
  问题专业而细致,显然深谙此道。当然,他也不只是听这些商家自己说,这只是初步评估,后续他肯定会派专业的伙计去实地勘察。
  片刻后,姜瑄心中有了数,开口道:“若曹东家所言不虚,这些抵押物,姜某可以做主,贷予十万两白银。年息,一成二。”
  曹少安闻言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姜东家,这……工业发展银行的官贷年息也才一成。您这多出两个点,是不是有点高了?”
  “是有点高。”其他作坊主也纷纷附和。
  姜瑄面色不变,淡然道:“工业钱庄利息是低,但他们的规矩多,流程长,审核严苛。从申请、勘察、审批到放款,没两三个月根本下不来。
  姜某的利息虽多两个点,但今日谈妥,明日我便派人去核验各位的抵押物,若无问题,后日即可放款!
  诸位东家都是明白人,现在时间就是银子!晚上两三个月,机器订不到,安装调试耽误了,等布匹生产出来,只怕这仗早就打完了,行情也过了。这中间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两个点的利息吧?”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痛处。曹少安沉吟片刻,讨价还价道:“姜东家说的是实情。但十二个点确实高了点,我等赚的也是辛苦钱,您看能否再让一些?十一个点如何?”
  姜瑄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如果诸位愿意购买我们常福钱庄指定合作的几家机器厂商生产的蒸汽机,姜某可以做主,利息再给你们降一个点。那几家厂商的机器,质量、价格都与扬州机器局的相差无几,姜某可以作保。”
  曹少安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最怕的就是对方以借贷为条件,强行推销质次价高的机器。如今听姜瑄承诺质量价格与官办相当,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这时,韦富也笑着拿出了一份房契:“姜东家,小弟我也凑个热闹,用这处宅院和店铺做抵押,贷五万两。”
  姜瑄看了看房契,点头道:“可以。”
  正当气氛热烈,准备详细敲定契约细节时,一个姜瑄带来的伙计轻轻敲门进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东家,老太公派人急信,让您立刻回招待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姜瑄眉头微蹙,露出歉意的表情,起身拱手道:“诸位老板,实在抱歉,家中忽有急事,姜某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具体契约细节,明日我让掌柜的与诸位详谈,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曹少安等人虽觉突然,但也连忙起身相送:“姜东家客气了,您先忙正事要紧!”
  送走姜瑄,曹少安好奇地问韦富:“韦老弟,你也打算扩大纺织作坊?”
  韦富摇摇头道:“天下快要太平了,我这倒腾南北货物的生意,长远看怕是难做了。听说海外天地广阔,机会无限。我打算贷些款,造一艘大海船,带着伙计们去南洋闯荡一番。”
  曹少安惊愕道:“海商?那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风波险恶,海盗横行,十个人出去,能回来五六个就算老天爷保佑了!”
  韦富却笑道:“曹大哥,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有大同社的舰队在海上巡逻,保护商船,比以前安全多了。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向往,“我这个人呐,可能就是闲不住,过不惯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日子。”
  曹少安指着他笑骂道:“你呀!就是能作!迟早把自个儿作到海里去喂王八!”
  话分两头。
  姜瑄匆匆赶回下榻的招待所,一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不仅父亲和大哥在,连本该在军官学校学习的姐夫刘宗敏也回来了。
  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房间里还坐着三个陌生人。为首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
  此人正是大同社内令人谈之色变的“庶务长”赵叔!此人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人的家庭,在关中高层极其让人忌惮,让人谈之色变。
  赵叔见人到齐了,脸上露出笑容道:“人都齐了。这次冒昧来访,是为了刘宗敏兄弟的事情。元首府经过考察,提议由刘宗敏兄弟担任新一任的税部尚书。此次前来,是最后的家庭情况核查。核查通过,任命便可下达。”
  他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首先需要向各位说明。根据大同社法令,担任尚书一级职务,其个人及家庭财产必须公示,接受民朝百姓监督。
  同时,其父族、妻族、母族三族亲属,均不得经商。刘宗敏兄弟的父族、母族关系简单,均在陕西老家务农,我们已经审查完毕,没有问题。现在,只剩下姜家这边了。”
  姜老太公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忙道:“明白!明白!赵小哥,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社里的规定!瑄儿,你快把咱家的情况,详详细细、一五一十地跟赵小哥汇报清楚,半点都不能隐瞒!”
  姜瑄也是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道:“是!我家目前在河套商社占有2%的股份。自家经营‘常福钱庄’,在北方大同、太原、燕京,天津等地设有十三家分号,目前在江南金陵刚刚设立第一家分号。钱庄主要资金……主要经营项目……”他将家底和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叔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旁边的随从则快速记录。听完后,他点点头:“嗯,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大体相符。不过,还有一些可能你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或者忘记的小股份、干股,最好在这段时间内主动向我们说明。如果等我们后续查出来,到时候大家面上就不好看了。”
  姜老太公抢着保证:“赵小哥您放心!老朽以全家担保,绝不敢有丝毫隐瞒,绝不会耽搁了宗敏的前程!”
  赵叔站起身:“好。那就这样。这段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该退的股份退掉,钱庄业务,也尽快寻找合适的接手人或者进行转让。告辞了。”说完,他便带着人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送走赵叔一行,屋内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姜老太公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激动地一拍大腿,转向还有些发懵的刘宗敏:“宗敏啊!这么大的好事,你怎么提前一点风声都不跟家里透?”
  刘宗敏挠了挠脑袋道:“大人,我其实还没想好。带兵打仗我在行,这当税部尚书……管钱管账,跟各路人打交道,我怕我不是那块料啊!我还是更想去前线……”
  姜老太公气得差点拿拐杖敲他:“糊涂!天下都快太平了,还能有多少仗打?这是元首和社里对你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这是咱们家天大的荣耀!你还挑三拣四!真是……”他想起了当年姜家想从将门转为官宦之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失败,再看看眼前这个憨直却运气极佳的女婿,真是感慨万千,又欣喜若狂。
  (本章完)
  姜某的利息虽多两个点,但今日谈妥,明日我便派人去核验各位的抵押物,若无问题,后日即可放款!
  诸位东家都是明白人,现在时间就是银子!晚上两三个月,机器订不到,安装调试耽误了,等布匹生产出来,只怕这仗早就打完了,行情也过了。这中间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两个点的利息吧?”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痛处。曹少安沉吟片刻,讨价还价道:“姜东家说的是实情。但十二个点确实高了点,我等赚的也是辛苦钱,您看能否再让一些?十一个点如何?”
  姜瑄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如果诸位愿意购买我们常福钱庄指定合作的几家机器厂商生产的蒸汽机,姜某可以做主,利息再给你们降一个点。那几家厂商的机器,质量、价格都与扬州机器局的相差无几,姜某可以作保。”
  曹少安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最怕的就是对方以借贷为条件,强行推销质次价高的机器。如今听姜瑄承诺质量价格与官办相当,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这时,韦富也笑着拿出了一份房契:“姜东家,小弟我也凑个热闹,用这处宅院和店铺做抵押,贷五万两。”
  姜瑄看了看房契,点头道:“可以。”
  正当气氛热烈,准备详细敲定契约细节时,一个姜瑄带来的伙计轻轻敲门进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东家,老太公派人急信,让您立刻回招待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姜瑄眉头微蹙,露出歉意的表情,起身拱手道:“诸位老板,实在抱歉,家中忽有急事,姜某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具体契约细节,明日我让掌柜的与诸位详谈,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曹少安等人虽觉突然,但也连忙起身相送:“姜东家客气了,您先忙正事要紧!”
  送走姜瑄,曹少安好奇地问韦富:“韦老弟,你也打算扩大纺织作坊?”
  韦富摇摇头道:“天下快要太平了,我这倒腾南北货物的生意,长远看怕是难做了。听说海外天地广阔,机会无限。我打算贷些款,造一艘大海船,带着伙计们去南洋闯荡一番。”
  曹少安惊愕道:“海商?那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风波险恶,海盗横行,十个人出去,能回来五六个就算老天爷保佑了!”
  韦富却笑道:“曹大哥,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有大同社的舰队在海上巡逻,保护商船,比以前安全多了。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向往,“我这个人呐,可能就是闲不住,过不惯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日子。”
  曹少安指着他笑骂道:“你呀!就是能作!迟早把自个儿作到海里去喂王八!”
  话分两头。
  姜瑄匆匆赶回下榻的招待所,一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不仅父亲和大哥在,连本该在军官学校学习的姐夫刘宗敏也回来了。
  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房间里还坐着三个陌生人。为首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
  此人正是大同社内令人谈之色变的“庶务长”赵叔!此人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人的家庭,在关中高层极其让人忌惮,让人谈之色变。
  赵叔见人到齐了,脸上露出笑容道:“人都齐了。这次冒昧来访,是为了刘宗敏兄弟的事情。元首府经过考察,提议由刘宗敏兄弟担任新一任的税部尚书。此次前来,是最后的家庭情况核查。核查通过,任命便可下达。”
  他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首先需要向各位说明。根据大同社法令,担任尚书一级职务,其个人及家庭财产必须公示,接受民朝百姓监督。
  同时,其父族、妻族、母族三族亲属,均不得经商。刘宗敏兄弟的父族、母族关系简单,均在陕西老家务农,我们已经审查完毕,没有问题。现在,只剩下姜家这边了。”
  姜老太公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忙道:“明白!明白!赵小哥,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社里的规定!瑄儿,你快把咱家的情况,详详细细、一五一十地跟赵小哥汇报清楚,半点都不能隐瞒!”
  姜瑄也是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道:“是!我家目前在河套商社占有2%的股份。自家经营‘常福钱庄’,在北方大同、太原、燕京,天津等地设有十三家分号,目前在江南金陵刚刚设立第一家分号。钱庄主要资金……主要经营项目……”他将家底和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叔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旁边的随从则快速记录。听完后,他点点头:“嗯,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大体相符。不过,还有一些可能你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或者忘记的小股份、干股,最好在这段时间内主动向我们说明。如果等我们后续查出来,到时候大家面上就不好看了。”
  姜老太公抢着保证:“赵小哥您放心!老朽以全家担保,绝不敢有丝毫隐瞒,绝不会耽搁了宗敏的前程!”
  赵叔站起身:“好。那就这样。这段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该退的股份退掉,钱庄业务,也尽快寻找合适的接手人或者进行转让。告辞了。”说完,他便带着人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送走赵叔一行,屋内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姜老太公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激动地一拍大腿,转向还有些发懵的刘宗敏:“宗敏啊!这么大的好事,你怎么提前一点风声都不跟家里透?”
  刘宗敏挠了挠脑袋道:“大人,我其实还没想好。带兵打仗我在行,这当税部尚书……管钱管账,跟各路人打交道,我怕我不是那块料啊!我还是更想去前线……”
  姜老太公气得差点拿拐杖敲他:“糊涂!天下都快太平了,还能有多少仗打?这是元首和社里对你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这是咱们家天大的荣耀!你还挑三拣四!真是……”他想起了当年姜家想从将门转为官宦之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失败,再看看眼前这个憨直却运气极佳的女婿,真是感慨万千,又欣喜若狂。
  (本章完)
  姜某的利息虽多两个点,但今日谈妥,明日我便派人去核验各位的抵押物,若无问题,后日即可放款!
  诸位东家都是明白人,现在时间就是银子!晚上两三个月,机器订不到,安装调试耽误了,等布匹生产出来,只怕这仗早就打完了,行情也过了。这中间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两个点的利息吧?”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痛处。曹少安沉吟片刻,讨价还价道:“姜东家说的是实情。但十二个点确实高了点,我等赚的也是辛苦钱,您看能否再让一些?十一个点如何?”
  姜瑄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如果诸位愿意购买我们常福钱庄指定合作的几家机器厂商生产的蒸汽机,姜某可以做主,利息再给你们降一个点。那几家厂商的机器,质量、价格都与扬州机器局的相差无几,姜某可以作保。”
  曹少安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最怕的就是对方以借贷为条件,强行推销质次价高的机器。如今听姜瑄承诺质量价格与官办相当,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这时,韦富也笑着拿出了一份房契:“姜东家,小弟我也凑个热闹,用这处宅院和店铺做抵押,贷五万两。”
  姜瑄看了看房契,点头道:“可以。”
  正当气氛热烈,准备详细敲定契约细节时,一个姜瑄带来的伙计轻轻敲门进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东家,老太公派人急信,让您立刻回招待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姜瑄眉头微蹙,露出歉意的表情,起身拱手道:“诸位老板,实在抱歉,家中忽有急事,姜某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具体契约细节,明日我让掌柜的与诸位详谈,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曹少安等人虽觉突然,但也连忙起身相送:“姜东家客气了,您先忙正事要紧!”
  送走姜瑄,曹少安好奇地问韦富:“韦老弟,你也打算扩大纺织作坊?”
  韦富摇摇头道:“天下快要太平了,我这倒腾南北货物的生意,长远看怕是难做了。听说海外天地广阔,机会无限。我打算贷些款,造一艘大海船,带着伙计们去南洋闯荡一番。”
  曹少安惊愕道:“海商?那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风波险恶,海盗横行,十个人出去,能回来五六个就算老天爷保佑了!”
  韦富却笑道:“曹大哥,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有大同社的舰队在海上巡逻,保护商船,比以前安全多了。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向往,“我这个人呐,可能就是闲不住,过不惯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日子。”
  曹少安指着他笑骂道:“你呀!就是能作!迟早把自个儿作到海里去喂王八!”
  话分两头。
  姜瑄匆匆赶回下榻的招待所,一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不仅父亲和大哥在,连本该在军官学校学习的姐夫刘宗敏也回来了。
  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房间里还坐着三个陌生人。为首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
  此人正是大同社内令人谈之色变的“庶务长”赵叔!此人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人的家庭,在关中高层极其让人忌惮,让人谈之色变。
  赵叔见人到齐了,脸上露出笑容道:“人都齐了。这次冒昧来访,是为了刘宗敏兄弟的事情。元首府经过考察,提议由刘宗敏兄弟担任新一任的税部尚书。此次前来,是最后的家庭情况核查。核查通过,任命便可下达。”
  他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首先需要向各位说明。根据大同社法令,担任尚书一级职务,其个人及家庭财产必须公示,接受民朝百姓监督。
  同时,其父族、妻族、母族三族亲属,均不得经商。刘宗敏兄弟的父族、母族关系简单,均在陕西老家务农,我们已经审查完毕,没有问题。现在,只剩下姜家这边了。”
  姜老太公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忙道:“明白!明白!赵小哥,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社里的规定!瑄儿,你快把咱家的情况,详详细细、一五一十地跟赵小哥汇报清楚,半点都不能隐瞒!”
  姜瑄也是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道:“是!我家目前在河套商社占有2%的股份。自家经营‘常福钱庄’,在北方大同、太原、燕京,天津等地设有十三家分号,目前在江南金陵刚刚设立第一家分号。钱庄主要资金……主要经营项目……”他将家底和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叔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旁边的随从则快速记录。听完后,他点点头:“嗯,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大体相符。不过,还有一些可能你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或者忘记的小股份、干股,最好在这段时间内主动向我们说明。如果等我们后续查出来,到时候大家面上就不好看了。”
  姜老太公抢着保证:“赵小哥您放心!老朽以全家担保,绝不敢有丝毫隐瞒,绝不会耽搁了宗敏的前程!”
  赵叔站起身:“好。那就这样。这段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该退的股份退掉,钱庄业务,也尽快寻找合适的接手人或者进行转让。告辞了。”说完,他便带着人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送走赵叔一行,屋内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姜老太公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激动地一拍大腿,转向还有些发懵的刘宗敏:“宗敏啊!这么大的好事,你怎么提前一点风声都不跟家里透?”
  刘宗敏挠了挠脑袋道:“大人,我其实还没想好。带兵打仗我在行,这当税部尚书……管钱管账,跟各路人打交道,我怕我不是那块料啊!我还是更想去前线……”
  姜老太公气得差点拿拐杖敲他:“糊涂!天下都快太平了,还能有多少仗打?这是元首和社里对你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这是咱们家天大的荣耀!你还挑三拣四!真是……”他想起了当年姜家想从将门转为官宦之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失败,再看看眼前这个憨直却运气极佳的女婿,真是感慨万千,又欣喜若狂。
  (本章完)
  姜某的利息虽多两个点,但今日谈妥,明日我便派人去核验各位的抵押物,若无问题,后日即可放款!
  诸位东家都是明白人,现在时间就是银子!晚上两三个月,机器订不到,安装调试耽误了,等布匹生产出来,只怕这仗早就打完了,行情也过了。这中间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两个点的利息吧?”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痛处。曹少安沉吟片刻,讨价还价道:“姜东家说的是实情。但十二个点确实高了点,我等赚的也是辛苦钱,您看能否再让一些?十一个点如何?”
  姜瑄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如果诸位愿意购买我们常福钱庄指定合作的几家机器厂商生产的蒸汽机,姜某可以做主,利息再给你们降一个点。那几家厂商的机器,质量、价格都与扬州机器局的相差无几,姜某可以作保。”
  曹少安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最怕的就是对方以借贷为条件,强行推销质次价高的机器。如今听姜瑄承诺质量价格与官办相当,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这时,韦富也笑着拿出了一份房契:“姜东家,小弟我也凑个热闹,用这处宅院和店铺做抵押,贷五万两。”
  姜瑄看了看房契,点头道:“可以。”
  正当气氛热烈,准备详细敲定契约细节时,一个姜瑄带来的伙计轻轻敲门进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东家,老太公派人急信,让您立刻回招待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姜瑄眉头微蹙,露出歉意的表情,起身拱手道:“诸位老板,实在抱歉,家中忽有急事,姜某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具体契约细节,明日我让掌柜的与诸位详谈,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曹少安等人虽觉突然,但也连忙起身相送:“姜东家客气了,您先忙正事要紧!”
  送走姜瑄,曹少安好奇地问韦富:“韦老弟,你也打算扩大纺织作坊?”
  韦富摇摇头道:“天下快要太平了,我这倒腾南北货物的生意,长远看怕是难做了。听说海外天地广阔,机会无限。我打算贷些款,造一艘大海船,带着伙计们去南洋闯荡一番。”
  曹少安惊愕道:“海商?那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风波险恶,海盗横行,十个人出去,能回来五六个就算老天爷保佑了!”
  韦富却笑道:“曹大哥,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有大同社的舰队在海上巡逻,保护商船,比以前安全多了。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向往,“我这个人呐,可能就是闲不住,过不惯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日子。”
  曹少安指着他笑骂道:“你呀!就是能作!迟早把自个儿作到海里去喂王八!”
  话分两头。
  姜瑄匆匆赶回下榻的招待所,一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不仅父亲和大哥在,连本该在军官学校学习的姐夫刘宗敏也回来了。
  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房间里还坐着三个陌生人。为首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
  此人正是大同社内令人谈之色变的“庶务长”赵叔!此人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人的家庭,在关中高层极其让人忌惮,让人谈之色变。
  赵叔见人到齐了,脸上露出笑容道:“人都齐了。这次冒昧来访,是为了刘宗敏兄弟的事情。元首府经过考察,提议由刘宗敏兄弟担任新一任的税部尚书。此次前来,是最后的家庭情况核查。核查通过,任命便可下达。”
  他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首先需要向各位说明。根据大同社法令,担任尚书一级职务,其个人及家庭财产必须公示,接受民朝百姓监督。
  同时,其父族、妻族、母族三族亲属,均不得经商。刘宗敏兄弟的父族、母族关系简单,均在陕西老家务农,我们已经审查完毕,没有问题。现在,只剩下姜家这边了。”
  姜老太公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忙道:“明白!明白!赵小哥,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社里的规定!瑄儿,你快把咱家的情况,详详细细、一五一十地跟赵小哥汇报清楚,半点都不能隐瞒!”
  姜瑄也是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道:“是!我家目前在河套商社占有2%的股份。自家经营‘常福钱庄’,在北方大同、太原、燕京,天津等地设有十三家分号,目前在江南金陵刚刚设立第一家分号。钱庄主要资金……主要经营项目……”他将家底和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叔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旁边的随从则快速记录。听完后,他点点头:“嗯,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大体相符。不过,还有一些可能你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或者忘记的小股份、干股,最好在这段时间内主动向我们说明。如果等我们后续查出来,到时候大家面上就不好看了。”
  姜老太公抢着保证:“赵小哥您放心!老朽以全家担保,绝不敢有丝毫隐瞒,绝不会耽搁了宗敏的前程!”
  赵叔站起身:“好。那就这样。这段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该退的股份退掉,钱庄业务,也尽快寻找合适的接手人或者进行转让。告辞了。”说完,他便带着人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送走赵叔一行,屋内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姜老太公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激动地一拍大腿,转向还有些发懵的刘宗敏:“宗敏啊!这么大的好事,你怎么提前一点风声都不跟家里透?”
  刘宗敏挠了挠脑袋道:“大人,我其实还没想好。带兵打仗我在行,这当税部尚书……管钱管账,跟各路人打交道,我怕我不是那块料啊!我还是更想去前线……”
  姜老太公气得差点拿拐杖敲他:“糊涂!天下都快太平了,还能有多少仗打?这是元首和社里对你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这是咱们家天大的荣耀!你还挑三拣四!真是……”他想起了当年姜家想从将门转为官宦之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失败,再看看眼前这个憨直却运气极佳的女婿,真是感慨万千,又欣喜若狂。
  (本章完)
  姜某的利息虽多两个点,但今日谈妥,明日我便派人去核验各位的抵押物,若无问题,后日即可放款!
  诸位东家都是明白人,现在时间就是银子!晚上两三个月,机器订不到,安装调试耽误了,等布匹生产出来,只怕这仗早就打完了,行情也过了。这中间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两个点的利息吧?”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痛处。曹少安沉吟片刻,讨价还价道:“姜东家说的是实情。但十二个点确实高了点,我等赚的也是辛苦钱,您看能否再让一些?十一个点如何?”
  姜瑄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如果诸位愿意购买我们常福钱庄指定合作的几家机器厂商生产的蒸汽机,姜某可以做主,利息再给你们降一个点。那几家厂商的机器,质量、价格都与扬州机器局的相差无几,姜某可以作保。”
  曹少安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最怕的就是对方以借贷为条件,强行推销质次价高的机器。如今听姜瑄承诺质量价格与官办相当,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这时,韦富也笑着拿出了一份房契:“姜东家,小弟我也凑个热闹,用这处宅院和店铺做抵押,贷五万两。”
  姜瑄看了看房契,点头道:“可以。”
  正当气氛热烈,准备详细敲定契约细节时,一个姜瑄带来的伙计轻轻敲门进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东家,老太公派人急信,让您立刻回招待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姜瑄眉头微蹙,露出歉意的表情,起身拱手道:“诸位老板,实在抱歉,家中忽有急事,姜某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具体契约细节,明日我让掌柜的与诸位详谈,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曹少安等人虽觉突然,但也连忙起身相送:“姜东家客气了,您先忙正事要紧!”
  送走姜瑄,曹少安好奇地问韦富:“韦老弟,你也打算扩大纺织作坊?”
  韦富摇摇头道:“天下快要太平了,我这倒腾南北货物的生意,长远看怕是难做了。听说海外天地广阔,机会无限。我打算贷些款,造一艘大海船,带着伙计们去南洋闯荡一番。”
  曹少安惊愕道:“海商?那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风波险恶,海盗横行,十个人出去,能回来五六个就算老天爷保佑了!”
  韦富却笑道:“曹大哥,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有大同社的舰队在海上巡逻,保护商船,比以前安全多了。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向往,“我这个人呐,可能就是闲不住,过不惯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日子。”
  曹少安指着他笑骂道:“你呀!就是能作!迟早把自个儿作到海里去喂王八!”
  话分两头。
  姜瑄匆匆赶回下榻的招待所,一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不仅父亲和大哥在,连本该在军官学校学习的姐夫刘宗敏也回来了。
  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房间里还坐着三个陌生人。为首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
  此人正是大同社内令人谈之色变的“庶务长”赵叔!此人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人的家庭,在关中高层极其让人忌惮,让人谈之色变。
  赵叔见人到齐了,脸上露出笑容道:“人都齐了。这次冒昧来访,是为了刘宗敏兄弟的事情。元首府经过考察,提议由刘宗敏兄弟担任新一任的税部尚书。此次前来,是最后的家庭情况核查。核查通过,任命便可下达。”
  他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首先需要向各位说明。根据大同社法令,担任尚书一级职务,其个人及家庭财产必须公示,接受民朝百姓监督。
  同时,其父族、妻族、母族三族亲属,均不得经商。刘宗敏兄弟的父族、母族关系简单,均在陕西老家务农,我们已经审查完毕,没有问题。现在,只剩下姜家这边了。”
  姜老太公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忙道:“明白!明白!赵小哥,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社里的规定!瑄儿,你快把咱家的情况,详详细细、一五一十地跟赵小哥汇报清楚,半点都不能隐瞒!”
  姜瑄也是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道:“是!我家目前在河套商社占有2%的股份。自家经营‘常福钱庄’,在北方大同、太原、燕京,天津等地设有十三家分号,目前在江南金陵刚刚设立第一家分号。钱庄主要资金……主要经营项目……”他将家底和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叔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旁边的随从则快速记录。听完后,他点点头:“嗯,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大体相符。不过,还有一些可能你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或者忘记的小股份、干股,最好在这段时间内主动向我们说明。如果等我们后续查出来,到时候大家面上就不好看了。”
  姜老太公抢着保证:“赵小哥您放心!老朽以全家担保,绝不敢有丝毫隐瞒,绝不会耽搁了宗敏的前程!”
  赵叔站起身:“好。那就这样。这段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该退的股份退掉,钱庄业务,也尽快寻找合适的接手人或者进行转让。告辞了。”说完,他便带着人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送走赵叔一行,屋内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姜老太公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激动地一拍大腿,转向还有些发懵的刘宗敏:“宗敏啊!这么大的好事,你怎么提前一点风声都不跟家里透?”
  刘宗敏挠了挠脑袋道:“大人,我其实还没想好。带兵打仗我在行,这当税部尚书……管钱管账,跟各路人打交道,我怕我不是那块料啊!我还是更想去前线……”
  姜老太公气得差点拿拐杖敲他:“糊涂!天下都快太平了,还能有多少仗打?这是元首和社里对你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这是咱们家天大的荣耀!你还挑三拣四!真是……”他想起了当年姜家想从将门转为官宦之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失败,再看看眼前这个憨直却运气极佳的女婿,真是感慨万千,又欣喜若狂。
  (本章完)
  姜某的利息虽多两个点,但今日谈妥,明日我便派人去核验各位的抵押物,若无问题,后日即可放款!
  诸位东家都是明白人,现在时间就是银子!晚上两三个月,机器订不到,安装调试耽误了,等布匹生产出来,只怕这仗早就打完了,行情也过了。这中间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两个点的利息吧?”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痛处。曹少安沉吟片刻,讨价还价道:“姜东家说的是实情。但十二个点确实高了点,我等赚的也是辛苦钱,您看能否再让一些?十一个点如何?”
  姜瑄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如果诸位愿意购买我们常福钱庄指定合作的几家机器厂商生产的蒸汽机,姜某可以做主,利息再给你们降一个点。那几家厂商的机器,质量、价格都与扬州机器局的相差无几,姜某可以作保。”
  曹少安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最怕的就是对方以借贷为条件,强行推销质次价高的机器。如今听姜瑄承诺质量价格与官办相当,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这时,韦富也笑着拿出了一份房契:“姜东家,小弟我也凑个热闹,用这处宅院和店铺做抵押,贷五万两。”
  姜瑄看了看房契,点头道:“可以。”
  正当气氛热烈,准备详细敲定契约细节时,一个姜瑄带来的伙计轻轻敲门进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东家,老太公派人急信,让您立刻回招待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姜瑄眉头微蹙,露出歉意的表情,起身拱手道:“诸位老板,实在抱歉,家中忽有急事,姜某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具体契约细节,明日我让掌柜的与诸位详谈,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曹少安等人虽觉突然,但也连忙起身相送:“姜东家客气了,您先忙正事要紧!”
  送走姜瑄,曹少安好奇地问韦富:“韦老弟,你也打算扩大纺织作坊?”
  韦富摇摇头道:“天下快要太平了,我这倒腾南北货物的生意,长远看怕是难做了。听说海外天地广阔,机会无限。我打算贷些款,造一艘大海船,带着伙计们去南洋闯荡一番。”
  曹少安惊愕道:“海商?那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风波险恶,海盗横行,十个人出去,能回来五六个就算老天爷保佑了!”
  韦富却笑道:“曹大哥,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有大同社的舰队在海上巡逻,保护商船,比以前安全多了。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向往,“我这个人呐,可能就是闲不住,过不惯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日子。”
  曹少安指着他笑骂道:“你呀!就是能作!迟早把自个儿作到海里去喂王八!”
  话分两头。
  姜瑄匆匆赶回下榻的招待所,一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不仅父亲和大哥在,连本该在军官学校学习的姐夫刘宗敏也回来了。
  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房间里还坐着三个陌生人。为首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
  此人正是大同社内令人谈之色变的“庶务长”赵叔!此人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人的家庭,在关中高层极其让人忌惮,让人谈之色变。
  赵叔见人到齐了,脸上露出笑容道:“人都齐了。这次冒昧来访,是为了刘宗敏兄弟的事情。元首府经过考察,提议由刘宗敏兄弟担任新一任的税部尚书。此次前来,是最后的家庭情况核查。核查通过,任命便可下达。”
  他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首先需要向各位说明。根据大同社法令,担任尚书一级职务,其个人及家庭财产必须公示,接受民朝百姓监督。
  同时,其父族、妻族、母族三族亲属,均不得经商。刘宗敏兄弟的父族、母族关系简单,均在陕西老家务农,我们已经审查完毕,没有问题。现在,只剩下姜家这边了。”
  姜老太公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忙道:“明白!明白!赵小哥,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社里的规定!瑄儿,你快把咱家的情况,详详细细、一五一十地跟赵小哥汇报清楚,半点都不能隐瞒!”
  姜瑄也是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道:“是!我家目前在河套商社占有2%的股份。自家经营‘常福钱庄’,在北方大同、太原、燕京,天津等地设有十三家分号,目前在江南金陵刚刚设立第一家分号。钱庄主要资金……主要经营项目……”他将家底和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叔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旁边的随从则快速记录。听完后,他点点头:“嗯,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大体相符。不过,还有一些可能你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或者忘记的小股份、干股,最好在这段时间内主动向我们说明。如果等我们后续查出来,到时候大家面上就不好看了。”
  姜老太公抢着保证:“赵小哥您放心!老朽以全家担保,绝不敢有丝毫隐瞒,绝不会耽搁了宗敏的前程!”
  赵叔站起身:“好。那就这样。这段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该退的股份退掉,钱庄业务,也尽快寻找合适的接手人或者进行转让。告辞了。”说完,他便带着人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送走赵叔一行,屋内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姜老太公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激动地一拍大腿,转向还有些发懵的刘宗敏:“宗敏啊!这么大的好事,你怎么提前一点风声都不跟家里透?”
  刘宗敏挠了挠脑袋道:“大人,我其实还没想好。带兵打仗我在行,这当税部尚书……管钱管账,跟各路人打交道,我怕我不是那块料啊!我还是更想去前线……”
  姜老太公气得差点拿拐杖敲他:“糊涂!天下都快太平了,还能有多少仗打?这是元首和社里对你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这是咱们家天大的荣耀!你还挑三拣四!真是……”他想起了当年姜家想从将门转为官宦之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失败,再看看眼前这个憨直却运气极佳的女婿,真是感慨万千,又欣喜若狂。
  (本章完)
  姜某的利息虽多两个点,但今日谈妥,明日我便派人去核验各位的抵押物,若无问题,后日即可放款!
  诸位东家都是明白人,现在时间就是银子!晚上两三个月,机器订不到,安装调试耽误了,等布匹生产出来,只怕这仗早就打完了,行情也过了。这中间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两个点的利息吧?”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痛处。曹少安沉吟片刻,讨价还价道:“姜东家说的是实情。但十二个点确实高了点,我等赚的也是辛苦钱,您看能否再让一些?十一个点如何?”
  姜瑄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如果诸位愿意购买我们常福钱庄指定合作的几家机器厂商生产的蒸汽机,姜某可以做主,利息再给你们降一个点。那几家厂商的机器,质量、价格都与扬州机器局的相差无几,姜某可以作保。”
  曹少安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最怕的就是对方以借贷为条件,强行推销质次价高的机器。如今听姜瑄承诺质量价格与官办相当,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这时,韦富也笑着拿出了一份房契:“姜东家,小弟我也凑个热闹,用这处宅院和店铺做抵押,贷五万两。”
  姜瑄看了看房契,点头道:“可以。”
  正当气氛热烈,准备详细敲定契约细节时,一个姜瑄带来的伙计轻轻敲门进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东家,老太公派人急信,让您立刻回招待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姜瑄眉头微蹙,露出歉意的表情,起身拱手道:“诸位老板,实在抱歉,家中忽有急事,姜某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具体契约细节,明日我让掌柜的与诸位详谈,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曹少安等人虽觉突然,但也连忙起身相送:“姜东家客气了,您先忙正事要紧!”
  送走姜瑄,曹少安好奇地问韦富:“韦老弟,你也打算扩大纺织作坊?”
  韦富摇摇头道:“天下快要太平了,我这倒腾南北货物的生意,长远看怕是难做了。听说海外天地广阔,机会无限。我打算贷些款,造一艘大海船,带着伙计们去南洋闯荡一番。”
  曹少安惊愕道:“海商?那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风波险恶,海盗横行,十个人出去,能回来五六个就算老天爷保佑了!”
  韦富却笑道:“曹大哥,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有大同社的舰队在海上巡逻,保护商船,比以前安全多了。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向往,“我这个人呐,可能就是闲不住,过不惯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日子。”
  曹少安指着他笑骂道:“你呀!就是能作!迟早把自个儿作到海里去喂王八!”
  话分两头。
  姜瑄匆匆赶回下榻的招待所,一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不仅父亲和大哥在,连本该在军官学校学习的姐夫刘宗敏也回来了。
  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房间里还坐着三个陌生人。为首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
  此人正是大同社内令人谈之色变的“庶务长”赵叔!此人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人的家庭,在关中高层极其让人忌惮,让人谈之色变。
  赵叔见人到齐了,脸上露出笑容道:“人都齐了。这次冒昧来访,是为了刘宗敏兄弟的事情。元首府经过考察,提议由刘宗敏兄弟担任新一任的税部尚书。此次前来,是最后的家庭情况核查。核查通过,任命便可下达。”
  他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首先需要向各位说明。根据大同社法令,担任尚书一级职务,其个人及家庭财产必须公示,接受民朝百姓监督。
  同时,其父族、妻族、母族三族亲属,均不得经商。刘宗敏兄弟的父族、母族关系简单,均在陕西老家务农,我们已经审查完毕,没有问题。现在,只剩下姜家这边了。”
  姜老太公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忙道:“明白!明白!赵小哥,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社里的规定!瑄儿,你快把咱家的情况,详详细细、一五一十地跟赵小哥汇报清楚,半点都不能隐瞒!”
  姜瑄也是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道:“是!我家目前在河套商社占有2%的股份。自家经营‘常福钱庄’,在北方大同、太原、燕京,天津等地设有十三家分号,目前在江南金陵刚刚设立第一家分号。钱庄主要资金……主要经营项目……”他将家底和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叔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旁边的随从则快速记录。听完后,他点点头:“嗯,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大体相符。不过,还有一些可能你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或者忘记的小股份、干股,最好在这段时间内主动向我们说明。如果等我们后续查出来,到时候大家面上就不好看了。”
  姜老太公抢着保证:“赵小哥您放心!老朽以全家担保,绝不敢有丝毫隐瞒,绝不会耽搁了宗敏的前程!”
  赵叔站起身:“好。那就这样。这段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该退的股份退掉,钱庄业务,也尽快寻找合适的接手人或者进行转让。告辞了。”说完,他便带着人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送走赵叔一行,屋内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姜老太公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激动地一拍大腿,转向还有些发懵的刘宗敏:“宗敏啊!这么大的好事,你怎么提前一点风声都不跟家里透?”
  刘宗敏挠了挠脑袋道:“大人,我其实还没想好。带兵打仗我在行,这当税部尚书……管钱管账,跟各路人打交道,我怕我不是那块料啊!我还是更想去前线……”
  姜老太公气得差点拿拐杖敲他:“糊涂!天下都快太平了,还能有多少仗打?这是元首和社里对你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这是咱们家天大的荣耀!你还挑三拣四!真是……”他想起了当年姜家想从将门转为官宦之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失败,再看看眼前这个憨直却运气极佳的女婿,真是感慨万千,又欣喜若狂。
  (本章完)
  姜某的利息虽多两个点,但今日谈妥,明日我便派人去核验各位的抵押物,若无问题,后日即可放款!
  诸位东家都是明白人,现在时间就是银子!晚上两三个月,机器订不到,安装调试耽误了,等布匹生产出来,只怕这仗早就打完了,行情也过了。这中间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两个点的利息吧?”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痛处。曹少安沉吟片刻,讨价还价道:“姜东家说的是实情。但十二个点确实高了点,我等赚的也是辛苦钱,您看能否再让一些?十一个点如何?”
  姜瑄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如果诸位愿意购买我们常福钱庄指定合作的几家机器厂商生产的蒸汽机,姜某可以做主,利息再给你们降一个点。那几家厂商的机器,质量、价格都与扬州机器局的相差无几,姜某可以作保。”
  曹少安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最怕的就是对方以借贷为条件,强行推销质次价高的机器。如今听姜瑄承诺质量价格与官办相当,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这时,韦富也笑着拿出了一份房契:“姜东家,小弟我也凑个热闹,用这处宅院和店铺做抵押,贷五万两。”
  姜瑄看了看房契,点头道:“可以。”
  正当气氛热烈,准备详细敲定契约细节时,一个姜瑄带来的伙计轻轻敲门进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东家,老太公派人急信,让您立刻回招待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姜瑄眉头微蹙,露出歉意的表情,起身拱手道:“诸位老板,实在抱歉,家中忽有急事,姜某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具体契约细节,明日我让掌柜的与诸位详谈,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曹少安等人虽觉突然,但也连忙起身相送:“姜东家客气了,您先忙正事要紧!”
  送走姜瑄,曹少安好奇地问韦富:“韦老弟,你也打算扩大纺织作坊?”
  韦富摇摇头道:“天下快要太平了,我这倒腾南北货物的生意,长远看怕是难做了。听说海外天地广阔,机会无限。我打算贷些款,造一艘大海船,带着伙计们去南洋闯荡一番。”
  曹少安惊愕道:“海商?那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风波险恶,海盗横行,十个人出去,能回来五六个就算老天爷保佑了!”
  韦富却笑道:“曹大哥,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有大同社的舰队在海上巡逻,保护商船,比以前安全多了。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向往,“我这个人呐,可能就是闲不住,过不惯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日子。”
  曹少安指着他笑骂道:“你呀!就是能作!迟早把自个儿作到海里去喂王八!”
  话分两头。
  姜瑄匆匆赶回下榻的招待所,一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不仅父亲和大哥在,连本该在军官学校学习的姐夫刘宗敏也回来了。
  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房间里还坐着三个陌生人。为首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
  此人正是大同社内令人谈之色变的“庶务长”赵叔!此人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人的家庭,在关中高层极其让人忌惮,让人谈之色变。
  赵叔见人到齐了,脸上露出笑容道:“人都齐了。这次冒昧来访,是为了刘宗敏兄弟的事情。元首府经过考察,提议由刘宗敏兄弟担任新一任的税部尚书。此次前来,是最后的家庭情况核查。核查通过,任命便可下达。”
  他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首先需要向各位说明。根据大同社法令,担任尚书一级职务,其个人及家庭财产必须公示,接受民朝百姓监督。
  同时,其父族、妻族、母族三族亲属,均不得经商。刘宗敏兄弟的父族、母族关系简单,均在陕西老家务农,我们已经审查完毕,没有问题。现在,只剩下姜家这边了。”
  姜老太公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忙道:“明白!明白!赵小哥,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社里的规定!瑄儿,你快把咱家的情况,详详细细、一五一十地跟赵小哥汇报清楚,半点都不能隐瞒!”
  姜瑄也是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道:“是!我家目前在河套商社占有2%的股份。自家经营‘常福钱庄’,在北方大同、太原、燕京,天津等地设有十三家分号,目前在江南金陵刚刚设立第一家分号。钱庄主要资金……主要经营项目……”他将家底和盘托出,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叔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旁边的随从则快速记录。听完后,他点点头:“嗯,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大体相符。不过,还有一些可能你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或者忘记的小股份、干股,最好在这段时间内主动向我们说明。如果等我们后续查出来,到时候大家面上就不好看了。”
  姜老太公抢着保证:“赵小哥您放心!老朽以全家担保,绝不敢有丝毫隐瞒,绝不会耽搁了宗敏的前程!”
  赵叔站起身:“好。那就这样。这段时间你们准备一下,该退的股份退掉,钱庄业务,也尽快寻找合适的接手人或者进行转让。告辞了。”说完,他便带着人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送走赵叔一行,屋内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姜老太公长长舒了口气,随即激动地一拍大腿,转向还有些发懵的刘宗敏:“宗敏啊!这么大的好事,你怎么提前一点风声都不跟家里透?”
  刘宗敏挠了挠脑袋道:“大人,我其实还没想好。带兵打仗我在行,这当税部尚书……管钱管账,跟各路人打交道,我怕我不是那块料啊!我还是更想去前线……”
  姜老太公气得差点拿拐杖敲他:“糊涂!天下都快太平了,还能有多少仗打?这是元首和社里对你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这是咱们家天大的荣耀!你还挑三拣四!真是……”他想起了当年姜家想从将门转为官宦之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失败,再看看眼前这个憨直却运气极佳的女婿,真是感慨万千,又欣喜若狂。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