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天街
第305章 天街
“哗—..—·
:
当赵怀安、杨復光二人刚走出承天门,长安的上空忽然就下起了暴雨。
杨復光和赵怀安猝不及防,正要后退到门下躲雨,就有两个隨宦撑著雨伞奔了过来,两人都各自淋著,撑著杨復光和赵怀安。
杨復光恢復著从容,一步步踩在青石街上,小宦官则在后面亦步亦趋。
赵怀安则望著旁边给自己撑伞而被暴雨淋得湿透了的小宦官,笑道:
“小公公有劳了,怎么称呼?”
这个宦官愣了一下,隨后看著前头在行走杨復光,感激地看了一眼赵怀安,但也不敢太大声,
弯腰回道:
“回赵使君,小奴叫王知古,不敢劳赵使君谢,这是我们奴婢们应该做的。”
赵怀安点了点头,对这个叫王知古的小宦官有了印象。
能在承天门下侍奉已经不是什么司署小儿了,基本都有了一点名气,而依旧能在上值的时候准备著伞,这就不简单。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在宫里做事的,没有一个不是人精,而承天门下站著几十號人,最后就这两个站了出来。
晴天备伞,饱时带粮,机会人人都能遇到,可却只有这些人才能抓到。
赵怀安对这个王知古看了一眼,隨后便跟著前头的杨復光踩上了天街,在暴雨中不疾不徐。
暴雨越来越大,赵怀安踩在承天门到太极殿的天街上,整个天地都只有哗哗声,昂首看著越来越高的太极殿,饶是他已经对朝廷足够怯魅了,但还是心情摇曳。
虽然杨復光走在自己前头,看不清面容神態,但赵怀安晓得,此刻的杨復光一定比他还激动,
自己最多只是一场荣誉,可对於杨復光,这却是他走上权力的顶峰。
不过这杨復光的养气功夫真的不错,到这个时候,每一步迈出都几乎是同样的距离,亦步亦趋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全的表现。
而赵怀安自己,稳了稳心情,便开始真正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宫。
眼前太极宫的巍峨纵然在雨幕中都不减分毫,而且在乌蒙蒙的雨幕中,两侧高闕如同擎天巨人,昂扬於天地之间,只看其轮廓,就能被其高巍的气势所震撼。
而那太极殿就在两闕之间横亘,肇於东极,九天间闔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
依稀间,赵怀安感受到了当年万国来朝,各色人种沿著自己脚下的这条天街一步步踩在丹,
覲见那位从咸海到东海之间万里,最伟大的万王之王,天可汗。
这一刻赵怀安似乎明白,为何大唐经歷安史之乱那样的毁灭,却依旧能继续延续百余年。
也许,正是那份盛唐气象,或者是对它的幻想,使得大唐的精英们依旧爱著大唐。
否则战乱就难以平定,平定之后其祚命也不可能再延续一百多年了。
而和当年千国来使拥天街那样的繁华还不同,这一刻,暴雨中,只有赵怀安和杨復光以及两个小隨宦沿著天街行走著。
一股渺小与极大的对立,置身於广大的天街,饶是赵怀安心智足够坚定,也在这一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当年设计太极宫的人,或者说,所有设计宫殿的人,都懂得这种心理。
人只要走在这片广大巍峨的宫殿前,无论是谁都会有一种渺小感,也会对宫殿的主人,也就是大唐天子有深深的敬畏和崇敬。
威严的塑造就在这条天街中完成。
怪不得当年西汉初年穷成那样还要修建未央宫呢,果就是如他说的那句:
“无壮丽无以威!”
雨下的更大了,彷佛天都被捅破了。
从承天门到嘉德门再到太极门下,短短一百步,赵怀安走得袍角靴子全都湿透了。
前面的杨復光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他还端著步態,有些地方积水多,还是直接踩了上去。
那边两个隨宦已经撤掉下,一路带水的候在台下,看著杨復光和赵怀安踩著台阶上了进了太极门。
二人相顾无言,接著一群强健的太监便举著伞盖奔了过来,將杨復光和赵怀安遮好,就上了太极殿旁边的西房。
赵怀安一上来就看见数百余人站在殿前的廊房下,正当他要去张望一下殿內的情况时,旁边就有一个宦官小使躬身过来,小声道:
“赵使君,这边请求。”
赵怀安立马收回目光,然后跟著这个小宦官从廊下转到了偏厢房內,那边已经有准备好的官袍,六七个小宦官已经站在了那里。
他一进来,就有个年长一点的宦官过来,笑道:
“赵使君,杨枢密让奴婢们给使君换衣。”
听到杨枢密,赵怀安就晓得是他从来没见过面的杨復恭的安排,点了点头,问道:
“杨公呢?”
这宦官很机灵,晓得赵怀安问的是小杨老公,於是解释道:
“小杨老公已经到了左厢,准备入殿。”
不用说,赵怀安还没资格和杨復光一起进太极殿,明显要在这里等著召见。
他也没纠结这个,接下仪刀后,便让诸宦官给自已卸甲、除衣,甚至在这些人面前直接换上新的官袍。
因为赵怀安自己穿的平角內裤,倒不在乎这个,可那些宦官们看著赵怀安浑身如同铁铸一般的身材,浓烈的阳刚之气扑面而来,全部低下了头。
当赵怀安换好浅緋色圆领窄袍袖,腰繫著吞兽束金带,胸前飞鹰图纹,头带黑色纱罗硬脚噗头,脚蹬乌皮六合靴,一个大唐纠纠武人就出现在群宦的眼中。
即便礼仪有规,但那个老宦官还是忍不住感嘆了一句:
“赵使君,真是虎威,多少年没有见过这般雄昂的气魄了。”
赵怀安看著这老宦官的岁数,笑道:
“哦,这就是还有了?公公之前见过哪位?”
老宦官笑道:
“三十年前,高高使相就如这一般,姿雄壮丽。”
赵怀安了一下,笑道:
“没想到我赵大还能有这样的气魄,能和高使相当年一般,有幸,有幸,哈哈。”
此时,那边已经有两个小宦官已经拎著点燃沉香的铜球笼开支在赵怀安身边过香,这是上朝的礼仪,要先薰香。
实际上,赵怀安也就是在这里换了衣服了,这一次也只是常朝,不然他连靴子都不准穿进来的,要换上专门的麻鞋,保持殿內的乾净。
赵怀安不晓得宦官们用的什么香,但闻著的確提神醒脑,最重要的,的確香。
本来他从城外一路骑马入宫,又穿著明光大鎧,出了不少汗,虽然没太大的汗臭味,但被这香一熏后,整个人的確闻著清爽。
见这宦官像是个好说话的,赵怀安笑著问问道:
“不知道老公如何称呼。”
这老宦官客气笑道:
“回赵使君,奴婢是內侍省的內常侍周敬荣,不晓得赵使君有什么想问的呢。”
周敬荣这些资歷深的老官官们不晓得接触了多少如赵怀安这样第一次进京的,不要太晓得这些外地刺史最关心的就是朝堂上的事。
一般来说,他都是理都不会搭理的,可这位赵使君不同,他们都是宫里的人,对现在的局势非常了解,知道这一次常会几乎就是围绕著眼前之人。
更不用说他和小杨老公那人尽皆知的关係,所以周敬荣和善微笑,必知无不尽。
宦官们的態度,实际上就是一个明確的政治信號。
此时赵怀安心中有了点底气,先问了个不太敏感的:
“我看廊房下站了不少人,离大殿那么远,听得到里面在討论什么吗?”
这周敬荣抿嘴一笑,对眼前的赵怀安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隨后笑著解释:
“这一次是常朝,所以来的都是在京五品以上的职事官,別看五品在外面已经是刺史了,但在长安,光五品以上的文官就就有一千多人,武官又是一千多人。”
“这么多人,就算太极殿再大也不过容纳一半人就不错了,剩下的都要按照文东武西、品阶高低依次站在廊下。”
“这还是常朝,要是大朝的话,在京九品以上的官员要全部到场,到时候大部分人都要站在台下的天街两侧。”
“至於太极殿內討论什么,又和这些人有什么关係呢?”
赵怀安碰了碰鼻子,感觉有被內涵到,毕竟自己本官的刺史,也就是五品。
所以按照常理,咱赵大面圣,別说看到圣上的脸了,就是他的声音都听不到。
哎,果然是帝都,就是官多。
不过这也不是赵怀安关心的,他见周敬荣果然有和自己熟络的意思,將腰间的皮袋递给了周敬荣,笑道:
“周老公,不晓得今日圣上的心情如何?”
周敬荣早就注意到赵怀安腰间的小皮袋了,也猜到里面是什么,但没想到会是给自己的,摸著沉甸甸,心里更是高兴。
这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赵怀安表达和自己亲近的態度。
人和人的关係就是双向的,只有完成双方的確认,才能往更深的一步发展,如果赵怀安只是个清高的,对周敬荣的好意视而不见,那这段关係自然就结束了。
周敬荣將装著金豆的皮袋塞在了袖口里,隨后笑道:
“今个陛下要急著打马球,所以著急呢,不过忽然下了暴雨,这球是打不了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一袋金豆就问出了小皇帝的喜好。
怪不得韩全诲喊自己在汴州的时候多练练马球了,原来根子是在这啊,原先他还以为也许是哪个大人物爱玩,让他陪领导打球。
这一点他懂,多少人靠著一手桌球,平步青云。
只是没想到,这爱玩马球的竟然是陛下啊。
紧接著,赵怀安想的就是,这个消息在韩全诲那边要了自己三万贯,可在周敬荣这边,只不过是个添头,这老韩也太黑了。
不过赵怀安转念就想,这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確是不同价的。
要是他在周敬荣这边才晓得,到时候一来京就找人练这个,这不是告诉所有人,他要逢迎小皇帝嘛。
这个不是不行,前提是小皇帝本人最好不晓得,一但他晓得,那赵怀安后面就算马球再如何加分,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倒也能接受了。
晓得大致的情况后,赵怀安就这样站著等待。
不晓得过了多久,忽然外面有宦官小声说道:
“唱籍了。”
赵怀安知道这个,之前入宫的讲过这个流程,就是说明监察御史已经带著百官进了殿了,然后开始报唱名单,报一个进一个。
此时,即便站在偏殿,赵怀安都能听到十来个壮汉正在大喊著名字,每被喊到一个,就有一个唱著“在”,时不时的,这个唱名声都会再次响起。
忽然,赵怀安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去了。
於是,整了整袍子头,对那周敬荣笑道“如何?今日我赵大还周正否?”
周敬荣看著赵怀安笑若阳光,也跟著笑道:
“赵使君今日龙马精神,一等一的周正。”
赵怀安哈哈一笑,隨后便大跨步地走了过去,一边还举著手大喊:
“在这!在这!”
他的后面,周敬荣望著土锤的赵怀安,忍不住笑了。
当赵怀安三步並两步追到殿前时,十来个雄壮的夹阶校尉正环视著两侧人群,看到那赵怀安竟然是从偏殿出来了,心里一惊。
当头一个连忙看著手中的籍贯条子,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一份今日上朝官员的人事档案,用来迅速认识要进来的官员。
此人只看了两眼,就晓得这赵怀安是谁了,连忙笑著奔了过来,还扶著赵怀安:
“赵使君,赶紧进殿吧,陛下和诸门下和老公们都等你多时了。”
赵怀安笑著,隨手塞了一张柜票到了这校尉的手里,然后就迈进了太极殿,
而那边,这个夹门校尉都懵了,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常会的时候当眾行贿的。
这一刻,这人背后一层密汗,直到看见诸班和同僚们都没有注意到,这才僵硬地將手笼在了一起,隨后又站在了殿前,神色如常。
赵怀安一进来,就见到最前的御座上坐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其人著絳纱袍,头上顶著一个奇怪的冠冕,其高有一尺,冠顶前倾,两侧有展角,前头垂下十二条柱串。
不用想,这就是小皇帝了,执掌这个帝国的无上皇者。
可这个皇者却坐在御座上,手撑著下巴,脚一颤一颤的,冠上的柱串也跟著一抖一抖的。
而在小皇帝的旁边,同样是台陛上的,还站著三个中年宦官。
其中三人都穿紫袍、腰系紫金鱼袋,其中两个站在东边,一个站在西边。
赵怀安一进殿的时候,三人面著殿门,又站著高,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三人神色各异,不过在看到进门的那个高大武夫顺势站在了西边队伍的末尾,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
“这就是赵怀安?”
赵怀安进来后,见最前面的朝廷高官们好像在爭吵,於是顺势站在了左边代表武夫队列的队尾。
除了同样末尾的几人看到自己后,其他人都没注意,全部都竖起耳朵听最前排的五六人在那爭吵。
赵怀安將自己隱藏好,这才好好开始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殿。
这太极殿不算小,深有十七八米吧,宽也有三十多米,差不多五六百平面积,而且因为殿內除了有六十四根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柱子外,其余空空。
所以这会赵怀安站在殿门口这边,还是和外头那些人一样,也是听不清前头的人在说什么。
不过看他们吵的那么激烈,就晓得这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而且搞得和派兵布阵一样,明显有下面的奔走出来指著对面骂。
而赵怀安看那边的站位,就晓得那些人都是三省六部的长官。
这长安人开会也一点不体面啊,也是指著对面在骂。
不过这也方便赵怀安进一步观察这些人了。
此时殿內的人数大概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要么穿著紫,要么穿著红,无论文武,手里都持著一块笏板。
按照之前进京前培训的內容,自己对面的就是在京文官了,最前面就是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御史台的台諫。
自己这一列的最前就是神策各將、南衙十六卫將军,还有军器监、兵部武职官员等。
无论文武,都按照和小皇帝的距离的远近,一排排往后顺,然后他还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兄杨復光竟然被安排了个马扎坐在了小皇帝的右手下,和上面的三个宦官一併面著朝臣。
到这里,赵怀安基本也发现了,那就是说话的基本都是皇帝台子那一圈的,其他的基本都是站著和泥塑一样。
甚至赵怀安还看到有个年纪大的,靠在几个小年轻的官员后面,头一顿一顿地打著瞌睡。
可以可以,这比他读书那会还强。
正当赵怀安还要继续看呢,那边前头忽然有个宦官甩了一下鞭子,直接抽在了地面上,
赵怀安嚇了一跳,那边瞌睡的老汉也哆嗦地醒了。
直到这个时候,前面的爭吵才结束,然后就听刚刚甩鞭之宦官,大声唱道:
“光州刺史赵怀安,上前!”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的人都骚动著,前后左右看著,直到他们发现上头的田中尉,还有杨、刘两位枢密都齐齐望著队伍最后,所有人才齐刷刷地转过头,看向了赵怀安。
一下子被无数人注视,赵怀安昂首抬台,按照教授的礼仪,踩著碎步一路走到了台下。
虽然看不见,但赵怀安能感受十余道锐利的眼神盯著自己,仿佛是刀一样。
等终於有人喊了一句“止”,赵怀安才停了下来,然后按照礼仪向著前面的小皇帝跪拜。
就在赵怀安这边跪下的时候,上头终於传来了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声音:
“田阿父,还有多久结束啊!外头的雨都停了,朕还要打马球呢!”
那边,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快了,快了,快结束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愣了一下,然后就还是那公鸭嗓子喊道:
“起来吧!”
赵怀安收著心思,按照礼仪起身,直到这个时候才抬头看向了台陛上。
小皇帝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忽然笑了一句:
“你这人还挺有福气,你一到朕面前,这雨就停了,朕还以为这雨会误我马球赛呢。”
听到这话,赵怀安这才意识到,外面的大雨结束了。
而乌云散去后,七彩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太极殿內的红色瓷砖上,將整个大殿都照亮了几分。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打著瞌睡的老汉,看到外面雨停后的异状,又忽然看到最前面站在陛下面前的高大武人。
整个人愣住了。
“兴云布雨?”
旁边一个年轻的五品官,愣了一下,问道:
“袁司天,你刚刚说什么?”
这老汉恍惚了一下,摇头道:
“没事,今个咱们朝会倒是来了个年轻人嘛!”
望著那站在最前的赵怀安,这名大唐老司天监,內心风起云涌。
周敬荣早就注意到赵怀安腰间的小皮袋了,也猜到里面是什么,但没想到会是给自己的,摸著沉甸甸,心里更是高兴。
这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赵怀安表达和自己亲近的態度。
人和人的关係就是双向的,只有完成双方的確认,才能往更深的一步发展,如果赵怀安只是个清高的,对周敬荣的好意视而不见,那这段关係自然就结束了。
周敬荣將装著金豆的皮袋塞在了袖口里,隨后笑道:
“今个陛下要急著打马球,所以著急呢,不过忽然下了暴雨,这球是打不了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一袋金豆就问出了小皇帝的喜好。
怪不得韩全诲喊自己在汴州的时候多练练马球了,原来根子是在这啊,原先他还以为也许是哪个大人物爱玩,让他陪领导打球。
这一点他懂,多少人靠著一手桌球,平步青云。
只是没想到,这爱玩马球的竟然是陛下啊。
紧接著,赵怀安想的就是,这个消息在韩全诲那边要了自己三万贯,可在周敬荣这边,只不过是个添头,这老韩也太黑了。
不过赵怀安转念就想,这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確是不同价的。
要是他在周敬荣这边才晓得,到时候一来京就找人练这个,这不是告诉所有人,他要逢迎小皇帝嘛。
这个不是不行,前提是小皇帝本人最好不晓得,一但他晓得,那赵怀安后面就算马球再如何加分,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倒也能接受了。
晓得大致的情况后,赵怀安就这样站著等待。
不晓得过了多久,忽然外面有宦官小声说道:
“唱籍了。”
赵怀安知道这个,之前入宫的讲过这个流程,就是说明监察御史已经带著百官进了殿了,然后开始报唱名单,报一个进一个。
此时,即便站在偏殿,赵怀安都能听到十来个壮汉正在大喊著名字,每被喊到一个,就有一个唱著“在”,时不时的,这个唱名声都会再次响起。
忽然,赵怀安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去了。
於是,整了整袍子头,对那周敬荣笑道“如何?今日我赵大还周正否?”
周敬荣看著赵怀安笑若阳光,也跟著笑道:
“赵使君今日龙马精神,一等一的周正。”
赵怀安哈哈一笑,隨后便大跨步地走了过去,一边还举著手大喊:
“在这!在这!”
他的后面,周敬荣望著土锤的赵怀安,忍不住笑了。
当赵怀安三步並两步追到殿前时,十来个雄壮的夹阶校尉正环视著两侧人群,看到那赵怀安竟然是从偏殿出来了,心里一惊。
当头一个连忙看著手中的籍贯条子,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一份今日上朝官员的人事档案,用来迅速认识要进来的官员。
此人只看了两眼,就晓得这赵怀安是谁了,连忙笑著奔了过来,还扶著赵怀安:
“赵使君,赶紧进殿吧,陛下和诸门下和老公们都等你多时了。”
赵怀安笑著,隨手塞了一张柜票到了这校尉的手里,然后就迈进了太极殿,
而那边,这个夹门校尉都懵了,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常会的时候当眾行贿的。
这一刻,这人背后一层密汗,直到看见诸班和同僚们都没有注意到,这才僵硬地將手笼在了一起,隨后又站在了殿前,神色如常。
赵怀安一进来,就见到最前的御座上坐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其人著絳纱袍,头上顶著一个奇怪的冠冕,其高有一尺,冠顶前倾,两侧有展角,前头垂下十二条柱串。
不用想,这就是小皇帝了,执掌这个帝国的无上皇者。
可这个皇者却坐在御座上,手撑著下巴,脚一颤一颤的,冠上的柱串也跟著一抖一抖的。
而在小皇帝的旁边,同样是台陛上的,还站著三个中年宦官。
其中三人都穿紫袍、腰系紫金鱼袋,其中两个站在东边,一个站在西边。
赵怀安一进殿的时候,三人面著殿门,又站著高,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三人神色各异,不过在看到进门的那个高大武夫顺势站在了西边队伍的末尾,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
“这就是赵怀安?”
赵怀安进来后,见最前面的朝廷高官们好像在爭吵,於是顺势站在了左边代表武夫队列的队尾。
除了同样末尾的几人看到自己后,其他人都没注意,全部都竖起耳朵听最前排的五六人在那爭吵。
赵怀安將自己隱藏好,这才好好开始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殿。
这太极殿不算小,深有十七八米吧,宽也有三十多米,差不多五六百平面积,而且因为殿內除了有六十四根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柱子外,其余空空。
所以这会赵怀安站在殿门口这边,还是和外头那些人一样,也是听不清前头的人在说什么。
不过看他们吵的那么激烈,就晓得这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而且搞得和派兵布阵一样,明显有下面的奔走出来指著对面骂。
而赵怀安看那边的站位,就晓得那些人都是三省六部的长官。
这长安人开会也一点不体面啊,也是指著对面在骂。
不过这也方便赵怀安进一步观察这些人了。
此时殿內的人数大概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要么穿著紫,要么穿著红,无论文武,手里都持著一块笏板。
按照之前进京前培训的內容,自己对面的就是在京文官了,最前面就是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御史台的台諫。
自己这一列的最前就是神策各將、南衙十六卫將军,还有军器监、兵部武职官员等。
无论文武,都按照和小皇帝的距离的远近,一排排往后顺,然后他还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兄杨復光竟然被安排了个马扎坐在了小皇帝的右手下,和上面的三个宦官一併面著朝臣。
到这里,赵怀安基本也发现了,那就是说话的基本都是皇帝台子那一圈的,其他的基本都是站著和泥塑一样。
甚至赵怀安还看到有个年纪大的,靠在几个小年轻的官员后面,头一顿一顿地打著瞌睡。
可以可以,这比他读书那会还强。
正当赵怀安还要继续看呢,那边前头忽然有个宦官甩了一下鞭子,直接抽在了地面上,
赵怀安嚇了一跳,那边瞌睡的老汉也哆嗦地醒了。
直到这个时候,前面的爭吵才结束,然后就听刚刚甩鞭之宦官,大声唱道:
“光州刺史赵怀安,上前!”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的人都骚动著,前后左右看著,直到他们发现上头的田中尉,还有杨、刘两位枢密都齐齐望著队伍最后,所有人才齐刷刷地转过头,看向了赵怀安。
一下子被无数人注视,赵怀安昂首抬台,按照教授的礼仪,踩著碎步一路走到了台下。
虽然看不见,但赵怀安能感受十余道锐利的眼神盯著自己,仿佛是刀一样。
等终於有人喊了一句“止”,赵怀安才停了下来,然后按照礼仪向著前面的小皇帝跪拜。
就在赵怀安这边跪下的时候,上头终於传来了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声音:
“田阿父,还有多久结束啊!外头的雨都停了,朕还要打马球呢!”
那边,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快了,快了,快结束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愣了一下,然后就还是那公鸭嗓子喊道:
“起来吧!”
赵怀安收著心思,按照礼仪起身,直到这个时候才抬头看向了台陛上。
小皇帝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忽然笑了一句:
“你这人还挺有福气,你一到朕面前,这雨就停了,朕还以为这雨会误我马球赛呢。”
听到这话,赵怀安这才意识到,外面的大雨结束了。
而乌云散去后,七彩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太极殿內的红色瓷砖上,將整个大殿都照亮了几分。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打著瞌睡的老汉,看到外面雨停后的异状,又忽然看到最前面站在陛下面前的高大武人。
整个人愣住了。
“兴云布雨?”
旁边一个年轻的五品官,愣了一下,问道:
“袁司天,你刚刚说什么?”
这老汉恍惚了一下,摇头道:
“没事,今个咱们朝会倒是来了个年轻人嘛!”
望著那站在最前的赵怀安,这名大唐老司天监,內心风起云涌。
周敬荣早就注意到赵怀安腰间的小皮袋了,也猜到里面是什么,但没想到会是给自己的,摸著沉甸甸,心里更是高兴。
这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赵怀安表达和自己亲近的態度。
人和人的关係就是双向的,只有完成双方的確认,才能往更深的一步发展,如果赵怀安只是个清高的,对周敬荣的好意视而不见,那这段关係自然就结束了。
周敬荣將装著金豆的皮袋塞在了袖口里,隨后笑道:
“今个陛下要急著打马球,所以著急呢,不过忽然下了暴雨,这球是打不了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一袋金豆就问出了小皇帝的喜好。
怪不得韩全诲喊自己在汴州的时候多练练马球了,原来根子是在这啊,原先他还以为也许是哪个大人物爱玩,让他陪领导打球。
这一点他懂,多少人靠著一手桌球,平步青云。
只是没想到,这爱玩马球的竟然是陛下啊。
紧接著,赵怀安想的就是,这个消息在韩全诲那边要了自己三万贯,可在周敬荣这边,只不过是个添头,这老韩也太黑了。
不过赵怀安转念就想,这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確是不同价的。
要是他在周敬荣这边才晓得,到时候一来京就找人练这个,这不是告诉所有人,他要逢迎小皇帝嘛。
这个不是不行,前提是小皇帝本人最好不晓得,一但他晓得,那赵怀安后面就算马球再如何加分,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倒也能接受了。
晓得大致的情况后,赵怀安就这样站著等待。
不晓得过了多久,忽然外面有宦官小声说道:
“唱籍了。”
赵怀安知道这个,之前入宫的讲过这个流程,就是说明监察御史已经带著百官进了殿了,然后开始报唱名单,报一个进一个。
此时,即便站在偏殿,赵怀安都能听到十来个壮汉正在大喊著名字,每被喊到一个,就有一个唱著“在”,时不时的,这个唱名声都会再次响起。
忽然,赵怀安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去了。
於是,整了整袍子头,对那周敬荣笑道“如何?今日我赵大还周正否?”
周敬荣看著赵怀安笑若阳光,也跟著笑道:
“赵使君今日龙马精神,一等一的周正。”
赵怀安哈哈一笑,隨后便大跨步地走了过去,一边还举著手大喊:
“在这!在这!”
他的后面,周敬荣望著土锤的赵怀安,忍不住笑了。
当赵怀安三步並两步追到殿前时,十来个雄壮的夹阶校尉正环视著两侧人群,看到那赵怀安竟然是从偏殿出来了,心里一惊。
当头一个连忙看著手中的籍贯条子,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一份今日上朝官员的人事档案,用来迅速认识要进来的官员。
此人只看了两眼,就晓得这赵怀安是谁了,连忙笑著奔了过来,还扶著赵怀安:
“赵使君,赶紧进殿吧,陛下和诸门下和老公们都等你多时了。”
赵怀安笑著,隨手塞了一张柜票到了这校尉的手里,然后就迈进了太极殿,
而那边,这个夹门校尉都懵了,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常会的时候当眾行贿的。
这一刻,这人背后一层密汗,直到看见诸班和同僚们都没有注意到,这才僵硬地將手笼在了一起,隨后又站在了殿前,神色如常。
赵怀安一进来,就见到最前的御座上坐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其人著絳纱袍,头上顶著一个奇怪的冠冕,其高有一尺,冠顶前倾,两侧有展角,前头垂下十二条柱串。
不用想,这就是小皇帝了,执掌这个帝国的无上皇者。
可这个皇者却坐在御座上,手撑著下巴,脚一颤一颤的,冠上的柱串也跟著一抖一抖的。
而在小皇帝的旁边,同样是台陛上的,还站著三个中年宦官。
其中三人都穿紫袍、腰系紫金鱼袋,其中两个站在东边,一个站在西边。
赵怀安一进殿的时候,三人面著殿门,又站著高,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三人神色各异,不过在看到进门的那个高大武夫顺势站在了西边队伍的末尾,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
“这就是赵怀安?”
赵怀安进来后,见最前面的朝廷高官们好像在爭吵,於是顺势站在了左边代表武夫队列的队尾。
除了同样末尾的几人看到自己后,其他人都没注意,全部都竖起耳朵听最前排的五六人在那爭吵。
赵怀安將自己隱藏好,这才好好开始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殿。
这太极殿不算小,深有十七八米吧,宽也有三十多米,差不多五六百平面积,而且因为殿內除了有六十四根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柱子外,其余空空。
所以这会赵怀安站在殿门口这边,还是和外头那些人一样,也是听不清前头的人在说什么。
不过看他们吵的那么激烈,就晓得这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而且搞得和派兵布阵一样,明显有下面的奔走出来指著对面骂。
而赵怀安看那边的站位,就晓得那些人都是三省六部的长官。
这长安人开会也一点不体面啊,也是指著对面在骂。
不过这也方便赵怀安进一步观察这些人了。
此时殿內的人数大概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要么穿著紫,要么穿著红,无论文武,手里都持著一块笏板。
按照之前进京前培训的內容,自己对面的就是在京文官了,最前面就是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御史台的台諫。
自己这一列的最前就是神策各將、南衙十六卫將军,还有军器监、兵部武职官员等。
无论文武,都按照和小皇帝的距离的远近,一排排往后顺,然后他还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兄杨復光竟然被安排了个马扎坐在了小皇帝的右手下,和上面的三个宦官一併面著朝臣。
到这里,赵怀安基本也发现了,那就是说话的基本都是皇帝台子那一圈的,其他的基本都是站著和泥塑一样。
甚至赵怀安还看到有个年纪大的,靠在几个小年轻的官员后面,头一顿一顿地打著瞌睡。
可以可以,这比他读书那会还强。
正当赵怀安还要继续看呢,那边前头忽然有个宦官甩了一下鞭子,直接抽在了地面上,
赵怀安嚇了一跳,那边瞌睡的老汉也哆嗦地醒了。
直到这个时候,前面的爭吵才结束,然后就听刚刚甩鞭之宦官,大声唱道:
“光州刺史赵怀安,上前!”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的人都骚动著,前后左右看著,直到他们发现上头的田中尉,还有杨、刘两位枢密都齐齐望著队伍最后,所有人才齐刷刷地转过头,看向了赵怀安。
一下子被无数人注视,赵怀安昂首抬台,按照教授的礼仪,踩著碎步一路走到了台下。
虽然看不见,但赵怀安能感受十余道锐利的眼神盯著自己,仿佛是刀一样。
等终於有人喊了一句“止”,赵怀安才停了下来,然后按照礼仪向著前面的小皇帝跪拜。
就在赵怀安这边跪下的时候,上头终於传来了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声音:
“田阿父,还有多久结束啊!外头的雨都停了,朕还要打马球呢!”
那边,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快了,快了,快结束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愣了一下,然后就还是那公鸭嗓子喊道:
“起来吧!”
赵怀安收著心思,按照礼仪起身,直到这个时候才抬头看向了台陛上。
小皇帝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忽然笑了一句:
“你这人还挺有福气,你一到朕面前,这雨就停了,朕还以为这雨会误我马球赛呢。”
听到这话,赵怀安这才意识到,外面的大雨结束了。
而乌云散去后,七彩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太极殿內的红色瓷砖上,將整个大殿都照亮了几分。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打著瞌睡的老汉,看到外面雨停后的异状,又忽然看到最前面站在陛下面前的高大武人。
整个人愣住了。
“兴云布雨?”
旁边一个年轻的五品官,愣了一下,问道:
“袁司天,你刚刚说什么?”
这老汉恍惚了一下,摇头道:
“没事,今个咱们朝会倒是来了个年轻人嘛!”
望著那站在最前的赵怀安,这名大唐老司天监,內心风起云涌。
周敬荣早就注意到赵怀安腰间的小皮袋了,也猜到里面是什么,但没想到会是给自己的,摸著沉甸甸,心里更是高兴。
这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赵怀安表达和自己亲近的態度。
人和人的关係就是双向的,只有完成双方的確认,才能往更深的一步发展,如果赵怀安只是个清高的,对周敬荣的好意视而不见,那这段关係自然就结束了。
周敬荣將装著金豆的皮袋塞在了袖口里,隨后笑道:
“今个陛下要急著打马球,所以著急呢,不过忽然下了暴雨,这球是打不了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一袋金豆就问出了小皇帝的喜好。
怪不得韩全诲喊自己在汴州的时候多练练马球了,原来根子是在这啊,原先他还以为也许是哪个大人物爱玩,让他陪领导打球。
这一点他懂,多少人靠著一手桌球,平步青云。
只是没想到,这爱玩马球的竟然是陛下啊。
紧接著,赵怀安想的就是,这个消息在韩全诲那边要了自己三万贯,可在周敬荣这边,只不过是个添头,这老韩也太黑了。
不过赵怀安转念就想,这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確是不同价的。
要是他在周敬荣这边才晓得,到时候一来京就找人练这个,这不是告诉所有人,他要逢迎小皇帝嘛。
这个不是不行,前提是小皇帝本人最好不晓得,一但他晓得,那赵怀安后面就算马球再如何加分,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倒也能接受了。
晓得大致的情况后,赵怀安就这样站著等待。
不晓得过了多久,忽然外面有宦官小声说道:
“唱籍了。”
赵怀安知道这个,之前入宫的讲过这个流程,就是说明监察御史已经带著百官进了殿了,然后开始报唱名单,报一个进一个。
此时,即便站在偏殿,赵怀安都能听到十来个壮汉正在大喊著名字,每被喊到一个,就有一个唱著“在”,时不时的,这个唱名声都会再次响起。
忽然,赵怀安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去了。
於是,整了整袍子头,对那周敬荣笑道“如何?今日我赵大还周正否?”
周敬荣看著赵怀安笑若阳光,也跟著笑道:
“赵使君今日龙马精神,一等一的周正。”
赵怀安哈哈一笑,隨后便大跨步地走了过去,一边还举著手大喊:
“在这!在这!”
他的后面,周敬荣望著土锤的赵怀安,忍不住笑了。
当赵怀安三步並两步追到殿前时,十来个雄壮的夹阶校尉正环视著两侧人群,看到那赵怀安竟然是从偏殿出来了,心里一惊。
当头一个连忙看著手中的籍贯条子,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一份今日上朝官员的人事档案,用来迅速认识要进来的官员。
此人只看了两眼,就晓得这赵怀安是谁了,连忙笑著奔了过来,还扶著赵怀安:
“赵使君,赶紧进殿吧,陛下和诸门下和老公们都等你多时了。”
赵怀安笑著,隨手塞了一张柜票到了这校尉的手里,然后就迈进了太极殿,
而那边,这个夹门校尉都懵了,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常会的时候当眾行贿的。
这一刻,这人背后一层密汗,直到看见诸班和同僚们都没有注意到,这才僵硬地將手笼在了一起,隨后又站在了殿前,神色如常。
赵怀安一进来,就见到最前的御座上坐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其人著絳纱袍,头上顶著一个奇怪的冠冕,其高有一尺,冠顶前倾,两侧有展角,前头垂下十二条柱串。
不用想,这就是小皇帝了,执掌这个帝国的无上皇者。
可这个皇者却坐在御座上,手撑著下巴,脚一颤一颤的,冠上的柱串也跟著一抖一抖的。
而在小皇帝的旁边,同样是台陛上的,还站著三个中年宦官。
其中三人都穿紫袍、腰系紫金鱼袋,其中两个站在东边,一个站在西边。
赵怀安一进殿的时候,三人面著殿门,又站著高,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三人神色各异,不过在看到进门的那个高大武夫顺势站在了西边队伍的末尾,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
“这就是赵怀安?”
赵怀安进来后,见最前面的朝廷高官们好像在爭吵,於是顺势站在了左边代表武夫队列的队尾。
除了同样末尾的几人看到自己后,其他人都没注意,全部都竖起耳朵听最前排的五六人在那爭吵。
赵怀安將自己隱藏好,这才好好开始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殿。
这太极殿不算小,深有十七八米吧,宽也有三十多米,差不多五六百平面积,而且因为殿內除了有六十四根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柱子外,其余空空。
所以这会赵怀安站在殿门口这边,还是和外头那些人一样,也是听不清前头的人在说什么。
不过看他们吵的那么激烈,就晓得这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而且搞得和派兵布阵一样,明显有下面的奔走出来指著对面骂。
而赵怀安看那边的站位,就晓得那些人都是三省六部的长官。
这长安人开会也一点不体面啊,也是指著对面在骂。
不过这也方便赵怀安进一步观察这些人了。
此时殿內的人数大概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要么穿著紫,要么穿著红,无论文武,手里都持著一块笏板。
按照之前进京前培训的內容,自己对面的就是在京文官了,最前面就是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御史台的台諫。
自己这一列的最前就是神策各將、南衙十六卫將军,还有军器监、兵部武职官员等。
无论文武,都按照和小皇帝的距离的远近,一排排往后顺,然后他还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兄杨復光竟然被安排了个马扎坐在了小皇帝的右手下,和上面的三个宦官一併面著朝臣。
到这里,赵怀安基本也发现了,那就是说话的基本都是皇帝台子那一圈的,其他的基本都是站著和泥塑一样。
甚至赵怀安还看到有个年纪大的,靠在几个小年轻的官员后面,头一顿一顿地打著瞌睡。
可以可以,这比他读书那会还强。
正当赵怀安还要继续看呢,那边前头忽然有个宦官甩了一下鞭子,直接抽在了地面上,
赵怀安嚇了一跳,那边瞌睡的老汉也哆嗦地醒了。
直到这个时候,前面的爭吵才结束,然后就听刚刚甩鞭之宦官,大声唱道:
“光州刺史赵怀安,上前!”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的人都骚动著,前后左右看著,直到他们发现上头的田中尉,还有杨、刘两位枢密都齐齐望著队伍最后,所有人才齐刷刷地转过头,看向了赵怀安。
一下子被无数人注视,赵怀安昂首抬台,按照教授的礼仪,踩著碎步一路走到了台下。
虽然看不见,但赵怀安能感受十余道锐利的眼神盯著自己,仿佛是刀一样。
等终於有人喊了一句“止”,赵怀安才停了下来,然后按照礼仪向著前面的小皇帝跪拜。
就在赵怀安这边跪下的时候,上头终於传来了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声音:
“田阿父,还有多久结束啊!外头的雨都停了,朕还要打马球呢!”
那边,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快了,快了,快结束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愣了一下,然后就还是那公鸭嗓子喊道:
“起来吧!”
赵怀安收著心思,按照礼仪起身,直到这个时候才抬头看向了台陛上。
小皇帝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忽然笑了一句:
“你这人还挺有福气,你一到朕面前,这雨就停了,朕还以为这雨会误我马球赛呢。”
听到这话,赵怀安这才意识到,外面的大雨结束了。
而乌云散去后,七彩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太极殿內的红色瓷砖上,將整个大殿都照亮了几分。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打著瞌睡的老汉,看到外面雨停后的异状,又忽然看到最前面站在陛下面前的高大武人。
整个人愣住了。
“兴云布雨?”
旁边一个年轻的五品官,愣了一下,问道:
“袁司天,你刚刚说什么?”
这老汉恍惚了一下,摇头道:
“没事,今个咱们朝会倒是来了个年轻人嘛!”
望著那站在最前的赵怀安,这名大唐老司天监,內心风起云涌。
周敬荣早就注意到赵怀安腰间的小皮袋了,也猜到里面是什么,但没想到会是给自己的,摸著沉甸甸,心里更是高兴。
这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赵怀安表达和自己亲近的態度。
人和人的关係就是双向的,只有完成双方的確认,才能往更深的一步发展,如果赵怀安只是个清高的,对周敬荣的好意视而不见,那这段关係自然就结束了。
周敬荣將装著金豆的皮袋塞在了袖口里,隨后笑道:
“今个陛下要急著打马球,所以著急呢,不过忽然下了暴雨,这球是打不了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一袋金豆就问出了小皇帝的喜好。
怪不得韩全诲喊自己在汴州的时候多练练马球了,原来根子是在这啊,原先他还以为也许是哪个大人物爱玩,让他陪领导打球。
这一点他懂,多少人靠著一手桌球,平步青云。
只是没想到,这爱玩马球的竟然是陛下啊。
紧接著,赵怀安想的就是,这个消息在韩全诲那边要了自己三万贯,可在周敬荣这边,只不过是个添头,这老韩也太黑了。
不过赵怀安转念就想,这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確是不同价的。
要是他在周敬荣这边才晓得,到时候一来京就找人练这个,这不是告诉所有人,他要逢迎小皇帝嘛。
这个不是不行,前提是小皇帝本人最好不晓得,一但他晓得,那赵怀安后面就算马球再如何加分,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倒也能接受了。
晓得大致的情况后,赵怀安就这样站著等待。
不晓得过了多久,忽然外面有宦官小声说道:
“唱籍了。”
赵怀安知道这个,之前入宫的讲过这个流程,就是说明监察御史已经带著百官进了殿了,然后开始报唱名单,报一个进一个。
此时,即便站在偏殿,赵怀安都能听到十来个壮汉正在大喊著名字,每被喊到一个,就有一个唱著“在”,时不时的,这个唱名声都会再次响起。
忽然,赵怀安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去了。
於是,整了整袍子头,对那周敬荣笑道“如何?今日我赵大还周正否?”
周敬荣看著赵怀安笑若阳光,也跟著笑道:
“赵使君今日龙马精神,一等一的周正。”
赵怀安哈哈一笑,隨后便大跨步地走了过去,一边还举著手大喊:
“在这!在这!”
他的后面,周敬荣望著土锤的赵怀安,忍不住笑了。
当赵怀安三步並两步追到殿前时,十来个雄壮的夹阶校尉正环视著两侧人群,看到那赵怀安竟然是从偏殿出来了,心里一惊。
当头一个连忙看著手中的籍贯条子,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一份今日上朝官员的人事档案,用来迅速认识要进来的官员。
此人只看了两眼,就晓得这赵怀安是谁了,连忙笑著奔了过来,还扶著赵怀安:
“赵使君,赶紧进殿吧,陛下和诸门下和老公们都等你多时了。”
赵怀安笑著,隨手塞了一张柜票到了这校尉的手里,然后就迈进了太极殿,
而那边,这个夹门校尉都懵了,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常会的时候当眾行贿的。
这一刻,这人背后一层密汗,直到看见诸班和同僚们都没有注意到,这才僵硬地將手笼在了一起,隨后又站在了殿前,神色如常。
赵怀安一进来,就见到最前的御座上坐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其人著絳纱袍,头上顶著一个奇怪的冠冕,其高有一尺,冠顶前倾,两侧有展角,前头垂下十二条柱串。
不用想,这就是小皇帝了,执掌这个帝国的无上皇者。
可这个皇者却坐在御座上,手撑著下巴,脚一颤一颤的,冠上的柱串也跟著一抖一抖的。
而在小皇帝的旁边,同样是台陛上的,还站著三个中年宦官。
其中三人都穿紫袍、腰系紫金鱼袋,其中两个站在东边,一个站在西边。
赵怀安一进殿的时候,三人面著殿门,又站著高,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三人神色各异,不过在看到进门的那个高大武夫顺势站在了西边队伍的末尾,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
“这就是赵怀安?”
赵怀安进来后,见最前面的朝廷高官们好像在爭吵,於是顺势站在了左边代表武夫队列的队尾。
除了同样末尾的几人看到自己后,其他人都没注意,全部都竖起耳朵听最前排的五六人在那爭吵。
赵怀安將自己隱藏好,这才好好开始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殿。
这太极殿不算小,深有十七八米吧,宽也有三十多米,差不多五六百平面积,而且因为殿內除了有六十四根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柱子外,其余空空。
所以这会赵怀安站在殿门口这边,还是和外头那些人一样,也是听不清前头的人在说什么。
不过看他们吵的那么激烈,就晓得这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而且搞得和派兵布阵一样,明显有下面的奔走出来指著对面骂。
而赵怀安看那边的站位,就晓得那些人都是三省六部的长官。
这长安人开会也一点不体面啊,也是指著对面在骂。
不过这也方便赵怀安进一步观察这些人了。
此时殿內的人数大概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要么穿著紫,要么穿著红,无论文武,手里都持著一块笏板。
按照之前进京前培训的內容,自己对面的就是在京文官了,最前面就是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御史台的台諫。
自己这一列的最前就是神策各將、南衙十六卫將军,还有军器监、兵部武职官员等。
无论文武,都按照和小皇帝的距离的远近,一排排往后顺,然后他还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兄杨復光竟然被安排了个马扎坐在了小皇帝的右手下,和上面的三个宦官一併面著朝臣。
到这里,赵怀安基本也发现了,那就是说话的基本都是皇帝台子那一圈的,其他的基本都是站著和泥塑一样。
甚至赵怀安还看到有个年纪大的,靠在几个小年轻的官员后面,头一顿一顿地打著瞌睡。
可以可以,这比他读书那会还强。
正当赵怀安还要继续看呢,那边前头忽然有个宦官甩了一下鞭子,直接抽在了地面上,
赵怀安嚇了一跳,那边瞌睡的老汉也哆嗦地醒了。
直到这个时候,前面的爭吵才结束,然后就听刚刚甩鞭之宦官,大声唱道:
“光州刺史赵怀安,上前!”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的人都骚动著,前后左右看著,直到他们发现上头的田中尉,还有杨、刘两位枢密都齐齐望著队伍最后,所有人才齐刷刷地转过头,看向了赵怀安。
一下子被无数人注视,赵怀安昂首抬台,按照教授的礼仪,踩著碎步一路走到了台下。
虽然看不见,但赵怀安能感受十余道锐利的眼神盯著自己,仿佛是刀一样。
等终於有人喊了一句“止”,赵怀安才停了下来,然后按照礼仪向著前面的小皇帝跪拜。
就在赵怀安这边跪下的时候,上头终於传来了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声音:
“田阿父,还有多久结束啊!外头的雨都停了,朕还要打马球呢!”
那边,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快了,快了,快结束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愣了一下,然后就还是那公鸭嗓子喊道:
“起来吧!”
赵怀安收著心思,按照礼仪起身,直到这个时候才抬头看向了台陛上。
小皇帝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忽然笑了一句:
“你这人还挺有福气,你一到朕面前,这雨就停了,朕还以为这雨会误我马球赛呢。”
听到这话,赵怀安这才意识到,外面的大雨结束了。
而乌云散去后,七彩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太极殿內的红色瓷砖上,將整个大殿都照亮了几分。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打著瞌睡的老汉,看到外面雨停后的异状,又忽然看到最前面站在陛下面前的高大武人。
整个人愣住了。
“兴云布雨?”
旁边一个年轻的五品官,愣了一下,问道:
“袁司天,你刚刚说什么?”
这老汉恍惚了一下,摇头道:
“没事,今个咱们朝会倒是来了个年轻人嘛!”
望著那站在最前的赵怀安,这名大唐老司天监,內心风起云涌。
周敬荣早就注意到赵怀安腰间的小皮袋了,也猜到里面是什么,但没想到会是给自己的,摸著沉甸甸,心里更是高兴。
这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赵怀安表达和自己亲近的態度。
人和人的关係就是双向的,只有完成双方的確认,才能往更深的一步发展,如果赵怀安只是个清高的,对周敬荣的好意视而不见,那这段关係自然就结束了。
周敬荣將装著金豆的皮袋塞在了袖口里,隨后笑道:
“今个陛下要急著打马球,所以著急呢,不过忽然下了暴雨,这球是打不了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一袋金豆就问出了小皇帝的喜好。
怪不得韩全诲喊自己在汴州的时候多练练马球了,原来根子是在这啊,原先他还以为也许是哪个大人物爱玩,让他陪领导打球。
这一点他懂,多少人靠著一手桌球,平步青云。
只是没想到,这爱玩马球的竟然是陛下啊。
紧接著,赵怀安想的就是,这个消息在韩全诲那边要了自己三万贯,可在周敬荣这边,只不过是个添头,这老韩也太黑了。
不过赵怀安转念就想,这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確是不同价的。
要是他在周敬荣这边才晓得,到时候一来京就找人练这个,这不是告诉所有人,他要逢迎小皇帝嘛。
这个不是不行,前提是小皇帝本人最好不晓得,一但他晓得,那赵怀安后面就算马球再如何加分,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倒也能接受了。
晓得大致的情况后,赵怀安就这样站著等待。
不晓得过了多久,忽然外面有宦官小声说道:
“唱籍了。”
赵怀安知道这个,之前入宫的讲过这个流程,就是说明监察御史已经带著百官进了殿了,然后开始报唱名单,报一个进一个。
此时,即便站在偏殿,赵怀安都能听到十来个壮汉正在大喊著名字,每被喊到一个,就有一个唱著“在”,时不时的,这个唱名声都会再次响起。
忽然,赵怀安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去了。
於是,整了整袍子头,对那周敬荣笑道“如何?今日我赵大还周正否?”
周敬荣看著赵怀安笑若阳光,也跟著笑道:
“赵使君今日龙马精神,一等一的周正。”
赵怀安哈哈一笑,隨后便大跨步地走了过去,一边还举著手大喊:
“在这!在这!”
他的后面,周敬荣望著土锤的赵怀安,忍不住笑了。
当赵怀安三步並两步追到殿前时,十来个雄壮的夹阶校尉正环视著两侧人群,看到那赵怀安竟然是从偏殿出来了,心里一惊。
当头一个连忙看著手中的籍贯条子,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一份今日上朝官员的人事档案,用来迅速认识要进来的官员。
此人只看了两眼,就晓得这赵怀安是谁了,连忙笑著奔了过来,还扶著赵怀安:
“赵使君,赶紧进殿吧,陛下和诸门下和老公们都等你多时了。”
赵怀安笑著,隨手塞了一张柜票到了这校尉的手里,然后就迈进了太极殿,
而那边,这个夹门校尉都懵了,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常会的时候当眾行贿的。
这一刻,这人背后一层密汗,直到看见诸班和同僚们都没有注意到,这才僵硬地將手笼在了一起,隨后又站在了殿前,神色如常。
赵怀安一进来,就见到最前的御座上坐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其人著絳纱袍,头上顶著一个奇怪的冠冕,其高有一尺,冠顶前倾,两侧有展角,前头垂下十二条柱串。
不用想,这就是小皇帝了,执掌这个帝国的无上皇者。
可这个皇者却坐在御座上,手撑著下巴,脚一颤一颤的,冠上的柱串也跟著一抖一抖的。
而在小皇帝的旁边,同样是台陛上的,还站著三个中年宦官。
其中三人都穿紫袍、腰系紫金鱼袋,其中两个站在东边,一个站在西边。
赵怀安一进殿的时候,三人面著殿门,又站著高,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三人神色各异,不过在看到进门的那个高大武夫顺势站在了西边队伍的末尾,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
“这就是赵怀安?”
赵怀安进来后,见最前面的朝廷高官们好像在爭吵,於是顺势站在了左边代表武夫队列的队尾。
除了同样末尾的几人看到自己后,其他人都没注意,全部都竖起耳朵听最前排的五六人在那爭吵。
赵怀安將自己隱藏好,这才好好开始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殿。
这太极殿不算小,深有十七八米吧,宽也有三十多米,差不多五六百平面积,而且因为殿內除了有六十四根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柱子外,其余空空。
所以这会赵怀安站在殿门口这边,还是和外头那些人一样,也是听不清前头的人在说什么。
不过看他们吵的那么激烈,就晓得这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而且搞得和派兵布阵一样,明显有下面的奔走出来指著对面骂。
而赵怀安看那边的站位,就晓得那些人都是三省六部的长官。
这长安人开会也一点不体面啊,也是指著对面在骂。
不过这也方便赵怀安进一步观察这些人了。
此时殿內的人数大概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要么穿著紫,要么穿著红,无论文武,手里都持著一块笏板。
按照之前进京前培训的內容,自己对面的就是在京文官了,最前面就是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御史台的台諫。
自己这一列的最前就是神策各將、南衙十六卫將军,还有军器监、兵部武职官员等。
无论文武,都按照和小皇帝的距离的远近,一排排往后顺,然后他还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兄杨復光竟然被安排了个马扎坐在了小皇帝的右手下,和上面的三个宦官一併面著朝臣。
到这里,赵怀安基本也发现了,那就是说话的基本都是皇帝台子那一圈的,其他的基本都是站著和泥塑一样。
甚至赵怀安还看到有个年纪大的,靠在几个小年轻的官员后面,头一顿一顿地打著瞌睡。
可以可以,这比他读书那会还强。
正当赵怀安还要继续看呢,那边前头忽然有个宦官甩了一下鞭子,直接抽在了地面上,
赵怀安嚇了一跳,那边瞌睡的老汉也哆嗦地醒了。
直到这个时候,前面的爭吵才结束,然后就听刚刚甩鞭之宦官,大声唱道:
“光州刺史赵怀安,上前!”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的人都骚动著,前后左右看著,直到他们发现上头的田中尉,还有杨、刘两位枢密都齐齐望著队伍最后,所有人才齐刷刷地转过头,看向了赵怀安。
一下子被无数人注视,赵怀安昂首抬台,按照教授的礼仪,踩著碎步一路走到了台下。
虽然看不见,但赵怀安能感受十余道锐利的眼神盯著自己,仿佛是刀一样。
等终於有人喊了一句“止”,赵怀安才停了下来,然后按照礼仪向著前面的小皇帝跪拜。
就在赵怀安这边跪下的时候,上头终於传来了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声音:
“田阿父,还有多久结束啊!外头的雨都停了,朕还要打马球呢!”
那边,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快了,快了,快结束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愣了一下,然后就还是那公鸭嗓子喊道:
“起来吧!”
赵怀安收著心思,按照礼仪起身,直到这个时候才抬头看向了台陛上。
小皇帝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忽然笑了一句:
“你这人还挺有福气,你一到朕面前,这雨就停了,朕还以为这雨会误我马球赛呢。”
听到这话,赵怀安这才意识到,外面的大雨结束了。
而乌云散去后,七彩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太极殿內的红色瓷砖上,將整个大殿都照亮了几分。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打著瞌睡的老汉,看到外面雨停后的异状,又忽然看到最前面站在陛下面前的高大武人。
整个人愣住了。
“兴云布雨?”
旁边一个年轻的五品官,愣了一下,问道:
“袁司天,你刚刚说什么?”
这老汉恍惚了一下,摇头道:
“没事,今个咱们朝会倒是来了个年轻人嘛!”
望著那站在最前的赵怀安,这名大唐老司天监,內心风起云涌。
周敬荣早就注意到赵怀安腰间的小皮袋了,也猜到里面是什么,但没想到会是给自己的,摸著沉甸甸,心里更是高兴。
这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赵怀安表达和自己亲近的態度。
人和人的关係就是双向的,只有完成双方的確认,才能往更深的一步发展,如果赵怀安只是个清高的,对周敬荣的好意视而不见,那这段关係自然就结束了。
周敬荣將装著金豆的皮袋塞在了袖口里,隨后笑道:
“今个陛下要急著打马球,所以著急呢,不过忽然下了暴雨,这球是打不了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一袋金豆就问出了小皇帝的喜好。
怪不得韩全诲喊自己在汴州的时候多练练马球了,原来根子是在这啊,原先他还以为也许是哪个大人物爱玩,让他陪领导打球。
这一点他懂,多少人靠著一手桌球,平步青云。
只是没想到,这爱玩马球的竟然是陛下啊。
紧接著,赵怀安想的就是,这个消息在韩全诲那边要了自己三万贯,可在周敬荣这边,只不过是个添头,这老韩也太黑了。
不过赵怀安转念就想,这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確是不同价的。
要是他在周敬荣这边才晓得,到时候一来京就找人练这个,这不是告诉所有人,他要逢迎小皇帝嘛。
这个不是不行,前提是小皇帝本人最好不晓得,一但他晓得,那赵怀安后面就算马球再如何加分,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倒也能接受了。
晓得大致的情况后,赵怀安就这样站著等待。
不晓得过了多久,忽然外面有宦官小声说道:
“唱籍了。”
赵怀安知道这个,之前入宫的讲过这个流程,就是说明监察御史已经带著百官进了殿了,然后开始报唱名单,报一个进一个。
此时,即便站在偏殿,赵怀安都能听到十来个壮汉正在大喊著名字,每被喊到一个,就有一个唱著“在”,时不时的,这个唱名声都会再次响起。
忽然,赵怀安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去了。
於是,整了整袍子头,对那周敬荣笑道“如何?今日我赵大还周正否?”
周敬荣看著赵怀安笑若阳光,也跟著笑道:
“赵使君今日龙马精神,一等一的周正。”
赵怀安哈哈一笑,隨后便大跨步地走了过去,一边还举著手大喊:
“在这!在这!”
他的后面,周敬荣望著土锤的赵怀安,忍不住笑了。
当赵怀安三步並两步追到殿前时,十来个雄壮的夹阶校尉正环视著两侧人群,看到那赵怀安竟然是从偏殿出来了,心里一惊。
当头一个连忙看著手中的籍贯条子,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一份今日上朝官员的人事档案,用来迅速认识要进来的官员。
此人只看了两眼,就晓得这赵怀安是谁了,连忙笑著奔了过来,还扶著赵怀安:
“赵使君,赶紧进殿吧,陛下和诸门下和老公们都等你多时了。”
赵怀安笑著,隨手塞了一张柜票到了这校尉的手里,然后就迈进了太极殿,
而那边,这个夹门校尉都懵了,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常会的时候当眾行贿的。
这一刻,这人背后一层密汗,直到看见诸班和同僚们都没有注意到,这才僵硬地將手笼在了一起,隨后又站在了殿前,神色如常。
赵怀安一进来,就见到最前的御座上坐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其人著絳纱袍,头上顶著一个奇怪的冠冕,其高有一尺,冠顶前倾,两侧有展角,前头垂下十二条柱串。
不用想,这就是小皇帝了,执掌这个帝国的无上皇者。
可这个皇者却坐在御座上,手撑著下巴,脚一颤一颤的,冠上的柱串也跟著一抖一抖的。
而在小皇帝的旁边,同样是台陛上的,还站著三个中年宦官。
其中三人都穿紫袍、腰系紫金鱼袋,其中两个站在东边,一个站在西边。
赵怀安一进殿的时候,三人面著殿门,又站著高,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三人神色各异,不过在看到进门的那个高大武夫顺势站在了西边队伍的末尾,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
“这就是赵怀安?”
赵怀安进来后,见最前面的朝廷高官们好像在爭吵,於是顺势站在了左边代表武夫队列的队尾。
除了同样末尾的几人看到自己后,其他人都没注意,全部都竖起耳朵听最前排的五六人在那爭吵。
赵怀安將自己隱藏好,这才好好开始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殿。
这太极殿不算小,深有十七八米吧,宽也有三十多米,差不多五六百平面积,而且因为殿內除了有六十四根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柱子外,其余空空。
所以这会赵怀安站在殿门口这边,还是和外头那些人一样,也是听不清前头的人在说什么。
不过看他们吵的那么激烈,就晓得这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而且搞得和派兵布阵一样,明显有下面的奔走出来指著对面骂。
而赵怀安看那边的站位,就晓得那些人都是三省六部的长官。
这长安人开会也一点不体面啊,也是指著对面在骂。
不过这也方便赵怀安进一步观察这些人了。
此时殿內的人数大概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要么穿著紫,要么穿著红,无论文武,手里都持著一块笏板。
按照之前进京前培训的內容,自己对面的就是在京文官了,最前面就是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御史台的台諫。
自己这一列的最前就是神策各將、南衙十六卫將军,还有军器监、兵部武职官员等。
无论文武,都按照和小皇帝的距离的远近,一排排往后顺,然后他还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兄杨復光竟然被安排了个马扎坐在了小皇帝的右手下,和上面的三个宦官一併面著朝臣。
到这里,赵怀安基本也发现了,那就是说话的基本都是皇帝台子那一圈的,其他的基本都是站著和泥塑一样。
甚至赵怀安还看到有个年纪大的,靠在几个小年轻的官员后面,头一顿一顿地打著瞌睡。
可以可以,这比他读书那会还强。
正当赵怀安还要继续看呢,那边前头忽然有个宦官甩了一下鞭子,直接抽在了地面上,
赵怀安嚇了一跳,那边瞌睡的老汉也哆嗦地醒了。
直到这个时候,前面的爭吵才结束,然后就听刚刚甩鞭之宦官,大声唱道:
“光州刺史赵怀安,上前!”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的人都骚动著,前后左右看著,直到他们发现上头的田中尉,还有杨、刘两位枢密都齐齐望著队伍最后,所有人才齐刷刷地转过头,看向了赵怀安。
一下子被无数人注视,赵怀安昂首抬台,按照教授的礼仪,踩著碎步一路走到了台下。
虽然看不见,但赵怀安能感受十余道锐利的眼神盯著自己,仿佛是刀一样。
等终於有人喊了一句“止”,赵怀安才停了下来,然后按照礼仪向著前面的小皇帝跪拜。
就在赵怀安这边跪下的时候,上头终於传来了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声音:
“田阿父,还有多久结束啊!外头的雨都停了,朕还要打马球呢!”
那边,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快了,快了,快结束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愣了一下,然后就还是那公鸭嗓子喊道:
“起来吧!”
赵怀安收著心思,按照礼仪起身,直到这个时候才抬头看向了台陛上。
小皇帝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忽然笑了一句:
“你这人还挺有福气,你一到朕面前,这雨就停了,朕还以为这雨会误我马球赛呢。”
听到这话,赵怀安这才意识到,外面的大雨结束了。
而乌云散去后,七彩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太极殿內的红色瓷砖上,將整个大殿都照亮了几分。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打著瞌睡的老汉,看到外面雨停后的异状,又忽然看到最前面站在陛下面前的高大武人。
整个人愣住了。
“兴云布雨?”
旁边一个年轻的五品官,愣了一下,问道:
“袁司天,你刚刚说什么?”
这老汉恍惚了一下,摇头道:
“没事,今个咱们朝会倒是来了个年轻人嘛!”
望著那站在最前的赵怀安,这名大唐老司天监,內心风起云涌。
周敬荣早就注意到赵怀安腰间的小皮袋了,也猜到里面是什么,但没想到会是给自己的,摸著沉甸甸,心里更是高兴。
这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赵怀安表达和自己亲近的態度。
人和人的关係就是双向的,只有完成双方的確认,才能往更深的一步发展,如果赵怀安只是个清高的,对周敬荣的好意视而不见,那这段关係自然就结束了。
周敬荣將装著金豆的皮袋塞在了袖口里,隨后笑道:
“今个陛下要急著打马球,所以著急呢,不过忽然下了暴雨,这球是打不了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一袋金豆就问出了小皇帝的喜好。
怪不得韩全诲喊自己在汴州的时候多练练马球了,原来根子是在这啊,原先他还以为也许是哪个大人物爱玩,让他陪领导打球。
这一点他懂,多少人靠著一手桌球,平步青云。
只是没想到,这爱玩马球的竟然是陛下啊。
紧接著,赵怀安想的就是,这个消息在韩全诲那边要了自己三万贯,可在周敬荣这边,只不过是个添头,这老韩也太黑了。
不过赵怀安转念就想,这同样的信息放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確是不同价的。
要是他在周敬荣这边才晓得,到时候一来京就找人练这个,这不是告诉所有人,他要逢迎小皇帝嘛。
这个不是不行,前提是小皇帝本人最好不晓得,一但他晓得,那赵怀安后面就算马球再如何加分,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倒也能接受了。
晓得大致的情况后,赵怀安就这样站著等待。
不晓得过了多久,忽然外面有宦官小声说道:
“唱籍了。”
赵怀安知道这个,之前入宫的讲过这个流程,就是说明监察御史已经带著百官进了殿了,然后开始报唱名单,报一个进一个。
此时,即便站在偏殿,赵怀安都能听到十来个壮汉正在大喊著名字,每被喊到一个,就有一个唱著“在”,时不时的,这个唱名声都会再次响起。
忽然,赵怀安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去了。
於是,整了整袍子头,对那周敬荣笑道“如何?今日我赵大还周正否?”
周敬荣看著赵怀安笑若阳光,也跟著笑道:
“赵使君今日龙马精神,一等一的周正。”
赵怀安哈哈一笑,隨后便大跨步地走了过去,一边还举著手大喊:
“在这!在这!”
他的后面,周敬荣望著土锤的赵怀安,忍不住笑了。
当赵怀安三步並两步追到殿前时,十来个雄壮的夹阶校尉正环视著两侧人群,看到那赵怀安竟然是从偏殿出来了,心里一惊。
当头一个连忙看著手中的籍贯条子,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一份今日上朝官员的人事档案,用来迅速认识要进来的官员。
此人只看了两眼,就晓得这赵怀安是谁了,连忙笑著奔了过来,还扶著赵怀安:
“赵使君,赶紧进殿吧,陛下和诸门下和老公们都等你多时了。”
赵怀安笑著,隨手塞了一张柜票到了这校尉的手里,然后就迈进了太极殿,
而那边,这个夹门校尉都懵了,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常会的时候当眾行贿的。
这一刻,这人背后一层密汗,直到看见诸班和同僚们都没有注意到,这才僵硬地將手笼在了一起,隨后又站在了殿前,神色如常。
赵怀安一进来,就见到最前的御座上坐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其人著絳纱袍,头上顶著一个奇怪的冠冕,其高有一尺,冠顶前倾,两侧有展角,前头垂下十二条柱串。
不用想,这就是小皇帝了,执掌这个帝国的无上皇者。
可这个皇者却坐在御座上,手撑著下巴,脚一颤一颤的,冠上的柱串也跟著一抖一抖的。
而在小皇帝的旁边,同样是台陛上的,还站著三个中年宦官。
其中三人都穿紫袍、腰系紫金鱼袋,其中两个站在东边,一个站在西边。
赵怀安一进殿的时候,三人面著殿门,又站著高,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三人神色各异,不过在看到进门的那个高大武夫顺势站在了西边队伍的末尾,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
“这就是赵怀安?”
赵怀安进来后,见最前面的朝廷高官们好像在爭吵,於是顺势站在了左边代表武夫队列的队尾。
除了同样末尾的几人看到自己后,其他人都没注意,全部都竖起耳朵听最前排的五六人在那爭吵。
赵怀安將自己隱藏好,这才好好开始打量眼前的这座太极殿。
这太极殿不算小,深有十七八米吧,宽也有三十多米,差不多五六百平面积,而且因为殿內除了有六十四根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柱子外,其余空空。
所以这会赵怀安站在殿门口这边,还是和外头那些人一样,也是听不清前头的人在说什么。
不过看他们吵的那么激烈,就晓得这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而且搞得和派兵布阵一样,明显有下面的奔走出来指著对面骂。
而赵怀安看那边的站位,就晓得那些人都是三省六部的长官。
这长安人开会也一点不体面啊,也是指著对面在骂。
不过这也方便赵怀安进一步观察这些人了。
此时殿內的人数大概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要么穿著紫,要么穿著红,无论文武,手里都持著一块笏板。
按照之前进京前培训的內容,自己对面的就是在京文官了,最前面就是三省六部的长官,还有御史台的台諫。
自己这一列的最前就是神策各將、南衙十六卫將军,还有军器监、兵部武职官员等。
无论文武,都按照和小皇帝的距离的远近,一排排往后顺,然后他还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兄杨復光竟然被安排了个马扎坐在了小皇帝的右手下,和上面的三个宦官一併面著朝臣。
到这里,赵怀安基本也发现了,那就是说话的基本都是皇帝台子那一圈的,其他的基本都是站著和泥塑一样。
甚至赵怀安还看到有个年纪大的,靠在几个小年轻的官员后面,头一顿一顿地打著瞌睡。
可以可以,这比他读书那会还强。
正当赵怀安还要继续看呢,那边前头忽然有个宦官甩了一下鞭子,直接抽在了地面上,
赵怀安嚇了一跳,那边瞌睡的老汉也哆嗦地醒了。
直到这个时候,前面的爭吵才结束,然后就听刚刚甩鞭之宦官,大声唱道:
“光州刺史赵怀安,上前!”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的人都骚动著,前后左右看著,直到他们发现上头的田中尉,还有杨、刘两位枢密都齐齐望著队伍最后,所有人才齐刷刷地转过头,看向了赵怀安。
一下子被无数人注视,赵怀安昂首抬台,按照教授的礼仪,踩著碎步一路走到了台下。
虽然看不见,但赵怀安能感受十余道锐利的眼神盯著自己,仿佛是刀一样。
等终於有人喊了一句“止”,赵怀安才停了下来,然后按照礼仪向著前面的小皇帝跪拜。
就在赵怀安这边跪下的时候,上头终於传来了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声音:
“田阿父,还有多久结束啊!外头的雨都停了,朕还要打马球呢!”
那边,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快了,快了,快结束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愣了一下,然后就还是那公鸭嗓子喊道:
“起来吧!”
赵怀安收著心思,按照礼仪起身,直到这个时候才抬头看向了台陛上。
小皇帝正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忽然笑了一句:
“你这人还挺有福气,你一到朕面前,这雨就停了,朕还以为这雨会误我马球赛呢。”
听到这话,赵怀安这才意识到,外面的大雨结束了。
而乌云散去后,七彩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太极殿內的红色瓷砖上,將整个大殿都照亮了几分。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打著瞌睡的老汉,看到外面雨停后的异状,又忽然看到最前面站在陛下面前的高大武人。
整个人愣住了。
“兴云布雨?”
旁边一个年轻的五品官,愣了一下,问道:
“袁司天,你刚刚说什么?”
这老汉恍惚了一下,摇头道:
“没事,今个咱们朝会倒是来了个年轻人嘛!”
望著那站在最前的赵怀安,这名大唐老司天监,內心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