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28

  窗纱隐约能见到外面的宜兰芳草,不由心动,放下手中的针线,跟着秀蝉到院子里走动。殷府的草木都有人精心照料,形态上佳,在春光的照拂中更显美态,让子虞的心情也跟着爽朗起来。
  秀蝉领着她走到院南的墙角下,笑着说:“看小姐的样子是累了,我叫人沏一壶茶来。”说着,放下子虞一个人就走了。
  子虞微微诧异,猜想秀蝉这个举动是不是别有含意。果不其然,片刻之后,墙的另一边传来晋王的声音:“子虞?”
  子虞心砰砰两跳,转过身,却只能看到一面灰墙——照规矩,有婚约的双方在婚前一个月内不能相见,见者不吉。大概是为了这个缘故,晋王才与她隔墙相对。
  子虞看着墙面眨眨眼,忽然生出一股淘气,站着不出声。睿定又轻唤了一声,依旧没有任何回应,他也不气馁,对着墙的另一头喊了一声:“接住。”
  子虞不禁抬头,一团团雪白的花兜头兜脑地落下来,馥郁的香气直沁入鼻端。子虞“哎”地轻呼一声,忙躲开,于是花朵落满在她的裙裾旁。她低头看,雪玉似的一簇簇,原来是槐花。
  睿定听到她的声音,想象出她窘迫的样子,发出朗朗笑声。
  子虞嗔怪他:“殿下怎么就确定我在?”睿定一笑:“不在也没有关系,反正槐花是相府的,我不过从一个院子移另一个院子,有什么打紧。”
  子虞听他口气无赖,忍不住也笑出声。睿定道:“听你的声音,应该是在相府过得很好。”他的意思,只是为了看她过得好不好才想办法隔墙一见,子虞心底一甜,说道:“这都是托了殿下的福。”睿定不以为意,忽然道:“以后你也把我的王府也打理成这个样子,我听你哥哥曾说过,你是最懂得花木玩物的乐趣的。”子虞一笑答应了。
  两人隔墙谈了一会儿,无非是些平常事,可说给对方听,又好像别有一番滋味,滔滔说不绝似的。
  子虞正说着相府上下对她的好,隔墙忽然传来一声喊,下人们正找着晋王。
  睿定促狭道:“我可得走了,让他们发现我偷了槐花,只怕殷相不许我进府了。”子虞禁不住噗地一笑,再细听了一会儿,是下人们找的近了,她唤了一声殿下,墙边无人答应,想必人已经离开。她也不便久留,幸好这时秀蝉也回来了。
  正文 第二十章 (二)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2-11 10:15:33 本章字数:2346
  随着大婚日近,殷府上下忙碌不堪,徐氏已嫁过一个女儿,虽然时间仓促,倒也轻车熟路, 婚礼的典仪打点地妥贴稳当。子虞在一干命妇的指导下苦练礼仪,日日不辍。
  北国有俗例,嫁衣上的花蕊是由已经出阁的姐妹添绣,称之为“锦上添花”,有祝福和美满的意思。子虞的姐妹只有文嫣,远在千里之外的南国。为了这桩事,殷府已经出阁的小姐殷陵特地回了几次娘家,带着几个手巧的丫鬟为子虞添绣嫁衣。子虞心里过意不去,可几次推脱都被徐氏和殷陵笑着打发了。
  殷陵面目姣好,性格爽利坦诚,虽然不精于刺绣,可给子虞绣嫁衣时一丝不苟,繁巧的地方都让两个针黹女,子虞感激她用心,一来二去的交往就深了。这日闲聊时殷陵一脸喜气地提起:“陛下要将骁骑,熊渠两营交给晋王,看来晋王不必赴藩了。”
  子虞正看着针黹女做针线,随口道:“难道赴藩不好?”
  殷陵一笑:“如果藩地真的好,历朝那些拱破了头想往京城来的人又算什么。”子虞转过脸来,口气平和,像是聊家常似的说:“不管怎么说,以后也总是要去藩地的。”
  殷陵眼睛一转,眸底深处仿佛藏着一抹光彩,笑道:“我看未必。”话音落地,她就四下一顾,发现针黹女专心致志,似乎并没有听到她们的谈话,这才又对子虞道:“晋王虽然年轻,心中却有大志,妹妹日后可不要在晋王面前提起赴藩的事。”
  子虞心中咯噔一下,眉头微微一挑。
  殷陵也自觉失言,随即笑道:“瞧我这张嘴,往日听他们说了两句就开始班门弄斧了——你是晋王真心疼爱的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这两句并没有让子虞心里舒坦,可殷陵已转了话题,说道:“再过几日,罗副卫尉马上就升郎将了,这可是双喜,妹妹,你真好福气。”
  子虞听到哥哥要升官,心里也着实高兴。她的大哥人品才学都不差,唯一的缺陷就是南国降臣的身份,现在借着这桩婚事总算能一扫阴霾,平步青云了。她想着,不由笑道:“我前几日已经听说,相爷在这件事上下了大力,我这是沾了相府的光。”
  “什么相爷,”殷陵玩笑似的道,“你该叫义父才是。”
  两人又说笑一会儿,针黹女已经补完了花,裙褶上的金线牡丹朵朵盛开,花蕊都用单丝镶绣,细密精巧,隽然如画,丫鬟们不住赞叹。
  众人正七嘴八舌地议论嫁衣,秀蝉来到子虞面前传信:“相爷请小姐过去一叙。”
  子虞一怔,心里微微紧张,她入府这么些日子,对这位义父始终缘悭一面,不知今日突然叫她是什么用意。她稍稍整理衣饰就跟着丫鬟走出过徐氏的独院,来到正厢的书房。
  丫鬟轻轻推开门,侧过身子让子虞进去。书桌前坐着一个人,低头看着一封书信,看年纪四十许岁,面容普通,五官却生的过于硬朗。子虞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宰相殷荣,正要行大礼拜见,他突然抬起头看她,鹰隼的目光锐利地落在她身上,冻结了她的动作。
  子虞在他的目光下感到不安,拘束地行了礼道:“给义父请安。”
  殷荣目光一敛,整个人都变得平和,可开口第一句就叫子虞吃了一惊:“你看起来不像你的父兄。”
  子虞惊讶地接口:“难道义父见过先父?”
  “见过,”殷荣放下手中书信,目光变地深远,似乎记起了很久以前的事,“我做鸿胪卿时曾在戍边见过肃正公——他的为人太过正直,而你的哥哥,现在该称罗郎将了,处事又太过圆滑,你和他们都不像。”
  子虞不知这话是贬是褒,不敢随意接口。
  殷荣扫了她一眼,悠然道:“做王妃的人不该这么胆小。”
  子虞从他的脸上猜不到任何用意,蹙眉答道:“先父是将帅,正直刚毅才能使兵士诚服,家兄是降臣,处事圆滑才能求存。我不过是家中一个普通女儿,自然不同。”
  殷荣唇角略微露出笑容,仿佛是欣赏她的勇气,缓声道:“我也问过你哥哥同样的问题。可他的回答与你不同。他说,刚直过甚,得罪同僚,连做人都不会,何况是做官,他绝不会犯和他父亲一样的错误——你哥哥真是个趣人,我很欣赏他。”
  子虞并没有因为他面色缓和而感到欣慰,反而从内心深处感到不安,她抿了抿唇,勉强一笑道:“能得到义父的赏识,是哥哥的运气。”
  “你也很有运气,”殷荣笑了一声道,“我对欣赏的人一向不吝啬,所以我也给了你机会。”
  子虞再也不能保持平静,低声道:“我没有……”
  “从宫里出来的人一向要比外面的人聪明,”殷荣没有在意她微弱的反驳,语气平淡道,“我等着你自己发现,可你迟迟没有反应——这让我有点失望。年轻的女孩儿总是有种幻想,以为遇到才貌双全的意中人,双栖双宿就是人生的全部。难道你指望晋王抱着相同的想法?”
  子虞脸色骤然苍白,心里如乱麻似的一团,躲避着殷荣逼人的目光。
  “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全然不知晓。我说的你必然明白了。晋王选你,并不是因为你的美貌,也不是为了你的家世,晋王是识时务的人,你的出现只是遇到一个很巧的契机,”殷荣道,“幸好这其中也有几分真心,可你不该奢望这契机和真心能陪伴你一生。晋王已经得到他想要的了,你也该好好谋划你的将来。”
  子虞身子微微颤抖,抬头问他:“相爷说了这么多,不会是想把好意施舍给一个无用的人吧?”
  殷荣满意地微笑:“太过聪明的人不能让人安心,太过愚笨的人又不值得重用,你的聪明恰到好处,这一点很好。那么我就直说吧。你作为我的女儿嫁入王府,就应该明白我想要什么——我给了你现在,你要还给我一个将来!”
  正文 第二十一章 (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2-11 10:15:34 本章字数:2536
  按照京城贵胄的传统,婚前要去东明寺祈福。宰相公事繁忙,自然不能亲临,由徐氏带着一众家眷前往。头天晚上就到山下的传舍中住宿,翌日清晨上山拜佛。此行女眷众多,脚程甚慢。此时远眺寺院,但见雾色苍茫,云起烟涌,花木环绕中的寺院若隐若现,清风中传来梵音袅袅,偶闻几声莺啼鸟鸣,清虚不似凡间,便是心思沉重的人,也觉得神清气爽,烦恼之事被洗涤一空。
  子虞已来过一次,没有其他女眷那般新鲜。趁着徐氏听讲佛经,她一个人走了出来。寺中小径曲折,她依稀记得几分,沿着碎石甬道一路到底,是鲤鱼池。故地重游总会勾起百感交集,子虞也不例外,望着小池不由微微失神。
  怀因路过时看见她,并没有如何注意,进寺来池边许愿的人络绎不绝,并不少见。等他结束早课行经池边,见子虞依旧流连不去,甚至连姿态都没有改变,心中不由惊讶。
  这一处实在静到极点,子虞已经习惯僧人沙弥来去的动静,可这一次脚步到了身后便没了声响,她回过神来,转头看到来人,轻讶:“大师?”
  怀因见她的表情仿佛认识,想了想依稀有些印象,神色平静地说道:“鱼池许愿不过是一桩美好的传说,小姐切不可当真。”
  子虞微怔,随即笑道:“我不是在许愿——它曾经实现过我的愿望,只是代价太大,我不敢再尝试了。”
  怀因皱了皱眉,他隐约看出她的笑容里藏着许多心事,所以这一下竟没有离去,说道:“锦鲤虽然是活物,却没有神力,怎么能实现人的愿望呢——只有人力所为,才会有所得,有所失。”
  “唉……”子虞轻叹一声。她极少与生人这样深谈,大概是怀因的目光太过清冷透彻,胜过她见过的所有人,让她难以排斥,还生出一吐心事的冲动。可她沉吟了片刻,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喟然道,“大师是出世之人,看地透彻。”
  怀因道:“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若小姐放下执念,眼前又岂有荆棘?”
  “我的眼前没有荆棘,”子虞从石上站起身,裙裾轻轻荡漾,“相反,我的运气不差,总能逢凶化吉,心想事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好的。”
  怀因轻轻摇头,出尘的面容上露出一丝惋惜。
  子虞明白他的意思,从容笑道:“实现我愿望的不是锦鲤,也不是神明,而是那些妄图把我当做棋子摆布的人,他们不会允许我的退缩,所以大师也不必为我惋惜。”
  她缓缓往碎石甬道走去,头也不回。
  怀因看着她的身姿在林间消失,才恍然回神:这女子不同他以往遇见过的香客,可到底哪里不同,让他也深感疑惑。
  主持将相府众人送出寺门,怀因也在随行之中,他一眼就看到女眷中的子虞:她站在徐氏身边,笑容明丽。让他一瞬产生怀疑,刚才遇见的是不是她。一旁的小沙弥也许是注意到他的目光,低声道:“师兄,听说那位小姐是未来的晋王妃。”
  怀因嗯了一声,收回目光,无来由地,轻轻叹了口气。
  四月二十一,晋王大婚。
  殷府从清晨就开始忙乱起来。典礼在半个月前都已准备妥贴,今日是将它完美呈现的日子,没有一个人敢懈怠。
  命妇为子虞梳妆,不停地叮嘱典仪中该注意的事项,尽管这已经说过了千万遍,事到临头,她们依然不厌其烦地提点。子虞本已经平静的心情,复又开始紧张。
  当她梳妆完毕,命妇和丫鬟不由衷心赞叹。徐氏特地赶来教授她婚礼中该注意的细节。今日教她的人太多,无论她怎么努力记住,依然觉得很有多都遗忘了,只有徐氏的那些话印在她的心里:“你的夫婿不是平常人家的公子……小女儿的手腕他也许不会放在心上,你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他,否则,再多的恩宠就会有化为泡影的一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