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51

  许多,除了宦官宫女内外整理,女官们都陪着她闲聊。几位女官都是二十出头的岁数,容貌齐整,也没有特别出挑的。子虞言谈间就问及她们的来历,女官们都知道这是考校的时刻,不敢掉以轻心,回答地都尽详尽细,子虞一一记下。
  杨都监又领人走了进来。他是御前的人,自然没有人阻拦,径直来到子虞的面前,拿出一捧册子呈给子虞,原来是皇帝御赐的古玩珍物,还有为她下令赶制的翟衣宫饰,无不精美华丽,撩人耳目。
  女官们纷纷奉承:“陛下对娘娘真是用心,这样的宠遇宫中少有。”子虞闻言挑了挑眉:用心这两个字用的真是恰如其分。
  到了傍晚时分,天气骤然阴霾,铅云垂垂欲雨。曲台宫忽然来人请子虞过去一叙,让子虞大为惊异:自入宫来,因为她身份尴尬,除了欣妃,还没有妃嫔宫眷愿意与她交好。曲台宫的充媛是什么样貌,她搜肠刮肚都没有想出个大概来。
  子虞要换身衣裳,曲台宫的女官笑着拦住道:“玉嫔娘娘不必大张旗鼓,我家娘娘的意思是话话家常。”
  子虞更加猜不透这其中的用意,就着一身广袖襦裙去了。
  曲台宫不及步寿宫那般广阔宏伟,摆设也不见珍稀,瞧着样子就知道圣眷不深。充媛双十年华,样貌不错,正和宫女谈笑,见到子虞来了,和另一位身着青衣的女子迎了出来。子虞的品级比两人都高,拦住她们行礼后,好奇地打量两人,依稀有些印象,是那日在交泰宫外对她微笑的。
  充媛拉着青衣女子介绍:“玉嫔娘娘,这是殷美人。”
  她的姓氏让子虞明白了一些关键。
  殷美人鹅蛋脸形,虽称不上是天姿国色,但另有一股娇艳动人,对子虞盈盈拜道:“若以私论,妾应该称呼娘娘一声姐姐。”
  子虞心道:果然是殷家的人。含笑连称不敢。
  正文 第三十二章 (四)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2-11 10:15:39 本章字数:1763
  三人依次在殿中落座。充媛笑道:“这次请娘娘来是受人所托,娘娘莫怪我莽撞。”宫女都被支到殿外,有一个女官转到殿后,领着一个身着朝服的外命妇走了进来,徐徐向子虞拜倒。子虞一看是殷夫人徐氏,只受了她半礼:“义母不可如此。”徐氏含笑道:“宫礼不可废。”
  殷美人道:“婶母大可放心,此中都是自家人了。”徐氏和蔼地微笑,态度谦恭平和,一如普通妇人。子虞却不敢小视她,仔细问了殷府一些琐事以示亲热,徐氏配合作答。其间也没有冷落充媛和殷美人。
  原来两人都是出身殷家,是殷相的子侄辈。殷家人丁不旺,姑娘家更少。其中样貌才智都过人的殷陵是殷相嫡女,早已许配了人家。充媛本名殷玫,早两年就入了宫,只因各方面都不出众,也没什么大本事,在宫中碌碌无为。
  殷美人入宫时间短,只有大半年的日子,那正是子虞被诬与皇帝有私情之后,大臣们惊觉后宫妃位空虚,趁机往后宫中送人。殷府也挑了三个女孩送入宫中做女官,只有殷美人得蒙圣宠。殷府还想再挑选适合人选,这一辈的姑娘中却没有更出色的,从民间挑选,又是小门小户,匆忙也上不得台面。最后没有办法,这才又想到了子虞。
  闲谈了几句,子虞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充媛和殷美人名义上是姐妹,两人对子虞都是亲热地笼络,不落痕迹的奉承,子虞自然不能没有表示,兴致浓厚地陪着她们东拉西扯。徐氏见状笑道:“宫中人情哪及亲情厚重,如今你们姐妹能在宫中携手相助,也不怕受人欺负。”充媛一看就知道徐氏有私话要和子虞说,找了一个空隙就和殷美人避开。
  徐氏转过脸来仔细看子虞道:“今日见娘娘,气色果然好了许多。刚才我入宫时就听说陛下待娘娘极好,果然不假。”子虞微微脸红,徐氏又道:“如今正在风头劲上,娘娘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子虞道:“我理会的。”
  徐氏见她态度从容,连连点头,说道:“娘娘可知前些日子朝堂的一些事。”子虞道:“深宫妇人,只闻得一二。”徐氏道:“娘娘必是听说了,大臣们都针对娘娘,我家相爷却一言不发,未曾为娘娘辩驳。”
  子虞笑眼看她:“哦?有这事?”徐氏缓缓道:“确是有其事。你可知,皇后当年能入主宫廷,并非完全靠母亲惠顺长公主的威势,对她帮助最大的人就是倪相,这些年,后宫为皇后一人所掌,外朝又以倪相为群臣之首,互为依助很久了——要想在他们面前占到上风可不是件容易事。我家相爷这次一言不发,也是想让陛下看一看——后党的势力有多大。”
  子虞已想到这一层,并不吃惊,淡淡道:“相爷用心良苦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徐氏道,“娘娘在宫中有所成就,才是相爷想看到的。若是觉得宫中无人倒也不必害怕,自家人还是有一两个的。方才充媛和殷美人都是娘娘的姐妹,有什么事尽可吩咐的。”
  子虞一笑置之,谈话时就已发现,殷美人失之于轻浮浅薄,充媛为人畏畏缩缩,难有大志,真要有什么事,这两人是决计靠不住的。徐氏也是想到这一点,笑道:“有用之人自有有用之处,无用之人也别有妙处。退一万步来说,大用处使不上,弃车保帅难道也用不上吗?”子虞一阵心凉,看着她道:“到底也是殷家的小姐。”徐氏笑含深意:“若是只能有一人成功,有所牺牲也在所难免。”
  子虞默默想了一会儿,点头应了。
  茶水渐凉,徐氏慢条斯理地喝了几口,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子虞以为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不知其用意。徐氏想了许久,才又开口:“有一件事,想给娘娘提个醒。”
  子虞问:“什么事?”徐氏道:“四月时圣上御苑试马,险些受伤娘娘可知。”子虞略有耳闻,蹙眉道:“好像是有这么件事。”徐氏忽然凑到她耳边,轻声说:“有人在御马草料中洒了使马发狂的药汁。”
  子虞“啊”地掩住了口:“是什么人做的。”徐氏阴测测一笑:“敢于做这件事的人,早已经想好万全的脱身之法,饲马的宫人自尽了,未留线索。”子虞觉得手心已沁出冷汗:“难道……”后面半句湮熄在这猜测的无尽恐惧中。
  “是谁做得,是不是她?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徐氏道,“娘娘只要知道圣上的意思。他已经不想后宫只掌握在皇后一人的手中了——娘娘,这才是你的机会啊!”
  正文 第三十三章 (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2-11 10:15:40 本章字数:2794
  第三十三章
  回到步寿宫天色已晚,窗格上透出一团朦胧的光,恍惚是月光,走进了才发现是宫中点上了灯。子虞走到寝殿外,守在门外的是御前的周公公。见他想出声,子虞拿手在唇边示意噤声,然后蹑手蹑脚走入殿中。
  皇帝躺在卧榻上似乎睡着了,面容平和安详。子虞仔细端详他,心里莫名地生出酸楚,还未等她发觉,这一丝感觉已经弥漫全身,疲惫又酸软。她跪在榻前,轻轻将脸靠在床沿。
  他的呼吸绵长而平稳,只在安静的夜里,才能听地清楚。她细细地听着,混合着自己的心跳,渐渐有了一丝困意。他长长吐了一口气,忽然开口道:“这样会伤身。”
  子虞含糊的应了一声,缓缓抬起头。他已经睁开了眼,双目幽深而宁静。子虞想,这是世上最深沉最难揣度的一双眼。面对它,最锋芒犀利的宝剑也会相形失色。
  他也看着她,伸手温柔地在她脸上抚摸了一下:“你是个不会隐藏心事的女人。”子虞笑了一下,想要站起来,脚下一麻,又重新跪倒。他舒臂在她肘间一撑,顺势将她抱到卧榻上。子虞靠在他的胸口,听到的是强劲有力的一声心跳,又生出一点勇气,说道:“我今日见了义母。”
  她习惯和他谈心事,畅谈所思所想,像是对丈夫的开诚布公——至少要让他有这种感觉。
  “哦?”皇帝微笑,没有一点意外也没有一点探究,淡淡说,“如果你喜欢,可以让亲眷常到宫中探你。”
  子虞低低一笑:“若是如此,别人又要指指点点,我就难做人啦。”皇帝笑着垂目养神,说道:“有我在。”
  有我在——子虞听到这话,睫毛颤动,把脸埋进他的胸膛。不是高兴,不是感动,仅仅是有些伤感,她再也无法把这句话当成简单的体贴。
  这一夜,子虞心事重重,皇帝大概也有所察觉,格外缱慻温柔。温存之后,皇帝抚摸她的头发,手指从如缎滑腻的发丝中穿过,他露出微笑:“在想什么?”
  子虞垂下眼睑,想的有很多:帝后是年少夫妻,在太子时期就已相伴。情深弥笃。皇后先后产下三个皇嗣,两个夭折,剩下唯一一个儿子就是现在的太子。无论皇帝有多少宠妃,皇后的地位都稳如泰山。殷相却暗示她对付皇后。子虞感到一阵荒谬,她被当做一颗棋子,借以打击皇后一党的棋子。她却不敢自视甚高,皇后在交泰宫一句话能办到的事,她就是费尽心力也未必能达到。何必要急于以卵击石……
  她自顾想着,没有回答。皇帝也不逼问,两相依偎沉默以对。过了许久,子虞抬眼注视他:“陛下还记得珉山上说的那个故事?”皇帝不妨她提起这个,略思索了一下,笑道:“你就在想这个?”
  “陛下当时到底回答了什么呢?”
  皇帝转过脸,留给子虞一个模糊的侧面,他想了片刻,语调慵懒而轻缓:“先帝征兵十年,国力衰竭,心中已有悔意,问山的那边有什么是一种试探。我就回答,眼前已有河山,无暇他顾。”子虞问:“陛下是真的这么想的吗?”
  “大约是吧,”皇帝唇角勾起,“不是每一个出题的人都真心想得到答案。也许只想借回答的人说出他们想要的答案——这个时候,答题人怎么想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出题人怎么想。”
  子虞叹了口气:“可是也有这种情况,即使费心猜测,答题人还是可能会猜错出题人的心思。那应该怎么办呢?”
  皇帝朗朗一笑,爱怜地在她额边轻轻一吻:“那就尽量不要让自己答错。”
  即使依靠着他温暖的身体,子虞还是感到一种战栗从脊椎后慢慢窜进了身体,她固执地问:“答题的人未必有那样聪明,万一还是答错了呢?”
  皇帝悠悠说道:“他会失去出题人的欢心。”
  子虞打了一个寒战,神态也变得伤感。皇帝后知后觉,过了一会儿才搂住她,温言安抚道:“这里不会有人教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是对的,可是不用多久,你就自然会明白应该怎么做。”
  子虞苦笑了一下,蜷起身体。皇帝道:“多想无益,睡吧。”
  重阳将至,宫中气氛骤然变得热闹起来。各宫赏赐新衣。子虞趁此机会,将宫中好好整理了一番。秀蝉升为秉仪,歆儿为女史,另有承仪,令人等等,依次而下。子虞挑选了一批面生的女官,填满了步寿宫所有的女官名额。下面的宫人见玉嫔提拔不拘一格,各自生了希望,上下倒显得一心。
  倒是秀蝉老成,有时提醒子虞,轻易提拔不知深浅的宫人,只怕会混入宵小之徒。子虞含笑不提,世上岂有万全之法,她从不忌讳宫中有他人的眼线,日久自然会见人心,她要做的,是在这份日久的岁月里,慢慢剔除沙子,留下真正可留之人。
  重阳秋狝本是传统,皇帝也欣然欲往,只是今年许多功爵子弟随军南征,又经皇后竭力劝阻,重阳庆典最后定在了宫中菊宴。
  宫中最高的一处宫殿是广明殿,依山而建,起地四丈余,香木栋檬,杏木梁柱,登殿扶栏而远,半个京城都在眼下,最适合重阳登高。
  子虞来到时,妃嫔们正聚在一起宴饮。殷美人见了她,立刻招呼她坐在一处。今日宴庆本是应节,没有那么多规矩,子虞就拜见皇后后就坐到殷美人身边,随口问道:“我在外面就听见了热闹,在说什么呢?”殷美人朝前努努嘴:“听兰嫔娘娘说故事呢?”子虞问:“什么故事?”充媛也在一旁听着,笑道:“是南国出了异象,一直波及到我朝南边——金河以北河水涨红,像血一样,死了无数鱼虾。又听说燕子结群南飞时,遇到大风,掉落无数。这等异象百年少见,不知预示什么。”
  其他妃嫔也都议论纷纷,明妃闻言嘿嘿一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