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庸儿

  常山国,真定。
  张任於正面强攻吸引袁军注意,张绣绕后袭取袁军营寨,前后夹击之下,袁军將校战心不稳,大军为之溃散,而后张任、张绣携手追亡逐北,至於当下,一场袁刘大战到了收尾的阶段。
  毫无疑问,今日这一战,对於秦军来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数万袁军为秦军所击溃,其中降者不知凡几,袁熙、张南等袁军將帅仅以身免。
  “恭喜將军,今日一战后,幽州士庶若闻將军之名,当是小儿不敢夜啼。”在打扫完战场后,张绣来到张任身前,拱手向著张任恭惟了一句。
  张任微微頷首,今次一场大胜,击破袁军数万人马,使得一贯神色淡然的他,面色上也不由浮现轻微笑色,对於张绣的恭维话语,他也是难得的接受了下来。
  不过接下来,张任还是照例谦虚了一句:“今日之胜,盖因袁熙本非良將,竟是举军全出,未留下锐卒把守营寨,使得你我能做到前后夹击。”
  “也是袁熙所部人马,多为乌合之眾,以倍於我军的兵力,却和我军打了个旗鼓相当,似此等劣军,换做他人督领我军,也是能轻易击破。”
  “吾有功,可非大功,击败袁熙这等人,实是受不得什么夸耀。”
  “將军过谦了。”张绣笑了一笑,他推崇道:“非是將军定策,以袁熙同我军交战,多半会全军出击,施下临阵之时袭取袁军营寨的计谋,今日这一战,就算能贏,也不会贏的这般轻易。”
  “嗯。”张任点了点头,而后摇了摇头道:“说来这也並非我想出的计策,而是借鑑了马伏波击破袁谭的故事,伏波於河內破袁谭,也是绕后袭取营寨,前后夹击,我不过是借鑑了一二,只是没想到这般顺利。”
  “同样的招式,能適时而发,且使出来有效,这便是良將了。”张绣只言语推崇,表达出对张任的钦佩。
  对於张任这位年长如兄长的人物,张绣居於其下,受教良多,且他得张任多番照顾,不以他一介凉州降將的身份而有所芥蒂,是故对於张任,张绣是钦佩不已,以为良师益友。
  “莫要多夸,吾可是会骄心过盛的。”张任见张绣不断推崇他,他笑著道了一句,难得的说了一句俏皮话。
  张绣跟著笑了起来,他摆了摆手道:“他人多受讚誉,或是会骄横起来,但以將军的为人,字集中怕是没有骄横二字,唯有谨身、忠义而已。”
  “你这小子,越发说的上头了。”张任伸出手指了指张绣,没奈何的来了一句。
  是夜。
  张任翻阅起了军中主簙递上来的战报,战报中的內容有诸多列项,如今日一战秦军的伤亡,秦军的斩获,收降的袁军俘虏几何,收缴的粮草輜重几何,在战报上均是有详细的介绍。
  一目十行下,不消片刻,张任就看完了这份战报,把握住了其中的关键点-——今日收降的袁军俘虏有万余人。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收降万余俘虏,是一桩响噹噹的功劳,可对於张任而言,收降万余袁军俘虏固然可喜,但后面他需要负责袁军俘虏的日常饮食、饮水、睡眠等等存活所需的事项,这是极为繁重的事情。
  尤其是袁军俘虏有近万人,每日只怕要吃尽一座粮山,才能维持住袁军俘虏的性命。
  当然,或许张任可以效仿白起,一了百了的坑杀这万余袁军俘虏,如此就不用考虑袁军俘虏存活所需的资源,节省下大批的资源用於己方使用,便利於接下来南下一事。
  然而,效仿白起的念头,只在张任脑中一闪而过,接著就掉到了脑海的犄角嘎达里,不復为张任所念起。
  作为秦王麾下將校,张任知晓刘璋的脾性,他的这位明公,为人仁德,举世称贤,倘若他这边坑杀万余袁军俘虏,传扬出去,对於刘璋仁德的名声来说,將是一个大大的黑点。
  所故,这万余袁军俘虏的性命自然是要保全的,不过张任没有对袁军俘虏全盘负责到底的想法,他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么多的粮秣和輜重。
  从井陘东进的张任,背靠的是太原郡,而太原郡屡遭兵灾,士庶离散,良田多有拋荒,虽是自从杜畿领太原郡守以来,招抚流民,重视耕种,可所开田垄不多,积蓄粮草亦是不足,这也是张任东出,兵力只有一万五千人的缘故,再多,太原郡就支撑不起了。
  而现在,一场大胜之后,袁军降卒万余,也就多了一万张嘴,太原郡断乎是供应不起。
  於是乎,对於这批万余袁军降卒的处置,成为了张任的难题,阻碍了张任今夜入眠。
  “將军深夜不眠,可是有什么心忧之事?”作为谋士陪同张任的郑度,向眉宇间泛起忧色的张任问道。
  “盖因今日得胜所降的万余袁军,倘若蓄养起来,军中粮草只怕供应不起。”张任如实的回道。
  “这有何难?”郑度脸上泛起不以为然的笑意:“这些降卒,往日里效事袁氏,助紂为虐,合该受夷三族之罪,今日可宣明彼等的罪行,坑杀了事。”
  “不可。”张任面色坚定,態度坚决的否定道:“大王素以仁德扬名,倘若你我行下坑杀袁军降卒的事情,一来有伤大王的仁德之名,二来杀俘不祥,恐遭天谴。”
  “將军。”郑度语重心长的进言道:“如今马伏波在等我们南下,左右夹击鄴城,討定河北之地,为大王平定天下。”
  “而我们却因蓄养降卒,导致粮草輜重不足,使我军不得南下,到时候失却一次良机,不知日后如何再逢上此等良机。”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將军不愿背负杀俘之名,度不德,愿为將军担之。”
  “將军勿需明言,只点头即可,来日度將为將军料理这万余袁军降卒。”
  郑度露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耽搁了秦王事业坐大的模样,愿意背负下杀俘的天谴,也愿意背负下杀俘的罪责,他也是知道刘璋脾性,估摸著若是行下杀俘一事,长安那边將不止是责问,而是將问罪於他。
  不过郑度对於天谴和罪责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这万余袁军降卒,换取冀州早一日盪定,是一门值当的生意,有罪他来背,有天谴他来受著。
  “郑君是以为我张任是不能任事的人吗?”张任自嘲了一句,而后出言道:“郑君,某已经有了定夺。”
  “不知將军的定夺是?”郑度见张任態度郑重无比,他眸子一亮,向张任问道。
  “放袁军降卒自行离去。”张任话还没道完,郑度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面色不怎么好看了起来。
  “袁军降卒即去,一来可以保全大王仁德之名,二来我军也就不用负担降卒的粮秣所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张任说著,面色泛起了微微笑色,他捫心自问,这样的处置,是再合適不过的了。
  “將军。”郑度语气凝重,一句將军拖的老长:“將军若是放归这万余袁军降卒,这些人回到幽州,必然重新聚集到袁熙麾下,如此是资敌的行径。”
  “而袁熙得此万人,怕是声势復振,我等后方又要生忧也,不得毫无顾忌的行南下之举。”
  “郑君,杀俘自古不详,况有伤大王之名望。”张任重复了之前的理由,同时补了一句道:“此外袁熙为我等所破,粮草輜重、甲冑兵械尽为我军所得,就算得此万人,要想重振旗鼓袭取我军后方,非有三五月岂能动身。”
  “再者,辽东传来消息,刘玄德有南下之意,幽州亦是背后受敌,袁熙若想有所举措,不能不顾忌辽东刘玄德,某可断定,我军南下无忧身后。”
  接著见郑度还欲再言,张任退掌示意郑度勿要復言,他的定夺已下,却是更改不得了。
  ……
  於真定为张任大破,仅以身免的袁熙,他在张南及亲卫的护卫下,一路北上逃窜,路过中山国亦是不敢入城停歇,唯恐为秦军追上,围城困杀。
  直到踏上了幽州的地界,袁熙方才停歇了下来,紧绷的心弦放鬆了些许。
  也唯有这个时候,袁熙才从逃命的恐慌中脱身,思虑起了真定的惨败。
  『无胆的秦军,尽使些奸计。』袁熙先是痛骂了一句张任,虽是他招募的数万大军,士卒不如秦军善战,但仗著兵力的优势,他却是和张任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间也没有露出溃败的姿態。
  可秦军竟是袭取他的后方,以至於大军见之,军心不稳,顿时溃散奔逃了起来,不敢再同秦军死战,导致他蒙受了一场惨败,输的一塌糊涂。
  可痛骂张任解决不了惨败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在袁熙心中所想,落在了如何將真定的战事通告给袁绍,如此惨烈的大败,他却是害怕告诉袁绍,惹来袁绍的滔天之怒。
  將罪责推到他人身上,袁熙转念一想,思考起了如何推脱罪责,可思来想去,他作为军中主帅,如何也是逃脱不了罪责的,毕竟大败是从他的手上出现的。
  如此思来想去,连著数日下来,袁熙都没有將真定的战事情况递到鄴城去。
  然而一桩消息的到达,让沉浸在忧思当中的袁熙振奋了起来,张南通报,他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真定奔赴回来的败卒,数量已近数千人,最终或可达万人。
  同时张南告自道,他通过拷问败卒,了解到这伙败卒本为秦军俘虏,但秦军竟是大方的释放降卒,放降卒一个自由,並给了降卒路上的吃食,用於支撑降卒回到幽州。
  “善,大善。”袁熙对此高兴不已,有了这归来的万余败卒,他递交到鄴城的战报,就容易书写了。
  据此,袁熙用心斟酌出了一份战报,单言他统兵同秦军大战,悍不畏死,又死不旋踵,一场大胜只在眼前,然因不防秦军奸诈,为秦军袭取营寨,以至大军猝然瓦解,一败涂地。
  可大败之后,他没有引身退走,而是收拢败卒,復得两万余人,將再与秦军对垒,一决雌与雄。
  ……
  鄴城。
  从滏口陘撤离,留下张郃殿后的袁绍,当下已经返回了鄴城主持事务。
  回到鄴城后,袁绍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加固魏郡南面的防线,以防马超自河內攻入魏郡,威胁到河北大本营鄴城的安全。
  其次,袁绍寄厚望於袁熙,他希望袁熙能联手乌桓单于蹋顿,南下攻灭进犯常山国的秦军,勿使鄴城有后顾之忧。
  然而,对袁熙寄託厚望的袁绍,从常山国间细和幽州使者的手里,所得悉的常山国的消息,却是无有一桩好消息。
  首先是袁熙没有邀请到蹋顿一同南下,只得了三千乌桓助阵南下,而三千乌桓,单念著劫掠地方,竟是为秦军关门打狗,堵在新市县內,屠戮了个乾乾净净。
  其次,袁熙所部先锋焦触,统两千轻骑在前,遇秦军轻骑八百,挥师攻上,孰料两千不敌八百,惹得一场大败,且主將焦触都为秦军生擒而去。
  最后,据常山国间细来报,袁熙举三万人马与秦军大战,竟是不敌秦军,为秦军所破,向北仓皇逃窜而去,三万大军南下的开端,结局落得白茫茫一片。
  连著闻听到坏消息,而且坏消息一个坏过一个,让袁绍心气鬱结,不得舒发,竟至於出现咳血的症状,同时袁绍怀著一个希冀,希冀间细所言为假,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袁熙递来的战报。
  就此等上了数日,袁绍终是等来了袁熙的战报,而战报的內容,让袁绍顿感喉咙微微腥甜,盖因袁熙战报所言,和常山国间细所言,別无二致,只多了袁熙自夸自擂:『说自己悍不畏死同秦军作战,以及大败之后收拢溃卒,屡败屡战的高上精神。』
  “庸儿。”袁绍再也按捺不住喉咙中腥甜,他先是厉声喝骂了一句,接著一口老血吐出,仰面晕眩了过去。(本章完)
  不过郑度对於天谴和罪责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这万余袁军降卒,换取冀州早一日盪定,是一门值当的生意,有罪他来背,有天谴他来受著。
  “郑君是以为我张任是不能任事的人吗?”张任自嘲了一句,而后出言道:“郑君,某已经有了定夺。”
  “不知將军的定夺是?”郑度见张任態度郑重无比,他眸子一亮,向张任问道。
  “放袁军降卒自行离去。”张任话还没道完,郑度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面色不怎么好看了起来。
  “袁军降卒即去,一来可以保全大王仁德之名,二来我军也就不用负担降卒的粮秣所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张任说著,面色泛起了微微笑色,他捫心自问,这样的处置,是再合適不过的了。
  “將军。”郑度语气凝重,一句將军拖的老长:“將军若是放归这万余袁军降卒,这些人回到幽州,必然重新聚集到袁熙麾下,如此是资敌的行径。”
  “而袁熙得此万人,怕是声势復振,我等后方又要生忧也,不得毫无顾忌的行南下之举。”
  “郑君,杀俘自古不详,况有伤大王之名望。”张任重复了之前的理由,同时补了一句道:“此外袁熙为我等所破,粮草輜重、甲冑兵械尽为我军所得,就算得此万人,要想重振旗鼓袭取我军后方,非有三五月岂能动身。”
  “再者,辽东传来消息,刘玄德有南下之意,幽州亦是背后受敌,袁熙若想有所举措,不能不顾忌辽东刘玄德,某可断定,我军南下无忧身后。”
  接著见郑度还欲再言,张任退掌示意郑度勿要復言,他的定夺已下,却是更改不得了。
  ……
  於真定为张任大破,仅以身免的袁熙,他在张南及亲卫的护卫下,一路北上逃窜,路过中山国亦是不敢入城停歇,唯恐为秦军追上,围城困杀。
  直到踏上了幽州的地界,袁熙方才停歇了下来,紧绷的心弦放鬆了些许。
  也唯有这个时候,袁熙才从逃命的恐慌中脱身,思虑起了真定的惨败。
  『无胆的秦军,尽使些奸计。』袁熙先是痛骂了一句张任,虽是他招募的数万大军,士卒不如秦军善战,但仗著兵力的优势,他却是和张任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间也没有露出溃败的姿態。
  可秦军竟是袭取他的后方,以至於大军见之,军心不稳,顿时溃散奔逃了起来,不敢再同秦军死战,导致他蒙受了一场惨败,输的一塌糊涂。
  可痛骂张任解决不了惨败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在袁熙心中所想,落在了如何將真定的战事通告给袁绍,如此惨烈的大败,他却是害怕告诉袁绍,惹来袁绍的滔天之怒。
  將罪责推到他人身上,袁熙转念一想,思考起了如何推脱罪责,可思来想去,他作为军中主帅,如何也是逃脱不了罪责的,毕竟大败是从他的手上出现的。
  如此思来想去,连著数日下来,袁熙都没有將真定的战事情况递到鄴城去。
  然而一桩消息的到达,让沉浸在忧思当中的袁熙振奋了起来,张南通报,他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真定奔赴回来的败卒,数量已近数千人,最终或可达万人。
  同时张南告自道,他通过拷问败卒,了解到这伙败卒本为秦军俘虏,但秦军竟是大方的释放降卒,放降卒一个自由,並给了降卒路上的吃食,用於支撑降卒回到幽州。
  “善,大善。”袁熙对此高兴不已,有了这归来的万余败卒,他递交到鄴城的战报,就容易书写了。
  据此,袁熙用心斟酌出了一份战报,单言他统兵同秦军大战,悍不畏死,又死不旋踵,一场大胜只在眼前,然因不防秦军奸诈,为秦军袭取营寨,以至大军猝然瓦解,一败涂地。
  可大败之后,他没有引身退走,而是收拢败卒,復得两万余人,將再与秦军对垒,一决雌与雄。
  ……
  鄴城。
  从滏口陘撤离,留下张郃殿后的袁绍,当下已经返回了鄴城主持事务。
  回到鄴城后,袁绍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加固魏郡南面的防线,以防马超自河內攻入魏郡,威胁到河北大本营鄴城的安全。
  其次,袁绍寄厚望於袁熙,他希望袁熙能联手乌桓单于蹋顿,南下攻灭进犯常山国的秦军,勿使鄴城有后顾之忧。
  然而,对袁熙寄託厚望的袁绍,从常山国间细和幽州使者的手里,所得悉的常山国的消息,却是无有一桩好消息。
  首先是袁熙没有邀请到蹋顿一同南下,只得了三千乌桓助阵南下,而三千乌桓,单念著劫掠地方,竟是为秦军关门打狗,堵在新市县內,屠戮了个乾乾净净。
  其次,袁熙所部先锋焦触,统两千轻骑在前,遇秦军轻骑八百,挥师攻上,孰料两千不敌八百,惹得一场大败,且主將焦触都为秦军生擒而去。
  最后,据常山国间细来报,袁熙举三万人马与秦军大战,竟是不敌秦军,为秦军所破,向北仓皇逃窜而去,三万大军南下的开端,结局落得白茫茫一片。
  连著闻听到坏消息,而且坏消息一个坏过一个,让袁绍心气鬱结,不得舒发,竟至於出现咳血的症状,同时袁绍怀著一个希冀,希冀间细所言为假,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袁熙递来的战报。
  就此等上了数日,袁绍终是等来了袁熙的战报,而战报的內容,让袁绍顿感喉咙微微腥甜,盖因袁熙战报所言,和常山国间细所言,別无二致,只多了袁熙自夸自擂:『说自己悍不畏死同秦军作战,以及大败之后收拢溃卒,屡败屡战的高上精神。』
  “庸儿。”袁绍再也按捺不住喉咙中腥甜,他先是厉声喝骂了一句,接著一口老血吐出,仰面晕眩了过去。(本章完)
  不过郑度对於天谴和罪责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这万余袁军降卒,换取冀州早一日盪定,是一门值当的生意,有罪他来背,有天谴他来受著。
  “郑君是以为我张任是不能任事的人吗?”张任自嘲了一句,而后出言道:“郑君,某已经有了定夺。”
  “不知將军的定夺是?”郑度见张任態度郑重无比,他眸子一亮,向张任问道。
  “放袁军降卒自行离去。”张任话还没道完,郑度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面色不怎么好看了起来。
  “袁军降卒即去,一来可以保全大王仁德之名,二来我军也就不用负担降卒的粮秣所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张任说著,面色泛起了微微笑色,他捫心自问,这样的处置,是再合適不过的了。
  “將军。”郑度语气凝重,一句將军拖的老长:“將军若是放归这万余袁军降卒,这些人回到幽州,必然重新聚集到袁熙麾下,如此是资敌的行径。”
  “而袁熙得此万人,怕是声势復振,我等后方又要生忧也,不得毫无顾忌的行南下之举。”
  “郑君,杀俘自古不详,况有伤大王之名望。”张任重复了之前的理由,同时补了一句道:“此外袁熙为我等所破,粮草輜重、甲冑兵械尽为我军所得,就算得此万人,要想重振旗鼓袭取我军后方,非有三五月岂能动身。”
  “再者,辽东传来消息,刘玄德有南下之意,幽州亦是背后受敌,袁熙若想有所举措,不能不顾忌辽东刘玄德,某可断定,我军南下无忧身后。”
  接著见郑度还欲再言,张任退掌示意郑度勿要復言,他的定夺已下,却是更改不得了。
  ……
  於真定为张任大破,仅以身免的袁熙,他在张南及亲卫的护卫下,一路北上逃窜,路过中山国亦是不敢入城停歇,唯恐为秦军追上,围城困杀。
  直到踏上了幽州的地界,袁熙方才停歇了下来,紧绷的心弦放鬆了些许。
  也唯有这个时候,袁熙才从逃命的恐慌中脱身,思虑起了真定的惨败。
  『无胆的秦军,尽使些奸计。』袁熙先是痛骂了一句张任,虽是他招募的数万大军,士卒不如秦军善战,但仗著兵力的优势,他却是和张任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间也没有露出溃败的姿態。
  可秦军竟是袭取他的后方,以至於大军见之,军心不稳,顿时溃散奔逃了起来,不敢再同秦军死战,导致他蒙受了一场惨败,输的一塌糊涂。
  可痛骂张任解决不了惨败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在袁熙心中所想,落在了如何將真定的战事通告给袁绍,如此惨烈的大败,他却是害怕告诉袁绍,惹来袁绍的滔天之怒。
  將罪责推到他人身上,袁熙转念一想,思考起了如何推脱罪责,可思来想去,他作为军中主帅,如何也是逃脱不了罪责的,毕竟大败是从他的手上出现的。
  如此思来想去,连著数日下来,袁熙都没有將真定的战事情况递到鄴城去。
  然而一桩消息的到达,让沉浸在忧思当中的袁熙振奋了起来,张南通报,他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真定奔赴回来的败卒,数量已近数千人,最终或可达万人。
  同时张南告自道,他通过拷问败卒,了解到这伙败卒本为秦军俘虏,但秦军竟是大方的释放降卒,放降卒一个自由,並给了降卒路上的吃食,用於支撑降卒回到幽州。
  “善,大善。”袁熙对此高兴不已,有了这归来的万余败卒,他递交到鄴城的战报,就容易书写了。
  据此,袁熙用心斟酌出了一份战报,单言他统兵同秦军大战,悍不畏死,又死不旋踵,一场大胜只在眼前,然因不防秦军奸诈,为秦军袭取营寨,以至大军猝然瓦解,一败涂地。
  可大败之后,他没有引身退走,而是收拢败卒,復得两万余人,將再与秦军对垒,一决雌与雄。
  ……
  鄴城。
  从滏口陘撤离,留下张郃殿后的袁绍,当下已经返回了鄴城主持事务。
  回到鄴城后,袁绍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加固魏郡南面的防线,以防马超自河內攻入魏郡,威胁到河北大本营鄴城的安全。
  其次,袁绍寄厚望於袁熙,他希望袁熙能联手乌桓单于蹋顿,南下攻灭进犯常山国的秦军,勿使鄴城有后顾之忧。
  然而,对袁熙寄託厚望的袁绍,从常山国间细和幽州使者的手里,所得悉的常山国的消息,却是无有一桩好消息。
  首先是袁熙没有邀请到蹋顿一同南下,只得了三千乌桓助阵南下,而三千乌桓,单念著劫掠地方,竟是为秦军关门打狗,堵在新市县內,屠戮了个乾乾净净。
  其次,袁熙所部先锋焦触,统两千轻骑在前,遇秦军轻骑八百,挥师攻上,孰料两千不敌八百,惹得一场大败,且主將焦触都为秦军生擒而去。
  最后,据常山国间细来报,袁熙举三万人马与秦军大战,竟是不敌秦军,为秦军所破,向北仓皇逃窜而去,三万大军南下的开端,结局落得白茫茫一片。
  连著闻听到坏消息,而且坏消息一个坏过一个,让袁绍心气鬱结,不得舒发,竟至於出现咳血的症状,同时袁绍怀著一个希冀,希冀间细所言为假,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袁熙递来的战报。
  就此等上了数日,袁绍终是等来了袁熙的战报,而战报的內容,让袁绍顿感喉咙微微腥甜,盖因袁熙战报所言,和常山国间细所言,別无二致,只多了袁熙自夸自擂:『说自己悍不畏死同秦军作战,以及大败之后收拢溃卒,屡败屡战的高上精神。』
  “庸儿。”袁绍再也按捺不住喉咙中腥甜,他先是厉声喝骂了一句,接著一口老血吐出,仰面晕眩了过去。(本章完)
  不过郑度对於天谴和罪责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这万余袁军降卒,换取冀州早一日盪定,是一门值当的生意,有罪他来背,有天谴他来受著。
  “郑君是以为我张任是不能任事的人吗?”张任自嘲了一句,而后出言道:“郑君,某已经有了定夺。”
  “不知將军的定夺是?”郑度见张任態度郑重无比,他眸子一亮,向张任问道。
  “放袁军降卒自行离去。”张任话还没道完,郑度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面色不怎么好看了起来。
  “袁军降卒即去,一来可以保全大王仁德之名,二来我军也就不用负担降卒的粮秣所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张任说著,面色泛起了微微笑色,他捫心自问,这样的处置,是再合適不过的了。
  “將军。”郑度语气凝重,一句將军拖的老长:“將军若是放归这万余袁军降卒,这些人回到幽州,必然重新聚集到袁熙麾下,如此是资敌的行径。”
  “而袁熙得此万人,怕是声势復振,我等后方又要生忧也,不得毫无顾忌的行南下之举。”
  “郑君,杀俘自古不详,况有伤大王之名望。”张任重复了之前的理由,同时补了一句道:“此外袁熙为我等所破,粮草輜重、甲冑兵械尽为我军所得,就算得此万人,要想重振旗鼓袭取我军后方,非有三五月岂能动身。”
  “再者,辽东传来消息,刘玄德有南下之意,幽州亦是背后受敌,袁熙若想有所举措,不能不顾忌辽东刘玄德,某可断定,我军南下无忧身后。”
  接著见郑度还欲再言,张任退掌示意郑度勿要復言,他的定夺已下,却是更改不得了。
  ……
  於真定为张任大破,仅以身免的袁熙,他在张南及亲卫的护卫下,一路北上逃窜,路过中山国亦是不敢入城停歇,唯恐为秦军追上,围城困杀。
  直到踏上了幽州的地界,袁熙方才停歇了下来,紧绷的心弦放鬆了些许。
  也唯有这个时候,袁熙才从逃命的恐慌中脱身,思虑起了真定的惨败。
  『无胆的秦军,尽使些奸计。』袁熙先是痛骂了一句张任,虽是他招募的数万大军,士卒不如秦军善战,但仗著兵力的优势,他却是和张任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间也没有露出溃败的姿態。
  可秦军竟是袭取他的后方,以至於大军见之,军心不稳,顿时溃散奔逃了起来,不敢再同秦军死战,导致他蒙受了一场惨败,输的一塌糊涂。
  可痛骂张任解决不了惨败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在袁熙心中所想,落在了如何將真定的战事通告给袁绍,如此惨烈的大败,他却是害怕告诉袁绍,惹来袁绍的滔天之怒。
  將罪责推到他人身上,袁熙转念一想,思考起了如何推脱罪责,可思来想去,他作为军中主帅,如何也是逃脱不了罪责的,毕竟大败是从他的手上出现的。
  如此思来想去,连著数日下来,袁熙都没有將真定的战事情况递到鄴城去。
  然而一桩消息的到达,让沉浸在忧思当中的袁熙振奋了起来,张南通报,他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真定奔赴回来的败卒,数量已近数千人,最终或可达万人。
  同时张南告自道,他通过拷问败卒,了解到这伙败卒本为秦军俘虏,但秦军竟是大方的释放降卒,放降卒一个自由,並给了降卒路上的吃食,用於支撑降卒回到幽州。
  “善,大善。”袁熙对此高兴不已,有了这归来的万余败卒,他递交到鄴城的战报,就容易书写了。
  据此,袁熙用心斟酌出了一份战报,单言他统兵同秦军大战,悍不畏死,又死不旋踵,一场大胜只在眼前,然因不防秦军奸诈,为秦军袭取营寨,以至大军猝然瓦解,一败涂地。
  可大败之后,他没有引身退走,而是收拢败卒,復得两万余人,將再与秦军对垒,一决雌与雄。
  ……
  鄴城。
  从滏口陘撤离,留下张郃殿后的袁绍,当下已经返回了鄴城主持事务。
  回到鄴城后,袁绍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加固魏郡南面的防线,以防马超自河內攻入魏郡,威胁到河北大本营鄴城的安全。
  其次,袁绍寄厚望於袁熙,他希望袁熙能联手乌桓单于蹋顿,南下攻灭进犯常山国的秦军,勿使鄴城有后顾之忧。
  然而,对袁熙寄託厚望的袁绍,从常山国间细和幽州使者的手里,所得悉的常山国的消息,却是无有一桩好消息。
  首先是袁熙没有邀请到蹋顿一同南下,只得了三千乌桓助阵南下,而三千乌桓,单念著劫掠地方,竟是为秦军关门打狗,堵在新市县內,屠戮了个乾乾净净。
  其次,袁熙所部先锋焦触,统两千轻骑在前,遇秦军轻骑八百,挥师攻上,孰料两千不敌八百,惹得一场大败,且主將焦触都为秦军生擒而去。
  最后,据常山国间细来报,袁熙举三万人马与秦军大战,竟是不敌秦军,为秦军所破,向北仓皇逃窜而去,三万大军南下的开端,结局落得白茫茫一片。
  连著闻听到坏消息,而且坏消息一个坏过一个,让袁绍心气鬱结,不得舒发,竟至於出现咳血的症状,同时袁绍怀著一个希冀,希冀间细所言为假,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袁熙递来的战报。
  就此等上了数日,袁绍终是等来了袁熙的战报,而战报的內容,让袁绍顿感喉咙微微腥甜,盖因袁熙战报所言,和常山国间细所言,別无二致,只多了袁熙自夸自擂:『说自己悍不畏死同秦军作战,以及大败之后收拢溃卒,屡败屡战的高上精神。』
  “庸儿。”袁绍再也按捺不住喉咙中腥甜,他先是厉声喝骂了一句,接著一口老血吐出,仰面晕眩了过去。(本章完)
  不过郑度对於天谴和罪责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这万余袁军降卒,换取冀州早一日盪定,是一门值当的生意,有罪他来背,有天谴他来受著。
  “郑君是以为我张任是不能任事的人吗?”张任自嘲了一句,而后出言道:“郑君,某已经有了定夺。”
  “不知將军的定夺是?”郑度见张任態度郑重无比,他眸子一亮,向张任问道。
  “放袁军降卒自行离去。”张任话还没道完,郑度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面色不怎么好看了起来。
  “袁军降卒即去,一来可以保全大王仁德之名,二来我军也就不用负担降卒的粮秣所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张任说著,面色泛起了微微笑色,他捫心自问,这样的处置,是再合適不过的了。
  “將军。”郑度语气凝重,一句將军拖的老长:“將军若是放归这万余袁军降卒,这些人回到幽州,必然重新聚集到袁熙麾下,如此是资敌的行径。”
  “而袁熙得此万人,怕是声势復振,我等后方又要生忧也,不得毫无顾忌的行南下之举。”
  “郑君,杀俘自古不详,况有伤大王之名望。”张任重复了之前的理由,同时补了一句道:“此外袁熙为我等所破,粮草輜重、甲冑兵械尽为我军所得,就算得此万人,要想重振旗鼓袭取我军后方,非有三五月岂能动身。”
  “再者,辽东传来消息,刘玄德有南下之意,幽州亦是背后受敌,袁熙若想有所举措,不能不顾忌辽东刘玄德,某可断定,我军南下无忧身后。”
  接著见郑度还欲再言,张任退掌示意郑度勿要復言,他的定夺已下,却是更改不得了。
  ……
  於真定为张任大破,仅以身免的袁熙,他在张南及亲卫的护卫下,一路北上逃窜,路过中山国亦是不敢入城停歇,唯恐为秦军追上,围城困杀。
  直到踏上了幽州的地界,袁熙方才停歇了下来,紧绷的心弦放鬆了些许。
  也唯有这个时候,袁熙才从逃命的恐慌中脱身,思虑起了真定的惨败。
  『无胆的秦军,尽使些奸计。』袁熙先是痛骂了一句张任,虽是他招募的数万大军,士卒不如秦军善战,但仗著兵力的优势,他却是和张任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间也没有露出溃败的姿態。
  可秦军竟是袭取他的后方,以至於大军见之,军心不稳,顿时溃散奔逃了起来,不敢再同秦军死战,导致他蒙受了一场惨败,输的一塌糊涂。
  可痛骂张任解决不了惨败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在袁熙心中所想,落在了如何將真定的战事通告给袁绍,如此惨烈的大败,他却是害怕告诉袁绍,惹来袁绍的滔天之怒。
  將罪责推到他人身上,袁熙转念一想,思考起了如何推脱罪责,可思来想去,他作为军中主帅,如何也是逃脱不了罪责的,毕竟大败是从他的手上出现的。
  如此思来想去,连著数日下来,袁熙都没有將真定的战事情况递到鄴城去。
  然而一桩消息的到达,让沉浸在忧思当中的袁熙振奋了起来,张南通报,他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真定奔赴回来的败卒,数量已近数千人,最终或可达万人。
  同时张南告自道,他通过拷问败卒,了解到这伙败卒本为秦军俘虏,但秦军竟是大方的释放降卒,放降卒一个自由,並给了降卒路上的吃食,用於支撑降卒回到幽州。
  “善,大善。”袁熙对此高兴不已,有了这归来的万余败卒,他递交到鄴城的战报,就容易书写了。
  据此,袁熙用心斟酌出了一份战报,单言他统兵同秦军大战,悍不畏死,又死不旋踵,一场大胜只在眼前,然因不防秦军奸诈,为秦军袭取营寨,以至大军猝然瓦解,一败涂地。
  可大败之后,他没有引身退走,而是收拢败卒,復得两万余人,將再与秦军对垒,一决雌与雄。
  ……
  鄴城。
  从滏口陘撤离,留下张郃殿后的袁绍,当下已经返回了鄴城主持事务。
  回到鄴城后,袁绍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加固魏郡南面的防线,以防马超自河內攻入魏郡,威胁到河北大本营鄴城的安全。
  其次,袁绍寄厚望於袁熙,他希望袁熙能联手乌桓单于蹋顿,南下攻灭进犯常山国的秦军,勿使鄴城有后顾之忧。
  然而,对袁熙寄託厚望的袁绍,从常山国间细和幽州使者的手里,所得悉的常山国的消息,却是无有一桩好消息。
  首先是袁熙没有邀请到蹋顿一同南下,只得了三千乌桓助阵南下,而三千乌桓,单念著劫掠地方,竟是为秦军关门打狗,堵在新市县內,屠戮了个乾乾净净。
  其次,袁熙所部先锋焦触,统两千轻骑在前,遇秦军轻骑八百,挥师攻上,孰料两千不敌八百,惹得一场大败,且主將焦触都为秦军生擒而去。
  最后,据常山国间细来报,袁熙举三万人马与秦军大战,竟是不敌秦军,为秦军所破,向北仓皇逃窜而去,三万大军南下的开端,结局落得白茫茫一片。
  连著闻听到坏消息,而且坏消息一个坏过一个,让袁绍心气鬱结,不得舒发,竟至於出现咳血的症状,同时袁绍怀著一个希冀,希冀间细所言为假,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袁熙递来的战报。
  就此等上了数日,袁绍终是等来了袁熙的战报,而战报的內容,让袁绍顿感喉咙微微腥甜,盖因袁熙战报所言,和常山国间细所言,別无二致,只多了袁熙自夸自擂:『说自己悍不畏死同秦军作战,以及大败之后收拢溃卒,屡败屡战的高上精神。』
  “庸儿。”袁绍再也按捺不住喉咙中腥甜,他先是厉声喝骂了一句,接著一口老血吐出,仰面晕眩了过去。(本章完)
  不过郑度对於天谴和罪责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这万余袁军降卒,换取冀州早一日盪定,是一门值当的生意,有罪他来背,有天谴他来受著。
  “郑君是以为我张任是不能任事的人吗?”张任自嘲了一句,而后出言道:“郑君,某已经有了定夺。”
  “不知將军的定夺是?”郑度见张任態度郑重无比,他眸子一亮,向张任问道。
  “放袁军降卒自行离去。”张任话还没道完,郑度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面色不怎么好看了起来。
  “袁军降卒即去,一来可以保全大王仁德之名,二来我军也就不用负担降卒的粮秣所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张任说著,面色泛起了微微笑色,他捫心自问,这样的处置,是再合適不过的了。
  “將军。”郑度语气凝重,一句將军拖的老长:“將军若是放归这万余袁军降卒,这些人回到幽州,必然重新聚集到袁熙麾下,如此是资敌的行径。”
  “而袁熙得此万人,怕是声势復振,我等后方又要生忧也,不得毫无顾忌的行南下之举。”
  “郑君,杀俘自古不详,况有伤大王之名望。”张任重复了之前的理由,同时补了一句道:“此外袁熙为我等所破,粮草輜重、甲冑兵械尽为我军所得,就算得此万人,要想重振旗鼓袭取我军后方,非有三五月岂能动身。”
  “再者,辽东传来消息,刘玄德有南下之意,幽州亦是背后受敌,袁熙若想有所举措,不能不顾忌辽东刘玄德,某可断定,我军南下无忧身后。”
  接著见郑度还欲再言,张任退掌示意郑度勿要復言,他的定夺已下,却是更改不得了。
  ……
  於真定为张任大破,仅以身免的袁熙,他在张南及亲卫的护卫下,一路北上逃窜,路过中山国亦是不敢入城停歇,唯恐为秦军追上,围城困杀。
  直到踏上了幽州的地界,袁熙方才停歇了下来,紧绷的心弦放鬆了些许。
  也唯有这个时候,袁熙才从逃命的恐慌中脱身,思虑起了真定的惨败。
  『无胆的秦军,尽使些奸计。』袁熙先是痛骂了一句张任,虽是他招募的数万大军,士卒不如秦军善战,但仗著兵力的优势,他却是和张任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间也没有露出溃败的姿態。
  可秦军竟是袭取他的后方,以至於大军见之,军心不稳,顿时溃散奔逃了起来,不敢再同秦军死战,导致他蒙受了一场惨败,输的一塌糊涂。
  可痛骂张任解决不了惨败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在袁熙心中所想,落在了如何將真定的战事通告给袁绍,如此惨烈的大败,他却是害怕告诉袁绍,惹来袁绍的滔天之怒。
  將罪责推到他人身上,袁熙转念一想,思考起了如何推脱罪责,可思来想去,他作为军中主帅,如何也是逃脱不了罪责的,毕竟大败是从他的手上出现的。
  如此思来想去,连著数日下来,袁熙都没有將真定的战事情况递到鄴城去。
  然而一桩消息的到达,让沉浸在忧思当中的袁熙振奋了起来,张南通报,他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真定奔赴回来的败卒,数量已近数千人,最终或可达万人。
  同时张南告自道,他通过拷问败卒,了解到这伙败卒本为秦军俘虏,但秦军竟是大方的释放降卒,放降卒一个自由,並给了降卒路上的吃食,用於支撑降卒回到幽州。
  “善,大善。”袁熙对此高兴不已,有了这归来的万余败卒,他递交到鄴城的战报,就容易书写了。
  据此,袁熙用心斟酌出了一份战报,单言他统兵同秦军大战,悍不畏死,又死不旋踵,一场大胜只在眼前,然因不防秦军奸诈,为秦军袭取营寨,以至大军猝然瓦解,一败涂地。
  可大败之后,他没有引身退走,而是收拢败卒,復得两万余人,將再与秦军对垒,一决雌与雄。
  ……
  鄴城。
  从滏口陘撤离,留下张郃殿后的袁绍,当下已经返回了鄴城主持事务。
  回到鄴城后,袁绍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加固魏郡南面的防线,以防马超自河內攻入魏郡,威胁到河北大本营鄴城的安全。
  其次,袁绍寄厚望於袁熙,他希望袁熙能联手乌桓单于蹋顿,南下攻灭进犯常山国的秦军,勿使鄴城有后顾之忧。
  然而,对袁熙寄託厚望的袁绍,从常山国间细和幽州使者的手里,所得悉的常山国的消息,却是无有一桩好消息。
  首先是袁熙没有邀请到蹋顿一同南下,只得了三千乌桓助阵南下,而三千乌桓,单念著劫掠地方,竟是为秦军关门打狗,堵在新市县內,屠戮了个乾乾净净。
  其次,袁熙所部先锋焦触,统两千轻骑在前,遇秦军轻骑八百,挥师攻上,孰料两千不敌八百,惹得一场大败,且主將焦触都为秦军生擒而去。
  最后,据常山国间细来报,袁熙举三万人马与秦军大战,竟是不敌秦军,为秦军所破,向北仓皇逃窜而去,三万大军南下的开端,结局落得白茫茫一片。
  连著闻听到坏消息,而且坏消息一个坏过一个,让袁绍心气鬱结,不得舒发,竟至於出现咳血的症状,同时袁绍怀著一个希冀,希冀间细所言为假,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袁熙递来的战报。
  就此等上了数日,袁绍终是等来了袁熙的战报,而战报的內容,让袁绍顿感喉咙微微腥甜,盖因袁熙战报所言,和常山国间细所言,別无二致,只多了袁熙自夸自擂:『说自己悍不畏死同秦军作战,以及大败之后收拢溃卒,屡败屡战的高上精神。』
  “庸儿。”袁绍再也按捺不住喉咙中腥甜,他先是厉声喝骂了一句,接著一口老血吐出,仰面晕眩了过去。(本章完)
  不过郑度对於天谴和罪责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这万余袁军降卒,换取冀州早一日盪定,是一门值当的生意,有罪他来背,有天谴他来受著。
  “郑君是以为我张任是不能任事的人吗?”张任自嘲了一句,而后出言道:“郑君,某已经有了定夺。”
  “不知將军的定夺是?”郑度见张任態度郑重无比,他眸子一亮,向张任问道。
  “放袁军降卒自行离去。”张任话还没道完,郑度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面色不怎么好看了起来。
  “袁军降卒即去,一来可以保全大王仁德之名,二来我军也就不用负担降卒的粮秣所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张任说著,面色泛起了微微笑色,他捫心自问,这样的处置,是再合適不过的了。
  “將军。”郑度语气凝重,一句將军拖的老长:“將军若是放归这万余袁军降卒,这些人回到幽州,必然重新聚集到袁熙麾下,如此是资敌的行径。”
  “而袁熙得此万人,怕是声势復振,我等后方又要生忧也,不得毫无顾忌的行南下之举。”
  “郑君,杀俘自古不详,况有伤大王之名望。”张任重复了之前的理由,同时补了一句道:“此外袁熙为我等所破,粮草輜重、甲冑兵械尽为我军所得,就算得此万人,要想重振旗鼓袭取我军后方,非有三五月岂能动身。”
  “再者,辽东传来消息,刘玄德有南下之意,幽州亦是背后受敌,袁熙若想有所举措,不能不顾忌辽东刘玄德,某可断定,我军南下无忧身后。”
  接著见郑度还欲再言,张任退掌示意郑度勿要復言,他的定夺已下,却是更改不得了。
  ……
  於真定为张任大破,仅以身免的袁熙,他在张南及亲卫的护卫下,一路北上逃窜,路过中山国亦是不敢入城停歇,唯恐为秦军追上,围城困杀。
  直到踏上了幽州的地界,袁熙方才停歇了下来,紧绷的心弦放鬆了些许。
  也唯有这个时候,袁熙才从逃命的恐慌中脱身,思虑起了真定的惨败。
  『无胆的秦军,尽使些奸计。』袁熙先是痛骂了一句张任,虽是他招募的数万大军,士卒不如秦军善战,但仗著兵力的优势,他却是和张任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间也没有露出溃败的姿態。
  可秦军竟是袭取他的后方,以至於大军见之,军心不稳,顿时溃散奔逃了起来,不敢再同秦军死战,导致他蒙受了一场惨败,输的一塌糊涂。
  可痛骂张任解决不了惨败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在袁熙心中所想,落在了如何將真定的战事通告给袁绍,如此惨烈的大败,他却是害怕告诉袁绍,惹来袁绍的滔天之怒。
  將罪责推到他人身上,袁熙转念一想,思考起了如何推脱罪责,可思来想去,他作为军中主帅,如何也是逃脱不了罪责的,毕竟大败是从他的手上出现的。
  如此思来想去,连著数日下来,袁熙都没有將真定的战事情况递到鄴城去。
  然而一桩消息的到达,让沉浸在忧思当中的袁熙振奋了起来,张南通报,他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真定奔赴回来的败卒,数量已近数千人,最终或可达万人。
  同时张南告自道,他通过拷问败卒,了解到这伙败卒本为秦军俘虏,但秦军竟是大方的释放降卒,放降卒一个自由,並给了降卒路上的吃食,用於支撑降卒回到幽州。
  “善,大善。”袁熙对此高兴不已,有了这归来的万余败卒,他递交到鄴城的战报,就容易书写了。
  据此,袁熙用心斟酌出了一份战报,单言他统兵同秦军大战,悍不畏死,又死不旋踵,一场大胜只在眼前,然因不防秦军奸诈,为秦军袭取营寨,以至大军猝然瓦解,一败涂地。
  可大败之后,他没有引身退走,而是收拢败卒,復得两万余人,將再与秦军对垒,一决雌与雄。
  ……
  鄴城。
  从滏口陘撤离,留下张郃殿后的袁绍,当下已经返回了鄴城主持事务。
  回到鄴城后,袁绍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加固魏郡南面的防线,以防马超自河內攻入魏郡,威胁到河北大本营鄴城的安全。
  其次,袁绍寄厚望於袁熙,他希望袁熙能联手乌桓单于蹋顿,南下攻灭进犯常山国的秦军,勿使鄴城有后顾之忧。
  然而,对袁熙寄託厚望的袁绍,从常山国间细和幽州使者的手里,所得悉的常山国的消息,却是无有一桩好消息。
  首先是袁熙没有邀请到蹋顿一同南下,只得了三千乌桓助阵南下,而三千乌桓,单念著劫掠地方,竟是为秦军关门打狗,堵在新市县內,屠戮了个乾乾净净。
  其次,袁熙所部先锋焦触,统两千轻骑在前,遇秦军轻骑八百,挥师攻上,孰料两千不敌八百,惹得一场大败,且主將焦触都为秦军生擒而去。
  最后,据常山国间细来报,袁熙举三万人马与秦军大战,竟是不敌秦军,为秦军所破,向北仓皇逃窜而去,三万大军南下的开端,结局落得白茫茫一片。
  连著闻听到坏消息,而且坏消息一个坏过一个,让袁绍心气鬱结,不得舒发,竟至於出现咳血的症状,同时袁绍怀著一个希冀,希冀间细所言为假,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袁熙递来的战报。
  就此等上了数日,袁绍终是等来了袁熙的战报,而战报的內容,让袁绍顿感喉咙微微腥甜,盖因袁熙战报所言,和常山国间细所言,別无二致,只多了袁熙自夸自擂:『说自己悍不畏死同秦军作战,以及大败之后收拢溃卒,屡败屡战的高上精神。』
  “庸儿。”袁绍再也按捺不住喉咙中腥甜,他先是厉声喝骂了一句,接著一口老血吐出,仰面晕眩了过去。(本章完)
  不过郑度对於天谴和罪责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这万余袁军降卒,换取冀州早一日盪定,是一门值当的生意,有罪他来背,有天谴他来受著。
  “郑君是以为我张任是不能任事的人吗?”张任自嘲了一句,而后出言道:“郑君,某已经有了定夺。”
  “不知將军的定夺是?”郑度见张任態度郑重无比,他眸子一亮,向张任问道。
  “放袁军降卒自行离去。”张任话还没道完,郑度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面色不怎么好看了起来。
  “袁军降卒即去,一来可以保全大王仁德之名,二来我军也就不用负担降卒的粮秣所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张任说著,面色泛起了微微笑色,他捫心自问,这样的处置,是再合適不过的了。
  “將军。”郑度语气凝重,一句將军拖的老长:“將军若是放归这万余袁军降卒,这些人回到幽州,必然重新聚集到袁熙麾下,如此是资敌的行径。”
  “而袁熙得此万人,怕是声势復振,我等后方又要生忧也,不得毫无顾忌的行南下之举。”
  “郑君,杀俘自古不详,况有伤大王之名望。”张任重复了之前的理由,同时补了一句道:“此外袁熙为我等所破,粮草輜重、甲冑兵械尽为我军所得,就算得此万人,要想重振旗鼓袭取我军后方,非有三五月岂能动身。”
  “再者,辽东传来消息,刘玄德有南下之意,幽州亦是背后受敌,袁熙若想有所举措,不能不顾忌辽东刘玄德,某可断定,我军南下无忧身后。”
  接著见郑度还欲再言,张任退掌示意郑度勿要復言,他的定夺已下,却是更改不得了。
  ……
  於真定为张任大破,仅以身免的袁熙,他在张南及亲卫的护卫下,一路北上逃窜,路过中山国亦是不敢入城停歇,唯恐为秦军追上,围城困杀。
  直到踏上了幽州的地界,袁熙方才停歇了下来,紧绷的心弦放鬆了些许。
  也唯有这个时候,袁熙才从逃命的恐慌中脱身,思虑起了真定的惨败。
  『无胆的秦军,尽使些奸计。』袁熙先是痛骂了一句张任,虽是他招募的数万大军,士卒不如秦军善战,但仗著兵力的优势,他却是和张任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间也没有露出溃败的姿態。
  可秦军竟是袭取他的后方,以至於大军见之,军心不稳,顿时溃散奔逃了起来,不敢再同秦军死战,导致他蒙受了一场惨败,输的一塌糊涂。
  可痛骂张任解决不了惨败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在袁熙心中所想,落在了如何將真定的战事通告给袁绍,如此惨烈的大败,他却是害怕告诉袁绍,惹来袁绍的滔天之怒。
  將罪责推到他人身上,袁熙转念一想,思考起了如何推脱罪责,可思来想去,他作为军中主帅,如何也是逃脱不了罪责的,毕竟大败是从他的手上出现的。
  如此思来想去,连著数日下来,袁熙都没有將真定的战事情况递到鄴城去。
  然而一桩消息的到达,让沉浸在忧思当中的袁熙振奋了起来,张南通报,他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真定奔赴回来的败卒,数量已近数千人,最终或可达万人。
  同时张南告自道,他通过拷问败卒,了解到这伙败卒本为秦军俘虏,但秦军竟是大方的释放降卒,放降卒一个自由,並给了降卒路上的吃食,用於支撑降卒回到幽州。
  “善,大善。”袁熙对此高兴不已,有了这归来的万余败卒,他递交到鄴城的战报,就容易书写了。
  据此,袁熙用心斟酌出了一份战报,单言他统兵同秦军大战,悍不畏死,又死不旋踵,一场大胜只在眼前,然因不防秦军奸诈,为秦军袭取营寨,以至大军猝然瓦解,一败涂地。
  可大败之后,他没有引身退走,而是收拢败卒,復得两万余人,將再与秦军对垒,一决雌与雄。
  ……
  鄴城。
  从滏口陘撤离,留下张郃殿后的袁绍,当下已经返回了鄴城主持事务。
  回到鄴城后,袁绍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加固魏郡南面的防线,以防马超自河內攻入魏郡,威胁到河北大本营鄴城的安全。
  其次,袁绍寄厚望於袁熙,他希望袁熙能联手乌桓单于蹋顿,南下攻灭进犯常山国的秦军,勿使鄴城有后顾之忧。
  然而,对袁熙寄託厚望的袁绍,从常山国间细和幽州使者的手里,所得悉的常山国的消息,却是无有一桩好消息。
  首先是袁熙没有邀请到蹋顿一同南下,只得了三千乌桓助阵南下,而三千乌桓,单念著劫掠地方,竟是为秦军关门打狗,堵在新市县內,屠戮了个乾乾净净。
  其次,袁熙所部先锋焦触,统两千轻骑在前,遇秦军轻骑八百,挥师攻上,孰料两千不敌八百,惹得一场大败,且主將焦触都为秦军生擒而去。
  最后,据常山国间细来报,袁熙举三万人马与秦军大战,竟是不敌秦军,为秦军所破,向北仓皇逃窜而去,三万大军南下的开端,结局落得白茫茫一片。
  连著闻听到坏消息,而且坏消息一个坏过一个,让袁绍心气鬱结,不得舒发,竟至於出现咳血的症状,同时袁绍怀著一个希冀,希冀间细所言为假,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袁熙递来的战报。
  就此等上了数日,袁绍终是等来了袁熙的战报,而战报的內容,让袁绍顿感喉咙微微腥甜,盖因袁熙战报所言,和常山国间细所言,別无二致,只多了袁熙自夸自擂:『说自己悍不畏死同秦军作战,以及大败之后收拢溃卒,屡败屡战的高上精神。』
  “庸儿。”袁绍再也按捺不住喉咙中腥甜,他先是厉声喝骂了一句,接著一口老血吐出,仰面晕眩了过去。(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