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都市青春>三国:季汉刘璋> 第737章 进驻雒阳

第737章 进驻雒阳

  建安八年,三月。
  自河北传来的报信文书,递到了刘璋的案头上,文书上言,新任魏公袁尚亲自出动,领兵三万余人,督將张郃、高览等,从鄴城发兵,向平原郡而去。
  算下时间,作为先锋的高览应该已经抵达了平原,同在平原县的袁谭处於对垒的状態,至於眼下战况如何,刘璋只能耐下性子等待,毕竟这个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无线电,只能通过快马加鞭传递消息,效率低下的可怕。
  不过等待中的刘璋也並非单纯的等待,他数日前於潼关起行,在今日抵达了雒阳,遥望雒阳城,但见一行人影出城数里,用隆重的礼节,迎接起了他的到来。
  隨著距离的拉近,刘璋看清了出城迎接他的雒阳官吏的面容,领头的是镇东將军黄权,跟在黄权身后的是贾詡、袭肃、娄发等一眾文武,眾人神色肃然,见刘璋抵近,纷纷拱手施礼,致以敬意:“大王。”
  刘璋从马车上踏下,向著一眾文武言道:“诸卿不必多礼。”
  城外非是议事的地方,因而刘璋只是向一眾文武客套了几句,而后就准备登车继续前行,进驻面前的雒阳城,將脚落在车踏上的刘璋,他回首招手道:“公衡,且上车来,与孤同载。”
  “诺。”黄权闻令旋即应了一声,接著脚步向前,登上了载有刘璋的车驾,接下来隨著驾车的侍者抖动手中的马韁绳,车驾顿时向前缓缓移动了起来。
  黄权与刘璋同车而载,其余出迎的雒阳文武,追隨於车驾左右。
  数里的路程,在费两刻钟后,刘璋终是抵达了雒阳城的城门处。
  『雒阳。』刘璋举目望向这座东汉的都城,说来自从拿下河南尹后,他还没有来过此地,去打量,去翻阅,去摸索这座古老的都城厚重的歷史遗蹟。
  如今来到雒阳城前,刘璋不可避免的打量了起来,城高池深,是雒阳给他的第一印象,而后隨著车驾前行,穿过有若洞天的城门后,雒阳城內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落入了刘璋的眼中。
  城內的景象,不是刘璋原主记忆中的红砖白墙,朱门高户,屋舍鳞次櫛比,气象恢弘的帝都景象,而是零零散散的屋宇立於道路两旁,屋宇中间多是为农田和菜地。
  “不意董卓造逆,竟至於此。”帝都景象不復,让刘璋不由出言感喟了一声。
  史册上载,董卓因关东联军进逼,不敢停留於雒阳,因而焚毁了雒阳,强行迁徙河南之民进入关中,如今雒阳荒残落莫的景象,足以证明史册所言为实,且史册上的文笔,道不出董卓万分之一的凶残暴虐。
  “大王。”黄权闻弦歌而知雅意,他响应道:“雒阳帝都,本该是繁华之所,士庶拥堵之地,然经董卓造逆,焚城驱民,河南尹百万之眾,凋零殆尽,如今城內还能有这些民户,却是已属不易。”
  “臣下之见,非数十年之功,河南尹和雒阳城,都难以恢復以往煊赫的景象。”
  刘璋还顾黄权道:“早间孤闻雒阳无有民户,城內唯有蛇鼠横行,如果不是公衡你这些年招抚流民,善加治理,只怕今日的雒阳城,还是空城一座,公衡,你是有功之臣啊。”
  经过对比雒阳的前后景象,刘璋夸讚起了黄权这位河南尹的功绩,表达了他对黄权在工作上的成果肯定的態度。
  “大王谬讚,臣下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何谈有功。”黄权谦逊了一声,他作为河南尹,治政自然是重中之重,也是应当做的事情,如今辛苦数载,只是让河南尹稍稍恢復了点元气,是以他不敢居功。
  “公衡你不必谦虚,有功的,没功的,孤知道,这河南尹的士庶也知道,上天更是可以作为见证。”刘璋再度肯定了一句,表扬起了黄权的治政之能,理民之功。
  行不多时,刘璋抵达了雒阳的县寺。
  黄权陪侍於刘璋身旁,为刘璋介绍起了面前这座县寺的来头。
  “大王,这是故中常侍赵忠的屋宇,在董卓焚毁雒阳宫室后保存较为完备的屋宅,兴平年间天子还归雒阳,就是居住在这里,臣於克定雒阳后,念及此屋宇还算完备,所以就將此屋改为了县寺。”
  “如此一来,也就省去了工费,其实说来也是因为雒阳荒残,民户不丰,实在没有那么多的役人可以徵调,所以臣下就暂且在此办公和理事。”
  “公衡淳淳爱民之心,由此屋宇可睹见。”刘璋点了点头,虽说面前的屋宇是阉党留下来的,多少有些晦气,但房子是房子,和住户没有多大关係,將这座屋宇改为县寺,是一件德政。
  在黄权伸手延请下,刘璋踏入了县寺,於县寺的大堂,第一时间召开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河北的战事,以及许都曹操的动向,总之是关东的事情。
  贾詡率先出言,他通稟起了许都的动向:“大王,据许都间细来报,曹孟德遣曹仁为督,都统张辽、乐进等將,兵向徐州而去,或將於琅琊匯合泰山诸將臧霸、孙观等人的兵马,而后兵向青州进行征伐。”
  “也即是说,曹孟德留镇於许都了。”刘璋还问了一句。
  “据间细递来的消息,曹孟德確是没有轻动。”贾詡点了点头肯定道。
  曹仁,刘璋回忆起了曹仁的生平,作为曹氏宗族的大將,曹仁有天人之称,驍勇是出了名的,且起步为別部司马,往往独领一军进行征伐,算的是有统帅的才能。
  至於为何后世多以曹仁善守,这里盖因为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此战曹仁据守樊城,坚持不屈,落得个善守的名头,但去掉襄樊之战来看,曹仁是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大將,於曹魏的阵营中。
  而张辽、乐进,都是以勇烈闻名的人,这里张辽八百破十万的事跡,素来广为人知,而张辽身上还有一件不亚於八百破十万的事跡,即是临阵攻杀乌桓名王蹋顿,为曹魏扫定北方祸患。
  有曹仁为督,张辽、乐进为將,再加上地头蛇臧霸、孙观这些被招安的泰山群盗,刘璋对袁谭能否保住大河以南的青州,给出了一个极为黯淡的结果。
  “未料曹孟德竟是不曾亲自出征,竟是遣將而行。”刘璋轻嘆了一声,歷史上曹操多次遭受背叛,对旁人和外姓难以推心置腹,所故每次大的征伐,基本都是曹操亲自出动,不肯將权柄让於人。
  而今曹操图谋青州,竟是遣曹仁前往,著实让刘璋讶异了片刻,不过以曹仁为督,足可见曹操到底是信不过外姓將领,只把外姓將领当做打手,升到头就是金牌打手,而不去从中培养独当一面的大將。
  “大王。”贾詡上问了一句道:“大王现下来雒阳,可是为了壮丽声势,威逼袁尚和曹孟德,使鄴城和许都大军不敢轻鬆,而身在平原的袁谭可以掀起更大的波澜。”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他托出了潼关之事:“向者袁谭遣使,著辛毗向孤求援,且声称若是孤能助他討定袁尚,入主鄴城,將举河北臣服於孤。”
  “所故,孤此行雒阳,是为了援助袁谭。”
  “大王。”黄权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进言劝諫道:“似袁谭这等人,起兵同兄弟相斗,实非良善,虽说袁本初临终废长立幼,有悖常理,然袁本初临终遗命,袁谭作为人子一来不去遵从,二来引起兄弟间的爭斗。”
  “如袁谭这种不忠不义的人,不宜与其约盟,会当绝交为上。”
  刘璋微笑不语,那边贾詡揉了揉他的山羊鬍须,片刻后出言道:“镇东,大王此来,当不是打算倾力相助袁谭,而是为了搅乱关东,使关东有为我可趁的良机。”
  “哦?”黄权看向贾詡,眸子中露出徵询的目光。
  贾詡缓缓言道:“如大王真有意倾力相助袁谭,助袁谭克定袁尚,入主鄴城,此行雒阳,岂会只拥亲卫数千人至此,兵力即少,不足以应事也,可见大王所谋,是令关东生乱。”
  “原是如此。”黄权垂下眼帘,点了点头后露出明悟的神色。
  “知我意者,文和是也。”刘璋淡笑,指著贾詡道。
  知晓了刘璋此行的真意,黄权斟酌片刻后道:“大王,如今曹孟德单遣曹仁征伐青州,而己身留镇许都,已是对我军做出了防备的姿態。”
  “此外,权闻河北,虽是袁尚亲自督兵攻伐平原,然留镇者为田丰、沮授、文丑、苏由等文武,彼辈据有坚城,粮草即足。”
  “形势如此,就算我军扬声攻打许都或鄴城,然许都有曹操,鄴城有田丰、沮授,恐是攻伐平原的袁尚,图谋青州的曹仁,都不会引兵而还,袁谭掀起的这场动乱,怕是旬月就会落定消弭。”
  “这就要看文和先生有什么妙计了。”刘璋面色上露出微笑,將目光看向了贾詡。
  ……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立身於城头,目光向城外望去,鄴城来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平原县外安营扎寨完毕,营垒森严,延绵数里,足可窥出高览这位河北名將的风采。
  不知高览会不会接受我的招揽,袁谭双眉微微皱起,神色闪烁不定。
  忽然之间,一阵脚踏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接著一声通稟传来:“公子。”
  “郭卿,情况如何?”袁谭转过身,目光中带著希冀,向著来人问道,他身前这人形状不是很高大,看上去有些瘦小,但自有一股子精明的气韵在这人眉宇间流动-——这人正是袁谭派去招揽高览的使者郭戎,身份是郭图的从弟。
  郭戎摇了摇头,轻嘆一声道:“公子,高览甚为古板,不肯相从,戎去往其营中,话还没说两句,就被高览威胁不准出言,说是戎的话是悖逆之言,不值一闻。”
  “且高览要戎递上几句话给公子。”郭戎眼神闪烁了一下,但还是硬著头皮將这件事向袁谭道了出来。
  “什么话?”得知高览不愿归顺己方的袁谭,眸子中的希冀之色,本是散的一乾二净,此刻忽的又浮上了几分希望的色彩。
  郭戎神色踌躇,儘量用著比较和熙的语气向袁谭通稟道:“公子,高览有言,道是让公子不要做下违逆先君遗命的事情,还有兄弟相爭这等徒惹天下人笑的事情,说是望公子早日悔改,出城纳降。”
  “还有……”
  “还有什么?”袁谭一双眸子好似饿狼般,他直勾勾的盯著郭戎的嘴巴,想从中知道高览还有什么话要递给他。
  “还有。”郭戎顿挫了一下,硬著头皮继续说道:“高览还说,先君临终遗命,嘱咐过少公子,不管公子犯下什么过错,都不得加害公子。”
  “而少公子是个孝顺至诚的人,决计不会违逆先君的遗命……”
  “呵呵。”袁谭冷笑了两声,他嗤笑道:“袁尚是个孝顺的人,那我就是不孝的人了。”
  “高览,区区一个武將,一介匹夫,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吐露了两句厉骂的话后,袁谭心中怒意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他现下胸腹中还是有惊涛掀起,高览的话著实让他介怀在心,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挥手让郭戎退下,而后袁谭转身,继续望著鄴兵的大营,数日间,营中人马愈发多了起来,已经超过他手上的兵力,他需要援手相助於他。
  不一日,在袁谭焦急的等待中,辛评自幽州返回,告诉了袁谭一桩好消息,刘备应下了请援一事,不日或將发兵攻打坐镇蓟县的审配,牵制幽州的人马。
  这桩好消息,让袁谭紧绷的心境稍稍放鬆了些。
  再过一日,辛毗自关中返回,他上告袁谭,秦王刘璋已经应下了他的请求,不日就將亲自引兵,为袁谭攻破袁尚,助袁谭入主鄴城。
  “好好好。”袁谭听到这桩消息后,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虽说如今平原县外鄴兵大会於此,但在拥有刘璋和刘备这两个强力外援后,袁谭自信,他只需坚定守住平原县,就会有破局的机会。(本章完)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他托出了潼关之事:“向者袁谭遣使,著辛毗向孤求援,且声称若是孤能助他討定袁尚,入主鄴城,將举河北臣服於孤。”
  “所故,孤此行雒阳,是为了援助袁谭。”
  “大王。”黄权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进言劝諫道:“似袁谭这等人,起兵同兄弟相斗,实非良善,虽说袁本初临终废长立幼,有悖常理,然袁本初临终遗命,袁谭作为人子一来不去遵从,二来引起兄弟间的爭斗。”
  “如袁谭这种不忠不义的人,不宜与其约盟,会当绝交为上。”
  刘璋微笑不语,那边贾詡揉了揉他的山羊鬍须,片刻后出言道:“镇东,大王此来,当不是打算倾力相助袁谭,而是为了搅乱关东,使关东有为我可趁的良机。”
  “哦?”黄权看向贾詡,眸子中露出徵询的目光。
  贾詡缓缓言道:“如大王真有意倾力相助袁谭,助袁谭克定袁尚,入主鄴城,此行雒阳,岂会只拥亲卫数千人至此,兵力即少,不足以应事也,可见大王所谋,是令关东生乱。”
  “原是如此。”黄权垂下眼帘,点了点头后露出明悟的神色。
  “知我意者,文和是也。”刘璋淡笑,指著贾詡道。
  知晓了刘璋此行的真意,黄权斟酌片刻后道:“大王,如今曹孟德单遣曹仁征伐青州,而己身留镇许都,已是对我军做出了防备的姿態。”
  “此外,权闻河北,虽是袁尚亲自督兵攻伐平原,然留镇者为田丰、沮授、文丑、苏由等文武,彼辈据有坚城,粮草即足。”
  “形势如此,就算我军扬声攻打许都或鄴城,然许都有曹操,鄴城有田丰、沮授,恐是攻伐平原的袁尚,图谋青州的曹仁,都不会引兵而还,袁谭掀起的这场动乱,怕是旬月就会落定消弭。”
  “这就要看文和先生有什么妙计了。”刘璋面色上露出微笑,將目光看向了贾詡。
  ……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立身於城头,目光向城外望去,鄴城来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平原县外安营扎寨完毕,营垒森严,延绵数里,足可窥出高览这位河北名將的风采。
  不知高览会不会接受我的招揽,袁谭双眉微微皱起,神色闪烁不定。
  忽然之间,一阵脚踏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接著一声通稟传来:“公子。”
  “郭卿,情况如何?”袁谭转过身,目光中带著希冀,向著来人问道,他身前这人形状不是很高大,看上去有些瘦小,但自有一股子精明的气韵在这人眉宇间流动-——这人正是袁谭派去招揽高览的使者郭戎,身份是郭图的从弟。
  郭戎摇了摇头,轻嘆一声道:“公子,高览甚为古板,不肯相从,戎去往其营中,话还没说两句,就被高览威胁不准出言,说是戎的话是悖逆之言,不值一闻。”
  “且高览要戎递上几句话给公子。”郭戎眼神闪烁了一下,但还是硬著头皮將这件事向袁谭道了出来。
  “什么话?”得知高览不愿归顺己方的袁谭,眸子中的希冀之色,本是散的一乾二净,此刻忽的又浮上了几分希望的色彩。
  郭戎神色踌躇,儘量用著比较和熙的语气向袁谭通稟道:“公子,高览有言,道是让公子不要做下违逆先君遗命的事情,还有兄弟相爭这等徒惹天下人笑的事情,说是望公子早日悔改,出城纳降。”
  “还有……”
  “还有什么?”袁谭一双眸子好似饿狼般,他直勾勾的盯著郭戎的嘴巴,想从中知道高览还有什么话要递给他。
  “还有。”郭戎顿挫了一下,硬著头皮继续说道:“高览还说,先君临终遗命,嘱咐过少公子,不管公子犯下什么过错,都不得加害公子。”
  “而少公子是个孝顺至诚的人,决计不会违逆先君的遗命……”
  “呵呵。”袁谭冷笑了两声,他嗤笑道:“袁尚是个孝顺的人,那我就是不孝的人了。”
  “高览,区区一个武將,一介匹夫,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吐露了两句厉骂的话后,袁谭心中怒意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他现下胸腹中还是有惊涛掀起,高览的话著实让他介怀在心,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挥手让郭戎退下,而后袁谭转身,继续望著鄴兵的大营,数日间,营中人马愈发多了起来,已经超过他手上的兵力,他需要援手相助於他。
  不一日,在袁谭焦急的等待中,辛评自幽州返回,告诉了袁谭一桩好消息,刘备应下了请援一事,不日或將发兵攻打坐镇蓟县的审配,牵制幽州的人马。
  这桩好消息,让袁谭紧绷的心境稍稍放鬆了些。
  再过一日,辛毗自关中返回,他上告袁谭,秦王刘璋已经应下了他的请求,不日就將亲自引兵,为袁谭攻破袁尚,助袁谭入主鄴城。
  “好好好。”袁谭听到这桩消息后,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虽说如今平原县外鄴兵大会於此,但在拥有刘璋和刘备这两个强力外援后,袁谭自信,他只需坚定守住平原县,就会有破局的机会。(本章完)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他托出了潼关之事:“向者袁谭遣使,著辛毗向孤求援,且声称若是孤能助他討定袁尚,入主鄴城,將举河北臣服於孤。”
  “所故,孤此行雒阳,是为了援助袁谭。”
  “大王。”黄权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进言劝諫道:“似袁谭这等人,起兵同兄弟相斗,实非良善,虽说袁本初临终废长立幼,有悖常理,然袁本初临终遗命,袁谭作为人子一来不去遵从,二来引起兄弟间的爭斗。”
  “如袁谭这种不忠不义的人,不宜与其约盟,会当绝交为上。”
  刘璋微笑不语,那边贾詡揉了揉他的山羊鬍须,片刻后出言道:“镇东,大王此来,当不是打算倾力相助袁谭,而是为了搅乱关东,使关东有为我可趁的良机。”
  “哦?”黄权看向贾詡,眸子中露出徵询的目光。
  贾詡缓缓言道:“如大王真有意倾力相助袁谭,助袁谭克定袁尚,入主鄴城,此行雒阳,岂会只拥亲卫数千人至此,兵力即少,不足以应事也,可见大王所谋,是令关东生乱。”
  “原是如此。”黄权垂下眼帘,点了点头后露出明悟的神色。
  “知我意者,文和是也。”刘璋淡笑,指著贾詡道。
  知晓了刘璋此行的真意,黄权斟酌片刻后道:“大王,如今曹孟德单遣曹仁征伐青州,而己身留镇许都,已是对我军做出了防备的姿態。”
  “此外,权闻河北,虽是袁尚亲自督兵攻伐平原,然留镇者为田丰、沮授、文丑、苏由等文武,彼辈据有坚城,粮草即足。”
  “形势如此,就算我军扬声攻打许都或鄴城,然许都有曹操,鄴城有田丰、沮授,恐是攻伐平原的袁尚,图谋青州的曹仁,都不会引兵而还,袁谭掀起的这场动乱,怕是旬月就会落定消弭。”
  “这就要看文和先生有什么妙计了。”刘璋面色上露出微笑,將目光看向了贾詡。
  ……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立身於城头,目光向城外望去,鄴城来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平原县外安营扎寨完毕,营垒森严,延绵数里,足可窥出高览这位河北名將的风采。
  不知高览会不会接受我的招揽,袁谭双眉微微皱起,神色闪烁不定。
  忽然之间,一阵脚踏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接著一声通稟传来:“公子。”
  “郭卿,情况如何?”袁谭转过身,目光中带著希冀,向著来人问道,他身前这人形状不是很高大,看上去有些瘦小,但自有一股子精明的气韵在这人眉宇间流动-——这人正是袁谭派去招揽高览的使者郭戎,身份是郭图的从弟。
  郭戎摇了摇头,轻嘆一声道:“公子,高览甚为古板,不肯相从,戎去往其营中,话还没说两句,就被高览威胁不准出言,说是戎的话是悖逆之言,不值一闻。”
  “且高览要戎递上几句话给公子。”郭戎眼神闪烁了一下,但还是硬著头皮將这件事向袁谭道了出来。
  “什么话?”得知高览不愿归顺己方的袁谭,眸子中的希冀之色,本是散的一乾二净,此刻忽的又浮上了几分希望的色彩。
  郭戎神色踌躇,儘量用著比较和熙的语气向袁谭通稟道:“公子,高览有言,道是让公子不要做下违逆先君遗命的事情,还有兄弟相爭这等徒惹天下人笑的事情,说是望公子早日悔改,出城纳降。”
  “还有……”
  “还有什么?”袁谭一双眸子好似饿狼般,他直勾勾的盯著郭戎的嘴巴,想从中知道高览还有什么话要递给他。
  “还有。”郭戎顿挫了一下,硬著头皮继续说道:“高览还说,先君临终遗命,嘱咐过少公子,不管公子犯下什么过错,都不得加害公子。”
  “而少公子是个孝顺至诚的人,决计不会违逆先君的遗命……”
  “呵呵。”袁谭冷笑了两声,他嗤笑道:“袁尚是个孝顺的人,那我就是不孝的人了。”
  “高览,区区一个武將,一介匹夫,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吐露了两句厉骂的话后,袁谭心中怒意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他现下胸腹中还是有惊涛掀起,高览的话著实让他介怀在心,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挥手让郭戎退下,而后袁谭转身,继续望著鄴兵的大营,数日间,营中人马愈发多了起来,已经超过他手上的兵力,他需要援手相助於他。
  不一日,在袁谭焦急的等待中,辛评自幽州返回,告诉了袁谭一桩好消息,刘备应下了请援一事,不日或將发兵攻打坐镇蓟县的审配,牵制幽州的人马。
  这桩好消息,让袁谭紧绷的心境稍稍放鬆了些。
  再过一日,辛毗自关中返回,他上告袁谭,秦王刘璋已经应下了他的请求,不日就將亲自引兵,为袁谭攻破袁尚,助袁谭入主鄴城。
  “好好好。”袁谭听到这桩消息后,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虽说如今平原县外鄴兵大会於此,但在拥有刘璋和刘备这两个强力外援后,袁谭自信,他只需坚定守住平原县,就会有破局的机会。(本章完)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他托出了潼关之事:“向者袁谭遣使,著辛毗向孤求援,且声称若是孤能助他討定袁尚,入主鄴城,將举河北臣服於孤。”
  “所故,孤此行雒阳,是为了援助袁谭。”
  “大王。”黄权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进言劝諫道:“似袁谭这等人,起兵同兄弟相斗,实非良善,虽说袁本初临终废长立幼,有悖常理,然袁本初临终遗命,袁谭作为人子一来不去遵从,二来引起兄弟间的爭斗。”
  “如袁谭这种不忠不义的人,不宜与其约盟,会当绝交为上。”
  刘璋微笑不语,那边贾詡揉了揉他的山羊鬍须,片刻后出言道:“镇东,大王此来,当不是打算倾力相助袁谭,而是为了搅乱关东,使关东有为我可趁的良机。”
  “哦?”黄权看向贾詡,眸子中露出徵询的目光。
  贾詡缓缓言道:“如大王真有意倾力相助袁谭,助袁谭克定袁尚,入主鄴城,此行雒阳,岂会只拥亲卫数千人至此,兵力即少,不足以应事也,可见大王所谋,是令关东生乱。”
  “原是如此。”黄权垂下眼帘,点了点头后露出明悟的神色。
  “知我意者,文和是也。”刘璋淡笑,指著贾詡道。
  知晓了刘璋此行的真意,黄权斟酌片刻后道:“大王,如今曹孟德单遣曹仁征伐青州,而己身留镇许都,已是对我军做出了防备的姿態。”
  “此外,权闻河北,虽是袁尚亲自督兵攻伐平原,然留镇者为田丰、沮授、文丑、苏由等文武,彼辈据有坚城,粮草即足。”
  “形势如此,就算我军扬声攻打许都或鄴城,然许都有曹操,鄴城有田丰、沮授,恐是攻伐平原的袁尚,图谋青州的曹仁,都不会引兵而还,袁谭掀起的这场动乱,怕是旬月就会落定消弭。”
  “这就要看文和先生有什么妙计了。”刘璋面色上露出微笑,將目光看向了贾詡。
  ……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立身於城头,目光向城外望去,鄴城来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平原县外安营扎寨完毕,营垒森严,延绵数里,足可窥出高览这位河北名將的风采。
  不知高览会不会接受我的招揽,袁谭双眉微微皱起,神色闪烁不定。
  忽然之间,一阵脚踏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接著一声通稟传来:“公子。”
  “郭卿,情况如何?”袁谭转过身,目光中带著希冀,向著来人问道,他身前这人形状不是很高大,看上去有些瘦小,但自有一股子精明的气韵在这人眉宇间流动-——这人正是袁谭派去招揽高览的使者郭戎,身份是郭图的从弟。
  郭戎摇了摇头,轻嘆一声道:“公子,高览甚为古板,不肯相从,戎去往其营中,话还没说两句,就被高览威胁不准出言,说是戎的话是悖逆之言,不值一闻。”
  “且高览要戎递上几句话给公子。”郭戎眼神闪烁了一下,但还是硬著头皮將这件事向袁谭道了出来。
  “什么话?”得知高览不愿归顺己方的袁谭,眸子中的希冀之色,本是散的一乾二净,此刻忽的又浮上了几分希望的色彩。
  郭戎神色踌躇,儘量用著比较和熙的语气向袁谭通稟道:“公子,高览有言,道是让公子不要做下违逆先君遗命的事情,还有兄弟相爭这等徒惹天下人笑的事情,说是望公子早日悔改,出城纳降。”
  “还有……”
  “还有什么?”袁谭一双眸子好似饿狼般,他直勾勾的盯著郭戎的嘴巴,想从中知道高览还有什么话要递给他。
  “还有。”郭戎顿挫了一下,硬著头皮继续说道:“高览还说,先君临终遗命,嘱咐过少公子,不管公子犯下什么过错,都不得加害公子。”
  “而少公子是个孝顺至诚的人,决计不会违逆先君的遗命……”
  “呵呵。”袁谭冷笑了两声,他嗤笑道:“袁尚是个孝顺的人,那我就是不孝的人了。”
  “高览,区区一个武將,一介匹夫,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吐露了两句厉骂的话后,袁谭心中怒意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他现下胸腹中还是有惊涛掀起,高览的话著实让他介怀在心,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挥手让郭戎退下,而后袁谭转身,继续望著鄴兵的大营,数日间,营中人马愈发多了起来,已经超过他手上的兵力,他需要援手相助於他。
  不一日,在袁谭焦急的等待中,辛评自幽州返回,告诉了袁谭一桩好消息,刘备应下了请援一事,不日或將发兵攻打坐镇蓟县的审配,牵制幽州的人马。
  这桩好消息,让袁谭紧绷的心境稍稍放鬆了些。
  再过一日,辛毗自关中返回,他上告袁谭,秦王刘璋已经应下了他的请求,不日就將亲自引兵,为袁谭攻破袁尚,助袁谭入主鄴城。
  “好好好。”袁谭听到这桩消息后,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虽说如今平原县外鄴兵大会於此,但在拥有刘璋和刘备这两个强力外援后,袁谭自信,他只需坚定守住平原县,就会有破局的机会。(本章完)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他托出了潼关之事:“向者袁谭遣使,著辛毗向孤求援,且声称若是孤能助他討定袁尚,入主鄴城,將举河北臣服於孤。”
  “所故,孤此行雒阳,是为了援助袁谭。”
  “大王。”黄权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进言劝諫道:“似袁谭这等人,起兵同兄弟相斗,实非良善,虽说袁本初临终废长立幼,有悖常理,然袁本初临终遗命,袁谭作为人子一来不去遵从,二来引起兄弟间的爭斗。”
  “如袁谭这种不忠不义的人,不宜与其约盟,会当绝交为上。”
  刘璋微笑不语,那边贾詡揉了揉他的山羊鬍须,片刻后出言道:“镇东,大王此来,当不是打算倾力相助袁谭,而是为了搅乱关东,使关东有为我可趁的良机。”
  “哦?”黄权看向贾詡,眸子中露出徵询的目光。
  贾詡缓缓言道:“如大王真有意倾力相助袁谭,助袁谭克定袁尚,入主鄴城,此行雒阳,岂会只拥亲卫数千人至此,兵力即少,不足以应事也,可见大王所谋,是令关东生乱。”
  “原是如此。”黄权垂下眼帘,点了点头后露出明悟的神色。
  “知我意者,文和是也。”刘璋淡笑,指著贾詡道。
  知晓了刘璋此行的真意,黄权斟酌片刻后道:“大王,如今曹孟德单遣曹仁征伐青州,而己身留镇许都,已是对我军做出了防备的姿態。”
  “此外,权闻河北,虽是袁尚亲自督兵攻伐平原,然留镇者为田丰、沮授、文丑、苏由等文武,彼辈据有坚城,粮草即足。”
  “形势如此,就算我军扬声攻打许都或鄴城,然许都有曹操,鄴城有田丰、沮授,恐是攻伐平原的袁尚,图谋青州的曹仁,都不会引兵而还,袁谭掀起的这场动乱,怕是旬月就会落定消弭。”
  “这就要看文和先生有什么妙计了。”刘璋面色上露出微笑,將目光看向了贾詡。
  ……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立身於城头,目光向城外望去,鄴城来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平原县外安营扎寨完毕,营垒森严,延绵数里,足可窥出高览这位河北名將的风采。
  不知高览会不会接受我的招揽,袁谭双眉微微皱起,神色闪烁不定。
  忽然之间,一阵脚踏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接著一声通稟传来:“公子。”
  “郭卿,情况如何?”袁谭转过身,目光中带著希冀,向著来人问道,他身前这人形状不是很高大,看上去有些瘦小,但自有一股子精明的气韵在这人眉宇间流动-——这人正是袁谭派去招揽高览的使者郭戎,身份是郭图的从弟。
  郭戎摇了摇头,轻嘆一声道:“公子,高览甚为古板,不肯相从,戎去往其营中,话还没说两句,就被高览威胁不准出言,说是戎的话是悖逆之言,不值一闻。”
  “且高览要戎递上几句话给公子。”郭戎眼神闪烁了一下,但还是硬著头皮將这件事向袁谭道了出来。
  “什么话?”得知高览不愿归顺己方的袁谭,眸子中的希冀之色,本是散的一乾二净,此刻忽的又浮上了几分希望的色彩。
  郭戎神色踌躇,儘量用著比较和熙的语气向袁谭通稟道:“公子,高览有言,道是让公子不要做下违逆先君遗命的事情,还有兄弟相爭这等徒惹天下人笑的事情,说是望公子早日悔改,出城纳降。”
  “还有……”
  “还有什么?”袁谭一双眸子好似饿狼般,他直勾勾的盯著郭戎的嘴巴,想从中知道高览还有什么话要递给他。
  “还有。”郭戎顿挫了一下,硬著头皮继续说道:“高览还说,先君临终遗命,嘱咐过少公子,不管公子犯下什么过错,都不得加害公子。”
  “而少公子是个孝顺至诚的人,决计不会违逆先君的遗命……”
  “呵呵。”袁谭冷笑了两声,他嗤笑道:“袁尚是个孝顺的人,那我就是不孝的人了。”
  “高览,区区一个武將,一介匹夫,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吐露了两句厉骂的话后,袁谭心中怒意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他现下胸腹中还是有惊涛掀起,高览的话著实让他介怀在心,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挥手让郭戎退下,而后袁谭转身,继续望著鄴兵的大营,数日间,营中人马愈发多了起来,已经超过他手上的兵力,他需要援手相助於他。
  不一日,在袁谭焦急的等待中,辛评自幽州返回,告诉了袁谭一桩好消息,刘备应下了请援一事,不日或將发兵攻打坐镇蓟县的审配,牵制幽州的人马。
  这桩好消息,让袁谭紧绷的心境稍稍放鬆了些。
  再过一日,辛毗自关中返回,他上告袁谭,秦王刘璋已经应下了他的请求,不日就將亲自引兵,为袁谭攻破袁尚,助袁谭入主鄴城。
  “好好好。”袁谭听到这桩消息后,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虽说如今平原县外鄴兵大会於此,但在拥有刘璋和刘备这两个强力外援后,袁谭自信,他只需坚定守住平原县,就会有破局的机会。(本章完)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他托出了潼关之事:“向者袁谭遣使,著辛毗向孤求援,且声称若是孤能助他討定袁尚,入主鄴城,將举河北臣服於孤。”
  “所故,孤此行雒阳,是为了援助袁谭。”
  “大王。”黄权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进言劝諫道:“似袁谭这等人,起兵同兄弟相斗,实非良善,虽说袁本初临终废长立幼,有悖常理,然袁本初临终遗命,袁谭作为人子一来不去遵从,二来引起兄弟间的爭斗。”
  “如袁谭这种不忠不义的人,不宜与其约盟,会当绝交为上。”
  刘璋微笑不语,那边贾詡揉了揉他的山羊鬍须,片刻后出言道:“镇东,大王此来,当不是打算倾力相助袁谭,而是为了搅乱关东,使关东有为我可趁的良机。”
  “哦?”黄权看向贾詡,眸子中露出徵询的目光。
  贾詡缓缓言道:“如大王真有意倾力相助袁谭,助袁谭克定袁尚,入主鄴城,此行雒阳,岂会只拥亲卫数千人至此,兵力即少,不足以应事也,可见大王所谋,是令关东生乱。”
  “原是如此。”黄权垂下眼帘,点了点头后露出明悟的神色。
  “知我意者,文和是也。”刘璋淡笑,指著贾詡道。
  知晓了刘璋此行的真意,黄权斟酌片刻后道:“大王,如今曹孟德单遣曹仁征伐青州,而己身留镇许都,已是对我军做出了防备的姿態。”
  “此外,权闻河北,虽是袁尚亲自督兵攻伐平原,然留镇者为田丰、沮授、文丑、苏由等文武,彼辈据有坚城,粮草即足。”
  “形势如此,就算我军扬声攻打许都或鄴城,然许都有曹操,鄴城有田丰、沮授,恐是攻伐平原的袁尚,图谋青州的曹仁,都不会引兵而还,袁谭掀起的这场动乱,怕是旬月就会落定消弭。”
  “这就要看文和先生有什么妙计了。”刘璋面色上露出微笑,將目光看向了贾詡。
  ……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立身於城头,目光向城外望去,鄴城来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平原县外安营扎寨完毕,营垒森严,延绵数里,足可窥出高览这位河北名將的风采。
  不知高览会不会接受我的招揽,袁谭双眉微微皱起,神色闪烁不定。
  忽然之间,一阵脚踏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接著一声通稟传来:“公子。”
  “郭卿,情况如何?”袁谭转过身,目光中带著希冀,向著来人问道,他身前这人形状不是很高大,看上去有些瘦小,但自有一股子精明的气韵在这人眉宇间流动-——这人正是袁谭派去招揽高览的使者郭戎,身份是郭图的从弟。
  郭戎摇了摇头,轻嘆一声道:“公子,高览甚为古板,不肯相从,戎去往其营中,话还没说两句,就被高览威胁不准出言,说是戎的话是悖逆之言,不值一闻。”
  “且高览要戎递上几句话给公子。”郭戎眼神闪烁了一下,但还是硬著头皮將这件事向袁谭道了出来。
  “什么话?”得知高览不愿归顺己方的袁谭,眸子中的希冀之色,本是散的一乾二净,此刻忽的又浮上了几分希望的色彩。
  郭戎神色踌躇,儘量用著比较和熙的语气向袁谭通稟道:“公子,高览有言,道是让公子不要做下违逆先君遗命的事情,还有兄弟相爭这等徒惹天下人笑的事情,说是望公子早日悔改,出城纳降。”
  “还有……”
  “还有什么?”袁谭一双眸子好似饿狼般,他直勾勾的盯著郭戎的嘴巴,想从中知道高览还有什么话要递给他。
  “还有。”郭戎顿挫了一下,硬著头皮继续说道:“高览还说,先君临终遗命,嘱咐过少公子,不管公子犯下什么过错,都不得加害公子。”
  “而少公子是个孝顺至诚的人,决计不会违逆先君的遗命……”
  “呵呵。”袁谭冷笑了两声,他嗤笑道:“袁尚是个孝顺的人,那我就是不孝的人了。”
  “高览,区区一个武將,一介匹夫,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吐露了两句厉骂的话后,袁谭心中怒意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他现下胸腹中还是有惊涛掀起,高览的话著实让他介怀在心,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挥手让郭戎退下,而后袁谭转身,继续望著鄴兵的大营,数日间,营中人马愈发多了起来,已经超过他手上的兵力,他需要援手相助於他。
  不一日,在袁谭焦急的等待中,辛评自幽州返回,告诉了袁谭一桩好消息,刘备应下了请援一事,不日或將发兵攻打坐镇蓟县的审配,牵制幽州的人马。
  这桩好消息,让袁谭紧绷的心境稍稍放鬆了些。
  再过一日,辛毗自关中返回,他上告袁谭,秦王刘璋已经应下了他的请求,不日就將亲自引兵,为袁谭攻破袁尚,助袁谭入主鄴城。
  “好好好。”袁谭听到这桩消息后,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虽说如今平原县外鄴兵大会於此,但在拥有刘璋和刘备这两个强力外援后,袁谭自信,他只需坚定守住平原县,就会有破局的机会。(本章完)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他托出了潼关之事:“向者袁谭遣使,著辛毗向孤求援,且声称若是孤能助他討定袁尚,入主鄴城,將举河北臣服於孤。”
  “所故,孤此行雒阳,是为了援助袁谭。”
  “大王。”黄权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进言劝諫道:“似袁谭这等人,起兵同兄弟相斗,实非良善,虽说袁本初临终废长立幼,有悖常理,然袁本初临终遗命,袁谭作为人子一来不去遵从,二来引起兄弟间的爭斗。”
  “如袁谭这种不忠不义的人,不宜与其约盟,会当绝交为上。”
  刘璋微笑不语,那边贾詡揉了揉他的山羊鬍须,片刻后出言道:“镇东,大王此来,当不是打算倾力相助袁谭,而是为了搅乱关东,使关东有为我可趁的良机。”
  “哦?”黄权看向贾詡,眸子中露出徵询的目光。
  贾詡缓缓言道:“如大王真有意倾力相助袁谭,助袁谭克定袁尚,入主鄴城,此行雒阳,岂会只拥亲卫数千人至此,兵力即少,不足以应事也,可见大王所谋,是令关东生乱。”
  “原是如此。”黄权垂下眼帘,点了点头后露出明悟的神色。
  “知我意者,文和是也。”刘璋淡笑,指著贾詡道。
  知晓了刘璋此行的真意,黄权斟酌片刻后道:“大王,如今曹孟德单遣曹仁征伐青州,而己身留镇许都,已是对我军做出了防备的姿態。”
  “此外,权闻河北,虽是袁尚亲自督兵攻伐平原,然留镇者为田丰、沮授、文丑、苏由等文武,彼辈据有坚城,粮草即足。”
  “形势如此,就算我军扬声攻打许都或鄴城,然许都有曹操,鄴城有田丰、沮授,恐是攻伐平原的袁尚,图谋青州的曹仁,都不会引兵而还,袁谭掀起的这场动乱,怕是旬月就会落定消弭。”
  “这就要看文和先生有什么妙计了。”刘璋面色上露出微笑,將目光看向了贾詡。
  ……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立身於城头,目光向城外望去,鄴城来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平原县外安营扎寨完毕,营垒森严,延绵数里,足可窥出高览这位河北名將的风采。
  不知高览会不会接受我的招揽,袁谭双眉微微皱起,神色闪烁不定。
  忽然之间,一阵脚踏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接著一声通稟传来:“公子。”
  “郭卿,情况如何?”袁谭转过身,目光中带著希冀,向著来人问道,他身前这人形状不是很高大,看上去有些瘦小,但自有一股子精明的气韵在这人眉宇间流动-——这人正是袁谭派去招揽高览的使者郭戎,身份是郭图的从弟。
  郭戎摇了摇头,轻嘆一声道:“公子,高览甚为古板,不肯相从,戎去往其营中,话还没说两句,就被高览威胁不准出言,说是戎的话是悖逆之言,不值一闻。”
  “且高览要戎递上几句话给公子。”郭戎眼神闪烁了一下,但还是硬著头皮將这件事向袁谭道了出来。
  “什么话?”得知高览不愿归顺己方的袁谭,眸子中的希冀之色,本是散的一乾二净,此刻忽的又浮上了几分希望的色彩。
  郭戎神色踌躇,儘量用著比较和熙的语气向袁谭通稟道:“公子,高览有言,道是让公子不要做下违逆先君遗命的事情,还有兄弟相爭这等徒惹天下人笑的事情,说是望公子早日悔改,出城纳降。”
  “还有……”
  “还有什么?”袁谭一双眸子好似饿狼般,他直勾勾的盯著郭戎的嘴巴,想从中知道高览还有什么话要递给他。
  “还有。”郭戎顿挫了一下,硬著头皮继续说道:“高览还说,先君临终遗命,嘱咐过少公子,不管公子犯下什么过错,都不得加害公子。”
  “而少公子是个孝顺至诚的人,决计不会违逆先君的遗命……”
  “呵呵。”袁谭冷笑了两声,他嗤笑道:“袁尚是个孝顺的人,那我就是不孝的人了。”
  “高览,区区一个武將,一介匹夫,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吐露了两句厉骂的话后,袁谭心中怒意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他现下胸腹中还是有惊涛掀起,高览的话著实让他介怀在心,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挥手让郭戎退下,而后袁谭转身,继续望著鄴兵的大营,数日间,营中人马愈发多了起来,已经超过他手上的兵力,他需要援手相助於他。
  不一日,在袁谭焦急的等待中,辛评自幽州返回,告诉了袁谭一桩好消息,刘备应下了请援一事,不日或將发兵攻打坐镇蓟县的审配,牵制幽州的人马。
  这桩好消息,让袁谭紧绷的心境稍稍放鬆了些。
  再过一日,辛毗自关中返回,他上告袁谭,秦王刘璋已经应下了他的请求,不日就將亲自引兵,为袁谭攻破袁尚,助袁谭入主鄴城。
  “好好好。”袁谭听到这桩消息后,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虽说如今平原县外鄴兵大会於此,但在拥有刘璋和刘备这两个强力外援后,袁谭自信,他只需坚定守住平原县,就会有破局的机会。(本章完)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他托出了潼关之事:“向者袁谭遣使,著辛毗向孤求援,且声称若是孤能助他討定袁尚,入主鄴城,將举河北臣服於孤。”
  “所故,孤此行雒阳,是为了援助袁谭。”
  “大王。”黄权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进言劝諫道:“似袁谭这等人,起兵同兄弟相斗,实非良善,虽说袁本初临终废长立幼,有悖常理,然袁本初临终遗命,袁谭作为人子一来不去遵从,二来引起兄弟间的爭斗。”
  “如袁谭这种不忠不义的人,不宜与其约盟,会当绝交为上。”
  刘璋微笑不语,那边贾詡揉了揉他的山羊鬍须,片刻后出言道:“镇东,大王此来,当不是打算倾力相助袁谭,而是为了搅乱关东,使关东有为我可趁的良机。”
  “哦?”黄权看向贾詡,眸子中露出徵询的目光。
  贾詡缓缓言道:“如大王真有意倾力相助袁谭,助袁谭克定袁尚,入主鄴城,此行雒阳,岂会只拥亲卫数千人至此,兵力即少,不足以应事也,可见大王所谋,是令关东生乱。”
  “原是如此。”黄权垂下眼帘,点了点头后露出明悟的神色。
  “知我意者,文和是也。”刘璋淡笑,指著贾詡道。
  知晓了刘璋此行的真意,黄权斟酌片刻后道:“大王,如今曹孟德单遣曹仁征伐青州,而己身留镇许都,已是对我军做出了防备的姿態。”
  “此外,权闻河北,虽是袁尚亲自督兵攻伐平原,然留镇者为田丰、沮授、文丑、苏由等文武,彼辈据有坚城,粮草即足。”
  “形势如此,就算我军扬声攻打许都或鄴城,然许都有曹操,鄴城有田丰、沮授,恐是攻伐平原的袁尚,图谋青州的曹仁,都不会引兵而还,袁谭掀起的这场动乱,怕是旬月就会落定消弭。”
  “这就要看文和先生有什么妙计了。”刘璋面色上露出微笑,將目光看向了贾詡。
  ……
  平原郡,平原县。
  袁谭立身於城头,目光向城外望去,鄴城来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平原县外安营扎寨完毕,营垒森严,延绵数里,足可窥出高览这位河北名將的风采。
  不知高览会不会接受我的招揽,袁谭双眉微微皱起,神色闪烁不定。
  忽然之间,一阵脚踏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接著一声通稟传来:“公子。”
  “郭卿,情况如何?”袁谭转过身,目光中带著希冀,向著来人问道,他身前这人形状不是很高大,看上去有些瘦小,但自有一股子精明的气韵在这人眉宇间流动-——这人正是袁谭派去招揽高览的使者郭戎,身份是郭图的从弟。
  郭戎摇了摇头,轻嘆一声道:“公子,高览甚为古板,不肯相从,戎去往其营中,话还没说两句,就被高览威胁不准出言,说是戎的话是悖逆之言,不值一闻。”
  “且高览要戎递上几句话给公子。”郭戎眼神闪烁了一下,但还是硬著头皮將这件事向袁谭道了出来。
  “什么话?”得知高览不愿归顺己方的袁谭,眸子中的希冀之色,本是散的一乾二净,此刻忽的又浮上了几分希望的色彩。
  郭戎神色踌躇,儘量用著比较和熙的语气向袁谭通稟道:“公子,高览有言,道是让公子不要做下违逆先君遗命的事情,还有兄弟相爭这等徒惹天下人笑的事情,说是望公子早日悔改,出城纳降。”
  “还有……”
  “还有什么?”袁谭一双眸子好似饿狼般,他直勾勾的盯著郭戎的嘴巴,想从中知道高览还有什么话要递给他。
  “还有。”郭戎顿挫了一下,硬著头皮继续说道:“高览还说,先君临终遗命,嘱咐过少公子,不管公子犯下什么过错,都不得加害公子。”
  “而少公子是个孝顺至诚的人,决计不会违逆先君的遗命……”
  “呵呵。”袁谭冷笑了两声,他嗤笑道:“袁尚是个孝顺的人,那我就是不孝的人了。”
  “高览,区区一个武將,一介匹夫,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吐露了两句厉骂的话后,袁谭心中怒意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他现下胸腹中还是有惊涛掀起,高览的话著实让他介怀在心,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挥手让郭戎退下,而后袁谭转身,继续望著鄴兵的大营,数日间,营中人马愈发多了起来,已经超过他手上的兵力,他需要援手相助於他。
  不一日,在袁谭焦急的等待中,辛评自幽州返回,告诉了袁谭一桩好消息,刘备应下了请援一事,不日或將发兵攻打坐镇蓟县的审配,牵制幽州的人马。
  这桩好消息,让袁谭紧绷的心境稍稍放鬆了些。
  再过一日,辛毗自关中返回,他上告袁谭,秦王刘璋已经应下了他的请求,不日就將亲自引兵,为袁谭攻破袁尚,助袁谭入主鄴城。
  “好好好。”袁谭听到这桩消息后,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虽说如今平原县外鄴兵大会於此,但在拥有刘璋和刘备这两个强力外援后,袁谭自信,他只需坚定守住平原县,就会有破局的机会。(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