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80

  含笑的眼眸。“我……”他脸上一红。
  顾射躺下来,帮他拉过被子,“睡吧。”
  一直守在外屋的顾小甲闻言熄灭了灯火,蹑手蹑脚地出门。
  陶墨全身僵硬地躺着,脑子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一边想象着顾射躺在身旁是何模样,一边又回想着他白天亲吻自己的样子。两相对比,更显得此时的顾射有些冷淡。
  “累了一天,好好休息。”顾射突然道。
  清冷的声音在这样清冷的夜里竟有种别样的温馨。
  陶墨手指抓着被子的边沿,心里却一阵甜丝丝的,暗暗想着,以前母亲在世时,一定也经常与父亲这样盖着同一条被子,说着两人之间独有的体己话。身边动了动,不等他反应,就感到一只手横抱过来,搂住他的腰。
  好不容易松懈下来的情绪瞬间揪紧。陶墨红着脸,脚趾紧绷,一动都不敢动。
  “想把你的脚放在我的身上吗?”顾射突然冒出一句极为荒唐的话。
  陶墨半天才摇了摇头,见他没反应才想起或许看不到,开口道:“不用。”
  顾射闭着眼睛,温暖的气息扑在他的耳边,道:“你若是想,直接做便是。不必问我。”
  “哦,好。”陶墨深吸了口气,慢慢转头,想看顾射此时的表情,但右颊刚碰到枕头,唇就被轻轻碰了一下。陶墨瞪大眼睛,努力想就着夜色看清身边人的表情,但怎么看也只能看到朦胧的轮廓。
  “夫人,晚安。”
  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让陶墨悬在半空的心突然落地。他在黑暗里静静地呆了会儿,突然凑过去,将头抵在顾射的下巴下。
  ……
  搂着陶墨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背。
  岳凌离开广西半月有余,之前留下完全是为了筹备顾射婚事,如今顾射与陶墨已经完婚,便开口告辞。
  顾射知道他归心似箭,也不挽留。陶墨暗觉招待不周,特地让桑小土买了些谈阳的土产与他带回去。
  岳凌走后,府中总管的位置便又空了下来。虽然之前顾府一直由顾小甲管家,但他琢磨如今有了夫人,自然不该再有他一手包办,便学着事事询问陶墨,让陶墨苦不堪言。他对打理宅邸一窍不通,以前陶府有管家,后来他身边有老陶,因此见顾小甲问得多了,他只好将老陶推了出来。
  老陶管起家来倒是一把好手,雷厉风行,滴水不漏,比岳凌的手腕还要强硬森严。
  顾小甲起初还觉得不适应,后来见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心中暗暗佩服,只是面上从来不说。
  老陶也不独揽大权。他每做一件事,便将顾小甲带在身旁,让他观摩。在他心中,虽然陶墨进了顾府,但是他的家还是在县衙,绝无越俎代庖之理,只是见顾小甲往日为人处世不够圆滑沉稳,才有心提点磨砺他。幸好顾小甲虽然心性张扬,人却很聪明,不多久便看出老陶的用心,也甘心情愿地学习起来。
  话说之前金师爷按照顾射所说将武氏夫妇涉嫌杀害女儿武倩之事散布出去,竟然真的生效。才两日工夫,那个武倩果真找上门来。
  见武倩投案,武氏夫妇知道大势已去,纷纷交代出事情始末。
  原来史千山所言非虚,这的的确确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武倩那日撞墙只是昏迷,史千山离开之后,武氏夫妇立刻将她救起,藏在山里。随着案子越审越深入,武氏夫妇露出的破绽越来越多,他们怕最终真相会大白,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与武倩会和后一起逃走。谁知崔炯早埋伏在侧,不等武氏夫妇找到武倩就将他们抓个正着。
  武倩在山上吃光了食物,受不了饿,只好下山来,却听到武氏夫妇被抓生命垂危的消息,便不管不顾地前来投案。
  只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背后主使者并不是他们所以为的九皇子,而是一个富商。
  金师爷将他们三人分开,分别依照他们所言绘出那个富商的相貌。
  最终得出三张大同小异的画。
  陶墨与老陶看了画之后面面相觑。
  金师爷道:“你们认得?”
  老陶道:“黄广德。”
  顾射嘴角一弯,“是时候请史千山过来坐坐了。”
  112、安居乐业(四)
  为着这桩案子,史千山一直呆在客栈里,甚少出门。不过看他脸色,倒合了那句“心宽体胖”,半点看不出担心的迹象。
  “此事已查得水落石出。”陶墨请史千山坐下之后,便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史千山听到幕后黑手是黄广德时,结结实实地怔了怔,“黄广德?”
  金师爷察言观色道:“史公子认识黄大人?”
  史千山坦然道:“在京里见过。”
  金师爷道:“不知史公子是否方便告知何处所见?”黄广德是地方官,他进京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私下里进京,二是回京述职。若是私下里进京,那么史千山见他多半是在太师府里,也就是说,黄广德极有可能与史太师勾结。但既与史太师勾结,他又为何要陷害史千山?莫不是倒打一耙,出其不意?若是回京述职,史千山无官无爵,黄广德想要遇到他……极可能还是在太师府。
  金师爷发现自己兜了个圈子,竟绕回了原地。
  史千山坦诚道:“陶大人为我洗刷了不白之冤,可说是我的恩人,我自然无遮瞒之理。实不相瞒,我与黄大人曾在九皇子的府邸见过。”
  “九皇子?”金师爷一怔。原以为扯出个黄广德就将九皇子丢开去了,怎的绕了绕,又绕到九皇子身上?他看着史千山,眼中满是狐疑。
  史千山苦笑道:“并非我想拉九皇子下水,只是,事实的确如此。”
  陶墨道:“黄广德为何去见九皇子?”
  史千山与金师爷对视一眼,笑得颇有意味,道:“莫看黄广德只是区区一个知府,但是在京城,他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与不少达官显贵都交情深厚。”
  金师爷道:“还请史公子指点。”
  史千山道:“他当年中进士,顾相是主考官,自此之后,他便以顾相门生自居。”
  此事陶墨与金师爷都有所耳闻。
  “每年伯父过寿,他都会派人送贵重的礼物来。”史千山道,“据我所知,有此殊荣的,不止我伯父一人。”
  金师爷不禁感慨黄广德魄力之大,如京城这般达官显贵云集之地,要年年祝寿送重礼,绝非等闲数目。只怕这就是黄广德不惜一切贪赃枉法,刮民脂民膏的原因了,也难怪他视挡他财路的陶墨之父为眼中钉。
  陶墨道:“如此说来,这件事的幕后主使者依然可能是九皇子?”
  “咳咳。”金师爷忙看了史千山一眼,见他神色如常才道,“此事无凭无据,不可作胡乱猜测。只照眼前的证据,黄广德才是幕后主使之人。不过如今武姑娘平安无恙,命案未曾发生,那被冒领的尸首也已经妥善安葬,只看史公子是否要告武氏夫妇与黄广德诬陷之罪了。”
  史千山哈哈一笑,摆手道:“我在谈阳县流连数日,已无可留恋,是时候该告辞离去。这诬陷之罪,且当做玩笑一场吧。”
  陶墨皱眉道:“你当真不愿再追究?”
  史千山看着他道:“追究了又能如何?”
  诬陷之罪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不过眼前的史千山毫发无伤,这大自然化作小,小自然化作了,一了百了。
  金师爷也巴不得案子如今落幕,便抱拳道:“史公子果然心胸豁达。”
  史千山回礼道:“好说好说。我一介草民,两袖清风,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送走史千山,顾射等人从隔壁走过来。
  陶墨从椅子上起身,露出后面那个被老陶一指穿过的墙洞。
  金师爷道:“史千山滴水不漏,摆明不想趟这浑水。”
  顾小甲冷哼道:“若是不想趟,又何必扯九皇子下水?我看他根本就是想借刀杀人,坐山观虎斗。”
  金师爷道:“我倒觉得他说的是实话。”
  顾小甲瞪着他道:“史太师的侄子你也敢信?”史太师与顾相素来不和,因此在顾小甲心目中,史千山纵然不是罪大恶极,也是将要罪大恶极之人。
  金师爷道:“九皇子身份何等尊贵?我们对付一个黄广德都如此吃力,何况是皇子,又怎么可能做出蚍蜉撼树之举?”
  顾小甲道:“他真有这么好心?”
  金师爷道:“说与不说对他都无坏处,何必不说?”
  顾小甲撇撇嘴。
  金师爷看向顾射道:“顾公子以为呢?”
  顾射道:“可以结案了。”
  金师爷笑道:“也是。武氏夫妇吃得虽然不多,但总不能一直养在牢中。”
  老陶突然问陶墨道:“少爷准备何日启程?”
  顾小甲皱眉道:“启程?去哪里?”
  不知是否错觉,老陶觉得他看自己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拐骗自家夫人的骗子。他干咳一声道:“再过几天就是清明,少爷想给去为老爷扫墓。”
  顾小甲看向顾射。
  顾射道:“去何处扫墓?”
  “五魏山。”
  顾射对陶墨道:“我与你同去。”
  从老陶说要去扫墓起,陶墨便眼巴巴地看着顾射,闻言脸上立马笑开了花,连连点头。
  顾射道:“多带些衣物,我们顺道去京城。”
  陶墨面色一紧。
  老陶忙道:“这是自然。既然成了亲,自然应该去京城拜见顾相大人。”说是这么说,老陶心里却不免担心。天下父母心,有谁能够坦然接受一个男媳妇?何况顾环坤是当今文官之首,而顾射是独子,光是想想,他便觉得前途暗淡无光。
  顾射看出陶墨的不安,轻声道:“你不是要告黄广德?”
  老陶道:“顾公子是说……”
  顾射道:“既然要告倒他,自然要进京城。”
  老陶道:“只是不知顾相爷到时候会不会……”他目光扫向陶墨。
  顾射道:“他是他,我是我。”
  老陶看他提起父亲语气冷硬,不由一怔。
  陶墨起身走到他身边,无声地拉拉他的衣袖。
  顾射转头看他。
  陶墨道:“其实,我只要能与你在一起便好。即使隐瞒我们之间的婚事也无所谓。”
  老陶对金师爷他们使了个眼色。他们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最后走的郝果子还顺手将门带上。
  顾射道:“我与我父亲已经很久没说话了。”
  陶墨讶异地看着他。
  顾射淡淡道:“黄广德的案子不需要靠他,我一样能帮你。你不必担心。”
  “我不是这个意思。”陶墨急了。
  顾射道:“你也不必担心我父亲会为难你。事实上,我是否成亲,他根本不关心。正如,我也不关心他是否会同意我成亲。”
  陶墨想不到他们父子关系竟然差到这等地步。
  顾射沉默了会儿,站起身道:“回去收拾东西,我们明天便启程吧。”
  陶墨望着他冷漠的侧脸,不知如何安慰起,只能用手轻轻地搭住他的手臂,随即他感到一股大力将他拖了过去,紧紧抱住。
  “弦之?”
  “到了京城,我带你去见母亲。”依旧是平淡如水的声音。
  “嗯。”陶墨抬手反抱住他。
  地方官非调动不得擅离职守,陶墨离开必须向覃城知府请示。老陶当夜带着顾射的亲笔信函连夜赶往覃城。纵然马不停蹄,一来一回也耗了不少时间。等老陶带着覃城知府批假的公文回到谈阳,已是第二天正午。
  众人用过午膳,便正式启程。
  陶墨依旧将谈阳事务交于崔炯。
  崔炯知道顾射身份,又知顾射与陶墨关系非同一般,哪里还敢有别的心思,连连答应。县衙中有金师爷坐镇,崔炯纵然想玩花样,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因此陶墨十分放心,只是一再叮嘱金师爷,但有风吹草动,便给他去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