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36

  感想。”说罢,上前拉过他的手,跨出了屋门。
  童百熊见屋门打开,忙不迭朝里瞧去,见池清拉着一名女子出门,不由一愕。只觉那名女子生得花容月貌,面容更是有些熟悉,不由直直地盯着她瞧,瞧了一会,脑中随即‘轰’地一声,瞪目结舌道:“东、东、东方兄弟……”
  连向来面无表情的玄武都不免有些错愕,倒是东方不败安然若素地瞧着他俩,扮了也就扮了,遮遮掩掩素来不是他的作风。
  池清从旁提点道:“童大哥,这可不是东方教主,而是神教圣姑任盈盈。”
  童百熊忍不住问道:“你们……你们到底在干甚么?”
  池清解释道:“我外祖母过这会正在上黑木崖的途中,我同东方的事决不能教她知晓。从今日起,东方便是神教圣姑任盈盈,还望童大哥从旁帮衬。”
  童百熊道:“你们……你们真是胡闹。”今日这异装之人若是池清,他必定好生嘲笑一番,可换成了东方兄弟,他委实有些难以接受,毕竟在他心中东方兄弟哪怕好上男色,亦是上位者。
  池清回道:“我们亦是情非得已。”
  童百熊瞧瞧东方不败,再瞧瞧池清,暗道连东方兄弟都甘愿扮作女子了,他多说又有何用。头疼道:“随你们怎么闹,和我老童没关系。”心中却道东方兄弟作女子装扮,确实比这小子好看多了……
  池清噙笑道:“谢过童大哥,既然是如此,还请童大哥先回,玄武还需随我一块去见外祖母。”
  童百熊闻言,瞥了玄武一眼,道:“别欺负我老童不在就欺负玄武兄弟,不然我就到你外祖母面前揭穿你。”
  池清道:“岂敢。”
  童百熊这才不甘不愿地出了小舍。
  池清见他走了,忙不迭进屋寻出了一坨纱布,往头上绕了好几圈,随后取出东方不败适才用过的傅粉,取过一把往脸上抹。待他将自己弄成一副面色苍白的模样,这才拉着东方不败去了前厅。
  未过片刻,一名雍容华贵的妇人便教一青衣嬷嬷搀进了前厅,身后跟着几名婢女以及锦衣男子,锦衣男子腰间陪着的皆是绣春刀,待那妇人进入前厅,便有素地伫立到了两旁。但见那妇人面容和善,身着一袭杏黄团锦衣衫,头上挽着祥云髻,簪着支凤凰珠钗。
  池清见她,上前行礼道:“信儿给外祖母请安。”
  妇人瞧见池清,忙不迭将他扶起,道:“信儿快起,让外祖母好好瞧瞧。”待池清起身,却瞧见他绑在额上的纱布,不由颤声道:“信儿,你这是伤着了?”
  池清噙笑道:“无碍,过些日子便能痊愈,劳祖母担心了。”
  妇人道:“究竟是如何伤着的?”
  池清风轻云淡道:“不过遇着山崩罢了。”
  妇人闻言,不禁面露骇色,道:“你竟还敢说不过是山崩罢了,你可知这山崩一不小心便能出了人命?究竟谁给了你这胆子,竟敢一人独自离京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你同你爹决裂了就不知道找外祖母?难不成你连我这外祖母都要断了?”
  池清道:“信儿不敢,只是不想这不孝外孙再替外祖母添烦罢了。”
  妇人闻言,适才还湛然有神的眸子竟是犯上了些许泪光,道:“你个傻孩子,究竟在外吃了多少苦,你难道是为这伤才未曾回京?你竟还敢在信上说带着玄武游山玩水去了,今日我若不过来找你,你是不是准备一直瞒下去?你总不想外祖母操心,可你可知你越不说,外祖母便越是忧心。”
  池清乖顺道:“孙儿知错。”
  妇人强咽下喉中酸涩,厉色瞧向了玄武,道:“你究竟是怎么保护信儿的,竟还敢将他的伤势瞒着我。”
  玄武闻言,忙不迭屈膝跪地,道:“属下之罪。”心中却是暗自叫苦,他这是招谁惹谁了?
  卷4102 颜如玉  池清见状,忙不迭解释道:“这事同玄武无关,还望外祖母切勿责怪他。”
  妇人见池清替他求情,暗忖玄武毕竟是皇上的人,若真要责罚亦需皇上亲自下令,只得作罢。收回目光,见池清边上一直伫着一名红衣女子,不由出声问道:“不知这位姑娘是?”
  东方不败未答,却是瞧向了池清。
  池清察觉目光,道:“她是日月神教的圣姑,唤作任盈盈。”当即又添上一句。“亦是信儿的意中人。”
  妇人闻言,神色微变。不由上下打量了东方不败一番,只觉她容貌妍丽,眉目甚美,那双眸子却是难掩清冷,恍若清月。暗道这魔教女子当真生得花容月貌,外孙的眼光倒是不差,噙笑道:“信儿这些日子多亏任姑娘照顾了,待我们回京,必定酬以重谢。”
  妇人这话虽是温和,却早已将东方不败拒之门外。
  池清闻言不禁皱眉唤道:“外祖母。”
  妇人打断他,噙笑道:“信儿,你的伤若是无碍,现在便同外祖母一起下山。”
  池清忙不迭道:“外祖母,想同芳儿共结百年之好,还望外祖母成全。”
  妇人闻言,敛起笑容,道:“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岂容你胡闹。”
  池清坚定道:“信儿并非胡闹,望外祖母成全。”
  妇人瞧着池清,暗道这还是他头一回明言对一女子的好感,更是他头一回违背自己的意愿,可惜这门婚事她怕是不能应允。她们毕竟是皇亲国戚,名门望族,可这名女子却是魔教圣姑,勿论长媳之位,哪怕是纳为妾室亦是落人笑柄,道:“你同林家的婚事早已定下多年,林家小姐也等了你不少年了,还是尽快同外祖母回京完婚罢。”
  池清闻言,忙不迭要开口拒绝,唤道:“外祖母……”怎料却教人握住了臂膀,不由纳闷地朝东方不败瞥去。
  东方不败瞧着眼前的妇人,嘴角扬起一个浅淡的弧度,口中话语却是冰冷。“你以为上了这黑木崖,还能全身而退?”
  妇人闻言不禁笑出了声,双目如潭地盯着东方不败,道:“难不成你还想困住我们,你可有想过这后果?”
  东方不败淡声道:“倒是有趣得很。”他本就是瞧在池清的面上这才甘愿女扮男装,以礼相待,为的是不想池清夹在中间难为罢了,可这妇人若坚持阻止他同池清在一块,那就修要怪他不留情面。不由提议道:“十万禁军压境,玉石俱焚,如何?”
  妇人心到这毕竟是魔教的地盘,硬来定是不成,道:“说罢,你究竟要怎样才肯放过信儿?”
  东方不败回道:“除非我死。”
  妇人闻言,不由笑了,一个小小的魔教,竟有胆同朝廷对抗,她倒是想瞧瞧这神教究竟有多厉害角色。道:“这么看来,你这条命当真是留不得了。”除却这门当户对,她更担心的是这魔教圣姑接近自己外孙有何企图,她决不信这魔教女子会对自己外孙存在真心,毕竟魔教女子何来的真心?
  池清见他二人剑拔弩张的模样,忙不迭起身将东方不败道拉于身后,训道:“都做娘的人了,性子怎的还如此冲动。”
  妇人闻言不由惊愕,道:“信儿,你说甚么做娘的人。”
  东方不败瞪着池清,心道真亏他说得出口,这孩子又并非从他肚中蹦出来的。
  池清朝着妇人道:“外祖母,其实我与芳儿早已拜过天地,并且育有一子,名为池锦。”
  妇人闻言不由怔怔地瞧着池清,竟一时难以消化这一讯息,半响,这才道:“那孩子呢?”
  池清唤来侍者,道:“去桑长老那将孩子抱来。”
  “是,属下遵命。”说罢,便退了下去。
  池清扶着妇人在首座落座,亲手奉茶,道:“外祖母先请用茶。”
  妇人瞥了东方不败一眼,笑了笑,这才接过茶盏啜了一口,道:“一个连斟茶都需夫君亲自为之的女子,娶有何用?信儿,这男子需要的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体贴温柔,关怀备至,更得有容人之量,这家才能安宁。”
  池清心道这端茶递水虽是女子本分,可这问题便在于东方并非真正女子,而是堂堂神教教主。适才教他容忍那般挑衅针对早已不易,再要他亲自斟茶岂非痴人说梦。偷瞥了眼东方不败,见其面色如常,那双眸子却冻得池清不由心肝发颤……
  妇人放下茶盏,道:“信儿你有伤在身,还不快坐下。”
  “谢外祖母。”池清道,朝东方不败使了个颜色,示意他在边上一同落座。
  池清头疼的坐在位上,暗道外祖母向来疼她,他本以为这回回京亦能教外祖母喜欢东方这外孙媳,如此纵使爹娘反对,他同东方的事事亦是板上钉钉,怎料这头一个不允的竟是外祖母,真不知如何应对。
  池清不语,东方不败自不会主动同妇人说话,厅中霎时一片寂静。好在未过多时侍者便将池锦抱了进来,池清从侍者手中抱过池锦,抱至妇人面前,抓住他的小手逗弄道:“锦儿,这是你曾外祖母,唤曾外祖母。”
  池锦毫不怕生地朝着妇人呵呵笑了两声,奶声奶气地唤道:“母母。”说罢还伸出两个小手挥啊挥的示意要抱,粉雕玉琢的小脸袋露出两个小小的梨涡,好不可爱。
  妇人闻言面色不禁缓了许多,她身为大长公主,早年曾嫁与宁靖王,可惜未过三年王爷便病逝,唯来得及诞下一女,便是池清母亲。池清虽是外孙,却是自小当孙子疼的,纵使她不喜这外孙媳,可这孩子亦是他们家的骨肉,便伸手从池清手中接过了孩子。
  池清见状这才松了口气,池锦可是道保命符,若连这小家伙都无法打动外祖母,他同东方二人怕是只得私奔了……
  妇人抱着池锦,笑着逗弄了两下,问道:“这孩子几岁了?”
  池清道:“两岁零八月。”
  妇人盯着池清,噙笑道:“信儿,外祖母记得你离京两年零四月,如何多出了两岁零八的儿子?”霍地一掌拍上了紫檀桌,道:“你莫不是欺外祖母老糊涂,连这都能糊弄了?你这两年流落在外,难不成就学了这些糊弄人的把戏?”
  妇人这番动怒,自是吓哭了适才还教她抱在怀中呵呵直笑的池锦。
  “哇……哇哇……爹……爹爹……”池锦哭着唤池清,大大的眸子不住的掉泪。
  池清忙不迭从妇人手中接过池锦,哄道:“好好,锦儿乖,锦儿不哭。”将他抱给东方不败,双膝跪地朝着妇人解释道:“信儿岂敢欺瞒外祖母,若我真有心欺瞒,又怎会找一两岁八月的孩子,岂非漏洞百出?”
  妇人沉着脸问道:“那这孩子究竟从何而来?”
  池清道:“不满外祖母,其实我与芳儿早在几年前便已相遇于京,二人互生好感,碍于她神教圣姑的身份这才不敢告知爹娘。这孩子确实芳儿亲生,我若有半点欺瞒必将苍天不佑,饱受饥寒之苦,还请外祖母明鉴。”
  妇人瞧着池锦不停哭着抱着东方不败唤‘爹’,暗道这孩子毕竟骗不了人,若非亲身,如何会哭着唤信儿爹。如此说来,当年信儿不满婚事离家出走为的便是这魔教妖女,信儿自小乖顺,竟会为这妖女做出这等胆大妄为之事,当真是红颜祸水。不由怒斥道:“信儿,你不听父母之命,私下同她相会已是不该,竟还敢妄为与她诞下一子,这事若教人知道,那是人皆贱之,你将皇家颜面置于何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