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贾诩(1,求全订!)
御伯成没想到,马云禄如此刚烈的性格,竟敢就从了!
美女投怀,他自然不会当柳下惠,狠狠地占了她一番便宜后,才将她放走。
马云禄本想一气之下,离开军营。但转念一想,自己纵然回去,也帮不到父兄的忙,只好留了下来。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她便要做最后的争取。
然而第二天,御伯成竟然直接下令撤兵。
这让马云禄坐不住了,如果御伯成这边一撤,董卓的大军定然会全部扑向五丈原,她的父亲和韩遂也就危险了。
她想要找御伯成理论,却发现御伯成压根就不接见她。
长安城,
留守的将领见御伯成竟然退兵,连忙派人打探,等御伯成跨过黄河撤回河东,他们才最终确定御伯成退兵了。
“不对啊,怎么就退兵了呢?”长安城内,两员守将站在城头,其中一个一脸困惑。
“听说御伯成向来自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还没打呢,他怎么就退兵了?”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将领满脸疑窦,感觉有些不真实。
而他旁边那个,三十左右的将领,却不以为然,用手拍了拍中年将领的肩膀,笑道,
“张将军多虑了,以我之见,那御伯成定然是见我们城池坚固,自知不敌,所以知难而退了。既然他退了,你我肩上的石头也就卸了,如此岂不皆大欢喜。”
“走,张将军,我们好好去喝一杯,庆祝一番。”青年将领拉着中年将领的手,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能够惊退御伯成,也算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然而中年将领却依然不敢相信,不过他知道,眼前这家伙纯粹就是一个大老粗,和他说不通。
于是不留痕迹的抽回手,婉拒他的请求,“多谢胡将军好意,今日身体多有不适,改日定当制备好久赔罪。”
胡将军挥了挥手,皮笑肉不笑的道,“无妨,无妨。”
然而心里却充满了不懈,暗道,“切,胆小的家伙,真没趣。”
告别张将军,胡将军招呼了另外几个将领,一起向酒坊走去。
而张将军则安排了心腹,看守城墙,自己快步的朝家中走去。
回到家中,一员二十三四的年轻小将走上前,见张将军神色慌张,好奇的问道,“叔父,你神色慌张,步伐紊乱,发生什么事了吗?难道,城外的敌兵开始攻城了?”
“叔父莫慌,待侄儿领兵杀出城去,杀他一个措手不及。”年轻将领嘴角上扬,非常自信。
然而张将军摆了摆手,随口道,“不是。”
走了两步,又停下来问道,“贾先生在哪,我有急事找他。”
年轻小将向后院一指,“后院小亭……”
“不用去了,贾某在此。”这个时候,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文士,从后院走出来。
只见他一身简朴的布衣,却流露出不凡的气质。尤其是那双苍而不老的眼神,炯炯神异,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举手投足之间,有高人雅士之范。
此人乃是三国第一智慧,贾诩贾文和。
同时,他也被冠有三国第一毒士之称,因为他的计谋,通常会伏尸百万,血流成河。
在老百姓眼里,那是毒计。但在军事家的眼中,却是一种血腥的艺术。唯有大智慧者,方能创造出这样的艺术。
“贾先生,果然不出你所料,那御伯成撤军了。”中年将军,乃是董卓手下大将张济,那个青年小将,便是他的侄子张绣,人称北地枪王,一手百鸟朝凤枪横扫北地,无人可匹。
“我想,我们遇到麻烦了。”然而此刻,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将张济,此刻却忧心忡忡。
敌人退兵对他而言,反倒不是一个好消息。
“叔父,敌人退兵是好事啊,为什么说我们遇到麻烦了呢?”张绣收起手中的枪,走上前来,不解的问道。
叔侄二人的目光,皆投向贾诩的身上。
贾诩是早有所料,淡淡的应了一声,“也不是没有办法。”
张济一喜,连忙问道,“请先生教我。”
在这个文士的面前,他的姿态放的极低。
贾诩见四下无人,引着二人到院中小亭,道,“张将军,御伯成此时退兵,定然是打算今夜攻城,他肯定找到了长安城的漏洞。”
“城内兵少,断然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依贾某之间,不若投降。”
投降!
二字犹如敲山之钟,令张济叔侄身体一震。
两人都紧张的看着贾诩,这种话,可不是能随便乱说的。
“贾先生,主公待我不薄,将长安城交给我守,我若投降这不好吧?而且,那御伯成杀人如麻,只怕也容不得我啊。”张济更加的担忧,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然而贾诩却一脸坦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张将军,坚守才是取亡之道。以我对御伯成的了解,他不会杀投降之将,更不会杀有能力的投降之将。”贾诩语气肯定,让二人稍稍安心了一些。
他的话,在张济叔侄心中破有分量。
“至于名声不好听?这一点二位将军多虑了。历史永远都是偏向于胜利者的,而且,御伯成乃是驸马,辅政大臣,又是剿灭黄巾的首要功臣,名动与天下百姓。将军投降与他,乃是弃暗投明。”
^
在贾诩的劝说下,张济最终决定,投降御伯成。
可是问题来了,
“贾先生,我要怎么投降呢?城内两万人,我只占了一半,另一半又胡轸掌控。我若直接开城投降,只怕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而且,这种投降方式,也不得到御伯成的重视吧?”张济问道。
贾诩微微一笑,心中早已有了计较,“既然如此,为何不杀了胡轸,纳为投名状呢?”。笔趣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