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8)
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无明为因。所明为缘。展转相形至无同异。于此一相分出根尘。根尘既偶。识生其中。根境识三为业之性。各自取吸不行他缘。故云不超等。即于前所明分出六尘。于前妄觉开成闻见等。由是前云觉明为咎也 二辨生类初因二。一举类总标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胎卵有情。要因父母同业相感。故云同业相缠。湿化有情。但因自己情想合离。合处湿生。离处化生。不由父母同业相感。故云合离成化。化即生之总名也。皆名变化故 二就因别辨二。一揽尘成种二。一情想所因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 见谓妄见。明即所明。因见有明。明能发色。因明起见。见能生想。境与想异。异即违也。乃成于憎。色同于心。同则顺也。遂生于爱。异则但想无爱。同则想爱俱行。由是受胎须资想爱 二结成种类
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 种谓已受爱取所润。即异本之种也。故云流爱为种。胎即正约现行一念识心生起之时。然种即想爱俱为种。胎即想爱俱为胎。经文存略。故各举一也。父母与子三处情想。互相交合。互相遘遇。引发吸取界趣同业。令归一处结成胎藏。故云交遘发生吸引同业。自业为因。三处情想为缘。羯罗蓝云凝滑。遏蒲昙云疱。胎中前二七也。若至三七。胎卵即分。故约前二未分位说 二分为四生
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略即四生。广即十二。如下广辨。四生起时。业与情想相应之处。即便受生。故云随其所应。情想合离四生皆具。今各举一。据多分说。下经自有情想多少等。又卵壳中生。多分是想。如飞鸟鱼龙皆迅疾故。故云想生。胎藏中生。情多想少。以情多重坠不能轻举也。故云情有。湿气中生。不由父母。但自情想与湿气合。即便受生。故云合感。化亦自想悬想胜处。情爱彼境。即便化生。故云离应 二结相续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情想不常。刹那变易。或先胎而后卵。先湿而后化。所有受报随业善恶。故云逐其飞沈。舍身受身无能断绝。故云众生相续 三业果相续二。一辨其相二。一正辨三。一欲本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爱欲情深互相缠缚。结滞难舍。故云不离。父母生子。子复生孙。子子孙孙续生不断。皆欲为本也 二杀本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为贪故杀。用滋我命。以强制弱。杀害不止。故为杀本 三盗本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不与而取。故名为盗。今非理食他。即夺其命也。以恶业故。同处一世。令怨对相值更互詶偿尽未来际相夺不止。皆盗为本 二释成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释杀盗也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释欲贪也 三结相续
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杀盗淫三正是业道。皆由贪爱以之为缘。故此三种皆云贪也。业因苦果相生不断。故云相续 二结答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觉明妙体本有明了知性。即性觉妙明也。因本明了迷成所相。即因明立所也。故云因了发相。此之所相由妄分别。故云从妄见生。此即总结前来三种相续。皆由迷本真明妄成所相。所必生能。展转粗着。遂成世界众生业果次第迁流。皆不离一念无明妄觉也 二别答违妨二。一满慈伸难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妙觉明心与佛同体本来无妄。由乎强觉忽认所相便有妄生。佛今已得妙空明心。何时忽然复起诸妄。此即牒而纵之。责无穷过也。即同刚藏云。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二如来喻释二。一约真如门释。二约生灭门释。初门泯相显实。故约迷方空华。以喻无明及山河等元来不起体不可得。迷心翳眼虽有起灭。正方虚空了不移动。妄心妄境似有生灭。真妙觉明何曾变改。次门即揽理成事。故约金矿灰木可炼可烧。以喻果成惑灭。二门四喻。虽各不同。皆显悟后更不再迷也。初文二。一迷除方正喻无明本空二。一正喻二。一问答迷本无因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人聚可居。故云聚落。迷人众生也。聚落如来藏也南性明也。北所明也。惑无明也。南相不动。惑故见北。性明无变。迷故立所。此迷妄出。故今征之令知无生即见无明本空也 二问答悟后不妄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悟人善友也。指示教行也。令悟十方如来也。满慈于法有疑。于喻明解。故佛举喻以问。令解法如喻 二合显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迷即无明。亦名为痴。亦名不觉。不觉即觉。故云性毕竟空。约真如门昔本无迷。约生灭门似有迷觉。觉即所迷本觉。亦即始觉也。觉迷迷灭者。始觉智起。觉尽无始妄念。合本觉时更无始本之异。唯一妙觉。岂更生妄。故云觉不生迷 二翳差华亡喻山河不实二。一约喻问答二。一待华愚慧问
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花所灭空地。待花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翳喻妄见。华喻山河。妄见若亡山河自灭。故下文云。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空无华处故云空地 二颠倒狂痴答
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真元无相。妄见起灭。见山河灭已是倒见。若待更起。斯同狂人 二反质结詶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据汝于喻所解。不合更疑如来空觉生山河也。维摩云。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若无增上慢。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是知。如梦勤加。空名惑绝。幻因既满。镜像果圆。凡是断证当体斯旨 二约生灭门释二。一喻二。一喻果成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 众生觉隐如金杂矿。诸佛觉显如金一纯。已入果海不重为因。故云更不成杂。然因果虽殊。觉性平等 二喻惑灭
如木成灰不重为木 觉性如地。惑障如木。加行如燧。智照如火。涅槃如灰。燧动火起。木尽灰成。灰归于地不重为木。修行智起。惑灭觉显。显处唯真。不重起妄 二合
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菩提智果。涅槃断果。双合二喻也。然上四喻。二二同意。前就圆悟之理。生佛俱是本真。以成前文清净本然皆如来藏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故举迷方空华元来不起非后始灭。故法合云。此迷无本性毕竟空。又云。空元无华妄见生灭。斯则以责满慈见妄有灭尚是颠倒岂况复待习漏再生也。后约不坏修证因果之相。故说消矿出金烧木成灰也。迷方空华。则始终元无。金之与灰。烧炼方现。意云圆顿之理虽齐。迷悟不妨成异。既有多生习障。还须背习显真。真显则究竟清净。更无再迷也。若但用前二喻。则拨迷悟因果之相。便成邪见。若但用后二喻。即成众生觉性本来不净。失真常理亦成邪见。道理微妙。一喻难齐。故说四事各喻一法以尽其理也 二答大性俱遍疑二。一释二本疑二。一牒疑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前既伸疑。今将答释。故此牒举 二正释二。一寄喻略释三。一举喻二。一总举喻本二。一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虚空藏性也。群相七大也。真元无相。不守自性随缘现相。故云不拒。发显挥扬也 二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此举七事。可喻七大。随义对法可知。霾风而雨土也。霁雨初止也。屯聚也 二略难喻相三。一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方法也。即明等诸法。彼即日等也。举此诸相。以明七大相空都无实法。虚空无相。不碍诸相显发 二难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如文 三结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此结即离俱无生也。又非日非空显无生处。不异空日随缘似有 二指法二。一相无所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七相无生本自寂灭。既称为妄。将何可指。指尚不得。仍使相陵。何异空华待令结果 二性元不容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七大性真元如来藏。如来藏中无水火异。于一妙觉。约何等义说不相容。犹如虚空体非群相。说何陵灭 三合显二。一正合前文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合虚空无相也。汝以下合诸相发挥。汝心分别有空发明。妙觉明心随现空相。地水火风。于汝心中。各各互发随心各现。心中俱发七大俱现。又随人各发人各见别。多人俱发俱现一相。此即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所现有种种相。上文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起信论中。因熏习镜现诸境界。亦此意也 二重喻俱现二。一正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七大体虚。如日之影。东西随去。如分七别。随方虽异不离一影。七大虽分不离一妄。东可为准。西复是何。如的是一。不合各去。若知是影。一多自亡 二正难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一已是影。复现随去。影复现影。何实可据而欲致难。唯一所明复现七大。大与所妄唯一影像。无实可得。故云宛转虚妄 二约义广释二。一约体用正释二。一约迷悟显用二。一迷成世间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汝以分别色空之心。于真觉中而现倾夺。彼真觉性。随成色空。互相陵灭。色空即地空二大也。二大既尔。余皆例然。故云是故于中等。上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圆觉亦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斯则众生起无明风。鼓真如海。成八识波浪。变起世间种种诸相。为相所碍失于本心。故云背觉合尘有世间相 二悟成出世用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悟藏体也。不灭不生无生智也。如来藏无相理也。理智冥契。故名为合。当尔之时。唯一妙心。无理智别。即始觉合本。无本始异。唯一觉故。故云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起妙用也。前五句标二种自在。不动下二句释一多自在也。身含下六句释大小自在。前二句正中现依。于一下二句正中现依正。亦是依中现依正。坐微下二句依中现正。余句含在其中。可以意得。华严十种自在亦不离此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结所以也。下文云。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斯则无大小之可拘。非一多之可限。尘毛刹海。俱遍俱纳。以性本然。至果斯显耳 二约三谛示体三。一约非相以明真谛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七大也心即识大亦即五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十八界也。摄十二处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也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非四谛及能证所证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六波罗蜜也
如是乃至 即超过因中三十七品一切因行果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其等一切果德
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非如来等三号也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非涅槃四德也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前既伸疑。今将答释。故此牒举 二正释二。一寄喻略释三。一举喻二。一总举喻本二。一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虚空藏性也。群相七大也。真元无相。不守自性随缘现相。故云不拒。发显挥扬也 二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此举七事。可喻七大。随义对法可知。霾风而雨土也。霁雨初止也。屯聚也 二略难喻相三。一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方法也。即明等诸法。彼即日等也。举此诸相。以明七大相空都无实法。虚空无相。不碍诸相显发 二难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如文 三结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此结即离俱无生也。又非日非空显无生处。不异空日随缘似有 二指法二。一相无所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七相无生本自寂灭。既称为妄。将何可指。指尚不得。仍使相陵。何异空华待令结果 二性元不容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七大性真元如来藏。如来藏中无水火异。于一妙觉。约何等义说不相容。犹如虚空体非群相。说何陵灭 三合显二。一正合前文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合虚空无相也。汝以下合诸相发挥。汝心分别有空发明。妙觉明心随现空相。地水火风。于汝心中。各各互发随心各现。心中俱发七大俱现。又随人各发人各见别。多人俱发俱现一相。此即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所现有种种相。上文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起信论中。因熏习镜现诸境界。亦此意也 二重喻俱现二。一正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七大体虚。如日之影。东西随去。如分七别。随方虽异不离一影。七大虽分不离一妄。东可为准。西复是何。如的是一。不合各去。若知是影。一多自亡 二正难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一已是影。复现随去。影复现影。何实可据而欲致难。唯一所明复现七大。大与所妄唯一影像。无实可得。故云宛转虚妄 二约义广释二。一约体用正释二。一约迷悟显用二。一迷成世间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汝以分别色空之心。于真觉中而现倾夺。彼真觉性。随成色空。互相陵灭。色空即地空二大也。二大既尔。余皆例然。故云是故于中等。上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圆觉亦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斯则众生起无明风。鼓真如海。成八识波浪。变起世间种种诸相。为相所碍失于本心。故云背觉合尘有世间相 二悟成出世用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悟藏体也。不灭不生无生智也。如来藏无相理也。理智冥契。故名为合。当尔之时。唯一妙心。无理智别。即始觉合本。无本始异。唯一觉故。故云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起妙用也。前五句标二种自在。不动下二句释一多自在也。身含下六句释大小自在。前二句正中现依。于一下二句正中现依正。亦是依中现依正。坐微下二句依中现正。余句含在其中。可以意得。华严十种自在亦不离此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结所以也。下文云。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斯则无大小之可拘。非一多之可限。尘毛刹海。俱遍俱纳。以性本然。至果斯显耳 二约三谛示体三。一约非相以明真谛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七大也心即识大亦即五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十八界也。摄十二处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也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非四谛及能证所证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六波罗蜜也
如是乃至 即超过因中三十七品一切因行果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其等一切果德
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非如来等三号也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非涅槃四德也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前既伸疑。今将答释。故此牒举 二正释二。一寄喻略释三。一举喻二。一总举喻本二。一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虚空藏性也。群相七大也。真元无相。不守自性随缘现相。故云不拒。发显挥扬也 二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此举七事。可喻七大。随义对法可知。霾风而雨土也。霁雨初止也。屯聚也 二略难喻相三。一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方法也。即明等诸法。彼即日等也。举此诸相。以明七大相空都无实法。虚空无相。不碍诸相显发 二难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如文 三结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此结即离俱无生也。又非日非空显无生处。不异空日随缘似有 二指法二。一相无所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七相无生本自寂灭。既称为妄。将何可指。指尚不得。仍使相陵。何异空华待令结果 二性元不容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七大性真元如来藏。如来藏中无水火异。于一妙觉。约何等义说不相容。犹如虚空体非群相。说何陵灭 三合显二。一正合前文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合虚空无相也。汝以下合诸相发挥。汝心分别有空发明。妙觉明心随现空相。地水火风。于汝心中。各各互发随心各现。心中俱发七大俱现。又随人各发人各见别。多人俱发俱现一相。此即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所现有种种相。上文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起信论中。因熏习镜现诸境界。亦此意也 二重喻俱现二。一正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七大体虚。如日之影。东西随去。如分七别。随方虽异不离一影。七大虽分不离一妄。东可为准。西复是何。如的是一。不合各去。若知是影。一多自亡 二正难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一已是影。复现随去。影复现影。何实可据而欲致难。唯一所明复现七大。大与所妄唯一影像。无实可得。故云宛转虚妄 二约义广释二。一约体用正释二。一约迷悟显用二。一迷成世间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汝以分别色空之心。于真觉中而现倾夺。彼真觉性。随成色空。互相陵灭。色空即地空二大也。二大既尔。余皆例然。故云是故于中等。上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圆觉亦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斯则众生起无明风。鼓真如海。成八识波浪。变起世间种种诸相。为相所碍失于本心。故云背觉合尘有世间相 二悟成出世用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悟藏体也。不灭不生无生智也。如来藏无相理也。理智冥契。故名为合。当尔之时。唯一妙心。无理智别。即始觉合本。无本始异。唯一觉故。故云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起妙用也。前五句标二种自在。不动下二句释一多自在也。身含下六句释大小自在。前二句正中现依。于一下二句正中现依正。亦是依中现依正。坐微下二句依中现正。余句含在其中。可以意得。华严十种自在亦不离此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结所以也。下文云。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斯则无大小之可拘。非一多之可限。尘毛刹海。俱遍俱纳。以性本然。至果斯显耳 二约三谛示体三。一约非相以明真谛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七大也心即识大亦即五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十八界也。摄十二处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也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非四谛及能证所证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六波罗蜜也
如是乃至 即超过因中三十七品一切因行果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其等一切果德
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非如来等三号也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非涅槃四德也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前既伸疑。今将答释。故此牒举 二正释二。一寄喻略释三。一举喻二。一总举喻本二。一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虚空藏性也。群相七大也。真元无相。不守自性随缘现相。故云不拒。发显挥扬也 二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此举七事。可喻七大。随义对法可知。霾风而雨土也。霁雨初止也。屯聚也 二略难喻相三。一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方法也。即明等诸法。彼即日等也。举此诸相。以明七大相空都无实法。虚空无相。不碍诸相显发 二难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如文 三结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此结即离俱无生也。又非日非空显无生处。不异空日随缘似有 二指法二。一相无所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七相无生本自寂灭。既称为妄。将何可指。指尚不得。仍使相陵。何异空华待令结果 二性元不容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七大性真元如来藏。如来藏中无水火异。于一妙觉。约何等义说不相容。犹如虚空体非群相。说何陵灭 三合显二。一正合前文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合虚空无相也。汝以下合诸相发挥。汝心分别有空发明。妙觉明心随现空相。地水火风。于汝心中。各各互发随心各现。心中俱发七大俱现。又随人各发人各见别。多人俱发俱现一相。此即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所现有种种相。上文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起信论中。因熏习镜现诸境界。亦此意也 二重喻俱现二。一正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七大体虚。如日之影。东西随去。如分七别。随方虽异不离一影。七大虽分不离一妄。东可为准。西复是何。如的是一。不合各去。若知是影。一多自亡 二正难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一已是影。复现随去。影复现影。何实可据而欲致难。唯一所明复现七大。大与所妄唯一影像。无实可得。故云宛转虚妄 二约义广释二。一约体用正释二。一约迷悟显用二。一迷成世间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汝以分别色空之心。于真觉中而现倾夺。彼真觉性。随成色空。互相陵灭。色空即地空二大也。二大既尔。余皆例然。故云是故于中等。上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圆觉亦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斯则众生起无明风。鼓真如海。成八识波浪。变起世间种种诸相。为相所碍失于本心。故云背觉合尘有世间相 二悟成出世用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悟藏体也。不灭不生无生智也。如来藏无相理也。理智冥契。故名为合。当尔之时。唯一妙心。无理智别。即始觉合本。无本始异。唯一觉故。故云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起妙用也。前五句标二种自在。不动下二句释一多自在也。身含下六句释大小自在。前二句正中现依。于一下二句正中现依正。亦是依中现依正。坐微下二句依中现正。余句含在其中。可以意得。华严十种自在亦不离此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结所以也。下文云。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斯则无大小之可拘。非一多之可限。尘毛刹海。俱遍俱纳。以性本然。至果斯显耳 二约三谛示体三。一约非相以明真谛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七大也心即识大亦即五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十八界也。摄十二处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也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非四谛及能证所证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六波罗蜜也
如是乃至 即超过因中三十七品一切因行果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其等一切果德
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非如来等三号也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非涅槃四德也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前既伸疑。今将答释。故此牒举 二正释二。一寄喻略释三。一举喻二。一总举喻本二。一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虚空藏性也。群相七大也。真元无相。不守自性随缘现相。故云不拒。发显挥扬也 二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此举七事。可喻七大。随义对法可知。霾风而雨土也。霁雨初止也。屯聚也 二略难喻相三。一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方法也。即明等诸法。彼即日等也。举此诸相。以明七大相空都无实法。虚空无相。不碍诸相显发 二难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如文 三结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此结即离俱无生也。又非日非空显无生处。不异空日随缘似有 二指法二。一相无所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七相无生本自寂灭。既称为妄。将何可指。指尚不得。仍使相陵。何异空华待令结果 二性元不容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七大性真元如来藏。如来藏中无水火异。于一妙觉。约何等义说不相容。犹如虚空体非群相。说何陵灭 三合显二。一正合前文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合虚空无相也。汝以下合诸相发挥。汝心分别有空发明。妙觉明心随现空相。地水火风。于汝心中。各各互发随心各现。心中俱发七大俱现。又随人各发人各见别。多人俱发俱现一相。此即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所现有种种相。上文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起信论中。因熏习镜现诸境界。亦此意也 二重喻俱现二。一正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七大体虚。如日之影。东西随去。如分七别。随方虽异不离一影。七大虽分不离一妄。东可为准。西复是何。如的是一。不合各去。若知是影。一多自亡 二正难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一已是影。复现随去。影复现影。何实可据而欲致难。唯一所明复现七大。大与所妄唯一影像。无实可得。故云宛转虚妄 二约义广释二。一约体用正释二。一约迷悟显用二。一迷成世间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汝以分别色空之心。于真觉中而现倾夺。彼真觉性。随成色空。互相陵灭。色空即地空二大也。二大既尔。余皆例然。故云是故于中等。上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圆觉亦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斯则众生起无明风。鼓真如海。成八识波浪。变起世间种种诸相。为相所碍失于本心。故云背觉合尘有世间相 二悟成出世用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悟藏体也。不灭不生无生智也。如来藏无相理也。理智冥契。故名为合。当尔之时。唯一妙心。无理智别。即始觉合本。无本始异。唯一觉故。故云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起妙用也。前五句标二种自在。不动下二句释一多自在也。身含下六句释大小自在。前二句正中现依。于一下二句正中现依正。亦是依中现依正。坐微下二句依中现正。余句含在其中。可以意得。华严十种自在亦不离此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结所以也。下文云。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斯则无大小之可拘。非一多之可限。尘毛刹海。俱遍俱纳。以性本然。至果斯显耳 二约三谛示体三。一约非相以明真谛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七大也心即识大亦即五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十八界也。摄十二处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也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非四谛及能证所证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六波罗蜜也
如是乃至 即超过因中三十七品一切因行果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其等一切果德
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非如来等三号也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非涅槃四德也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前既伸疑。今将答释。故此牒举 二正释二。一寄喻略释三。一举喻二。一总举喻本二。一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虚空藏性也。群相七大也。真元无相。不守自性随缘现相。故云不拒。发显挥扬也 二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此举七事。可喻七大。随义对法可知。霾风而雨土也。霁雨初止也。屯聚也 二略难喻相三。一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方法也。即明等诸法。彼即日等也。举此诸相。以明七大相空都无实法。虚空无相。不碍诸相显发 二难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如文 三结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此结即离俱无生也。又非日非空显无生处。不异空日随缘似有 二指法二。一相无所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七相无生本自寂灭。既称为妄。将何可指。指尚不得。仍使相陵。何异空华待令结果 二性元不容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七大性真元如来藏。如来藏中无水火异。于一妙觉。约何等义说不相容。犹如虚空体非群相。说何陵灭 三合显二。一正合前文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合虚空无相也。汝以下合诸相发挥。汝心分别有空发明。妙觉明心随现空相。地水火风。于汝心中。各各互发随心各现。心中俱发七大俱现。又随人各发人各见别。多人俱发俱现一相。此即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所现有种种相。上文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起信论中。因熏习镜现诸境界。亦此意也 二重喻俱现二。一正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七大体虚。如日之影。东西随去。如分七别。随方虽异不离一影。七大虽分不离一妄。东可为准。西复是何。如的是一。不合各去。若知是影。一多自亡 二正难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一已是影。复现随去。影复现影。何实可据而欲致难。唯一所明复现七大。大与所妄唯一影像。无实可得。故云宛转虚妄 二约义广释二。一约体用正释二。一约迷悟显用二。一迷成世间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汝以分别色空之心。于真觉中而现倾夺。彼真觉性。随成色空。互相陵灭。色空即地空二大也。二大既尔。余皆例然。故云是故于中等。上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圆觉亦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斯则众生起无明风。鼓真如海。成八识波浪。变起世间种种诸相。为相所碍失于本心。故云背觉合尘有世间相 二悟成出世用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悟藏体也。不灭不生无生智也。如来藏无相理也。理智冥契。故名为合。当尔之时。唯一妙心。无理智别。即始觉合本。无本始异。唯一觉故。故云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起妙用也。前五句标二种自在。不动下二句释一多自在也。身含下六句释大小自在。前二句正中现依。于一下二句正中现依正。亦是依中现依正。坐微下二句依中现正。余句含在其中。可以意得。华严十种自在亦不离此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结所以也。下文云。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斯则无大小之可拘。非一多之可限。尘毛刹海。俱遍俱纳。以性本然。至果斯显耳 二约三谛示体三。一约非相以明真谛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七大也心即识大亦即五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十八界也。摄十二处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也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非四谛及能证所证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六波罗蜜也
如是乃至 即超过因中三十七品一切因行果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其等一切果德
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非如来等三号也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非涅槃四德也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前既伸疑。今将答释。故此牒举 二正释二。一寄喻略释三。一举喻二。一总举喻本二。一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虚空藏性也。群相七大也。真元无相。不守自性随缘现相。故云不拒。发显挥扬也 二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此举七事。可喻七大。随义对法可知。霾风而雨土也。霁雨初止也。屯聚也 二略难喻相三。一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方法也。即明等诸法。彼即日等也。举此诸相。以明七大相空都无实法。虚空无相。不碍诸相显发 二难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如文 三结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此结即离俱无生也。又非日非空显无生处。不异空日随缘似有 二指法二。一相无所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七相无生本自寂灭。既称为妄。将何可指。指尚不得。仍使相陵。何异空华待令结果 二性元不容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七大性真元如来藏。如来藏中无水火异。于一妙觉。约何等义说不相容。犹如虚空体非群相。说何陵灭 三合显二。一正合前文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合虚空无相也。汝以下合诸相发挥。汝心分别有空发明。妙觉明心随现空相。地水火风。于汝心中。各各互发随心各现。心中俱发七大俱现。又随人各发人各见别。多人俱发俱现一相。此即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所现有种种相。上文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起信论中。因熏习镜现诸境界。亦此意也 二重喻俱现二。一正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七大体虚。如日之影。东西随去。如分七别。随方虽异不离一影。七大虽分不离一妄。东可为准。西复是何。如的是一。不合各去。若知是影。一多自亡 二正难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一已是影。复现随去。影复现影。何实可据而欲致难。唯一所明复现七大。大与所妄唯一影像。无实可得。故云宛转虚妄 二约义广释二。一约体用正释二。一约迷悟显用二。一迷成世间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汝以分别色空之心。于真觉中而现倾夺。彼真觉性。随成色空。互相陵灭。色空即地空二大也。二大既尔。余皆例然。故云是故于中等。上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圆觉亦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斯则众生起无明风。鼓真如海。成八识波浪。变起世间种种诸相。为相所碍失于本心。故云背觉合尘有世间相 二悟成出世用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悟藏体也。不灭不生无生智也。如来藏无相理也。理智冥契。故名为合。当尔之时。唯一妙心。无理智别。即始觉合本。无本始异。唯一觉故。故云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起妙用也。前五句标二种自在。不动下二句释一多自在也。身含下六句释大小自在。前二句正中现依。于一下二句正中现依正。亦是依中现依正。坐微下二句依中现正。余句含在其中。可以意得。华严十种自在亦不离此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结所以也。下文云。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斯则无大小之可拘。非一多之可限。尘毛刹海。俱遍俱纳。以性本然。至果斯显耳 二约三谛示体三。一约非相以明真谛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七大也心即识大亦即五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十八界也。摄十二处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也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非四谛及能证所证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六波罗蜜也
如是乃至 即超过因中三十七品一切因行果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其等一切果德
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非如来等三号也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非涅槃四德也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前既伸疑。今将答释。故此牒举 二正释二。一寄喻略释三。一举喻二。一总举喻本二。一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虚空藏性也。群相七大也。真元无相。不守自性随缘现相。故云不拒。发显挥扬也 二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此举七事。可喻七大。随义对法可知。霾风而雨土也。霁雨初止也。屯聚也 二略难喻相三。一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方法也。即明等诸法。彼即日等也。举此诸相。以明七大相空都无实法。虚空无相。不碍诸相显发 二难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如文 三结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此结即离俱无生也。又非日非空显无生处。不异空日随缘似有 二指法二。一相无所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七相无生本自寂灭。既称为妄。将何可指。指尚不得。仍使相陵。何异空华待令结果 二性元不容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七大性真元如来藏。如来藏中无水火异。于一妙觉。约何等义说不相容。犹如虚空体非群相。说何陵灭 三合显二。一正合前文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合虚空无相也。汝以下合诸相发挥。汝心分别有空发明。妙觉明心随现空相。地水火风。于汝心中。各各互发随心各现。心中俱发七大俱现。又随人各发人各见别。多人俱发俱现一相。此即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所现有种种相。上文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起信论中。因熏习镜现诸境界。亦此意也 二重喻俱现二。一正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七大体虚。如日之影。东西随去。如分七别。随方虽异不离一影。七大虽分不离一妄。东可为准。西复是何。如的是一。不合各去。若知是影。一多自亡 二正难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一已是影。复现随去。影复现影。何实可据而欲致难。唯一所明复现七大。大与所妄唯一影像。无实可得。故云宛转虚妄 二约义广释二。一约体用正释二。一约迷悟显用二。一迷成世间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汝以分别色空之心。于真觉中而现倾夺。彼真觉性。随成色空。互相陵灭。色空即地空二大也。二大既尔。余皆例然。故云是故于中等。上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圆觉亦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斯则众生起无明风。鼓真如海。成八识波浪。变起世间种种诸相。为相所碍失于本心。故云背觉合尘有世间相 二悟成出世用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悟藏体也。不灭不生无生智也。如来藏无相理也。理智冥契。故名为合。当尔之时。唯一妙心。无理智别。即始觉合本。无本始异。唯一觉故。故云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起妙用也。前五句标二种自在。不动下二句释一多自在也。身含下六句释大小自在。前二句正中现依。于一下二句正中现依正。亦是依中现依正。坐微下二句依中现正。余句含在其中。可以意得。华严十种自在亦不离此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结所以也。下文云。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斯则无大小之可拘。非一多之可限。尘毛刹海。俱遍俱纳。以性本然。至果斯显耳 二约三谛示体三。一约非相以明真谛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七大也心即识大亦即五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十八界也。摄十二处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也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非四谛及能证所证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六波罗蜜也
如是乃至 即超过因中三十七品一切因行果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其等一切果德
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非如来等三号也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非涅槃四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