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40
要向康熙报告一声,免得其多想。
毕竟,康熙虽然是皇阿玛,可也是皇帝。
背着公孙策,单单领着胤祥,向康熙禀报了此事。康熙见是雍正只是为人翻案,又想到历史上包拯的名声,自是无不可的。
至于为何不让公孙策一起来,康熙自然也是心理有数的。
主要是为了不让公孙策认为,是他自己为了给那两兄弟翻案,却闹得雍正不得安宁。
康熙知道,雍正对于自己上了心的人,总是极好的!
康熙心中微微苦涩。是啊,老四对于自己上了心的人,总是极好的。可是康熙却不只愿成为雍正上了心的人,而是想成为雍正欢喜的人啊!
本来康熙以为,照着自己这个四子一向迟钝的样子来看,没那么容易成功。却没想,在将军府内的探子却告诉自己胤礽和胤禛神情有异。再一探查……
虽然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可是结果康熙却是能猜得出来的。
因为探子告诉康熙,雍正和胤礽在第二天的时候就言归于好,而胤礽对雍正光明正大的表达着自己的爱意,丝毫不在意别人的想法。
康熙一边恨,一边怨。恨胤礽出手太快,怨自己动作太慢,又太过于自信。至于胤禛,康熙自是舍不得恨,也舍不得怨的。只能是爱罢了!
虽然知道胤禛和胤礽的事已经定下,照着胤禛一向的倔性子,必不会再抛下胤礽的。可是康熙还是不甘心啊!
所以,康熙果断的出手了。
雍正已经是朝庭命官了,自是不可能住在胤礽的将军府中。而康熙一直知道这一点,早就安排下人手,为雍正建一座府氐。选址也选得极好,虽然不可能远离将军府,可是一个城南,一个城北,离将军府较远的,可是离皇宫却还是较近的。
虽然雍正和胤礽不再能朝夕相处了,可是康熙仍不能放心。
别看胤礽平时总是骄傲得不愿与人亲近的样子,可是那是对待别人。可雍正是别人吗?不,不是。
雍正是胤礽极其欢喜的人,自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胤礽对于雍正,向来是能粘能粘,能腻就腻,从不在意他人的眼光的。虽然雍正如今有了自己的府氐,可是胤礽向来不愿离雍正太久……
雍正出于各种原因,自是不可能住回将军府去。
可若是胤礽死皮赖脸的要住进雍正的府氐呢?雍正会不允吗?
自然不会。
也许雍正会为难,可是既然得了雍正的上心,雍正总不会把胤礽当外人的。
尔今,雍正和胤礽早已不是兄弟了。虽然仍然同样是男子,可是男子之间的感情却也不是没有。纵然是康熙,也不能阻止。
要是阻了,以后,康熙又该以何等面目来追求雍正呢?
可是不阻,康熙又略显不甘。所以,康熙索性果断出手了。
正好苗疆内乱,有可能波及到大宋,康熙便派了胤礽前去镇压苗疆内乱,也为自己得了那一线希望。
如今老二去苗疆一事,没一年是回不来的,自己总有机会的。康熙这么安慰自己,为自己那惶惶不安的心,定下了个目标。但愿我还有这个机会……康熙苦涩的想到。
对于康熙心中的那些挣扎,雍正却不知道,而且,康熙也不会愿意让雍正知道的。
雍正领着公孙策和胤祥来到了开封府的大牢内。
因为康熙认为雍正既然有意接手这个案子,干脆便将此案转到开封府去,由顾惜朝亲审此案,这样一来,雍正和公孙策也有了插手的余地。
毕竟,要让其他官员审理此案的话,对于一个户部的官员来插手自己的案子,是个官员都不会满意的。即使迫于上头的压力,答应了,会不会尽全力帮雍正,却还得另说。
雍正对于这个安排也是很满意的。
当天,便来到开封府见顾惜朝。
此时,顾惜朝刚刚得了开封府尹之职,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雍正此次一来,与顾惜朝说明了此事,顾惜朝也意识到这是皇帝安排的,也不矫情,当即便领着雍正一行三人来到大牢。
顾惜朝心中想着,若是此事办成,自己也能在这开封府中闯得一些威望。
更何况雍正与其有恩,顾惜朝更是不敢怠慢了。
大牢中关着的那两名犯人一个叫王朝,一个叫马汉,马汉为主犯,犯了奸污罪,而王朝则是因为相信自己的结义兄弟马汉是被冤枉的,所以在马汉被判流放之后,在途中想要劫囚。
可惜,王朝虽然力大无穷,可是双拳难敌四手,终是被抓。
同时,王朝的鲁莽行事,也让马汉罪加一等。
不过,王朝在劫囚之前认识了公孙策。
那时公孙策进京赶考,因为没有带仆从,一个翩翩贵公子独身一人自然思虑不周,在途中便把干粮吃完了。而胤祥,自然也是一样的。
二人在破庙之中暂歇时,胤祥仗着有武功,便去打猎。
可怜公孙策一个翩翩贵公子,哪里遭过这种罪,忍不住肚子咕咕叫出声来。索性这破庙之中没有他人,公孙策方才有了些许安慰。
此时,那王朝却突然出现了。
原来那王朝一早就藏在破庙之中,打算在这个劫车的必经之地埋伏下来,救出自己的义弟马汉。
本来听到破庙中有动静,王朝怕事情有异,便赶忙躲藏了起来。没曾想竟然是个文弱书生和一个小男孩。
见着那小男孩出去打猎,那文弱书生一个人像是很可怜的样子。
那王朝虽然是个莽夫,可也是个爱惜弱小的人,见此情形,便将他的干粮拿了出来。
所以,当公孙策在进京的路途中再次见到王朝时,王朝已经和马汉一起被关在囚车之中,送进京城。
当公孙策知道王朝是为了救其义弟马汉时,虽然知道马汉奸污妇女一案罪证确凿,可是公孙策感念王朝对其有恩,便答应王朝为其义弟申冤。
这,才有了公孙策和胤祥随着囚车一起进京的一幕。
本来,王朝虽然听公孙策说要为其申冤时,很是感恩。没想到过了十来天都没见到公孙策,便以为其碰了壁,不由得心灰意冷起来。
可,正当王朝灰心之际,公孙策竟然当了官,还领着两名大人一起为他申冤,不由得大喜过望,拉着马汉一起对着公孙策‘碰碰碰’的磕了几个响头。
49
49、番外:胤祥
胤祥虽然是皇阿哥,却不是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孩子。
不过,胤祥始终是个皇阿哥,亲生母亲虽然不能亲自抚养他,可是底下的奴才们自也不敢待慢他的。
胤祥的年纪还是太小了,最容易的就是受到别人的误导。因为那个人是她的养母,皇阿玛的宠妃之一——德妃。
胤祥的贴身太监小晏子是胤祥的生母为其亲自挑选的,经由皇阿玛手送到胤祥的身边,所以,对于德妃很有些不屑的意思。
常常听小晏子对胤祥偷偷的说道:“那德妃不过是个包衣奴才的出身。若不是四阿哥得皇上的宠爱,哪里佩得这个德妃的称号。这样的话,十三阿哥你就不用被抱走了!”
胤祥听得迷迷糊糊的,可是也大致明白了,自己不能被额娘养在膝下,原因之一便是他的四哥。
胤祥不止是听到小晏子这么抱怨自己的四哥,连胤祥的养母,四阿哥的亲生额娘德妃说起四阿哥也是满心满口的怨气。
身边的人都讨厌四阿哥,胤祥被影响到,自然也是不喜欢四阿哥的。
说来也巧。虽然胤祥身边的人常常对四阿哥很抱怨,可是胤祥却从来没有见过自已的四哥。只因为胤祥的年纪尚小,而德妃也不太愿意看到别人生的孩子大清早的就在自己的面前晃来晃去,便从不拘着他来向自己请安。
直到有一次,四阿哥大婚,娶了正黄旗出身的乌喇那拉氏为嫡福晋,第二天自然也该来向自己的生母德妃请安的。
胤祥也就难得的早起一次,想着要向养母德妃请安,顺便见一见这个新嫂子。
可即使是那大喜的日子,德妃对上胤禛,也是没什么好脸色的。而胤祥观察着自己的四哥,却发现他看向德妃时那满眼的复杂。
胤祥还小,并不清楚那是怎么样的感情,只觉得,看在他的眼中时,有一种酸酸的、涩涩的,忍不住想要流泪的感觉。
直到长大后,才知道,那种复杂,是因为……爱!
为什么?四哥即使知道德妃并不喜欢他,德妃甚至觉得是四阿哥害死自己的六阿哥时,那对着四阿哥满心的怨恨,四哥却仍然渴求着德妃的母爱呢?
胤祥想问,却始终不敢问。
因为,那是揭了胤禛的疮疤。
而胤祥,从不愿做会让胤禛痛苦的事。
自第一次见到四阿哥之后,胤祥就忍不住想要接近胤禛。而胤禛虽然奇怪,却并没有拒绝胤祥的亲近,反而教他读书,教他认字。
不过,德妃知道胤祥常常在胤禛进宫时去找他亲近之后,多次训斥胤祥,可是却也灭不了胤祥接近胤禛的决心。
胤祥毕竟不是德妃的亲生儿子,更何况胤祥的生母尚在,德妃也不敢做得太过分。见胤祥怎么都说不听之后,也就懒得理会他了,甚至于连着几个月都没再关心过他,只当他不存在罢了。
胤祥也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的去见自己的四哥。
胤祥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在意四哥,可是他毕竟是个小孩子,所以只是依心行事罢了。
胤禛很得康熙的宠爱,自然也很得太子二哥的看重,所以胤祥去找胤禛时,偶尔几次也能看到太子二哥。
每当太子来的时候,胤禛总要处理完太子交代的事务,才能陪着胤祥玩耍。所以,胤祥不太喜欢太子。
尤其有一次,太子似乎交代了胤禛一件事务。
那次,胤禛皱着眉头,即使在教导胤祥写字时,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胤祥虽然小,却也还是能看得懂别人的眼色的。“四哥,你是不是不开心?”
胤禛愣了愣,凉凉的手掌心摸上胤祥的头发:“四哥没有不开心,只是有些事烦心罢了。”
“是什么事?”胤祥好奇的问道。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胤祥真的很喜欢这个对自己很好的四哥了。“能不能告诉胤祥?胤祥是个大人了,明年就能进上书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