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6

  己的初衷,慢慢的被权势还有奢华晃花了眼,就连自己的本性也丢了?
  乾隆见永璂一双好看的眼睛直直的看着自己,莫名的想要移开视线,甚至没有想到这个举动已经称得上是无礼,他不着痕迹的把自己的视线从那双眼睛上移开,落到了那白皙的耳垂上,才出声道,“永璂,你怎么了?”
  “没,”永璂蓦然回神,察觉到自己的失礼,下巴微微垂下,就连眼睑也往下闭了闭,“回皇阿玛,儿臣只是在街上遇到了几个八旗子弟,他们的行为,实在让人堪忧。”
  心头莫名有种不太明显的失落,不过看到永璂的脸色,乾隆已经猜想这些不是什么好事,语气也染上了几分寒意,“给朕讲一讲。”
  永璂见乾隆眼中的怒意,暗自在心里点头,不管日后如何,至少这位帝王现在还是英明的,他想了想,开始说一些官员不敢说或者不愿意说的事情。
  他敢说,因为他不怕,即便这位帝王怒了,要他的命,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他看过二十一世纪一些关于帝王微服出巡的电视,那些电视虽然有一部分很精彩,但是事实上帝王微服出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除非这位帝王不顾大局。
  帝王的一举一动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记录,几点起床,吃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都有记载。如果一个帝王随意带个小太监就出宫,出了什么事情,那就是牵动整个朝廷整个江山的大事。一个皇帝有多么的不靠谱才三天两头的往宫外跑,一个皇帝又有多厉害才能从乾清宫到无门却没有让宫里一大堆宫女太监发现?
  现在所谓的微服出巡也不过是不修行宫,不大操大办,但是身边也是有不少的人伺候与保护着,这种微服出巡,可能皇帝还没有到目的地,当地的官员就早已经把那些污浊的事情处理干净了。
  即便偶尔有机会真的只带几个人出宫,作为帝王,必然也不会如同一般人四处乱窜,所以他看到的,只会是京城好的一面,却没看到那最丑陋的地方。
  把见到的一些事情和一些现象原原本本的开始讲述,他讲的越多,乾隆的脸色就越难看,到了最后,乾隆的脸色已经如寒冰般的渗人。
  “永璂以为如何?”乾隆面上的阴沉很快消散,仿佛刚才的怒意全然不见般,“那些八旗子弟的惰性,有什么方法可以改?”
  “大清不养没用的人,”永璂没有与乾隆打太极的兴致,直接道:“游手好闲者,不需要给他们俸禄,若要得俸禄,那么就拿出真本事来,难不成八旗的人无能到必须要朝廷养活吗?”
  “那么,又怎么证明他们有本事?”乾隆听出永璂语气里对某些八旗子弟的不屑,一时间不知道该为自己有个为大清着想的儿子高兴,还是该为那些没用的八旗子弟感到愤怒。
  “参军,从商,或者考取功名,为朝廷做实事,”永璂的双眼在昏暗的屋内,显得格外的有光彩,让人看到这双眼睛,不自觉的感染让一种澎湃的情绪,“若是这些八旗官员在乎那些蝇头小利,或者仍旧为非作歹,皇阿玛您也可以考虑偶尔用用汉臣,让他们知道,不是靠一个八旗贵族身份就能得到一切。”
  “你可知,这种做法可能会得罪八旗的贵族?”乾隆没有想到永璂竟然有这种惊骇的想法,虽然这种想法曾经在自己脑海里浮现过。
  “连证明自己有用的本事都没有,又何须怕得罪他们,更何况,这样的改革也不能一朝一夕的来,把一条鱼仍旧冷水中,下面架着火一点点升温,鱼到死怕也不会挣扎。”
  乾隆听了这话,暗自心惊,这个孩子究竟是聪明还是傻?若是聪明,为何把算计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难道他没有想过有可能会让自己堤防戒备他的心机?若说这孩子傻,他又怎么能透过现象看八旗那些不堪的本质,甚至这么早就起了削弱八旗的心思?
  皇权至上,不是八旗至上!
  乾隆眸光一闪,良久后才缓缓的开口:“永璂,你所言有理。”
  怒了?
  离十二阿哥生辰还有两天的时候,朝堂上出现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那就是硕亲王长子皓祯因为言行无度,被削去贝勒的爵位,一时间让朝堂上诸大臣心下猜疑不断,莫不是皇上要削弱异姓王的地位么?
  有不少大臣心里是赞成皇上这个举措的,异姓王于当下来说,本就不利于朝政,这个硕亲王平日里言行也颇为嚣张,硕王福晋在贵妇圈子里也不算多有人缘,皇上这个圣旨下来,竟是少不少人拍手叫好。
  倒是十一阿哥听到此事后,心中惊骇,他以为皓祯开罪十二弟,最多也就是罚俸或者被皇阿玛斥责一番,没有想到竟然是直接丢掉了爵位。皇阿玛对十二弟竟已经看重到这个地位。
  “十二阿哥生辰之礼不可随意,你们定要精心准备,”永瑆对眼前的太监道,“你去宫外找四阿哥与八阿哥,就说爷找他们一叙。”
  “嗻,”太监听完,疾步退了出去。
  “好一个十二,”皇阿玛不是容易受人影响的人,这次硕亲王长子被削爵位的肯定与十二有关,这其中的牵扯就大了。皇后的母家,皇阿玛下旨给十二当师傅的兆惠将军与阿桂大人,这两人都是军机处的人,在朝中的影响可想而知。看来皇阿玛是铁了心让十二做皇帝了,永瑆端起身边的凉茶,如今春寒未尽,这杯凉茶,着实凉得渗透人心。
  某处发生天象,必因我皇英明,得上天预示…这种官员除了拍马屁,不会做别的东西了么?乾隆刷刷写下几个字,扔到了一边。
  帮着乾隆整理奏折的永璂不小心的瞥了眼,他这位皇阿玛只写了几个字,“尔等有心找奇迹,何妨真心为民?”
  永璂禁不想笑,不知道那位官员看到这几个朱批,会不会吓得晕死过去,这人至少有好几年不敢胡来,甚至连拜佛信神都不会去做。
  臣恭请圣安…没事递这些请安折子做什么?乾隆嗖嗖写下一个安字,啪的一声扔到旁边。
  江南等地白莲教四处煽动百姓,招收教徒,其形迹可疑,其心可诛…
  “白莲教?”乾隆放下御笔,拿起这道折子,又看了一遍,脸色越发阴沉,把折子往御案上重重一拍,“当地的官员干什么去了?”
  殿里伺候的太监被帝王之怒吓得噗通一声跪下,就怕被迁怒。
  倒是永璂还好好的站着,他见乾隆脸色难看,不由得想这白莲教是什么来头,江湖邪教组织?反清复明的某些正义人士?不过从皇阿玛脸色来看,应该是属于后者。不过真正的老百姓其实是不会关心当政者是谁,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能否吃饱穿暖,家和万事兴。当天下安定时,有人跳出来故意挑拨,这种人向来不是所谓的正义之士,而是想从中谋取权利或者利益的别有用心者。
  这样的人,从前有,现在有,以后也有。
  不过,现在清朝统治下的汉人,地位的确比满人低,这种手段只会导致矛盾,不会有什么好处。这一点看,清朝是比不上千年之前的唐朝的。
  闭关锁国,掩耳堵眼,盲目自大,民族矛盾日久不减,八旗子弟游手好闲,兵弱马衰,文字狱严重,重农抑商,这些全都是清朝建立后渐渐堆积起来的矛盾。
  这些事情不解决,清朝早晚会引来别国的侵略,最终苦的当然不是这些皇族,而是可怜的老百姓。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不是一句话,而是广大老百姓的辛酸。
  为政者,即便做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至少要做到让自己管辖下的老百姓吃饱穿暖,环境安定。这一切,是清朝任何一位统治者都没有做到的。
  见永璂一直沉默不语,乾隆便开口道:“永璂有何想法?”
  永璂看了眼乾隆,“皇阿玛,儿臣此言可能有些惊世骇俗,所以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说。”
  乾隆已经见识到永璂有时那些让人震惊却又警示的想法,不论怎样,他的那些说法想法看法虽然让人震惊,但是却有十分有道理,也很有用,“但说无妨。”但是却遣退了伺候的奴才,只余一个吴书来伺候。
  永璂倒是多看了乾隆一眼,见他似乎真的没有虚假的成分在,才问道:“皇阿玛以为我大清有哪些不好?”
  此言出,乾隆的眼神顿时变得凌厉起来,“哦,永璂难道不认为我大清地大物博么?”
  “大清幅员辽阔是真,”永璂叹息,只是不到一百年后,这大清的地图将会被一次次的减小,清政府割地赔款是后来国家永世无法忘记的耻辱,甚至连很多外国人心目中,华人的形象便是瘦弱不堪,留着一条辫子,迂腐无能。
  清朝最后一次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就葬送在乾隆统治的中后期,从那以后,清朝闭关锁国,直到被八国联军打开大门。谁知为政者无能,只知割地赔款,到了最后竟是卷金银细软逃走,只留下无辜的老百姓被杀被抢被压迫。各个通商口岸几乎成了八国联军自己的地方,恢弘奢华的圆明园也被其一把火烧光,此等耻辱,华人难忘,也造成了几十年后,整个中华大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灭亡,孙中山的民主主义,袁世凯荒唐的登基,各种伪政权的建立,南京几十万同胞被屠杀,东北的沦陷,七七事变,不少国人在抗战中失去生命。这一切悲剧的源头,不就是清无能埋下的隐患?
  “可是皇阿玛,再辽阔的土地,需要好的经营,也需要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儿臣妄言,八旗子弟游手好闲者不如汉人饱学诗书者,汉人中有不少能人,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还有欧洲各国如今的发展如何,我们也不知道。在皇阿玛的统治下,我们大清的确是一片繁荣,可是大清这么大,是不是也有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人吃不饱穿不暖?”永璂开始平板的叙述汉人与满人的差别,还有八旗里存在的各种隐患,国外的发展利弊,大清的优点与缺点,说到最后,他坦言道:“所谓民族不平等,本就是一个隐患,但是现下大清安宁,那白莲教用心甚是险恶,不得不除。儿臣以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治理八旗,提升我大清国力,任何时候,力量总是最有力的说法,至于民族的矛盾,倒是可以一步一步的来。”
  “说完了?”乾隆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儿子,眼中无喜无怒。
  “不,儿臣还有很多的想法,只是现在不能说,也不适合,”永璂似乎察觉不到四周越来越压抑的气氛,坦言道,“请皇阿玛不要轻视大清存在的隐患。”
  “你在说什么胡话,给朕滚出去!”乾隆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把八旗看得如此不堪,难道他的统治就如此的昏庸,让他这个儿子羡慕着国外的东西!
  “啪!”奏折擦着永璂的身子飞过,落到了地上,永璂行了一个礼,“儿臣告退。”
  出了乾清宫,永璂摸着下巴想,这普通人的度量还是小了些,他果然还是不能太直接吗?
  看来修真太久,他已经忘记凡人的心灵是脆弱的了,不过这位帝王既然那么生气,为什么又舍不得让折子打到他身上呢?果然这种复杂的心理不是他所能理解的,看来到人间修炼这个选择非常的正确。不过,他倒是因为这位帝王的宠爱失度了,这些话直白的说出来,的确很不合适,也不知道这位帝王会怎么惩罚他?
  永璂却是不知,对于帝王来说,他的这些话已经是打了帝王的脸,甚至有指责皇帝昏庸之意,这些话说出来,就连诛九族也是绰绰有余了。乾隆没有惩罚他,甚至连骂也没有多骂两句,这待遇已经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