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102关中均田事

  第105章 102关中均田事
  北凉,原是由后凉大臣段业开创,沮渠蒙逊诬陷堂兄泪渠男成谋反,待段业斩杀泪渠男成,泪渠蒙逊以此为藉口,攻杀段业,篡夺了北凉的基业。
  九月时,沮渠蒙逊进攻西凉,李歆不敢出战,蒙逊之所以抢收了庄稼后,急於退兵,是因为西秦有事发生。
  西秦,上郢(甘肃天水)。
  秦州牧,征东大將军姚艾立於城池东墙,遥目远方,仿佛看到了长安。
  他本是后秦宗室大臣,任秦州刺史,刘裕攻灭后秦,在长安大肆屠戮后秦宗室,姚艾只得举后秦西睡之地,降於乞伏炽磐。
  “可恶,如今刘义真都已离开了关中,炽磐为何还是不敢出兵。”姚艾愤恨不已。
  他与刘裕有著血海深仇,当初听说刘裕班师,就曾请求发兵进攻关中,但乞伏炽磐不加理会,
  致使二人生出嫌隙。
  后来刘义真全取雍州七郡,乞伏炽磐往边境陈兵,姚艾还高兴了一阵子,哪知乞伏炽磐只是防备刘义真西进,並没有东出的打算,这让姚艾好生失望。
  待刘义真南下以后,乞伏炽磐撤走了此前集结在边境的重兵,姚艾也算彻底看明白了,依附於乞伏炽磐,永远没有报仇的机会。
  “大丈夫不能报宗族覆灭之仇,与朽木腐草何异!”姚艾狠狠拍著城墙,咬牙切齿道,
  他早已遣使往北凉,决定举上郢等地,改旗易帜,转投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也正是因此而班师,
  算一算时间,也应该得到回覆了。
  当夜,果真有一骑北来,带来了泪渠蒙逊的回信。
  回信很简单,沮渠蒙逊告诉姚艾,自己必定会南下接应。
  刘义真在时,沮渠蒙逊愿意与乞伏炽磐交好,如今共同的敌人离开了,姚艾提出举后秦的西日地而降,沮渠蒙逊又怎会拒之门外。
  次日,姚艾让人召集魔下部將,与他们说道:“乞伏炽磐並无大志,久在秦国,我们註定回不去关中,我欲转投泪渠蒙逊,诸位可愿相隨。”
  部將们闻言,无不表示赞成。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姚艾为之大喜,隨即准备举事。
  但这些部將们离开了他的府邸,又偷偷聚在了一起。
  为首之人正是姚艾的叔父姚俊,他对眾人道:“秦王宽仁有雅量,我们本可在这片土地安生,
  为何还要转投沮渠蒙逊。”
  他的话引得眾人爭相附和。
  “不错,我听说泪渠蒙逊滥杀大臣,岂能弃明主而奉暴君!”
  “大將军声称秦主没有东出的志向,但泪渠蒙逊的实力尚且不如秦主,又如何是晋人的对手。”
  “沮渠蒙逊志在西进,吞併李氏,如今为了回去关中而投靠他,简直是南辕北辙!”
  “这是乱命,我们不能遵从!”
  “没错!”
  眾人七嘴八舌,决定推举姚俊为主,一起驱逐姚艾。
  姚艾听说消息,惊恐不已,心知大势已去,慌忙出奔北凉。
  乞伏炽磐得知此事,为之大悦,征俊为侍中、中书监、征南將军,封陇西公,邑一千户,姚俊於是入朝。
  自此,后秦姚氏最后一支保持独立性的力量不復存在。
  而姚艾出奔,也標誌著西秦与北凉的关係再度恶化。
  东晋建立之初,陈郡谢氏於建康营居落籍,但他们来得晚了,建康周边的田庄早已被瓜分一空,谢氏在城外占不到田庄。
  咸和三年(328年),谢奕出任会稽郡县(浙江绍兴嵊州)县令,带著诸弟南下会稽郡,其中就包括了当时年仅八岁的谢安。
  陈都谢氏开始了在会稽都的经营。
  会稽郡,便是陈郡谢氏的根基所在。
  然而,会稽属三吴地区,孙恩领导五斗米道起义时,三吴便是重灾区,陈郡谢氏首当其衝,因此元气大伤,整个第三代找不到出眾的人物,也许就与孙恩之乱有关。
  好在时间能够抹平伤痕,如今的会稽郡也渐渐恢復了元气。
  东晋末年,气候正处於寒冷期。
  义熙十四年(418年),十月十七,上虞县(浙江绍兴上虞区)降下了第一场雪。
  当然,这也是去年闰了一个月的关係,要按照往年来算,如今应该是隆冬了。
  谢恂、谢綺兄妹踏雪出门。
  为父守丧,也不是说必须足不出户。
  谢恂边走边问:“此前族兄將你接去彭城,与刘义真相见,感觉此人如何?”
  谢綺听兄长提起刘义真,脸颊微红,她轻声道:“才貌都是极好的,也是个温和的性子。”
  “也就只有你觉著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綺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於內禪,如今更是恢復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復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王曇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內部的不同意见,其余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製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將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綺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么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綺之以鼻:“我一女子,族產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著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著风雪终於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並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並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頜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將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隨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將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將会全盘参照杜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將士,都在赶著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將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么说来,他们势必要將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著渭南、渭北的三万將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隱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於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於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確,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掛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於京兆杜氏,有杜驥在建康,他们的態度无需多言。
  “也就只有你觉著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綺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於內禪,如今更是恢復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復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王曇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內部的不同意见,其余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製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將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綺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么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綺之以鼻:“我一女子,族產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著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著风雪终於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並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並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頜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將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隨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將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將会全盘参照杜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將士,都在赶著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將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么说来,他们势必要將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著渭南、渭北的三万將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隱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於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於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確,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掛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於京兆杜氏,有杜驥在建康,他们的態度无需多言。
  “也就只有你觉著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綺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於內禪,如今更是恢復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復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王曇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內部的不同意见,其余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製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將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綺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么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綺之以鼻:“我一女子,族產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著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著风雪终於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並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並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頜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將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隨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將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將会全盘参照杜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將士,都在赶著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將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么说来,他们势必要將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著渭南、渭北的三万將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隱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於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於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確,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掛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於京兆杜氏,有杜驥在建康,他们的態度无需多言。
  “也就只有你觉著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綺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於內禪,如今更是恢復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復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王曇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內部的不同意见,其余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製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將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綺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么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綺之以鼻:“我一女子,族產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著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著风雪终於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並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並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頜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將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隨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將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將会全盘参照杜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將士,都在赶著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將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么说来,他们势必要將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著渭南、渭北的三万將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隱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於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於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確,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掛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於京兆杜氏,有杜驥在建康,他们的態度无需多言。
  “也就只有你觉著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綺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於內禪,如今更是恢復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復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王曇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內部的不同意见,其余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製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將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綺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么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綺之以鼻:“我一女子,族產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著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著风雪终於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並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並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頜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將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隨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將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將会全盘参照杜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將士,都在赶著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將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么说来,他们势必要將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著渭南、渭北的三万將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隱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於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於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確,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掛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於京兆杜氏,有杜驥在建康,他们的態度无需多言。
  “也就只有你觉著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綺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於內禪,如今更是恢復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復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王曇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內部的不同意见,其余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製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將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綺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么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綺之以鼻:“我一女子,族產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著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著风雪终於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並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並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頜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將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隨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將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將会全盘参照杜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將士,都在赶著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將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么说来,他们势必要將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著渭南、渭北的三万將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隱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於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於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確,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掛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於京兆杜氏,有杜驥在建康,他们的態度无需多言。
  “也就只有你觉著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綺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於內禪,如今更是恢復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復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王曇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內部的不同意见,其余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製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將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綺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么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綺之以鼻:“我一女子,族產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著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著风雪终於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並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並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頜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將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隨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將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將会全盘参照杜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將士,都在赶著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將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么说来,他们势必要將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著渭南、渭北的三万將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隱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於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於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確,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掛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於京兆杜氏,有杜驥在建康,他们的態度无需多言。
  “也就只有你觉著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綺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於內禪,如今更是恢復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復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王曇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內部的不同意见,其余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製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將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綺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么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綺之以鼻:“我一女子,族產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著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著风雪终於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並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並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頜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將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隨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將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將会全盘参照杜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將士,都在赶著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將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么说来,他们势必要將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著渭南、渭北的三万將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隱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於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於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確,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掛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於京兆杜氏,有杜驥在建康,他们的態度无需多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