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江湖丛谈> 分节阅读3

分节阅读3

  那是犯行规了,一定得受大家公平制裁。如若哪个江湖人在屋中“夹磨”徒弟,外人亦得躲开。如若鞭徒弟的时候江湖人管教徒弟的本领,调侃叫夹磨,管打徒弟叫鞭,外人不准多言,更不准拦挡。如若人家教徒弟听着不躲开,那便是要荣人家的门子,亦受大家制裁。
  如若有甲乙两个人,要合伙做生意,挣了钱回来到下处分钱了,外人亦不准瞧看。如若偷瞧就会有人耻笑。如若有人往下处“跨了点”来,什么叫跨了点呢?他们江湖人在会上支棚帐摆摊子,如若来了人要照顾他们,买的东西给多少钱,调侃叫“迎门杵”,如若遇买主人忠厚,好说话,钱亦多,他们能够使“翻钢叠杵”的法子,叫人多花钱;如若买主精明,或是狡猾,或是没钱,或是有钱不肯多花,只要挣道“迎门杵”就完事;倘若有真阔的人,能瞧出真的挣的了大钱,就不能在摊上讲买卖,把这人同到他们的住处,调佩叫往“窑里跨点”,这个人就是点头,他们在屋中能有最神秘、最巧妙的方法把大款弄到手。可是这种神秘的方法,非得得着师父的真传,才能挣的了巨款。按着江湖的规律,甲往窑里跨点,乙见了得躲开,不能瞧看,亦不准听。如若瞧着,再听着,那神秘的法子岂不会了?江湖人常说“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别人要花他多少钱都能成,可是要学他的本领,那可就难了。   我老云在各省常听他们江湖人说:“xxx可不成,他连生意下处都没住过。”听他们这种口吻可以推测的出来,如若住过生意下处的人,一定能懂得江湖规律,事事都能晓得。江湖人对于久住生意下处的人,就尊敬的不得了呀!如若没住过生意下处的,他许不懂得江湖规律,就是懂得点亦是一知半解,不能全都懂得。如若江湖人有所讨论时,对于没住过下处的人,便都轻视他,他遇事还得少说话,倘若多说话,便有人说:“你没住过生意下处,懂得什么!”好像他没有发言权一样。
  可是开这生意下处和开店一样,如若外人进来,就说:“没有闲房。不住外界人。如若是江湖人,不管有闲房没有,有闲地方没有,愣往里走。没地方,大家有义气亦得匀个地方。开生意下处的人,对于江湖人的规律都要懂得。用个伙计,亦得懂得各行行规。他们伙计、掌柜的,对于江湖人眼界得宽,认识的越多越好。生意下处的买卖能否发达?立的住立不住?全看当地的长春会主要人的本领如何了。
  长春会的主要人对外的事很多。譬如某处要开个庙会,本地的绅士们亦立xxx会,由大家推举出来几位素有声望的当会长,主持庙会的事务。这种人要想借庙会之力,兴隆本地,首先得请江湖最有名望的人在他们那个地方成立长春会。给他们按着会期给邀各样的生意。不论是什么地方创办庙会,没有江湖中的各样玩艺儿绝不能成的。可是在各种生意没到之先,长春会的主要人得和当地的绅士商议好喽,可着他们那个地方由江湖人先挑,把好地方选择好啦,指定了是江湖人使用。别的行当给多少钱亦不给使用。各样生意来全了,得由长春会的主要人指定某处是搁文生意的地方,某处是搁武生意的地方。什么叫文生意呢?算卦的、相面的、摆小摊子卖药的、点痣的……凡是不带锣鼓,“圆小粘子”场子围不了多少人,调侃儿叫小粘子都是文生意;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拉洋片的,都是武生意。可是武生意不准挨着文生意。那相面的全凭唇齿之能,向围着的人说话,叫人听着入味才能挣钱。如若挨着个变戏法的,锣鼓乱响,震的人们耳音乱了,那相面的就不用挣钱了。长春会规定了哪里是武生意的地方,那变戏法、拉洋片、打把式卖艺的,就往那里搁生意,绝不会乱搁场了。至于什么生意与什么生意之间,摊子应该离多远、场子离多远,亦有一定的尺寸。谁亦不能碍谁的事。至于各种江湖玩艺所占的地势给本地xxx会应拿多少钱的花销,亦由长春会的主要人与本地官商绅士事先商议妥当,到了收这笔钱的时候,亦得有长春会的人,会同本地绅士挨着摊子、场子临时去收。总而言之,长春会的人如若与本地绅士商议各种事务,以不叫江湖人受损失,不受本地人欺压为最要紧的职责。现如今各省的乡镇所立的庙会,都是江湖人给他们兴旺起来的,哪处亦是,年年如是,没有不发达的。
  江湖人的旧组织各处长春会的领袖2
  这种江湖人组织的长春会,各县的乡镇全都存在的。这种江湖团体是流动的性质,随时的集合,亦无人管辖,亦无人指导,官府并不立案。他们对内就为调剂江湖人的做生意的地方、纠正江湖的规律,对外就是与各地xx会联合,解决一切的地皮临时租价与江湖人适用的地势而已。就以北平东边说吧,那里有个最大的庙会是丫髻山。那京东的各县乡民,届时都往那里进香。江湖 的人们,各行生意亦都“顶那个神凑子”江湖人管庙会香会调侃叫神凑子,那里的长春会首领是难当的。当初有个“迫金扶柳,挑招汉的”高景全江湖人管骑驴调侃儿叫迫金扶柳,管卖眼药的调侃儿叫挑招汉的,他老闯江湖有年,眼皮亦宽,是江湖人都和他们有来往。他到了丫髻山,大家推举他为那里的长春会的会长,这样职任是没有期限的。要不是有了最大的过处,犯了众怒,或是自己不愿干了,才能算完。那高景全当了多年会长,亦没从中取利,直到他干腻了,在天津三条石普乐园前边“安了招汉座子”江湖人管开铺子卖眼药,调侃儿叫招汉座子,才与丫髻山的长春会脱离关系。
  在早年帝制时代,没有什么团体和组织。入民国以来,农工商学兵,都有了团体与组织,以及会计师、律师、新闻界、评书界等,都算是自由职业团体,亦都有健全的组织。唯有江湖的艺人与这些行业的性质俱都不同:在乡间有长春会,他们全都加入;在冀、察、平、津等处,都没有组织长春会的,这江湖人的行当加入任何团体都不相宜,都是不合法的。故此江湖人到了各省城、各商埠、各都市,都没有组织,是散乱无章,弄得江湖乱道,彼此倾轧,时起纠纷。他们虽有兴隆地面、吸引观众的伟大之力,因为没有人在各市场指导他们按着文武生意立场子,而各市场的经理人多是资本家,亦不明白这江湖的世故,布置的不得法,把那富有吸引游人的力量亦弄得薄弱了,各省市的地方当局,更无人注意江湖人的事儿。
  我老云这些年往各处云游,只是济南城有个长春会,内中的会员全都是江湖人,那会长xx贵亦是江湖中的名人,我调查了几天,他们的内容很是不错,凡是外省的江湖人,到了那里都得临时请求入会,经会中审查合格,发给会员证,才能在那里做生意。久在那里的江湖人,还得受该会的训练,然后才能在该地献艺。那里的各市场,文武生意立的场子,亦适合江湖的纪律化,那里的江湖人,只要有真正本领就能得意。济南的江湖人总算是受了该会的益处了。其它各地无有长春会组织,就是有真本事的江湖人亦得不着好地势,亦挣不了钱,可就应了江湖人的话了:“生意人不得地,当时就受气。”若是本领不好的,占着好地方,他亦难挣大钱,江湖人常说:“能为不济,占了好地,亦是白欢喜。”现在北平这个地方很有些阔人,投资数万或数十万,买地皮,建房屋,创办市场,用的管理人员不懂得江湖事,没有适合江湖艺人、杂技场地的布置,不是创办不起来,就是弄得失败了,把若干万的财产变成了废物,当了摆设,还不知道是何缘故。阅者如不相信,往各处兜个圈子,就可看见那冤孽产了。
  江湖艺人之规律1
  江湖的艺人对于社会里得百行通。无一行不懂,无事不明,才算够格。社会里半开眼的人管他叫“生意”,又叫“老合”、吃张口饭的,他们自称叫“搁念”。念是“不成”的侃儿。没吃叫“念啃”,没钱叫“念杵头儿”,没有心眼的人叫“念攒子”,没有眼的瞎子叫“念招儿”。
  江湖艺人在早年是全都打“走马穴儿”,向来不靠长地,越走的地方多,越走的道路远,越有人恭维说他跑腿的,跑的腿长。可是走那河路码头,村庄镇市,各大省城,各大都会地方,不论天地间的什么事全都懂得,那才能算份腿儿。如有事不懂便搁一事,一行不懂便搁一行。到了哪个地方,事事不明,事事不懂,便算搁了念啦!不用说发大财“火穴大转”,就是早晚的啃食休想混的上,就得念啃的。吃一辈子生意,由小学到老,亦不敢说到家。
  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做事的人,只能懂得他本行的事儿。惟有吃搁念的人,是万行通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没开过果局子,没做过卖鲜货的小买卖,任你多聪明,要买鲜货,亦得由着人家赚你的钱。买的没有卖的精。买卖人有三不卖:不够本不卖;赔钱不卖;不赚钱不卖。到了吃搁念的人,譬如他们没做过鲜货行的买卖,得懂鲜货行的事儿,别人遇事不搁便念,江湖人是不搁不念的。有天我走一家估衣铺前边,见有一位老合正买估衣,他要买人家的一件皮袍。估衣行的人认识他是老合,没多要钱,要十五元钱,这位老合他还要再少花个一两元钱,明着说不大合适,都是熟人,他向卖估衣的人说:“砸砸浆行吗?”我走到那里正听到此话,因为我懂得这句行话,估衣行的人管着少给钱、再落落价钱,说行话叫做“砸浆”。我听他说这句话,我站住了不走啦,听他们个下回分解。那估衣行的人说:“先生要砸浆,只能砸摇个其,多了不成。”估衣行的人管一元钱调侃儿叫摇个其。那位老合就给人家十四元,把皮袍买走啦。我就知道这位老合够程度,他懂得估衣行的侃儿,砸了摇个其的浆,他少花一元把皮袍买去。不用往大事上说,就以他买皮袍的事说吧,他懂得估衣行的事儿,到估衣铺买东西,就能少花钱,那就是懂得一行的好处。诸如此类的推试,老合们要是百事通,有莫大的好处。
  说起江湖艺人的规律,非我笔下所能尽述。亦是很多的。他们守其规律,较比其他守规律都好,亦值得人钦佩的。第一是生意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亦不拘在什么地方见着,一见面就得道“辛苦”!如若烟台的老合离开了烟台,要往青岛去做生意,搭轮前往,到了青岛不能立刻做买卖,得先到各处拜会。其实在青岛的老合亦不是青岛的人,亦都是别处的人,他们不过早去些日子。先到青岛的为主,后到青岛的为宾,行客拜坐客,宾拜主,是江湖人最重要的规律。名曰“拜相”。拜会同道的人亦有许多的好处,譬如变戏法的人由别处到了青岛,要做生意,赶巧了各杂技场儿没有闲地,要做买卖没有地,焉能挣钱。如若按着江湖的规律,不做买卖,先拜会同道,与同道取了合啦,能够有人让给他块地,让给他个场儿,叫他们挣钱吃饭,还能把当地的风土人情一一详告,到了挣钱的时候,能够又容易、又多挣。譬如,要是到了青岛,他自尊自贵不按着江湖的规律拜会同道,若赶上杂技场儿没有空闲的场儿,不惟没有人让给他场儿做买卖,要和谁打听当地的风土人情,亦休想有人能告诉他。
  江湖艺人是最有义气的,拜会同道还有一种大好处,如若不愿意在青岛做买卖,当地老合们能够给他凑盘费,叫他另往别处去做生意。大家凑路费的事儿是司空见惯,并不出奇。江湖人做生意,在各省市的杂技场撂地儿,亦有一定的规律。譬如一个市场之内有两档变戏法儿的,若是拉场子做生意,必须两档子戏法隔开了,离着三二个场子才能行,绝不能挨着上地。市场的地方很宽大,能容得开多少档子玩艺是那样的;如若市场地方狭窄,容纳不了两档子玩艺,没法子办了,亦许打把式卖艺的挨着打把式卖艺的,说书挨着说书的,卖药挨着卖药的,可是挨着做买卖,亦最少要相隔一丈地才成。江湖人管江湖人尊敬的称呼都称“xx象法”,挨着做生意,亦得“相挨相,隔一丈”。
  江湖人的玩艺是各有专门,不论研究出什么玩艺,都能久看不烦,百听不厌。它还有兴隆地方繁华市面的好处。想当初东安市场刚开办的时候,并不是尽做买卖的商家,在那时候,东安市场的杂技场儿较比如今的天桥儿还齐全、还热闹哪。近年来东安市场成为了大商场啦,那东跨院里的杂技场儿还要保存哪。设若那个杂技场儿取消了,那东跨院里就没有人去了。生意场儿,吸引观众的力量亦是非常大的。
  bookbao8 最好的txt下载网
  江湖艺人之规律2
  到了乡间,不论是哪个地方,要是有人提倡在那里创立个集场,或是在那里创办个庙会,为首开办的人得先邀生意档子吸引观众。兴隆方面要是没有生意档子参加,任他办理得多善,亦吸引不住人儿;关外的岳州会,关里的邦州庙,可称得起最有名儿的庙会吧,那“海万”的“神凑子”,亦以生意档为主体。各乡镇的会首都和生意人联络。如若要开庙、立会,都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