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谢谢
第85章 谢谢
这大兴城,正是过去汉代长安的新称。
文皇帝建立隋朝后,最初是想定都在汉时的长安城的,可当时的长安因为战乱,年久失修,污染严重,文皇帝便在汉代长安城的东边开工,大兴土木,要在原先的继承上进行扩展,建设出一个新的都城。
这个新都城就被称为大兴城,从文皇帝那会开始修建,至今都在修建之中,不曾停工,今年圣人所修建的渠,就是从大兴至江都,看圣人的样子,接下来还会继续修建,让大兴城能连接到天下的每个角落。
当下的郡国观念虽然不再,但是乡党观念却不曾改变,大家往往都与自己的同乡更加亲近。
田乡正的口音,李玄霸听着确实不一样。
等他入座之后,田乡正又特意说了些老家的趣事,这些趣事只有田乡正和李玄霸两人能听得懂,其余那些人听着都是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的。
田乡正根本就不把李玄霸当作孩子来对待,在他眼里,这是个金光闪闪的大腿,只要能抱住,能保家中子孙几代人的富贵。
看到田乡正的态度很是恭敬,语气又如此卑微,李玄霸便直接说起了请他到来的目的。
“我组建了乡兵,如今就驻扎在长武乡。”
听李玄霸说起,田乡正的头都抬高了几分,田乡正一直都觉得,李玄霸会选择长武为据点,是因为自己也是关中人,需要办事肯定还是要找自己人,就那些关外的臭要饭的,他们能办成什么事?
“我打算让骑士们在长武设立一道巡逻线,以保百姓免受盗贼之苦.”
李玄霸详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田乡正毫不迟疑,他当即说道:“三郎君如此上心长武的事情,这是长武众人的荣幸,过去这里盗贼横行,我有心讨伐,奈何力不足,今有三郎君带头,我自当全力以赴!”
“三郎君,我稍后就带着人前往各地村庄,让他们配合您麾下的乡兵,若有违背的,我自处置,三天,不,两天之内,我定完成这件事!”
田乡正看起来都有些迫不及待了,感觉他随时都要起身去办事。
李玄霸又说道:“有乡正相助,我感激不尽。”
“岂敢,岂敢,此处的事情本与郎君无关,郎君能帮助我们,是我们该感谢郎君才是!”
“不过,还有几件事,我也想与乡正说一说。”
“郎君且说。”
“一个就是这授田的事情。”
李玄霸刚开了口,田乡正脸上的笑容就凝固了,他迟疑了一下,不确定的问道:“郎君的意思是?”
“授田数目完全不对,我去过许多村庄,很多人没有领到实田,却是按着极高的授田额来缴纳税赋,户籍是错的,授田也是错的,他们几次想要往上诉告,可找不到门路。”
“这些时日里,有不少人找我诉苦,都是讲述这件事。”
“孟村有户人家,家里一男二女,竟是按着十个男丁的授田缴纳税赋,而实授还不到六十亩!这是什么道理?”
田乡正沉默了片刻,无奈的说道:“郎君有所不知啊。”
“这授田之事牵扯极大,谁不知道民间授田不合理呢?可没办法啊,这上头的人要政绩,每年的耕地只许增长,不许缩小,我们就只能按着人家的要求来上奏,耕地多了,那税赋不能不涨啊。”
“这些年,上奏的耕地数目更是夸张,我看啊,再过几年,这大隋名义上的耕地,只怕是比疆域都要大”
李玄霸的脸色很差,他问道:“难道这就不可以去改吗?”
田乡正纠结了一下,咬着牙说道:“郎君若是要我改,我现在就可以去重新核实,如实上奏!”
“但是,县城那里是不会通过的,县中官员定会找我问罪,长武有三家富户,他们跟城里的许多人来往密切,其中有一家,其女嫁到了郑家,他们也会想办法对付我。”
“而附近的几个乡正,也会因此而仇视我。”
“不过,我并不怕,若是三郎君要我去办,我现在就下令去做!”
“只是,有一件事,我想求三郎君能答应。”
“什么事?”
“若是我死于非命,我在老家还有两个孩子,希望三郎君能替我照看。”
李玄霸瞪圆了双眼,他是没想到,一个乡的授田问题就会如此的困难,若是这么说,那一个县会如何?一个郡又会如何?
大概就是方才田乡正所说的那几个反对势力的加强版吧?
在乡野里只会得罪县中官员,乡里豪强,还有其余的乡正。
那若是到了太守的地步,岂不是就会得罪庙堂里的官员,甚至是圣人,然后得罪郡里的望族,再得罪所有的太守同僚?
李玄霸恍然大悟,难怪没有人敢管这些事!
同时得罪这么多势力,就是贵为国公也扛不住吧?
院内静悄悄的,从张度到其他人,此刻都是沉默不语,先前李玄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赞同。
毕竟,他们都是这些事的亲历者,他们非常了解这混账的授田给底层百姓们带来了何等的苦难。
在文皇帝时期,关中爆发了一次巨大的饥荒,受灾者极多,饿死的更是不在少数,灾荒的原因说是因为几个月不曾下雨,可就在上一年,朝臣们才对文皇帝说,天下大兴,百姓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来夸赞授田制的巨大成效。
也不知这存粮去了哪里,反正就是爆发了巨大的饥荒,而当时的各地粮仓,堆满了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都是通过那些高额的税来获取的,足够后来人吃上几十年的。
文皇帝宅心仁厚,在国家拥有充足粮草,而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关中的灾民们到洛阳就食。
过去带着灾民去别处吃饭的皇帝也有,但是没听说过他们的粮仓是堆满的。
这一路上,文皇帝每天都在哭泣,哭这一路上死掉的灾民,并且决定往后不吃肉来表达哀痛。
哦,对了,此刻大隋的徭役还在继续。
对此,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郎表示:‘隋文爱粮食而不爱民’。
这虚授田的情况,是大家都有心去改变的,不过,田乡正这番话,让众人瞬间冷静下来,这件事所会引发的后果,似乎还不小。
李玄霸的眉头紧皱。
他忽看向了田乡正,“若有人来找你问罪,我就去跟他讲一讲为人臣的道理。”
“你放心去做,我会派人跟着你,不使人阴害你。”
“我希望你能彻查实际的授田数,彻查实际的人丁数,如实的进行授予,让长武的百姓们能安稳的生活。”
“既知道了危害,又岂能置之不顾呢?”
田乡正也不迟疑,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而为。
田乡正并不怕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甚至希望能为李玄霸多做一些,只要三郎君能记住自己,往后能提携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后辈,那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田乡正跟李玄霸说了许多,然后,在几个乡兵的簇拥下,他快步走出了院子里。
他要去办大事了!
田乡正在心里想着,等自己这件事传出去,县里的官员们怕是要被吓死吧?
他大笑着,快步离开。
而李玄霸此刻也是在收拾着东西,他准备回去见父亲,跟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李玄霸回到了车里,带上三石,匆匆离开了这里。
三石坐在车里,也不说话,只是闪烁着大眼睛,盯着一旁的李玄霸。
李玄霸有些狐疑的摸了摸脸,“有什么东西吗?”
“三郎君去了那破庙?”
“哦,去了,你原先说起赵独眼的事情,我就记下了,后来找了个时间,过去把这贼人给收拾了,还有那几个娃,我也给安排到农庄里了。”
“谢谢。”
三石轻轻说了一句,又迅速低下头。
李玄霸摇着头,只是咧嘴笑着。
“不必客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章完)
在乡野里只会得罪县中官员,乡里豪强,还有其余的乡正。
那若是到了太守的地步,岂不是就会得罪庙堂里的官员,甚至是圣人,然后得罪郡里的望族,再得罪所有的太守同僚?
李玄霸恍然大悟,难怪没有人敢管这些事!
同时得罪这么多势力,就是贵为国公也扛不住吧?
院内静悄悄的,从张度到其他人,此刻都是沉默不语,先前李玄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赞同。
毕竟,他们都是这些事的亲历者,他们非常了解这混账的授田给底层百姓们带来了何等的苦难。
在文皇帝时期,关中爆发了一次巨大的饥荒,受灾者极多,饿死的更是不在少数,灾荒的原因说是因为几个月不曾下雨,可就在上一年,朝臣们才对文皇帝说,天下大兴,百姓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来夸赞授田制的巨大成效。
也不知这存粮去了哪里,反正就是爆发了巨大的饥荒,而当时的各地粮仓,堆满了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都是通过那些高额的税来获取的,足够后来人吃上几十年的。
文皇帝宅心仁厚,在国家拥有充足粮草,而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关中的灾民们到洛阳就食。
过去带着灾民去别处吃饭的皇帝也有,但是没听说过他们的粮仓是堆满的。
这一路上,文皇帝每天都在哭泣,哭这一路上死掉的灾民,并且决定往后不吃肉来表达哀痛。
哦,对了,此刻大隋的徭役还在继续。
对此,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郎表示:‘隋文爱粮食而不爱民’。
这虚授田的情况,是大家都有心去改变的,不过,田乡正这番话,让众人瞬间冷静下来,这件事所会引发的后果,似乎还不小。
李玄霸的眉头紧皱。
他忽看向了田乡正,“若有人来找你问罪,我就去跟他讲一讲为人臣的道理。”
“你放心去做,我会派人跟着你,不使人阴害你。”
“我希望你能彻查实际的授田数,彻查实际的人丁数,如实的进行授予,让长武的百姓们能安稳的生活。”
“既知道了危害,又岂能置之不顾呢?”
田乡正也不迟疑,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而为。
田乡正并不怕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甚至希望能为李玄霸多做一些,只要三郎君能记住自己,往后能提携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后辈,那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田乡正跟李玄霸说了许多,然后,在几个乡兵的簇拥下,他快步走出了院子里。
他要去办大事了!
田乡正在心里想着,等自己这件事传出去,县里的官员们怕是要被吓死吧?
他大笑着,快步离开。
而李玄霸此刻也是在收拾着东西,他准备回去见父亲,跟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李玄霸回到了车里,带上三石,匆匆离开了这里。
三石坐在车里,也不说话,只是闪烁着大眼睛,盯着一旁的李玄霸。
李玄霸有些狐疑的摸了摸脸,“有什么东西吗?”
“三郎君去了那破庙?”
“哦,去了,你原先说起赵独眼的事情,我就记下了,后来找了个时间,过去把这贼人给收拾了,还有那几个娃,我也给安排到农庄里了。”
“谢谢。”
三石轻轻说了一句,又迅速低下头。
李玄霸摇着头,只是咧嘴笑着。
“不必客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章完)
在乡野里只会得罪县中官员,乡里豪强,还有其余的乡正。
那若是到了太守的地步,岂不是就会得罪庙堂里的官员,甚至是圣人,然后得罪郡里的望族,再得罪所有的太守同僚?
李玄霸恍然大悟,难怪没有人敢管这些事!
同时得罪这么多势力,就是贵为国公也扛不住吧?
院内静悄悄的,从张度到其他人,此刻都是沉默不语,先前李玄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赞同。
毕竟,他们都是这些事的亲历者,他们非常了解这混账的授田给底层百姓们带来了何等的苦难。
在文皇帝时期,关中爆发了一次巨大的饥荒,受灾者极多,饿死的更是不在少数,灾荒的原因说是因为几个月不曾下雨,可就在上一年,朝臣们才对文皇帝说,天下大兴,百姓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来夸赞授田制的巨大成效。
也不知这存粮去了哪里,反正就是爆发了巨大的饥荒,而当时的各地粮仓,堆满了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都是通过那些高额的税来获取的,足够后来人吃上几十年的。
文皇帝宅心仁厚,在国家拥有充足粮草,而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关中的灾民们到洛阳就食。
过去带着灾民去别处吃饭的皇帝也有,但是没听说过他们的粮仓是堆满的。
这一路上,文皇帝每天都在哭泣,哭这一路上死掉的灾民,并且决定往后不吃肉来表达哀痛。
哦,对了,此刻大隋的徭役还在继续。
对此,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郎表示:‘隋文爱粮食而不爱民’。
这虚授田的情况,是大家都有心去改变的,不过,田乡正这番话,让众人瞬间冷静下来,这件事所会引发的后果,似乎还不小。
李玄霸的眉头紧皱。
他忽看向了田乡正,“若有人来找你问罪,我就去跟他讲一讲为人臣的道理。”
“你放心去做,我会派人跟着你,不使人阴害你。”
“我希望你能彻查实际的授田数,彻查实际的人丁数,如实的进行授予,让长武的百姓们能安稳的生活。”
“既知道了危害,又岂能置之不顾呢?”
田乡正也不迟疑,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而为。
田乡正并不怕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甚至希望能为李玄霸多做一些,只要三郎君能记住自己,往后能提携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后辈,那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田乡正跟李玄霸说了许多,然后,在几个乡兵的簇拥下,他快步走出了院子里。
他要去办大事了!
田乡正在心里想着,等自己这件事传出去,县里的官员们怕是要被吓死吧?
他大笑着,快步离开。
而李玄霸此刻也是在收拾着东西,他准备回去见父亲,跟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李玄霸回到了车里,带上三石,匆匆离开了这里。
三石坐在车里,也不说话,只是闪烁着大眼睛,盯着一旁的李玄霸。
李玄霸有些狐疑的摸了摸脸,“有什么东西吗?”
“三郎君去了那破庙?”
“哦,去了,你原先说起赵独眼的事情,我就记下了,后来找了个时间,过去把这贼人给收拾了,还有那几个娃,我也给安排到农庄里了。”
“谢谢。”
三石轻轻说了一句,又迅速低下头。
李玄霸摇着头,只是咧嘴笑着。
“不必客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章完)
在乡野里只会得罪县中官员,乡里豪强,还有其余的乡正。
那若是到了太守的地步,岂不是就会得罪庙堂里的官员,甚至是圣人,然后得罪郡里的望族,再得罪所有的太守同僚?
李玄霸恍然大悟,难怪没有人敢管这些事!
同时得罪这么多势力,就是贵为国公也扛不住吧?
院内静悄悄的,从张度到其他人,此刻都是沉默不语,先前李玄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赞同。
毕竟,他们都是这些事的亲历者,他们非常了解这混账的授田给底层百姓们带来了何等的苦难。
在文皇帝时期,关中爆发了一次巨大的饥荒,受灾者极多,饿死的更是不在少数,灾荒的原因说是因为几个月不曾下雨,可就在上一年,朝臣们才对文皇帝说,天下大兴,百姓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来夸赞授田制的巨大成效。
也不知这存粮去了哪里,反正就是爆发了巨大的饥荒,而当时的各地粮仓,堆满了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都是通过那些高额的税来获取的,足够后来人吃上几十年的。
文皇帝宅心仁厚,在国家拥有充足粮草,而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关中的灾民们到洛阳就食。
过去带着灾民去别处吃饭的皇帝也有,但是没听说过他们的粮仓是堆满的。
这一路上,文皇帝每天都在哭泣,哭这一路上死掉的灾民,并且决定往后不吃肉来表达哀痛。
哦,对了,此刻大隋的徭役还在继续。
对此,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郎表示:‘隋文爱粮食而不爱民’。
这虚授田的情况,是大家都有心去改变的,不过,田乡正这番话,让众人瞬间冷静下来,这件事所会引发的后果,似乎还不小。
李玄霸的眉头紧皱。
他忽看向了田乡正,“若有人来找你问罪,我就去跟他讲一讲为人臣的道理。”
“你放心去做,我会派人跟着你,不使人阴害你。”
“我希望你能彻查实际的授田数,彻查实际的人丁数,如实的进行授予,让长武的百姓们能安稳的生活。”
“既知道了危害,又岂能置之不顾呢?”
田乡正也不迟疑,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而为。
田乡正并不怕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甚至希望能为李玄霸多做一些,只要三郎君能记住自己,往后能提携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后辈,那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田乡正跟李玄霸说了许多,然后,在几个乡兵的簇拥下,他快步走出了院子里。
他要去办大事了!
田乡正在心里想着,等自己这件事传出去,县里的官员们怕是要被吓死吧?
他大笑着,快步离开。
而李玄霸此刻也是在收拾着东西,他准备回去见父亲,跟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李玄霸回到了车里,带上三石,匆匆离开了这里。
三石坐在车里,也不说话,只是闪烁着大眼睛,盯着一旁的李玄霸。
李玄霸有些狐疑的摸了摸脸,“有什么东西吗?”
“三郎君去了那破庙?”
“哦,去了,你原先说起赵独眼的事情,我就记下了,后来找了个时间,过去把这贼人给收拾了,还有那几个娃,我也给安排到农庄里了。”
“谢谢。”
三石轻轻说了一句,又迅速低下头。
李玄霸摇着头,只是咧嘴笑着。
“不必客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章完)
在乡野里只会得罪县中官员,乡里豪强,还有其余的乡正。
那若是到了太守的地步,岂不是就会得罪庙堂里的官员,甚至是圣人,然后得罪郡里的望族,再得罪所有的太守同僚?
李玄霸恍然大悟,难怪没有人敢管这些事!
同时得罪这么多势力,就是贵为国公也扛不住吧?
院内静悄悄的,从张度到其他人,此刻都是沉默不语,先前李玄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赞同。
毕竟,他们都是这些事的亲历者,他们非常了解这混账的授田给底层百姓们带来了何等的苦难。
在文皇帝时期,关中爆发了一次巨大的饥荒,受灾者极多,饿死的更是不在少数,灾荒的原因说是因为几个月不曾下雨,可就在上一年,朝臣们才对文皇帝说,天下大兴,百姓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来夸赞授田制的巨大成效。
也不知这存粮去了哪里,反正就是爆发了巨大的饥荒,而当时的各地粮仓,堆满了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都是通过那些高额的税来获取的,足够后来人吃上几十年的。
文皇帝宅心仁厚,在国家拥有充足粮草,而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关中的灾民们到洛阳就食。
过去带着灾民去别处吃饭的皇帝也有,但是没听说过他们的粮仓是堆满的。
这一路上,文皇帝每天都在哭泣,哭这一路上死掉的灾民,并且决定往后不吃肉来表达哀痛。
哦,对了,此刻大隋的徭役还在继续。
对此,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郎表示:‘隋文爱粮食而不爱民’。
这虚授田的情况,是大家都有心去改变的,不过,田乡正这番话,让众人瞬间冷静下来,这件事所会引发的后果,似乎还不小。
李玄霸的眉头紧皱。
他忽看向了田乡正,“若有人来找你问罪,我就去跟他讲一讲为人臣的道理。”
“你放心去做,我会派人跟着你,不使人阴害你。”
“我希望你能彻查实际的授田数,彻查实际的人丁数,如实的进行授予,让长武的百姓们能安稳的生活。”
“既知道了危害,又岂能置之不顾呢?”
田乡正也不迟疑,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而为。
田乡正并不怕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甚至希望能为李玄霸多做一些,只要三郎君能记住自己,往后能提携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后辈,那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田乡正跟李玄霸说了许多,然后,在几个乡兵的簇拥下,他快步走出了院子里。
他要去办大事了!
田乡正在心里想着,等自己这件事传出去,县里的官员们怕是要被吓死吧?
他大笑着,快步离开。
而李玄霸此刻也是在收拾着东西,他准备回去见父亲,跟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李玄霸回到了车里,带上三石,匆匆离开了这里。
三石坐在车里,也不说话,只是闪烁着大眼睛,盯着一旁的李玄霸。
李玄霸有些狐疑的摸了摸脸,“有什么东西吗?”
“三郎君去了那破庙?”
“哦,去了,你原先说起赵独眼的事情,我就记下了,后来找了个时间,过去把这贼人给收拾了,还有那几个娃,我也给安排到农庄里了。”
“谢谢。”
三石轻轻说了一句,又迅速低下头。
李玄霸摇着头,只是咧嘴笑着。
“不必客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章完)
在乡野里只会得罪县中官员,乡里豪强,还有其余的乡正。
那若是到了太守的地步,岂不是就会得罪庙堂里的官员,甚至是圣人,然后得罪郡里的望族,再得罪所有的太守同僚?
李玄霸恍然大悟,难怪没有人敢管这些事!
同时得罪这么多势力,就是贵为国公也扛不住吧?
院内静悄悄的,从张度到其他人,此刻都是沉默不语,先前李玄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赞同。
毕竟,他们都是这些事的亲历者,他们非常了解这混账的授田给底层百姓们带来了何等的苦难。
在文皇帝时期,关中爆发了一次巨大的饥荒,受灾者极多,饿死的更是不在少数,灾荒的原因说是因为几个月不曾下雨,可就在上一年,朝臣们才对文皇帝说,天下大兴,百姓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来夸赞授田制的巨大成效。
也不知这存粮去了哪里,反正就是爆发了巨大的饥荒,而当时的各地粮仓,堆满了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都是通过那些高额的税来获取的,足够后来人吃上几十年的。
文皇帝宅心仁厚,在国家拥有充足粮草,而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关中的灾民们到洛阳就食。
过去带着灾民去别处吃饭的皇帝也有,但是没听说过他们的粮仓是堆满的。
这一路上,文皇帝每天都在哭泣,哭这一路上死掉的灾民,并且决定往后不吃肉来表达哀痛。
哦,对了,此刻大隋的徭役还在继续。
对此,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郎表示:‘隋文爱粮食而不爱民’。
这虚授田的情况,是大家都有心去改变的,不过,田乡正这番话,让众人瞬间冷静下来,这件事所会引发的后果,似乎还不小。
李玄霸的眉头紧皱。
他忽看向了田乡正,“若有人来找你问罪,我就去跟他讲一讲为人臣的道理。”
“你放心去做,我会派人跟着你,不使人阴害你。”
“我希望你能彻查实际的授田数,彻查实际的人丁数,如实的进行授予,让长武的百姓们能安稳的生活。”
“既知道了危害,又岂能置之不顾呢?”
田乡正也不迟疑,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而为。
田乡正并不怕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甚至希望能为李玄霸多做一些,只要三郎君能记住自己,往后能提携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后辈,那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田乡正跟李玄霸说了许多,然后,在几个乡兵的簇拥下,他快步走出了院子里。
他要去办大事了!
田乡正在心里想着,等自己这件事传出去,县里的官员们怕是要被吓死吧?
他大笑着,快步离开。
而李玄霸此刻也是在收拾着东西,他准备回去见父亲,跟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李玄霸回到了车里,带上三石,匆匆离开了这里。
三石坐在车里,也不说话,只是闪烁着大眼睛,盯着一旁的李玄霸。
李玄霸有些狐疑的摸了摸脸,“有什么东西吗?”
“三郎君去了那破庙?”
“哦,去了,你原先说起赵独眼的事情,我就记下了,后来找了个时间,过去把这贼人给收拾了,还有那几个娃,我也给安排到农庄里了。”
“谢谢。”
三石轻轻说了一句,又迅速低下头。
李玄霸摇着头,只是咧嘴笑着。
“不必客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章完)
在乡野里只会得罪县中官员,乡里豪强,还有其余的乡正。
那若是到了太守的地步,岂不是就会得罪庙堂里的官员,甚至是圣人,然后得罪郡里的望族,再得罪所有的太守同僚?
李玄霸恍然大悟,难怪没有人敢管这些事!
同时得罪这么多势力,就是贵为国公也扛不住吧?
院内静悄悄的,从张度到其他人,此刻都是沉默不语,先前李玄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赞同。
毕竟,他们都是这些事的亲历者,他们非常了解这混账的授田给底层百姓们带来了何等的苦难。
在文皇帝时期,关中爆发了一次巨大的饥荒,受灾者极多,饿死的更是不在少数,灾荒的原因说是因为几个月不曾下雨,可就在上一年,朝臣们才对文皇帝说,天下大兴,百姓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来夸赞授田制的巨大成效。
也不知这存粮去了哪里,反正就是爆发了巨大的饥荒,而当时的各地粮仓,堆满了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都是通过那些高额的税来获取的,足够后来人吃上几十年的。
文皇帝宅心仁厚,在国家拥有充足粮草,而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关中的灾民们到洛阳就食。
过去带着灾民去别处吃饭的皇帝也有,但是没听说过他们的粮仓是堆满的。
这一路上,文皇帝每天都在哭泣,哭这一路上死掉的灾民,并且决定往后不吃肉来表达哀痛。
哦,对了,此刻大隋的徭役还在继续。
对此,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郎表示:‘隋文爱粮食而不爱民’。
这虚授田的情况,是大家都有心去改变的,不过,田乡正这番话,让众人瞬间冷静下来,这件事所会引发的后果,似乎还不小。
李玄霸的眉头紧皱。
他忽看向了田乡正,“若有人来找你问罪,我就去跟他讲一讲为人臣的道理。”
“你放心去做,我会派人跟着你,不使人阴害你。”
“我希望你能彻查实际的授田数,彻查实际的人丁数,如实的进行授予,让长武的百姓们能安稳的生活。”
“既知道了危害,又岂能置之不顾呢?”
田乡正也不迟疑,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而为。
田乡正并不怕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甚至希望能为李玄霸多做一些,只要三郎君能记住自己,往后能提携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后辈,那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田乡正跟李玄霸说了许多,然后,在几个乡兵的簇拥下,他快步走出了院子里。
他要去办大事了!
田乡正在心里想着,等自己这件事传出去,县里的官员们怕是要被吓死吧?
他大笑着,快步离开。
而李玄霸此刻也是在收拾着东西,他准备回去见父亲,跟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李玄霸回到了车里,带上三石,匆匆离开了这里。
三石坐在车里,也不说话,只是闪烁着大眼睛,盯着一旁的李玄霸。
李玄霸有些狐疑的摸了摸脸,“有什么东西吗?”
“三郎君去了那破庙?”
“哦,去了,你原先说起赵独眼的事情,我就记下了,后来找了个时间,过去把这贼人给收拾了,还有那几个娃,我也给安排到农庄里了。”
“谢谢。”
三石轻轻说了一句,又迅速低下头。
李玄霸摇着头,只是咧嘴笑着。
“不必客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章完)
在乡野里只会得罪县中官员,乡里豪强,还有其余的乡正。
那若是到了太守的地步,岂不是就会得罪庙堂里的官员,甚至是圣人,然后得罪郡里的望族,再得罪所有的太守同僚?
李玄霸恍然大悟,难怪没有人敢管这些事!
同时得罪这么多势力,就是贵为国公也扛不住吧?
院内静悄悄的,从张度到其他人,此刻都是沉默不语,先前李玄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赞同。
毕竟,他们都是这些事的亲历者,他们非常了解这混账的授田给底层百姓们带来了何等的苦难。
在文皇帝时期,关中爆发了一次巨大的饥荒,受灾者极多,饿死的更是不在少数,灾荒的原因说是因为几个月不曾下雨,可就在上一年,朝臣们才对文皇帝说,天下大兴,百姓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来夸赞授田制的巨大成效。
也不知这存粮去了哪里,反正就是爆发了巨大的饥荒,而当时的各地粮仓,堆满了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都是通过那些高额的税来获取的,足够后来人吃上几十年的。
文皇帝宅心仁厚,在国家拥有充足粮草,而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关中的灾民们到洛阳就食。
过去带着灾民去别处吃饭的皇帝也有,但是没听说过他们的粮仓是堆满的。
这一路上,文皇帝每天都在哭泣,哭这一路上死掉的灾民,并且决定往后不吃肉来表达哀痛。
哦,对了,此刻大隋的徭役还在继续。
对此,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郎表示:‘隋文爱粮食而不爱民’。
这虚授田的情况,是大家都有心去改变的,不过,田乡正这番话,让众人瞬间冷静下来,这件事所会引发的后果,似乎还不小。
李玄霸的眉头紧皱。
他忽看向了田乡正,“若有人来找你问罪,我就去跟他讲一讲为人臣的道理。”
“你放心去做,我会派人跟着你,不使人阴害你。”
“我希望你能彻查实际的授田数,彻查实际的人丁数,如实的进行授予,让长武的百姓们能安稳的生活。”
“既知道了危害,又岂能置之不顾呢?”
田乡正也不迟疑,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而为。
田乡正并不怕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甚至希望能为李玄霸多做一些,只要三郎君能记住自己,往后能提携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后辈,那做什么都是值当的!
田乡正跟李玄霸说了许多,然后,在几个乡兵的簇拥下,他快步走出了院子里。
他要去办大事了!
田乡正在心里想着,等自己这件事传出去,县里的官员们怕是要被吓死吧?
他大笑着,快步离开。
而李玄霸此刻也是在收拾着东西,他准备回去见父亲,跟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李玄霸回到了车里,带上三石,匆匆离开了这里。
三石坐在车里,也不说话,只是闪烁着大眼睛,盯着一旁的李玄霸。
李玄霸有些狐疑的摸了摸脸,“有什么东西吗?”
“三郎君去了那破庙?”
“哦,去了,你原先说起赵独眼的事情,我就记下了,后来找了个时间,过去把这贼人给收拾了,还有那几个娃,我也给安排到农庄里了。”
“谢谢。”
三石轻轻说了一句,又迅速低下头。
李玄霸摇着头,只是咧嘴笑着。
“不必客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