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5

  得妙。她将你紧压住了,如夜间将手放在自己的心头,做了一个很刺激的梦!……”可是如今他距苏州的观前街竟是那么近,只因他现在是一个被警方紧紧追缉的人,所以才只好违心与它探肩而过了。王同山在车前转了几圈,最后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向城外走去。
  “同山哥,你怎么能跑回来呢?”王同山在苏州城边一连兜了几个圈子,他在想着如何才能和李湘音取得联系。可是他没有任何办法。等到下午一时许,他化了妆,买了一个眼镜戴上,这才从城边又拐弯抹角地回到了只离开一天的专诸巷。他站在马路的对面,凝望着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29号院,那里有他心上的人。昨天他就是从这里被警察逮捕的,那些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群众早就不见了踪影,这条小街上也没有王同山担心的蹲坑民警。小院和整条街在下午时分都显出一种祥和的安谧。但是有着多年反侦察能力的王同山,仍然不敢贸然走进这貌似平静而实则可能布下暗哨的巷口,不久他就再次向郊区走去了。
  临出城前,王同山在一个公共电话亭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女人,她是李湘音十分要好的小姐妹。王同山要她尽快想办法把他逃回苏州的消息,设法转告给正在工厂里做工的李湘音,要她在方便的时候来到苏州近郊的外垮塘小镇。他会在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静候她的到来。
  这个电话挂通以后,王同山紧张的心境稍稍平缓下来。他认为如果能见上心上人一面,即便马上再落入警方法网也心甘情愿。大约只过了二十多分钟,躲在路边一丛桃花树下的王同山,发现一位窕窈小巧的女人身影,匆匆忙忙地下了公交车,然后她沿着他在电话里叮嘱的地点,快步向他藏身的桃花树林方向走来了。她正是昨天夜里左思右想也无法联系的女友李湘音!她不但准时赶到了外跨塘镇,而且见了他便追问逃出来的情由。王同山解释着他为什么要逃,在里面如何想她,以及逃出一路上所历经的艰险。李湘音默默地倾听着,一句话也不说。半晌她忽然想起他此刻还没有吃午饭,便把他带到路边不远一家农家小餐馆的雅座里。李湘音恨不得给他叫上小店里所有能烧能炒的鸡鸭鱼肉,看着他不顾吃相的狼吞虎咽。
  “我已经对你说过了,我等着你,我守着你,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往回跑呢?”李湘音坐在酒桌对面,她心里堵得很,没有半点胃口,只能看着他坐在那里狼吞虎咽。听了他逃走的经过,她在那里暗暗为他担心。她在嗔怪他的急躁与不慎,也在抱怨他不守信用,对他在车上再一次偷钱,她甚至还不客气地骂了他。王同山对任何人的逆耳之言都一句话也不能听进,可是对面前这位娇小柔弱的苏州小妹的嗔骂,他非但不愠不怒,反而听得十分入神,就好象在倾听一首美妙的苏州小调。
  当天晚上,为了防止警方的追捕,李湘音早早就从外垮塘赶回了苏州市区,而王同山则被精明的她安排在那个替她接电话的女友家里,与她的丈夫作伴,而小女友为成全王同山,情愿和别人串了夜班。王同山就这样躲过了一个紧张之夜。
  阳春4月的菇苏城阴雨连绵。从外垮塘到苏州城外有一条柳阴依依的小路,这里即便在大白天也绝无行人的足迹。李湘音特别请了一天假,决定好好陪着那个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回来看她一眼的情哥哥王同山。当年在上海和南京等地偷红了眼睛,无论在公交车里还是飞驰的火车上无所不偷,窃得财物之后又能神出鬼没藏形匿迹的“神偷王”,如今居然在警方的频频追捕声中,到苏州郊外与心上人谈情说爱,这简直就有一点传奇的意味了。如果此情此景不是来自于王同山本人的回忆,也许真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了。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细雨如雾,李湘音穿一件王同山非常稔熟的绵缎花夹袄,青布小窄裤,显得精神而玲珑。她左手打着一把红色小伞,右手紧紧拉着王同山的衣襟。俩人相偕着行走在那条被沙沙细雨打湿了的小石路上,彼此相依相从,口中哼唱着那首江南青年人喜欢的《三月里的小雨》。王同山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辈子竟也会有这样浪漫的人生片断。
  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江南原野上没完没了的下个不停。李湘音高高举着手里的小红伞,她惟恐雨丝淋洒在情哥哥的身上,于是便把那伞拼命地往王同山这边移;而王同山又担心她的身上淋了雨,便百般把那只能遮盖一个人的小伞又往李湘音这一方狠推。她们两人就这样你推我,我推你,等到走到那条柳阴小道的尽头时才愕然发现,原来李湘音和王同山的衣服都已经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在那场小雨里,已经深深陷入爱河中的青年女工李湘音,甚至主动提出要和王同山一起“私奔”,可是王同山却对之愕然。虽然此前他曾经有过四海飘泊和流窜作案的坎坷经历,但是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同意心上的女友为他付出如此代价。在感情的冲动过后,便是理智的思考。无论是王同山还是李湘音,他们都必须面对严峻的现实。
  “湘音,我说你也太傻了,我值得让你为我付出那样大的代价吗?”王同山在雨中泪如雨下,他已经被她的真诚无私深深打动了心扉。当彼此在冷静思考如何面对眼前的危机时,王同山忽然郑重地对女友说:“再说我经过几天的思考,特别是你对我的开导,我已经同意马上就回到小茅山了。只要你肯等我,我一定要争取早一天回来。光明正大的回来,到那时我们就再也不会这样东躲西藏了。”
  在雨中他和她终于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了。
  卷三 枯树逢春·苦涩的浪漫第24节 有花无果的恋情画了句号
  七天以后,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李湘音请了两天假,亲自陪着王同山从苏州来到了小茅山劳改劳场。管教没有想到王同山不但主动回来,而且他身边还陪着一个小女友。管教问王:“她是你什么人?”王同山大胆地说:“她是我的女朋友。”管教望着生得如花似玉的李湘音,忽然嘎声嘎气地说:“姑娘,莫非你在外边找不到朋友吗?为什么要看上像王同山这样的扒手呢?”李湘音也不好惹,她既然敢陪王同山走进这种环境,当然敢面对任何不怀善意的挑衅,她当即回敬说:“你们管教最好把精力都放在如何让王同山早日改过自新上,难道我找什么人作朋友,也要看你们管教的眼神行事吗?”
  她的话虽然不多,但句句都说在理上。让那些对王同山素怀恶感的管教第一次领略到王同山的不简单,他不仅是扒手和神偷,而且还会赢得这样美丽苏州姑娘对他的真诚之爱。
  李湘音当天就经南京返回了苏州。
  王同山对女友的思念,都是通过一封又一封书信表达的。他在小茅山改造期间的寂寞岁月中,为了填补心里的孤寂与苦闷,开始不休止地读书。那时他身边已经有了许多文学书刊,有些书是他从前进监时从苏州带来的,也有一些是李湘音从苏州寄给他的。当然都是她用工薪中节省下来的钱,为他买下的小说、诗集和当时流行的期刊。因为她了解王同山并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扒手,他的精神世界与普通常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特别是王同山在获释期间与李湘音隔邻而居的那段时间,没有谁比李湘音更了解他对文学的追求与渴望了。她知道给小茅山寄去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书刊更对他更为有益处了。
  在李湘音离开小茅山的最初几个月里,王同山寄出的信和李湘音从苏州寄进来的信件,都是通过苏州一位朋友转邮转寄。他既是王同山的好友,同时也是李湘音哥哥的同窗。有这样一个中间人转信,对彼此的感情交流当然有益处。让王同山后来产生疑惑的是,就是这位与王、李两人都有关系的好心人,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1981年5月,忽然中断了再为他转信。王同山不知苏州的李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只好给那个充当转信的中间人写了一封信。王同山希望他把真情告诉他,那位好友终于给他复了信,明确地告诉王同山说:“我很同情你,也同情李湘音。正因为我同时同情你们两个人,所以才劝你今后再也不要给李湘音写信了,因为她为你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有社会的,也有家庭的。王同山,我相信你会理解我的意思,当然也会更加理解李湘音……”
  他和李湘音的苦恋,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1981年11月17日,王同山忽然接到苏州某厂发给他的电报。告知:“父病危,速归。”一年前他从苏州再次被捕之前,老父亲已经因为脑溢血入院治疗,而今忽然噩耗传来,王同山马上就得到了小茅山劳改农场管教们的同意。次日下午,王同山就在两个管教的陪同下,乘车从小茅山赶到了苏州。他决不会知道此时的父亲已经溘然长逝,停尸在医院的太平间里。他也不会想到和李湘音的缘份直到这时仍然没有断绝,尽管他和她已有半年时间不再通信了。就在王同山和两个管教走过金门的南新桥时,他忽然发现迎面远远走来一个女人,王同山一眼就认出,她就是自己在小茅山日思夜想的女友李湘音!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巧,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偏要在这时过南新桥。两个人一年多不曾见面了,当他在大桥上相遇的一刹那,彼此都愕然地怔在那里。谁也没想到会在这种时候见面。最后还是李湘音主动打招呼,说:“你……回来了?”
  王同山这时虽然猜不透李湘音的心事,但是他看她见了自己没有避开,又肯主动搭话,心里还是相当感动。他也不顾身边有两个管教在场,还是想把心里话对她说。可是姑娘瞟了一眼他身边的人,忽然说:“还是明天再谈吧?”
  “明天,在什么地方谈?”王同山没想到她敢当着管教的面约他。
  姑娘想也没想,就说:“还是老地方,上午八点,我在那里等着你!”说罢她就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王同山望着李湘音消逝在暮霭中的远去身影,心中又泛起了感情的冲动。他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究竟是喜是悲,也不清楚李湘音对他还会不会像从前那样友善与亲昵?
  翌日清早,王同山到医院里办理了父亲的火化等事宜,然后他对丧事做了安排,便向管教请了假。他要马上乘车前往留园。那里便是李湘音说的老地方,从前他和她的许多情话,大多是在那有着江南风格的小小园林深处谈起的。而今他没有想到李湘音把他们的再次会面地点,又精心安排在那座既有池塘、湖水又有假山竹林的留园里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幽会平添几分浪漫的色彩。
  怀着马上见到心上人的急切与冲动,王同山心急火燎赶到留园大门前时,才发现自己的衣袋里竟然连一分钟也没带。正在困窘之际,忽听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他,王同山抬头一看,发现留园公园门前有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女子,正站在那里向他笑着招手呢。原来李湘音已经早他一步来了,而且她为了不引起熟人的注意,还特别穿了工厂劳动时的服装。她手里不仅早就拿着两张入门券,而且还为王同山买来许多他平时爱吃的苏州小吃。王同山没想到她还像从前那样细心,那样无微不致地想着自己的存在。她是了解他现在没有钱,所以才提前跑到这里购买了门票,担心届时让王同山少一点无钱的难堪。
  出现在王同山面前的留园还像从前那样景色清新,小桥流水的苏州园林特色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留园在民国年间原是盛宣怀的祖产,所以亭台楼阁建造得相当精巧别致,天功巧夺。也难怪作家林语堂偶尔来此一游,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留园颇有红楼味”的感叹!与那些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相比,让再次来到留园的一对心上人大有旧梦重温之感。而小桥之下的潺潺流水还像一年前他们头一次来时一样,清晰地倒映着两人的身影,只是景色依旧,人心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王同山却没有观察出对方心中的细微改变,他看见的李湘音还像从前在苏州郊外那场霏霏春雨中见到的那样美好娇柔。可是当他们的谈话涉及到半年时间为什么不通信这敏感话题时,快人快语的李湘音竟然沉默了。她的沉默包含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情,因为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李湘音经受的风雨毕竟是一个女孩子所难以承受的。她纵然视真正的爱情为性命,也知道她当初对王同山发下的誓言并非只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发自她的内心。可是,李湘音终究是生活在严肃现实的社会里。
  她不仅需要爱情,同时更需要有一个与现实社会完全合拍的生活环境。这其中当然要考虑到她将来的归宿,和王同山尽管心心相印,并且也曾经有过患难与共的甜美回忆。然而,美妙的爱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