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829

  价格比较低的了”
  的,销售部定的那个浮动价格,本来就有问题!”
  赵彦扭着头,冷冷盯了一句!
  朱飞跃一张马脸拉长了,说道:“老赵,今天是柳书记叫咱俩商谈工作。你怎么老是针对销售部呢?你要是觉得销售都有问题,当着柳书记的面,可以派人去调查嘛!”
  类似的调查。也不是没搞过,而且还不止调查过一次。可是每次调查的结果,都是“清清白白”。至于浮动价格,每个企业都有的,长风公司也只是偏高了些,并不是原则性的错误。
  柳俊摆摆手。止住了朱飞跃的“激动”说道:“那你们两位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车子,定价偏高呢?浮动价格只是一个方面吧?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
  这些日子,柳俊的工作重心。是放在长河区那边,但对长风公司的状况,也还是有所了解的。不过他希望两位副手,能够提供更多的讯息。
  做一把手的人。尽管有时也会“微服私访。”深入基层了解第一手资料。然而更多的,更全面的讯息,当然还是来源于自己的主要副手和整个管理团队。
  柳俊从来也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或者超人,可以一个人包打天下。不管朱飞跃和赵彦有多少缺点,他们在长风公司工作了几十年总是事实。浸淫工厂数十年,所了解的东西,肯定要比才来了十几天时间的柳书记更全面。
  而且,不管人们对朱飞跃的评价如何之差,有一点,柳俊也相信,那就是朱飞跃同样不希望长风公司垮掉。
  是长风公司成就了朱飞跃今日的地位,给了他如许财富。长风公司垮了,对朱飞跃有百害而无一利。往往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当真垮了之后。上峰震怒。追究下来,许多隐藏的问题就会全部暴露出来,如是乎,便有一大批官员落马,成为公司破产的殉葬品。
  朱飞跃肯定不希望自己成为殉葬品中间的一员。
  唯有公司蒸蒸日上,这些严重问题才有可能被耀眼的成绩所掩盖。往往这个时候,上级领导也会投鼠忌器,担心一旦大力调委问题,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作。既然效益不错,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书记,我们成本太高啊!”
  朱飞跃叹息着说道。
  “采购成本高还是人力成本高呢?”
  柳俊不动声色地问道。
  “主要是人力成本比较高,”
  朱飞跃有点心虚地答道。
  柳俊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波澜不惊。
  这个问题上。朱飞跃是打了埋伏的。采购部在业务上,归行政副总裴义仁领导。而裴义仁则是朱飞跃的铁杆哥们。
  据说与前任谭总经理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这个倒是可以理解。行政和采购都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任谁做一把手,这两块也会要尽力抓在自己手头。
  哪一家国有大企业的采购会没有猫腻!
  “我们是国有大企业,包袱很重,三千多在职职工,要养将近一千名退休职工。这一块的成本就很高了。那些新型的,厂,尤其是民营或者合资的企业,就没有这个负担”另外,我们的产能也不高,生产部门的效率根本就没发挥出来,打个比方吧,人家一个人生产一台车,我们需要三个人才能生产出来,”
  朱飞跃怕柳俊追问采购的事情,就紧着谈了自己的看法。
  赵彦不干了。弓上反驳道:“生产部门的效率是没有发挥出来,人力浪费严重。但有什么办法?你们销售不出去,我们生产那么多车子做什么?以前效益比较好的时候,我们的产能有这么低下吗?再说,现在采购部那边。也没有足够的材料供应给我们!”
  柳俊的双眉微微一蹙,又舒展开来。
  朱飞跃与赵彦都是五十好几的人了,依旧犹如一对斗鸡一般,吹胡子瞪眼睛。看来企业毕竟是企业,与党委和政府机关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若是存长河区的党委会议上,如同朱飞跃和赵彦这样五十几岁的老资格正处级干部,就算有再大的意见,也不会如此着了痕迹。
  大家都在肚子里做功夫,表现出来的,就是一团和气。
  这一回朱飞跃倒是没有反驳赵彦的话,点头赞同,对柳俊说道:“书记,这个就是我们大型国企的难处。没有市场,没有原料,工人也必须养着,不能随便叫人家下岗”就算下了岗,也还是要管人家死活的,生活费要发”小,这个工厂,包袱实在是太沉重了!”
  ps:感谢!昨天一共得了臼张月票,这是4月份。单日月票数次高联一天,进入过渡章节以来,前所未有的情况,馅饼振奋无比!在此对诸位支持的新老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你们给了馅饼写书的动力。尽管订阅还是不理想,毕竟月票上有诸位支持,馅饼铭感五内!既然过渡性的章节如此不受欢迎,馅饼也会吸取教,今后尽量压缩这些章节,多写爽的!诸位请拭目以待!亦请大家继续砸月票支持馅饼!(未完待续)
  对于大型国企步履艰难的境况,柳俊重生前,了解过一些,基本上,朱飞跃与赵彦的话,都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包微沉重。这是每一个国企在转型阶段都碰到的问题。有时候,历史的沉淀不见得全是好的。悠久的历史,固然能沉淀深厚的技术积累,习时也会产生许多牵绊和负担。譬如数量庞大的退休干部和工人,比如许多国有企业固有的福利。加在一起,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这笔开支,自然是要算在成本里的。产品价格偏高,竞争力自然就减弱。
  长风公司,目前就面临着一今生产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但是,假设全面停产,那就不是亏本的问题了,而是生存问题。最基本的运作都维持不下去。
  同时,体制僵化是另一个难题。
  很多缺陷和不足,或者说市场出现的机遇,不是没有人看到。甚至会有很多人看到。国有企业并不缺乏眼光敏锐的人才。但关键是看到了,也没办法。
  一个,僵化的内部运作机构,全然不能有效的处理这些讯息。大家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接起,甚至事情关己也是高高挂起,不到火烧眉毛,没人愿意采取什么行动。
  与体制僵化同时并存的是思想僵化。
  端惯了铁饭碗,吃旧了大锅饭的人,示论干部还是职工,总是自动自觉地等待着上级的安排。计划经济的影子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多年以来,大家都形成了一个习惯,一切信赖上级。反正你得管好我的事,生老病死,都有单位管着呢。
  只是大部分人都不曾想过,单位有一天靠不住了怎么办!
  这在计划经济时代,甚至是改革开放初期,都是全然无须去担心的问题。
  职工有单位管着,那单位又归谁管着的呢?
  国家!
  这么大一个国家,还能让工人饿着?
  不料这个情况还真就降临了,好像是一步一步降临的,又好像是悠忽而辜。忽然之间,原先早漪保收的铁饭碗靠不住了。
  要下岗了!
  要自谋出路了!
  有人不解,有人愤懑,甚至有人不断上访!
  但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这个铁的现实。
  不进步,就会被淘汰。
  柳俊现在没有心思考虑这些成因,他更加关注的是改变的办法和出路。貌似在他的记忆之中,国有企业改制,主要走的就是股份制的道路。
  但是这个股份制应该怎么搞,怎样才是最佳的方案,却不是由他柳俊一个人说了算的。
  柳俊也没打算充当救世主!
  好在柳俊也有应对的方法,那就是
  专家策略”。
  “老朱,老赵,厂里这样子下去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
  柳俊双眉微蹙,说道。
  朱飞跃与赵彦的目光碰到了一起,悠忽又各自移开去。
  “是啊,得想办法。不然这今年都过不去了!”
  朱飞跃应道。眼看年关在即,需要一大笔钱来开支,倒要看这位小柳书记,到底有何本事,来应付这个危局。
  柳俊双眉皱得更紧了,不理朱飞跃这个茬。
  朱飞跃说的虽然是现实情况,但与整个工厂的前途比较起来,不过是个暂时的困难而已。柳俊身为一把手,必须总揽全局,老是陷身于这些具体的事条纠缠之中,就变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队员了。
  这个与何延安调他来省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
  救火队员用得着去。省调么?在体制内厮混有年的干部,只要不是太蠢笨,几乎都可以充当一个很不错的救火队员,活计比柳俊还要干得漂亮。
  “厂里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方向,销售方向,都要做改变,而且是很大很彻底的改变!”
  柳俊挥了挥手,断然说道。
  朱飞跃与赵彦都吓了一跳,睁大眼睛望向他,静待下文。
  却不知这位,一哥”要把出何种手段来折腾!
  “我刚来,对厂里的情况还不是十分熟悉,以前也没搞过摩托车,不能愣充内行”柳俊望着两位年老的下属,缓缓说道:“你们两位,在工厂呆了几十年,经验方面,是非常丰富的了。但是这样也就不可避免要带上许多主观臆断的东西。不说是经验主义吧,起码也有一些新的东西是领悟不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野和局限。因此,我打算请专家来给我们工厂做一个诊断”
  “请专家来做诊断?”
  朱飞跃和赵彦都被这个
  新鲜词语,。弄得一愣一愣的。
  怎么,真要治病救人了?
  “对,我们必须要请真正懂得市场销售,懂得内部管理,懂得品牌管理的专业人士过来,好好调查研究一下,不但要摸清楚我们工厂存在的症结,还要拿出一揽子的改革计划,!”
  柳俊不徐不疾地说道,语气都十分坚定。
  朱飞跃咽了一口吐沫。他也听出来了,柳俊不是在和他们商量,而是已经做出了决定。经过这些天的接触和了解,朱飞跃清楚一个事实:柳俊一旦做出了决定,别人是很难改变的。
  况且人家新官上任,刚、做一个重大决定,就给否了,面子上也挂不住。
  “书记的意思是,请我们省里的专家过来?”
  朱飞跃试探着问道。
  柳俊笑了笑,说道:“老尊,思想不够开放啊,世界这么大,光我们省里有专家啊?”
  赵彦问道:“那柳书记的意思是要请外省的专家?”、
  柳书记是从。省调过来的,八成是要从。省请专家过来了。可是。省也没有一个很大型的骨干摩托车生产企业啊!
  针对工厂的调研,还是要专业对口的吧!
  不然岂不是抵上谈兵!
  柳俊摇摇头:“也不仅仅是外省的专家。从哪里请专家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