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677

  会上不一定能变成现实,但至少是一种手段,可以有效的打击柳晋才的威望,动摇他的权威。
  作为全国经济建设的总舵手,柳晋才的权威一旦生动摇,影响是很深远的。
  有令不行,令行不止,全国经济大局只会更加失控。
  宏观调控一旦失败,经济硬着陆,柳晋才可能就必须要兑现自己曾经的“承诺”了。
  柳晋才曾在核心会议上公然承诺,一旦宏观调控失败,他将退位让贤。
  见了柳俊平静的脸色,容百川便微微颔,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柳氏父子必定也早已听说了这个情况,应该会有应对之策吧。
  近来银监会和央行的一系列措施,估计就是这些应对之策的一部分。
  此外,宣传部门明显加强了有关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舆论宣传。
  力争在舆论上占据主动位置。
  这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信号。
  钱建军那边,算是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态度。
  当然,舆论宣传上有所倾斜,不代表着钱建军以及他所在的派系全力支持柳氏父子,只能说是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友好。
  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样层级的巨大博弈之中,钱建军能够有所表示,就是对柳晋才的巨大支持。
  高系继续保持中立,邱晴川所在政治集团因为邱晴川的强硬表现,不管内心是否愿意,情势上已经必须与严柳系站在一起,共同对敌。
  加上传闻中何武系对柳俊的支持,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不是那么悬殊。
  ……柳俊并没有陪着容百川在北山靶场共进晚餐。
  容百川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到了他们这个层级,贵在知心,是不是一起吃饭,毫不重要。
  不过和柳省长中午在秋水酒店的丰盛大餐比较起来,这个晚餐确实太“寒碜”了些。
  就是一碗肉丝面。
  瞧柳省长吃得呲牙咧嘴的模样,白杨也知道,盐巴可能搁多了点。
  白总裁做饭的手艺,确实令人不敢恭维,说白了,白杨迄今为止,也就会煮个面条,煎个鸡蛋。
  而且面条经常放不准盐,鸡蛋也经常会煎糊了。
  白杨本来打算和柳俊一起出去吃饭的,结果此人一到,就“急不可耐”,搂住了她只管胡闹,白杨姐姐再端庄矜持,被小顽童吻住了香唇,又上下其手的“探索”了一阵,也是抵挡不住,带着溺爱的苦笑由得他去折腾。
  不料一做这个事情,就时光飞逝,很快就过了饭口。
  待得两人都觉着有点饿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白杨就想叫外卖,结果柳俊说将就着随便吃点算了。
  白杨便起身去下面条。
  冰箱里倒是有很多食物,无奈白杨会做的就这么一两样,库存再丰富,也于事无补。
  平时这些事,都是蔡阿姨操持的。
  今天刚好是周末,小小被姥姥接去了四合院,陪伴白建明老两口,膝下承欢,加上小顽童要过来,白杨自然给蔡阿姨放假。
  如今“事急”,端庄典雅的白总裁也只好围起围裙,洗净素手,亲自下厨操持了。
  结果还是如此“不尽人意”。
  “杨杨,这盐虽然便宜,少放一点也无妨。”
  柳俊用筷子挑起几根面条,不急着吃,望着白杨,笑嘻嘻地说道。
  “有面条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快吃!不然不理你!”白杨被抓住了“痛处”,不由大是“羞怒”,妙目一瞪,气呼呼地说道。
  就算做到了最大国有投资公司的总裁,副部级高干,和自家男人“斗气”,白总裁也还是很小女孩性格,威胁的言语就是“不理你”!柳省长吃了一“吓”,不敢再说,唯唯诺诺的,果然大口吃面条,边吃边含含糊糊地说道:“麻烦你,去给我倒杯水,不然成腌肉了!”白杨忍俊不禁,忙即给柳俊倒了一杯水过来。
  孰料柳省长又不满意了,嘀咕道:“唉,还是女儿好,每次过来,都能喝到香喷喷的浓茶,哪像你啊,这么敷衍了事……”一想起小小乖巧的模样,柳俊的嘴角便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个温馨的笑容。
  别看小小还没满六岁,很是懂事,和“干爹”着实亲近,每次柳俊过来,小小都争着给柳俊泡茶。
  现在小小去了姥爷家,柳省长的待遇便直线下降。
  其实白杨是急着让他喝水,倒不是要故意“怠慢”,谁知一个“疏忽”,又让这人抓住了理。
  白杨强忍笑意,不厌其烦,又起身为他泡了一杯热茶。
  原以为如此“服务周到”,省长大人应该满意了,谁知柳省长很惬意地喝了一口清香的茶水,又开始找茬:“杨杨,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明知道我要来,干嘛让老太太把小小接过去啊?我可是有段日子没见过闺女了,怪想的……”白杨妩媚的大眼睛一瞪,怒道:“光嘴里说得好听,那你怎么又不去幼儿园接她?每到周五,我妈就急不可耐的在幼儿园守着,小小一放学,就接走了。
  你不是不知道这回事,怎么不提前去呢?”白建明老两口老来寂寞,小小成了他们最喜欢的宝贝疙瘩。
  白建明是自重身份,不好公然出现在幼儿园,不然的话,老爷子要亲自出马的了。
  听了白杨这个话,柳俊便即“色厉内荏”,不敢接茬。
  那个幼儿园,柳省长确实是知道的,却哪里当真敢去接小小?何南方与小小在同一个幼儿园呢,柳省长这一露面,小小叫“干爹”,南方直接叫“爸爸”,不是故意找难受吗?叫柳省长如何向孩子们解释?见一句话将“跋扈”的小顽童“镇”住了,只顾低头吃面,白杨嘴角便露出笑容。
  “梦莹还真的敢想啊,把南方和小小愣放到了一块……你还别说,姐弟俩挺合得来的,似乎天生就有这种亲近感,小小对南方可好了,有什么好东西,都先尽着他去,回到家里,必定要跟我说南方怎样怎样,高兴得不得了。”
  白杨边说,边轻轻摇头,似乎对何梦莹的奇思妙想,很感有趣。
  何大小姐一贯不按牌理出招的。
  不过这一招,貌似是出对了。
  “他们原本就是亲姐弟,自然亲近了。”
  柳省长便抬起头来,得意洋洋地说道。
  白杨就扁了扁嘴,随即嫣然一笑。
  vy
  曹晓国担心柳俊受不了药材交易市场的混乱肮脏,柳俊看上去却不是很在意,慢慢在市场里行进,不时东张西望,脸上带着微笑,似乎很是兴致勃勃。
  他这一回“微服私访”,还真没有要找茬的意思,就是想了解一下实际的情况。这也是柳俊的习惯了,尽可能了解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贴近实际,减少偏差。
  柳俊深知,上位者一个疏忽,到了下面,会造成何等巨大的损失。
  制定贴近现实的政策并努力贯彻落实,才是领导人的第一要务,其他的均只是辅助措施罢了。
  另外,柳俊也很喜欢这种深入民间的生活,随着他地位的上升,融入普通群众的时间和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柳俊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
  这个比如很熟悉,似乎也很恶俗,却是事实。
  束缚柳俊的那只看不见的笼子,就是各种各样的规则,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其中也包括柳俊自己亲手编织起来的,那张在普通人看来,庞大到不可思议的关系网。因为柳俊到了如今的位置,有很多规则,他必须要去遵守,很多的关系,必须要去梳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柳俊很不喜欢这种约束!
  没有人喜欢这种约束。
  但是,这却是现实。仕途之道,原本就是一条单行道,没有掉头的说法。古时候资讯不发达,地球还不是“村”,官员老了,可以上书“乞骸骨”。如今资讯发达了,科技进步了,地球也成“村”了,“乞骸骨”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柳俊只能走下去。
  故此,这一趟“微服私访”,柳俊是当做难得的旅游来享受的。
  丹阳市虽然经济不发达,风景却是极好的,绿化程度更是全省最高的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堪称真正的绿色家园了。
  昨天从丹阳市区驱车赶往德城县,一路上绿树成荫,柳俊感到胸怀大畅。丹阳市的公路等级不高,单是这道路两旁的绿树,似乎也足以弥补不少了。
  柳俊甚至和同车的曹晓国开玩笑,说就算不去风景名胜区,仅仅在这些公路上开车跑一趟,也可以当做是旅游了。
  曹晓国点头称是。
  眼下这个药材交易市场,在别人眼里混乱不堪,柳俊却饶有兴趣。
  不过胡浩然就不这么认为,他现在神经绷得紧紧的,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样的环境,对于警卫干部来说,乃是极大的考验,似乎任何时候,均有可能发生意外。
  当然,负责警卫柳省长和曹副省长安全的人员,不止胡浩然一个,省武警总队也派了两名精干的军官,追随在左右。加上柯启帆和曹晓国的秘书,只要不是发生“针对性”的事件,还是足够应付的。
  柳俊不担心这个。
  如同他对邓文所言,丹阳市不是龙潭虎穴。相对来说,丹阳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
  德城县这个药材交易市场,是丹阳市最大的中药集散地,甚至也是a省东南数市最大的中药集散地,规模很大。它的前身,就是一个小城镇,因为德城县山高林密,盛产各种珍贵药材,一些山民采到了中药,都会拿到这个集镇上来出售。随后一些有经商头脑的人,便在集镇上开了几个专门收购药材的商行,做开了药材生意。随着时间推移,来这里收购药材的商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规模。发展到现在,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药材生意。很多外地人,也跑到这里来做生意,小集镇俨然成了一个“移民城市”,南腔北调,各种口音都有。窄窄的街道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加上摩肩接踵的人流,当真是好一派热闹场景。
  不过柳俊这一行人的出现,还是让一些见多识广的老板暗暗纳罕。
  看上去,柳俊和曹晓国均是气度沉稳,俨然大人物,凭直觉,应该是身价很高的大老板。但是看上去,对药材却很不内行。柳俊不时会走进一些店铺去和老板攀谈,问的也不是药材的价格,品位,而是生意流通的情况。诸如什么时候那种药材好销,什么时候生意最兴隆,都是来自哪里的客人在收购药材等等,倒像是做市场调查的。
  见柳俊和曹晓国不像是普通人,大部分老板倒是客客气气的回答了柳省长的提问。也有个别老板忙不过来,对一省之长也就爱理不理的。而且这部分老板,大都是女性,耐心比较差。这人不买药,只管喋喋不休的问个不了,谁见了不烦啊?
  搞不好就是竞争对手派来做秘密调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