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
瑰朵朵开 作者:刘志巧
一、离班花不远的神秘女孩
黎巧是带着遗憾离开的。除了遗憾,还有包里的十多封女同学写给他的信,是同一个女生写的。她会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那个女生?可惜这个谜底没有揭开,他就被老爸赶到县城去读书了。
让黎巧不得不离开的祸端就是那些信。本来不止这几封的,最重要的那封被老爸发现,给判了死刑,是凌迟之刑。看着老爸将那几封信撕成一小片一小片,他感觉得有把刀一小片一小片地割着自己。
黎巧在镇里的一所普通高中读高一。这所中学真的很普通,全校只有两个本科的老师,一个是电大涵授的,另一个也是电大涵授的。在学校的校史中,从来就没有一个考上一本的大学生。做学校的首个“一本生”就是黎巧升上高中后的第一个愿望,因为他坚信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他自然不是普通的学生,不然也不会在开学没多久就收到这么多女孩子的信。他也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女同学们的错爱,有时他还偷偷地照一下镜子,小眼睛、大鼻子,不算帅啊?这分明是传说中云南大学马兄弟的特征嘛。想当年,马兄杀了室友,一路往南逃串,南方各学校都贴通缉令,上面写着马兄的外貌特征为“小眼睛、大鼻子”。当时黎巧还在读初中,为了不让别人误认,他特地随身带着学生证,以证明自己是物真价实的黎巧。学生证的照片上,眼睛是眯着的。拍照时,摄影师不停地喊:“靓仔,把眼睛睁大点,再睁大点。”黎巧很不耐烦地回应:“已经最大了,你不知道我眼睛小吗?”
黎巧开始有点怀疑现在女孩子的审美观,是不是不再喜欢浓眉大眼的大帅哥了,改为钟意这种眼小聚光的小男生了。据说周董也是小眼睛,有的女生还说他和周董有几分神似,他听到后又偷偷地对着镜子臭美一把,嗯,还真有点像。可惜没有周董这样的才,因为自己根本不会唱歌。但他会写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好几篇。
他的文章第一次被印刷成铅字是在初二时。收到杂志社寄来的稿费和杂志时,他大失所望。用电子邮件投稿的时候,他将巧字打成了桥字,文章的署名就成了黎桥。什么都可以错,关键是署名不能错啊,黎巧后悔不已。为了向同学证明有了第一次,他一直舍不得去取汇款单上的稿费,就连没钱买饭票的时候也舍不得花,还不时拿出稿费单来向同学们炫耀:“看,我的杂文发表了,在省级的杂志上。”就像一个小老头,担心别人说儿子不是他亲生的,随身带着亲子鉴定来证明给人家看。
还好黎巧后面又陆续“生”了几个“孩子”,在报纸的副刊版发表了几篇小说和杂文。在同学的眼中,文章能发表是很牛x的,特别老师总是拿他当典型来教育其他人,黎巧更是成为了同学心中的才子,慢慢地也就收到了女同学的信。在信中,她自称 “巧克力”,就像楚生的fans自称“花生”。她在信的开头就声明不是恐龙,虽算不上班花,但也离班花不远。之所以冒昧写信给黎巧,是因为欣赏他的文采,她也很喜欢文学,也经常创作,希望和黎巧经常交流。信中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了个联络用的电子邮箱。
这封匿名信吊足了黎巧的胃口。不是班花,离班花不远;喜欢文学,也经常创作?难道是她?黎巧首先想到的是林雨,她是班里男生公认的班花第二,关键是她还喜欢文学,也在报纸上发表过散文。黎巧不敢肯定是林雨,因为她看他的眼神和之前没有任何变化。信以每个星期一封的速度寄来,黎巧也坚持用电子邮件给她回信。两人从单纯的文学交流,开始有了爱昧的内容。
在一次回邮件时,黎巧试着问她是不是林雨,能不能追求她?问了这个问题后,对方连续几个星期没写信了。黎巧心里着急了,天天盼着她的来信,天天都只有失望。一个多月后,终天盼到了她的信。信中说,暂时还不是知道她的时候,先互相多了解一下。她还要求黎巧将这些信保存好,等缘分到时,再拿着这些信去追她。
黎巧打心底里希望是林雨,她正好是他喜欢的类型,都暗恋她几个月了。他将这封最重要的信夹在最喜欢的一本书中,每当翻开这本《围城》,林雨俊俏动人的样子就浮现在眼前,对着他笑。只有小学文化的老爸有一天竟心血来潮,翻开这本《围城》来看,就这样东窗事发了。
那天刚好是周末,黎巧从学校刚回到家,面红耳赤的老爸就将书和信扔到他的身上,竭斯底里的吼着:“不想读书就滚回家来种地!想娶老婆也要等自己赚到钱先。老子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是给你读书的,不是让你去找老婆的。”
黎巧被骂得一声不敢吭。哥哥姐姐都是没上完初中就去打工了,如果不是初中语文老师说自己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写的文章很不错,估计早就到工厂去泡“厂花”了。父母身体都不好,起早贪黑种刨着几亩地,养活三兄妹。特别是老爸,每天都弯着腰,不停地咳嗽,晚上经常被他的咳嗽声吵醒。
拿家里的血汗钱去读书,本来就过意不去,现在还不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更加对不起父母了。
“不要再和她联系了,不要害了人家,也不要害了自己。”老爸开始变得平静起来。
“哦。”
“下学期到县城去读。”老爸说完,就将信和书都撕成碎片。
“啊!”黎巧感觉老爸有点“孟母三迁”的味道。还好和自己通信的不是邻家女孩,不然真的要搬家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五星级花园厕所
黎巧是带着失望来到进县一中的。
走之前他很低调,只将转学到县一中的事告诉林雨一个人,就连死当吴志军也只知道他转学了,但不知道到哪个学校。如果以后还能收到那个女孩的信,说明她就是林雨了。
当告诉林雨这个消息时,她竟没心没肺地说:“好啊,以后作文比赛就轮到我拿第一了。”说完,她还鼓掌庆贺起来。
“早说嘛,早知道你那么在乎,我就让你拿第一了。”
“谁要你让啊,老师比较喜欢你才给你打高分的。”林雨厥起小嘴,不屑地说。
“你这么好胜,以后找个写作比你厉害的男生吧。”黎巧觉得是时候试探一下是不是她了。
“不找,要找也找个学理科的,实用一点。”
不知道她是不是故意气自己,黎巧很失落。直到走进县一中大门时,他还在想,到底是不是她?
县一中座落在湖东县老城区,一幢幢暂新的高楼矗立在一群破旧的建筑中,格外显眼。这几年来,湖东县打起了教育强县的口号,提出要“先发教育”,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于是县财政投入了上千万元修建新的教学楼、新的宿舍楼、新的家属房,就连公厕也是新的。对于一个山区的贫困县来说,这绝对是大手笔了。乡镇的学校早就眼红得不得了了。这几年县财政对镇级中学的投入绝对是零,而且还把乡镇的老师挖到县一中去,乡镇培养一个,就挖一个。师资和办学条件本来就差的镇级中学,就更加惨不忍睹了,学生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条件,升学率越来越低。
县一中则没有辜负县领导的厚望。先后被评为“县一级学校”、“省文明学校”。走到校门口时,黎巧还看到两个铜牌醒目地挂在墙上,上面分别写着“县一级学校”、“省文明学校”。旁边还有一个写着“绿化标兵”的铜牌作陪衬。
“绿化标兵”是实致名归的,因为县一中的绿化确实搞得好,几乎处处种有玫瑰,就连公厕前也种有。这个厕所据说是学校花上百万巨资兴建的,号称花园厕所。也许离厕所近的原因,这里的玫瑰已经开了好几朵,虽然离玫瑰盛开的5月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黎巧对这个“花园厕所”十分感兴趣,虽然没有什么“尿意”,但还是想去光顾一下。刚走进去里面,就觉得比乡下的厕所高级多了。黎巧使劲深呼吸几下,居然闻不到什么臭味,还有一点空气清新剂的飘香。黎巧竟有点不忍心在这里方便了。
“花园厕所”因门外种有几棵玫瑰而得名。就像在院子里种上几棵桃花,就将其命名为世外桃源。但它并非浪得虚名,里面不仅装修豪华,而且还有自动冲水服务,也算得上是厕所中的五星级了。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校园建设时,校领导竟也将他们带去参观这个五星级厕所,为学校评优增点光。去年年初,县委书记来学校检查工作,书记来到花园厕所旁,突然钻进里面去,随行的县电视台记者以为领导要在里面参观,扛头摄像机就跟着冲进去,结果书记也和黎巧一样,想体验一下这个“花园厕所”而已。看到书记在小解时,记者们才急忙退了出来。
单看这个“五星级厕所”就可以猜到这个学校的档次有多高了。“父亲的那几条芙蓉王没有白送啊。”黎巧心里想。黎巧所在的湖山市是以客家人为主的地级市,而县一中所在的湖东县更是90以上为客家人。虽然客家人素有勤劳检朴的优良传统,但近几年来,社会上送礼的风气日盛,而且还动不动就要送高档香烟芙蓉王和洋酒,久而久之芙蓉王就成为“王”的代名词。
黎巧原来在镇里的一间普通高中读高一,因为镇里只有一所高中,所以大家都称之为镇中。高一第一学期的时候,老爸就想让他以县一中读书的,但黎巧中考前正迷上了一本小学,争分夺地看着,结果只差两分才考上。两分就意味着要交两千元赞助费,老爸舍不得,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一分就一千元,什么分啊,这么值钱。”老爸不理解,就让他在镇中上了高中。如果不是第一学期就发生了“情信”事件,估计黎巧要在镇中苦读三年。
为了让他转学到这个学校,父亲下了狠心,一过完年就送了两条“王”给县一中的副校长杨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想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好一点的学校,镇级中学的想往县城挤,县城的想往市区挤,非重点的想往重点中学挤,似乎进了好的学校,就等天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但要进好的学校不是那么容易的,父母往往要被“潜规则”一下。
比起表哥来,黎巧还算幸运。姑父为了让表哥读书,已经被“潜规则”了好几次了,想不到表哥大学毕业后,姑父还得为表哥的工作经继被“潜规则”。 姑父是个小包工头,父亲就在他的工地做泥水工。在表哥上初中之前,家里还有点积蓄。表哥上初中后,全家人省吃俭用,直到表哥工作,他们不仅将积蓄全部花光,还差点将老房子卖掉。尽管如此,表哥一毕业就失业了,毕业半年了,连被就业的机会都轮不上。在表哥上大学后,姑父就开始计算,儿子要工作十年才收得回被“潜规则”的成本,如果拿这些钱去投资房地产,已经赚了几套房子了,后半辈子都不用工作了。
现在姑父终于悟出了两个道理:一是不仅疾病可以使一个家庭致贫,子女上学也可以让家长破产;二是再精心明的老板,投资子女的教育,也会血本无归。
黎巧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步表哥的后尘,不过他知道父亲不像姑父,没有那么多被“潜规则”的资本。由于家里生活困难,哥哥和姐姐早就辍学打工了,小学没毕业的父亲起早摸黑在工地里卖力气地干活,就是想将黎巧培养成才,不要像他这样靠力气吃饭。他再苦再累,也要为儿子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其实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杨锋是黎巧的老乡。父亲刚找这位老乡帮忙时,杨锋总是推托,说不能违反原则。但芙蓉王一送到,所有的原则都不如这二十包香烟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又一个黎巧
杨锋十分关心这位老乡,亲自给他安排住宿,如果不是已经送了礼,黎巧还真的有点受宠若惊,肯定会感激得想着以后怎样报答了。
杨锋每个学期都要给别人亲自安排几次,而他自己的女儿却被安排到市一中,当然,他也逃脱不了被“潜规则”的命运。进市一中的难度比县一中大得多,往往四五个学生家长送给他的礼,才能抵上他女儿上市一中的账。
在去宿舍的路上,杨锋随便问了问镇里的情况。黎巧也随便回答了一下,每当想到父亲花了500多元送的礼时,黎巧心理就极度不平衡。后来听表哥说那两条烟是假烟来的,是表哥同学所在的工商部门在315期间收缴的。父亲坚持说是买来的,只是想让黎巧觉得转学的机会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这下黎巧心里好受了很多。但想了想,还是有点担心:万一杨锋发现了烟是假的,我岂不是要吃不兜着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