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276

  但这样一来,他就没有办法再对对方形成步步进逼之势了。
  实际上梁芳压根就没想与汪直打,他更不会做像万通那样去胁迫皇帝的蠢事。
  在得知唐泛带着假太子出现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万党失败了,而万党肯定也会将他牵扯出来。
  所以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出宫!
  只要出了这座紫禁城,他就是龙归大海,从此海阔天空,那些人再想找他,无异于大海捞针。
  所以梁芳只想跑,不想打,打赢汪直甚至杀了汪直对他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
  汪直却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一定要将他捉拿!
  在梁芳飞身后退的同时,汪直也拔地而起,朝他扑了过去,手中绣春刀觑准梁芳周身露出的那一丝间隙!
  他的速度完全没有受到肩伤的影响,依旧迅若闪电。
  这时候,梁芳的退路被一棵树挡住。
  如果他还要跑,就得变换身形,但这势必会使速度稍稍减缓片刻。
  高手过招,这片刻工夫足以改变许多事情!
  梁芳瞅见了汪直嘴角的那一抹冷笑。
  他惊觉自己似乎陷入了对方一早算计好的陷阱。
  但他别无选择,只能侧开身形,避开那棵树。
  就是现在!
  汪直眯起眼,手中绣春刀掷了出去,直接插、入梁芳的肩膀。
  后者惨叫一声,身形生生凝滞住,然后跌落下来。
  汪直趁此机会一跃上前,冲着对方后背心就是一章拍去!
  梁芳嘴里喷出一口鲜血,再也无力逃跑和反击。
  若是他肯早一些走,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留下来观望万通是否失败,指不定现在汪直也追不上他了。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人人都一早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未来又会随之变化。
  所以人心机关算尽,也是万般枉然。
  梁芳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他还没死,当然也没那么容易死。
  但现在生死已经不由得他了。
  汪直走过去:“还跑吗?怎么不跑了?”
  他死死瞪着汪直,像是要将目光化作刀刃:“你别得意……嗬……嗬……你杀孽太多,迟早会跟我一样得到报应,等着瞧罢,新皇登基之后,他也容不下你的!”
  汪直哂笑:“老子从来就不信有什么天道轮回,因果报应,真要有报应,你这龟孙子早八百年前就该死了!别以为我不知道,当年贵妃身边那个宫女福如,正是得了你的命令,才会去谋害太子的!”
  他将对方身上的刀抽、出来,又引得梁芳一声痛呼,血流如注。
  “梁公公,不妨实话告诉你罢,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你的野心太大,能力却又不足,简而言之,就是太蠢!明白了吗!”
  梁芳身体抽搐,直翻白眼,也不知道是被疼的,还是被气的。
  汪直当然不会杀他,还有许多秘密有待从梁芳身上挖掘,譬如梁芳到底是如何跟李子龙勾结上的,又譬如当年李子龙能上万寿山窥伺皇宫,是不是得了梁芳之助。
  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充其量就是从宫中再捉点小鱼小虾,一切风波至此大体平复,在可以想见的有生之年,白莲教只怕再也不会有复苏的元气,至于数十年后,又会不会有人借着白莲教的名义兴风作浪,那就不是他们这一代人所能关心的了。
  汪直抬头望去,天色已经大亮,远处东方微微露出一丝鱼肚白,似乎寄托着某种寓意。
  宫门处一行人匆匆赶来,其中便有隋州与唐泛的身影。
  他微微吁了口气,这才感觉肩伤火辣辣地疼。
  但好在,一切都结束了。
  汪直想到了方才梁芳说的话。
  新皇登基之后……
  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现在仁慈的太子会不会在未来变得与他父皇一样呢?
  谁知道呢?
  也许会,也许不会。
  他觉得,无论如何,总不会比现在更糟糕了。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不管黑夜如何漫长,黎明终将有到来的一刻。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萌萌们要注意啦,大朝会流程不是这样的,文中情节需要所以加入虚构了。
  2、万通与历史结局不一样,但反正历史上他也是反派人物所以没所谓啦~
  3、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很久以前东宫案里面贵妃身边那个宫女的死吗?当时提到那个宫女在刑囚期间无故死去,唐大人和汪公公就推测过,宫里还有人与白莲教有勾结,而且这人身份还不低,现在这个伏笔就露出来了,梁芳逃出宫时用的易容术,肯定是与白莲教李子龙有关的,所以萌萌们就知道了,之前很多事情其实都有梁芳的影子,包括前面曾经提到过的,江西黄景隆的虐囚案,他在京城刑囚期间也挂掉了~
  第152章 番外一承前启后成化十四年
  成化二十三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几乎令所有人目不暇接。
  作为市井街坊,每日为了生计奔波的老百姓,他们不会知道皇宫之中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剧变,更不会知道那场剧变差点引发皇位更迭的动荡。
  他们所能知道的是,万贵妃死了,皇帝老爷原本跟群臣据理力争,闹着要封万贵妃为皇后,结果不知怎的忽然就消停了,再也没听到半点声息。
  万贵妃何许人也,只要不是太孤陋寡闻的京城百姓,都知道她是天子的宠妃。
  不要以为老百姓就不好打听天家的事,越是遥远,他们反倒越能传得津津有味,想那前宋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不也正是因为在民间流传甚广,最后才会被写入戏文里?可叹献明肃皇后一代女杰,竟被善妒心黑,谋害妃嫔借腹生子的女子。
  但普通老百姓哪里管得那么多,他们也不会也没兴趣去追根究底寻找历史真相为刘太后翻案,只要故事情节足够令人喜闻乐见,他们就会津津有味。
  狸猫换太子毕竟是戏文里的故事,而天子与贵妃万氏的爱情却是当代传奇,天子冲冠一怒为红颜,当年登基之初为了立万氏为后要死要活,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如今听说天子为了追封万氏而与大臣们闹翻,便又将这段逸事拿出来讲。
  若是放在洪武永乐年间,大家是万万不敢将这等宫闱私密拿出来讨论逗乐子的,但今时不同往日了,老百姓私底下议论议论,又碍着谁了呢?若是早几十年,锦衣卫或东厂可能还会因为这种事情而把人抓起来,但现在,谁也没那闲工夫去管这种事,除非是意图谋反罪证确凿,否则管天管地也管不到别人开口说话啊。
  大多数老百姓虽然读书少,可他们的想象力一点也不比士大夫逊色,没过多久,便有人将成化十三年那桩著名的“妖狐夜出”案,与万贵妃联系在一起,说那万妃正是妖狐所变,所以才能迷得皇帝神魂颠倒,对万妃言听计从,说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仿佛亲眼目睹似的,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还有好事者私底下猜测皇帝最后到底能不能将万氏追封为皇后,甚至为此开了黑市盘口,据说赌金高达好几百两,其中似乎还有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达官贵人下了注,端的是热闹非凡。
  然而在皇宫之中,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另一番景象。
  经过上回那场大朝会惊变之后,皇帝终于不提废太子了,也不提要追封万氏的事情了,他像是忽然之间换了个人:宽和仁慈,杀伐果断,恍若明君气象。
  这无疑是个奇景,因为许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皇帝连着上五天常朝的情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皇帝隔三差五总要缺席,大家也早就习惯了。
  但那些老臣应该还记得,在皇帝刚刚登基之初,这样的情景其实再正常不过,二十三年前,皇帝还未安葬好先帝,湖广四川等地就陆续发生匪祸,危害甚大,地方官府疲于奔命,不得不呈禀朝廷求援,当时皇帝分别任命了赵辅,朱永等人道各地平叛,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将各地匪患一一平定,百姓随之安稳下来,不必再担心受怕,这是当时新帝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
  不止如此,皇帝还表现出有别于先帝的宽和,不仅恢复了他叔叔的皇帝称号,在有臣子说当年景帝要废太子的时候,自己没有站出来说话而主动向他请罪时,皇帝反倒宽慰他说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当时这种事情也不是你一个臣子应该议论的,所以你没开口是正常的,不必记挂在心上。
  可惜伴成化中后期,那些曾经对皇帝寄予厚望的人再也在他身上看不到这种奋发向上的气象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渐昏庸惫懒,暮气沉沉的天子,他为此做出的许多糊涂的事情,甚至还想一错再错,废掉太子。
  如今,皇帝的转变,令许多人都难以置信。
  难道这世上真有幡然悔悟,醍醐灌顶之说?
  一个原本已经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怎么突然之间好像又重拾了昔日的精明干练?
  不知内情的臣子自然额手称庆,巴不得皇帝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能维持得更久一点,而知道内情的人,却明白皇帝兴许已经大限将至,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在尽最后的努力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
  但皇帝自己很清楚,为时已晚。
  以前是不想做,现在终于想要奋发图强,但是已晚了。
  他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修仙也挽救不了帝王的性命。
  人总是这样,不到走投无路,就不会后悔
  皇帝不是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也知道会发生万通那样的事,说到底根源还是在他身上。
  如果万通不清楚自己姐姐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他就万万不敢做下这样的事情。
  但现在再纠结这些事情也没有必要了。
  万氏死了,万通也死了,万安临阵倒戈,余下彭华、李孜省等辈,不过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哪边倒,不足以影响大局,一切尘埃落定,挡在太子前面的障碍终于一一扫清,不再对他造成威胁。
  这一年,皇帝才四十一岁,刚刚过了不惑之年。
  他近来总是做梦。
  梦见自己小时候,那会儿的皇帝还不是皇帝,他甚至仅仅是废太子,被软禁在深宫,每天能见到的不过方寸天地,但梦里他非但并未觉得苦闷,反倒是有点甜蜜的。
  因为有人陪着他。
  那个人叫万贞儿。
  十几二十岁的万贞儿正处于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皇帝到现在都还记得,她白腻的肌肤仿佛透着牛乳般的光泽,略有些圆的脸笑起来甜甜的。
  梦中也不会忘记。
  现在,也不曾忘怀。
  事实是,万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