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或是要我找人帮你?”
  不论大小事,只要能够替傅衡出点力,她都愿意。
  “住的地方好找,但做生意……我只当过武官,买卖却是一窍不通。”傅衡苦笑一声。
  这情绪,着实不好摸透,可他懂得……自己并不排斥。
  尤其是在听着、瞧着莫喜怜同他说话时,那感觉似乎变得更浓了。
  “原来傅爷没决定?”梦铃从旁打岔道:“不然做茶叶生意如何?”
  “不好吧?梦铃姐,寒城这附近没人爱喝茶的,大伙儿都拿酒当水喝。”花铃摇着头应道。
  “那就开酒楼如何?”翠翠笑道:“喜怜姐开花楼,傅爷开酒楼,一样很相配嘛!”
  “做生意谈什么门当户对?你们认真点。”莫喜怜将两人的提议都打了回票,“就像花铃说的,寒城这一带喝茶的人太少,天气又偏寒,喝酒暖身早成了习惯,至于酒楼……老店太多,没必要再多间店去坏了关系。”
  “那喜怜姐,你有好主意吗?”翠翠问道。
  “我想……若要做生意,布庄倒是不错。”莫喜怜仔细想了想,好半晌才吐出回应。
  “布庄?”这回轮到傅衡诧异了,“怎会想到这个?”
  “首先,寒城这一带,只有三家布庄,数量明显有些不够。”莫喜怜说着自己的考量,她一一解释道:“再来,这三家里,诚信些的只有两家,可他们的货色不够齐全,送货时间也不够准确,而花样少有京城里来的,多半是寒城一带的姑娘纺制。”
  “所以?”傅衡对这些买卖事不怎么了解,也就静着听莫喜怜说下去。
  反正,听她说话对他来说不是折磨,却有一股淡淡的舒适感。
  像骑马跃草原,像仗剑望城关……对他来说很是自然。
  “偏偏在这一带,布的用量相当大,尤其是东华大街的花楼,姑娘家月月年年在换衣裳,样式料子却找不着什么好货色,要托布庄采买又不一定谈得拢,所以才想到,若是由衡你来开布庄,那就好办事了。”莫喜怜说着,眼眸都有些烂亮起来。
  “原来如此,听来倒是好买卖闻。”傅衡略微思索了下,又续道:“若是开了布庄,京里我确实有熟人可以帮忙,寒城能有小喜你照应的话……”
  “若你愿意,这东华大街上的众多当家,我可以一一替你介绍,还有,这不醉不归里,有许多贵客喜欢京城来的料子,却又不一定买得到,那些人脉我也能介绍给你。”即使不成为她的靠山,她也希望傅衡能够留下来,那么至少,在她所身处的寒城里,她偶尔还是能见着他的。
  “既然如此……”傅衡朝着莫喜怜迸出一抹淡笑,“就像你说的,开布庄确实是好主意,日后铺子稳当些,你这当家的靠山也有着落了。”
  他应得自然,没有刻意去向莫喜怜承诺,但话中之意,却让莫喜怜又惊又喜。
  傅衡,真要留在寒城了!
  甚至……他愿意当不醉不归的靠山!
  看着近在眼前的柔笑,莫喜怜按着自己猛跳动的胸口,觉得自己像是因为太过欣喜而喘不过气来,就连一旁翠翠等人迸露的窃笑表情,都分不去她此刻的思绪。
  这是爹娘在暗中保佑她,还是老天爷眷顾着她?
  即使傅衡并未对她表露过任何明显情意,就算这也许只是傅衡太过好心,想对她的倾慕做出一点回报,什么样的原因,她都无所谓了。
  她只知道,若这仅是个虚幻得过美的梦境,那就别让她醒来吧!
  第六章
  “当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赞赏声伴着酒杯与谈笑的单调响起,在不醉不归最华丽的一间厅房内,几名寒城当地富商,正在尽情品尝傅衡与莫喜怜送上的酒菜。
  “这都是多亏各位的介绍,一桌酒菜,聊表心意,还请大家尽兴些。”傅衡举杯敬道。
  “说起来最厉害的还是莫当家啊!有了她的支持,傅家布庄才能在短短几个月里,吃下寒城附近一半以上的布料生意不是?”
  富商们一边品味着上等美酒,一边谈天,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对傅衡迅速发迹的羡慕。
  三个月前,傅家布庄在莫喜怜的帮忙打点下热闹开张了。
  原本大伙儿对于这出身武官的傅衡被贬到边关来,还做起不熟的布料生意,都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却没想到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傅家布庄的生意好得没话说。
  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当数不醉不归的莫喜怜,由于她极力向东华大街的各个花楼当家推荐傅家布庄,再加上傅衡又自京城买入许多边关少见的布料,因此上门的姑娘们都对此赞不绝口。
  尤其傅衡这位老板,做事稳当诚信,价格又开得公道,因此在口耳相传之下,很快便成为寒城最大的布庄,来客络绎不绝。
  这样的发展,自然令众多富商感到讶异,原本抱着看戏心态的人们开始与傅衡套交怀、攀关系,在得知傅衡背后有莫喜怜撑腰后,有人斥之,亦有人喜之。
  原本花楼当家找富商当靠山,就已经是不成文的习惯,所以时常流连花街的富商产对于傅衡靠着莫喜怜扶持而起家的经历根本不以为意,反而是大表佩服,因为过去莫喜怜从来就未曾依靠过任何人。
  而且过去傅衡这位护东将军,一直给人严谨的感觉,知道他与莫喜怜有关系,反倒令想与其交好的富商差爷们安心,觉得他并非难以亲近的人。
  也因此开始有不少人上不醉不归,明的是找姑娘,其实却是与傅衡大谈生意经,找些赚钱的合作机会。
  对此,莫喜怜自然是欣喜的,因为生意成功,表示傅衡能安心在寒城做买卖、过日子,也不会再挂心着从前当将军的烦忧,所以对于上门找傅衡谈生意的人,她总会热络地帮忙介绍。
  而傅衡对此也未曾拒绝,虽然并不善与众人交好,却不避讳与大家同桌吃饭喝酒,每当莫喜怜询问他的意思,他总是点头允诺,只是会补上几句,表明自己不善交际,希望莫喜怜亦在场,并替他同桌招呼。
  所以像这样在不醉不归同桌喝酒谈生意的景象,便成了傅衡的日常生活。
  只不过,虽然他成功从武官摇身一变,成为人人羡慕的富商,但面对众人的羡慕,他依旧是一副淡然处之的态度。
  “布庄是靠莫当家撑起来的,我不过是出点钱。”傅衡轻描淡写地带过自己的风光,淡笑应道:“女人家才懂什么叫好布料,我一个大男人实在是懂得不多,所以近来还想着是否该将布庄转交给莫当家打理,也算是报答莫当家的恩情,至于我……一个大男人成天同女人一块儿谈生意总是古怪,想问问各位有什么其他财路没有?”
  “看不出来傅老板这么有野心啊!布庄刚稳又想转行了?”同桌的李老板啜着上等好酒,笑道:“莫当家也真是找着好靠山了,有了傅老板在身边,一辈子都不愁吃穿啊!”
  “那是傅老板不嫌弃,但是要不愁吃穿一辈子,还得请各位多多指点。”莫喜怜笑应道。
  “要说财路嘛!我刚知道个好生意。”一样在花楼包养姑娘的陈老板应道:“我想大家应该不知吧?那就是卖面粉。”
  “面粉?那区区几毛钱,能当大生意吗?”李老板不以为然地驳道。
  “零着卖自然不赚钱,但近来关外要买大量面粉,买的还不是寻常人家吃的数量,一趟要送上五千斤哪!来回几次,少说也要赚上三十万两的!”陈老板说得眉飞色舞,又续道:“偏偏我忙着卖稻草,没空闲多谈这笔生意,若傅老板有意思,倒可以替你介绍。”
  “又是稻草,又是面粉,还是些大数量,关外人买这许多做什么?总不会用来生火做馒头吧?”傅衡淡笑出声,微敛的眸光里看不出认真还是说笑。
  “谁知道呢?我们做生意管的是银两进口袋,他们要买,我们就卖啊!”陈老板笑嘻嘻地应道。
  “说到这稻草,我倒知道一点。”近月来正式向莫喜怜开口包养花铃的韩村,突然大声打岔着,“不管他们想干什么,我猜是喂马去了!”
  “喂马?我卖关外的稻草多到能盖几十栋稻草屋了,关外哪有这么多马要喂?”陈老板忍不住摇摇头。
  “这你就不懂了。”韩村得意道:“关外好马可多着,从前我趁着替官兵运马,练就分辨好坏马的眼力,所以就藉往来之便,将关外好马买入,转卖到京城,可后来他们的好马都不卖了,我没生意做,干脆转卖木材给他们。”
  韩村说着少人听闻的消息,脸上还有着得意神色。
  一旁的傅衡浅啜了口酒,眼神一转,沉声搭上了话,“说到木材,听说他们买了做弓箭是不?”
  “对对对,听说是的。”韩村连连点头,“关外生活嘛!不是骑马,就是打猎啦!”
  “这么说来,他们是担心猎不到东西吃,所以便往关内买面粉了。”李老板应了一声。
  “可咱们大王收伏三族后,不是已经重新划地,派人治理了?他们到现在还是一样过放牧生活吗?”莫喜怜将刚煮好的甜汤往桌上送,一边招呼一边吐出纳闷问句。
  关外生活不易,所以从前关外三族才会闯关掠夺,这是大伙儿都熟知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