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章节目录 卷二 040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2)
  一句话问的朝廷之上议论纷纷问女子芳龄原本是忌讳之事但她明白他话中含义倒也不隐瞒淡声回答:民女今满十六。
  诸位大臣们听听这女子才十六而已年纪轻轻哪懂什么国家大事?皇上请明鉴。
  她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站在那里。
  景帝微微蹙了下眉头依照袁中郎之意如何?
  楚凌裳只听着这声音耳熟这才想起他就是昨晚在宴席之上进谏之人。
  袁盎立刻回答: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如此方能平复叛乱。
  众人听了纷纷低语。
  皇上切勿再犹豫了昨夜皇上已经下旨今日午时将晁错腰斩如若有反悔之意放了晁错不但会引来七国叛乱的借口而且还会树敌意那匈奴左贤王昨夜在宴席之上便咄咄逼人他一是逼着皇上斩了晁错二是——袁盎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楚凌裳公然向皇上索要楚姑娘他的目的只是想要挑起事端引来大汉与匈奴之争皇上万万不可中了蛮夷计。
  朕昨夜也只不过是拖延之计难道真的要朕为了平乱便罔顾重臣命?晁错是人才朕极为爱惜而楚寰妤冷静果断朕认为她足有平定天下的本事她已被朕封为女官又哪有将朝中官员送人的道理?景帝的面色显得有些不悦很明显他有心倾向楚凌裳。
  皇上此言差矣。袁盎言辞更加咄咄逼人声音也提高古往今来从未有女人封官进爵皇上此种举止并将为天下人当做笑谈臣以为大汉如今国基不稳文帝在位之时朝中因抗击匈奴早已经使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为了黎民苍生臣等都甘愿为皇上赴汤蹈火抛去命难道楚寰妤就不能做此牺牲?
  身后有众多大臣点头同意袁盎的话。
  景帝见此衣袖下的拳头紧攥良久后看向楚凌裳楚寰妤对于七国平乱你主张主动出击而面对匈奴滋扰你又有何良策?
  楚凌裳抬眸不难看出景帝眉梢间滑过一抹隐忍淡声回答:大汉与匈奴厮杀近百年往往都是败多胜少原因很简单就在于大汉战马不良。
  有何良策?
  匈奴战马强悍大多为汗血宝马此种马匹可日行千里奔跑之时犹如生出两翼大汉若要强盛必先引进此种宝马作为战马屯兵养马才是上策。楚凌裳给了一个极为中肯的建议。
  众多大臣又开始议论纷纷。
  袁盎闻言冷笑道:照楚寰妤的方式去做那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出兵匈奴?真是笑话!如今战事在前楚寰妤的计策并非良策皇上还是接纳臣的建议午时将至勿要给匈奴左贤王留下攻汉的借口才行。
  皇上袁中郎之言并不妥当末将愿领兵迎战保我大汉江山。朝廷之上另一武将跪地请命。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她顺势看去好一个威武男儿虽身未带兵器可那眉宇间尽是沙场英气。
  章节目录 卷二 038 各有各的城府(2)
  虎漠一听想了想王上如此说来汉宫的细作已经察觉出皇上的意图想要将十皇子尽快铲除?
  察觉出皇上意图的不是细作而是远在匈奴的右贤王于单。赫连御舜风轻云淡却一眼看穿其中个由。
  虎漠一怔却没有怀疑他的话。匈奴国这些年昌盛战事又连连传来捷报匈奴的铁骑甚至征服北方大半个领地军臣单于即位后更是大肆扩张领地单于情刚烈从不服于南方大汉刚刚即位之初便放弃与大汉的和亲举兵南下攻占了大量的财富和兵马当时文帝在位报警烽火一度烧到了甘泉宫文帝驾崩后景帝的军权又落在窦太后手中单于有意取而代之更想借助当今七国叛乱局势再度南下攻占长安城。
  而王上口中提到的于单就是军臣单于之子也是目前匈奴的太子但世事多变一个太子之所以被奉为右贤王原因只是军臣单于找回了曾经失散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赫连御舜!外人并不知道详情但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虎漠知晓这件事。
  赫连御舜的母亲是魏国人是军臣单于在随父王攻打大汉的时候曾经迷恋过的女子后来军臣单于回到漠北后就对这个汉代女子念念不忘更留恋于曾经与女子的欢情之中曾经有想一度将她接回北方但当时战事连连一时间便失去了这女子的下落。
  后来当军臣单于即位后再次派人潜入中原没料想他只找回了亲生骨那女子早已经不在人世。
  对于赫连御舜这个儿子军臣单于倍是心疼出于对的爱便允许他追随母亲的姓氏并赐封他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贤王因他长于太子于单所以取而代之成为长子也就是匈奴国的大王子。
  于单不同于赫连御舜的稳重相反总是与这个意外冒出来的大哥唱反调不过他也不乏是聪明之人只是意图太为明显罢了但是他太不了解赫连御舜这个左贤王可以在战乱之中生存下来绝对有过人之处他的心思绝非表面温和笑容那么简单。
  我这个弟弟太急于求成他的目标又何止十皇子那么简单?何时下毒不行偏偏等到本王刚刚入宫之时?赫连御舜笑得更加灿烂。
  虎漠连忙问道:王上那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楚凌裳。他幽幽说了句。
  虎漠知道左贤王绝非是贪色之人想了想楚凌裳这个女子是鬼谷后人人人都说能够得到鬼谷之人协助就必然得到天下王上就算有心要得汉帝也未必会首肯。
  赫连御舜眼中更是自信满满汉帝迟早会答应就算他有万般不愿朝廷之上后宫之中自然会有愿意做主的人虎漠难道你没听过中原有一句话叫做‘红颜祸水’吗?说到此他放眼看了看四周大殿这偌大汉宫能容得天下却永远容不得倾国的女子更何况她还是威胁到一干人等权力和富贵的女子?
  可是这个女子的本事真的不小。
  楚凌裳常年隐居山谷虽可洞察命运却只是纸上谈兵人心险恶她又知晓多少?她是人不是神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而本王最擅长做的就是抓住对方的缺点。赫连御舜笑容隐藏于唇角之中深谋远虑之言令人不由惊颤
  章节目录 卷二 041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3)
  景帝想了想看向楚凌裳今日大臣们进谏有希望诛杀晁错以平息战乱正如袁中郎之意让朕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又有赞同出兵迎战正如周将军的意见楚寰妤一直进谏为迎战与周将军的想法一致你可有详细妙计?
  周将军?她这才知晓刚刚开口说话的这位男子究竟当朝赫赫有名的周亚夫大将军。深吸一口气她看向景帝——
  圣上叛乱之意就正如‘欲加之罪’纵使诛杀晁错也未必可平复战乱说不定适得其反更为糟糕如若为了大汉平定民女不会在意皇上是否同意和亲但在民女认为大汉君威天下将军更是威风凛凛正如朝上有周亚夫大将军又有栾布、窦婴为左右手此战必要主动迎击才行。皇上可命周将军为太尉亲率诸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如此一来可令吴王措手不及再想掌控时机就难了。
  景帝听了微微点头做思考状许久没有开口。
  楚凌裳也一直站在殿前静静地看着殿上的景帝见他眉眼依旧露出闪烁之光心中知晓他心中尚且存有疑虑。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袁盎立刻反对进谏吴王发兵叛乱已杀我汉军数万人如不诛杀晁错叛军更会以此为借口直攻大汉。据臣所知吴楚叛军声势浩大单说吴王就有近五十万大军如皇上真的决定迎战前线军队不足临时调动人马也来不及大汉的百姓又将置身水深火热之中到时候民怨连连只因皇上保晁错一人所致有损我大汉国威。
  朝廷自是分派分流的袁盎的建议一提出他身后的几名大臣也同时跪地袁中郎所言及是还望皇上三思而后定。
  楚凌裳微微转头看着朝堂之上的情形又见景帝的面色一直在犹豫再度轻柔开口皇上如若担心吴王叛军人数之多民女认为这并不足为怕。
  所有人又将视线转到了她的身上。
  景帝愕然此话怎讲?吴王叛军可是足足有五十万。
  不这人数令人质疑。她淡淡一笑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大汉自文帝之后国泰民安皇上登基以来更是做到国民昌盛百姓一向爱戴大汉朝廷自然不会希望改朝换代。吴王是犯上作乱此举本就不得人心又何来的五十万大军呢?依民女看来此次叛军最多不过二十万这二十万大军中不免会有亡命怎会尽心效力?相反汉军一心为朝廷只要皇上下令主动迎战大汉毕竟赢取主动只会胜不会败。
  她的声音虽轻却很有力度大胆的推测更是令所有大臣们全都愕然周亚夫、栾布及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也纷纷跪地请命异口同声说道:末将愿为民请命请皇上下旨迎战。
  皇上此时出战只会给北方匈奴留下机会匈奴这几年屡屡有进犯之意而今左贤王又将进殿面圣如果皇上真的决定迎战匈奴贵族自会以大汉不尊重外宾为由与吴王勾结攻打大汉。又一位重臣大声提议。
  景帝揉了揉额头没有开口。
  楚凌裳将景帝的样子看在眼中心中倒也明镜似的如今的局势在景帝看来是骑虎难下左贤王的觐见就好比卡住了他的咽喉发兵不是不发兵也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