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也许爱到深处便生恐惧,当时军臣虽位于单于,但羽翼未丰,自然不敢轻易将爱慕汉族女子之事公诸于众,更不敢将赫连御舜的娘亲示人,所以王府中的那处宫殿变成了两人相亲相爱之地。
  军臣单于对赫连御舜更怀有愧疚之意,封他为左贤王,并因他的战绩显赫特赐兵权,只可惜,他远离了皇宫,选择住在娘亲曾经住过的王府。
  军臣单于是具有野心的男子,一心想要攻占中原。在位第二年时,他便发动战事与大汉抗庭,撕破与大汉岌岌可危的关系。一心忙于战事的军臣渐渐忽略了一心在王府中日夜等候的女子,也终于为阙氏发动铲除计划提供了有利条件。
  原来禁楼之中的确是住过一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赫连御舜的生母。熟悉赫连御舜的人都以为他的生母早就死于战乱,但后来,当她与赫连御舜成亲的第二天,他便告诉了她所有的事情。
  可他从来不去王府深处的那座宫殿,因为每次哪怕只是远远看到都会心痛如绞。娘亲曾经住过的宫殿名为“锦阁”,后被他亲自改为“禁楼”,封为禁地,任何人没有经过他的允许都不得擅自进入。
  后来,他知道了那人便是他的爹,一直生活在他的幻想之中和传说之中的爹。
  女人的嗅觉都是敏感的。阙氏察觉到了军臣的异样,终于有一日派出探子查明了王府中的秘密,并大动了家族人的干戈,一同进府搜查此女。
  她一生最爱的便是芙蓉花。
  她心理留下了阴影,每次想到那年被关进禁楼的暗室之中那一幕,青袖就全身都紧张。
  她的确很喜欢,只可惜没有芙蓉花。
  宫殿最上方挂有金灿灿的匾额,上有书写一串匈奴文字,用汉语译为“枭龙殿”。
  慢性毒药再加上郁郁寡欢,使得她的身体状况糟糕至极,在弥留之际,军臣单于带着她到了一处风景如画之地,这片土地是他专门为她攻占下来的,他相信生性淡薄的她必然会喜欢这片净土。
  有关禁楼,有关他生母的事情,是她和他,甚至还有军臣单于三人知道的秘密,有可能也会有其他人知晓这件事,但从赫连御舜口中相告的人就只有她一个。
  团。幻裁,团裁。楚凌裳笑而不语,这个问题青袖问了有几年了,每次她都没有回答。其实原因很简单,每年的今天便是赫连御舜生母的祭日,她身为他的妻子,自然要守这个孝道。
  楚凌裳进了殿内,青袖便连忙叮嘱其他宫婢们备好热水驱寒,又接过楚凌裳身上的雪白裘毛披风挂到了一边后,懒洋洋地抱怨了句,“小姐,你都住进宫里这么多年了,怎么每年还要这个时候回一趟王府呢?还要去那处禁楼,阴森森的恐怖死了。”
  精美的车撵在皇城宫门口停了下来,侍卫上前,一只纤细如玉的小手从绣帘内伸了出来,一块寒玉散发着隐隐的青光在侍卫们眼前亮了亮,侍卫们见了纷纷单膝跪地问安后,连忙放行。
  自他懂事开始,他就与生母生长在魏国,曾经也听说过有关生母与匈奴单于的一些事情,后来生母承认与匈奴单于与战乱年代相遇,与渭水之畔定情,一段听上去凄美的故事。再到后来,一日,赫连御舜刚一推门要与生母外出,却不曾想见到家门口伫立了一匹高大战马,一异国男子高高骑于马背之上,目光炯炯,仪态威严,颇有王者之气,生母一惊,手中的竹篮打翻在地。
  赫连御舜得知此事后,心中便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他恨这个爹,如果不是他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将娘亲带回北国,娘亲也不会死,如果他能够不顾忌权贵,他的娘亲也不会惨遭毒手。
  阙氏得知女子死后,惺惺作态地做了一场戏,赐死了身边的一个丫鬟当做了事,至此埋下了赫连御舜对她的怨恨。
  阙氏暗自命人在赫连御舜娘亲的饮食中下毒,待到军臣单于带着赫连御舜打了胜仗,连续攻占了几座城池回来后,他的娘亲早已经身体透支。
  飞雪笼罩了整个北国,皇城上下被映得白皑一片,侍卫和宫女们走在路上尽是“咯吱咯吱”的踩雪声,这是冬天独特的妙音。
  为了思念母亲,也为了满足母亲生前的愿望,他便在书房和暗室的墙壁上亲自画下栩栩如生的芙蓉花,他的画工是娘亲亲自传授的,画完芙蓉花后,他便发誓再不会动画笔。
  斗转星移,日子叠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后来他听说,单于为娘亲攻下的那片净土被称为了“情人坳”,那里种下了万亩的百花树,他一次没有去看过。
  他的姓氏一直追随着她的娘亲,赫连。他娘亲名为赫连蓉,很多人又亲切地称他的娘亲为——蓉娘。
  卷七 245 钳制的棋子
  楚凌裳知道了整个故事后,被深深打动之余,也终于明白了几年前晚宴的那天,南华公主在禁楼附近遇上军臣单于的原因了,军臣单于许是在吊念,许是与赫连御舜一样不敢轻易踏进禁楼,原因便是怕触景生情。
  这么说来,南华许是也了解这段故事,否则怎么会将时间拿捏得如此精准?
  从那天开始,她在每一年都没有错过蓉娘的祭日,纵使如今进了宫,每到这个时候她都会陪伴赫连御舜一起回府祭奠。
  “嘘——”楚凌裳连忙示意她闭嘴,低声呵了句,“你的嘴巴真是讨打,万一被外面的丫鬟听去了,还不定怎样想你呢。”
  于单自从上次事件便被军臣单于关进了天牢,至此也失去了争夺太子的资格。半年后,军臣单于封赫连御舜为太子,并将原本就为赫连御舜准备的枭龙殿赐为太子殿,命他偕同家眷一同入宫。
  于单被释放,再后来一直留守萧云殿,很少参与政事,即使上朝也不做言语,他和伊柯的领地几乎被赫连御舜和左谷蠡王伊稚斜瓜分干净,至此,这几年,如果一定要找出能与赫连御舜兵力相当的人便是伊稚斜了。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将各国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万里长城,从那时候开始,以长城为界,长城内称为关内,长城外称为关外,匈奴为关外,视为敌寇。
  关外的人,也就是北国之地从来不过新年,中原人的新年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们宁愿用血淋淋的祭天仪式来激活着民族的灵魂,告诫着世世代代的匈奴人,势要夺取中原。【注:有关我国新年的来历,感兴趣者可以查看相关野史,不同于年的传说,我们现在过的新年的确是有一段这样的历史。】
  匈奴与中原不同,在这里没有中原所谓的“年”,匈奴人一向有祭天的习惯,在这一年的年尾将会举行重大的祭天仪式来感激上苍的厚爱和垂怜。
  又过了半年,军臣单于主动提出效仿大汉,年底实行赦免,释放了天牢的一些囚犯,自然也包括二王子于单。
  太子之位稳固后,赫连御舜又借以邑城灾祸为由,上朝之时提出上书,直指右谷蠡王伊柯管理失职,忽略邑城安稳,朝中多有赫连御舜的党羽,也纷纷跟着进谏,军臣单于犹豫之下,只能按照赫连御舜和众大臣的意愿,将二王子于单和伊柯等人的府邸抄家,真金白银由赫连御舜亲自押送邑城赈灾。
  宫闱内外发生了悄然变化。
  就这样,转眼到了现在,算算她从大汉到匈奴,已有四年光景,除去第一年的动荡之事,这三年倒也过得相安无事,赫连御舜这两年也有战事,不过他骁勇善战,频频将捷报传到皇城之中。
  想到这里,楚凌裳轻轻叹了口气,看着窗外飘扬的雪花,这一年,又快到了年根。
  联们保我能联我。新年,是关内人才会过的节日,她曾在中原的时候,也喜欢新年,新年的来源很简单,是秦朝时期关内人为了庆祝击退匈奴人而设定的节日,再到后来,每到年关,新年便成了中原人,也就是关内人所有的节日。
  无论是赫连御舜,还是伊稚斜,又或者是夜崖迹还是楚凌裳,他们心知肚明,军臣单于之所以释放于单,一来是处于骨肉亲情,二来便是要用于单来钳制赫连御舜越来越高涨的权力。
  朝廷之上,她师兄夜崖迹被军臣重用,辅佐政事,但她清楚知道,师兄只为一人而留,尽管那个人总是在宫中与师兄避而不见。
  楚凌裳听了后,脸颊微微一红,心底泛起甜蜜。
  楚凌裳深知赫连御舜是睚眦必报之人,也许直接杀了阙氏并不能解恨,再者,阙氏身为单于的正室自然动不得,所以,伤在儿身痛在娘心,令阙氏最痛的方式并不是直接伤害,而是让她痛不欲生。
  楚凌裳的出现多少令军臣单于感到意外,后赫连御舜又从容解释到派人找寻终于获知下落,也就这样搪塞了过去。
  自古英雄多磨难,江山与美人孰轻孰重一直是英雄无法释怀和解决的问题,落在军臣单于也同样如此,赫连御舜对他又爱又恨自然也有迹可循了,他是他的生父,他的娘亲因为有了这个男子而开心,但又因为有了这个男子而丧命。
  虽说于单已经被废,但始终是二王子,身上流淌的是皇室最正宗的血统,他背后代表的是家族权力,一旦赫连御舜有逼位之心,于单也可算是最有利的钳制之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