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都市青春>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04章 贾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

第204章 贾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

  第204章 贾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
  “我河南军与和河北军在官渡已经相持半年有余了。”
  “军民穷困不堪,须得求个战果。”
  “不瞒文和先生,李某在袁营中设下了数道引子。”
  “现正缺一智谋之士,为我作引。”
  李翊凝着眸子,一本正经地望着贾诩。
  眼神十分诚恳,郑重其事地说道:
  “并且李某认为,此事非文和先生不能成,非文和先生不能决。”
  ……嘶。
  望着李翊那坚定的眼神,果决的语气,贾诩内心都不由掀起几分波澜。
  但还是强忍住内心的激动,端起茶盏来,慢悠悠抿了一口,方才笑道:
  “老朽驽钝,为何非我不能为?”
  “……先生做事稳重,机敏果敢,吾遍观诸营,未有如先生者。”
  李翊也是有理有据地拍马屁。
  “况先生初至官渡大营,又身属张绣大营。”
  “行事必能更加顺利。”
  言外之意,官渡之战本质上是河南、河北之间的交锋。
  其余诸侯不管怎么站队,只要没有直接下场,都可以定性为中立。
  现在不论张绣也好,贾诩也好,都还未直接参战。
  身份相较不那么敏感。
  贾诩沉吟半晌,浑浊的眼眸中看不出任何所想。
  少顷,才缓缓起身。
  李翊也跟着同时起身,将手一扬,已准备了要做拱手道谢的动作。
  贾诩见此,乃笑道:
  “……善,能与李先生共事,乃老朽之幸也。”
  李翊闻言大喜,顺势将举在半空的手势做完,口中连连称谢。
  贾诩又问具体细节,李翊乃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两句,密授计策。
  贾诩听罢,连连点头。
  “……此事关系重大,望先生切勿负我。”
  微微一顿,李翊又接着补充一句,“勿负河南之民,勿负曹司空、刘将军。”
  后面一句,则是纯给贾诩上压力。
  贾诩也知肩上担子有多沉重,乃信誓旦旦地向李翊保证。
  “请李先生勿忧,诩定不辱使命。”
  话落,便转身出营去了。
  李翊亲自送贾诩出营。
  “……外边儿风寒,文和先生早去早归。”
  李翊微微笑道。
  贾诩长呼了一口气,将身上的裘皮大衣裹了裹,忽又猛地回头看向李翊。
  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李先生。”
  “文和先生有何吩咐?”
  “……呵呵,不敢。”
  贾诩扬唇一笑,将目光看向不远处,焦急等待的张绣。
  “……张绣是个老实人。”
  “今日老夫便将他交给君侯了,还请君侯善待他。”
  贾诩再次改口,以爵位称呼李翊。
  似想强调以李翊如今的身份地位,只要想,肯定是能保住张绣的。
  “请先生放心,我不仅会善待张将军。”
  “如不出意外,当有一大功为他作见礼。”
  李翊拍着胸脯保证。
  贾诩这才放心,转身出营。
  张绣见了,急忙迎上来,问道:
  “……先生,适才您与大都督说了些什么?”
  “……呵呵,没什么,大都督盛赞张将军的才能,将军可以为朝廷尽忠效力,勿生二心。”
  张绣向来敬佩贾诩,两人初见之时,便行过爷孙礼。
  故贾诩在工作上是张绣的客臣谋士外,私生活中更如他爷爷一般。
  “请先生放心,绣既领军来到官渡,敢不效死力乎?”
  贾诩一颔首,又叮嘱道:
  “诩有公务在身,须离开一会儿。”
  “将军须知在官渡不比在宛城,此间一切军事要务,当听李郯侯的。”
  “若李郯侯有军令调用,将军切勿推辞。”
  张绣闻言,连连称喏。
  贾诩自离了官渡大营,望北而去。
  ……
  袁军大营。
  一辆又一辆谷车自北而来,不断被运送至乌巢。
  望着呈上来的军报,袁绍喜出望外。
  身在邺城的审配,在接到袁绍的催促之后,也是立马开始重新筹措粮食。
  冀州到底底子深厚,兼之审配是河北大族,对魏郡一带影响力极强。
  竟愣生生又给袁绍筹集了一月之粮。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袁绍这次也是派遣重兵护送粮草。
  最后,这一月之粮已成功进入到了乌巢。
  而当粮草进乌巢的那一刻,也就宣判了河南军的死刑了。
  仗打到现在,你河南军不跟我河北军打大决战。
  那就只能是比资源,比消耗。
  你河南人自以为靠着拉长战线能够拖垮我军,但事实证明,你们错了。
  袁绍的情报系统,已经探听清楚,河南军的粮草至多已不过三日。
  你拿什么跟我斗?
  袁氏一统天下,只剩三天时间了。
  至少袁绍是这么认为的。
  待看完审配呈上的军粮统计之后,袁绍忽又发现,审配还单独写了一封书信给自己。
  袁绍正欲打开来看,人报谋士许攸求见。
  袁绍此刻心情正好,遂命许攸入见。
  “子远,这般晚了不去睡觉,找孤何事?”
  “……呵呵,今我军与河南军已相持半年有余,难分胜负。”
  “故攸特来献计。”
  许攸此人性格贪婪,视财如命。
  不单单是敢贪污军粮,更敢直接向袁绍索取。
  袁绍本人性格又豪爽大方,所以很多时候都对许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许攸这个人又有点儿缺心眼儿,你平时找袁绍这个土豪爸爸要钱也就算了。
  关键这厮,打仗的时候都在找袁绍要钱。
  要是你以“公事”当借口求经费也就罢了,但许攸是直接当成是“零钱”来要。
  换作平时,袁绍给也就给了。
  但目前在干什么?
  打官渡之战呐!
  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役,经费紧张,哪有闲钱给你?
  所以袁绍果断拒绝了许攸的“财物”索取。
  许攸对此颇感失望,又觉定是自己太久没有建树,故袁绍有意疏远自己。
  遂专程深夜前来,向袁绍献策。
  兴许袁绍一高兴,便会重赏自己。
  面对一脸自信的许攸,袁绍脸上却并未显露出多高兴,只淡淡问道:
  “汝有何策,可试为孤言之。”
  许攸嘿嘿一笑,躬身至袁绍案前:
  “今河南军兵少,而悉师拒我。”
  “许下余守必然空弱,若能够遣轻军,星行掩袭。”
  “则许拔而操擒也。”
  “纵其未溃,亦可令其首尾奔命,破之必也!”
  许攸自信满满地将自己的计策说出来。
  这些天他也并非是在磨洋工,也是有主意观察河南军大营的。
  他敏锐地察觉到,不论是刘军大营,还是曹军大营。
  出于弥补伤员,或人事调动的原因,官渡大营不断有新人进入。
  这也就意味着,河南后方必然空虚。
  “河南军与我军相持已久,公也无须再与之相攻。”
  “急分诸君持之,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
  许攸见自己的计策,并未引得袁绍的注意,又马上改了口。
  说咱们分兵,去抄掠陈地,抢夺天子,亦不失为一良策。
  只要天子没了,曹刘便失去了最大的舆论优势,即:
  ——“奉天子明诏,兴义兵讨贼。”
  本来豫州之民便支持袁氏,天子一失,则大家必然更加相信天命在袁。
  不过,不管是哪条计策,其核心要点是不变的。
  就是都得分兵,抄后路绕袭。
  袁绍面色波澜不惊,平静地说道:
  “吾要当先围取之,曹刘自破。”
  “又何须分兵?”
  许攸万没想到袁绍拒绝的如此果断,忙道:
  “明公,今若不取,后必将反手其害。”
  袁绍大怒,叱道:
  “汝咒我耶?”
  许攸惶恐,连连赔礼。
  袁绍这才怒气稍减,但仍不用许攸之策。
  许攸只能喏喏而退。
  于袁绍而言,他知不道许攸这个分兵计策是好计呢?
  答案是知道的。
  因为河北军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分兵去绕袭河南军后路绝对是一条上策。
  但袁绍没必要去这样做。
  因为河南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了。
  既然敌军已经没粮了,那他只需再等几天就能赢了。
  他又为什么要节外生枝,冒险派轻骑去绕袭呢?
  这是袁绍性格上的缺陷,“干大事而惜身。”
  既斥退许攸,袁绍来将审配的书信,拆开来看。
  原来书中言及,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
  且令子侄辈多苛税,钱粮尽入自家腰包。
  于是审配已将许攸家属并数下狱,等候袁绍回来发落。
  这是审配作为河北派,向河南出身的许攸发动的一次反击。
  即趁许攸在官渡前线,偷家。
  审配不仅将许攸这些年贪污受贿的证据全部收齐,并雷霆风行。
  封锁完消息,将其家属全部逮捕下狱,禁止他们向许攸通风报信。
  然后才将收集好的证据,送到袁绍案前来。
  袁绍看完书信,不由大怒:
  “滥行匹夫!”
  “尚有面目于吾面前献计耶!”
  时郭图初至,问及缘由,道:
  “恐是审配有意陷害,望袁公切勿轻信。”
  因为已经拉许攸到袁谭长子阵营里来了,郭图还是出面帮许攸说了两句好话。
  然袁绍却将证据甩到郭图面前。
  “汝自己看!”
  “这许攸不止在吾邺地贪污受贿,他竟然还暗中收受过李翊的贿赂!”
  “什么?李翊的?”
  郭图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翊是是什么人?
  两军总督,袁公的死敌啊!
  许兄啊许兄,你怎么这般糊涂。
  连这笔钱都敢要!
  郭图还想确认一下,许攸胆子是否真的这么大。
  但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郭图也不敢再帮许攸说话了。
  因为再说下去,郭图自己都会受到牵连。
  “……哼。”
  袁绍面色铁青,气不打一处来。
  “我料许攸必然是与李翊有旧,故适才向我献计。”
  “想其受他贿赂,为他作奸细,欲赚我军深入耳。”
  “吾当拿他问罪,汝身为监军,可速速去盘查此事!”
  郭图闻言一惊,暗道许攸受李翊之贿,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按理说,这种情况直接就该斩首了。
  袁绍怎么还要让我去查?
  不过既然事有转机,郭图便领命退下了。
  这边,许攸回到营帐内,见自己的计策不为袁绍所用,他反倒有些埋怨袁绍。
  在帐内来回踱步生闷气。
  忽有人报,有可客求见。
  “有客?”许攸背着手,眉头皱起,“打来了?”
  “打南边来。”
  那侍从回答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先生,如今南北相持,正是多事之秋。”
  “既然这外客是南方来的,还是不要见为好。”
  “胡说!”
  许攸一挥手,叱道:
  “岂不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在我许攸门前,断无拒客于千里之外之理!”
  于是,即命人将那外客请入。
  少时,一身着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徐徐入营。
  “……足下是?”
  许攸反复打量这老者,确信自己不认识他。
  那老者当即拱手作揖:
  “凉州贾诩,见过许先生。”
  别看贾诩为人低调,但他的名气其实是很大的。
  少年时就曾戏耍氐人而名声大噪。
  至李傕、郭汜作乱时,贾诩一度位列光禄大夫。
  这还是贾诩保持低调的结果。
  因为一开始李傕、郭汜还想给贾诩封侯,还要让贾诩当百官之首。
  不过都被贾诩给拒绝了。
  贾诩如今年过半百,站在后世的角度知道他的人生高光才刚刚开始。
  但其实,他现在就已经功成名就了。
  即便是生在南阳,禄在河北的许攸,也知道贾诩的名声。
  “原来是文和先生,久仰大名。”
  “快请坐,快请坐。”
  许攸敬贾诩是一位长者,即邀他入座。
  贾诩又是一拱手,方才落座。
  “今日求见许先生,乃是老夫唐突了。”话落,从袖中掏出一方锦盒。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今日献给许先生,权做深夜叨扰的赔罪。”
  “还望许先生莫要嫌弃。”
  许攸瞟了眼那盒中的物什,眼神微微一遍,当即喜笑颜开道:
  “文和先生这是作甚?”
  “太过客气了,太过客气了。”
  说着,不动声色地将那锦盒揣入袖中。
  贾诩嘴角微微翘起,感慨道:
  “老夫生在凉州,尚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物什。”
  许攸脸色微变,忙问道:
  “怎么?听文和先生的语气,这物什不是先生的?”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大方承认道:
  “此物乃是许先生故友,赠予先生的。”
  “故友?”
  许攸蹙起眉,仔细回想自己有哪些故友?
  在河北,他利用职权之便,上赶着上门送礼的朋友太多。
  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故友了。
  “……哟,您瞧我这记性。”
  “近日忙于军务,竟不记得许某在官渡有哪位故友。”
  贾诩眸光蹙起,一字一顿地回道:
  “此人身份不低,正是当今河南谋主,两军总督。”
  “李翊,李子玉也。”
  嘶……
  听到李翊的名字,许攸惊得立马站起了起来。
  上前捂住贾诩的嘴巴,小声说道:
  “先生慎言!先生慎言!”
  目今两军交战,李翊可是袁公的死敌。
  这样敏感身份的人物,贾诩张口便说许攸与他有旧。
  虽然事实如此,但也不能把这话明着说出来。
  贾诩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一眼许攸,慨叹道:
  “吾观许先生踌躇满志,似在此间过得并不如意?”
  许攸被贾诩一眼看穿心思,大感震惊,又忍不住长叹道:
  “……唉,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袁公不用我分袭颍川、陈地之计,乃使我穷困至此。”
  贾诩佯作惊讶,:
  “不瞒许先生,适才老夫曾路过盟军大营,见着了李翊本人。”
  “他与老夫交谈了几句,向老夫透露了许多军营细节。”
  “若是袁公肯纳许先生之计,则河南军已破矣。”
  “先生可再去见袁公,言明此事。”
  许攸摇了摇头,苦笑道:
  “无用,无用。”
  “袁公先前已不纳我之良策,纵然再见,亦不会用。”
  “……如此,却是可惜。”
  贾诩叹了口气,望着许攸,感慨道:
  “先生之才,胜老夫十倍。”
  “老夫年过半百,半个身子已入黄土,乃无用之人。”
  “只是见着子远这般后生晚辈,身负惊世奇才,却不逢明主,计不见用。”
  “令老夫深感痛惜。”
  贾诩此话煽动力极强,许攸闻得此言,亦觉动容。
  他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用。
  许攸此刻真的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世道纷乱,难逢明主啊。”
  许攸抬头仰望,长长地叹气道。
  “……哈哈哈。”
  贾诩捋着颔下的山羊胡须,“今南北相持,两雄争霸。”
  “我闻曹司空乃许先生故友,刘将军又礼贤下士。”
  “更别提今河南谋主李翊,还是许先生的旧识。”
  “如此,许先生怎么还说难逢明主。”
  这……
  听闻贾诩这话,许攸怦然心动。
  这几年,许攸没少收到李翊送的礼物。
  逢年过节就遣人送礼来,就连自己的马儿生下马,都要送礼过来祝贺。
  以至于许攸这种贪财至极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遣人备了些礼品,回送给李翊。
  两人虽是“笔友”,但你要说许攸对李翊没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毕竟就李翊这送礼的频繁程度,便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
  就凭李翊在河南的军事地位,许攸敢打赌,他真要去投靠河南军。
  必能够受到河南军的重用。
  “……唉。”
  许攸又是一声叹,朝贾诩摇了摇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攸非是不念旧情。”
  “只是攸之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俱在河北。”
  “全家老幼性命,悉数系于袁氏。”
  “若攸前去投了河南大营,有何颜面复见冀州亲人耶?”
  许攸刚一感慨完,忽听得帐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许攸大惊,忙出帐去看。
  “军营之内,何事喧哗!”
  “……先、先生,郭监军带着人来了!”
  郭图来了?
  还带了兵?
  许攸又惊又怒,但暗想自己已经与他结盟,他没理由为难自己。
  遂转身面向贾诩,请他稍待。
  自己则前去迎郭图。
  “郭监军,深夜带着这么多兵来许某大营,不知所为何事?”
  “诶呀呀,你啊你!”
  郭图咬牙切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许攸的鼻子骂道:
  “汝好糊涂啊!”
  “吾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会选择汝与我并力共事!”
  许攸被劈头盖脸骂一顿,只觉莫名其妙,摊了摊手表示不知监军什么意思。
  郭图乃将文书取出,重重地甩在许攸脸上:
  “汝且看罢!”
  许攸看完文书,骇然失色。
  “叫吾说汝什么好,汝平日贪污受贿也就罢了,毕竟爱财之心人皆有知。”
  “可汝当真胆大妄为,怎么连李翊的钱财都敢收?”
  “他是袁公大敌,汝难道不知?”
  许攸闻言,更加感到震惊。
  他何尝不知李翊的钱财不是好拿的,为此他明明严格做了保密。
  到底是谁给泄露了出去?
  不过,现在也不是找细作的时候。
  许攸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辩解道:
  “……冤、冤枉,冤枉监军!”
  “许某是受了李翊财贿不假,但那也是开战前的事儿了。”
  “交战至今,许某敢对天起誓,绝对没有受过李翊半点贿赂!”
  郭图气笑了,心想你还好意思说。
  听你那意思,等于开战之前,你都还在与李翊互通书信是罢?
  枉你许攸也是个智计之士,怎么被一个黄口小儿当猴一样甩!
  人家是河南谋主,你是河北首席谋士。
  你自己觉得你在开战之前跟他联系,甚至收他钱财,这合适吗?
  “有谁信?”
  “现在证据确凿,袁公差我前来拿你!”
  郭图恶狠狠地冲许攸恐吓道。
  袁绍只是让郭图来查许攸,并没有下令要拿他。
  郭图故意这样说,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许攸。
  免得这小子不知轻重,胡作非为。
  许攸出汗如浆,面色惨白,又问道:
  “那我冀州的亲人呢?”
  “俱被审公拿入狱了。”
  郭图这句是实事求是,又狞声道:
  “汝还有心思关心别人,还是先想想汝自己罢!”
  说着,又手指杵了杵许攸的额头。
  许攸听说家人遇害,面如死灰,身形一软,坐倒在地。
  “诶你!”
  郭图忙伸手将之扶住,又轻咳两声,正色说道:
  “……行了,好在吾身为监军,可以暂时不问你的罪状。”
  “不过这几天,你也须要避避风头,勿在袁公面前碍眼。”
  “等过两天,袁公心情好了,我再替你美言两句。”
  “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郭图沾沾自喜,借着这个机会不仅能够敲打许攸,还能卖个人情给他。
  许攸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也更好控制。
  等之后灭了曹刘,一统河南,估计袁公的身子也快不行了。
  到时候,郭图就得拉拢一切能够拉拢到的力量。
  全力支持大公子袁谭上位!
  “……呼。”
  许攸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逐渐变得坚定,恢复了往日神采。
  但脸上仍旧落着冷汗。
  “……好、好、好!”
  “我保证,绝对不再出现在袁公眼前!”
  许攸咬牙切齿,几乎是目眦欲裂。
  郭图以为他是坚定决心了,也感到十分满意,便道:
  “行了,我也先回去了。”
  “汝好自为之罢。”
  言讫,便领着身后之人离开了。
  待郭图彻底走远,许攸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见着贾诩,扑通便跪了下来。
  “……愿从先生之言!”
  贾诩人虽老,耳朵却已经好使。
  适才躲在帐内,将郭图与许攸的谈话听得真切。
  是故,当许攸回到大营的一瞬,贾诩便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呵呵。”
  贾诩抚须笑了笑,并未多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官渡,盟军大营。
  一匹匹战马,络绎不绝,悄然入了李翊大营。
  营内,不断有士兵抱着柴火,堆积在营中,垒木成山。
  赵云陪在李翊身边,见着这么多物什,还是深感震惊。
  “先生,准备这么多柴火,是要劫营吗?”
  李翊背着手,按理说,此时已经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候了。
  但李翊还是露出了一如往常般自信的微笑,半作调侃地说道:
  “子龙进步很大啊。”
  “不知先生要去劫哪座大营?”
  “尚不能确定。”
  李翊摇了摇头。
  “不能确定?!”
  赵云大惊,“那先生深夜准备这般多的柴火是……”
  “……呵呵,这些柴火还不够哩。”
  李翊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下令道:
  “子龙,你带人再去准备些小木棍,要保证不下于五千之数。”
  “然后后再命军士结些草绳,也要不下于五千之数。”
  “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备齐。”
  “喏。”
  赵云不敢多问,他知道军师做事,向来有理。
  当下属的,只需听命便是了。
  “……呼。”
  李翊吹了一口寒气,抬眸望了眼天色。
  两眉开始皱起,眼眸深邃地如这黑夜一般不可捉摸。
  只有在身旁没有人时,他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现在困扰盟军最大的问题是自信,所以李翊在军人面前总是露出自信的面容。
  使得他们坚信,这场仗一定能够打赢。
  靠着李翊近年来攒下的名望,大家见着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便都对对战事抱以坚定的信心。
  至少能勉强用意志力再撑一撑。
  大伙儿在坚定信心的时候,只有李翊清楚。
  他的强作镇定,便如同尿裤子。
  外边的人看着热闹,但其中的暖只有自己知道。
  想赢得这场战事并不容易,李翊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阖上双眸,静静地等待着。
  忽然,人报贾诩回来了。
  李翊睁开眼,忙问:
  “几个人回来的?”
  “是两个人!”
  李翊大喜过望,几乎是罕见的奔跑出营。
  “文和先生!”
  李翊益一出营,见着贾诩,但目光却落在他的身后。
  “子远!!”
  李翊大笑着上前,抱住许攸。
  “子远,何来迟也!”
  ……
  (本章完)
  许攸敬贾诩是一位长者,即邀他入座。
  贾诩又是一拱手,方才落座。
  “今日求见许先生,乃是老夫唐突了。”话落,从袖中掏出一方锦盒。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今日献给许先生,权做深夜叨扰的赔罪。”
  “还望许先生莫要嫌弃。”
  许攸瞟了眼那盒中的物什,眼神微微一遍,当即喜笑颜开道:
  “文和先生这是作甚?”
  “太过客气了,太过客气了。”
  说着,不动声色地将那锦盒揣入袖中。
  贾诩嘴角微微翘起,感慨道:
  “老夫生在凉州,尚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物什。”
  许攸脸色微变,忙问道:
  “怎么?听文和先生的语气,这物什不是先生的?”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大方承认道:
  “此物乃是许先生故友,赠予先生的。”
  “故友?”
  许攸蹙起眉,仔细回想自己有哪些故友?
  在河北,他利用职权之便,上赶着上门送礼的朋友太多。
  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故友了。
  “……哟,您瞧我这记性。”
  “近日忙于军务,竟不记得许某在官渡有哪位故友。”
  贾诩眸光蹙起,一字一顿地回道:
  “此人身份不低,正是当今河南谋主,两军总督。”
  “李翊,李子玉也。”
  嘶……
  听到李翊的名字,许攸惊得立马站起了起来。
  上前捂住贾诩的嘴巴,小声说道:
  “先生慎言!先生慎言!”
  目今两军交战,李翊可是袁公的死敌。
  这样敏感身份的人物,贾诩张口便说许攸与他有旧。
  虽然事实如此,但也不能把这话明着说出来。
  贾诩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一眼许攸,慨叹道:
  “吾观许先生踌躇满志,似在此间过得并不如意?”
  许攸被贾诩一眼看穿心思,大感震惊,又忍不住长叹道:
  “……唉,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袁公不用我分袭颍川、陈地之计,乃使我穷困至此。”
  贾诩佯作惊讶,:
  “不瞒许先生,适才老夫曾路过盟军大营,见着了李翊本人。”
  “他与老夫交谈了几句,向老夫透露了许多军营细节。”
  “若是袁公肯纳许先生之计,则河南军已破矣。”
  “先生可再去见袁公,言明此事。”
  许攸摇了摇头,苦笑道:
  “无用,无用。”
  “袁公先前已不纳我之良策,纵然再见,亦不会用。”
  “……如此,却是可惜。”
  贾诩叹了口气,望着许攸,感慨道:
  “先生之才,胜老夫十倍。”
  “老夫年过半百,半个身子已入黄土,乃无用之人。”
  “只是见着子远这般后生晚辈,身负惊世奇才,却不逢明主,计不见用。”
  “令老夫深感痛惜。”
  贾诩此话煽动力极强,许攸闻得此言,亦觉动容。
  他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用。
  许攸此刻真的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世道纷乱,难逢明主啊。”
  许攸抬头仰望,长长地叹气道。
  “……哈哈哈。”
  贾诩捋着颔下的山羊胡须,“今南北相持,两雄争霸。”
  “我闻曹司空乃许先生故友,刘将军又礼贤下士。”
  “更别提今河南谋主李翊,还是许先生的旧识。”
  “如此,许先生怎么还说难逢明主。”
  这……
  听闻贾诩这话,许攸怦然心动。
  这几年,许攸没少收到李翊送的礼物。
  逢年过节就遣人送礼来,就连自己的马儿生下马,都要送礼过来祝贺。
  以至于许攸这种贪财至极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遣人备了些礼品,回送给李翊。
  两人虽是“笔友”,但你要说许攸对李翊没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毕竟就李翊这送礼的频繁程度,便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
  就凭李翊在河南的军事地位,许攸敢打赌,他真要去投靠河南军。
  必能够受到河南军的重用。
  “……唉。”
  许攸又是一声叹,朝贾诩摇了摇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攸非是不念旧情。”
  “只是攸之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俱在河北。”
  “全家老幼性命,悉数系于袁氏。”
  “若攸前去投了河南大营,有何颜面复见冀州亲人耶?”
  许攸刚一感慨完,忽听得帐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许攸大惊,忙出帐去看。
  “军营之内,何事喧哗!”
  “……先、先生,郭监军带着人来了!”
  郭图来了?
  还带了兵?
  许攸又惊又怒,但暗想自己已经与他结盟,他没理由为难自己。
  遂转身面向贾诩,请他稍待。
  自己则前去迎郭图。
  “郭监军,深夜带着这么多兵来许某大营,不知所为何事?”
  “诶呀呀,你啊你!”
  郭图咬牙切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许攸的鼻子骂道:
  “汝好糊涂啊!”
  “吾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会选择汝与我并力共事!”
  许攸被劈头盖脸骂一顿,只觉莫名其妙,摊了摊手表示不知监军什么意思。
  郭图乃将文书取出,重重地甩在许攸脸上:
  “汝且看罢!”
  许攸看完文书,骇然失色。
  “叫吾说汝什么好,汝平日贪污受贿也就罢了,毕竟爱财之心人皆有知。”
  “可汝当真胆大妄为,怎么连李翊的钱财都敢收?”
  “他是袁公大敌,汝难道不知?”
  许攸闻言,更加感到震惊。
  他何尝不知李翊的钱财不是好拿的,为此他明明严格做了保密。
  到底是谁给泄露了出去?
  不过,现在也不是找细作的时候。
  许攸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辩解道:
  “……冤、冤枉,冤枉监军!”
  “许某是受了李翊财贿不假,但那也是开战前的事儿了。”
  “交战至今,许某敢对天起誓,绝对没有受过李翊半点贿赂!”
  郭图气笑了,心想你还好意思说。
  听你那意思,等于开战之前,你都还在与李翊互通书信是罢?
  枉你许攸也是个智计之士,怎么被一个黄口小儿当猴一样甩!
  人家是河南谋主,你是河北首席谋士。
  你自己觉得你在开战之前跟他联系,甚至收他钱财,这合适吗?
  “有谁信?”
  “现在证据确凿,袁公差我前来拿你!”
  郭图恶狠狠地冲许攸恐吓道。
  袁绍只是让郭图来查许攸,并没有下令要拿他。
  郭图故意这样说,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许攸。
  免得这小子不知轻重,胡作非为。
  许攸出汗如浆,面色惨白,又问道:
  “那我冀州的亲人呢?”
  “俱被审公拿入狱了。”
  郭图这句是实事求是,又狞声道:
  “汝还有心思关心别人,还是先想想汝自己罢!”
  说着,又手指杵了杵许攸的额头。
  许攸听说家人遇害,面如死灰,身形一软,坐倒在地。
  “诶你!”
  郭图忙伸手将之扶住,又轻咳两声,正色说道:
  “……行了,好在吾身为监军,可以暂时不问你的罪状。”
  “不过这几天,你也须要避避风头,勿在袁公面前碍眼。”
  “等过两天,袁公心情好了,我再替你美言两句。”
  “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郭图沾沾自喜,借着这个机会不仅能够敲打许攸,还能卖个人情给他。
  许攸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也更好控制。
  等之后灭了曹刘,一统河南,估计袁公的身子也快不行了。
  到时候,郭图就得拉拢一切能够拉拢到的力量。
  全力支持大公子袁谭上位!
  “……呼。”
  许攸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逐渐变得坚定,恢复了往日神采。
  但脸上仍旧落着冷汗。
  “……好、好、好!”
  “我保证,绝对不再出现在袁公眼前!”
  许攸咬牙切齿,几乎是目眦欲裂。
  郭图以为他是坚定决心了,也感到十分满意,便道:
  “行了,我也先回去了。”
  “汝好自为之罢。”
  言讫,便领着身后之人离开了。
  待郭图彻底走远,许攸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见着贾诩,扑通便跪了下来。
  “……愿从先生之言!”
  贾诩人虽老,耳朵却已经好使。
  适才躲在帐内,将郭图与许攸的谈话听得真切。
  是故,当许攸回到大营的一瞬,贾诩便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呵呵。”
  贾诩抚须笑了笑,并未多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官渡,盟军大营。
  一匹匹战马,络绎不绝,悄然入了李翊大营。
  营内,不断有士兵抱着柴火,堆积在营中,垒木成山。
  赵云陪在李翊身边,见着这么多物什,还是深感震惊。
  “先生,准备这么多柴火,是要劫营吗?”
  李翊背着手,按理说,此时已经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候了。
  但李翊还是露出了一如往常般自信的微笑,半作调侃地说道:
  “子龙进步很大啊。”
  “不知先生要去劫哪座大营?”
  “尚不能确定。”
  李翊摇了摇头。
  “不能确定?!”
  赵云大惊,“那先生深夜准备这般多的柴火是……”
  “……呵呵,这些柴火还不够哩。”
  李翊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下令道:
  “子龙,你带人再去准备些小木棍,要保证不下于五千之数。”
  “然后后再命军士结些草绳,也要不下于五千之数。”
  “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备齐。”
  “喏。”
  赵云不敢多问,他知道军师做事,向来有理。
  当下属的,只需听命便是了。
  “……呼。”
  李翊吹了一口寒气,抬眸望了眼天色。
  两眉开始皱起,眼眸深邃地如这黑夜一般不可捉摸。
  只有在身旁没有人时,他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现在困扰盟军最大的问题是自信,所以李翊在军人面前总是露出自信的面容。
  使得他们坚信,这场仗一定能够打赢。
  靠着李翊近年来攒下的名望,大家见着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便都对对战事抱以坚定的信心。
  至少能勉强用意志力再撑一撑。
  大伙儿在坚定信心的时候,只有李翊清楚。
  他的强作镇定,便如同尿裤子。
  外边的人看着热闹,但其中的暖只有自己知道。
  想赢得这场战事并不容易,李翊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阖上双眸,静静地等待着。
  忽然,人报贾诩回来了。
  李翊睁开眼,忙问:
  “几个人回来的?”
  “是两个人!”
  李翊大喜过望,几乎是罕见的奔跑出营。
  “文和先生!”
  李翊益一出营,见着贾诩,但目光却落在他的身后。
  “子远!!”
  李翊大笑着上前,抱住许攸。
  “子远,何来迟也!”
  ……
  (本章完)
  许攸敬贾诩是一位长者,即邀他入座。
  贾诩又是一拱手,方才落座。
  “今日求见许先生,乃是老夫唐突了。”话落,从袖中掏出一方锦盒。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今日献给许先生,权做深夜叨扰的赔罪。”
  “还望许先生莫要嫌弃。”
  许攸瞟了眼那盒中的物什,眼神微微一遍,当即喜笑颜开道:
  “文和先生这是作甚?”
  “太过客气了,太过客气了。”
  说着,不动声色地将那锦盒揣入袖中。
  贾诩嘴角微微翘起,感慨道:
  “老夫生在凉州,尚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物什。”
  许攸脸色微变,忙问道:
  “怎么?听文和先生的语气,这物什不是先生的?”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大方承认道:
  “此物乃是许先生故友,赠予先生的。”
  “故友?”
  许攸蹙起眉,仔细回想自己有哪些故友?
  在河北,他利用职权之便,上赶着上门送礼的朋友太多。
  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故友了。
  “……哟,您瞧我这记性。”
  “近日忙于军务,竟不记得许某在官渡有哪位故友。”
  贾诩眸光蹙起,一字一顿地回道:
  “此人身份不低,正是当今河南谋主,两军总督。”
  “李翊,李子玉也。”
  嘶……
  听到李翊的名字,许攸惊得立马站起了起来。
  上前捂住贾诩的嘴巴,小声说道:
  “先生慎言!先生慎言!”
  目今两军交战,李翊可是袁公的死敌。
  这样敏感身份的人物,贾诩张口便说许攸与他有旧。
  虽然事实如此,但也不能把这话明着说出来。
  贾诩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一眼许攸,慨叹道:
  “吾观许先生踌躇满志,似在此间过得并不如意?”
  许攸被贾诩一眼看穿心思,大感震惊,又忍不住长叹道:
  “……唉,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袁公不用我分袭颍川、陈地之计,乃使我穷困至此。”
  贾诩佯作惊讶,:
  “不瞒许先生,适才老夫曾路过盟军大营,见着了李翊本人。”
  “他与老夫交谈了几句,向老夫透露了许多军营细节。”
  “若是袁公肯纳许先生之计,则河南军已破矣。”
  “先生可再去见袁公,言明此事。”
  许攸摇了摇头,苦笑道:
  “无用,无用。”
  “袁公先前已不纳我之良策,纵然再见,亦不会用。”
  “……如此,却是可惜。”
  贾诩叹了口气,望着许攸,感慨道:
  “先生之才,胜老夫十倍。”
  “老夫年过半百,半个身子已入黄土,乃无用之人。”
  “只是见着子远这般后生晚辈,身负惊世奇才,却不逢明主,计不见用。”
  “令老夫深感痛惜。”
  贾诩此话煽动力极强,许攸闻得此言,亦觉动容。
  他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用。
  许攸此刻真的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世道纷乱,难逢明主啊。”
  许攸抬头仰望,长长地叹气道。
  “……哈哈哈。”
  贾诩捋着颔下的山羊胡须,“今南北相持,两雄争霸。”
  “我闻曹司空乃许先生故友,刘将军又礼贤下士。”
  “更别提今河南谋主李翊,还是许先生的旧识。”
  “如此,许先生怎么还说难逢明主。”
  这……
  听闻贾诩这话,许攸怦然心动。
  这几年,许攸没少收到李翊送的礼物。
  逢年过节就遣人送礼来,就连自己的马儿生下马,都要送礼过来祝贺。
  以至于许攸这种贪财至极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遣人备了些礼品,回送给李翊。
  两人虽是“笔友”,但你要说许攸对李翊没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毕竟就李翊这送礼的频繁程度,便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
  就凭李翊在河南的军事地位,许攸敢打赌,他真要去投靠河南军。
  必能够受到河南军的重用。
  “……唉。”
  许攸又是一声叹,朝贾诩摇了摇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攸非是不念旧情。”
  “只是攸之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俱在河北。”
  “全家老幼性命,悉数系于袁氏。”
  “若攸前去投了河南大营,有何颜面复见冀州亲人耶?”
  许攸刚一感慨完,忽听得帐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许攸大惊,忙出帐去看。
  “军营之内,何事喧哗!”
  “……先、先生,郭监军带着人来了!”
  郭图来了?
  还带了兵?
  许攸又惊又怒,但暗想自己已经与他结盟,他没理由为难自己。
  遂转身面向贾诩,请他稍待。
  自己则前去迎郭图。
  “郭监军,深夜带着这么多兵来许某大营,不知所为何事?”
  “诶呀呀,你啊你!”
  郭图咬牙切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许攸的鼻子骂道:
  “汝好糊涂啊!”
  “吾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会选择汝与我并力共事!”
  许攸被劈头盖脸骂一顿,只觉莫名其妙,摊了摊手表示不知监军什么意思。
  郭图乃将文书取出,重重地甩在许攸脸上:
  “汝且看罢!”
  许攸看完文书,骇然失色。
  “叫吾说汝什么好,汝平日贪污受贿也就罢了,毕竟爱财之心人皆有知。”
  “可汝当真胆大妄为,怎么连李翊的钱财都敢收?”
  “他是袁公大敌,汝难道不知?”
  许攸闻言,更加感到震惊。
  他何尝不知李翊的钱财不是好拿的,为此他明明严格做了保密。
  到底是谁给泄露了出去?
  不过,现在也不是找细作的时候。
  许攸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辩解道:
  “……冤、冤枉,冤枉监军!”
  “许某是受了李翊财贿不假,但那也是开战前的事儿了。”
  “交战至今,许某敢对天起誓,绝对没有受过李翊半点贿赂!”
  郭图气笑了,心想你还好意思说。
  听你那意思,等于开战之前,你都还在与李翊互通书信是罢?
  枉你许攸也是个智计之士,怎么被一个黄口小儿当猴一样甩!
  人家是河南谋主,你是河北首席谋士。
  你自己觉得你在开战之前跟他联系,甚至收他钱财,这合适吗?
  “有谁信?”
  “现在证据确凿,袁公差我前来拿你!”
  郭图恶狠狠地冲许攸恐吓道。
  袁绍只是让郭图来查许攸,并没有下令要拿他。
  郭图故意这样说,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许攸。
  免得这小子不知轻重,胡作非为。
  许攸出汗如浆,面色惨白,又问道:
  “那我冀州的亲人呢?”
  “俱被审公拿入狱了。”
  郭图这句是实事求是,又狞声道:
  “汝还有心思关心别人,还是先想想汝自己罢!”
  说着,又手指杵了杵许攸的额头。
  许攸听说家人遇害,面如死灰,身形一软,坐倒在地。
  “诶你!”
  郭图忙伸手将之扶住,又轻咳两声,正色说道:
  “……行了,好在吾身为监军,可以暂时不问你的罪状。”
  “不过这几天,你也须要避避风头,勿在袁公面前碍眼。”
  “等过两天,袁公心情好了,我再替你美言两句。”
  “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郭图沾沾自喜,借着这个机会不仅能够敲打许攸,还能卖个人情给他。
  许攸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也更好控制。
  等之后灭了曹刘,一统河南,估计袁公的身子也快不行了。
  到时候,郭图就得拉拢一切能够拉拢到的力量。
  全力支持大公子袁谭上位!
  “……呼。”
  许攸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逐渐变得坚定,恢复了往日神采。
  但脸上仍旧落着冷汗。
  “……好、好、好!”
  “我保证,绝对不再出现在袁公眼前!”
  许攸咬牙切齿,几乎是目眦欲裂。
  郭图以为他是坚定决心了,也感到十分满意,便道:
  “行了,我也先回去了。”
  “汝好自为之罢。”
  言讫,便领着身后之人离开了。
  待郭图彻底走远,许攸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见着贾诩,扑通便跪了下来。
  “……愿从先生之言!”
  贾诩人虽老,耳朵却已经好使。
  适才躲在帐内,将郭图与许攸的谈话听得真切。
  是故,当许攸回到大营的一瞬,贾诩便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呵呵。”
  贾诩抚须笑了笑,并未多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官渡,盟军大营。
  一匹匹战马,络绎不绝,悄然入了李翊大营。
  营内,不断有士兵抱着柴火,堆积在营中,垒木成山。
  赵云陪在李翊身边,见着这么多物什,还是深感震惊。
  “先生,准备这么多柴火,是要劫营吗?”
  李翊背着手,按理说,此时已经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候了。
  但李翊还是露出了一如往常般自信的微笑,半作调侃地说道:
  “子龙进步很大啊。”
  “不知先生要去劫哪座大营?”
  “尚不能确定。”
  李翊摇了摇头。
  “不能确定?!”
  赵云大惊,“那先生深夜准备这般多的柴火是……”
  “……呵呵,这些柴火还不够哩。”
  李翊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下令道:
  “子龙,你带人再去准备些小木棍,要保证不下于五千之数。”
  “然后后再命军士结些草绳,也要不下于五千之数。”
  “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备齐。”
  “喏。”
  赵云不敢多问,他知道军师做事,向来有理。
  当下属的,只需听命便是了。
  “……呼。”
  李翊吹了一口寒气,抬眸望了眼天色。
  两眉开始皱起,眼眸深邃地如这黑夜一般不可捉摸。
  只有在身旁没有人时,他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现在困扰盟军最大的问题是自信,所以李翊在军人面前总是露出自信的面容。
  使得他们坚信,这场仗一定能够打赢。
  靠着李翊近年来攒下的名望,大家见着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便都对对战事抱以坚定的信心。
  至少能勉强用意志力再撑一撑。
  大伙儿在坚定信心的时候,只有李翊清楚。
  他的强作镇定,便如同尿裤子。
  外边的人看着热闹,但其中的暖只有自己知道。
  想赢得这场战事并不容易,李翊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阖上双眸,静静地等待着。
  忽然,人报贾诩回来了。
  李翊睁开眼,忙问:
  “几个人回来的?”
  “是两个人!”
  李翊大喜过望,几乎是罕见的奔跑出营。
  “文和先生!”
  李翊益一出营,见着贾诩,但目光却落在他的身后。
  “子远!!”
  李翊大笑着上前,抱住许攸。
  “子远,何来迟也!”
  ……
  (本章完)
  许攸敬贾诩是一位长者,即邀他入座。
  贾诩又是一拱手,方才落座。
  “今日求见许先生,乃是老夫唐突了。”话落,从袖中掏出一方锦盒。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今日献给许先生,权做深夜叨扰的赔罪。”
  “还望许先生莫要嫌弃。”
  许攸瞟了眼那盒中的物什,眼神微微一遍,当即喜笑颜开道:
  “文和先生这是作甚?”
  “太过客气了,太过客气了。”
  说着,不动声色地将那锦盒揣入袖中。
  贾诩嘴角微微翘起,感慨道:
  “老夫生在凉州,尚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物什。”
  许攸脸色微变,忙问道:
  “怎么?听文和先生的语气,这物什不是先生的?”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大方承认道:
  “此物乃是许先生故友,赠予先生的。”
  “故友?”
  许攸蹙起眉,仔细回想自己有哪些故友?
  在河北,他利用职权之便,上赶着上门送礼的朋友太多。
  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故友了。
  “……哟,您瞧我这记性。”
  “近日忙于军务,竟不记得许某在官渡有哪位故友。”
  贾诩眸光蹙起,一字一顿地回道:
  “此人身份不低,正是当今河南谋主,两军总督。”
  “李翊,李子玉也。”
  嘶……
  听到李翊的名字,许攸惊得立马站起了起来。
  上前捂住贾诩的嘴巴,小声说道:
  “先生慎言!先生慎言!”
  目今两军交战,李翊可是袁公的死敌。
  这样敏感身份的人物,贾诩张口便说许攸与他有旧。
  虽然事实如此,但也不能把这话明着说出来。
  贾诩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一眼许攸,慨叹道:
  “吾观许先生踌躇满志,似在此间过得并不如意?”
  许攸被贾诩一眼看穿心思,大感震惊,又忍不住长叹道:
  “……唉,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袁公不用我分袭颍川、陈地之计,乃使我穷困至此。”
  贾诩佯作惊讶,:
  “不瞒许先生,适才老夫曾路过盟军大营,见着了李翊本人。”
  “他与老夫交谈了几句,向老夫透露了许多军营细节。”
  “若是袁公肯纳许先生之计,则河南军已破矣。”
  “先生可再去见袁公,言明此事。”
  许攸摇了摇头,苦笑道:
  “无用,无用。”
  “袁公先前已不纳我之良策,纵然再见,亦不会用。”
  “……如此,却是可惜。”
  贾诩叹了口气,望着许攸,感慨道:
  “先生之才,胜老夫十倍。”
  “老夫年过半百,半个身子已入黄土,乃无用之人。”
  “只是见着子远这般后生晚辈,身负惊世奇才,却不逢明主,计不见用。”
  “令老夫深感痛惜。”
  贾诩此话煽动力极强,许攸闻得此言,亦觉动容。
  他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用。
  许攸此刻真的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世道纷乱,难逢明主啊。”
  许攸抬头仰望,长长地叹气道。
  “……哈哈哈。”
  贾诩捋着颔下的山羊胡须,“今南北相持,两雄争霸。”
  “我闻曹司空乃许先生故友,刘将军又礼贤下士。”
  “更别提今河南谋主李翊,还是许先生的旧识。”
  “如此,许先生怎么还说难逢明主。”
  这……
  听闻贾诩这话,许攸怦然心动。
  这几年,许攸没少收到李翊送的礼物。
  逢年过节就遣人送礼来,就连自己的马儿生下马,都要送礼过来祝贺。
  以至于许攸这种贪财至极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遣人备了些礼品,回送给李翊。
  两人虽是“笔友”,但你要说许攸对李翊没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毕竟就李翊这送礼的频繁程度,便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
  就凭李翊在河南的军事地位,许攸敢打赌,他真要去投靠河南军。
  必能够受到河南军的重用。
  “……唉。”
  许攸又是一声叹,朝贾诩摇了摇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攸非是不念旧情。”
  “只是攸之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俱在河北。”
  “全家老幼性命,悉数系于袁氏。”
  “若攸前去投了河南大营,有何颜面复见冀州亲人耶?”
  许攸刚一感慨完,忽听得帐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许攸大惊,忙出帐去看。
  “军营之内,何事喧哗!”
  “……先、先生,郭监军带着人来了!”
  郭图来了?
  还带了兵?
  许攸又惊又怒,但暗想自己已经与他结盟,他没理由为难自己。
  遂转身面向贾诩,请他稍待。
  自己则前去迎郭图。
  “郭监军,深夜带着这么多兵来许某大营,不知所为何事?”
  “诶呀呀,你啊你!”
  郭图咬牙切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许攸的鼻子骂道:
  “汝好糊涂啊!”
  “吾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会选择汝与我并力共事!”
  许攸被劈头盖脸骂一顿,只觉莫名其妙,摊了摊手表示不知监军什么意思。
  郭图乃将文书取出,重重地甩在许攸脸上:
  “汝且看罢!”
  许攸看完文书,骇然失色。
  “叫吾说汝什么好,汝平日贪污受贿也就罢了,毕竟爱财之心人皆有知。”
  “可汝当真胆大妄为,怎么连李翊的钱财都敢收?”
  “他是袁公大敌,汝难道不知?”
  许攸闻言,更加感到震惊。
  他何尝不知李翊的钱财不是好拿的,为此他明明严格做了保密。
  到底是谁给泄露了出去?
  不过,现在也不是找细作的时候。
  许攸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辩解道:
  “……冤、冤枉,冤枉监军!”
  “许某是受了李翊财贿不假,但那也是开战前的事儿了。”
  “交战至今,许某敢对天起誓,绝对没有受过李翊半点贿赂!”
  郭图气笑了,心想你还好意思说。
  听你那意思,等于开战之前,你都还在与李翊互通书信是罢?
  枉你许攸也是个智计之士,怎么被一个黄口小儿当猴一样甩!
  人家是河南谋主,你是河北首席谋士。
  你自己觉得你在开战之前跟他联系,甚至收他钱财,这合适吗?
  “有谁信?”
  “现在证据确凿,袁公差我前来拿你!”
  郭图恶狠狠地冲许攸恐吓道。
  袁绍只是让郭图来查许攸,并没有下令要拿他。
  郭图故意这样说,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许攸。
  免得这小子不知轻重,胡作非为。
  许攸出汗如浆,面色惨白,又问道:
  “那我冀州的亲人呢?”
  “俱被审公拿入狱了。”
  郭图这句是实事求是,又狞声道:
  “汝还有心思关心别人,还是先想想汝自己罢!”
  说着,又手指杵了杵许攸的额头。
  许攸听说家人遇害,面如死灰,身形一软,坐倒在地。
  “诶你!”
  郭图忙伸手将之扶住,又轻咳两声,正色说道:
  “……行了,好在吾身为监军,可以暂时不问你的罪状。”
  “不过这几天,你也须要避避风头,勿在袁公面前碍眼。”
  “等过两天,袁公心情好了,我再替你美言两句。”
  “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郭图沾沾自喜,借着这个机会不仅能够敲打许攸,还能卖个人情给他。
  许攸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也更好控制。
  等之后灭了曹刘,一统河南,估计袁公的身子也快不行了。
  到时候,郭图就得拉拢一切能够拉拢到的力量。
  全力支持大公子袁谭上位!
  “……呼。”
  许攸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逐渐变得坚定,恢复了往日神采。
  但脸上仍旧落着冷汗。
  “……好、好、好!”
  “我保证,绝对不再出现在袁公眼前!”
  许攸咬牙切齿,几乎是目眦欲裂。
  郭图以为他是坚定决心了,也感到十分满意,便道:
  “行了,我也先回去了。”
  “汝好自为之罢。”
  言讫,便领着身后之人离开了。
  待郭图彻底走远,许攸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见着贾诩,扑通便跪了下来。
  “……愿从先生之言!”
  贾诩人虽老,耳朵却已经好使。
  适才躲在帐内,将郭图与许攸的谈话听得真切。
  是故,当许攸回到大营的一瞬,贾诩便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呵呵。”
  贾诩抚须笑了笑,并未多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官渡,盟军大营。
  一匹匹战马,络绎不绝,悄然入了李翊大营。
  营内,不断有士兵抱着柴火,堆积在营中,垒木成山。
  赵云陪在李翊身边,见着这么多物什,还是深感震惊。
  “先生,准备这么多柴火,是要劫营吗?”
  李翊背着手,按理说,此时已经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候了。
  但李翊还是露出了一如往常般自信的微笑,半作调侃地说道:
  “子龙进步很大啊。”
  “不知先生要去劫哪座大营?”
  “尚不能确定。”
  李翊摇了摇头。
  “不能确定?!”
  赵云大惊,“那先生深夜准备这般多的柴火是……”
  “……呵呵,这些柴火还不够哩。”
  李翊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下令道:
  “子龙,你带人再去准备些小木棍,要保证不下于五千之数。”
  “然后后再命军士结些草绳,也要不下于五千之数。”
  “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备齐。”
  “喏。”
  赵云不敢多问,他知道军师做事,向来有理。
  当下属的,只需听命便是了。
  “……呼。”
  李翊吹了一口寒气,抬眸望了眼天色。
  两眉开始皱起,眼眸深邃地如这黑夜一般不可捉摸。
  只有在身旁没有人时,他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现在困扰盟军最大的问题是自信,所以李翊在军人面前总是露出自信的面容。
  使得他们坚信,这场仗一定能够打赢。
  靠着李翊近年来攒下的名望,大家见着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便都对对战事抱以坚定的信心。
  至少能勉强用意志力再撑一撑。
  大伙儿在坚定信心的时候,只有李翊清楚。
  他的强作镇定,便如同尿裤子。
  外边的人看着热闹,但其中的暖只有自己知道。
  想赢得这场战事并不容易,李翊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阖上双眸,静静地等待着。
  忽然,人报贾诩回来了。
  李翊睁开眼,忙问:
  “几个人回来的?”
  “是两个人!”
  李翊大喜过望,几乎是罕见的奔跑出营。
  “文和先生!”
  李翊益一出营,见着贾诩,但目光却落在他的身后。
  “子远!!”
  李翊大笑着上前,抱住许攸。
  “子远,何来迟也!”
  ……
  (本章完)
  许攸敬贾诩是一位长者,即邀他入座。
  贾诩又是一拱手,方才落座。
  “今日求见许先生,乃是老夫唐突了。”话落,从袖中掏出一方锦盒。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今日献给许先生,权做深夜叨扰的赔罪。”
  “还望许先生莫要嫌弃。”
  许攸瞟了眼那盒中的物什,眼神微微一遍,当即喜笑颜开道:
  “文和先生这是作甚?”
  “太过客气了,太过客气了。”
  说着,不动声色地将那锦盒揣入袖中。
  贾诩嘴角微微翘起,感慨道:
  “老夫生在凉州,尚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物什。”
  许攸脸色微变,忙问道:
  “怎么?听文和先生的语气,这物什不是先生的?”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大方承认道:
  “此物乃是许先生故友,赠予先生的。”
  “故友?”
  许攸蹙起眉,仔细回想自己有哪些故友?
  在河北,他利用职权之便,上赶着上门送礼的朋友太多。
  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故友了。
  “……哟,您瞧我这记性。”
  “近日忙于军务,竟不记得许某在官渡有哪位故友。”
  贾诩眸光蹙起,一字一顿地回道:
  “此人身份不低,正是当今河南谋主,两军总督。”
  “李翊,李子玉也。”
  嘶……
  听到李翊的名字,许攸惊得立马站起了起来。
  上前捂住贾诩的嘴巴,小声说道:
  “先生慎言!先生慎言!”
  目今两军交战,李翊可是袁公的死敌。
  这样敏感身份的人物,贾诩张口便说许攸与他有旧。
  虽然事实如此,但也不能把这话明着说出来。
  贾诩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一眼许攸,慨叹道:
  “吾观许先生踌躇满志,似在此间过得并不如意?”
  许攸被贾诩一眼看穿心思,大感震惊,又忍不住长叹道:
  “……唉,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袁公不用我分袭颍川、陈地之计,乃使我穷困至此。”
  贾诩佯作惊讶,:
  “不瞒许先生,适才老夫曾路过盟军大营,见着了李翊本人。”
  “他与老夫交谈了几句,向老夫透露了许多军营细节。”
  “若是袁公肯纳许先生之计,则河南军已破矣。”
  “先生可再去见袁公,言明此事。”
  许攸摇了摇头,苦笑道:
  “无用,无用。”
  “袁公先前已不纳我之良策,纵然再见,亦不会用。”
  “……如此,却是可惜。”
  贾诩叹了口气,望着许攸,感慨道:
  “先生之才,胜老夫十倍。”
  “老夫年过半百,半个身子已入黄土,乃无用之人。”
  “只是见着子远这般后生晚辈,身负惊世奇才,却不逢明主,计不见用。”
  “令老夫深感痛惜。”
  贾诩此话煽动力极强,许攸闻得此言,亦觉动容。
  他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用。
  许攸此刻真的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世道纷乱,难逢明主啊。”
  许攸抬头仰望,长长地叹气道。
  “……哈哈哈。”
  贾诩捋着颔下的山羊胡须,“今南北相持,两雄争霸。”
  “我闻曹司空乃许先生故友,刘将军又礼贤下士。”
  “更别提今河南谋主李翊,还是许先生的旧识。”
  “如此,许先生怎么还说难逢明主。”
  这……
  听闻贾诩这话,许攸怦然心动。
  这几年,许攸没少收到李翊送的礼物。
  逢年过节就遣人送礼来,就连自己的马儿生下马,都要送礼过来祝贺。
  以至于许攸这种贪财至极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遣人备了些礼品,回送给李翊。
  两人虽是“笔友”,但你要说许攸对李翊没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毕竟就李翊这送礼的频繁程度,便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
  就凭李翊在河南的军事地位,许攸敢打赌,他真要去投靠河南军。
  必能够受到河南军的重用。
  “……唉。”
  许攸又是一声叹,朝贾诩摇了摇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攸非是不念旧情。”
  “只是攸之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俱在河北。”
  “全家老幼性命,悉数系于袁氏。”
  “若攸前去投了河南大营,有何颜面复见冀州亲人耶?”
  许攸刚一感慨完,忽听得帐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许攸大惊,忙出帐去看。
  “军营之内,何事喧哗!”
  “……先、先生,郭监军带着人来了!”
  郭图来了?
  还带了兵?
  许攸又惊又怒,但暗想自己已经与他结盟,他没理由为难自己。
  遂转身面向贾诩,请他稍待。
  自己则前去迎郭图。
  “郭监军,深夜带着这么多兵来许某大营,不知所为何事?”
  “诶呀呀,你啊你!”
  郭图咬牙切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许攸的鼻子骂道:
  “汝好糊涂啊!”
  “吾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会选择汝与我并力共事!”
  许攸被劈头盖脸骂一顿,只觉莫名其妙,摊了摊手表示不知监军什么意思。
  郭图乃将文书取出,重重地甩在许攸脸上:
  “汝且看罢!”
  许攸看完文书,骇然失色。
  “叫吾说汝什么好,汝平日贪污受贿也就罢了,毕竟爱财之心人皆有知。”
  “可汝当真胆大妄为,怎么连李翊的钱财都敢收?”
  “他是袁公大敌,汝难道不知?”
  许攸闻言,更加感到震惊。
  他何尝不知李翊的钱财不是好拿的,为此他明明严格做了保密。
  到底是谁给泄露了出去?
  不过,现在也不是找细作的时候。
  许攸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辩解道:
  “……冤、冤枉,冤枉监军!”
  “许某是受了李翊财贿不假,但那也是开战前的事儿了。”
  “交战至今,许某敢对天起誓,绝对没有受过李翊半点贿赂!”
  郭图气笑了,心想你还好意思说。
  听你那意思,等于开战之前,你都还在与李翊互通书信是罢?
  枉你许攸也是个智计之士,怎么被一个黄口小儿当猴一样甩!
  人家是河南谋主,你是河北首席谋士。
  你自己觉得你在开战之前跟他联系,甚至收他钱财,这合适吗?
  “有谁信?”
  “现在证据确凿,袁公差我前来拿你!”
  郭图恶狠狠地冲许攸恐吓道。
  袁绍只是让郭图来查许攸,并没有下令要拿他。
  郭图故意这样说,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许攸。
  免得这小子不知轻重,胡作非为。
  许攸出汗如浆,面色惨白,又问道:
  “那我冀州的亲人呢?”
  “俱被审公拿入狱了。”
  郭图这句是实事求是,又狞声道:
  “汝还有心思关心别人,还是先想想汝自己罢!”
  说着,又手指杵了杵许攸的额头。
  许攸听说家人遇害,面如死灰,身形一软,坐倒在地。
  “诶你!”
  郭图忙伸手将之扶住,又轻咳两声,正色说道:
  “……行了,好在吾身为监军,可以暂时不问你的罪状。”
  “不过这几天,你也须要避避风头,勿在袁公面前碍眼。”
  “等过两天,袁公心情好了,我再替你美言两句。”
  “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郭图沾沾自喜,借着这个机会不仅能够敲打许攸,还能卖个人情给他。
  许攸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也更好控制。
  等之后灭了曹刘,一统河南,估计袁公的身子也快不行了。
  到时候,郭图就得拉拢一切能够拉拢到的力量。
  全力支持大公子袁谭上位!
  “……呼。”
  许攸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逐渐变得坚定,恢复了往日神采。
  但脸上仍旧落着冷汗。
  “……好、好、好!”
  “我保证,绝对不再出现在袁公眼前!”
  许攸咬牙切齿,几乎是目眦欲裂。
  郭图以为他是坚定决心了,也感到十分满意,便道:
  “行了,我也先回去了。”
  “汝好自为之罢。”
  言讫,便领着身后之人离开了。
  待郭图彻底走远,许攸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见着贾诩,扑通便跪了下来。
  “……愿从先生之言!”
  贾诩人虽老,耳朵却已经好使。
  适才躲在帐内,将郭图与许攸的谈话听得真切。
  是故,当许攸回到大营的一瞬,贾诩便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呵呵。”
  贾诩抚须笑了笑,并未多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官渡,盟军大营。
  一匹匹战马,络绎不绝,悄然入了李翊大营。
  营内,不断有士兵抱着柴火,堆积在营中,垒木成山。
  赵云陪在李翊身边,见着这么多物什,还是深感震惊。
  “先生,准备这么多柴火,是要劫营吗?”
  李翊背着手,按理说,此时已经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候了。
  但李翊还是露出了一如往常般自信的微笑,半作调侃地说道:
  “子龙进步很大啊。”
  “不知先生要去劫哪座大营?”
  “尚不能确定。”
  李翊摇了摇头。
  “不能确定?!”
  赵云大惊,“那先生深夜准备这般多的柴火是……”
  “……呵呵,这些柴火还不够哩。”
  李翊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下令道:
  “子龙,你带人再去准备些小木棍,要保证不下于五千之数。”
  “然后后再命军士结些草绳,也要不下于五千之数。”
  “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备齐。”
  “喏。”
  赵云不敢多问,他知道军师做事,向来有理。
  当下属的,只需听命便是了。
  “……呼。”
  李翊吹了一口寒气,抬眸望了眼天色。
  两眉开始皱起,眼眸深邃地如这黑夜一般不可捉摸。
  只有在身旁没有人时,他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现在困扰盟军最大的问题是自信,所以李翊在军人面前总是露出自信的面容。
  使得他们坚信,这场仗一定能够打赢。
  靠着李翊近年来攒下的名望,大家见着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便都对对战事抱以坚定的信心。
  至少能勉强用意志力再撑一撑。
  大伙儿在坚定信心的时候,只有李翊清楚。
  他的强作镇定,便如同尿裤子。
  外边的人看着热闹,但其中的暖只有自己知道。
  想赢得这场战事并不容易,李翊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阖上双眸,静静地等待着。
  忽然,人报贾诩回来了。
  李翊睁开眼,忙问:
  “几个人回来的?”
  “是两个人!”
  李翊大喜过望,几乎是罕见的奔跑出营。
  “文和先生!”
  李翊益一出营,见着贾诩,但目光却落在他的身后。
  “子远!!”
  李翊大笑着上前,抱住许攸。
  “子远,何来迟也!”
  ……
  (本章完)
  许攸敬贾诩是一位长者,即邀他入座。
  贾诩又是一拱手,方才落座。
  “今日求见许先生,乃是老夫唐突了。”话落,从袖中掏出一方锦盒。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今日献给许先生,权做深夜叨扰的赔罪。”
  “还望许先生莫要嫌弃。”
  许攸瞟了眼那盒中的物什,眼神微微一遍,当即喜笑颜开道:
  “文和先生这是作甚?”
  “太过客气了,太过客气了。”
  说着,不动声色地将那锦盒揣入袖中。
  贾诩嘴角微微翘起,感慨道:
  “老夫生在凉州,尚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物什。”
  许攸脸色微变,忙问道:
  “怎么?听文和先生的语气,这物什不是先生的?”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大方承认道:
  “此物乃是许先生故友,赠予先生的。”
  “故友?”
  许攸蹙起眉,仔细回想自己有哪些故友?
  在河北,他利用职权之便,上赶着上门送礼的朋友太多。
  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故友了。
  “……哟,您瞧我这记性。”
  “近日忙于军务,竟不记得许某在官渡有哪位故友。”
  贾诩眸光蹙起,一字一顿地回道:
  “此人身份不低,正是当今河南谋主,两军总督。”
  “李翊,李子玉也。”
  嘶……
  听到李翊的名字,许攸惊得立马站起了起来。
  上前捂住贾诩的嘴巴,小声说道:
  “先生慎言!先生慎言!”
  目今两军交战,李翊可是袁公的死敌。
  这样敏感身份的人物,贾诩张口便说许攸与他有旧。
  虽然事实如此,但也不能把这话明着说出来。
  贾诩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一眼许攸,慨叹道:
  “吾观许先生踌躇满志,似在此间过得并不如意?”
  许攸被贾诩一眼看穿心思,大感震惊,又忍不住长叹道:
  “……唉,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袁公不用我分袭颍川、陈地之计,乃使我穷困至此。”
  贾诩佯作惊讶,:
  “不瞒许先生,适才老夫曾路过盟军大营,见着了李翊本人。”
  “他与老夫交谈了几句,向老夫透露了许多军营细节。”
  “若是袁公肯纳许先生之计,则河南军已破矣。”
  “先生可再去见袁公,言明此事。”
  许攸摇了摇头,苦笑道:
  “无用,无用。”
  “袁公先前已不纳我之良策,纵然再见,亦不会用。”
  “……如此,却是可惜。”
  贾诩叹了口气,望着许攸,感慨道:
  “先生之才,胜老夫十倍。”
  “老夫年过半百,半个身子已入黄土,乃无用之人。”
  “只是见着子远这般后生晚辈,身负惊世奇才,却不逢明主,计不见用。”
  “令老夫深感痛惜。”
  贾诩此话煽动力极强,许攸闻得此言,亦觉动容。
  他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用。
  许攸此刻真的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世道纷乱,难逢明主啊。”
  许攸抬头仰望,长长地叹气道。
  “……哈哈哈。”
  贾诩捋着颔下的山羊胡须,“今南北相持,两雄争霸。”
  “我闻曹司空乃许先生故友,刘将军又礼贤下士。”
  “更别提今河南谋主李翊,还是许先生的旧识。”
  “如此,许先生怎么还说难逢明主。”
  这……
  听闻贾诩这话,许攸怦然心动。
  这几年,许攸没少收到李翊送的礼物。
  逢年过节就遣人送礼来,就连自己的马儿生下马,都要送礼过来祝贺。
  以至于许攸这种贪财至极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遣人备了些礼品,回送给李翊。
  两人虽是“笔友”,但你要说许攸对李翊没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毕竟就李翊这送礼的频繁程度,便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
  就凭李翊在河南的军事地位,许攸敢打赌,他真要去投靠河南军。
  必能够受到河南军的重用。
  “……唉。”
  许攸又是一声叹,朝贾诩摇了摇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攸非是不念旧情。”
  “只是攸之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俱在河北。”
  “全家老幼性命,悉数系于袁氏。”
  “若攸前去投了河南大营,有何颜面复见冀州亲人耶?”
  许攸刚一感慨完,忽听得帐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许攸大惊,忙出帐去看。
  “军营之内,何事喧哗!”
  “……先、先生,郭监军带着人来了!”
  郭图来了?
  还带了兵?
  许攸又惊又怒,但暗想自己已经与他结盟,他没理由为难自己。
  遂转身面向贾诩,请他稍待。
  自己则前去迎郭图。
  “郭监军,深夜带着这么多兵来许某大营,不知所为何事?”
  “诶呀呀,你啊你!”
  郭图咬牙切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许攸的鼻子骂道:
  “汝好糊涂啊!”
  “吾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会选择汝与我并力共事!”
  许攸被劈头盖脸骂一顿,只觉莫名其妙,摊了摊手表示不知监军什么意思。
  郭图乃将文书取出,重重地甩在许攸脸上:
  “汝且看罢!”
  许攸看完文书,骇然失色。
  “叫吾说汝什么好,汝平日贪污受贿也就罢了,毕竟爱财之心人皆有知。”
  “可汝当真胆大妄为,怎么连李翊的钱财都敢收?”
  “他是袁公大敌,汝难道不知?”
  许攸闻言,更加感到震惊。
  他何尝不知李翊的钱财不是好拿的,为此他明明严格做了保密。
  到底是谁给泄露了出去?
  不过,现在也不是找细作的时候。
  许攸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辩解道:
  “……冤、冤枉,冤枉监军!”
  “许某是受了李翊财贿不假,但那也是开战前的事儿了。”
  “交战至今,许某敢对天起誓,绝对没有受过李翊半点贿赂!”
  郭图气笑了,心想你还好意思说。
  听你那意思,等于开战之前,你都还在与李翊互通书信是罢?
  枉你许攸也是个智计之士,怎么被一个黄口小儿当猴一样甩!
  人家是河南谋主,你是河北首席谋士。
  你自己觉得你在开战之前跟他联系,甚至收他钱财,这合适吗?
  “有谁信?”
  “现在证据确凿,袁公差我前来拿你!”
  郭图恶狠狠地冲许攸恐吓道。
  袁绍只是让郭图来查许攸,并没有下令要拿他。
  郭图故意这样说,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许攸。
  免得这小子不知轻重,胡作非为。
  许攸出汗如浆,面色惨白,又问道:
  “那我冀州的亲人呢?”
  “俱被审公拿入狱了。”
  郭图这句是实事求是,又狞声道:
  “汝还有心思关心别人,还是先想想汝自己罢!”
  说着,又手指杵了杵许攸的额头。
  许攸听说家人遇害,面如死灰,身形一软,坐倒在地。
  “诶你!”
  郭图忙伸手将之扶住,又轻咳两声,正色说道:
  “……行了,好在吾身为监军,可以暂时不问你的罪状。”
  “不过这几天,你也须要避避风头,勿在袁公面前碍眼。”
  “等过两天,袁公心情好了,我再替你美言两句。”
  “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郭图沾沾自喜,借着这个机会不仅能够敲打许攸,还能卖个人情给他。
  许攸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也更好控制。
  等之后灭了曹刘,一统河南,估计袁公的身子也快不行了。
  到时候,郭图就得拉拢一切能够拉拢到的力量。
  全力支持大公子袁谭上位!
  “……呼。”
  许攸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逐渐变得坚定,恢复了往日神采。
  但脸上仍旧落着冷汗。
  “……好、好、好!”
  “我保证,绝对不再出现在袁公眼前!”
  许攸咬牙切齿,几乎是目眦欲裂。
  郭图以为他是坚定决心了,也感到十分满意,便道:
  “行了,我也先回去了。”
  “汝好自为之罢。”
  言讫,便领着身后之人离开了。
  待郭图彻底走远,许攸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见着贾诩,扑通便跪了下来。
  “……愿从先生之言!”
  贾诩人虽老,耳朵却已经好使。
  适才躲在帐内,将郭图与许攸的谈话听得真切。
  是故,当许攸回到大营的一瞬,贾诩便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呵呵。”
  贾诩抚须笑了笑,并未多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官渡,盟军大营。
  一匹匹战马,络绎不绝,悄然入了李翊大营。
  营内,不断有士兵抱着柴火,堆积在营中,垒木成山。
  赵云陪在李翊身边,见着这么多物什,还是深感震惊。
  “先生,准备这么多柴火,是要劫营吗?”
  李翊背着手,按理说,此时已经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候了。
  但李翊还是露出了一如往常般自信的微笑,半作调侃地说道:
  “子龙进步很大啊。”
  “不知先生要去劫哪座大营?”
  “尚不能确定。”
  李翊摇了摇头。
  “不能确定?!”
  赵云大惊,“那先生深夜准备这般多的柴火是……”
  “……呵呵,这些柴火还不够哩。”
  李翊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下令道:
  “子龙,你带人再去准备些小木棍,要保证不下于五千之数。”
  “然后后再命军士结些草绳,也要不下于五千之数。”
  “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备齐。”
  “喏。”
  赵云不敢多问,他知道军师做事,向来有理。
  当下属的,只需听命便是了。
  “……呼。”
  李翊吹了一口寒气,抬眸望了眼天色。
  两眉开始皱起,眼眸深邃地如这黑夜一般不可捉摸。
  只有在身旁没有人时,他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现在困扰盟军最大的问题是自信,所以李翊在军人面前总是露出自信的面容。
  使得他们坚信,这场仗一定能够打赢。
  靠着李翊近年来攒下的名望,大家见着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便都对对战事抱以坚定的信心。
  至少能勉强用意志力再撑一撑。
  大伙儿在坚定信心的时候,只有李翊清楚。
  他的强作镇定,便如同尿裤子。
  外边的人看着热闹,但其中的暖只有自己知道。
  想赢得这场战事并不容易,李翊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阖上双眸,静静地等待着。
  忽然,人报贾诩回来了。
  李翊睁开眼,忙问:
  “几个人回来的?”
  “是两个人!”
  李翊大喜过望,几乎是罕见的奔跑出营。
  “文和先生!”
  李翊益一出营,见着贾诩,但目光却落在他的身后。
  “子远!!”
  李翊大笑着上前,抱住许攸。
  “子远,何来迟也!”
  ……
  (本章完)
  许攸敬贾诩是一位长者,即邀他入座。
  贾诩又是一拱手,方才落座。
  “今日求见许先生,乃是老夫唐突了。”话落,从袖中掏出一方锦盒。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今日献给许先生,权做深夜叨扰的赔罪。”
  “还望许先生莫要嫌弃。”
  许攸瞟了眼那盒中的物什,眼神微微一遍,当即喜笑颜开道:
  “文和先生这是作甚?”
  “太过客气了,太过客气了。”
  说着,不动声色地将那锦盒揣入袖中。
  贾诩嘴角微微翘起,感慨道:
  “老夫生在凉州,尚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物什。”
  许攸脸色微变,忙问道:
  “怎么?听文和先生的语气,这物什不是先生的?”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大方承认道:
  “此物乃是许先生故友,赠予先生的。”
  “故友?”
  许攸蹙起眉,仔细回想自己有哪些故友?
  在河北,他利用职权之便,上赶着上门送礼的朋友太多。
  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故友了。
  “……哟,您瞧我这记性。”
  “近日忙于军务,竟不记得许某在官渡有哪位故友。”
  贾诩眸光蹙起,一字一顿地回道:
  “此人身份不低,正是当今河南谋主,两军总督。”
  “李翊,李子玉也。”
  嘶……
  听到李翊的名字,许攸惊得立马站起了起来。
  上前捂住贾诩的嘴巴,小声说道:
  “先生慎言!先生慎言!”
  目今两军交战,李翊可是袁公的死敌。
  这样敏感身份的人物,贾诩张口便说许攸与他有旧。
  虽然事实如此,但也不能把这话明着说出来。
  贾诩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一眼许攸,慨叹道:
  “吾观许先生踌躇满志,似在此间过得并不如意?”
  许攸被贾诩一眼看穿心思,大感震惊,又忍不住长叹道:
  “……唉,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袁公不用我分袭颍川、陈地之计,乃使我穷困至此。”
  贾诩佯作惊讶,:
  “不瞒许先生,适才老夫曾路过盟军大营,见着了李翊本人。”
  “他与老夫交谈了几句,向老夫透露了许多军营细节。”
  “若是袁公肯纳许先生之计,则河南军已破矣。”
  “先生可再去见袁公,言明此事。”
  许攸摇了摇头,苦笑道:
  “无用,无用。”
  “袁公先前已不纳我之良策,纵然再见,亦不会用。”
  “……如此,却是可惜。”
  贾诩叹了口气,望着许攸,感慨道:
  “先生之才,胜老夫十倍。”
  “老夫年过半百,半个身子已入黄土,乃无用之人。”
  “只是见着子远这般后生晚辈,身负惊世奇才,却不逢明主,计不见用。”
  “令老夫深感痛惜。”
  贾诩此话煽动力极强,许攸闻得此言,亦觉动容。
  他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用。
  许攸此刻真的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世道纷乱,难逢明主啊。”
  许攸抬头仰望,长长地叹气道。
  “……哈哈哈。”
  贾诩捋着颔下的山羊胡须,“今南北相持,两雄争霸。”
  “我闻曹司空乃许先生故友,刘将军又礼贤下士。”
  “更别提今河南谋主李翊,还是许先生的旧识。”
  “如此,许先生怎么还说难逢明主。”
  这……
  听闻贾诩这话,许攸怦然心动。
  这几年,许攸没少收到李翊送的礼物。
  逢年过节就遣人送礼来,就连自己的马儿生下马,都要送礼过来祝贺。
  以至于许攸这种贪财至极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遣人备了些礼品,回送给李翊。
  两人虽是“笔友”,但你要说许攸对李翊没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毕竟就李翊这送礼的频繁程度,便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
  就凭李翊在河南的军事地位,许攸敢打赌,他真要去投靠河南军。
  必能够受到河南军的重用。
  “……唉。”
  许攸又是一声叹,朝贾诩摇了摇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攸非是不念旧情。”
  “只是攸之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俱在河北。”
  “全家老幼性命,悉数系于袁氏。”
  “若攸前去投了河南大营,有何颜面复见冀州亲人耶?”
  许攸刚一感慨完,忽听得帐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许攸大惊,忙出帐去看。
  “军营之内,何事喧哗!”
  “……先、先生,郭监军带着人来了!”
  郭图来了?
  还带了兵?
  许攸又惊又怒,但暗想自己已经与他结盟,他没理由为难自己。
  遂转身面向贾诩,请他稍待。
  自己则前去迎郭图。
  “郭监军,深夜带着这么多兵来许某大营,不知所为何事?”
  “诶呀呀,你啊你!”
  郭图咬牙切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许攸的鼻子骂道:
  “汝好糊涂啊!”
  “吾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会选择汝与我并力共事!”
  许攸被劈头盖脸骂一顿,只觉莫名其妙,摊了摊手表示不知监军什么意思。
  郭图乃将文书取出,重重地甩在许攸脸上:
  “汝且看罢!”
  许攸看完文书,骇然失色。
  “叫吾说汝什么好,汝平日贪污受贿也就罢了,毕竟爱财之心人皆有知。”
  “可汝当真胆大妄为,怎么连李翊的钱财都敢收?”
  “他是袁公大敌,汝难道不知?”
  许攸闻言,更加感到震惊。
  他何尝不知李翊的钱财不是好拿的,为此他明明严格做了保密。
  到底是谁给泄露了出去?
  不过,现在也不是找细作的时候。
  许攸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辩解道:
  “……冤、冤枉,冤枉监军!”
  “许某是受了李翊财贿不假,但那也是开战前的事儿了。”
  “交战至今,许某敢对天起誓,绝对没有受过李翊半点贿赂!”
  郭图气笑了,心想你还好意思说。
  听你那意思,等于开战之前,你都还在与李翊互通书信是罢?
  枉你许攸也是个智计之士,怎么被一个黄口小儿当猴一样甩!
  人家是河南谋主,你是河北首席谋士。
  你自己觉得你在开战之前跟他联系,甚至收他钱财,这合适吗?
  “有谁信?”
  “现在证据确凿,袁公差我前来拿你!”
  郭图恶狠狠地冲许攸恐吓道。
  袁绍只是让郭图来查许攸,并没有下令要拿他。
  郭图故意这样说,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许攸。
  免得这小子不知轻重,胡作非为。
  许攸出汗如浆,面色惨白,又问道:
  “那我冀州的亲人呢?”
  “俱被审公拿入狱了。”
  郭图这句是实事求是,又狞声道:
  “汝还有心思关心别人,还是先想想汝自己罢!”
  说着,又手指杵了杵许攸的额头。
  许攸听说家人遇害,面如死灰,身形一软,坐倒在地。
  “诶你!”
  郭图忙伸手将之扶住,又轻咳两声,正色说道:
  “……行了,好在吾身为监军,可以暂时不问你的罪状。”
  “不过这几天,你也须要避避风头,勿在袁公面前碍眼。”
  “等过两天,袁公心情好了,我再替你美言两句。”
  “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郭图沾沾自喜,借着这个机会不仅能够敲打许攸,还能卖个人情给他。
  许攸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也更好控制。
  等之后灭了曹刘,一统河南,估计袁公的身子也快不行了。
  到时候,郭图就得拉拢一切能够拉拢到的力量。
  全力支持大公子袁谭上位!
  “……呼。”
  许攸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逐渐变得坚定,恢复了往日神采。
  但脸上仍旧落着冷汗。
  “……好、好、好!”
  “我保证,绝对不再出现在袁公眼前!”
  许攸咬牙切齿,几乎是目眦欲裂。
  郭图以为他是坚定决心了,也感到十分满意,便道:
  “行了,我也先回去了。”
  “汝好自为之罢。”
  言讫,便领着身后之人离开了。
  待郭图彻底走远,许攸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见着贾诩,扑通便跪了下来。
  “……愿从先生之言!”
  贾诩人虽老,耳朵却已经好使。
  适才躲在帐内,将郭图与许攸的谈话听得真切。
  是故,当许攸回到大营的一瞬,贾诩便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呵呵。”
  贾诩抚须笑了笑,并未多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官渡,盟军大营。
  一匹匹战马,络绎不绝,悄然入了李翊大营。
  营内,不断有士兵抱着柴火,堆积在营中,垒木成山。
  赵云陪在李翊身边,见着这么多物什,还是深感震惊。
  “先生,准备这么多柴火,是要劫营吗?”
  李翊背着手,按理说,此时已经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候了。
  但李翊还是露出了一如往常般自信的微笑,半作调侃地说道:
  “子龙进步很大啊。”
  “不知先生要去劫哪座大营?”
  “尚不能确定。”
  李翊摇了摇头。
  “不能确定?!”
  赵云大惊,“那先生深夜准备这般多的柴火是……”
  “……呵呵,这些柴火还不够哩。”
  李翊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下令道:
  “子龙,你带人再去准备些小木棍,要保证不下于五千之数。”
  “然后后再命军士结些草绳,也要不下于五千之数。”
  “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备齐。”
  “喏。”
  赵云不敢多问,他知道军师做事,向来有理。
  当下属的,只需听命便是了。
  “……呼。”
  李翊吹了一口寒气,抬眸望了眼天色。
  两眉开始皱起,眼眸深邃地如这黑夜一般不可捉摸。
  只有在身旁没有人时,他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现在困扰盟军最大的问题是自信,所以李翊在军人面前总是露出自信的面容。
  使得他们坚信,这场仗一定能够打赢。
  靠着李翊近年来攒下的名望,大家见着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便都对对战事抱以坚定的信心。
  至少能勉强用意志力再撑一撑。
  大伙儿在坚定信心的时候,只有李翊清楚。
  他的强作镇定,便如同尿裤子。
  外边的人看着热闹,但其中的暖只有自己知道。
  想赢得这场战事并不容易,李翊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阖上双眸,静静地等待着。
  忽然,人报贾诩回来了。
  李翊睁开眼,忙问:
  “几个人回来的?”
  “是两个人!”
  李翊大喜过望,几乎是罕见的奔跑出营。
  “文和先生!”
  李翊益一出营,见着贾诩,但目光却落在他的身后。
  “子远!!”
  李翊大笑着上前,抱住许攸。
  “子远,何来迟也!”
  ……
  (本章完)
  许攸敬贾诩是一位长者,即邀他入座。
  贾诩又是一拱手,方才落座。
  “今日求见许先生,乃是老夫唐突了。”话落,从袖中掏出一方锦盒。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今日献给许先生,权做深夜叨扰的赔罪。”
  “还望许先生莫要嫌弃。”
  许攸瞟了眼那盒中的物什,眼神微微一遍,当即喜笑颜开道:
  “文和先生这是作甚?”
  “太过客气了,太过客气了。”
  说着,不动声色地将那锦盒揣入袖中。
  贾诩嘴角微微翘起,感慨道:
  “老夫生在凉州,尚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物什。”
  许攸脸色微变,忙问道:
  “怎么?听文和先生的语气,这物什不是先生的?”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大方承认道:
  “此物乃是许先生故友,赠予先生的。”
  “故友?”
  许攸蹙起眉,仔细回想自己有哪些故友?
  在河北,他利用职权之便,上赶着上门送礼的朋友太多。
  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故友了。
  “……哟,您瞧我这记性。”
  “近日忙于军务,竟不记得许某在官渡有哪位故友。”
  贾诩眸光蹙起,一字一顿地回道:
  “此人身份不低,正是当今河南谋主,两军总督。”
  “李翊,李子玉也。”
  嘶……
  听到李翊的名字,许攸惊得立马站起了起来。
  上前捂住贾诩的嘴巴,小声说道:
  “先生慎言!先生慎言!”
  目今两军交战,李翊可是袁公的死敌。
  这样敏感身份的人物,贾诩张口便说许攸与他有旧。
  虽然事实如此,但也不能把这话明着说出来。
  贾诩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一眼许攸,慨叹道:
  “吾观许先生踌躇满志,似在此间过得并不如意?”
  许攸被贾诩一眼看穿心思,大感震惊,又忍不住长叹道:
  “……唉,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袁公不用我分袭颍川、陈地之计,乃使我穷困至此。”
  贾诩佯作惊讶,:
  “不瞒许先生,适才老夫曾路过盟军大营,见着了李翊本人。”
  “他与老夫交谈了几句,向老夫透露了许多军营细节。”
  “若是袁公肯纳许先生之计,则河南军已破矣。”
  “先生可再去见袁公,言明此事。”
  许攸摇了摇头,苦笑道:
  “无用,无用。”
  “袁公先前已不纳我之良策,纵然再见,亦不会用。”
  “……如此,却是可惜。”
  贾诩叹了口气,望着许攸,感慨道:
  “先生之才,胜老夫十倍。”
  “老夫年过半百,半个身子已入黄土,乃无用之人。”
  “只是见着子远这般后生晚辈,身负惊世奇才,却不逢明主,计不见用。”
  “令老夫深感痛惜。”
  贾诩此话煽动力极强,许攸闻得此言,亦觉动容。
  他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用。
  许攸此刻真的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世道纷乱,难逢明主啊。”
  许攸抬头仰望,长长地叹气道。
  “……哈哈哈。”
  贾诩捋着颔下的山羊胡须,“今南北相持,两雄争霸。”
  “我闻曹司空乃许先生故友,刘将军又礼贤下士。”
  “更别提今河南谋主李翊,还是许先生的旧识。”
  “如此,许先生怎么还说难逢明主。”
  这……
  听闻贾诩这话,许攸怦然心动。
  这几年,许攸没少收到李翊送的礼物。
  逢年过节就遣人送礼来,就连自己的马儿生下马,都要送礼过来祝贺。
  以至于许攸这种贪财至极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遣人备了些礼品,回送给李翊。
  两人虽是“笔友”,但你要说许攸对李翊没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毕竟就李翊这送礼的频繁程度,便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
  就凭李翊在河南的军事地位,许攸敢打赌,他真要去投靠河南军。
  必能够受到河南军的重用。
  “……唉。”
  许攸又是一声叹,朝贾诩摇了摇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攸非是不念旧情。”
  “只是攸之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俱在河北。”
  “全家老幼性命,悉数系于袁氏。”
  “若攸前去投了河南大营,有何颜面复见冀州亲人耶?”
  许攸刚一感慨完,忽听得帐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许攸大惊,忙出帐去看。
  “军营之内,何事喧哗!”
  “……先、先生,郭监军带着人来了!”
  郭图来了?
  还带了兵?
  许攸又惊又怒,但暗想自己已经与他结盟,他没理由为难自己。
  遂转身面向贾诩,请他稍待。
  自己则前去迎郭图。
  “郭监军,深夜带着这么多兵来许某大营,不知所为何事?”
  “诶呀呀,你啊你!”
  郭图咬牙切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许攸的鼻子骂道:
  “汝好糊涂啊!”
  “吾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会选择汝与我并力共事!”
  许攸被劈头盖脸骂一顿,只觉莫名其妙,摊了摊手表示不知监军什么意思。
  郭图乃将文书取出,重重地甩在许攸脸上:
  “汝且看罢!”
  许攸看完文书,骇然失色。
  “叫吾说汝什么好,汝平日贪污受贿也就罢了,毕竟爱财之心人皆有知。”
  “可汝当真胆大妄为,怎么连李翊的钱财都敢收?”
  “他是袁公大敌,汝难道不知?”
  许攸闻言,更加感到震惊。
  他何尝不知李翊的钱财不是好拿的,为此他明明严格做了保密。
  到底是谁给泄露了出去?
  不过,现在也不是找细作的时候。
  许攸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辩解道:
  “……冤、冤枉,冤枉监军!”
  “许某是受了李翊财贿不假,但那也是开战前的事儿了。”
  “交战至今,许某敢对天起誓,绝对没有受过李翊半点贿赂!”
  郭图气笑了,心想你还好意思说。
  听你那意思,等于开战之前,你都还在与李翊互通书信是罢?
  枉你许攸也是个智计之士,怎么被一个黄口小儿当猴一样甩!
  人家是河南谋主,你是河北首席谋士。
  你自己觉得你在开战之前跟他联系,甚至收他钱财,这合适吗?
  “有谁信?”
  “现在证据确凿,袁公差我前来拿你!”
  郭图恶狠狠地冲许攸恐吓道。
  袁绍只是让郭图来查许攸,并没有下令要拿他。
  郭图故意这样说,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许攸。
  免得这小子不知轻重,胡作非为。
  许攸出汗如浆,面色惨白,又问道:
  “那我冀州的亲人呢?”
  “俱被审公拿入狱了。”
  郭图这句是实事求是,又狞声道:
  “汝还有心思关心别人,还是先想想汝自己罢!”
  说着,又手指杵了杵许攸的额头。
  许攸听说家人遇害,面如死灰,身形一软,坐倒在地。
  “诶你!”
  郭图忙伸手将之扶住,又轻咳两声,正色说道:
  “……行了,好在吾身为监军,可以暂时不问你的罪状。”
  “不过这几天,你也须要避避风头,勿在袁公面前碍眼。”
  “等过两天,袁公心情好了,我再替你美言两句。”
  “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郭图沾沾自喜,借着这个机会不仅能够敲打许攸,还能卖个人情给他。
  许攸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也更好控制。
  等之后灭了曹刘,一统河南,估计袁公的身子也快不行了。
  到时候,郭图就得拉拢一切能够拉拢到的力量。
  全力支持大公子袁谭上位!
  “……呼。”
  许攸缓了好一会儿,眼神才逐渐变得坚定,恢复了往日神采。
  但脸上仍旧落着冷汗。
  “……好、好、好!”
  “我保证,绝对不再出现在袁公眼前!”
  许攸咬牙切齿,几乎是目眦欲裂。
  郭图以为他是坚定决心了,也感到十分满意,便道:
  “行了,我也先回去了。”
  “汝好自为之罢。”
  言讫,便领着身后之人离开了。
  待郭图彻底走远,许攸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见着贾诩,扑通便跪了下来。
  “……愿从先生之言!”
  贾诩人虽老,耳朵却已经好使。
  适才躲在帐内,将郭图与许攸的谈话听得真切。
  是故,当许攸回到大营的一瞬,贾诩便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呵呵。”
  贾诩抚须笑了笑,并未多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官渡,盟军大营。
  一匹匹战马,络绎不绝,悄然入了李翊大营。
  营内,不断有士兵抱着柴火,堆积在营中,垒木成山。
  赵云陪在李翊身边,见着这么多物什,还是深感震惊。
  “先生,准备这么多柴火,是要劫营吗?”
  李翊背着手,按理说,此时已经到了最为严峻的时候了。
  但李翊还是露出了一如往常般自信的微笑,半作调侃地说道:
  “子龙进步很大啊。”
  “不知先生要去劫哪座大营?”
  “尚不能确定。”
  李翊摇了摇头。
  “不能确定?!”
  赵云大惊,“那先生深夜准备这般多的柴火是……”
  “……呵呵,这些柴火还不够哩。”
  李翊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下令道:
  “子龙,你带人再去准备些小木棍,要保证不下于五千之数。”
  “然后后再命军士结些草绳,也要不下于五千之数。”
  “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备齐。”
  “喏。”
  赵云不敢多问,他知道军师做事,向来有理。
  当下属的,只需听命便是了。
  “……呼。”
  李翊吹了一口寒气,抬眸望了眼天色。
  两眉开始皱起,眼眸深邃地如这黑夜一般不可捉摸。
  只有在身旁没有人时,他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现在困扰盟军最大的问题是自信,所以李翊在军人面前总是露出自信的面容。
  使得他们坚信,这场仗一定能够打赢。
  靠着李翊近年来攒下的名望,大家见着他从容自信的笑容,便都对对战事抱以坚定的信心。
  至少能勉强用意志力再撑一撑。
  大伙儿在坚定信心的时候,只有李翊清楚。
  他的强作镇定,便如同尿裤子。
  外边的人看着热闹,但其中的暖只有自己知道。
  想赢得这场战事并不容易,李翊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阖上双眸,静静地等待着。
  忽然,人报贾诩回来了。
  李翊睁开眼,忙问:
  “几个人回来的?”
  “是两个人!”
  李翊大喜过望,几乎是罕见的奔跑出营。
  “文和先生!”
  李翊益一出营,见着贾诩,但目光却落在他的身后。
  “子远!!”
  李翊大笑着上前,抱住许攸。
  “子远,何来迟也!”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