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都市青春>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06章 盖用韩 白之奇策,破袁军于乌巢,不

第206章 盖用韩 白之奇策,破袁军于乌巢,不

  第206章 盖用韩 白之奇策,破袁军于乌巢,不亦奇士乎?
  却说李翊用奇兵一举突袭了乌巢。
  袁绍目前最后一批粮草,俱屯于此处。
  一旦乌巢有失,则袁军也将陷入万劫不复。
  故袁营之中分成两派,以郭图为首的主张围魏救赵,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以张郃、高览为首的则主张求稳,全力救援乌巢大火。
  不论哪一派,都各有各的道理。
  河南军与河北军已经相持百日有余了,袁军军团庞大的优势一直没能够发挥出来。
  因为河南军一直在死守,不肯与之决战。
  现在到了玩命的时候,袁军寻求决战的机会终于来了。
  军情十万火急,袁绍未有过多犹豫,便下令道:
  “高览、张郃听令!”
  二将齐声领命,“在!”
  “李翊领精锐偷袭乌巢,官渡守备必然不如往日。”
  “汝二人可领本部军马,速速攻打官渡大营!”
  这……
  待听到这个命令后,张郃与高览俱是一怔。
  还待再劝,袁绍的第二道军令已经下达。
  “蒋奇听令!”
  “汝领一队轻骑,速速驰援乌巢!”
  蒋奇忙道一声喏,立马领军赶去乌巢了。
  张郃、高览见此,也只得率领本部部曲,带着工程器械,往官渡大营进发。
  袁绍本身兵力强盛,选择既要又要没有问题。
  乌巢重要,轻骑跑得快,让蒋奇赶去支援没毛病。
  李翊带走了一批生力军,官渡防守削弱,趁机全力攻打也没问题。
  但袁绍唯独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轻骑兵虽然跑得快,很快便能到达。
  但他们人数少,战力弱。
  而乌巢的李翊军却是奔着拼命去的。
  至于张郃、高览,这个安排便更有问题了。
  因为适才两人明确说了李翊肯定有准备,官渡大营很难攻克。
  等于袁绍是强迫张郃、高览,去做他们明确说了做不到的事情。
  袁绍此时尚不知,他不经意的两个人事安排,已经埋下了隐患。
  因为他尚未意识到,官渡之战已经来到了要命的阶段。
  只当这次是一场寻常的军事交锋。
  “……咳咳咳。”
  袁绍咳嗽了两声。
  郭图连忙上前,为其添了件裘衣,谄媚道:
  “主公,外边儿风寒,莫站风口处。”
  “还是先回帐中休息,安心等待捷报罢。”
  袁绍从其言,回到了帅帐之中。
  帐内是他的长子袁谭,见父亲回来,马上问道:
  “父亲,闻说河南军偷袭乌巢,您如何安排的?”
  袁绍便道:
  “趁彼攻乌巢,吾攻拔其官渡大营。”
  “如此,彼固无所归矣。”
  “至于乌巢火处,吾已命蒋奇率轻骑前去救援,必无大碍。”
  “谭儿不必操心。”
  袁谭忙道,“父亲英明。”
  咳咳咳……
  袁绍咳嗽的愈加剧烈,袁谭连忙扶着他坐下,又殷勤地为他倒了杯水。
  “父亲,请用。”
  “……嗯。”
  袁绍抿了口热水,袁谭便在其身后为他揉捏肩膀。
  没有人知道袁谭是不是发自内心孝敬他这位老父亲。
  但袁谭却知道一件事,
  官渡之战,是决定天下归属的一战。
  父亲已经年过半百,如此重要的战事,袁绍却并未将他一向宠爱的幼子袁尚带在身边。
  而是将他留在了冀州老家。
  反倒是把自己这个嫡长子全程带在身边。
  难道……?
  光是想到这点,袁谭便知道自己机会来了。
  一定要好好表现,尤其如今夺嫡之争已到了最为激烈的时候了。
  他都已经不关心官渡之战的胜负了,只想好好伺候老父亲。
  即便官渡之战输了,他还有河北。
  河北丢了,他还有辽东。
  反正输赢无所谓,袁家家主的位置最重要。
  “父亲用兵如神,贼军定然不是我军的对手。”
  “父亲尽管放心,捷报很快便会传回。”
  ……
  官渡以北,乌巢大营。
  别寨处,此前被留下的韩莒子、吕威璜纷纷引军过来驰援淳于琼。
  乌巢守军骤增,越聚越多,士气大振。
  几乎是将李翊军团团包围了起来。
  朝阳初升,
  李翊军与乌巢守军,从半夜拼杀到了天亮。
  每一个的身上,都沾满了鲜血。
  举目看去,遍地都是断臂残肢,人尸马体。
  乌巢仗着人多,拼死咬住李翊军。
  一人死了,另一人顶上。
  仗打到现在,每一个都杀红了眼,几乎忘记了求生的本能。
  他们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杀杀杀!
  将对面的人全部杀光,这场噩梦就结束了。
  正斗之时,忽听得背后响动。
  一票骑兵自南而来,高竖“蒋”字大旗。
  正是前来救援乌巢的蒋奇,一经到了乌巢,立马使人传话。
  “吾乃袁公帐下蒋奇,奉命前来支援!”
  淳于琼满面血污,见着援军,大喜过望,忙指挥将士道:
  “援军已到,大家坚持住,我军必胜!”
  乌巢守军本已疲惫不堪,摇摇欲坠。
  但见有一队轻骑过来增援,遂强打精神,用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奋力向前杀去。
  “都督!贼军自我后方来了!”
  赵云催马而至,赶来提醒李翊。
  好在全军将士皆是骑兵,所以奋战一晚上,体力留存是要远胜过乌巢守军的。
  而他们的战马,也是产自西凉、辽东的好马。
  不说仍旧精力充沛,但足以在人群之中往来驰突,坚持打完这一场仗。
  李翊此刻双目血红,掣剑大喝:
  “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
  赵云等众纷纷领命,无不争先掩杀。
  眭元进、赵叡领兵过来厮杀。
  赵云以一敌二,连刺死数人。
  纵马飞入阵中,左冲右突,往来驰进。
  人群中,正遇着眭元进。
  眭元进拍马舞刀,直取赵云,赵云挺枪迎战。
  战不到十余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
  赵云趁势杀散众人,驰突回李翊中军处。
  遥望见蒋奇等众,已经攻破了我军后方的薄弱之处,很快便要杀到李翊这边了。
  遂再次出声提醒:
  “都督!贼骑将近,请分兵拒之!”
  李翊大怒:
  “分什么兵?”
  “贼在背后,乃白我!”
  众军士乃抖擞精神,奋力向前。
  乱军之中,赵叡又被砍死。
  连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迅速崩溃。
  鬼使神差向前的脚步,似乎变得缓慢起来。
  心中的那口气一旦散了,立马就会似洪水决堤般全部泄出来。
  “啊啊啊……”
  不断有袁军倒下,被杀得节节后退。
  而蒋奇的部众也终于突破了后方防线,直奔李翊处杀去。
  众骑士团团围裹上来,高嚷着杀贼。
  许攸心中生惧,上前挽住李翊的胳膊,苦劝道:
  “……子玉!贼已至!贼已至!”
  “快至人群中躲避!”
  李翊周围是有步兵护卫的,都是训练有素的重甲持盾步兵。
  谁料李翊却将兜鍪扑地,高声大呼:
  “大丈夫只愿临阵斗死,岂可畏畏缩缩躲于人后!”
  “今日能杀透贼军便杀。”
  “杀不透,情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也不枉男儿七尺之躯!”
  众军士遂齐心死战,奋勇向前。
  轰!
  互相撞上的刹那,接触点就像是一个绞肉的盘子。
  撞进来的人,人仰马翻,鲜血飘溅,倒落下去。
  或已死去,或呼吸尚在,或只是轻伤……
  在李翊勇于亮剑的精神下,两百多名步兵愣是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堵住了路口。
  挡住了蒋奇的骑兵攻势。
  使得蒋奇两千名轻骑,一时进不得乌巢大营。
  众骑士冲突不进去,被堵在了外边儿,不得入。
  里边的人也出不来,不知营外边的援军为何迟迟不进来。
  许攸见李翊仅用两百人,便挡住了袁军两千人的攻势,又惊又喜。
  对李翊佩服不已,忙问道:
  “公何以知,袁军冲突不入?”
  “未知也!”
  李翊一手按着剑柄,一手叉着腰,说道:
  “今既为搏命而来,当得死于沙场之上。”
  “躲人群中便能生耶?”
  话落,李翊掠过许攸,又对众人下令道:
  “所有人听我指挥!”
  “守住阵型,弩兵反击!”
  李翊身边,仅五十名弩兵。
  但他们却是从陈国陈王刘宠处,借来的蹶张士。
  刘宠与李翊交情不错,慷慨相送。
  这五十人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膂力过人,俱能开强弓硬弩。
  弩矢遮天落下,一连射倒数名骑士。
  在弩兵的掩护下,两百名重步兵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步兵封锁住路口,弩兵在后掩射。
  蒋奇等两千名骑兵,愣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
  许攸看得呆了,早就听闻李翊用兵如神,时至今日,才知世人诚不欺我。
  其实啥叫军神呢?
  说好听点,
  你能临阵不乱,从容应对敌军攻势,使手下人发挥出远超自身水平的斗志与战力。
  说难听点,
  就是你能够忽悠人。
  你能够让手下那帮人死心塌地为了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去挡人家的刀枪剑戟。
  正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今日一战,
  不论是袁军也好,盟军也好,全都忘却了生死奋战到了最后一刻。
  仗打到现在,也无关乎临场调度了。
  仅看谁能够吊住那最后那一口气,不倒下去。
  显然,李翊做得更好。
  他再次施展自己高超的“魅术”,让手下那帮人临阵坚定挺住信念,去跟人数远多于自己的袁军死磕。
  李翊能让这两百名步兵,踏踏实实的“等死”。
  这就叫军神!
  两军交战激烈,寸步不让。
  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发起,一波又一波的人倒下。
  血战多时,战场交界点反复争夺,已被血肉模糊了脚下。
  马蹄落下,不见泥尘。
  唯有血和骨!
  靠着这两百名“敢死队”的英勇牺牲,赵云、张绣等前部终于占据了上风。
  乌巢守军奋战一夜,死伤无数,终于撑不住了。
  “杀!”
  蹄声如雷,滚滚向前。
  张绣阵中遇着吕威璜,大喝一声,一枪朔死。
  公孙续领幽州铁骑一路骑射,早已将箭矢射完,便拔刀砍人。
  混战之中,韩莒子被砍死于乱军之中。
  淳于琼战马被射死,乃举刀步战。
  他面、颈皆伤,浑身是血,四下里骑兵来回驰突。
  淳于琼身中数枪,不得动弹。
  赵云迎面驰来,淳于琼见此,举刀要砍。
  被赵云一枪挑飞了兵刃,以枪身击打击肩颈,当场昏死过去。
  乌巢之内,李翊军已完全占据上风。
  李翊遂命张绣、公孙续领兵前去反击蒋奇部众。
  只留赵云在营内收尾。
  众骑兵顿时如水银一般,泄出大营。
  蒋奇部众见一个个浑身是血的骑士,不要命的向自己冲来,顿时唬得肝胆俱裂。
  不敢向前接战。
  他们刚来,显然还没适应乌巢战场的强度。
  这里面的人全是厮杀了一夜的战士。
  其斗志之昂扬,意志之坚定,已经远超所有士兵。
  众骑士不管不顾,只往前冲,见人便砍,见人便杀。
  蒋奇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一时胆怯,勒马急走。
  张绣催马赶来,挺枪便刺。
  蒋奇措手不及,被张绣一枪刺于马下。
  张绣与公孙续催兵围裹上去,尽杀蒋奇之兵。
  此役,
  以李翊军斩袁军九员将领,尽烧乌巢之粮结束。
  李翊军大获全胜!
  众兵士开始打扫战场,歇息战马。
  李翊也得以喘了口气,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一块石头上。
  目中闪中精光,静静地望着火势,吞灭乌巢的粮仓。
  大火已经烧的七七八八了,就算李翊就此撤军,袁绍也什么都救不下来了。
  “跪下!”
  少时,士兵押解着乌巢大将淳于琼过来见李翊。
  淳于琼虽然兵败,但骨头倒是硬的很。
  坚决不肯下跪。
  李翊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败军之将,见我安敢不跪?”
  此役盟军也死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跟李翊关系不错,亲如手足兄弟。
  李翊当然伤心,但他不想在大胜之余,让弟兄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淳于琼睁着红目,狞声回道:
  “吾主四世三公,汝乃一山野匹夫,黄口小儿。”
  “也配让我下跪?”
  时张绣在侧,闻言大怒:
  “大胆!”
  “败军之将,还敢对郯侯不敬!”
  话落,一脚踹向淳于琼后腿。
  淳于琼应声倒地,痛苦不堪。
  张绣这一脚力大,适才风中明显能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
  那淳于琼本就身负重伤,想是张绣一脚踹断了他的腿骨。
  纵是淳于琼此刻想站也站不起来了。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凝眸望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琼,沉声问道:
  “汝道我山野匹夫,汝主屡世公侯,奈何今日败于我手?”
  淳于琼冷笑一声,叱道:
  “胜负自有天地,汝自问天去。”
  “何用问我乎?”
  哼,倒是块硬骨头。
  李翊轻哼一声,冷冷看他。
  淳于琼这厮受袁绍信任,缺乏远见。
  但却很有骨气,也算是位忠臣。
  许攸在侧,对李翊献策道:
  “淳于琼乃乌巢主将,袁氏宿将,军中颇有资历名望。。”
  “今既破乌巢,可将淳于琼首级发往袁绍大营。”
  “袁营知晓,必然军心大乱。”
  李翊从其言,即命斩淳于琼首级。
  淳于琼破口大骂:
  “许攸!背主之贼!忘恩负义之徒!”
  “吾死之后,亦当化作鬼卒,与汝偕行!!”
  许攸面色微有羞惭,厉声叱道:
  “还敢大言,快快快!”
  “速速推下去斩首!”
  俄顷,人报淳于琼已被斩首。
  李翊即命人将淳于琼首级装在盒子中,赍往袁营中。
  其实,不管淳于琼是不是忠臣,他都必须死。
  就算他能力很强,也得死。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正如许攸所言,淳于琼守着乌巢,他身死的消息传回袁营处。
  必能够震慑袁军,使得人心惶惶。
  第二,
  乌巢一战,纯纯的绞肉机。
  不论是乌巢守军,亦或李翊所带来的生力军,都死伤大半。
  古代打仗,其实很少有这种纯绞肉机式的作战。
  大多时候,都是“比势”。
  谁的势能没了,谁就会溃败。
  而这种纯肉搏拼杀,在死人的同时,仇恨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汉末这种以“子弟兵”为情感纽带的兵团,有着特殊的血缘纽带。
  淳于琼作为主将,杀了他们这么多兄弟。
  如果你敢把他招入麾下,必定会引起大量士兵不满。
  所以你便会看到,
  汉末很少有那种参与过绞肉机式作战,还能够被招到麾下来用的武将。
  李翊杀淳于琼,除了震慑袁军之外,也是为了安定军心。
  大家都希望看到淳于琼的人头落下,他们这么玩命儿不就是奔着这个战果来的吗?
  淳于琼既枭首送往袁营,众人又问李翊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翊传令,先将乌巢剩下那一点点粮食吃了。
  大伙儿就地歇整,等袁营生变之后,再做决断。
  人是铁,饭是钢。
  纵是铁人也得吃饭。
  众军士鏖战一夜,杀敌时尚可用意志力强撑。
  现在敌人没了,支撑自己精神头那股气也就没了。
  故全军将士顿时变得疲惫不堪,两眼发昏。
  大家其实都盼着能够停下来吃口饭,当真正听到李翊下达休息的命令后。
  众皆欢腾,兴致高涨。
  ……
  天已经大亮,袁绍也从榻上醒来。
  方一睡醒,便传来军报。
  “乌巢失守,淳于琼被斩!!”
  什么!!?
  但军报传回之后,袁军皆惊。
  侍者又将一个盒子取来。
  袁绍忙问:
  “哪里来的?”
  侍者答道:
  “今日一大早,一匹快骑放在营门外的。”
  袁绍即命侍者打开。
  盒子一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者也被吓了一跳,手未拿稳,头颅滚落在地。
  披头散发,死不瞑目。
  众视之,正是淳于琼之头。
  “唔!”
  袁绍捂住胸口,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父亲!!”
  袁谭一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众人纷纷过来关切问候。
  须臾,袁绍缓缓睁开双目,颤巍巍地对袁谭说道:
  “……此、此必淳于琼之头也。”
  “……是、是。”
  袁谭惶恐地应和袁绍。
  袁绍摇了摇头,眯起眼眸,慨叹道:
  “……见此头,孤自视忽然耳。”
  此言一出,众皆骇然失色。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刚才一恍惚,看着淳于琼的头,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头一样。
  于是,众人纷纷出言劝慰:
  “袁公勿忧,袁公勿忧!”
  “乌巢虽失,我军无粮。”
  “然盟军亦无粮草,只要咱们打下官渡大营,还有翻盘的机会!”
  尤以郭图情绪最为激动。
  因为他曾劝过袁绍不要救乌巢,改为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现在乌巢陷落,就更加证明他是对的了。
  “……善,速速差人前去探明前线军报。”
  “教张郃、高览二人急攻,孤当亲提大军在后。”
  传令兵领命而去。
  郭图暗想,现在乌巢没了,要是张郃、高览回来跟自己对是非该如何是好?
  毕竟两人当初是力说该救,现在乌巢陷落,官渡还没拿下。
  岂非要被两人于中发难吗?
  于是向袁绍进言道:
  “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袁绍皱眉问:“何出此言?”
  郭图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高览、张郃青州战事不利,俱被李翊放回。”
  “一次尚可说是巧合,一连两次,岂非中有诡诈?”
  “想二人素有降徐州之意,今乌巢已陷,而不见官渡拨下。”
  “岂非是两人不肯用力,以致折损士卒乎?”
  袁绍失了乌巢,正是心情郁闷之时。
  听到郭图这话,顿时大怒:
  “我早知此二人心不在此。”
  “可速速召二人回寨,吾当自提大军,征伐官渡!”
  于是,又发一传令兵去往官渡。
  话分两头,
  却说张郃、高览一路进军至官渡大营。
  郭图先前之言,虽有构陷之疑,不过两人到官渡时,的确没有马上进攻。
  因为两人都是跟李翊交过手的,知道他的本事。
  两人一致认为李翊早有准备,遂都不敢急攻。
  尤其张郃是一个打仗风格偏稳健的将领,本就喜欢稳扎稳打。
  但却被派来急攻官渡大寨,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张郃本人,对此次安排也是心怀不满的。
  战前,他是明明白白地向袁绍说了官渡不好打,应该救乌巢。
  但袁绍却整这么一出,让他来打官渡。
  这搞得张郃内心很煎熬,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他打下了官渡,郭图会说你看,我说能打下来吧。
  如果打不下官渡,郭图会说你故意的。
  光是想到这一点,张郃都不想出死力。
  这时,人报袁公使者到。
  张郃、高览赶忙出营相见。
  使者见二将还未开始进攻,扬鞭骂道:
  “袁公命汝二人攻打官渡,汝二人怎敢松散懈怠?”
  张郃解释道:
  “官渡坚固不易取,吾等欲先布好阵势再作进攻。”
  “胡说!”
  使者破口大骂:
  “汝等岂不知军情如火?”
  “目今袁公已亲提大军来攻官渡,若见着汝等惰怠,必然降罪!”
  二将面面相觑,只得开始攻打官渡。
  官渡守军自领了李翊军令之后,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见着张郃、高览来攻。
  左边黄忠,右边曹洪,中路张飞,一齐冲出。
  三管齐下,如潮水般涌向袁军。
  张郃、高览本就不愿出死力,又见着官渡果然早已准备。
  遂急忙撤军,张飞等将趁势驱兵掩杀,袁军大败。
  方败回寨中,又有一袁使到。
  张郃等人问袁使袁使有何吩咐。
  袁使道:“主公差汝二人回去。”
  张郃、高览俱对此军令感到莫名其妙。
  暗想前线军事未定,如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张郃也算个智将,立马察觉到了不对,连忙问:
  “敢问尊使,乌巢战事如何?”
  使者不假思索答:
  “听说李翊攻破了乌巢大寨,淳于琼被斩。”
  高览闻言大惊,暗忖果然还是没守住吗?
  “多谢尊使!”
  张郃倒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好了,某只负责传令,叫汝二人快速回去。”
  “两位将军可快些准备,袁公少时便到。”
  言讫,袁使转身便要离去。
  “……尊使慢走。”
  张郃冷冷说了一句,忽然拔剑在手,一剑将那名袁使砍倒在地。
  高览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问:
  “儁乂何为!”
  张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道:
  “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李翊所擒。”
  “今乌巢陷落,粮食不存。”
  “河北大军只能坐而待困,袁绍败局已定。”
  “与其等死,不如去投盟军。”
  高览万没想到张郃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决定,而且是一个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这、这、这。”
  高览尚有些恍惚,“盟军肯收留我等乎?”
  “我等与李先生有旧,今李先生总督两军军政。”
  “若得他引见,曹司空、刘将军必然收纳我等。”
  “况我等尚有军士在此。”
  “今可为章邯之事,以保全部众弟兄。”
  没错,张郃其实也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对袁氏有忠心,但就是打工人的忠心。
  官渡对峙期间,张郃其实也向袁绍提过,可以派骑兵绕袭盟军后路。
  袁绍虽然表面拒绝了,但却又暗地里地派了骑兵绕后。
  袁绍这个人经常当面拒绝属下,然后又听话去做。
  本初大小姐还有点傲娇属性。
  不过最后绕袭的计划也失败了。
  由此,便可以想象张郃是什么心情。
  好比公司一个大项目用了你的方案,却完全不提你的名字。
  然后实施也没有你,方案还失败了。
  开战之初,公司前景一片大好,马上就要上市了。
  现在眼见公司老板要退休了,新老板是谁都还不确定。
  然后公司的大项目还赔了,眼看就要倒闭了。
  你就是个上班的,你跳不跳槽?
  尤其公司内部文化还很不好。
  袁军的主心骨沮授,就因为郭图的耳边风,直接被分了兵权。
  张郃也害怕回去会当替罪羊,被陷害而死。
  所以临阵跳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高览见张郃决心已定,当下也马上表态:
  “吾亦有此心久矣,只是不敢明言。”
  “儁乂既作此决断,某愿相随!”
  张郃大喜,即出寨点齐军士,下令将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并宣布他们将投靠河南盟军。
  烧工程器械,类似于破釜沉舟。
  告诉大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们要是敢回去,必被斩首。
  同时,也是为了使官渡守军放心。
  很快,
  张郃、高览引领本部兵马,来到寨前,向守军投降。
  ……
  (本章完)
  坚决不肯下跪。
  李翊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败军之将,见我安敢不跪?”
  此役盟军也死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跟李翊关系不错,亲如手足兄弟。
  李翊当然伤心,但他不想在大胜之余,让弟兄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淳于琼睁着红目,狞声回道:
  “吾主四世三公,汝乃一山野匹夫,黄口小儿。”
  “也配让我下跪?”
  时张绣在侧,闻言大怒:
  “大胆!”
  “败军之将,还敢对郯侯不敬!”
  话落,一脚踹向淳于琼后腿。
  淳于琼应声倒地,痛苦不堪。
  张绣这一脚力大,适才风中明显能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
  那淳于琼本就身负重伤,想是张绣一脚踹断了他的腿骨。
  纵是淳于琼此刻想站也站不起来了。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凝眸望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琼,沉声问道:
  “汝道我山野匹夫,汝主屡世公侯,奈何今日败于我手?”
  淳于琼冷笑一声,叱道:
  “胜负自有天地,汝自问天去。”
  “何用问我乎?”
  哼,倒是块硬骨头。
  李翊轻哼一声,冷冷看他。
  淳于琼这厮受袁绍信任,缺乏远见。
  但却很有骨气,也算是位忠臣。
  许攸在侧,对李翊献策道:
  “淳于琼乃乌巢主将,袁氏宿将,军中颇有资历名望。。”
  “今既破乌巢,可将淳于琼首级发往袁绍大营。”
  “袁营知晓,必然军心大乱。”
  李翊从其言,即命斩淳于琼首级。
  淳于琼破口大骂:
  “许攸!背主之贼!忘恩负义之徒!”
  “吾死之后,亦当化作鬼卒,与汝偕行!!”
  许攸面色微有羞惭,厉声叱道:
  “还敢大言,快快快!”
  “速速推下去斩首!”
  俄顷,人报淳于琼已被斩首。
  李翊即命人将淳于琼首级装在盒子中,赍往袁营中。
  其实,不管淳于琼是不是忠臣,他都必须死。
  就算他能力很强,也得死。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正如许攸所言,淳于琼守着乌巢,他身死的消息传回袁营处。
  必能够震慑袁军,使得人心惶惶。
  第二,
  乌巢一战,纯纯的绞肉机。
  不论是乌巢守军,亦或李翊所带来的生力军,都死伤大半。
  古代打仗,其实很少有这种纯绞肉机式的作战。
  大多时候,都是“比势”。
  谁的势能没了,谁就会溃败。
  而这种纯肉搏拼杀,在死人的同时,仇恨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汉末这种以“子弟兵”为情感纽带的兵团,有着特殊的血缘纽带。
  淳于琼作为主将,杀了他们这么多兄弟。
  如果你敢把他招入麾下,必定会引起大量士兵不满。
  所以你便会看到,
  汉末很少有那种参与过绞肉机式作战,还能够被招到麾下来用的武将。
  李翊杀淳于琼,除了震慑袁军之外,也是为了安定军心。
  大家都希望看到淳于琼的人头落下,他们这么玩命儿不就是奔着这个战果来的吗?
  淳于琼既枭首送往袁营,众人又问李翊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翊传令,先将乌巢剩下那一点点粮食吃了。
  大伙儿就地歇整,等袁营生变之后,再做决断。
  人是铁,饭是钢。
  纵是铁人也得吃饭。
  众军士鏖战一夜,杀敌时尚可用意志力强撑。
  现在敌人没了,支撑自己精神头那股气也就没了。
  故全军将士顿时变得疲惫不堪,两眼发昏。
  大家其实都盼着能够停下来吃口饭,当真正听到李翊下达休息的命令后。
  众皆欢腾,兴致高涨。
  ……
  天已经大亮,袁绍也从榻上醒来。
  方一睡醒,便传来军报。
  “乌巢失守,淳于琼被斩!!”
  什么!!?
  但军报传回之后,袁军皆惊。
  侍者又将一个盒子取来。
  袁绍忙问:
  “哪里来的?”
  侍者答道:
  “今日一大早,一匹快骑放在营门外的。”
  袁绍即命侍者打开。
  盒子一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者也被吓了一跳,手未拿稳,头颅滚落在地。
  披头散发,死不瞑目。
  众视之,正是淳于琼之头。
  “唔!”
  袁绍捂住胸口,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父亲!!”
  袁谭一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众人纷纷过来关切问候。
  须臾,袁绍缓缓睁开双目,颤巍巍地对袁谭说道:
  “……此、此必淳于琼之头也。”
  “……是、是。”
  袁谭惶恐地应和袁绍。
  袁绍摇了摇头,眯起眼眸,慨叹道:
  “……见此头,孤自视忽然耳。”
  此言一出,众皆骇然失色。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刚才一恍惚,看着淳于琼的头,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头一样。
  于是,众人纷纷出言劝慰:
  “袁公勿忧,袁公勿忧!”
  “乌巢虽失,我军无粮。”
  “然盟军亦无粮草,只要咱们打下官渡大营,还有翻盘的机会!”
  尤以郭图情绪最为激动。
  因为他曾劝过袁绍不要救乌巢,改为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现在乌巢陷落,就更加证明他是对的了。
  “……善,速速差人前去探明前线军报。”
  “教张郃、高览二人急攻,孤当亲提大军在后。”
  传令兵领命而去。
  郭图暗想,现在乌巢没了,要是张郃、高览回来跟自己对是非该如何是好?
  毕竟两人当初是力说该救,现在乌巢陷落,官渡还没拿下。
  岂非要被两人于中发难吗?
  于是向袁绍进言道:
  “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袁绍皱眉问:“何出此言?”
  郭图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高览、张郃青州战事不利,俱被李翊放回。”
  “一次尚可说是巧合,一连两次,岂非中有诡诈?”
  “想二人素有降徐州之意,今乌巢已陷,而不见官渡拨下。”
  “岂非是两人不肯用力,以致折损士卒乎?”
  袁绍失了乌巢,正是心情郁闷之时。
  听到郭图这话,顿时大怒:
  “我早知此二人心不在此。”
  “可速速召二人回寨,吾当自提大军,征伐官渡!”
  于是,又发一传令兵去往官渡。
  话分两头,
  却说张郃、高览一路进军至官渡大营。
  郭图先前之言,虽有构陷之疑,不过两人到官渡时,的确没有马上进攻。
  因为两人都是跟李翊交过手的,知道他的本事。
  两人一致认为李翊早有准备,遂都不敢急攻。
  尤其张郃是一个打仗风格偏稳健的将领,本就喜欢稳扎稳打。
  但却被派来急攻官渡大寨,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张郃本人,对此次安排也是心怀不满的。
  战前,他是明明白白地向袁绍说了官渡不好打,应该救乌巢。
  但袁绍却整这么一出,让他来打官渡。
  这搞得张郃内心很煎熬,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他打下了官渡,郭图会说你看,我说能打下来吧。
  如果打不下官渡,郭图会说你故意的。
  光是想到这一点,张郃都不想出死力。
  这时,人报袁公使者到。
  张郃、高览赶忙出营相见。
  使者见二将还未开始进攻,扬鞭骂道:
  “袁公命汝二人攻打官渡,汝二人怎敢松散懈怠?”
  张郃解释道:
  “官渡坚固不易取,吾等欲先布好阵势再作进攻。”
  “胡说!”
  使者破口大骂:
  “汝等岂不知军情如火?”
  “目今袁公已亲提大军来攻官渡,若见着汝等惰怠,必然降罪!”
  二将面面相觑,只得开始攻打官渡。
  官渡守军自领了李翊军令之后,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见着张郃、高览来攻。
  左边黄忠,右边曹洪,中路张飞,一齐冲出。
  三管齐下,如潮水般涌向袁军。
  张郃、高览本就不愿出死力,又见着官渡果然早已准备。
  遂急忙撤军,张飞等将趁势驱兵掩杀,袁军大败。
  方败回寨中,又有一袁使到。
  张郃等人问袁使袁使有何吩咐。
  袁使道:“主公差汝二人回去。”
  张郃、高览俱对此军令感到莫名其妙。
  暗想前线军事未定,如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张郃也算个智将,立马察觉到了不对,连忙问:
  “敢问尊使,乌巢战事如何?”
  使者不假思索答:
  “听说李翊攻破了乌巢大寨,淳于琼被斩。”
  高览闻言大惊,暗忖果然还是没守住吗?
  “多谢尊使!”
  张郃倒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好了,某只负责传令,叫汝二人快速回去。”
  “两位将军可快些准备,袁公少时便到。”
  言讫,袁使转身便要离去。
  “……尊使慢走。”
  张郃冷冷说了一句,忽然拔剑在手,一剑将那名袁使砍倒在地。
  高览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问:
  “儁乂何为!”
  张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道:
  “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李翊所擒。”
  “今乌巢陷落,粮食不存。”
  “河北大军只能坐而待困,袁绍败局已定。”
  “与其等死,不如去投盟军。”
  高览万没想到张郃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决定,而且是一个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这、这、这。”
  高览尚有些恍惚,“盟军肯收留我等乎?”
  “我等与李先生有旧,今李先生总督两军军政。”
  “若得他引见,曹司空、刘将军必然收纳我等。”
  “况我等尚有军士在此。”
  “今可为章邯之事,以保全部众弟兄。”
  没错,张郃其实也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对袁氏有忠心,但就是打工人的忠心。
  官渡对峙期间,张郃其实也向袁绍提过,可以派骑兵绕袭盟军后路。
  袁绍虽然表面拒绝了,但却又暗地里地派了骑兵绕后。
  袁绍这个人经常当面拒绝属下,然后又听话去做。
  本初大小姐还有点傲娇属性。
  不过最后绕袭的计划也失败了。
  由此,便可以想象张郃是什么心情。
  好比公司一个大项目用了你的方案,却完全不提你的名字。
  然后实施也没有你,方案还失败了。
  开战之初,公司前景一片大好,马上就要上市了。
  现在眼见公司老板要退休了,新老板是谁都还不确定。
  然后公司的大项目还赔了,眼看就要倒闭了。
  你就是个上班的,你跳不跳槽?
  尤其公司内部文化还很不好。
  袁军的主心骨沮授,就因为郭图的耳边风,直接被分了兵权。
  张郃也害怕回去会当替罪羊,被陷害而死。
  所以临阵跳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高览见张郃决心已定,当下也马上表态:
  “吾亦有此心久矣,只是不敢明言。”
  “儁乂既作此决断,某愿相随!”
  张郃大喜,即出寨点齐军士,下令将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并宣布他们将投靠河南盟军。
  烧工程器械,类似于破釜沉舟。
  告诉大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们要是敢回去,必被斩首。
  同时,也是为了使官渡守军放心。
  很快,
  张郃、高览引领本部兵马,来到寨前,向守军投降。
  ……
  (本章完)
  坚决不肯下跪。
  李翊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败军之将,见我安敢不跪?”
  此役盟军也死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跟李翊关系不错,亲如手足兄弟。
  李翊当然伤心,但他不想在大胜之余,让弟兄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淳于琼睁着红目,狞声回道:
  “吾主四世三公,汝乃一山野匹夫,黄口小儿。”
  “也配让我下跪?”
  时张绣在侧,闻言大怒:
  “大胆!”
  “败军之将,还敢对郯侯不敬!”
  话落,一脚踹向淳于琼后腿。
  淳于琼应声倒地,痛苦不堪。
  张绣这一脚力大,适才风中明显能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
  那淳于琼本就身负重伤,想是张绣一脚踹断了他的腿骨。
  纵是淳于琼此刻想站也站不起来了。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凝眸望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琼,沉声问道:
  “汝道我山野匹夫,汝主屡世公侯,奈何今日败于我手?”
  淳于琼冷笑一声,叱道:
  “胜负自有天地,汝自问天去。”
  “何用问我乎?”
  哼,倒是块硬骨头。
  李翊轻哼一声,冷冷看他。
  淳于琼这厮受袁绍信任,缺乏远见。
  但却很有骨气,也算是位忠臣。
  许攸在侧,对李翊献策道:
  “淳于琼乃乌巢主将,袁氏宿将,军中颇有资历名望。。”
  “今既破乌巢,可将淳于琼首级发往袁绍大营。”
  “袁营知晓,必然军心大乱。”
  李翊从其言,即命斩淳于琼首级。
  淳于琼破口大骂:
  “许攸!背主之贼!忘恩负义之徒!”
  “吾死之后,亦当化作鬼卒,与汝偕行!!”
  许攸面色微有羞惭,厉声叱道:
  “还敢大言,快快快!”
  “速速推下去斩首!”
  俄顷,人报淳于琼已被斩首。
  李翊即命人将淳于琼首级装在盒子中,赍往袁营中。
  其实,不管淳于琼是不是忠臣,他都必须死。
  就算他能力很强,也得死。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正如许攸所言,淳于琼守着乌巢,他身死的消息传回袁营处。
  必能够震慑袁军,使得人心惶惶。
  第二,
  乌巢一战,纯纯的绞肉机。
  不论是乌巢守军,亦或李翊所带来的生力军,都死伤大半。
  古代打仗,其实很少有这种纯绞肉机式的作战。
  大多时候,都是“比势”。
  谁的势能没了,谁就会溃败。
  而这种纯肉搏拼杀,在死人的同时,仇恨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汉末这种以“子弟兵”为情感纽带的兵团,有着特殊的血缘纽带。
  淳于琼作为主将,杀了他们这么多兄弟。
  如果你敢把他招入麾下,必定会引起大量士兵不满。
  所以你便会看到,
  汉末很少有那种参与过绞肉机式作战,还能够被招到麾下来用的武将。
  李翊杀淳于琼,除了震慑袁军之外,也是为了安定军心。
  大家都希望看到淳于琼的人头落下,他们这么玩命儿不就是奔着这个战果来的吗?
  淳于琼既枭首送往袁营,众人又问李翊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翊传令,先将乌巢剩下那一点点粮食吃了。
  大伙儿就地歇整,等袁营生变之后,再做决断。
  人是铁,饭是钢。
  纵是铁人也得吃饭。
  众军士鏖战一夜,杀敌时尚可用意志力强撑。
  现在敌人没了,支撑自己精神头那股气也就没了。
  故全军将士顿时变得疲惫不堪,两眼发昏。
  大家其实都盼着能够停下来吃口饭,当真正听到李翊下达休息的命令后。
  众皆欢腾,兴致高涨。
  ……
  天已经大亮,袁绍也从榻上醒来。
  方一睡醒,便传来军报。
  “乌巢失守,淳于琼被斩!!”
  什么!!?
  但军报传回之后,袁军皆惊。
  侍者又将一个盒子取来。
  袁绍忙问:
  “哪里来的?”
  侍者答道:
  “今日一大早,一匹快骑放在营门外的。”
  袁绍即命侍者打开。
  盒子一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者也被吓了一跳,手未拿稳,头颅滚落在地。
  披头散发,死不瞑目。
  众视之,正是淳于琼之头。
  “唔!”
  袁绍捂住胸口,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父亲!!”
  袁谭一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众人纷纷过来关切问候。
  须臾,袁绍缓缓睁开双目,颤巍巍地对袁谭说道:
  “……此、此必淳于琼之头也。”
  “……是、是。”
  袁谭惶恐地应和袁绍。
  袁绍摇了摇头,眯起眼眸,慨叹道:
  “……见此头,孤自视忽然耳。”
  此言一出,众皆骇然失色。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刚才一恍惚,看着淳于琼的头,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头一样。
  于是,众人纷纷出言劝慰:
  “袁公勿忧,袁公勿忧!”
  “乌巢虽失,我军无粮。”
  “然盟军亦无粮草,只要咱们打下官渡大营,还有翻盘的机会!”
  尤以郭图情绪最为激动。
  因为他曾劝过袁绍不要救乌巢,改为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现在乌巢陷落,就更加证明他是对的了。
  “……善,速速差人前去探明前线军报。”
  “教张郃、高览二人急攻,孤当亲提大军在后。”
  传令兵领命而去。
  郭图暗想,现在乌巢没了,要是张郃、高览回来跟自己对是非该如何是好?
  毕竟两人当初是力说该救,现在乌巢陷落,官渡还没拿下。
  岂非要被两人于中发难吗?
  于是向袁绍进言道:
  “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袁绍皱眉问:“何出此言?”
  郭图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高览、张郃青州战事不利,俱被李翊放回。”
  “一次尚可说是巧合,一连两次,岂非中有诡诈?”
  “想二人素有降徐州之意,今乌巢已陷,而不见官渡拨下。”
  “岂非是两人不肯用力,以致折损士卒乎?”
  袁绍失了乌巢,正是心情郁闷之时。
  听到郭图这话,顿时大怒:
  “我早知此二人心不在此。”
  “可速速召二人回寨,吾当自提大军,征伐官渡!”
  于是,又发一传令兵去往官渡。
  话分两头,
  却说张郃、高览一路进军至官渡大营。
  郭图先前之言,虽有构陷之疑,不过两人到官渡时,的确没有马上进攻。
  因为两人都是跟李翊交过手的,知道他的本事。
  两人一致认为李翊早有准备,遂都不敢急攻。
  尤其张郃是一个打仗风格偏稳健的将领,本就喜欢稳扎稳打。
  但却被派来急攻官渡大寨,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张郃本人,对此次安排也是心怀不满的。
  战前,他是明明白白地向袁绍说了官渡不好打,应该救乌巢。
  但袁绍却整这么一出,让他来打官渡。
  这搞得张郃内心很煎熬,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他打下了官渡,郭图会说你看,我说能打下来吧。
  如果打不下官渡,郭图会说你故意的。
  光是想到这一点,张郃都不想出死力。
  这时,人报袁公使者到。
  张郃、高览赶忙出营相见。
  使者见二将还未开始进攻,扬鞭骂道:
  “袁公命汝二人攻打官渡,汝二人怎敢松散懈怠?”
  张郃解释道:
  “官渡坚固不易取,吾等欲先布好阵势再作进攻。”
  “胡说!”
  使者破口大骂:
  “汝等岂不知军情如火?”
  “目今袁公已亲提大军来攻官渡,若见着汝等惰怠,必然降罪!”
  二将面面相觑,只得开始攻打官渡。
  官渡守军自领了李翊军令之后,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见着张郃、高览来攻。
  左边黄忠,右边曹洪,中路张飞,一齐冲出。
  三管齐下,如潮水般涌向袁军。
  张郃、高览本就不愿出死力,又见着官渡果然早已准备。
  遂急忙撤军,张飞等将趁势驱兵掩杀,袁军大败。
  方败回寨中,又有一袁使到。
  张郃等人问袁使袁使有何吩咐。
  袁使道:“主公差汝二人回去。”
  张郃、高览俱对此军令感到莫名其妙。
  暗想前线军事未定,如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张郃也算个智将,立马察觉到了不对,连忙问:
  “敢问尊使,乌巢战事如何?”
  使者不假思索答:
  “听说李翊攻破了乌巢大寨,淳于琼被斩。”
  高览闻言大惊,暗忖果然还是没守住吗?
  “多谢尊使!”
  张郃倒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好了,某只负责传令,叫汝二人快速回去。”
  “两位将军可快些准备,袁公少时便到。”
  言讫,袁使转身便要离去。
  “……尊使慢走。”
  张郃冷冷说了一句,忽然拔剑在手,一剑将那名袁使砍倒在地。
  高览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问:
  “儁乂何为!”
  张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道:
  “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李翊所擒。”
  “今乌巢陷落,粮食不存。”
  “河北大军只能坐而待困,袁绍败局已定。”
  “与其等死,不如去投盟军。”
  高览万没想到张郃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决定,而且是一个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这、这、这。”
  高览尚有些恍惚,“盟军肯收留我等乎?”
  “我等与李先生有旧,今李先生总督两军军政。”
  “若得他引见,曹司空、刘将军必然收纳我等。”
  “况我等尚有军士在此。”
  “今可为章邯之事,以保全部众弟兄。”
  没错,张郃其实也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对袁氏有忠心,但就是打工人的忠心。
  官渡对峙期间,张郃其实也向袁绍提过,可以派骑兵绕袭盟军后路。
  袁绍虽然表面拒绝了,但却又暗地里地派了骑兵绕后。
  袁绍这个人经常当面拒绝属下,然后又听话去做。
  本初大小姐还有点傲娇属性。
  不过最后绕袭的计划也失败了。
  由此,便可以想象张郃是什么心情。
  好比公司一个大项目用了你的方案,却完全不提你的名字。
  然后实施也没有你,方案还失败了。
  开战之初,公司前景一片大好,马上就要上市了。
  现在眼见公司老板要退休了,新老板是谁都还不确定。
  然后公司的大项目还赔了,眼看就要倒闭了。
  你就是个上班的,你跳不跳槽?
  尤其公司内部文化还很不好。
  袁军的主心骨沮授,就因为郭图的耳边风,直接被分了兵权。
  张郃也害怕回去会当替罪羊,被陷害而死。
  所以临阵跳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高览见张郃决心已定,当下也马上表态:
  “吾亦有此心久矣,只是不敢明言。”
  “儁乂既作此决断,某愿相随!”
  张郃大喜,即出寨点齐军士,下令将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并宣布他们将投靠河南盟军。
  烧工程器械,类似于破釜沉舟。
  告诉大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们要是敢回去,必被斩首。
  同时,也是为了使官渡守军放心。
  很快,
  张郃、高览引领本部兵马,来到寨前,向守军投降。
  ……
  (本章完)
  坚决不肯下跪。
  李翊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败军之将,见我安敢不跪?”
  此役盟军也死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跟李翊关系不错,亲如手足兄弟。
  李翊当然伤心,但他不想在大胜之余,让弟兄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淳于琼睁着红目,狞声回道:
  “吾主四世三公,汝乃一山野匹夫,黄口小儿。”
  “也配让我下跪?”
  时张绣在侧,闻言大怒:
  “大胆!”
  “败军之将,还敢对郯侯不敬!”
  话落,一脚踹向淳于琼后腿。
  淳于琼应声倒地,痛苦不堪。
  张绣这一脚力大,适才风中明显能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
  那淳于琼本就身负重伤,想是张绣一脚踹断了他的腿骨。
  纵是淳于琼此刻想站也站不起来了。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凝眸望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琼,沉声问道:
  “汝道我山野匹夫,汝主屡世公侯,奈何今日败于我手?”
  淳于琼冷笑一声,叱道:
  “胜负自有天地,汝自问天去。”
  “何用问我乎?”
  哼,倒是块硬骨头。
  李翊轻哼一声,冷冷看他。
  淳于琼这厮受袁绍信任,缺乏远见。
  但却很有骨气,也算是位忠臣。
  许攸在侧,对李翊献策道:
  “淳于琼乃乌巢主将,袁氏宿将,军中颇有资历名望。。”
  “今既破乌巢,可将淳于琼首级发往袁绍大营。”
  “袁营知晓,必然军心大乱。”
  李翊从其言,即命斩淳于琼首级。
  淳于琼破口大骂:
  “许攸!背主之贼!忘恩负义之徒!”
  “吾死之后,亦当化作鬼卒,与汝偕行!!”
  许攸面色微有羞惭,厉声叱道:
  “还敢大言,快快快!”
  “速速推下去斩首!”
  俄顷,人报淳于琼已被斩首。
  李翊即命人将淳于琼首级装在盒子中,赍往袁营中。
  其实,不管淳于琼是不是忠臣,他都必须死。
  就算他能力很强,也得死。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正如许攸所言,淳于琼守着乌巢,他身死的消息传回袁营处。
  必能够震慑袁军,使得人心惶惶。
  第二,
  乌巢一战,纯纯的绞肉机。
  不论是乌巢守军,亦或李翊所带来的生力军,都死伤大半。
  古代打仗,其实很少有这种纯绞肉机式的作战。
  大多时候,都是“比势”。
  谁的势能没了,谁就会溃败。
  而这种纯肉搏拼杀,在死人的同时,仇恨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汉末这种以“子弟兵”为情感纽带的兵团,有着特殊的血缘纽带。
  淳于琼作为主将,杀了他们这么多兄弟。
  如果你敢把他招入麾下,必定会引起大量士兵不满。
  所以你便会看到,
  汉末很少有那种参与过绞肉机式作战,还能够被招到麾下来用的武将。
  李翊杀淳于琼,除了震慑袁军之外,也是为了安定军心。
  大家都希望看到淳于琼的人头落下,他们这么玩命儿不就是奔着这个战果来的吗?
  淳于琼既枭首送往袁营,众人又问李翊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翊传令,先将乌巢剩下那一点点粮食吃了。
  大伙儿就地歇整,等袁营生变之后,再做决断。
  人是铁,饭是钢。
  纵是铁人也得吃饭。
  众军士鏖战一夜,杀敌时尚可用意志力强撑。
  现在敌人没了,支撑自己精神头那股气也就没了。
  故全军将士顿时变得疲惫不堪,两眼发昏。
  大家其实都盼着能够停下来吃口饭,当真正听到李翊下达休息的命令后。
  众皆欢腾,兴致高涨。
  ……
  天已经大亮,袁绍也从榻上醒来。
  方一睡醒,便传来军报。
  “乌巢失守,淳于琼被斩!!”
  什么!!?
  但军报传回之后,袁军皆惊。
  侍者又将一个盒子取来。
  袁绍忙问:
  “哪里来的?”
  侍者答道:
  “今日一大早,一匹快骑放在营门外的。”
  袁绍即命侍者打开。
  盒子一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者也被吓了一跳,手未拿稳,头颅滚落在地。
  披头散发,死不瞑目。
  众视之,正是淳于琼之头。
  “唔!”
  袁绍捂住胸口,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父亲!!”
  袁谭一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众人纷纷过来关切问候。
  须臾,袁绍缓缓睁开双目,颤巍巍地对袁谭说道:
  “……此、此必淳于琼之头也。”
  “……是、是。”
  袁谭惶恐地应和袁绍。
  袁绍摇了摇头,眯起眼眸,慨叹道:
  “……见此头,孤自视忽然耳。”
  此言一出,众皆骇然失色。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刚才一恍惚,看着淳于琼的头,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头一样。
  于是,众人纷纷出言劝慰:
  “袁公勿忧,袁公勿忧!”
  “乌巢虽失,我军无粮。”
  “然盟军亦无粮草,只要咱们打下官渡大营,还有翻盘的机会!”
  尤以郭图情绪最为激动。
  因为他曾劝过袁绍不要救乌巢,改为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现在乌巢陷落,就更加证明他是对的了。
  “……善,速速差人前去探明前线军报。”
  “教张郃、高览二人急攻,孤当亲提大军在后。”
  传令兵领命而去。
  郭图暗想,现在乌巢没了,要是张郃、高览回来跟自己对是非该如何是好?
  毕竟两人当初是力说该救,现在乌巢陷落,官渡还没拿下。
  岂非要被两人于中发难吗?
  于是向袁绍进言道:
  “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袁绍皱眉问:“何出此言?”
  郭图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高览、张郃青州战事不利,俱被李翊放回。”
  “一次尚可说是巧合,一连两次,岂非中有诡诈?”
  “想二人素有降徐州之意,今乌巢已陷,而不见官渡拨下。”
  “岂非是两人不肯用力,以致折损士卒乎?”
  袁绍失了乌巢,正是心情郁闷之时。
  听到郭图这话,顿时大怒:
  “我早知此二人心不在此。”
  “可速速召二人回寨,吾当自提大军,征伐官渡!”
  于是,又发一传令兵去往官渡。
  话分两头,
  却说张郃、高览一路进军至官渡大营。
  郭图先前之言,虽有构陷之疑,不过两人到官渡时,的确没有马上进攻。
  因为两人都是跟李翊交过手的,知道他的本事。
  两人一致认为李翊早有准备,遂都不敢急攻。
  尤其张郃是一个打仗风格偏稳健的将领,本就喜欢稳扎稳打。
  但却被派来急攻官渡大寨,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张郃本人,对此次安排也是心怀不满的。
  战前,他是明明白白地向袁绍说了官渡不好打,应该救乌巢。
  但袁绍却整这么一出,让他来打官渡。
  这搞得张郃内心很煎熬,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他打下了官渡,郭图会说你看,我说能打下来吧。
  如果打不下官渡,郭图会说你故意的。
  光是想到这一点,张郃都不想出死力。
  这时,人报袁公使者到。
  张郃、高览赶忙出营相见。
  使者见二将还未开始进攻,扬鞭骂道:
  “袁公命汝二人攻打官渡,汝二人怎敢松散懈怠?”
  张郃解释道:
  “官渡坚固不易取,吾等欲先布好阵势再作进攻。”
  “胡说!”
  使者破口大骂:
  “汝等岂不知军情如火?”
  “目今袁公已亲提大军来攻官渡,若见着汝等惰怠,必然降罪!”
  二将面面相觑,只得开始攻打官渡。
  官渡守军自领了李翊军令之后,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见着张郃、高览来攻。
  左边黄忠,右边曹洪,中路张飞,一齐冲出。
  三管齐下,如潮水般涌向袁军。
  张郃、高览本就不愿出死力,又见着官渡果然早已准备。
  遂急忙撤军,张飞等将趁势驱兵掩杀,袁军大败。
  方败回寨中,又有一袁使到。
  张郃等人问袁使袁使有何吩咐。
  袁使道:“主公差汝二人回去。”
  张郃、高览俱对此军令感到莫名其妙。
  暗想前线军事未定,如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张郃也算个智将,立马察觉到了不对,连忙问:
  “敢问尊使,乌巢战事如何?”
  使者不假思索答:
  “听说李翊攻破了乌巢大寨,淳于琼被斩。”
  高览闻言大惊,暗忖果然还是没守住吗?
  “多谢尊使!”
  张郃倒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好了,某只负责传令,叫汝二人快速回去。”
  “两位将军可快些准备,袁公少时便到。”
  言讫,袁使转身便要离去。
  “……尊使慢走。”
  张郃冷冷说了一句,忽然拔剑在手,一剑将那名袁使砍倒在地。
  高览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问:
  “儁乂何为!”
  张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道:
  “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李翊所擒。”
  “今乌巢陷落,粮食不存。”
  “河北大军只能坐而待困,袁绍败局已定。”
  “与其等死,不如去投盟军。”
  高览万没想到张郃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决定,而且是一个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这、这、这。”
  高览尚有些恍惚,“盟军肯收留我等乎?”
  “我等与李先生有旧,今李先生总督两军军政。”
  “若得他引见,曹司空、刘将军必然收纳我等。”
  “况我等尚有军士在此。”
  “今可为章邯之事,以保全部众弟兄。”
  没错,张郃其实也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对袁氏有忠心,但就是打工人的忠心。
  官渡对峙期间,张郃其实也向袁绍提过,可以派骑兵绕袭盟军后路。
  袁绍虽然表面拒绝了,但却又暗地里地派了骑兵绕后。
  袁绍这个人经常当面拒绝属下,然后又听话去做。
  本初大小姐还有点傲娇属性。
  不过最后绕袭的计划也失败了。
  由此,便可以想象张郃是什么心情。
  好比公司一个大项目用了你的方案,却完全不提你的名字。
  然后实施也没有你,方案还失败了。
  开战之初,公司前景一片大好,马上就要上市了。
  现在眼见公司老板要退休了,新老板是谁都还不确定。
  然后公司的大项目还赔了,眼看就要倒闭了。
  你就是个上班的,你跳不跳槽?
  尤其公司内部文化还很不好。
  袁军的主心骨沮授,就因为郭图的耳边风,直接被分了兵权。
  张郃也害怕回去会当替罪羊,被陷害而死。
  所以临阵跳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高览见张郃决心已定,当下也马上表态:
  “吾亦有此心久矣,只是不敢明言。”
  “儁乂既作此决断,某愿相随!”
  张郃大喜,即出寨点齐军士,下令将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并宣布他们将投靠河南盟军。
  烧工程器械,类似于破釜沉舟。
  告诉大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们要是敢回去,必被斩首。
  同时,也是为了使官渡守军放心。
  很快,
  张郃、高览引领本部兵马,来到寨前,向守军投降。
  ……
  (本章完)
  坚决不肯下跪。
  李翊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败军之将,见我安敢不跪?”
  此役盟军也死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跟李翊关系不错,亲如手足兄弟。
  李翊当然伤心,但他不想在大胜之余,让弟兄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淳于琼睁着红目,狞声回道:
  “吾主四世三公,汝乃一山野匹夫,黄口小儿。”
  “也配让我下跪?”
  时张绣在侧,闻言大怒:
  “大胆!”
  “败军之将,还敢对郯侯不敬!”
  话落,一脚踹向淳于琼后腿。
  淳于琼应声倒地,痛苦不堪。
  张绣这一脚力大,适才风中明显能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
  那淳于琼本就身负重伤,想是张绣一脚踹断了他的腿骨。
  纵是淳于琼此刻想站也站不起来了。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凝眸望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琼,沉声问道:
  “汝道我山野匹夫,汝主屡世公侯,奈何今日败于我手?”
  淳于琼冷笑一声,叱道:
  “胜负自有天地,汝自问天去。”
  “何用问我乎?”
  哼,倒是块硬骨头。
  李翊轻哼一声,冷冷看他。
  淳于琼这厮受袁绍信任,缺乏远见。
  但却很有骨气,也算是位忠臣。
  许攸在侧,对李翊献策道:
  “淳于琼乃乌巢主将,袁氏宿将,军中颇有资历名望。。”
  “今既破乌巢,可将淳于琼首级发往袁绍大营。”
  “袁营知晓,必然军心大乱。”
  李翊从其言,即命斩淳于琼首级。
  淳于琼破口大骂:
  “许攸!背主之贼!忘恩负义之徒!”
  “吾死之后,亦当化作鬼卒,与汝偕行!!”
  许攸面色微有羞惭,厉声叱道:
  “还敢大言,快快快!”
  “速速推下去斩首!”
  俄顷,人报淳于琼已被斩首。
  李翊即命人将淳于琼首级装在盒子中,赍往袁营中。
  其实,不管淳于琼是不是忠臣,他都必须死。
  就算他能力很强,也得死。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正如许攸所言,淳于琼守着乌巢,他身死的消息传回袁营处。
  必能够震慑袁军,使得人心惶惶。
  第二,
  乌巢一战,纯纯的绞肉机。
  不论是乌巢守军,亦或李翊所带来的生力军,都死伤大半。
  古代打仗,其实很少有这种纯绞肉机式的作战。
  大多时候,都是“比势”。
  谁的势能没了,谁就会溃败。
  而这种纯肉搏拼杀,在死人的同时,仇恨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汉末这种以“子弟兵”为情感纽带的兵团,有着特殊的血缘纽带。
  淳于琼作为主将,杀了他们这么多兄弟。
  如果你敢把他招入麾下,必定会引起大量士兵不满。
  所以你便会看到,
  汉末很少有那种参与过绞肉机式作战,还能够被招到麾下来用的武将。
  李翊杀淳于琼,除了震慑袁军之外,也是为了安定军心。
  大家都希望看到淳于琼的人头落下,他们这么玩命儿不就是奔着这个战果来的吗?
  淳于琼既枭首送往袁营,众人又问李翊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翊传令,先将乌巢剩下那一点点粮食吃了。
  大伙儿就地歇整,等袁营生变之后,再做决断。
  人是铁,饭是钢。
  纵是铁人也得吃饭。
  众军士鏖战一夜,杀敌时尚可用意志力强撑。
  现在敌人没了,支撑自己精神头那股气也就没了。
  故全军将士顿时变得疲惫不堪,两眼发昏。
  大家其实都盼着能够停下来吃口饭,当真正听到李翊下达休息的命令后。
  众皆欢腾,兴致高涨。
  ……
  天已经大亮,袁绍也从榻上醒来。
  方一睡醒,便传来军报。
  “乌巢失守,淳于琼被斩!!”
  什么!!?
  但军报传回之后,袁军皆惊。
  侍者又将一个盒子取来。
  袁绍忙问:
  “哪里来的?”
  侍者答道:
  “今日一大早,一匹快骑放在营门外的。”
  袁绍即命侍者打开。
  盒子一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者也被吓了一跳,手未拿稳,头颅滚落在地。
  披头散发,死不瞑目。
  众视之,正是淳于琼之头。
  “唔!”
  袁绍捂住胸口,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父亲!!”
  袁谭一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众人纷纷过来关切问候。
  须臾,袁绍缓缓睁开双目,颤巍巍地对袁谭说道:
  “……此、此必淳于琼之头也。”
  “……是、是。”
  袁谭惶恐地应和袁绍。
  袁绍摇了摇头,眯起眼眸,慨叹道:
  “……见此头,孤自视忽然耳。”
  此言一出,众皆骇然失色。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刚才一恍惚,看着淳于琼的头,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头一样。
  于是,众人纷纷出言劝慰:
  “袁公勿忧,袁公勿忧!”
  “乌巢虽失,我军无粮。”
  “然盟军亦无粮草,只要咱们打下官渡大营,还有翻盘的机会!”
  尤以郭图情绪最为激动。
  因为他曾劝过袁绍不要救乌巢,改为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现在乌巢陷落,就更加证明他是对的了。
  “……善,速速差人前去探明前线军报。”
  “教张郃、高览二人急攻,孤当亲提大军在后。”
  传令兵领命而去。
  郭图暗想,现在乌巢没了,要是张郃、高览回来跟自己对是非该如何是好?
  毕竟两人当初是力说该救,现在乌巢陷落,官渡还没拿下。
  岂非要被两人于中发难吗?
  于是向袁绍进言道:
  “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袁绍皱眉问:“何出此言?”
  郭图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高览、张郃青州战事不利,俱被李翊放回。”
  “一次尚可说是巧合,一连两次,岂非中有诡诈?”
  “想二人素有降徐州之意,今乌巢已陷,而不见官渡拨下。”
  “岂非是两人不肯用力,以致折损士卒乎?”
  袁绍失了乌巢,正是心情郁闷之时。
  听到郭图这话,顿时大怒:
  “我早知此二人心不在此。”
  “可速速召二人回寨,吾当自提大军,征伐官渡!”
  于是,又发一传令兵去往官渡。
  话分两头,
  却说张郃、高览一路进军至官渡大营。
  郭图先前之言,虽有构陷之疑,不过两人到官渡时,的确没有马上进攻。
  因为两人都是跟李翊交过手的,知道他的本事。
  两人一致认为李翊早有准备,遂都不敢急攻。
  尤其张郃是一个打仗风格偏稳健的将领,本就喜欢稳扎稳打。
  但却被派来急攻官渡大寨,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张郃本人,对此次安排也是心怀不满的。
  战前,他是明明白白地向袁绍说了官渡不好打,应该救乌巢。
  但袁绍却整这么一出,让他来打官渡。
  这搞得张郃内心很煎熬,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他打下了官渡,郭图会说你看,我说能打下来吧。
  如果打不下官渡,郭图会说你故意的。
  光是想到这一点,张郃都不想出死力。
  这时,人报袁公使者到。
  张郃、高览赶忙出营相见。
  使者见二将还未开始进攻,扬鞭骂道:
  “袁公命汝二人攻打官渡,汝二人怎敢松散懈怠?”
  张郃解释道:
  “官渡坚固不易取,吾等欲先布好阵势再作进攻。”
  “胡说!”
  使者破口大骂:
  “汝等岂不知军情如火?”
  “目今袁公已亲提大军来攻官渡,若见着汝等惰怠,必然降罪!”
  二将面面相觑,只得开始攻打官渡。
  官渡守军自领了李翊军令之后,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见着张郃、高览来攻。
  左边黄忠,右边曹洪,中路张飞,一齐冲出。
  三管齐下,如潮水般涌向袁军。
  张郃、高览本就不愿出死力,又见着官渡果然早已准备。
  遂急忙撤军,张飞等将趁势驱兵掩杀,袁军大败。
  方败回寨中,又有一袁使到。
  张郃等人问袁使袁使有何吩咐。
  袁使道:“主公差汝二人回去。”
  张郃、高览俱对此军令感到莫名其妙。
  暗想前线军事未定,如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张郃也算个智将,立马察觉到了不对,连忙问:
  “敢问尊使,乌巢战事如何?”
  使者不假思索答:
  “听说李翊攻破了乌巢大寨,淳于琼被斩。”
  高览闻言大惊,暗忖果然还是没守住吗?
  “多谢尊使!”
  张郃倒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好了,某只负责传令,叫汝二人快速回去。”
  “两位将军可快些准备,袁公少时便到。”
  言讫,袁使转身便要离去。
  “……尊使慢走。”
  张郃冷冷说了一句,忽然拔剑在手,一剑将那名袁使砍倒在地。
  高览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问:
  “儁乂何为!”
  张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道:
  “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李翊所擒。”
  “今乌巢陷落,粮食不存。”
  “河北大军只能坐而待困,袁绍败局已定。”
  “与其等死,不如去投盟军。”
  高览万没想到张郃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决定,而且是一个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这、这、这。”
  高览尚有些恍惚,“盟军肯收留我等乎?”
  “我等与李先生有旧,今李先生总督两军军政。”
  “若得他引见,曹司空、刘将军必然收纳我等。”
  “况我等尚有军士在此。”
  “今可为章邯之事,以保全部众弟兄。”
  没错,张郃其实也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对袁氏有忠心,但就是打工人的忠心。
  官渡对峙期间,张郃其实也向袁绍提过,可以派骑兵绕袭盟军后路。
  袁绍虽然表面拒绝了,但却又暗地里地派了骑兵绕后。
  袁绍这个人经常当面拒绝属下,然后又听话去做。
  本初大小姐还有点傲娇属性。
  不过最后绕袭的计划也失败了。
  由此,便可以想象张郃是什么心情。
  好比公司一个大项目用了你的方案,却完全不提你的名字。
  然后实施也没有你,方案还失败了。
  开战之初,公司前景一片大好,马上就要上市了。
  现在眼见公司老板要退休了,新老板是谁都还不确定。
  然后公司的大项目还赔了,眼看就要倒闭了。
  你就是个上班的,你跳不跳槽?
  尤其公司内部文化还很不好。
  袁军的主心骨沮授,就因为郭图的耳边风,直接被分了兵权。
  张郃也害怕回去会当替罪羊,被陷害而死。
  所以临阵跳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高览见张郃决心已定,当下也马上表态:
  “吾亦有此心久矣,只是不敢明言。”
  “儁乂既作此决断,某愿相随!”
  张郃大喜,即出寨点齐军士,下令将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并宣布他们将投靠河南盟军。
  烧工程器械,类似于破釜沉舟。
  告诉大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们要是敢回去,必被斩首。
  同时,也是为了使官渡守军放心。
  很快,
  张郃、高览引领本部兵马,来到寨前,向守军投降。
  ……
  (本章完)
  坚决不肯下跪。
  李翊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败军之将,见我安敢不跪?”
  此役盟军也死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跟李翊关系不错,亲如手足兄弟。
  李翊当然伤心,但他不想在大胜之余,让弟兄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淳于琼睁着红目,狞声回道:
  “吾主四世三公,汝乃一山野匹夫,黄口小儿。”
  “也配让我下跪?”
  时张绣在侧,闻言大怒:
  “大胆!”
  “败军之将,还敢对郯侯不敬!”
  话落,一脚踹向淳于琼后腿。
  淳于琼应声倒地,痛苦不堪。
  张绣这一脚力大,适才风中明显能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
  那淳于琼本就身负重伤,想是张绣一脚踹断了他的腿骨。
  纵是淳于琼此刻想站也站不起来了。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凝眸望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琼,沉声问道:
  “汝道我山野匹夫,汝主屡世公侯,奈何今日败于我手?”
  淳于琼冷笑一声,叱道:
  “胜负自有天地,汝自问天去。”
  “何用问我乎?”
  哼,倒是块硬骨头。
  李翊轻哼一声,冷冷看他。
  淳于琼这厮受袁绍信任,缺乏远见。
  但却很有骨气,也算是位忠臣。
  许攸在侧,对李翊献策道:
  “淳于琼乃乌巢主将,袁氏宿将,军中颇有资历名望。。”
  “今既破乌巢,可将淳于琼首级发往袁绍大营。”
  “袁营知晓,必然军心大乱。”
  李翊从其言,即命斩淳于琼首级。
  淳于琼破口大骂:
  “许攸!背主之贼!忘恩负义之徒!”
  “吾死之后,亦当化作鬼卒,与汝偕行!!”
  许攸面色微有羞惭,厉声叱道:
  “还敢大言,快快快!”
  “速速推下去斩首!”
  俄顷,人报淳于琼已被斩首。
  李翊即命人将淳于琼首级装在盒子中,赍往袁营中。
  其实,不管淳于琼是不是忠臣,他都必须死。
  就算他能力很强,也得死。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正如许攸所言,淳于琼守着乌巢,他身死的消息传回袁营处。
  必能够震慑袁军,使得人心惶惶。
  第二,
  乌巢一战,纯纯的绞肉机。
  不论是乌巢守军,亦或李翊所带来的生力军,都死伤大半。
  古代打仗,其实很少有这种纯绞肉机式的作战。
  大多时候,都是“比势”。
  谁的势能没了,谁就会溃败。
  而这种纯肉搏拼杀,在死人的同时,仇恨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汉末这种以“子弟兵”为情感纽带的兵团,有着特殊的血缘纽带。
  淳于琼作为主将,杀了他们这么多兄弟。
  如果你敢把他招入麾下,必定会引起大量士兵不满。
  所以你便会看到,
  汉末很少有那种参与过绞肉机式作战,还能够被招到麾下来用的武将。
  李翊杀淳于琼,除了震慑袁军之外,也是为了安定军心。
  大家都希望看到淳于琼的人头落下,他们这么玩命儿不就是奔着这个战果来的吗?
  淳于琼既枭首送往袁营,众人又问李翊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翊传令,先将乌巢剩下那一点点粮食吃了。
  大伙儿就地歇整,等袁营生变之后,再做决断。
  人是铁,饭是钢。
  纵是铁人也得吃饭。
  众军士鏖战一夜,杀敌时尚可用意志力强撑。
  现在敌人没了,支撑自己精神头那股气也就没了。
  故全军将士顿时变得疲惫不堪,两眼发昏。
  大家其实都盼着能够停下来吃口饭,当真正听到李翊下达休息的命令后。
  众皆欢腾,兴致高涨。
  ……
  天已经大亮,袁绍也从榻上醒来。
  方一睡醒,便传来军报。
  “乌巢失守,淳于琼被斩!!”
  什么!!?
  但军报传回之后,袁军皆惊。
  侍者又将一个盒子取来。
  袁绍忙问:
  “哪里来的?”
  侍者答道:
  “今日一大早,一匹快骑放在营门外的。”
  袁绍即命侍者打开。
  盒子一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者也被吓了一跳,手未拿稳,头颅滚落在地。
  披头散发,死不瞑目。
  众视之,正是淳于琼之头。
  “唔!”
  袁绍捂住胸口,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父亲!!”
  袁谭一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众人纷纷过来关切问候。
  须臾,袁绍缓缓睁开双目,颤巍巍地对袁谭说道:
  “……此、此必淳于琼之头也。”
  “……是、是。”
  袁谭惶恐地应和袁绍。
  袁绍摇了摇头,眯起眼眸,慨叹道:
  “……见此头,孤自视忽然耳。”
  此言一出,众皆骇然失色。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刚才一恍惚,看着淳于琼的头,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头一样。
  于是,众人纷纷出言劝慰:
  “袁公勿忧,袁公勿忧!”
  “乌巢虽失,我军无粮。”
  “然盟军亦无粮草,只要咱们打下官渡大营,还有翻盘的机会!”
  尤以郭图情绪最为激动。
  因为他曾劝过袁绍不要救乌巢,改为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现在乌巢陷落,就更加证明他是对的了。
  “……善,速速差人前去探明前线军报。”
  “教张郃、高览二人急攻,孤当亲提大军在后。”
  传令兵领命而去。
  郭图暗想,现在乌巢没了,要是张郃、高览回来跟自己对是非该如何是好?
  毕竟两人当初是力说该救,现在乌巢陷落,官渡还没拿下。
  岂非要被两人于中发难吗?
  于是向袁绍进言道:
  “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袁绍皱眉问:“何出此言?”
  郭图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高览、张郃青州战事不利,俱被李翊放回。”
  “一次尚可说是巧合,一连两次,岂非中有诡诈?”
  “想二人素有降徐州之意,今乌巢已陷,而不见官渡拨下。”
  “岂非是两人不肯用力,以致折损士卒乎?”
  袁绍失了乌巢,正是心情郁闷之时。
  听到郭图这话,顿时大怒:
  “我早知此二人心不在此。”
  “可速速召二人回寨,吾当自提大军,征伐官渡!”
  于是,又发一传令兵去往官渡。
  话分两头,
  却说张郃、高览一路进军至官渡大营。
  郭图先前之言,虽有构陷之疑,不过两人到官渡时,的确没有马上进攻。
  因为两人都是跟李翊交过手的,知道他的本事。
  两人一致认为李翊早有准备,遂都不敢急攻。
  尤其张郃是一个打仗风格偏稳健的将领,本就喜欢稳扎稳打。
  但却被派来急攻官渡大寨,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张郃本人,对此次安排也是心怀不满的。
  战前,他是明明白白地向袁绍说了官渡不好打,应该救乌巢。
  但袁绍却整这么一出,让他来打官渡。
  这搞得张郃内心很煎熬,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他打下了官渡,郭图会说你看,我说能打下来吧。
  如果打不下官渡,郭图会说你故意的。
  光是想到这一点,张郃都不想出死力。
  这时,人报袁公使者到。
  张郃、高览赶忙出营相见。
  使者见二将还未开始进攻,扬鞭骂道:
  “袁公命汝二人攻打官渡,汝二人怎敢松散懈怠?”
  张郃解释道:
  “官渡坚固不易取,吾等欲先布好阵势再作进攻。”
  “胡说!”
  使者破口大骂:
  “汝等岂不知军情如火?”
  “目今袁公已亲提大军来攻官渡,若见着汝等惰怠,必然降罪!”
  二将面面相觑,只得开始攻打官渡。
  官渡守军自领了李翊军令之后,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见着张郃、高览来攻。
  左边黄忠,右边曹洪,中路张飞,一齐冲出。
  三管齐下,如潮水般涌向袁军。
  张郃、高览本就不愿出死力,又见着官渡果然早已准备。
  遂急忙撤军,张飞等将趁势驱兵掩杀,袁军大败。
  方败回寨中,又有一袁使到。
  张郃等人问袁使袁使有何吩咐。
  袁使道:“主公差汝二人回去。”
  张郃、高览俱对此军令感到莫名其妙。
  暗想前线军事未定,如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张郃也算个智将,立马察觉到了不对,连忙问:
  “敢问尊使,乌巢战事如何?”
  使者不假思索答:
  “听说李翊攻破了乌巢大寨,淳于琼被斩。”
  高览闻言大惊,暗忖果然还是没守住吗?
  “多谢尊使!”
  张郃倒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好了,某只负责传令,叫汝二人快速回去。”
  “两位将军可快些准备,袁公少时便到。”
  言讫,袁使转身便要离去。
  “……尊使慢走。”
  张郃冷冷说了一句,忽然拔剑在手,一剑将那名袁使砍倒在地。
  高览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问:
  “儁乂何为!”
  张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道:
  “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李翊所擒。”
  “今乌巢陷落,粮食不存。”
  “河北大军只能坐而待困,袁绍败局已定。”
  “与其等死,不如去投盟军。”
  高览万没想到张郃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决定,而且是一个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这、这、这。”
  高览尚有些恍惚,“盟军肯收留我等乎?”
  “我等与李先生有旧,今李先生总督两军军政。”
  “若得他引见,曹司空、刘将军必然收纳我等。”
  “况我等尚有军士在此。”
  “今可为章邯之事,以保全部众弟兄。”
  没错,张郃其实也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对袁氏有忠心,但就是打工人的忠心。
  官渡对峙期间,张郃其实也向袁绍提过,可以派骑兵绕袭盟军后路。
  袁绍虽然表面拒绝了,但却又暗地里地派了骑兵绕后。
  袁绍这个人经常当面拒绝属下,然后又听话去做。
  本初大小姐还有点傲娇属性。
  不过最后绕袭的计划也失败了。
  由此,便可以想象张郃是什么心情。
  好比公司一个大项目用了你的方案,却完全不提你的名字。
  然后实施也没有你,方案还失败了。
  开战之初,公司前景一片大好,马上就要上市了。
  现在眼见公司老板要退休了,新老板是谁都还不确定。
  然后公司的大项目还赔了,眼看就要倒闭了。
  你就是个上班的,你跳不跳槽?
  尤其公司内部文化还很不好。
  袁军的主心骨沮授,就因为郭图的耳边风,直接被分了兵权。
  张郃也害怕回去会当替罪羊,被陷害而死。
  所以临阵跳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高览见张郃决心已定,当下也马上表态:
  “吾亦有此心久矣,只是不敢明言。”
  “儁乂既作此决断,某愿相随!”
  张郃大喜,即出寨点齐军士,下令将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并宣布他们将投靠河南盟军。
  烧工程器械,类似于破釜沉舟。
  告诉大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们要是敢回去,必被斩首。
  同时,也是为了使官渡守军放心。
  很快,
  张郃、高览引领本部兵马,来到寨前,向守军投降。
  ……
  (本章完)
  坚决不肯下跪。
  李翊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败军之将,见我安敢不跪?”
  此役盟军也死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跟李翊关系不错,亲如手足兄弟。
  李翊当然伤心,但他不想在大胜之余,让弟兄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淳于琼睁着红目,狞声回道:
  “吾主四世三公,汝乃一山野匹夫,黄口小儿。”
  “也配让我下跪?”
  时张绣在侧,闻言大怒:
  “大胆!”
  “败军之将,还敢对郯侯不敬!”
  话落,一脚踹向淳于琼后腿。
  淳于琼应声倒地,痛苦不堪。
  张绣这一脚力大,适才风中明显能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
  那淳于琼本就身负重伤,想是张绣一脚踹断了他的腿骨。
  纵是淳于琼此刻想站也站不起来了。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凝眸望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琼,沉声问道:
  “汝道我山野匹夫,汝主屡世公侯,奈何今日败于我手?”
  淳于琼冷笑一声,叱道:
  “胜负自有天地,汝自问天去。”
  “何用问我乎?”
  哼,倒是块硬骨头。
  李翊轻哼一声,冷冷看他。
  淳于琼这厮受袁绍信任,缺乏远见。
  但却很有骨气,也算是位忠臣。
  许攸在侧,对李翊献策道:
  “淳于琼乃乌巢主将,袁氏宿将,军中颇有资历名望。。”
  “今既破乌巢,可将淳于琼首级发往袁绍大营。”
  “袁营知晓,必然军心大乱。”
  李翊从其言,即命斩淳于琼首级。
  淳于琼破口大骂:
  “许攸!背主之贼!忘恩负义之徒!”
  “吾死之后,亦当化作鬼卒,与汝偕行!!”
  许攸面色微有羞惭,厉声叱道:
  “还敢大言,快快快!”
  “速速推下去斩首!”
  俄顷,人报淳于琼已被斩首。
  李翊即命人将淳于琼首级装在盒子中,赍往袁营中。
  其实,不管淳于琼是不是忠臣,他都必须死。
  就算他能力很强,也得死。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正如许攸所言,淳于琼守着乌巢,他身死的消息传回袁营处。
  必能够震慑袁军,使得人心惶惶。
  第二,
  乌巢一战,纯纯的绞肉机。
  不论是乌巢守军,亦或李翊所带来的生力军,都死伤大半。
  古代打仗,其实很少有这种纯绞肉机式的作战。
  大多时候,都是“比势”。
  谁的势能没了,谁就会溃败。
  而这种纯肉搏拼杀,在死人的同时,仇恨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汉末这种以“子弟兵”为情感纽带的兵团,有着特殊的血缘纽带。
  淳于琼作为主将,杀了他们这么多兄弟。
  如果你敢把他招入麾下,必定会引起大量士兵不满。
  所以你便会看到,
  汉末很少有那种参与过绞肉机式作战,还能够被招到麾下来用的武将。
  李翊杀淳于琼,除了震慑袁军之外,也是为了安定军心。
  大家都希望看到淳于琼的人头落下,他们这么玩命儿不就是奔着这个战果来的吗?
  淳于琼既枭首送往袁营,众人又问李翊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翊传令,先将乌巢剩下那一点点粮食吃了。
  大伙儿就地歇整,等袁营生变之后,再做决断。
  人是铁,饭是钢。
  纵是铁人也得吃饭。
  众军士鏖战一夜,杀敌时尚可用意志力强撑。
  现在敌人没了,支撑自己精神头那股气也就没了。
  故全军将士顿时变得疲惫不堪,两眼发昏。
  大家其实都盼着能够停下来吃口饭,当真正听到李翊下达休息的命令后。
  众皆欢腾,兴致高涨。
  ……
  天已经大亮,袁绍也从榻上醒来。
  方一睡醒,便传来军报。
  “乌巢失守,淳于琼被斩!!”
  什么!!?
  但军报传回之后,袁军皆惊。
  侍者又将一个盒子取来。
  袁绍忙问:
  “哪里来的?”
  侍者答道:
  “今日一大早,一匹快骑放在营门外的。”
  袁绍即命侍者打开。
  盒子一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者也被吓了一跳,手未拿稳,头颅滚落在地。
  披头散发,死不瞑目。
  众视之,正是淳于琼之头。
  “唔!”
  袁绍捂住胸口,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父亲!!”
  袁谭一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众人纷纷过来关切问候。
  须臾,袁绍缓缓睁开双目,颤巍巍地对袁谭说道:
  “……此、此必淳于琼之头也。”
  “……是、是。”
  袁谭惶恐地应和袁绍。
  袁绍摇了摇头,眯起眼眸,慨叹道:
  “……见此头,孤自视忽然耳。”
  此言一出,众皆骇然失色。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刚才一恍惚,看着淳于琼的头,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头一样。
  于是,众人纷纷出言劝慰:
  “袁公勿忧,袁公勿忧!”
  “乌巢虽失,我军无粮。”
  “然盟军亦无粮草,只要咱们打下官渡大营,还有翻盘的机会!”
  尤以郭图情绪最为激动。
  因为他曾劝过袁绍不要救乌巢,改为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现在乌巢陷落,就更加证明他是对的了。
  “……善,速速差人前去探明前线军报。”
  “教张郃、高览二人急攻,孤当亲提大军在后。”
  传令兵领命而去。
  郭图暗想,现在乌巢没了,要是张郃、高览回来跟自己对是非该如何是好?
  毕竟两人当初是力说该救,现在乌巢陷落,官渡还没拿下。
  岂非要被两人于中发难吗?
  于是向袁绍进言道:
  “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袁绍皱眉问:“何出此言?”
  郭图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高览、张郃青州战事不利,俱被李翊放回。”
  “一次尚可说是巧合,一连两次,岂非中有诡诈?”
  “想二人素有降徐州之意,今乌巢已陷,而不见官渡拨下。”
  “岂非是两人不肯用力,以致折损士卒乎?”
  袁绍失了乌巢,正是心情郁闷之时。
  听到郭图这话,顿时大怒:
  “我早知此二人心不在此。”
  “可速速召二人回寨,吾当自提大军,征伐官渡!”
  于是,又发一传令兵去往官渡。
  话分两头,
  却说张郃、高览一路进军至官渡大营。
  郭图先前之言,虽有构陷之疑,不过两人到官渡时,的确没有马上进攻。
  因为两人都是跟李翊交过手的,知道他的本事。
  两人一致认为李翊早有准备,遂都不敢急攻。
  尤其张郃是一个打仗风格偏稳健的将领,本就喜欢稳扎稳打。
  但却被派来急攻官渡大寨,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张郃本人,对此次安排也是心怀不满的。
  战前,他是明明白白地向袁绍说了官渡不好打,应该救乌巢。
  但袁绍却整这么一出,让他来打官渡。
  这搞得张郃内心很煎熬,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他打下了官渡,郭图会说你看,我说能打下来吧。
  如果打不下官渡,郭图会说你故意的。
  光是想到这一点,张郃都不想出死力。
  这时,人报袁公使者到。
  张郃、高览赶忙出营相见。
  使者见二将还未开始进攻,扬鞭骂道:
  “袁公命汝二人攻打官渡,汝二人怎敢松散懈怠?”
  张郃解释道:
  “官渡坚固不易取,吾等欲先布好阵势再作进攻。”
  “胡说!”
  使者破口大骂:
  “汝等岂不知军情如火?”
  “目今袁公已亲提大军来攻官渡,若见着汝等惰怠,必然降罪!”
  二将面面相觑,只得开始攻打官渡。
  官渡守军自领了李翊军令之后,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见着张郃、高览来攻。
  左边黄忠,右边曹洪,中路张飞,一齐冲出。
  三管齐下,如潮水般涌向袁军。
  张郃、高览本就不愿出死力,又见着官渡果然早已准备。
  遂急忙撤军,张飞等将趁势驱兵掩杀,袁军大败。
  方败回寨中,又有一袁使到。
  张郃等人问袁使袁使有何吩咐。
  袁使道:“主公差汝二人回去。”
  张郃、高览俱对此军令感到莫名其妙。
  暗想前线军事未定,如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张郃也算个智将,立马察觉到了不对,连忙问:
  “敢问尊使,乌巢战事如何?”
  使者不假思索答:
  “听说李翊攻破了乌巢大寨,淳于琼被斩。”
  高览闻言大惊,暗忖果然还是没守住吗?
  “多谢尊使!”
  张郃倒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好了,某只负责传令,叫汝二人快速回去。”
  “两位将军可快些准备,袁公少时便到。”
  言讫,袁使转身便要离去。
  “……尊使慢走。”
  张郃冷冷说了一句,忽然拔剑在手,一剑将那名袁使砍倒在地。
  高览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问:
  “儁乂何为!”
  张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道:
  “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李翊所擒。”
  “今乌巢陷落,粮食不存。”
  “河北大军只能坐而待困,袁绍败局已定。”
  “与其等死,不如去投盟军。”
  高览万没想到张郃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决定,而且是一个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这、这、这。”
  高览尚有些恍惚,“盟军肯收留我等乎?”
  “我等与李先生有旧,今李先生总督两军军政。”
  “若得他引见,曹司空、刘将军必然收纳我等。”
  “况我等尚有军士在此。”
  “今可为章邯之事,以保全部众弟兄。”
  没错,张郃其实也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对袁氏有忠心,但就是打工人的忠心。
  官渡对峙期间,张郃其实也向袁绍提过,可以派骑兵绕袭盟军后路。
  袁绍虽然表面拒绝了,但却又暗地里地派了骑兵绕后。
  袁绍这个人经常当面拒绝属下,然后又听话去做。
  本初大小姐还有点傲娇属性。
  不过最后绕袭的计划也失败了。
  由此,便可以想象张郃是什么心情。
  好比公司一个大项目用了你的方案,却完全不提你的名字。
  然后实施也没有你,方案还失败了。
  开战之初,公司前景一片大好,马上就要上市了。
  现在眼见公司老板要退休了,新老板是谁都还不确定。
  然后公司的大项目还赔了,眼看就要倒闭了。
  你就是个上班的,你跳不跳槽?
  尤其公司内部文化还很不好。
  袁军的主心骨沮授,就因为郭图的耳边风,直接被分了兵权。
  张郃也害怕回去会当替罪羊,被陷害而死。
  所以临阵跳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高览见张郃决心已定,当下也马上表态:
  “吾亦有此心久矣,只是不敢明言。”
  “儁乂既作此决断,某愿相随!”
  张郃大喜,即出寨点齐军士,下令将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并宣布他们将投靠河南盟军。
  烧工程器械,类似于破釜沉舟。
  告诉大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们要是敢回去,必被斩首。
  同时,也是为了使官渡守军放心。
  很快,
  张郃、高览引领本部兵马,来到寨前,向守军投降。
  ……
  (本章完)
  坚决不肯下跪。
  李翊面上罩了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败军之将,见我安敢不跪?”
  此役盟军也死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跟李翊关系不错,亲如手足兄弟。
  李翊当然伤心,但他不想在大胜之余,让弟兄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淳于琼睁着红目,狞声回道:
  “吾主四世三公,汝乃一山野匹夫,黄口小儿。”
  “也配让我下跪?”
  时张绣在侧,闻言大怒:
  “大胆!”
  “败军之将,还敢对郯侯不敬!”
  话落,一脚踹向淳于琼后腿。
  淳于琼应声倒地,痛苦不堪。
  张绣这一脚力大,适才风中明显能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
  那淳于琼本就身负重伤,想是张绣一脚踹断了他的腿骨。
  纵是淳于琼此刻想站也站不起来了。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凝眸望着跪在地上的淳于琼,沉声问道:
  “汝道我山野匹夫,汝主屡世公侯,奈何今日败于我手?”
  淳于琼冷笑一声,叱道:
  “胜负自有天地,汝自问天去。”
  “何用问我乎?”
  哼,倒是块硬骨头。
  李翊轻哼一声,冷冷看他。
  淳于琼这厮受袁绍信任,缺乏远见。
  但却很有骨气,也算是位忠臣。
  许攸在侧,对李翊献策道:
  “淳于琼乃乌巢主将,袁氏宿将,军中颇有资历名望。。”
  “今既破乌巢,可将淳于琼首级发往袁绍大营。”
  “袁营知晓,必然军心大乱。”
  李翊从其言,即命斩淳于琼首级。
  淳于琼破口大骂:
  “许攸!背主之贼!忘恩负义之徒!”
  “吾死之后,亦当化作鬼卒,与汝偕行!!”
  许攸面色微有羞惭,厉声叱道:
  “还敢大言,快快快!”
  “速速推下去斩首!”
  俄顷,人报淳于琼已被斩首。
  李翊即命人将淳于琼首级装在盒子中,赍往袁营中。
  其实,不管淳于琼是不是忠臣,他都必须死。
  就算他能力很强,也得死。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正如许攸所言,淳于琼守着乌巢,他身死的消息传回袁营处。
  必能够震慑袁军,使得人心惶惶。
  第二,
  乌巢一战,纯纯的绞肉机。
  不论是乌巢守军,亦或李翊所带来的生力军,都死伤大半。
  古代打仗,其实很少有这种纯绞肉机式的作战。
  大多时候,都是“比势”。
  谁的势能没了,谁就会溃败。
  而这种纯肉搏拼杀,在死人的同时,仇恨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汉末这种以“子弟兵”为情感纽带的兵团,有着特殊的血缘纽带。
  淳于琼作为主将,杀了他们这么多兄弟。
  如果你敢把他招入麾下,必定会引起大量士兵不满。
  所以你便会看到,
  汉末很少有那种参与过绞肉机式作战,还能够被招到麾下来用的武将。
  李翊杀淳于琼,除了震慑袁军之外,也是为了安定军心。
  大家都希望看到淳于琼的人头落下,他们这么玩命儿不就是奔着这个战果来的吗?
  淳于琼既枭首送往袁营,众人又问李翊接下来该做什么。
  李翊传令,先将乌巢剩下那一点点粮食吃了。
  大伙儿就地歇整,等袁营生变之后,再做决断。
  人是铁,饭是钢。
  纵是铁人也得吃饭。
  众军士鏖战一夜,杀敌时尚可用意志力强撑。
  现在敌人没了,支撑自己精神头那股气也就没了。
  故全军将士顿时变得疲惫不堪,两眼发昏。
  大家其实都盼着能够停下来吃口饭,当真正听到李翊下达休息的命令后。
  众皆欢腾,兴致高涨。
  ……
  天已经大亮,袁绍也从榻上醒来。
  方一睡醒,便传来军报。
  “乌巢失守,淳于琼被斩!!”
  什么!!?
  但军报传回之后,袁军皆惊。
  侍者又将一个盒子取来。
  袁绍忙问:
  “哪里来的?”
  侍者答道:
  “今日一大早,一匹快骑放在营门外的。”
  袁绍即命侍者打开。
  盒子一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者也被吓了一跳,手未拿稳,头颅滚落在地。
  披头散发,死不瞑目。
  众视之,正是淳于琼之头。
  “唔!”
  袁绍捂住胸口,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父亲!!”
  袁谭一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众人纷纷过来关切问候。
  须臾,袁绍缓缓睁开双目,颤巍巍地对袁谭说道:
  “……此、此必淳于琼之头也。”
  “……是、是。”
  袁谭惶恐地应和袁绍。
  袁绍摇了摇头,眯起眼眸,慨叹道:
  “……见此头,孤自视忽然耳。”
  此言一出,众皆骇然失色。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刚才一恍惚,看着淳于琼的头,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头一样。
  于是,众人纷纷出言劝慰:
  “袁公勿忧,袁公勿忧!”
  “乌巢虽失,我军无粮。”
  “然盟军亦无粮草,只要咱们打下官渡大营,还有翻盘的机会!”
  尤以郭图情绪最为激动。
  因为他曾劝过袁绍不要救乌巢,改为全力攻打官渡大营。
  现在乌巢陷落,就更加证明他是对的了。
  “……善,速速差人前去探明前线军报。”
  “教张郃、高览二人急攻,孤当亲提大军在后。”
  传令兵领命而去。
  郭图暗想,现在乌巢没了,要是张郃、高览回来跟自己对是非该如何是好?
  毕竟两人当初是力说该救,现在乌巢陷落,官渡还没拿下。
  岂非要被两人于中发难吗?
  于是向袁绍进言道:
  “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
  袁绍皱眉问:“何出此言?”
  郭图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高览、张郃青州战事不利,俱被李翊放回。”
  “一次尚可说是巧合,一连两次,岂非中有诡诈?”
  “想二人素有降徐州之意,今乌巢已陷,而不见官渡拨下。”
  “岂非是两人不肯用力,以致折损士卒乎?”
  袁绍失了乌巢,正是心情郁闷之时。
  听到郭图这话,顿时大怒:
  “我早知此二人心不在此。”
  “可速速召二人回寨,吾当自提大军,征伐官渡!”
  于是,又发一传令兵去往官渡。
  话分两头,
  却说张郃、高览一路进军至官渡大营。
  郭图先前之言,虽有构陷之疑,不过两人到官渡时,的确没有马上进攻。
  因为两人都是跟李翊交过手的,知道他的本事。
  两人一致认为李翊早有准备,遂都不敢急攻。
  尤其张郃是一个打仗风格偏稳健的将领,本就喜欢稳扎稳打。
  但却被派来急攻官渡大寨,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张郃本人,对此次安排也是心怀不满的。
  战前,他是明明白白地向袁绍说了官渡不好打,应该救乌巢。
  但袁绍却整这么一出,让他来打官渡。
  这搞得张郃内心很煎熬,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他打下了官渡,郭图会说你看,我说能打下来吧。
  如果打不下官渡,郭图会说你故意的。
  光是想到这一点,张郃都不想出死力。
  这时,人报袁公使者到。
  张郃、高览赶忙出营相见。
  使者见二将还未开始进攻,扬鞭骂道:
  “袁公命汝二人攻打官渡,汝二人怎敢松散懈怠?”
  张郃解释道:
  “官渡坚固不易取,吾等欲先布好阵势再作进攻。”
  “胡说!”
  使者破口大骂:
  “汝等岂不知军情如火?”
  “目今袁公已亲提大军来攻官渡,若见着汝等惰怠,必然降罪!”
  二将面面相觑,只得开始攻打官渡。
  官渡守军自领了李翊军令之后,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见着张郃、高览来攻。
  左边黄忠,右边曹洪,中路张飞,一齐冲出。
  三管齐下,如潮水般涌向袁军。
  张郃、高览本就不愿出死力,又见着官渡果然早已准备。
  遂急忙撤军,张飞等将趁势驱兵掩杀,袁军大败。
  方败回寨中,又有一袁使到。
  张郃等人问袁使袁使有何吩咐。
  袁使道:“主公差汝二人回去。”
  张郃、高览俱对此军令感到莫名其妙。
  暗想前线军事未定,如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张郃也算个智将,立马察觉到了不对,连忙问:
  “敢问尊使,乌巢战事如何?”
  使者不假思索答:
  “听说李翊攻破了乌巢大寨,淳于琼被斩。”
  高览闻言大惊,暗忖果然还是没守住吗?
  “多谢尊使!”
  张郃倒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好了,某只负责传令,叫汝二人快速回去。”
  “两位将军可快些准备,袁公少时便到。”
  言讫,袁使转身便要离去。
  “……尊使慢走。”
  张郃冷冷说了一句,忽然拔剑在手,一剑将那名袁使砍倒在地。
  高览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问:
  “儁乂何为!”
  张郃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道:
  “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李翊所擒。”
  “今乌巢陷落,粮食不存。”
  “河北大军只能坐而待困,袁绍败局已定。”
  “与其等死,不如去投盟军。”
  高览万没想到张郃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决定,而且是一个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这、这、这。”
  高览尚有些恍惚,“盟军肯收留我等乎?”
  “我等与李先生有旧,今李先生总督两军军政。”
  “若得他引见,曹司空、刘将军必然收纳我等。”
  “况我等尚有军士在此。”
  “今可为章邯之事,以保全部众弟兄。”
  没错,张郃其实也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对袁氏有忠心,但就是打工人的忠心。
  官渡对峙期间,张郃其实也向袁绍提过,可以派骑兵绕袭盟军后路。
  袁绍虽然表面拒绝了,但却又暗地里地派了骑兵绕后。
  袁绍这个人经常当面拒绝属下,然后又听话去做。
  本初大小姐还有点傲娇属性。
  不过最后绕袭的计划也失败了。
  由此,便可以想象张郃是什么心情。
  好比公司一个大项目用了你的方案,却完全不提你的名字。
  然后实施也没有你,方案还失败了。
  开战之初,公司前景一片大好,马上就要上市了。
  现在眼见公司老板要退休了,新老板是谁都还不确定。
  然后公司的大项目还赔了,眼看就要倒闭了。
  你就是个上班的,你跳不跳槽?
  尤其公司内部文化还很不好。
  袁军的主心骨沮授,就因为郭图的耳边风,直接被分了兵权。
  张郃也害怕回去会当替罪羊,被陷害而死。
  所以临阵跳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高览见张郃决心已定,当下也马上表态:
  “吾亦有此心久矣,只是不敢明言。”
  “儁乂既作此决断,某愿相随!”
  张郃大喜,即出寨点齐军士,下令将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并宣布他们将投靠河南盟军。
  烧工程器械,类似于破釜沉舟。
  告诉大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们要是敢回去,必被斩首。
  同时,也是为了使官渡守军放心。
  很快,
  张郃、高览引领本部兵马,来到寨前,向守军投降。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