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都市青春>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318章 天下谁人不投齐?

第318章 天下谁人不投齐?

  第318章 天下谁人不投齐?
  建安十四年夏末,江东。
  时任东吴都督的周瑜因旧伤复发,暂驻鄱阳湖养病。
  虽远离京口,但他仍密切关注着天下大势。
  此时,人报魏国使者满宠渡江而来,携魏公曹操亲笔书信,求见吴侯孙权。
  孙权急召之,满宠入殿,恭敬呈上国书,道:
  “魏公素仰吴侯雄才。”
  今刘备雄踞据六州之地,不可一世,僭称齐王,势大难制。”
  “魏公愿与吴侯结盟,共伐刘备。”
  “事成之后,荆襄之地归吴,中原归魏。”
  “两家南北共治,永结秦晋盟好。”
  曹魏虽然在中原大战形势中陷入颓势,但还是打算扑腾一下,找到了孙吴。
  如今天下势力中,唯一能为曹魏提供有力支援的,只有孙吴了。
  曹操也是丝毫不念赤壁旧仇,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取胜,没有什么仇恨是不能放下的。
  他已完全相信孙吴有意愿与自己合作。
  毕竟他开出的南北共治条件,将孙吴一直心心念念的荆州划给了他。
  赤壁之役时,孙吴之所以选择与齐国合作,本来就是想要荆州。
  就算不能全并,也得拿下江夏,再不济也得拿下荆南。
  结果现实就是孙吴连口汤都没能喝到。
  拼死打下南郡,却被偷袭了庐江,最后签下了屈辱的《江陵条约》。
  将到手的荆州拱手让人,甚至都还没有捂热。
  被齐人摆了一道,两家也算是结下了梁子。
  虽然明面上的关系并未破裂,但吴人却记下了这一仇。
  如今满宠代表着曹魏集团,正式向孙吴抛出橄榄枝,在场的吴人皆是怦然心动。
  孙权览毕书信,沉吟不语。
  折冲校尉朱然察言观色,上前低声道:
  “主公,刘备近年势大,若任其坐大,必为江东之患。”
  “自赤壁一役后,李翊规划的战略,已将我吴人困死在江东之地。”
  “倘若不突破齐国的封锁,吴人终身难以涉足荆州,遑论中原乎?”
  “今曹操主动结盟,确是良机。”
  孙权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看向满宠,缓声道:
  “魏使远来辛苦,且先歇息,容孤思量。”
  这毕竟是军国大事,孙权也不能脑子一热,就直接拍板决定。
  还是要与一众大臣商议的。
  秉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原则。
  孙权急召周瑜回京口。
  消息传至鄱阳,周瑜闻讯大惊,不顾病体虚弱,连夜乘舟赶回吴地。
  翌日清晨,他直入吴侯府邸,面见孙权。
  “公瑾,汝病体可好些了?”
  孙权见周瑜面色苍白,不免有些心疼。
  他身染重病,就是在征讨南郡时中箭,然后箭疮迸裂加重的。
  好不容易替东吴拿下了南郡,孙权却还下令将他召了回来。
  这其实算是“背刺”了周瑜。
  因为召回他,就等于让他放弃刚打下的荆州。
  可孙权作为江东之主,他不得不这样做。
  可他明白,周瑜嘴上虽然不说,内心一定是十分难受的。
  周瑜深深一揖,沉声道:
  “主公,臣闻魏使来议结盟伐刘之事,此事万万不可!”
  孙权眉头一皱:
  “哦?公瑾有何高见?”
  周瑜正色分析道:
  “曹操狡诈多谋,此番主动结盟,实乃驱虎吞狼之计。”
  “若我军与魏合攻刘备,即便取胜,也必元气大伤。”
  “到时候徒为曹魏做嫁衣罢了。”
  周瑜居然反对结曹伐刘,这令孙权颇感意外。
  因为其作为军事重臣,孙权把他召回来,就是想让他投下最后一张压倒性的投票。
  然后就此孙曹定下盟约。
  但令孙权万万没想到的是,周瑜居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要知道,周瑜可一直都是激进的主战派啊。
  如今机会到来,其怎会拒绝?
  孙权沉吟良久,深不以为然,沉声道:
  “……公瑾多虑了。”
  “近年来,孤励精图治,吴地农业兴盛,工匠技艺精进,早已非昔日蛮荒之地。”
  “若一味固守江东,不思进取,孤终将困死于此!”
  “况吾承继父兄大业,岂可困坐终老?”
  周瑜见孙权雄心勃勃,苦劝道:
  “主公,诸葛亮已与我方达成多项合作。”
  “荆州商路畅通,吴地物产得以北输,此乃长远之利。”
  “不如坐观齐魏相争,我江东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周瑜之所以在鄱阳养病,就是为了加强与荆州的沟通。
  使得两地商贸来往更加频繁,使得吴地的产物能够更好地输出到荆州去。
  眼下的吴地确实是在高速发展,但孙权却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
  那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依附于东吴的对外出口。
  东吴的手工业、土特产的主要倾销对象,就是荆州。
  因为诸葛亮也在大力开发荆州,需要大量的原料、人力。
  而东吴最不缺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毕竟本地到处都是山越土著。
  吴人俘虏了这些土著后,高价卖给荆州,赚的可谓是盆满钵满。
  然后再用这些钱,反哺到东吴的手工业、农业、水利工程上去。
  这才使得江东快速发展,摆脱瘴地的恶劣自然环境。
  周瑜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认为加强与齐国的合作,是远比与齐国撕破脸要强的。
  毕竟战争从来都没有赢家,只是谁输得多,谁输得少罢了。
  那显然东吴还没有能够与齐国撕破脸的底气与实力。
  你就算加上魏国,吴魏联合一起,缩短了与齐国之间的国力差距。
  可问题上吴魏是两个政权啊。
  国与国之间的联合,并不就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他显然是不如齐国这种大一统政权,拧成一股绳能够爆发出来的力量大的。
  基于此种种考虑,周瑜都反对与曹操合作,与齐国决裂。
  此时,保守派的张昭也在此时出列,谏道:
  “主公,周都督之言不无道理。”
  “如今刘备势大,我东吴国小民弱,不应该与其为敌。”
  “只有修好两地关系,才能够长足发展。”
  别部司马吕蒙反对道:
  “张长史此言差矣,正因为刘备势大,若不趁其无暇南顾时扼杀之,日后必成为我江东大患。”
  “今曹操愿与我军结盟,实乃天赐良机!”
  “我等万不可失此机会。”
  显然,仅靠东吴自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战胜齐国的。
  必须要通过外交的方式,联合一强,才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如今曹魏放下赤壁之仇,主动抛来了橄榄枝,东吴没有道理不接。
  朱然、贺齐等将亦纷纷主战。
  周瑜见此,心急如焚,咳喘连连,仍坚持道:
  “主公!切不可因小利而失大局啊!”
  众人的争执,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
  孙权也一晚上没睡,彻夜难眠,心中纠结到底应该听谁的。
  次日,一大早。
  议事大殿中气氛凝重。
  满宠立于殿中,目光灼灼地望着坐在主位上的孙权,等待着他的最终答复。
  殿内文武分列两侧,周瑜虽抱病在身,却仍挺直腰背站在武将之首,眉头紧锁。
  孙权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简,抬眼看向满宠,沉声道:
  “满使节远道而来,然所议之事关系重大,孤尚需时日考虑。”
  满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焦急。
  感情你们东吴昨晚开了一晚上的会,就开出了这么个结果?
  外交场合,最怕的就是这种“拖字诀”。
  因为你不给个明确答复,到底是参战不参战,是真的会影响出使国的军事决策的。
  念及此,满宠上前一步拱手道:
  “吴侯明鉴,如今中原战事一触即发。”
  “若吴国不能及时出兵相助,魏国恐难以取胜。”
  “届时刘备坐大,东吴又岂能独善其身?”
  “此乃唇亡齿寒之势啊!”
  满宠先表明了魏国需要吴国的一个强烈态度,以证明自己的诚心。
  并且强调了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原大战最晚年底就要开始。
  吴人如果不能及时加入,魏国不能取胜,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
  如果我们输了,你们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孙权眉头微皱,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案几。
  他转头看向朱然:“义封以为如何?”
  朱然出列道:
  “主公,满使节所言不无道理。”
  “齐人背信弃义,当年诱骗我等一同伐曹,约好共分荆州。”
  “如今却独霸荆襄,连荆南一郡都不肯分与我等。”
  “今将我等困死在吴地,若不主动出击,吴人将何以自处?”
  “主公!”
  周瑜突然出声打断,他强撑着病体上前一步,朝满宠说道:
  “东吴自有战略主张,就不劳满使节多费心思了。”
  “我军与荆州诸葛亮已有盟约在先,岂能背信弃义?”
  满宠见状,知道再难说服,但仍不死心:
  “周都督此言差矣。”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
  “吴侯雄才大略,当审时度势.……”
  “够了!”
  周瑜厉声喝道,随即剧烈咳嗽起来。
  张昭等众连忙上前将之扶住,低声道,“都督保重身体啊。”
  满宠见周瑜如此激动,心知今日难以达成目的,只得退而求其次:
  “既如此,外臣告退。”
  “不过……”
  他意味深长地环视殿内众人,向着孙权微微一笑:
  “此本为东吴内政,外臣不该多嘴。”
  “但形势所迫,宠不得不以实言相告。”
  “向察众人之议,不足与图大事。”
  “东吴之众,虽迎刘备可以,唯吴侯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吴众迎备,备便以其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而吴侯迎备,欲安所归?”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嘶……
  此言一出,殿内的一众东吴大臣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满宠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只要是反对与魏国结盟的,都是不替孙权考虑的吗?
  只要是不愿与齐国交战的,都是卖国贼吗?
  这一杆子打下去,得罪的人可就太多了。
  尤其矛头直指主和的周瑜。
  “外臣告退了……”
  放完狠话,满宠赶紧开溜。
  待满宠退下后,孙权长叹一声,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只留下周瑜和张昭。
  “公瑾啊……”
  孙权疲惫地揉着太阳穴:
  “此事确实令人为难。”
  若联魏攻刘,确如你所言恐中曹操奸计。”
  “但若不联魏,待刘备坐大,又当如何?“
  周瑜强忍咳意,正色道:
  “主公明鉴,曹操此议,分明是要我江东为他火中取栗。”
  “不如静观其变,待齐魏两败俱伤……”
  孙权突然拍案而起:
  “可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他激动地在殿内来回踱步:
  “自我父兄创业以来,我江东儿郎枕戈待旦,难道就永远困守这东南一隅吗?!”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张昭见状,小心翼翼道:
  “主公息怒。”
  “不如……不如先加强江防,同时派细作密切关注中原战事?”
  孙权停下脚步,望着殿外渐渐暗沉的天色,喃喃道:
  “……也罢。”
  “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没有孤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当夜,满宠站在返回的船头上,望着京口渐渐远去的灯火,沉默不言。
  一旁的随从叹了口气:
  “唉,孙权这厮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真是亏得我们大老远渡江而来,如今空手而退,无颜回去见魏公了。”
  满宠嘴角却微微翘起,勾起来一抹冷笑。
  “……孙权……迟早会来找我们的。”
  众人皆是一怔,忙问道,“满公何出此言?”
  满宠轻捻颔下的山羊须,呵呵笑道:
  “我在孙权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小子可是一只狼崽子,哈哈哈……”
  ……
  凉州,金城郡。
  凉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这里盛产精兵良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除了董卓当了一回主角之外,就再也没人能在舞台上惊艳全场了。
  饶是如此,凉州依然有着重要的戏份。
  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由于本地人常年与异族作战,养成了彪悍的民风。
  所以他虽然没办法成为主角,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
  是周围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金城内,朔风卷起漫天黄沙。
  魏国使节傅巽率领百余骑穿过陇山要道,终于抵达了韩遂的都城。
  城门处,凉州兵甲鲜明,刀戟如林,显示出这位西凉霸主的不凡实力。
  傅巽被引入都督府,只见韩遂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剽悍的西凉将领。
  这位年近六旬的凉州枭雄虽鬓发斑白,但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魏使远来辛苦。”
  韩遂微微抬手,他声音浑厚,“不知魏公遣尊使前来,有何指教?”
  傅巽深施一礼,恭敬道:
  “魏公素闻韩公雄才,特遣在下前来,共商大计。”
  “如今天下三分,刘备僭号称王,魏公愿与韩公共分中原,共图大事。”
  傅巽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就是斩楼兰王的那位。
  史书记载他,“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代表曹魏出使凉州,正是想要拉拢这位凉州霸主。
  话未说完,韩遂突然大笑,声震屋瓦:
  “好个‘共分中原’!老夫在凉州三十余年,什么言巧语没听过?”
  他猛地收住笑声,眯起眼睛:
  “曹操想要老夫出兵,就直说要出多少价钱!”
  此前说过,边地的领袖都缺乏政治目标,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
  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到吕布,还有韩遂等人都是如此。
  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
  而相比于逐鹿天下,韩遂其实更擅长窝里斗。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都是被他干掉的。
  他这人有野心,却又没大到要一统天下。
  只是想在凉州当个土皇帝,当一个大军阀。
  由于钟繇镇关中,放弃了对雍凉的高压政策。
  所以近十年,曹操与韩遂的关系还算可以。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想拉拢一把这位凉州王。
  毕竟他手上军团的战力,在汉末属于t0一档,相当能打。
  傅巽面色不变,从容地说道:
  “韩公快人快语。”
  “魏公确实希望凉州铁骑能东出潼关,共击刘备。”
  “事成之后,关西之地.……”
  “打住!”
  韩遂一摆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那些虚的还是免谈罢!”
  “要老夫出兵倒也可以——”
  “只是曹公能给老夫多少钱呢?”
  傅巽心中一跳,然面色依旧沉着,平静地问道:
  “不知韩公想要多少?”
  “两亿钱!”
  韩遂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笑道。
  “老夫还要万镒黄金,锦缎千匹,牛羊各千头。”
  讲到这儿,傅巽已经脸色大变了。
  但没想到的是韩遂的话还未说完,只见这老头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
  “老夫听闻魏公家中有初长成?送来给老夫做个儿媳如何?”
  堂上众将闻言哄笑,有人高喊:
  “主公要得少了!应该再要十万石粮草!”
  “哈哈哈……”
  韩遂面对魏使如此嚣张,真印了那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曹操曾经以武力胁迫凉州军阀,送子到颍川去当人质。
  其中还包括马腾本人。
  之所以凉州军阀如此听话照做,是因为畏惧当时的曹刘同盟。
  当时曹刘两家关系正值蜜月期,共抗袁绍。
  为了防止凉州军阀倒向袁绍,曹操便采取了送质子的方式威胁凉州诸将。
  而刘备阵营也对此选择了默许态度。
  因为当时的徐州高层,也不希望曹操那边被西线战事拖后腿。
  所以两家共同促成了这件事。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曹刘交恶。
  曹操连战连败,退守西川。
  而凉州也在这个空当期快速发展,或者说快速完成了统一。
  以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等九部军阀,共同推举了韩遂为都督,掌管凉州全军。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在演义里被老罗统一写为了马超、韩遂的部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凉州有兵有枪的军阀头子。
  此前一盘散沙,屈服于曹操的武力淫威。
  如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必要再看曹魏的脸色了。
  毕竟他们手上的军队足足高达十余万人!
  而且这十万人可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是好武习战的边民组成。
  史书叫,“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有十万大军,韩遂当然敢狮子大开口了。
  甚至不忘“羞辱”一下魏使,以报兄弟们多年来受的窝囊气。
  面对众人的嘲笑,傅巽额头渗出细汗,可仍是强颜欢笑道:
  “韩公说笑了,这和亲之事……”
  “怎么?看不起我西凉韩家?”
  韩遂突然变脸,拍案而起。
  “当年曹操胁迫我兄弟马腾入京为质时,我凉州可说了一个不字?”
  “如今不过要曹操献上一个女儿,尔等便如此为难。”
  “我看你曹魏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西凉合作。”
  “请回罢!”
  话落,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傅巽。
  傅巽暗叹一口气,感叹跟这帮蛮子打交道可真不是一项好活儿啊。
  完全不讲道理,那就是无解的。
  无奈,傅巽只得躬身赔礼:
  “在下岂敢拂了韩公的好意?”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是外臣能够自行决定的。”
  “需禀明魏公才行……”
  这时,韩遂麾下谋士成公英轻咳一声:
  “主公,不如让魏使暂歇,容后再议何如?”
  韩遂冷哼一声,挥袖道:
  “也罢!傅使节先去驿馆休息。”
  “记住,老夫只给你三天时间。”
  “三日内若是不给答复,就请回吧!”
  当夜,傅巽在驿馆辗转难眠,愁闷不已。
  窗外忽传来轻响,一个黑影闪入,正是成公英。
  “傅先生勿忧。”成公英低声道,“我家主公并非真要曹女和亲,只是……”
  “我明白。”傅巽苦笑,“韩公这是想要坐地起价。”
  话说的虽然直白难听,但是事实。
  成公英背起手,正色说道:
  “傅先生不必担忧,明日我会力劝主公接受这项和议。”
  “哦?先生愿意助我?”
  傅巽眨了眨眼睛,略感吃惊。
  “……嗯。”
  成公英一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超如今威震并州,却又未曾断绝与凉州的来往。”
  “近日其弟马岱还来了一趟武威。”
  “做什么?”傅巽问。
  “买马。”
  “细作回报说,马岱此来只是单纯与本地商贾互市。”
  “但成某总觉得马儿野心不小,有并吞凉州之心。”
  “况且还有庞统还辅,保不齐这背后正是庞统在为其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傅巽已经明白了成公英帮自己的原因。
  “成先生是想让曹公助凉州对付马超?”
  “正是。”
  成公英点了点头,“马超是个无情无义之人,连亲生父亲都可以放弃。”
  “保不齐会对我们族人下手。”
  “我与韩公保守西凉,还不容易统一各部。”
  “倘若马超复来,则我等不能安生矣。”
  傅巽敏锐的发现,成公英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音。
  可见他是真的很畏惧马超。
  因为马超不仅能打,关键他在雍凉地区的名望非常之高。
  一旦他王者归来,韩遂的统治立马受到动摇。
  而对一直想在凉州土皇帝的军阀们,对他们而言,谁当“都督”都可以。
  这才使得成公英有危机感。
  “马超本就与我主有旧仇,况其还是刘备之爪牙。”
  “倘若韩公愿意出兵助我大魏,曹公自然不无道理襄助韩公对付马超。”
  傅巽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善!”
  有了傅巽的保证,成公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既然如此,待我去说我家主公。”
  “然后再确定具体事宜。”
  两人一拍即合。
  傅巽当即写信给曹操,汇报自己的外交工作。
  其书略曰:
  “臣巽顿首再拜,谨奉书于魏公。”
  “臣奉命西行,跋涉险阻,终抵凉州,得见韩遂。”
  “此人鹰视狼顾,桀骜难驯,虽表面礼待,实则骄矜自持,非重利不能动其心。”
  “臣以王命谕之,言共讨刘备,分定中原。”
  “韩遂闻言大笑,谓:‘天下纷争,岂有信义可言?若欲借我凉州铁骑,须得真金白银!’”
  “遂开价曰:‘钱二亿,黄金万镒,锦缎千匹,更求宗室女和亲,方肯出兵。”
  “臣婉言周旋,彼则寸步不让,且曰,‘三日不决,请使君东归。’”
  “臣观韩遂之意,非真心助魏,实欲坐观成败,待价而沽。”
  “若我许以重利,彼或虚张声势,阳奉阴违。”
  “若拒之过甚,恐其转而结连刘备,于我不利。”
  “今臣请命于明公,韩遂贪狠,然凉州兵强,不可轻忽。”
  “若欲使其出兵牵制刘备,当以何价为度?”
  “臣窃以为,钱粮可稍减,然不可失其心。”
  “和亲之事,或可以旁支宗女代之,以全其颜面。”
  “愿王明断,示臣底线,臣当再往说之。”
  “若王以为其价过高,亦可暂缓结盟,静观其变。”
  “临书惶惧,伏惟钧裁。”
  “臣傅巽再拜顿首。”
  曹操得其书大怒,掷书于地,叱道:
  “竖子安敢如此!”
  “吾诚心合作,便尚求我虎女嫁其犬子耶?”
  ……
  (本章完)
  “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没有孤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当夜,满宠站在返回的船头上,望着京口渐渐远去的灯火,沉默不言。
  一旁的随从叹了口气:
  “唉,孙权这厮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真是亏得我们大老远渡江而来,如今空手而退,无颜回去见魏公了。”
  满宠嘴角却微微翘起,勾起来一抹冷笑。
  “……孙权……迟早会来找我们的。”
  众人皆是一怔,忙问道,“满公何出此言?”
  满宠轻捻颔下的山羊须,呵呵笑道:
  “我在孙权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小子可是一只狼崽子,哈哈哈……”
  ……
  凉州,金城郡。
  凉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这里盛产精兵良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除了董卓当了一回主角之外,就再也没人能在舞台上惊艳全场了。
  饶是如此,凉州依然有着重要的戏份。
  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由于本地人常年与异族作战,养成了彪悍的民风。
  所以他虽然没办法成为主角,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
  是周围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金城内,朔风卷起漫天黄沙。
  魏国使节傅巽率领百余骑穿过陇山要道,终于抵达了韩遂的都城。
  城门处,凉州兵甲鲜明,刀戟如林,显示出这位西凉霸主的不凡实力。
  傅巽被引入都督府,只见韩遂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剽悍的西凉将领。
  这位年近六旬的凉州枭雄虽鬓发斑白,但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魏使远来辛苦。”
  韩遂微微抬手,他声音浑厚,“不知魏公遣尊使前来,有何指教?”
  傅巽深施一礼,恭敬道:
  “魏公素闻韩公雄才,特遣在下前来,共商大计。”
  “如今天下三分,刘备僭号称王,魏公愿与韩公共分中原,共图大事。”
  傅巽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就是斩楼兰王的那位。
  史书记载他,“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代表曹魏出使凉州,正是想要拉拢这位凉州霸主。
  话未说完,韩遂突然大笑,声震屋瓦:
  “好个‘共分中原’!老夫在凉州三十余年,什么言巧语没听过?”
  他猛地收住笑声,眯起眼睛:
  “曹操想要老夫出兵,就直说要出多少价钱!”
  此前说过,边地的领袖都缺乏政治目标,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
  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到吕布,还有韩遂等人都是如此。
  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
  而相比于逐鹿天下,韩遂其实更擅长窝里斗。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都是被他干掉的。
  他这人有野心,却又没大到要一统天下。
  只是想在凉州当个土皇帝,当一个大军阀。
  由于钟繇镇关中,放弃了对雍凉的高压政策。
  所以近十年,曹操与韩遂的关系还算可以。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想拉拢一把这位凉州王。
  毕竟他手上军团的战力,在汉末属于t0一档,相当能打。
  傅巽面色不变,从容地说道:
  “韩公快人快语。”
  “魏公确实希望凉州铁骑能东出潼关,共击刘备。”
  “事成之后,关西之地.……”
  “打住!”
  韩遂一摆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那些虚的还是免谈罢!”
  “要老夫出兵倒也可以——”
  “只是曹公能给老夫多少钱呢?”
  傅巽心中一跳,然面色依旧沉着,平静地问道:
  “不知韩公想要多少?”
  “两亿钱!”
  韩遂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笑道。
  “老夫还要万镒黄金,锦缎千匹,牛羊各千头。”
  讲到这儿,傅巽已经脸色大变了。
  但没想到的是韩遂的话还未说完,只见这老头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
  “老夫听闻魏公家中有初长成?送来给老夫做个儿媳如何?”
  堂上众将闻言哄笑,有人高喊:
  “主公要得少了!应该再要十万石粮草!”
  “哈哈哈……”
  韩遂面对魏使如此嚣张,真印了那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曹操曾经以武力胁迫凉州军阀,送子到颍川去当人质。
  其中还包括马腾本人。
  之所以凉州军阀如此听话照做,是因为畏惧当时的曹刘同盟。
  当时曹刘两家关系正值蜜月期,共抗袁绍。
  为了防止凉州军阀倒向袁绍,曹操便采取了送质子的方式威胁凉州诸将。
  而刘备阵营也对此选择了默许态度。
  因为当时的徐州高层,也不希望曹操那边被西线战事拖后腿。
  所以两家共同促成了这件事。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曹刘交恶。
  曹操连战连败,退守西川。
  而凉州也在这个空当期快速发展,或者说快速完成了统一。
  以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等九部军阀,共同推举了韩遂为都督,掌管凉州全军。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在演义里被老罗统一写为了马超、韩遂的部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凉州有兵有枪的军阀头子。
  此前一盘散沙,屈服于曹操的武力淫威。
  如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必要再看曹魏的脸色了。
  毕竟他们手上的军队足足高达十余万人!
  而且这十万人可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是好武习战的边民组成。
  史书叫,“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有十万大军,韩遂当然敢狮子大开口了。
  甚至不忘“羞辱”一下魏使,以报兄弟们多年来受的窝囊气。
  面对众人的嘲笑,傅巽额头渗出细汗,可仍是强颜欢笑道:
  “韩公说笑了,这和亲之事……”
  “怎么?看不起我西凉韩家?”
  韩遂突然变脸,拍案而起。
  “当年曹操胁迫我兄弟马腾入京为质时,我凉州可说了一个不字?”
  “如今不过要曹操献上一个女儿,尔等便如此为难。”
  “我看你曹魏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西凉合作。”
  “请回罢!”
  话落,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傅巽。
  傅巽暗叹一口气,感叹跟这帮蛮子打交道可真不是一项好活儿啊。
  完全不讲道理,那就是无解的。
  无奈,傅巽只得躬身赔礼:
  “在下岂敢拂了韩公的好意?”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是外臣能够自行决定的。”
  “需禀明魏公才行……”
  这时,韩遂麾下谋士成公英轻咳一声:
  “主公,不如让魏使暂歇,容后再议何如?”
  韩遂冷哼一声,挥袖道:
  “也罢!傅使节先去驿馆休息。”
  “记住,老夫只给你三天时间。”
  “三日内若是不给答复,就请回吧!”
  当夜,傅巽在驿馆辗转难眠,愁闷不已。
  窗外忽传来轻响,一个黑影闪入,正是成公英。
  “傅先生勿忧。”成公英低声道,“我家主公并非真要曹女和亲,只是……”
  “我明白。”傅巽苦笑,“韩公这是想要坐地起价。”
  话说的虽然直白难听,但是事实。
  成公英背起手,正色说道:
  “傅先生不必担忧,明日我会力劝主公接受这项和议。”
  “哦?先生愿意助我?”
  傅巽眨了眨眼睛,略感吃惊。
  “……嗯。”
  成公英一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超如今威震并州,却又未曾断绝与凉州的来往。”
  “近日其弟马岱还来了一趟武威。”
  “做什么?”傅巽问。
  “买马。”
  “细作回报说,马岱此来只是单纯与本地商贾互市。”
  “但成某总觉得马儿野心不小,有并吞凉州之心。”
  “况且还有庞统还辅,保不齐这背后正是庞统在为其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傅巽已经明白了成公英帮自己的原因。
  “成先生是想让曹公助凉州对付马超?”
  “正是。”
  成公英点了点头,“马超是个无情无义之人,连亲生父亲都可以放弃。”
  “保不齐会对我们族人下手。”
  “我与韩公保守西凉,还不容易统一各部。”
  “倘若马超复来,则我等不能安生矣。”
  傅巽敏锐的发现,成公英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音。
  可见他是真的很畏惧马超。
  因为马超不仅能打,关键他在雍凉地区的名望非常之高。
  一旦他王者归来,韩遂的统治立马受到动摇。
  而对一直想在凉州土皇帝的军阀们,对他们而言,谁当“都督”都可以。
  这才使得成公英有危机感。
  “马超本就与我主有旧仇,况其还是刘备之爪牙。”
  “倘若韩公愿意出兵助我大魏,曹公自然不无道理襄助韩公对付马超。”
  傅巽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善!”
  有了傅巽的保证,成公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既然如此,待我去说我家主公。”
  “然后再确定具体事宜。”
  两人一拍即合。
  傅巽当即写信给曹操,汇报自己的外交工作。
  其书略曰:
  “臣巽顿首再拜,谨奉书于魏公。”
  “臣奉命西行,跋涉险阻,终抵凉州,得见韩遂。”
  “此人鹰视狼顾,桀骜难驯,虽表面礼待,实则骄矜自持,非重利不能动其心。”
  “臣以王命谕之,言共讨刘备,分定中原。”
  “韩遂闻言大笑,谓:‘天下纷争,岂有信义可言?若欲借我凉州铁骑,须得真金白银!’”
  “遂开价曰:‘钱二亿,黄金万镒,锦缎千匹,更求宗室女和亲,方肯出兵。”
  “臣婉言周旋,彼则寸步不让,且曰,‘三日不决,请使君东归。’”
  “臣观韩遂之意,非真心助魏,实欲坐观成败,待价而沽。”
  “若我许以重利,彼或虚张声势,阳奉阴违。”
  “若拒之过甚,恐其转而结连刘备,于我不利。”
  “今臣请命于明公,韩遂贪狠,然凉州兵强,不可轻忽。”
  “若欲使其出兵牵制刘备,当以何价为度?”
  “臣窃以为,钱粮可稍减,然不可失其心。”
  “和亲之事,或可以旁支宗女代之,以全其颜面。”
  “愿王明断,示臣底线,臣当再往说之。”
  “若王以为其价过高,亦可暂缓结盟,静观其变。”
  “临书惶惧,伏惟钧裁。”
  “臣傅巽再拜顿首。”
  曹操得其书大怒,掷书于地,叱道:
  “竖子安敢如此!”
  “吾诚心合作,便尚求我虎女嫁其犬子耶?”
  ……
  (本章完)
  “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没有孤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当夜,满宠站在返回的船头上,望着京口渐渐远去的灯火,沉默不言。
  一旁的随从叹了口气:
  “唉,孙权这厮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真是亏得我们大老远渡江而来,如今空手而退,无颜回去见魏公了。”
  满宠嘴角却微微翘起,勾起来一抹冷笑。
  “……孙权……迟早会来找我们的。”
  众人皆是一怔,忙问道,“满公何出此言?”
  满宠轻捻颔下的山羊须,呵呵笑道:
  “我在孙权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小子可是一只狼崽子,哈哈哈……”
  ……
  凉州,金城郡。
  凉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这里盛产精兵良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除了董卓当了一回主角之外,就再也没人能在舞台上惊艳全场了。
  饶是如此,凉州依然有着重要的戏份。
  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由于本地人常年与异族作战,养成了彪悍的民风。
  所以他虽然没办法成为主角,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
  是周围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金城内,朔风卷起漫天黄沙。
  魏国使节傅巽率领百余骑穿过陇山要道,终于抵达了韩遂的都城。
  城门处,凉州兵甲鲜明,刀戟如林,显示出这位西凉霸主的不凡实力。
  傅巽被引入都督府,只见韩遂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剽悍的西凉将领。
  这位年近六旬的凉州枭雄虽鬓发斑白,但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魏使远来辛苦。”
  韩遂微微抬手,他声音浑厚,“不知魏公遣尊使前来,有何指教?”
  傅巽深施一礼,恭敬道:
  “魏公素闻韩公雄才,特遣在下前来,共商大计。”
  “如今天下三分,刘备僭号称王,魏公愿与韩公共分中原,共图大事。”
  傅巽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就是斩楼兰王的那位。
  史书记载他,“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代表曹魏出使凉州,正是想要拉拢这位凉州霸主。
  话未说完,韩遂突然大笑,声震屋瓦:
  “好个‘共分中原’!老夫在凉州三十余年,什么言巧语没听过?”
  他猛地收住笑声,眯起眼睛:
  “曹操想要老夫出兵,就直说要出多少价钱!”
  此前说过,边地的领袖都缺乏政治目标,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
  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到吕布,还有韩遂等人都是如此。
  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
  而相比于逐鹿天下,韩遂其实更擅长窝里斗。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都是被他干掉的。
  他这人有野心,却又没大到要一统天下。
  只是想在凉州当个土皇帝,当一个大军阀。
  由于钟繇镇关中,放弃了对雍凉的高压政策。
  所以近十年,曹操与韩遂的关系还算可以。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想拉拢一把这位凉州王。
  毕竟他手上军团的战力,在汉末属于t0一档,相当能打。
  傅巽面色不变,从容地说道:
  “韩公快人快语。”
  “魏公确实希望凉州铁骑能东出潼关,共击刘备。”
  “事成之后,关西之地.……”
  “打住!”
  韩遂一摆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那些虚的还是免谈罢!”
  “要老夫出兵倒也可以——”
  “只是曹公能给老夫多少钱呢?”
  傅巽心中一跳,然面色依旧沉着,平静地问道:
  “不知韩公想要多少?”
  “两亿钱!”
  韩遂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笑道。
  “老夫还要万镒黄金,锦缎千匹,牛羊各千头。”
  讲到这儿,傅巽已经脸色大变了。
  但没想到的是韩遂的话还未说完,只见这老头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
  “老夫听闻魏公家中有初长成?送来给老夫做个儿媳如何?”
  堂上众将闻言哄笑,有人高喊:
  “主公要得少了!应该再要十万石粮草!”
  “哈哈哈……”
  韩遂面对魏使如此嚣张,真印了那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曹操曾经以武力胁迫凉州军阀,送子到颍川去当人质。
  其中还包括马腾本人。
  之所以凉州军阀如此听话照做,是因为畏惧当时的曹刘同盟。
  当时曹刘两家关系正值蜜月期,共抗袁绍。
  为了防止凉州军阀倒向袁绍,曹操便采取了送质子的方式威胁凉州诸将。
  而刘备阵营也对此选择了默许态度。
  因为当时的徐州高层,也不希望曹操那边被西线战事拖后腿。
  所以两家共同促成了这件事。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曹刘交恶。
  曹操连战连败,退守西川。
  而凉州也在这个空当期快速发展,或者说快速完成了统一。
  以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等九部军阀,共同推举了韩遂为都督,掌管凉州全军。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在演义里被老罗统一写为了马超、韩遂的部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凉州有兵有枪的军阀头子。
  此前一盘散沙,屈服于曹操的武力淫威。
  如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必要再看曹魏的脸色了。
  毕竟他们手上的军队足足高达十余万人!
  而且这十万人可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是好武习战的边民组成。
  史书叫,“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有十万大军,韩遂当然敢狮子大开口了。
  甚至不忘“羞辱”一下魏使,以报兄弟们多年来受的窝囊气。
  面对众人的嘲笑,傅巽额头渗出细汗,可仍是强颜欢笑道:
  “韩公说笑了,这和亲之事……”
  “怎么?看不起我西凉韩家?”
  韩遂突然变脸,拍案而起。
  “当年曹操胁迫我兄弟马腾入京为质时,我凉州可说了一个不字?”
  “如今不过要曹操献上一个女儿,尔等便如此为难。”
  “我看你曹魏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西凉合作。”
  “请回罢!”
  话落,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傅巽。
  傅巽暗叹一口气,感叹跟这帮蛮子打交道可真不是一项好活儿啊。
  完全不讲道理,那就是无解的。
  无奈,傅巽只得躬身赔礼:
  “在下岂敢拂了韩公的好意?”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是外臣能够自行决定的。”
  “需禀明魏公才行……”
  这时,韩遂麾下谋士成公英轻咳一声:
  “主公,不如让魏使暂歇,容后再议何如?”
  韩遂冷哼一声,挥袖道:
  “也罢!傅使节先去驿馆休息。”
  “记住,老夫只给你三天时间。”
  “三日内若是不给答复,就请回吧!”
  当夜,傅巽在驿馆辗转难眠,愁闷不已。
  窗外忽传来轻响,一个黑影闪入,正是成公英。
  “傅先生勿忧。”成公英低声道,“我家主公并非真要曹女和亲,只是……”
  “我明白。”傅巽苦笑,“韩公这是想要坐地起价。”
  话说的虽然直白难听,但是事实。
  成公英背起手,正色说道:
  “傅先生不必担忧,明日我会力劝主公接受这项和议。”
  “哦?先生愿意助我?”
  傅巽眨了眨眼睛,略感吃惊。
  “……嗯。”
  成公英一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超如今威震并州,却又未曾断绝与凉州的来往。”
  “近日其弟马岱还来了一趟武威。”
  “做什么?”傅巽问。
  “买马。”
  “细作回报说,马岱此来只是单纯与本地商贾互市。”
  “但成某总觉得马儿野心不小,有并吞凉州之心。”
  “况且还有庞统还辅,保不齐这背后正是庞统在为其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傅巽已经明白了成公英帮自己的原因。
  “成先生是想让曹公助凉州对付马超?”
  “正是。”
  成公英点了点头,“马超是个无情无义之人,连亲生父亲都可以放弃。”
  “保不齐会对我们族人下手。”
  “我与韩公保守西凉,还不容易统一各部。”
  “倘若马超复来,则我等不能安生矣。”
  傅巽敏锐的发现,成公英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音。
  可见他是真的很畏惧马超。
  因为马超不仅能打,关键他在雍凉地区的名望非常之高。
  一旦他王者归来,韩遂的统治立马受到动摇。
  而对一直想在凉州土皇帝的军阀们,对他们而言,谁当“都督”都可以。
  这才使得成公英有危机感。
  “马超本就与我主有旧仇,况其还是刘备之爪牙。”
  “倘若韩公愿意出兵助我大魏,曹公自然不无道理襄助韩公对付马超。”
  傅巽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善!”
  有了傅巽的保证,成公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既然如此,待我去说我家主公。”
  “然后再确定具体事宜。”
  两人一拍即合。
  傅巽当即写信给曹操,汇报自己的外交工作。
  其书略曰:
  “臣巽顿首再拜,谨奉书于魏公。”
  “臣奉命西行,跋涉险阻,终抵凉州,得见韩遂。”
  “此人鹰视狼顾,桀骜难驯,虽表面礼待,实则骄矜自持,非重利不能动其心。”
  “臣以王命谕之,言共讨刘备,分定中原。”
  “韩遂闻言大笑,谓:‘天下纷争,岂有信义可言?若欲借我凉州铁骑,须得真金白银!’”
  “遂开价曰:‘钱二亿,黄金万镒,锦缎千匹,更求宗室女和亲,方肯出兵。”
  “臣婉言周旋,彼则寸步不让,且曰,‘三日不决,请使君东归。’”
  “臣观韩遂之意,非真心助魏,实欲坐观成败,待价而沽。”
  “若我许以重利,彼或虚张声势,阳奉阴违。”
  “若拒之过甚,恐其转而结连刘备,于我不利。”
  “今臣请命于明公,韩遂贪狠,然凉州兵强,不可轻忽。”
  “若欲使其出兵牵制刘备,当以何价为度?”
  “臣窃以为,钱粮可稍减,然不可失其心。”
  “和亲之事,或可以旁支宗女代之,以全其颜面。”
  “愿王明断,示臣底线,臣当再往说之。”
  “若王以为其价过高,亦可暂缓结盟,静观其变。”
  “临书惶惧,伏惟钧裁。”
  “臣傅巽再拜顿首。”
  曹操得其书大怒,掷书于地,叱道:
  “竖子安敢如此!”
  “吾诚心合作,便尚求我虎女嫁其犬子耶?”
  ……
  (本章完)
  “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没有孤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当夜,满宠站在返回的船头上,望着京口渐渐远去的灯火,沉默不言。
  一旁的随从叹了口气:
  “唉,孙权这厮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真是亏得我们大老远渡江而来,如今空手而退,无颜回去见魏公了。”
  满宠嘴角却微微翘起,勾起来一抹冷笑。
  “……孙权……迟早会来找我们的。”
  众人皆是一怔,忙问道,“满公何出此言?”
  满宠轻捻颔下的山羊须,呵呵笑道:
  “我在孙权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小子可是一只狼崽子,哈哈哈……”
  ……
  凉州,金城郡。
  凉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这里盛产精兵良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除了董卓当了一回主角之外,就再也没人能在舞台上惊艳全场了。
  饶是如此,凉州依然有着重要的戏份。
  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由于本地人常年与异族作战,养成了彪悍的民风。
  所以他虽然没办法成为主角,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
  是周围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金城内,朔风卷起漫天黄沙。
  魏国使节傅巽率领百余骑穿过陇山要道,终于抵达了韩遂的都城。
  城门处,凉州兵甲鲜明,刀戟如林,显示出这位西凉霸主的不凡实力。
  傅巽被引入都督府,只见韩遂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剽悍的西凉将领。
  这位年近六旬的凉州枭雄虽鬓发斑白,但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魏使远来辛苦。”
  韩遂微微抬手,他声音浑厚,“不知魏公遣尊使前来,有何指教?”
  傅巽深施一礼,恭敬道:
  “魏公素闻韩公雄才,特遣在下前来,共商大计。”
  “如今天下三分,刘备僭号称王,魏公愿与韩公共分中原,共图大事。”
  傅巽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就是斩楼兰王的那位。
  史书记载他,“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代表曹魏出使凉州,正是想要拉拢这位凉州霸主。
  话未说完,韩遂突然大笑,声震屋瓦:
  “好个‘共分中原’!老夫在凉州三十余年,什么言巧语没听过?”
  他猛地收住笑声,眯起眼睛:
  “曹操想要老夫出兵,就直说要出多少价钱!”
  此前说过,边地的领袖都缺乏政治目标,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
  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到吕布,还有韩遂等人都是如此。
  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
  而相比于逐鹿天下,韩遂其实更擅长窝里斗。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都是被他干掉的。
  他这人有野心,却又没大到要一统天下。
  只是想在凉州当个土皇帝,当一个大军阀。
  由于钟繇镇关中,放弃了对雍凉的高压政策。
  所以近十年,曹操与韩遂的关系还算可以。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想拉拢一把这位凉州王。
  毕竟他手上军团的战力,在汉末属于t0一档,相当能打。
  傅巽面色不变,从容地说道:
  “韩公快人快语。”
  “魏公确实希望凉州铁骑能东出潼关,共击刘备。”
  “事成之后,关西之地.……”
  “打住!”
  韩遂一摆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那些虚的还是免谈罢!”
  “要老夫出兵倒也可以——”
  “只是曹公能给老夫多少钱呢?”
  傅巽心中一跳,然面色依旧沉着,平静地问道:
  “不知韩公想要多少?”
  “两亿钱!”
  韩遂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笑道。
  “老夫还要万镒黄金,锦缎千匹,牛羊各千头。”
  讲到这儿,傅巽已经脸色大变了。
  但没想到的是韩遂的话还未说完,只见这老头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
  “老夫听闻魏公家中有初长成?送来给老夫做个儿媳如何?”
  堂上众将闻言哄笑,有人高喊:
  “主公要得少了!应该再要十万石粮草!”
  “哈哈哈……”
  韩遂面对魏使如此嚣张,真印了那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曹操曾经以武力胁迫凉州军阀,送子到颍川去当人质。
  其中还包括马腾本人。
  之所以凉州军阀如此听话照做,是因为畏惧当时的曹刘同盟。
  当时曹刘两家关系正值蜜月期,共抗袁绍。
  为了防止凉州军阀倒向袁绍,曹操便采取了送质子的方式威胁凉州诸将。
  而刘备阵营也对此选择了默许态度。
  因为当时的徐州高层,也不希望曹操那边被西线战事拖后腿。
  所以两家共同促成了这件事。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曹刘交恶。
  曹操连战连败,退守西川。
  而凉州也在这个空当期快速发展,或者说快速完成了统一。
  以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等九部军阀,共同推举了韩遂为都督,掌管凉州全军。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在演义里被老罗统一写为了马超、韩遂的部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凉州有兵有枪的军阀头子。
  此前一盘散沙,屈服于曹操的武力淫威。
  如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必要再看曹魏的脸色了。
  毕竟他们手上的军队足足高达十余万人!
  而且这十万人可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是好武习战的边民组成。
  史书叫,“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有十万大军,韩遂当然敢狮子大开口了。
  甚至不忘“羞辱”一下魏使,以报兄弟们多年来受的窝囊气。
  面对众人的嘲笑,傅巽额头渗出细汗,可仍是强颜欢笑道:
  “韩公说笑了,这和亲之事……”
  “怎么?看不起我西凉韩家?”
  韩遂突然变脸,拍案而起。
  “当年曹操胁迫我兄弟马腾入京为质时,我凉州可说了一个不字?”
  “如今不过要曹操献上一个女儿,尔等便如此为难。”
  “我看你曹魏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西凉合作。”
  “请回罢!”
  话落,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傅巽。
  傅巽暗叹一口气,感叹跟这帮蛮子打交道可真不是一项好活儿啊。
  完全不讲道理,那就是无解的。
  无奈,傅巽只得躬身赔礼:
  “在下岂敢拂了韩公的好意?”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是外臣能够自行决定的。”
  “需禀明魏公才行……”
  这时,韩遂麾下谋士成公英轻咳一声:
  “主公,不如让魏使暂歇,容后再议何如?”
  韩遂冷哼一声,挥袖道:
  “也罢!傅使节先去驿馆休息。”
  “记住,老夫只给你三天时间。”
  “三日内若是不给答复,就请回吧!”
  当夜,傅巽在驿馆辗转难眠,愁闷不已。
  窗外忽传来轻响,一个黑影闪入,正是成公英。
  “傅先生勿忧。”成公英低声道,“我家主公并非真要曹女和亲,只是……”
  “我明白。”傅巽苦笑,“韩公这是想要坐地起价。”
  话说的虽然直白难听,但是事实。
  成公英背起手,正色说道:
  “傅先生不必担忧,明日我会力劝主公接受这项和议。”
  “哦?先生愿意助我?”
  傅巽眨了眨眼睛,略感吃惊。
  “……嗯。”
  成公英一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超如今威震并州,却又未曾断绝与凉州的来往。”
  “近日其弟马岱还来了一趟武威。”
  “做什么?”傅巽问。
  “买马。”
  “细作回报说,马岱此来只是单纯与本地商贾互市。”
  “但成某总觉得马儿野心不小,有并吞凉州之心。”
  “况且还有庞统还辅,保不齐这背后正是庞统在为其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傅巽已经明白了成公英帮自己的原因。
  “成先生是想让曹公助凉州对付马超?”
  “正是。”
  成公英点了点头,“马超是个无情无义之人,连亲生父亲都可以放弃。”
  “保不齐会对我们族人下手。”
  “我与韩公保守西凉,还不容易统一各部。”
  “倘若马超复来,则我等不能安生矣。”
  傅巽敏锐的发现,成公英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音。
  可见他是真的很畏惧马超。
  因为马超不仅能打,关键他在雍凉地区的名望非常之高。
  一旦他王者归来,韩遂的统治立马受到动摇。
  而对一直想在凉州土皇帝的军阀们,对他们而言,谁当“都督”都可以。
  这才使得成公英有危机感。
  “马超本就与我主有旧仇,况其还是刘备之爪牙。”
  “倘若韩公愿意出兵助我大魏,曹公自然不无道理襄助韩公对付马超。”
  傅巽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善!”
  有了傅巽的保证,成公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既然如此,待我去说我家主公。”
  “然后再确定具体事宜。”
  两人一拍即合。
  傅巽当即写信给曹操,汇报自己的外交工作。
  其书略曰:
  “臣巽顿首再拜,谨奉书于魏公。”
  “臣奉命西行,跋涉险阻,终抵凉州,得见韩遂。”
  “此人鹰视狼顾,桀骜难驯,虽表面礼待,实则骄矜自持,非重利不能动其心。”
  “臣以王命谕之,言共讨刘备,分定中原。”
  “韩遂闻言大笑,谓:‘天下纷争,岂有信义可言?若欲借我凉州铁骑,须得真金白银!’”
  “遂开价曰:‘钱二亿,黄金万镒,锦缎千匹,更求宗室女和亲,方肯出兵。”
  “臣婉言周旋,彼则寸步不让,且曰,‘三日不决,请使君东归。’”
  “臣观韩遂之意,非真心助魏,实欲坐观成败,待价而沽。”
  “若我许以重利,彼或虚张声势,阳奉阴违。”
  “若拒之过甚,恐其转而结连刘备,于我不利。”
  “今臣请命于明公,韩遂贪狠,然凉州兵强,不可轻忽。”
  “若欲使其出兵牵制刘备,当以何价为度?”
  “臣窃以为,钱粮可稍减,然不可失其心。”
  “和亲之事,或可以旁支宗女代之,以全其颜面。”
  “愿王明断,示臣底线,臣当再往说之。”
  “若王以为其价过高,亦可暂缓结盟,静观其变。”
  “临书惶惧,伏惟钧裁。”
  “臣傅巽再拜顿首。”
  曹操得其书大怒,掷书于地,叱道:
  “竖子安敢如此!”
  “吾诚心合作,便尚求我虎女嫁其犬子耶?”
  ……
  (本章完)
  “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没有孤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当夜,满宠站在返回的船头上,望着京口渐渐远去的灯火,沉默不言。
  一旁的随从叹了口气:
  “唉,孙权这厮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真是亏得我们大老远渡江而来,如今空手而退,无颜回去见魏公了。”
  满宠嘴角却微微翘起,勾起来一抹冷笑。
  “……孙权……迟早会来找我们的。”
  众人皆是一怔,忙问道,“满公何出此言?”
  满宠轻捻颔下的山羊须,呵呵笑道:
  “我在孙权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小子可是一只狼崽子,哈哈哈……”
  ……
  凉州,金城郡。
  凉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这里盛产精兵良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除了董卓当了一回主角之外,就再也没人能在舞台上惊艳全场了。
  饶是如此,凉州依然有着重要的戏份。
  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由于本地人常年与异族作战,养成了彪悍的民风。
  所以他虽然没办法成为主角,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
  是周围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金城内,朔风卷起漫天黄沙。
  魏国使节傅巽率领百余骑穿过陇山要道,终于抵达了韩遂的都城。
  城门处,凉州兵甲鲜明,刀戟如林,显示出这位西凉霸主的不凡实力。
  傅巽被引入都督府,只见韩遂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剽悍的西凉将领。
  这位年近六旬的凉州枭雄虽鬓发斑白,但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魏使远来辛苦。”
  韩遂微微抬手,他声音浑厚,“不知魏公遣尊使前来,有何指教?”
  傅巽深施一礼,恭敬道:
  “魏公素闻韩公雄才,特遣在下前来,共商大计。”
  “如今天下三分,刘备僭号称王,魏公愿与韩公共分中原,共图大事。”
  傅巽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就是斩楼兰王的那位。
  史书记载他,“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代表曹魏出使凉州,正是想要拉拢这位凉州霸主。
  话未说完,韩遂突然大笑,声震屋瓦:
  “好个‘共分中原’!老夫在凉州三十余年,什么言巧语没听过?”
  他猛地收住笑声,眯起眼睛:
  “曹操想要老夫出兵,就直说要出多少价钱!”
  此前说过,边地的领袖都缺乏政治目标,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
  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到吕布,还有韩遂等人都是如此。
  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
  而相比于逐鹿天下,韩遂其实更擅长窝里斗。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都是被他干掉的。
  他这人有野心,却又没大到要一统天下。
  只是想在凉州当个土皇帝,当一个大军阀。
  由于钟繇镇关中,放弃了对雍凉的高压政策。
  所以近十年,曹操与韩遂的关系还算可以。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想拉拢一把这位凉州王。
  毕竟他手上军团的战力,在汉末属于t0一档,相当能打。
  傅巽面色不变,从容地说道:
  “韩公快人快语。”
  “魏公确实希望凉州铁骑能东出潼关,共击刘备。”
  “事成之后,关西之地.……”
  “打住!”
  韩遂一摆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那些虚的还是免谈罢!”
  “要老夫出兵倒也可以——”
  “只是曹公能给老夫多少钱呢?”
  傅巽心中一跳,然面色依旧沉着,平静地问道:
  “不知韩公想要多少?”
  “两亿钱!”
  韩遂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笑道。
  “老夫还要万镒黄金,锦缎千匹,牛羊各千头。”
  讲到这儿,傅巽已经脸色大变了。
  但没想到的是韩遂的话还未说完,只见这老头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
  “老夫听闻魏公家中有初长成?送来给老夫做个儿媳如何?”
  堂上众将闻言哄笑,有人高喊:
  “主公要得少了!应该再要十万石粮草!”
  “哈哈哈……”
  韩遂面对魏使如此嚣张,真印了那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曹操曾经以武力胁迫凉州军阀,送子到颍川去当人质。
  其中还包括马腾本人。
  之所以凉州军阀如此听话照做,是因为畏惧当时的曹刘同盟。
  当时曹刘两家关系正值蜜月期,共抗袁绍。
  为了防止凉州军阀倒向袁绍,曹操便采取了送质子的方式威胁凉州诸将。
  而刘备阵营也对此选择了默许态度。
  因为当时的徐州高层,也不希望曹操那边被西线战事拖后腿。
  所以两家共同促成了这件事。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曹刘交恶。
  曹操连战连败,退守西川。
  而凉州也在这个空当期快速发展,或者说快速完成了统一。
  以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等九部军阀,共同推举了韩遂为都督,掌管凉州全军。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在演义里被老罗统一写为了马超、韩遂的部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凉州有兵有枪的军阀头子。
  此前一盘散沙,屈服于曹操的武力淫威。
  如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必要再看曹魏的脸色了。
  毕竟他们手上的军队足足高达十余万人!
  而且这十万人可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是好武习战的边民组成。
  史书叫,“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有十万大军,韩遂当然敢狮子大开口了。
  甚至不忘“羞辱”一下魏使,以报兄弟们多年来受的窝囊气。
  面对众人的嘲笑,傅巽额头渗出细汗,可仍是强颜欢笑道:
  “韩公说笑了,这和亲之事……”
  “怎么?看不起我西凉韩家?”
  韩遂突然变脸,拍案而起。
  “当年曹操胁迫我兄弟马腾入京为质时,我凉州可说了一个不字?”
  “如今不过要曹操献上一个女儿,尔等便如此为难。”
  “我看你曹魏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西凉合作。”
  “请回罢!”
  话落,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傅巽。
  傅巽暗叹一口气,感叹跟这帮蛮子打交道可真不是一项好活儿啊。
  完全不讲道理,那就是无解的。
  无奈,傅巽只得躬身赔礼:
  “在下岂敢拂了韩公的好意?”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是外臣能够自行决定的。”
  “需禀明魏公才行……”
  这时,韩遂麾下谋士成公英轻咳一声:
  “主公,不如让魏使暂歇,容后再议何如?”
  韩遂冷哼一声,挥袖道:
  “也罢!傅使节先去驿馆休息。”
  “记住,老夫只给你三天时间。”
  “三日内若是不给答复,就请回吧!”
  当夜,傅巽在驿馆辗转难眠,愁闷不已。
  窗外忽传来轻响,一个黑影闪入,正是成公英。
  “傅先生勿忧。”成公英低声道,“我家主公并非真要曹女和亲,只是……”
  “我明白。”傅巽苦笑,“韩公这是想要坐地起价。”
  话说的虽然直白难听,但是事实。
  成公英背起手,正色说道:
  “傅先生不必担忧,明日我会力劝主公接受这项和议。”
  “哦?先生愿意助我?”
  傅巽眨了眨眼睛,略感吃惊。
  “……嗯。”
  成公英一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超如今威震并州,却又未曾断绝与凉州的来往。”
  “近日其弟马岱还来了一趟武威。”
  “做什么?”傅巽问。
  “买马。”
  “细作回报说,马岱此来只是单纯与本地商贾互市。”
  “但成某总觉得马儿野心不小,有并吞凉州之心。”
  “况且还有庞统还辅,保不齐这背后正是庞统在为其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傅巽已经明白了成公英帮自己的原因。
  “成先生是想让曹公助凉州对付马超?”
  “正是。”
  成公英点了点头,“马超是个无情无义之人,连亲生父亲都可以放弃。”
  “保不齐会对我们族人下手。”
  “我与韩公保守西凉,还不容易统一各部。”
  “倘若马超复来,则我等不能安生矣。”
  傅巽敏锐的发现,成公英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音。
  可见他是真的很畏惧马超。
  因为马超不仅能打,关键他在雍凉地区的名望非常之高。
  一旦他王者归来,韩遂的统治立马受到动摇。
  而对一直想在凉州土皇帝的军阀们,对他们而言,谁当“都督”都可以。
  这才使得成公英有危机感。
  “马超本就与我主有旧仇,况其还是刘备之爪牙。”
  “倘若韩公愿意出兵助我大魏,曹公自然不无道理襄助韩公对付马超。”
  傅巽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善!”
  有了傅巽的保证,成公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既然如此,待我去说我家主公。”
  “然后再确定具体事宜。”
  两人一拍即合。
  傅巽当即写信给曹操,汇报自己的外交工作。
  其书略曰:
  “臣巽顿首再拜,谨奉书于魏公。”
  “臣奉命西行,跋涉险阻,终抵凉州,得见韩遂。”
  “此人鹰视狼顾,桀骜难驯,虽表面礼待,实则骄矜自持,非重利不能动其心。”
  “臣以王命谕之,言共讨刘备,分定中原。”
  “韩遂闻言大笑,谓:‘天下纷争,岂有信义可言?若欲借我凉州铁骑,须得真金白银!’”
  “遂开价曰:‘钱二亿,黄金万镒,锦缎千匹,更求宗室女和亲,方肯出兵。”
  “臣婉言周旋,彼则寸步不让,且曰,‘三日不决,请使君东归。’”
  “臣观韩遂之意,非真心助魏,实欲坐观成败,待价而沽。”
  “若我许以重利,彼或虚张声势,阳奉阴违。”
  “若拒之过甚,恐其转而结连刘备,于我不利。”
  “今臣请命于明公,韩遂贪狠,然凉州兵强,不可轻忽。”
  “若欲使其出兵牵制刘备,当以何价为度?”
  “臣窃以为,钱粮可稍减,然不可失其心。”
  “和亲之事,或可以旁支宗女代之,以全其颜面。”
  “愿王明断,示臣底线,臣当再往说之。”
  “若王以为其价过高,亦可暂缓结盟,静观其变。”
  “临书惶惧,伏惟钧裁。”
  “臣傅巽再拜顿首。”
  曹操得其书大怒,掷书于地,叱道:
  “竖子安敢如此!”
  “吾诚心合作,便尚求我虎女嫁其犬子耶?”
  ……
  (本章完)
  “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没有孤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当夜,满宠站在返回的船头上,望着京口渐渐远去的灯火,沉默不言。
  一旁的随从叹了口气:
  “唉,孙权这厮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真是亏得我们大老远渡江而来,如今空手而退,无颜回去见魏公了。”
  满宠嘴角却微微翘起,勾起来一抹冷笑。
  “……孙权……迟早会来找我们的。”
  众人皆是一怔,忙问道,“满公何出此言?”
  满宠轻捻颔下的山羊须,呵呵笑道:
  “我在孙权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小子可是一只狼崽子,哈哈哈……”
  ……
  凉州,金城郡。
  凉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这里盛产精兵良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除了董卓当了一回主角之外,就再也没人能在舞台上惊艳全场了。
  饶是如此,凉州依然有着重要的戏份。
  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由于本地人常年与异族作战,养成了彪悍的民风。
  所以他虽然没办法成为主角,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
  是周围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金城内,朔风卷起漫天黄沙。
  魏国使节傅巽率领百余骑穿过陇山要道,终于抵达了韩遂的都城。
  城门处,凉州兵甲鲜明,刀戟如林,显示出这位西凉霸主的不凡实力。
  傅巽被引入都督府,只见韩遂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剽悍的西凉将领。
  这位年近六旬的凉州枭雄虽鬓发斑白,但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魏使远来辛苦。”
  韩遂微微抬手,他声音浑厚,“不知魏公遣尊使前来,有何指教?”
  傅巽深施一礼,恭敬道:
  “魏公素闻韩公雄才,特遣在下前来,共商大计。”
  “如今天下三分,刘备僭号称王,魏公愿与韩公共分中原,共图大事。”
  傅巽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就是斩楼兰王的那位。
  史书记载他,“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代表曹魏出使凉州,正是想要拉拢这位凉州霸主。
  话未说完,韩遂突然大笑,声震屋瓦:
  “好个‘共分中原’!老夫在凉州三十余年,什么言巧语没听过?”
  他猛地收住笑声,眯起眼睛:
  “曹操想要老夫出兵,就直说要出多少价钱!”
  此前说过,边地的领袖都缺乏政治目标,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
  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到吕布,还有韩遂等人都是如此。
  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
  而相比于逐鹿天下,韩遂其实更擅长窝里斗。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都是被他干掉的。
  他这人有野心,却又没大到要一统天下。
  只是想在凉州当个土皇帝,当一个大军阀。
  由于钟繇镇关中,放弃了对雍凉的高压政策。
  所以近十年,曹操与韩遂的关系还算可以。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想拉拢一把这位凉州王。
  毕竟他手上军团的战力,在汉末属于t0一档,相当能打。
  傅巽面色不变,从容地说道:
  “韩公快人快语。”
  “魏公确实希望凉州铁骑能东出潼关,共击刘备。”
  “事成之后,关西之地.……”
  “打住!”
  韩遂一摆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那些虚的还是免谈罢!”
  “要老夫出兵倒也可以——”
  “只是曹公能给老夫多少钱呢?”
  傅巽心中一跳,然面色依旧沉着,平静地问道:
  “不知韩公想要多少?”
  “两亿钱!”
  韩遂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笑道。
  “老夫还要万镒黄金,锦缎千匹,牛羊各千头。”
  讲到这儿,傅巽已经脸色大变了。
  但没想到的是韩遂的话还未说完,只见这老头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
  “老夫听闻魏公家中有初长成?送来给老夫做个儿媳如何?”
  堂上众将闻言哄笑,有人高喊:
  “主公要得少了!应该再要十万石粮草!”
  “哈哈哈……”
  韩遂面对魏使如此嚣张,真印了那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曹操曾经以武力胁迫凉州军阀,送子到颍川去当人质。
  其中还包括马腾本人。
  之所以凉州军阀如此听话照做,是因为畏惧当时的曹刘同盟。
  当时曹刘两家关系正值蜜月期,共抗袁绍。
  为了防止凉州军阀倒向袁绍,曹操便采取了送质子的方式威胁凉州诸将。
  而刘备阵营也对此选择了默许态度。
  因为当时的徐州高层,也不希望曹操那边被西线战事拖后腿。
  所以两家共同促成了这件事。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曹刘交恶。
  曹操连战连败,退守西川。
  而凉州也在这个空当期快速发展,或者说快速完成了统一。
  以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等九部军阀,共同推举了韩遂为都督,掌管凉州全军。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在演义里被老罗统一写为了马超、韩遂的部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凉州有兵有枪的军阀头子。
  此前一盘散沙,屈服于曹操的武力淫威。
  如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必要再看曹魏的脸色了。
  毕竟他们手上的军队足足高达十余万人!
  而且这十万人可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是好武习战的边民组成。
  史书叫,“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有十万大军,韩遂当然敢狮子大开口了。
  甚至不忘“羞辱”一下魏使,以报兄弟们多年来受的窝囊气。
  面对众人的嘲笑,傅巽额头渗出细汗,可仍是强颜欢笑道:
  “韩公说笑了,这和亲之事……”
  “怎么?看不起我西凉韩家?”
  韩遂突然变脸,拍案而起。
  “当年曹操胁迫我兄弟马腾入京为质时,我凉州可说了一个不字?”
  “如今不过要曹操献上一个女儿,尔等便如此为难。”
  “我看你曹魏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西凉合作。”
  “请回罢!”
  话落,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傅巽。
  傅巽暗叹一口气,感叹跟这帮蛮子打交道可真不是一项好活儿啊。
  完全不讲道理,那就是无解的。
  无奈,傅巽只得躬身赔礼:
  “在下岂敢拂了韩公的好意?”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是外臣能够自行决定的。”
  “需禀明魏公才行……”
  这时,韩遂麾下谋士成公英轻咳一声:
  “主公,不如让魏使暂歇,容后再议何如?”
  韩遂冷哼一声,挥袖道:
  “也罢!傅使节先去驿馆休息。”
  “记住,老夫只给你三天时间。”
  “三日内若是不给答复,就请回吧!”
  当夜,傅巽在驿馆辗转难眠,愁闷不已。
  窗外忽传来轻响,一个黑影闪入,正是成公英。
  “傅先生勿忧。”成公英低声道,“我家主公并非真要曹女和亲,只是……”
  “我明白。”傅巽苦笑,“韩公这是想要坐地起价。”
  话说的虽然直白难听,但是事实。
  成公英背起手,正色说道:
  “傅先生不必担忧,明日我会力劝主公接受这项和议。”
  “哦?先生愿意助我?”
  傅巽眨了眨眼睛,略感吃惊。
  “……嗯。”
  成公英一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超如今威震并州,却又未曾断绝与凉州的来往。”
  “近日其弟马岱还来了一趟武威。”
  “做什么?”傅巽问。
  “买马。”
  “细作回报说,马岱此来只是单纯与本地商贾互市。”
  “但成某总觉得马儿野心不小,有并吞凉州之心。”
  “况且还有庞统还辅,保不齐这背后正是庞统在为其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傅巽已经明白了成公英帮自己的原因。
  “成先生是想让曹公助凉州对付马超?”
  “正是。”
  成公英点了点头,“马超是个无情无义之人,连亲生父亲都可以放弃。”
  “保不齐会对我们族人下手。”
  “我与韩公保守西凉,还不容易统一各部。”
  “倘若马超复来,则我等不能安生矣。”
  傅巽敏锐的发现,成公英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音。
  可见他是真的很畏惧马超。
  因为马超不仅能打,关键他在雍凉地区的名望非常之高。
  一旦他王者归来,韩遂的统治立马受到动摇。
  而对一直想在凉州土皇帝的军阀们,对他们而言,谁当“都督”都可以。
  这才使得成公英有危机感。
  “马超本就与我主有旧仇,况其还是刘备之爪牙。”
  “倘若韩公愿意出兵助我大魏,曹公自然不无道理襄助韩公对付马超。”
  傅巽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善!”
  有了傅巽的保证,成公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既然如此,待我去说我家主公。”
  “然后再确定具体事宜。”
  两人一拍即合。
  傅巽当即写信给曹操,汇报自己的外交工作。
  其书略曰:
  “臣巽顿首再拜,谨奉书于魏公。”
  “臣奉命西行,跋涉险阻,终抵凉州,得见韩遂。”
  “此人鹰视狼顾,桀骜难驯,虽表面礼待,实则骄矜自持,非重利不能动其心。”
  “臣以王命谕之,言共讨刘备,分定中原。”
  “韩遂闻言大笑,谓:‘天下纷争,岂有信义可言?若欲借我凉州铁骑,须得真金白银!’”
  “遂开价曰:‘钱二亿,黄金万镒,锦缎千匹,更求宗室女和亲,方肯出兵。”
  “臣婉言周旋,彼则寸步不让,且曰,‘三日不决,请使君东归。’”
  “臣观韩遂之意,非真心助魏,实欲坐观成败,待价而沽。”
  “若我许以重利,彼或虚张声势,阳奉阴违。”
  “若拒之过甚,恐其转而结连刘备,于我不利。”
  “今臣请命于明公,韩遂贪狠,然凉州兵强,不可轻忽。”
  “若欲使其出兵牵制刘备,当以何价为度?”
  “臣窃以为,钱粮可稍减,然不可失其心。”
  “和亲之事,或可以旁支宗女代之,以全其颜面。”
  “愿王明断,示臣底线,臣当再往说之。”
  “若王以为其价过高,亦可暂缓结盟,静观其变。”
  “临书惶惧,伏惟钧裁。”
  “臣傅巽再拜顿首。”
  曹操得其书大怒,掷书于地,叱道:
  “竖子安敢如此!”
  “吾诚心合作,便尚求我虎女嫁其犬子耶?”
  ……
  (本章完)
  “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没有孤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当夜,满宠站在返回的船头上,望着京口渐渐远去的灯火,沉默不言。
  一旁的随从叹了口气:
  “唉,孙权这厮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真是亏得我们大老远渡江而来,如今空手而退,无颜回去见魏公了。”
  满宠嘴角却微微翘起,勾起来一抹冷笑。
  “……孙权……迟早会来找我们的。”
  众人皆是一怔,忙问道,“满公何出此言?”
  满宠轻捻颔下的山羊须,呵呵笑道:
  “我在孙权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小子可是一只狼崽子,哈哈哈……”
  ……
  凉州,金城郡。
  凉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这里盛产精兵良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除了董卓当了一回主角之外,就再也没人能在舞台上惊艳全场了。
  饶是如此,凉州依然有着重要的戏份。
  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由于本地人常年与异族作战,养成了彪悍的民风。
  所以他虽然没办法成为主角,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
  是周围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金城内,朔风卷起漫天黄沙。
  魏国使节傅巽率领百余骑穿过陇山要道,终于抵达了韩遂的都城。
  城门处,凉州兵甲鲜明,刀戟如林,显示出这位西凉霸主的不凡实力。
  傅巽被引入都督府,只见韩遂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剽悍的西凉将领。
  这位年近六旬的凉州枭雄虽鬓发斑白,但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魏使远来辛苦。”
  韩遂微微抬手,他声音浑厚,“不知魏公遣尊使前来,有何指教?”
  傅巽深施一礼,恭敬道:
  “魏公素闻韩公雄才,特遣在下前来,共商大计。”
  “如今天下三分,刘备僭号称王,魏公愿与韩公共分中原,共图大事。”
  傅巽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就是斩楼兰王的那位。
  史书记载他,“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代表曹魏出使凉州,正是想要拉拢这位凉州霸主。
  话未说完,韩遂突然大笑,声震屋瓦:
  “好个‘共分中原’!老夫在凉州三十余年,什么言巧语没听过?”
  他猛地收住笑声,眯起眼睛:
  “曹操想要老夫出兵,就直说要出多少价钱!”
  此前说过,边地的领袖都缺乏政治目标,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
  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到吕布,还有韩遂等人都是如此。
  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
  而相比于逐鹿天下,韩遂其实更擅长窝里斗。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都是被他干掉的。
  他这人有野心,却又没大到要一统天下。
  只是想在凉州当个土皇帝,当一个大军阀。
  由于钟繇镇关中,放弃了对雍凉的高压政策。
  所以近十年,曹操与韩遂的关系还算可以。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想拉拢一把这位凉州王。
  毕竟他手上军团的战力,在汉末属于t0一档,相当能打。
  傅巽面色不变,从容地说道:
  “韩公快人快语。”
  “魏公确实希望凉州铁骑能东出潼关,共击刘备。”
  “事成之后,关西之地.……”
  “打住!”
  韩遂一摆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那些虚的还是免谈罢!”
  “要老夫出兵倒也可以——”
  “只是曹公能给老夫多少钱呢?”
  傅巽心中一跳,然面色依旧沉着,平静地问道:
  “不知韩公想要多少?”
  “两亿钱!”
  韩遂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笑道。
  “老夫还要万镒黄金,锦缎千匹,牛羊各千头。”
  讲到这儿,傅巽已经脸色大变了。
  但没想到的是韩遂的话还未说完,只见这老头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
  “老夫听闻魏公家中有初长成?送来给老夫做个儿媳如何?”
  堂上众将闻言哄笑,有人高喊:
  “主公要得少了!应该再要十万石粮草!”
  “哈哈哈……”
  韩遂面对魏使如此嚣张,真印了那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曹操曾经以武力胁迫凉州军阀,送子到颍川去当人质。
  其中还包括马腾本人。
  之所以凉州军阀如此听话照做,是因为畏惧当时的曹刘同盟。
  当时曹刘两家关系正值蜜月期,共抗袁绍。
  为了防止凉州军阀倒向袁绍,曹操便采取了送质子的方式威胁凉州诸将。
  而刘备阵营也对此选择了默许态度。
  因为当时的徐州高层,也不希望曹操那边被西线战事拖后腿。
  所以两家共同促成了这件事。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曹刘交恶。
  曹操连战连败,退守西川。
  而凉州也在这个空当期快速发展,或者说快速完成了统一。
  以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等九部军阀,共同推举了韩遂为都督,掌管凉州全军。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在演义里被老罗统一写为了马超、韩遂的部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凉州有兵有枪的军阀头子。
  此前一盘散沙,屈服于曹操的武力淫威。
  如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必要再看曹魏的脸色了。
  毕竟他们手上的军队足足高达十余万人!
  而且这十万人可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是好武习战的边民组成。
  史书叫,“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有十万大军,韩遂当然敢狮子大开口了。
  甚至不忘“羞辱”一下魏使,以报兄弟们多年来受的窝囊气。
  面对众人的嘲笑,傅巽额头渗出细汗,可仍是强颜欢笑道:
  “韩公说笑了,这和亲之事……”
  “怎么?看不起我西凉韩家?”
  韩遂突然变脸,拍案而起。
  “当年曹操胁迫我兄弟马腾入京为质时,我凉州可说了一个不字?”
  “如今不过要曹操献上一个女儿,尔等便如此为难。”
  “我看你曹魏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西凉合作。”
  “请回罢!”
  话落,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傅巽。
  傅巽暗叹一口气,感叹跟这帮蛮子打交道可真不是一项好活儿啊。
  完全不讲道理,那就是无解的。
  无奈,傅巽只得躬身赔礼:
  “在下岂敢拂了韩公的好意?”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是外臣能够自行决定的。”
  “需禀明魏公才行……”
  这时,韩遂麾下谋士成公英轻咳一声:
  “主公,不如让魏使暂歇,容后再议何如?”
  韩遂冷哼一声,挥袖道:
  “也罢!傅使节先去驿馆休息。”
  “记住,老夫只给你三天时间。”
  “三日内若是不给答复,就请回吧!”
  当夜,傅巽在驿馆辗转难眠,愁闷不已。
  窗外忽传来轻响,一个黑影闪入,正是成公英。
  “傅先生勿忧。”成公英低声道,“我家主公并非真要曹女和亲,只是……”
  “我明白。”傅巽苦笑,“韩公这是想要坐地起价。”
  话说的虽然直白难听,但是事实。
  成公英背起手,正色说道:
  “傅先生不必担忧,明日我会力劝主公接受这项和议。”
  “哦?先生愿意助我?”
  傅巽眨了眨眼睛,略感吃惊。
  “……嗯。”
  成公英一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超如今威震并州,却又未曾断绝与凉州的来往。”
  “近日其弟马岱还来了一趟武威。”
  “做什么?”傅巽问。
  “买马。”
  “细作回报说,马岱此来只是单纯与本地商贾互市。”
  “但成某总觉得马儿野心不小,有并吞凉州之心。”
  “况且还有庞统还辅,保不齐这背后正是庞统在为其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傅巽已经明白了成公英帮自己的原因。
  “成先生是想让曹公助凉州对付马超?”
  “正是。”
  成公英点了点头,“马超是个无情无义之人,连亲生父亲都可以放弃。”
  “保不齐会对我们族人下手。”
  “我与韩公保守西凉,还不容易统一各部。”
  “倘若马超复来,则我等不能安生矣。”
  傅巽敏锐的发现,成公英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音。
  可见他是真的很畏惧马超。
  因为马超不仅能打,关键他在雍凉地区的名望非常之高。
  一旦他王者归来,韩遂的统治立马受到动摇。
  而对一直想在凉州土皇帝的军阀们,对他们而言,谁当“都督”都可以。
  这才使得成公英有危机感。
  “马超本就与我主有旧仇,况其还是刘备之爪牙。”
  “倘若韩公愿意出兵助我大魏,曹公自然不无道理襄助韩公对付马超。”
  傅巽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善!”
  有了傅巽的保证,成公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既然如此,待我去说我家主公。”
  “然后再确定具体事宜。”
  两人一拍即合。
  傅巽当即写信给曹操,汇报自己的外交工作。
  其书略曰:
  “臣巽顿首再拜,谨奉书于魏公。”
  “臣奉命西行,跋涉险阻,终抵凉州,得见韩遂。”
  “此人鹰视狼顾,桀骜难驯,虽表面礼待,实则骄矜自持,非重利不能动其心。”
  “臣以王命谕之,言共讨刘备,分定中原。”
  “韩遂闻言大笑,谓:‘天下纷争,岂有信义可言?若欲借我凉州铁骑,须得真金白银!’”
  “遂开价曰:‘钱二亿,黄金万镒,锦缎千匹,更求宗室女和亲,方肯出兵。”
  “臣婉言周旋,彼则寸步不让,且曰,‘三日不决,请使君东归。’”
  “臣观韩遂之意,非真心助魏,实欲坐观成败,待价而沽。”
  “若我许以重利,彼或虚张声势,阳奉阴违。”
  “若拒之过甚,恐其转而结连刘备,于我不利。”
  “今臣请命于明公,韩遂贪狠,然凉州兵强,不可轻忽。”
  “若欲使其出兵牵制刘备,当以何价为度?”
  “臣窃以为,钱粮可稍减,然不可失其心。”
  “和亲之事,或可以旁支宗女代之,以全其颜面。”
  “愿王明断,示臣底线,臣当再往说之。”
  “若王以为其价过高,亦可暂缓结盟,静观其变。”
  “临书惶惧,伏惟钧裁。”
  “臣傅巽再拜顿首。”
  曹操得其书大怒,掷书于地,叱道:
  “竖子安敢如此!”
  “吾诚心合作,便尚求我虎女嫁其犬子耶?”
  ……
  (本章完)
  “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没有孤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当夜,满宠站在返回的船头上,望着京口渐渐远去的灯火,沉默不言。
  一旁的随从叹了口气:
  “唉,孙权这厮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真是亏得我们大老远渡江而来,如今空手而退,无颜回去见魏公了。”
  满宠嘴角却微微翘起,勾起来一抹冷笑。
  “……孙权……迟早会来找我们的。”
  众人皆是一怔,忙问道,“满公何出此言?”
  满宠轻捻颔下的山羊须,呵呵笑道:
  “我在孙权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小子可是一只狼崽子,哈哈哈……”
  ……
  凉州,金城郡。
  凉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这里盛产精兵良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除了董卓当了一回主角之外,就再也没人能在舞台上惊艳全场了。
  饶是如此,凉州依然有着重要的戏份。
  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由于本地人常年与异族作战,养成了彪悍的民风。
  所以他虽然没办法成为主角,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
  是周围政权极力拉拢的对象。
  金城内,朔风卷起漫天黄沙。
  魏国使节傅巽率领百余骑穿过陇山要道,终于抵达了韩遂的都城。
  城门处,凉州兵甲鲜明,刀戟如林,显示出这位西凉霸主的不凡实力。
  傅巽被引入都督府,只见韩遂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剽悍的西凉将领。
  这位年近六旬的凉州枭雄虽鬓发斑白,但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魏使远来辛苦。”
  韩遂微微抬手,他声音浑厚,“不知魏公遣尊使前来,有何指教?”
  傅巽深施一礼,恭敬道:
  “魏公素闻韩公雄才,特遣在下前来,共商大计。”
  “如今天下三分,刘备僭号称王,魏公愿与韩公共分中原,共图大事。”
  傅巽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就是斩楼兰王的那位。
  史书记载他,“容貌瑰伟,见识博达。”
  他代表曹魏出使凉州,正是想要拉拢这位凉州霸主。
  话未说完,韩遂突然大笑,声震屋瓦:
  “好个‘共分中原’!老夫在凉州三十余年,什么言巧语没听过?”
  他猛地收住笑声,眯起眼睛:
  “曹操想要老夫出兵,就直说要出多少价钱!”
  此前说过,边地的领袖都缺乏政治目标,只在乎眼前既得利益。
  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到吕布,还有韩遂等人都是如此。
  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
  而相比于逐鹿天下,韩遂其实更擅长窝里斗。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都是被他干掉的。
  他这人有野心,却又没大到要一统天下。
  只是想在凉州当个土皇帝,当一个大军阀。
  由于钟繇镇关中,放弃了对雍凉的高压政策。
  所以近十年,曹操与韩遂的关系还算可以。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想拉拢一把这位凉州王。
  毕竟他手上军团的战力,在汉末属于t0一档,相当能打。
  傅巽面色不变,从容地说道:
  “韩公快人快语。”
  “魏公确实希望凉州铁骑能东出潼关,共击刘备。”
  “事成之后,关西之地.……”
  “打住!”
  韩遂一摆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那些虚的还是免谈罢!”
  “要老夫出兵倒也可以——”
  “只是曹公能给老夫多少钱呢?”
  傅巽心中一跳,然面色依旧沉着,平静地问道:
  “不知韩公想要多少?”
  “两亿钱!”
  韩遂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笑道。
  “老夫还要万镒黄金,锦缎千匹,牛羊各千头。”
  讲到这儿,傅巽已经脸色大变了。
  但没想到的是韩遂的话还未说完,只见这老头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
  “老夫听闻魏公家中有初长成?送来给老夫做个儿媳如何?”
  堂上众将闻言哄笑,有人高喊:
  “主公要得少了!应该再要十万石粮草!”
  “哈哈哈……”
  韩遂面对魏使如此嚣张,真印了那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曹操曾经以武力胁迫凉州军阀,送子到颍川去当人质。
  其中还包括马腾本人。
  之所以凉州军阀如此听话照做,是因为畏惧当时的曹刘同盟。
  当时曹刘两家关系正值蜜月期,共抗袁绍。
  为了防止凉州军阀倒向袁绍,曹操便采取了送质子的方式威胁凉州诸将。
  而刘备阵营也对此选择了默许态度。
  因为当时的徐州高层,也不希望曹操那边被西线战事拖后腿。
  所以两家共同促成了这件事。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曹刘交恶。
  曹操连战连败,退守西川。
  而凉州也在这个空当期快速发展,或者说快速完成了统一。
  以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等九部军阀,共同推举了韩遂为都督,掌管凉州全军。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在演义里被老罗统一写为了马超、韩遂的部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凉州有兵有枪的军阀头子。
  此前一盘散沙,屈服于曹操的武力淫威。
  如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必要再看曹魏的脸色了。
  毕竟他们手上的军队足足高达十余万人!
  而且这十万人可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是好武习战的边民组成。
  史书叫,“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有十万大军,韩遂当然敢狮子大开口了。
  甚至不忘“羞辱”一下魏使,以报兄弟们多年来受的窝囊气。
  面对众人的嘲笑,傅巽额头渗出细汗,可仍是强颜欢笑道:
  “韩公说笑了,这和亲之事……”
  “怎么?看不起我西凉韩家?”
  韩遂突然变脸,拍案而起。
  “当年曹操胁迫我兄弟马腾入京为质时,我凉州可说了一个不字?”
  “如今不过要曹操献上一个女儿,尔等便如此为难。”
  “我看你曹魏也并非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西凉合作。”
  “请回罢!”
  话落,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傅巽。
  傅巽暗叹一口气,感叹跟这帮蛮子打交道可真不是一项好活儿啊。
  完全不讲道理,那就是无解的。
  无奈,傅巽只得躬身赔礼:
  “在下岂敢拂了韩公的好意?”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是外臣能够自行决定的。”
  “需禀明魏公才行……”
  这时,韩遂麾下谋士成公英轻咳一声:
  “主公,不如让魏使暂歇,容后再议何如?”
  韩遂冷哼一声,挥袖道:
  “也罢!傅使节先去驿馆休息。”
  “记住,老夫只给你三天时间。”
  “三日内若是不给答复,就请回吧!”
  当夜,傅巽在驿馆辗转难眠,愁闷不已。
  窗外忽传来轻响,一个黑影闪入,正是成公英。
  “傅先生勿忧。”成公英低声道,“我家主公并非真要曹女和亲,只是……”
  “我明白。”傅巽苦笑,“韩公这是想要坐地起价。”
  话说的虽然直白难听,但是事实。
  成公英背起手,正色说道:
  “傅先生不必担忧,明日我会力劝主公接受这项和议。”
  “哦?先生愿意助我?”
  傅巽眨了眨眼睛,略感吃惊。
  “……嗯。”
  成公英一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超如今威震并州,却又未曾断绝与凉州的来往。”
  “近日其弟马岱还来了一趟武威。”
  “做什么?”傅巽问。
  “买马。”
  “细作回报说,马岱此来只是单纯与本地商贾互市。”
  “但成某总觉得马儿野心不小,有并吞凉州之心。”
  “况且还有庞统还辅,保不齐这背后正是庞统在为其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傅巽已经明白了成公英帮自己的原因。
  “成先生是想让曹公助凉州对付马超?”
  “正是。”
  成公英点了点头,“马超是个无情无义之人,连亲生父亲都可以放弃。”
  “保不齐会对我们族人下手。”
  “我与韩公保守西凉,还不容易统一各部。”
  “倘若马超复来,则我等不能安生矣。”
  傅巽敏锐的发现,成公英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音。
  可见他是真的很畏惧马超。
  因为马超不仅能打,关键他在雍凉地区的名望非常之高。
  一旦他王者归来,韩遂的统治立马受到动摇。
  而对一直想在凉州土皇帝的军阀们,对他们而言,谁当“都督”都可以。
  这才使得成公英有危机感。
  “马超本就与我主有旧仇,况其还是刘备之爪牙。”
  “倘若韩公愿意出兵助我大魏,曹公自然不无道理襄助韩公对付马超。”
  傅巽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善!”
  有了傅巽的保证,成公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既然如此,待我去说我家主公。”
  “然后再确定具体事宜。”
  两人一拍即合。
  傅巽当即写信给曹操,汇报自己的外交工作。
  其书略曰:
  “臣巽顿首再拜,谨奉书于魏公。”
  “臣奉命西行,跋涉险阻,终抵凉州,得见韩遂。”
  “此人鹰视狼顾,桀骜难驯,虽表面礼待,实则骄矜自持,非重利不能动其心。”
  “臣以王命谕之,言共讨刘备,分定中原。”
  “韩遂闻言大笑,谓:‘天下纷争,岂有信义可言?若欲借我凉州铁骑,须得真金白银!’”
  “遂开价曰:‘钱二亿,黄金万镒,锦缎千匹,更求宗室女和亲,方肯出兵。”
  “臣婉言周旋,彼则寸步不让,且曰,‘三日不决,请使君东归。’”
  “臣观韩遂之意,非真心助魏,实欲坐观成败,待价而沽。”
  “若我许以重利,彼或虚张声势,阳奉阴违。”
  “若拒之过甚,恐其转而结连刘备,于我不利。”
  “今臣请命于明公,韩遂贪狠,然凉州兵强,不可轻忽。”
  “若欲使其出兵牵制刘备,当以何价为度?”
  “臣窃以为,钱粮可稍减,然不可失其心。”
  “和亲之事,或可以旁支宗女代之,以全其颜面。”
  “愿王明断,示臣底线,臣当再往说之。”
  “若王以为其价过高,亦可暂缓结盟,静观其变。”
  “临书惶惧,伏惟钧裁。”
  “臣傅巽再拜顿首。”
  曹操得其书大怒,掷书于地,叱道:
  “竖子安敢如此!”
  “吾诚心合作,便尚求我虎女嫁其犬子耶?”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