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小天使洁白的翅膀开始扇动,没有了贪念与邪恶的阻碍,小天使将带着我们飞得更远,更高,达到梦想的天堂。
问中人生
太阳为何东升西落?月亮为何阴晴圆缺?茫茫苍宇蕴涵无数“为什么”。树木为何春荣秋枯?黄土地为何千沟万壑……辽阔大地同样标注着无数疑问号。天地之间,因为有了“问”,而得以永盖“面纱”,神秘绚丽。人生也因无数的疑问、不懈的探寻而得辉煌、绚灿。
面对漆黑夜空仍能畅行无阻的蝙蝠,智者打上了问号。大脑穿行于黑暗之中,深感疑惑的双手操纵着冰冷的实验设备,于是,超声波之迷得以破解,从此,人类长上了“千里眼”——雷达!
面对中世纪人人顶礼膜拜的地心说,哥白尼勇敢地提出疑问。一句“地球围着太阳转”唤醒了多少拜倒于前人脚下的“奴才”。一个充满理性的时代就在疑问之中被唤醒!
自然科学的殿堂就是如此: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无疑之处生疑问,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面前勇敢地打上问号,在前人的“金科玉律”之上投以怀疑的眼神,带着这份疑问,无畏地探索,你将成为真理之神的宠儿!
变幻无常的自然现象需要我们问个“为什么”,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同样需要有心者施以问号。
面对达官显贵肉林酒海,面对路有冻死骨的悲惨景象,陈胜、吴广毅然揭杆为旗,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多少人民的反抗。一个问题揭开了一个抗争的时代,一个问题震撼了多少贪官庸君的心胆?
面对圣人的伦理道德,面对一代大儒——朱熹的三纲五常,鲁迅——这位封建社会的掘墓者打上了大大的问号。一句“打倒孔家店”,昔日至高无上的礼教从此风光不再。思想的枷锁从此打开,一个民族开始用更加清醒、理智的头脑看待传统文化!
因着这些疑问,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前进,社会科学才得以日益完善!面对社会、自然,明智的你怎能不带上疑问的双眼呢?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勇敢的施予问号。有的人否定疑问,因此他的人生陷入平庸,如浮于水面的浮萍,空虚地了此一生。祥林嫂——这个旧社会妇女的典型代表,面对摧残身心的礼教,始终未停止膜拜,更没有勇敢地站起,于是她最终成为一具“只有眼睛间或一轮”的骷髅,这位愚昧的妇女,竟连一生最后的念想也是“到底有没有鬼?”,这是一个怎样的可悲者?
否定疑问,将泯灭创新,使社会停滞不前。面对大千世界,不知提出疑问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试问,面对打中脑袋的苹果,不知生疑的牛顿怎能惊世骇俗地创立万有引力定律?面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不知打上问号的伽利略怎能创造性地提出自由落体理论?同样,一个善于提出疑问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富于创新、生生不息的民族。当今,我们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敢向天问,以高瞻远瞩的眼光作出了增强全民族创新意识的决策,可以预言,东方巨龙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崛起!
行文至此,不禁感慨万千,乃抽出桌上《十万个为什么》,细细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边走边问
有人曾说过: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更是通向真理大殿的捷径。这话一点儿不假。
孩童时期,父母、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多多提问,不懂就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发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发问可以让我们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懂,从而使我们真正掌握知识。也正是在数十年的求学路上,我们紧握“问”这把神奇的钥匙,不断地开启了一扇扇闪耀着智慧之光的科学大门。
随着生命之花一点点的绽放,年轻的我们渐渐明白,原来除了知识的获取,我们需要问的其实还很多。小到服饰的搭配,发型的设计,大到志向的选择,人生方向的确定,许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向“过来人”询问经验,以此让我们做出最佳的决策,少走一些弯路。我们会向大学生咨询志愿如何填报,会向父母探询在社会中的处世之道,也会向有所成就的人们打探他们的成功秘诀。我们就像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需要向当地人问路。
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人生苦短,我们能做的事其实并不多,如何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是每个有识之士不断探求的问题,对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这更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话题。如果这时身边有一位白发苍苍饱尝人生磨难的长者,听他一席对人生的独到见解,相信定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常常向有经验的人提问,从他们身上学习人生的宝贵经验,我们会有更大的可能走向成功。
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热心肠的人。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对来来往往的人群,很想开口问问那个地方怎么走,可却感到难以开口,结果宁可打出租车到那个近在咫尺的地方。正是因为现代社会中少了许多“问”,我们才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当有一天,你能微笑着去像一个看起来很凶的陌生人问路,那时,你一定会感到原来这个世界很美好,而他——陌生人,也很可爱。
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正直的人。你会问一个曾经吸过毒的人“这儿附近有卖香烟的吗?”你会问一个衣衫褴褛的修鞋匠“我新买的这双鞋您觉得怎么样?”如果你做得到,那你一定胸怀广博、宽容无私,因为你能够包容他人的过失,不轻视每一个跳动的心灵。
“问”会让生命闪耀,让人生光芒。边走边问,无悔今生。
在征程中欣赏风景
漫步在这繁花似锦的街头,望着潮水般涌动的人流,忽然涌出一股疲惫与感伤。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那千年后的子贡,站立在喧哗的街角,双手合十:“愿有所息。”想起千年前那古埃及的挑夫,每走一段路便会驻足一会儿,他们说倘若赶路赶得太急,我们的灵魂便会跟不上脚步,迷失在黄尘滚滚的茫茫大漠之中。
那么,今夜,我便是那走得太急的游子,静静地坐下,等候我拉下灵魂。
不是吗?在这日复一日,循环单调的生活中,我们浑浑噩噩,我们沉溺其中。这灯红酒绿的日子充满了机遇也写满了挑战;充斥着诱惑也布满了陷阱;涂满了名利也贴满了失落。我们如狂热的信徒,高呼着“生无所息”投入一场场匆匆忙忙的战斗。殊不知,在这一天天的匆匆忙忙中,我们被打磨得筋疲力尽,也迷失得不知所踪。
愿有所息,再狂热的征程中我们应该有所停留,有所停息。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前安静的祈祷:愿有所息。
让我们背着公文包在静谧的原野上荡秋千,在雨天的滴答声中听一张老唱片。
愿有所息而后勇。只有那些有所停留的人才能在浊世中散发馥郁,在红尘中保持隽永,在逆境中坚持风骨,在不断的诱惑与渲染中保留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心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歌唱“人生几何”的孟德在跃马横刀的征途中依旧有欣赏风景的豪情,无怪乎在那逐鹿中原的乱火中能够臣服群强,煮酒论英雄。
美国的威廉·福克纳说:人生确实需要不断地前行,但倘若一刻不停地赶路,终将会迷失与徘徊。
愿有所息,我缓缓地睁开双眼,蓦然间,感到从未有过的清新。顾盼四周,竟是如此地生动而富有活力。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你累了吗?让我们静静地坐下,喝一杯解忧的杜康。
第三章 照海倚天
感情与认知
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飘渺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们。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正是对祖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就是邓练贤。他说过“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民、对病人的那一份真挚的感情。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在病房里,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险,亲力亲为抢救照顾病人,最终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可见,在感情的推动下,使人在认识上可达到不惜牺牲的如此高的境界。
但事物总会存在着矛盾的两面,感情既能促进对事物的认识,但同样也能阻碍人对事物的认识。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一开始刘备就嘱咐过孔明不能任用马谡,说他“言过其实”。但孔明没听刘备的话,因为孔明与马谡十分要好,马谡甚至视孔明为父,而孔明也对马谡十分赏识,曾多次问他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