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尊重个性不是盲目维护自尊,有个性之人必是自爱之人,不自尊自爱者也不叫有个性。青春年少而荒废学业;年富力强而不务正业;一无所长而不学无术;腹内草莽却埋怨生不逢时;本该有所作为却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如此之人已把自己踩倒在地,怎能奢望别人青眼相加?有个性之人是绝不这样的。他们学海泛舟乃是要用知识回报社会;商场搏杀仍不忘诚信无价;投身科研是要用科技强国富民;耕作农田是为了人们的丰衣足食;吹拉谈唱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奋笔疾书是为了净化人们的心灵家园。政治清明,正可大展鸿图;时世艰难,绝不用牢骚代替奋斗。个性的天空因他们而熠熠生辉,人们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他们。
是金子,就发出金子的光辉;是花朵,就散发花朵的芳菲;是小草,就点染大地的绿色;是泥土,就滋养万物的生命,——这,才叫有个性,希望每个人都做这样的有个性之人。
让心灵充满阳光
我的心常常在黑夜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题记
青山有绿水相依,明月有众星相陪,白云有清风相随。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伴侣,而与光明不离不弃的却是阴影。
造物主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本来就把光和影这两样东西同时交给了人类。所以,当你徘徊在寒冷的隆冬时,你才可以期盼阳光的温暖;当你伫立在炎炎的夏日下,你才可以怀念阴影的沁凉。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总会特别美丽,因为有了黑夜的陪衬;星光下的夜格外迷人,因为有了星光的点缀。可以说,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倒映出的正是一幅现实世界的图景:“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但是,当这种光与影的游戏在心灵世界演绎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那么轻松了。一旦生命的阳光在你眼前消失,阴影便会永驻你的心头;而让心灵充满阳光,阴影就会被你踩在脚下。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这是巴金在述说。他当时所处的是怎样的年代哟!沧海横流,风雨如晦……人们难免望不见前程,看不到希望,这时我们需要自己点亮一盏灯。它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正是这一盏希望之灯,引领着巴金和无数的人走过了那个阴暗的年代。
“我将再次去迎接那初升的旭日”——这是海伦·凯勒的渴望。与阳光失之交臂的她,无法目睹绚烂的旭日,无法凝视友人陌生又熟悉的脸庞,无法欣赏由黑夜变成白天的奇观……然而,阴影下的生活泯灭不了她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她用心灵的眼睛寻觅阳光的踪迹,用心灵的触角描摹阳光的缤纷,于是,她成了世界上最“阳光”的女人,为万众所瞩目、所景仰。
或许我们比巴金幸运,或许我们比海伦健全,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阴影也常常会不期而遇,也许只是一次考试的失利,也许只是一场与同伴的口角,也许只是与父母的一个小小的摩擦,我们的心空顿时乌云密布,暴风骤雨即将降临。其实,只要在奋斗,希望之光就会在前方招手;只要在生活,友情和亲情之光就会与我们长久相伴。
因此,让心灵充满阳光,把阴影踩在前行的步履之下,这才是我们应取的人生姿态。
佳作示例二
执手万年
陆宇佳
许多年后,当光再次注视这个明暗交织的世界时,将会想起那一刻所发生的一切。
那天清晨,光对早已厌恶至极的孪生兄弟影发出了最后通牒,请他离开自己。影虽然由于外表不佳,常被人曲解为肮脏、堕落,内心世界却十分善良。此刻,他面对如此固执的兄长,不忍争辩,对他说:“请你先跟我去几个地方吧!”
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区。
在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的尽头,是一所终日不见阳光的房子。烟雾缭绕的屋内,有一大群人围在一张破桌子前赌博。懊恼的骂娘声、放荡的狂笑声此起彼伏。屋角,几个酒鬼已经烂醉如泥,瘫倒在地。旁边一个刚吸了毒的青年正在“high”的状态,全身不自主地抽搐着。
影望着脸上写满嫌恶的光,说道:“这些可怜的人得不到光的恩赐,只能生活在我的阴影中,只有你能解救他们,我怎能离开你?”可光仍是一脸不屑。
公元前4世纪,希腊。
亚里士多德天才的智慧如同光芒一般照耀着爱琴海畔的人们。他们笃信亚里士多德的一切理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物比轻物下落速度要快……从未有人试图去寻找这耀眼光芒背后的阴影,于是,人们就在这只依靠表象推断出的错误理论指导下,盲目地探索了约两千年。
这一次光的脸略有些红。影直视他的眼睛,对他说:“失去了判断标准的真理是不可靠的,而没有约束的无限光芒更是危险,兄长你想过吗?”说完便将光带至第三个地方。
20世纪50年代,美国。
年近七十的爱因斯坦坐在书桌前,翻开手稿,再次对《相对论》作起了修改。在那个时代,《相对论》就像太阳一般让其他所有科学成果都为之暗淡,但爱因斯坦仍不懈地在光明中寻找阴影,想要将它打磨得尽善尽美。当他离去时,他留给后人一部几近完美的杰作。
影看了一眼满脸尴尬的兄长,缓缓说道:“智者绝不会回避阴影,相反,他们会积极去寻找阴影,因为这才是他们寻求光明的动力所在。而你,兄长,一直是位智者啊!”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望着在地上被拉得长长的弟弟,沉默良久的光终于开了口:“我明白了。因为我的存在世间万物才不至于完全绝望;而你的存在却使万物不断追寻光明。我愿与你共享世界。”于是,黑夜降临,那是光影平等相处的真正开始。
教师点评
在话题的范围之内,任自己的思想自由翩飞,写作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因此立意、取材、构思都显得自信而从容,语言运用也较流畅自如,这是两篇习作共同的优点。但它们在表达上却各有特点。《让心灵充满阳光》是规范的议论文。第1、2两段是“起”,先说光和影的依存关系,进而提出中心论点;第3、4两段是“承”,举例论证;第5段是“转”,针对中学生的实际,作进一步阐发;第6段是“结”,重申论点,收束全文。《执手万年》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不仅开头借用了《百年孤独》的经典句式,通篇行文都带有“魔幻”的痕迹,似真似幻、亦真亦幻,但这一切又不是机械地套用,而是有效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延伸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让我们倾听遥远的歌声:“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仲子哥啊求求你,不要翻进我园子,不要攀折檀树枝。哪里是我吝惜它,只是害怕人闲话。仲子哥啊我想你。别人知道要说闲话,叫我心里真害怕。)你听了这段《诗经》里的歌声,对“人言可畏”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以“人言可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人言”为什么“可畏”?面对“可畏”的“人言”,是妥协还是反抗?妥协是否全无意义?反抗又将如何进行?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一定会找到立意的自由空间,但无论如何,你得写出你自己的“新的认识”。
我们都有难忘的回忆
“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我们都是永远的朋友”,这首小虎队的歌,想必我们同年人都曾经耳熟能详。直到现在,我还依稀记着。尽管有些唱不全了,但它给我的回忆却是难忘的。正如父辈们说起的那样,一首好歌,能够影响一个人,甚至一辈子。就像“歌唱祖国”,不知道激励了多少在祖国经济发展建设各条战线上前仆后继的人们。
前些日子,看到报纸上说,某地某校,要把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作为爱国主义歌曲列入学校的校歌。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间各大媒体报纸杂志网络都展开了激烈的议论,而讨论的议题就是围绕着流行歌曲该不该作为校歌?从这件事情来看,我想,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健康的歌曲,为何不能推广传唱呢。也许有人会说,流行歌曲?不能登大雅之堂,怎么能推广呢?更不用说去作为校歌了。但如今我们这辈年轻人,不都是听着周杰伦等一批流行歌手的作品一步一步过来的吗,既然都喜欢他的作品,为什么不能认同呢?其实,这首歌曲,我也并不是十分熟悉,因为本身,我对流行歌曲并不感冒。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做出这个决策的人,该有多么大的勇气!中国,还是一个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国家。尽管如今信息大量的涌入我们的周围,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一些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想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的人,还是会选择后者,这个,跟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和思想有关。但是,并不等于,我们要束缚自己。在如今国家经济文化大发展大变化的今天,传统思维模式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