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本来,我是去山西的,路上到一个茶摊喝杯茶,谁知,看见两个回疆打扮的人在饮酒,我知是上品,欣喜若狂,就去跟他们买,可是人家说只剩一坛,怎么都不肯卖。”
“后来呢?”长生很好奇明珠用了什么办法。
“后来我就放弃了,你不是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嘛。”明珠对长生说。
“可是你还是拿到了酒啊。”常言追问。
“后来,我遇到了一伙山贼劫镖局,真是冤家路窄,其中正好上次打你的那几个贼人。”明珠对长生说,“眼看镖师们又不是对手,我就上前将他们教训了一番。又和镖师们一起将他们扭送到了官府。”
“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呢?”小燕问出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待他们总镖头回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们就是我在茶摊遇到的回疆人,为了表示感谢,他们便将这酒送给了我。”明珠露出满意的笑容。
“哈哈,这么说来,对这坛酒我还有功劳呢?”
“先生,这话从何说起啊。”秋月忍不住问道。
“明珠的武功可是我教的啊。”
“是啊,若是舅舅没教武功,明珠自然打不过山贼,那镖师就不会为此用这美酒感谢了。”长生接着说。
“先生可真会邀功啊。”秋月明显有些不屑。
“好了,舅舅,我给你满上。”明珠刚要倒酒,常言便制止。
“还是我自己来吧,我怕你洒了几滴浪费了这百年不遇的美酒。”
“先生何等风雅,如此美酒用这些普通的酒具岂不是浪费了,拿这山西汾酒来说,本是上等,唯色不足,唐朝的李白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知,玉杯可以增色,所以,饮这这汾酒当用玉杯,至于这梨花酒呢,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这梨花酒若是有青翠欲滴的翡翠杯映衬,不就正应了这句诗,那么诗情画意皆在,岂不美哉。”
“春花,好丫头,接着说。”常言很是高兴。众人也开始佩服起春花,尤其明珠,从来都背不下那么多诗文,更不用提拿出来应景。
“是,先生,这葡萄酒,应该用夜光杯才对,有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先生曾说不喜葡萄酒的甜,说有一股脂粉气,显得豪气不足,但在夜光杯中,葡萄酒艳红如血,正应了岳元帅的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先生定会喜欢。”
“好!”春花说完,周围一片喝彩之声。
“去拿来吧,三种酒具我都有收藏,若用上这三种酒具,这酒则更是不同了,难得春花这丫头想着,深对我心啊。”常言说。
“我去拿。”秋月自告奋勇。
长生几乎不知道任何诗词,董仁杰教过的是四书五经,甚至孙子兵法和史记,但从来没教过这些,于是,对春花不得不另眼相看,春花在这些女孩中是佼佼者,面容标志,秀雅绝伦,恬静端庄,低眉顺眼,温柔可亲,最重要的博学多才,一个女子的才情可以让她变得更加出色。
“舅舅,我看,我们明珠苑所有的人都被春花姐姐比下去了。”
“小姐谬赞了,春花不敢当。”春花温婉的低着头。
“呵呵,春花,你不必过谦了,小姐说的我们都服气的。”云儿说。
一会儿,秋月便回来了,玉杯、夜光杯、翡翠杯都拿来了,“先生,酒具来了。”
常言接过酒具,拿过三个玉杯,倒进汾酒,递给长生和明珠各一杯。
“舅舅,长生本来不懂酒,这美酒如此难得,长生还是……”
好没等长生说完,常言便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且,对于此酒,品酒胜于饮酒,若无你二人,我自己独酌又有什么意思,来,陪我喝。”
“是。”
明珠与长生一起陪着共饮,常言很是高兴,自己喝了一杯后,将自己的酒杯中又倒满,递给春花,“来,丫头,你也体会一下这‘玉碗盛来琥珀光。’”
春花也不拒绝,只是拿过来一饮而尽。
“明珠啊,你有心了,看来,舅舅没白疼你。”常言把明珠楼进怀里。
“舅舅,我有个提议,不过,不知你们愿不愿意。”
“有什么尽管说。”
“你知道,长生他是孤儿,也没有姓,当时收养他的人只希望他长命百岁,所以取名长生,正好听起来和你同姓,不如你收他做义子,让他改名常生,跟你姓,您觉得怎样?”
“好啊,我今年已三十又六,却膝下无子,这事我求之不得啊,只是长生小子你愿意吗?”
“我,我不愿意改名。”
众人一惊,姑爷虽有地位,可是常先生是何等人物啊,做他的义子,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
“舅舅他这个人很好的。”明珠说。
“明珠,不必说了,没关系,不要让他为难。”常言本性豁达,自不会介意。
“不是,长生这个名字,是赵家湾的叔伯们为我取的,他们对我有养育之恩,这名字长生不能改,若舅舅准许,长生改名常长生,不知舅舅还愿不愿意收我为义子。”
“想不到你如此有情有义,我为何不愿,跪下,给我磕三个头。”
“长生拜见义父!”说着跪下磕三个响头。
“好,长生小子,从此你是我常言的儿子,在这红尘之中,除了明珠,我又多了一份牵挂。”
“大喜事,我祝贺你们成为父子,春花姐姐,云儿,你们也来坐下,舅舅和长生都不是保守的人,来,大家一起庆贺。”明珠说。
春花等人你看看我看看你都陆续坐下。
“小时候,长生见别人都有姓,只有我没有,很是羡慕,如今,拜义父所赐,长生终于有姓了,以后我就是常长生。”长生难掩心中的兴奋。
“哈哈,若没有特别的渊源,名字不过称谓而已,只要叫起来顺口就好,春花、秋月的名字就是我后改的。”常言说。
“是啊,我的本名叫做柳阿妮,秋月的本命叫做乔喜妹,先生嫌叫起来拗口,就为我们改名春花、秋月,春花秋月本是出自李后主那句‘春花秋月何时了’。”
“原来春花姓柳,秋月姓乔。那云儿姐姐你们呢?”长生问道。
“我本名叫做庄美云。”
“我本名叫白雪。”
“我本名叫做杜鹃。”
“我呀,叫做李小燕。”
“我的名字叫刘成。”
众人开怀畅饮,共同庆祝,其乐融融,直至夜半,最后,阿成和其他小厮扶着长生回到风雅居。
第二天,董仁杰知道此事,甚是高兴,兴致勃勃地张罗着大操大办让这件事天下皆知,却被常言一句“繁文缛节”给否定了,董仁杰便不再提。
小顺归来,说赵家湾的乡亲开始不肯收下,但经劝说,大家同意收下,但必须每个人都有回礼,小顺等人拿出回礼,让长生一一过目,村长送的米酒,刘二叔送的烟斗,小梅家送的鱼干等,总之,不管轻重,家家有回礼,长生让小厮将这些送去让董仁杰先挑,把米酒留给常言。
。为了避免您的稿件丢失,请勿在线直接创作。
第四章:高风亮节
四、高风亮节
“姑爷,赵家湾有位姑娘托我给你这个,她可是千叮万嘱的,让我一定要交到你手里。”小顺笑嘻嘻地递过包袱。
“姑娘,哪个姑爷啊,我看看什么东西。”秋月跑过来抢过包袱。
“秋月,别闹,快还给姑爷。”
春花还未说完,秋月便把包袱打开,“鞋子,三双鞋子,好活计啊,姑爷,哪个姑娘送给你的呀。”
长生接过鞋子,在手中抚摸着这一针一线的鞋子,鞋底是细密整齐的千层底,虽是粗布,但是穿起来是最舒服的,他知道这鞋子是谁做的,她是最了解自己,她永远都知道自己穿多大的鞋子,这个可亲可爱的女孩,永远都对他相亲相爱。
“是胖丫吧!”长生说。
“对,那个姑娘没说自己是谁,但我听见有人叫她胖丫。”
“姑爷的人缘就是好,到哪里都有很多姑娘喜欢,嘻嘻。”
“秋月,莫要胡说。”
“呵呵,本来就是嘛。”秋月笑着说。
“是吗,我自己怎么不觉得呢,我先回房了,春花,待会儿把这米酒一瓶送给义父,一瓶送给明珠。”长生把鞋子带到自己的房间。
“好。”春花、秋月齐声答道。
几日后,整个董府都知道有个叫胖丫的女孩为长生做了极精致的鞋子,自然也传到明珠耳中,明珠也不奇怪,家里的女孩子们和长生相处不到一年都对他这么好,更何况和他一起长大的女孩子。但是听说长生十分珍视,心里却又一种怪怪的感觉。
“云儿,雪儿,小鹃,小燕,你们谁有空,陪我出去。”
“小姐,我们都没有事。”雪儿说。
“那好,我们去街上买些材料做鞋子。”
四个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抿嘴笑。
五个人一起来到一家店,挑好各种材料,正准备要走,忽然听到有人提到李文谦。
“李老板,你听说没有啊,你的本家侄子李文谦,高中状元了。”
“我当知道了,前几日收到的消息,他还说一个月后回来祭祖呢。”
“是吗,哎呦,贵府真是祖上有德啊,出了大官啊。”
明珠激动极了,再也听不下去,“你们说的李文谦可是住在茅屋里的李文谦。”
“哎呦姑娘,可不是嘛,如今成了状元大人再也不会住那个茅屋了。”
“果然是他。”明珠依旧激动。
四个丫鬟不知所措,明珠迅速跑回府,四个丫鬟跟不上,只在后面大喊小姐,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件事很严重。
终于回到董府,明珠正在收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