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严大人,我虽是个粗人,但也能看得出来,敌军连粮都没有了,在这里又不能喝西北风。”
  其他几人也赞叹严尚才智,大家彻底服了。
  “老师,你不该如此。”一直未说话的燕王忽然开口。
  众人听到燕王的话,很是吃惊,平日,严尚没有什么作为,燕王都是极为看重的,今日,几乎以一人之力逼退敌军,立了天大的功劳,燕王居然如此说。
  燕王走过去扶严尚坐下,“老师,太冒险了,以后这样的事你就吩咐别人去做吧。万一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
  众人松了一口气,原来,燕王竟倚重严尚至此。
  “王爷放心,我自有分寸。”严尚自然明白燕王的本意。
  燕王不再深说,“老师,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如今,敌军挥师攻城,我们怎能让他们这般轻松地来去。”
  “那严大人的意思是打,那我马上就去准备,明日带人杀出城去,打个他们措手不及。”刘元已经摩拳擦掌。
  “不,不用出城,兵马早在城外,只要埋伏在他们退军的路上,我以命人布下天罗地网,定能全歼敌军,只是……”
  “只是如何?”刘元道。
  “只是缺了一位将军。”
  刘元立即明白了严尚的意思,“原来,严大人派去种地一万人是去做准备了,好,我这就去,连夜赶去,王爷,严大人,我定会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老师,多谢了,你果然不负我。”
  “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一年多,这里的情况我都已经了解了,我军容不得任何伤亡。”严尚道。
  “严大哥,我明白了,放心。”刘元不过二十出头,此刻彻底服了严尚。
  果然,敌军十万之众,一大半战死,主帅带着几百人仓皇逃去,降了两万多人。燕王军伤亡很小,太祖皇帝听后亦是高兴,即便要打压他也要赏罚分明,因此赏了燕王许多东西,又给予很高的赞扬。
  此役后,严尚一战成名,严七爷的名号开始在燕赵一带闻名。
  太祖皇帝重赏燕王之后,也开始思索起来,本意是要削弱燕王的兵力,想不到此役后燕王军力有增无减,很是烦恼,对于严尚的功劳,也是有耳闻的,不过,他自己的江山也是打来的,以自己经验来看,以一人之力逼退十万之众,还是难以置信,不过,还是不能留这样人在燕王府,无论他是否真的如传的那么神,他不能让孙子冒这个险。
  圣旨很快到了燕王府,严尚本为燕王师,现燕王一十八岁,文武双全,以严尚之才,当委以他任,官升一级,即刻回京复职。燕王府一片哗然,燕王却很是冷静,刘元已经坐不住了,自从上次战役后,严尚已经是除了燕王之外,又一个让他信服的人,还没有深交,他就要离开了。
  “老师,当我军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我就知道父皇一定会让你离开,可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燕王道。
  “我自己也知道在这里肯定呆不了多久,放心,我已做好了准备,来,你们跟我来。”
  严尚将燕王与刘元带到一个房间,打开门,一群白鸽飘然飞出,围着严尚飞来飞去。
  “我从来的那一天就开始养这些鸽子。”严尚道。
  “老师果然高明,有了这些鸽子,这里有任何事情我们都能很快传给您。”
  “严大哥,我是越来越服你了,我先前还以为你是没事学人家大姑娘养小鸟呢!”刘元道。
  “刘元啊,我走以后,这些鸽子可就得你来照顾了。”
  “啊?你让我打仗可以,让我训兵也行,可是这养鸽子,我也不在行啊。”
  燕王与严尚都不禁大笑。
  “刘元,这些鸽子来去所传的可都是机要之事,若要别人来养,怎么可以,难道你要我来养吗?”
  “王爷说的有理,的确不能让别人知道,又不能让王爷亲自喂养,”刘元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好,我答应了,肯定将这些鸽子养好。”
  “好,这我就放心了。”严尚知道刘元脾气不好,但是绝对是言出必行之人。
  严尚回到京城后,太祖皇帝给他安排了一不错的官职,此时的严尚以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与无赖厮混的少年,在别人看来,谈吐儒雅,待人谦卑,加上是严大元帅的儿子,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因此没有人敢怠慢,没多久,严七公子的大名已经名动京城,严尚结交了各种各样的人,通读纵横之术的他对于如何交人自然是手到擒来。
  没过多久,严尚以出去游历名山大川为名,辞去官职,真的去游历全国各地,只是,在这过程中,严尚找的不是风景名胜,而是能人贤士,最后,很多燕王后来极为倚重的人都是严尚寻来的,手下极其文明的“吉祥如意”四大随从也是此刻跟随他的。
  丁吉,京城人氏,父母早亡,为亲戚所不容,家穷,不得读书,为人却是极为机警聪明,与严尚本为旧识,曾为醉云楼小二,严尚从燕王府回来后一直跟随,整日看着严尚为人行事,耳濡目染,以学得足以以假乱真,若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人见到,定会把他当做严尚。
  杜祥,本为严府小厮,自小跟随严尚,性格敦厚,从前总受严尚欺负,却一直不离左右。人们都道,天变地变,阿祥对七公子不变。
  李成如,山东人氏,本为一樵夫,严尚游泰山之时所遇,也是极为义气之人,天生一副神力,倒拔杨柳于他绝不是虚言,与当地一员外家的小姐两情相悦,怎奈员外见他无权无势,棒打鸳鸯,严尚帮他说服员外,娶到所爱之人,从此跟随严尚。
  王意,本为一江湖侠客,四处漂泊,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熟悉江湖中任何人与事,离家之时,母亲病危,无钱医治,严尚恰巧路过,出钱为其请来郎中,直到病愈,严尚走后,王意回家,听说此事,定要报答此恩,因此追了六省,终于赶上严尚,从此跟随严尚。
  燕王在燕地发展生产,励精图治,把燕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富民强这句话在燕地体现的淋漓尽致,严尚在外广结贤才,为燕王找来了众多能人,燕王的势力空前强大,太祖皇帝仍极力打压,严尚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太祖皇帝也是有心无力了。几年后,太祖皇帝终于到了生命的尽头,举国哀悼后,皇太孙即位,称建武帝。
  建武帝当政的几年中,吏治异常混乱,贪污之风日益严重,赶上连年旱灾,使得各地民不聊生,燕王与严尚都看出,机会来了。
  皇太孙登基的第四年,燕王以清君侧为名,挥军南下,这一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燕王叛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建武帝立即召集所有的重臣商议应对,所有大臣都达成一致,打。
  是的,他们觉得有胜的理由,第一,天命所归,建武帝是太祖皇帝亲自封的皇太孙,登基为帝是天经地义,任何人再想当皇帝都是乱臣贼子,第二,良将拦路,燕王远道而来,路上有着重重关口,守将都是万夫莫当之勇,没准到不了京城,第三,我众敌寡,燕王军只有四万,而建武帝的军队在京城的便不下十万,不用说其他各地的守军。
  但是,燕王与严尚岂能没考虑过这些,首先,燕王的贤名早已天下共知,若说建武帝是天命所归,那么燕王就是民心所向,其次,燕王明白,严尚一人,足以对付所有拦路人,最后,燕王军虽只有四万,但是刘元训过的精锐骑兵,战斗力没有任何军队可比,足以以一抵十。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燕王军果然势不可挡,所向披靡,不过十日,已经攻下三十几座城池,照着速度,两日之内就会打到京城,建武帝以及文武大臣开始慌乱了。这种时候,不能再有任何保留了,驸马严崇主动请战。
  严崇是严达长子,倾城公主夫婿,严尚的大哥,人品贵重,本领高强,文韬武略大有其父昔日风采。燕王与刘元都知道,真正的对手来了。
  严尚知道自己这位大哥自始至终从未把自己放在眼里,此次,定要让他彻底服气。
  严崇带领军队八万,建武帝除留了少量的守卫在京城外,其余全部交给了严崇,严崇果然不负众望,军队治理的井井有条,滴水不漏,未曾交战,燕王军便撤出了五十里。
  严尚整日在帐中苦思破敌之策,整日茶饭不思,燕王和刘元各自来过几回,但都没有商量出什么结果,与此同时,严崇的军队已经浩浩荡荡地逼近,严尚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太害怕了,不是怕自己没命,而是怕自己失败。败了,不只是败了一场战役,而是整个人生,从小到大,父兄亲人从未正眼看过自己,自己呕心沥血所做的,不只是传说的为国为民而是在曾经那些看自己不起的人面前证明自己,若是此次败了,忍受千古骂名的不只是自己,还有给自己有一次生命的燕王爷,以及为此付出所有心血的好友刘元,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若败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那么此生就白活了。无论如何,不能输,因为输不起。
  “老师,严驸马的人马已经在十里之外了,若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有硬拼。”燕王已从当年的少年变为更为成熟睿智的青年,身经百战,比同龄人至少成熟二十岁。
  “老严,我的军队我知道,你可以放心,即便硬拼,我们也不吃亏。”刘元安慰道。
  “不必硬拼了。”严尚知道,该来的迟早是要来的,“我心中早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真的?”刘元不敢置信地兴奋起来,他知道严尚用兵出神入化,但是他也毕竟是个人,不是神,面对严崇这样的对手,无计可施也是自然。
  燕王早就看得出严尚心中一直有事,知道与应对之策有关,若是别人,定会有疑,但是严尚自始至终对自己毫无保留,也不为难他,今日他既自己说出,心中自然无限高兴,便道:“老师,快快说来,要我们怎么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