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也不知道他的案子办的怎么样了。他的后事还没有办吧?”
  高山说:“我问过了,案子还没有破,后事也没办。他妹妹前两天给我打电话,请我帮着关注案子的进展,说他的遗产也没有处理清楚,好像在外面欠着债。反正做生意的人债权债务关系比较复杂。”
  一路上聊着天,听着音乐,似乎路也不远了,感觉很快就到了寺前。传说潭柘寺历史很悠久,香火很灵验,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虽说是到了冬天,潭柘寺还是一片苍翠,在高处望去,一片苍松翠竹,翠拥绿绕,寂静悠远。不过到底是冬天,香客游人并不是很多,偌大个寺院,倒是显得有几分清静的气象。一边走着,高山一边和小梅介绍着潭柘寺的历史和故事,以及佛家故事。高山每年都会来这里,而小梅还是七八年前的夏天来过这里一次,以游客的身份。在松竹间拾级而上,听着山间隐隐传来的梵唱,小梅不禁生出一点出尘之感。
  大雄宝殿里重塑了金身的佛祖端坐着,精神抖擞,通体金光闪闪光芒四射,嘴唇更是红的十分耀眼。小梅双手合十,十分庄重地低头弯腰,心里祈祷佛祖保佑家人平安,保佑自己能够幸福,保佑张续在九泉之下安心。高山也双手合十,深深鞠躬。小梅看着他,明白了向佛与求佛的区别,她在高山脸上看到的虔诚,而她的心里只有祈愿。
  拜过了佛,看过了景,已经一点多了。高山说带小梅去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吃饭。两人开车半个小时到了一家农家乐。刚进了院子,小梅觉得简直就是来了农家,没有一点饭馆或者旅馆的味道。院子里堆着柴垛,放着农具,墙上随着挂着金黄的玉米、通红的辣椒和晒干的而变的暗绿色的豆角。因为是冬天,大部分农家乐都关门了,但这里依然营业,虽然客人不多。等进了房间,小梅发现这里的房间里是久违了的火炕,火炕上铺着席子,是已经烧得暖暖的席子。
  高山来过这里多次了,和老板相识。他们一进屋,老板就给沏上了茶,很快和高山定好菜单,其实一共只八样菜,没什么可选的。老板出去张罗菜去了。
  小梅说:“这炕可真暖和呀,真想躺一会儿。”
  高山说:“我也想躺一会儿。”说着,真的倒下身子,躺在了炕上。小梅就在另一边也躺下。小梅感受着炕的温暖,心想,炕自有炕的好处。两分钟没有说话,小梅听到了轻微的鼾声,高山睡着了。菜端上来了,老板要叫醒他,小梅止住了,就让高山睡吧,能够放松地在暖洋洋的炕上美美地睡一觉,对于高山来说应该是难得的享受吧。
  一个多小时后,老板进来收拾碗筷,看到高山睡得正香,饭菜基本没动,就笑着对小梅说:“你老公最近累坏了吧。让他睡吧,什么时候醒了,喊我一声,我来热菜。”又拿来了毯子,并关照小梅也可以睡一会儿。
  老板走了,小梅看着熟睡的高山,心里想,世间的人就是这样,只要看到一对差不多的男女,就会以为是一对,这种定式思维带来多少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呀。再一想,其实这种误会也很正常,如果此时高山的家人或朋友看到他们两个躺在同一个乡间的炕上,不做多的联想恐怕也难。但是此时在小梅的心里,真的没有男女之情,只有放松,安定,平和。不知不觉中,小梅也睡着了。
  小梅安排石一海相亲
  高山睡醒时已经晚上八点了。小梅已和老板一家人一起吃了晚饭,混得成朋友了。老板劝他们干脆在这里住下,明天再歇一天。高山坚持要回家,说家里明天还有很多事呢,要送孩子上课,要照顾老人。匆匆吃了几口饭,高山就开车往城里赶。
  冬天夜里的郊外路上,没有什么车,高山开得很快,非常急的样子,一反他白天在寺里时的平和。小梅怕他开车分心,不好打扰他,路上就不怎么说话。两人就听着音乐,一路回了家。到了楼下,小梅下了车说:“谢谢你今天陪我。”
  高山说:“也谢谢你陪我。我知道红荷肯定和你说什么了,她有点过虑。我了解自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今天这么饱睡了一顿,估计一年都不会缺觉了。”
  小梅说:“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太累了。”
  高山说:“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早点嫁个如意君郎。”
  星期天,小梅很惦记宁宁奶奶的情况,不知道怎么样了,很想去医院看一看,但想起上次刘一再的表现,显然不想让他妻子看到自己。小梅给女儿打了电话,女儿说:“奶奶还那样,住院呢。爸爸和阿姨都在医院,下午爸爸可能带我去看奶奶。”
  小梅问:“那中午饭怎么办?要么回妈妈这儿来?”
  宁宁说:“有人做饭,弟弟的姥姥来了。”突然她大声说,“妈妈,你放心吧,姥姥对我可好了,答应给我买一个苹果手机。”
  小梅说:“小孩子用那么贵的手机干什么。”可是她的话还没讲完,宁宁已经喊了声“妈妈再见。”挂了电话。
  看来宁宁奶奶还在撑着,小梅想想自己还是别去医院了,毕竟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她自有儿媳妇照顾。
  崔安东每天都来一个短信报平安,问好,说如果顺利的话下星期三回国。小梅不知道什么事,也不便问,倒是意识到如果自己将来真的和崔安东走到了一起,就必须当一个男孩的后妈。如果是不省心的孩子,后妈恐怕就不太好当了。
  石一海给她的巧克力,小梅还没有吃。她没有想好是不是还给石一海。如果还回去,似乎也太生分了,毕竟大家十几年的交情了。可如果接受了,让石一海误会有机会也不好。孙姐已经回话,说那两个姑娘已经答应见石一海了。小梅想还是尽快让石一海交了女朋友,另有所爱,才是最好的办法。
  小梅给石一海说办公室的孙姐的一个亲戚想向他咨询一下投资的事,问他什么时候方便。石一海说只要是小梅说的事什么时候都可以,打电话给他好了。小梅就约了晚上,说地址回头告诉他。石一海同意了。石一海问小梅在哪里,小梅说在家里,石一海说他正要过去。小梅不想见他,就说:“别过来了,我和同学约了要出去逛街,正要出去。”
  石一海说:“那晚上你朋友来的话,你也一块来吧。”
  小梅说:“再说吧。我先给孙姐打电话。”
  孙姐很快就把时间地址都定了下来。小梅告诉了石一海,并说自己不去了。石一海答应了。
  小梅想既然自己都说了出去逛街,就出去逛逛吧。她给加美打电话,问加美能不能出来。结果加美叫她一起过去吃晚饭,说是正好有个小聚会。小梅想说现在自己不想参加无关的聚会了,因为她已经有了崔安东,不需要再推销自己了。但加美不容置疑的口气让她没有说出口,就想聚会时再告诉她吧。
  聚会真的很小,除了加美夫妇,另有一男一女,加上小梅只有五个人。那男的姓刘,女的也姓刘,男的看上去有四十五左右,女的三十五左右,都是姜怀群的同事。开始时小梅还以为仅仅是个同事朋友的聚会,饭吃到一半,小梅终于听明白了,原来那女的是没结过婚的单身,那男的是车祸死了老婆的单身,赶情姜怀群在做媒呢。小梅想人家相亲把自己叫来干什么。小梅已经看出来那女的喜欢那男的,而男的拿腔作调地装出一副不再乎的样子,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的得意。小梅心里开始为那女的感到难受,难道就想嫁人到这种份上吗?小梅给加美使了个眼色,说:“你们先吃着,我去趟洗手间。”起身出来了。
  加美随后就跟着出来了,问:“怎么啦?”
  小梅说:“人家相亲,你把我叫来干吗?是想刺激我,还是想提醒我老女人市场不好?”
  加美笑着说:“就是刺激你,告诉你女人过了三十市场有多差。你看那对儿,那男的要才没才,要貌没貌,要钱没钱,而且工作还得经常出差,而且还有一个青春期的儿子,还觉得自己奇货可居似的。那女的虽然不那么漂亮,可也是研究生,家庭也不错,上赶着给人当后妈人不一定要。俗话说男人四十有三大喜,升官发财死老婆。那男的死了老婆就好像真的是喜事。真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笑。”
  小梅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呀?你觉得我是可悲还是可笑?”
  加美说:“行了,别生气,我也不知道是这样子,我以前不认识那俩。我就是想找你过来陪陪我。不过刺激你一下也好,让你知道你那位小表弟是多么可贵,那才是真正的奇货呀,你要是放过了,就是天下第一傻。”
  小梅说:“行啦,领情啦。我已经明确拒绝了小表弟。”她看着加美,笑了起来,“不过,我找到了大哥哥。”
  “啊,你找到啦?什么人?”
  “和你说过的,崔安东。我们已经确定交往了。”小梅把后来又见崔安东的事告诉了加美。
  加美高兴地跳了起来:“太好了,小梅,你终于做了一件聪明的事。这大哥比小弟条件还好,就他了,抓住了。”
  小梅说:“我们只是交往试试,他现在出国看儿子去了。”
  加美说:“心情大好,现在可以开开心心地回去看现场版相亲节目了。”
  小梅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石一海在楼下等着她。看到她,石一海说:“约会到这么晚,你的警察男朋友也不送你回来,太差了劲吧。”
  小梅说:“一海,这么晚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
  “我不是相亲去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