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可惜你的寒气已经不知到了哪个爪哇国了。现在的权弟只剩下笑弥勒一个喽。”
他没有想到她会说出这种话来。不过声音倒也泌人心扉。于是,他觉得是时候了:“文姐。想必你一定知道哰,如今政届的许多新鲜事?”
纪文听了他的话,慢慢抬起头,仔细打量了他一下,仿佛还没有看够他黄权路一般。看了又看,瞄了又瞄,就是不说话。
“你也晓得。”她顿了好一会儿,抬起头盯着他,“我刚出院没有四天。医院……你也晓得……我可是目不明耳难聪呐。”
“不过,你却比我知道得多。”
“这也许就是围城吧。其实围城最终的目的就是围心。”
“围心?”
“不错,就是围心。心一围,当事人就坠入无知状态。”
“正如文姐所说,既然如此。我也没有晓得的必要哰?”
“真的?”
“结果总会出来哩。何必急在一时。一时之急,也许反而坏了大事。”
“那你准备咋个办?”
“等——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等。十多年也等过来哰,何况这一时三刻?”
他说过此话,他双眼就瞄着她的衣领。在衣领的两只领角上,各镶嵌着两颗胡豆般的水晶钻花,在粉红色的灯光辉映下,发出粉红里带蓝的微光
。颤微颤微地,折射出纪文心情的跳跃。
他觉得肯定不是坏事了。如果是坏事,她哪里还会有心情打开这粉红色的灯,肯定是白炽光一片,照灭自己心中的惊异了。
他倒了一纸杯水,往办公桌上一掇,然后坐下二郎腿一翘。随手从桌上捞过一支笔,开始在指尖耍起笔杆子来。笔飞舞,思如流,光溢彩,心如潮。
她没有想到,他今天居然这么好的耐性,不过也不得不佩服。
眼前的黄权路的确是成熟了不少,看上去俨然不像是一个三十六岁的人了。正是如此,她才满意。
这一点太像死鬼了,她突然呻吟了一声。接着打量着这个自己一手栽培出来的干将,已然成为一个过早成熟的人时,不禁又感到了些许的心悸。这心悸似乎毫无由来,又似乎有根有底。
她觉得自己也没有他这般沉得气,不觉有些自己言败的萧瑟涌上心间。
“老子说得真好。”
“老子说啷子哰?”
“他说,等非等,非常等。等过非常时,非常也寻常。”
“这是老子说哩?《道德经》我也读过,其中可没有这么句话。”
“我这叫读活书,不求甚解。你晓得不,直到我大学毕业,我一个中文系本科学生,说出来可能真让人笑话。”
“咋个笑哰。”
“四年大学,却背不了十五首唐诗宋词元杂剧。词牌名更名记得一塌糊涂。这不可笑吗?”
“一点也不可笑。诸葛亮读书不求甚解而成就一代伟业。天下读死书哩,有几个最终成就事业的?不过一群寻章摘句的学究,教教学生可以。我还怕他们教出一代又一代的死脑筋嘞。”
“文姐,你说得太对哰。继续继续……妈的,学究——”
他说到此,小明无奈的影子在他的脑中一晃,不觉仰天吸了口空气。
她叹了口气道同时转换了话题:“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到底是坏消息还是好消息?”他淡然地说,仿佛无论消息是好是坏,都与他无关似的。
看到她如此神情,她又是一声喟叹:“你是想先晓得坏消息还是好消息?”
“无所谓。大风大浪我也经过哰,坏消息对我而言,也不过是阴沟里沙虫罢了。”
她一听“阴沟里的沙虫”四字,不由得展开了微笑。她的确轻松地笑了起来。这一笑,倒把心中的城府给抛诸脑后。
“你咋个些说话象呃后现代派哩哦。”
她一语出口方知迟,她觉得自己又中了他的圈套,不过这个圈套自己愿意中。
“你看,我是想先晓得坏消息,还是想先晓得好消息?”
她又是一愣,不过马上察觉了他的心意,呵呵了两声:“我猜么?”
他“嗯”了一声,看着她。她什么话也没有说,从挂包中取出了一本杂志一样的物事,递翻到中间的一个位置,递到他的手中:“先看看这个。”
“这是啷子?”
“看了再说。”说完,双手拱成一个弓型,支撑看下颌,苍眸美盼兮情飞扬起来。
43.-第十六章 觅风波暗伤情怀1
尽管街就在南眳民中背后,黄权路的确不了解小吃街周边的环境,他只知道两旁荒山夹壁起,一条国道游其中。
小吃街,他有着异常淡漠的记忆,在他的浮光掠影般的了解中,实在谈不上记忆。大抵上处于子曰女云的阶段。
不过一提起这条街,他马上就会联想一个去处。这个去处他仍然记忆犹新。
二十年前,本来没有这么一条街。这条街原本是群山环抱,无数山头直插云端,风雨过后,青郁郁的山峦起伏出残愁无数。
在那一段极为不堪回首的岁月里,这山仿佛是他可以唯一寄托思绪的去处。登高而呼,千般愁绪随啸声飘散,化作孤星一颗。
他常常自比最远也是最亮的那一颗,也常常望着那颗孤星神伤半晌。
突然,有那么一天,有人居然包下了其中一座山进行开采。
二十年来,山在风里来雨里去,色彩新了又旧,褐了又泛红,山皮被一层层拨了下来,山体的横断面越来越笔陡,最后通体笔立。如今竟然天堑变通途,只差高峡出平湖了。
有了路,自然也就有了人家。两公里长的路,四五年来,民中的校区后,俨然一个一条街的小村镇。
人来人往,渐渐汇集成一个小小的闹市。
他的寝室正对闹市,对它有着刻骨铭心的厌倦。这闹市白天不闹,晚上却闹得异常,异常得古怪,一闹就闹到深夜三四点。真有点山呼海啸、锣鼓喧天、如雷贯耳的烦闷与骚动。其中制作出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山悲喜在心头。
树芳劝他别去了,后面乱得慌,一年出几次令公安局烦心的事,几十桩案子压了又压,都快成如沉大海的铁案了。别去别去最好别去。
小吃街的乱他并未亲身经历,虽然听说乱,也只是听说而已,究竟如何乱,倒是不得而知了。
找啷子人不好,偏叫你去找何风波,人家可不象你……人家的骨子里没有傲气,但骨头可是出奇的硬朗。而且竟然去这么个鬼地方。
他“去”了一声,不做言语。一个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我就不信他还能硬气到哪点去?慢慢吟起了韩世忠的《南乡子》:“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如梦,为官。宝玉妻男宿粘缠。
年迈已衰残,鬓发苍浪骨髓干。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还误了贤嘞。不过也合,的确误了贤。他要跟计雯混,也难说……说不定别人离了这个窝,活得更加有滋有味哰嘞。你们这些人我算是看透哰,别人一离开你们单位,就只有死路一条?我看你再象呃下去,才是死路一条。
他哼了一声。
你还别就不信,不信你等着瞧,瞧瞧我的这个预言准不准?
树芳一提起小吃街如何如何,本来倒着实让他心寒了一宵,至今仍然情绪难平。
如今身临其境,回忆起昨天卢征程夸张的神情,真有点儿心有所忆,脑有所惧。不知到底惧怕什么,他心里也自估摸不定。
此时,但只见路中间,背靠背缝抵缝地,摆了长长一路夜吃摊,狗肉粉牛肉粉马板肠粉应有尽有,鸡蛋饭怪噜饭扬州炒饭要啥有啥,清蒸汤麻辣汤酸萝卜汤冷热均衡,再加上街两旁的正规门面餐馆酒楼中吆喝声锅勺撞击声划拳嘻笑声,声声入耳。
桌席间,人去人入,川流不息。真正一幅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的世俗图。
往来穿梭的人流似乎没有什么理想,一到夜间就出来消遣消遣时光,蹉蹉跎跎日子,打发打发时间,消消磨磨岁月。然后回去悠哉乐哉地结果一天无所事事年华。
周而复始,日复一日,花发渐生渐浓满头沧桑等甘来,但欠他日凌云志。如同十六年前的张权禄一样,每到夜晚,总免不了要到那家小酒馆,喝上斤把拐枣酒,而后要上一支猪踢子,稀里糊涂地啃,慢慢悠悠地打发青春。
一喝八年,那家小酒馆三年前居然摇身一变,而成了如今的“英帝大酒家”。
找不着人的苦,比找着人的苦犹为苦。这种苦楚谁人知?纪文她知道吗?
也许她此时正坐在那张看似软弱无力,实则韧性十足的沙发里,左手拇指食指轻拈小点心,右手抬起浓浓的加了鸡蛋的牛奶,神清气爽地一边品着名符其实的蛋奶,一边精啃细咽着点心,一边观看着韩国那冗长而又无意义的青春偶像剧,口中一边哼哼着《麻姑献寿》中的献寿选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