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她和北北,还有豫哲都是借读生。小可的父亲为了她能更好的念书,专门为她在学校附近买下一套房子。北北却住着20块钱一个月的宿舍,八人间。宿舍里只有一盏昏黄的灯泡,没有电风扇。夏天的时候热的像蒸笼。睡在床上,却感觉随时能被蚊子抬走。睡在上铺的女孩热的在床上翻来覆去,床就会“咯吱咯吱”的响一个晚上。北北觉得也许会随时坍塌。所以她常常看着上铺的床板,内心惊恐。
小可和豫哲同桌,坐在北北的后面。有一次,小可用笔戳了戳北北的后背说:“北北,你的长发真美。用的什么洗发水啊,有一种百合香。”小可用她的笔卷起她丝丝缕缕的长发。她扭头,看见豫哲冲着她笑。他是数学课代表,北北是英语课代表。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小可总是貌似愤怒的把搪瓷碗敲的叮当响,抱怨着说:“班主任为什么让我坐在两个如此优秀的同学之间么,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呢!”
“为了催你奋进啊。”北北伸手弹她的脑袋。小可有清脆的笑声,嗓音甜美。嘴角两侧各有一个浅浅的梨涡,笑起来十分童稚。脸上带着婴儿肥,是个心意单纯的女子。她不算漂亮,却也别有味道。“北北,你搬来跟我一起住吧,我老爸给我买的房子太大了。我一个人住害怕呢!”
北北把自己简单的行李收拾好,豫哲帮她搬了过去。房子离学校很近,步行大概十分钟左右。小区绿化很好,种植着蝴蝶兰,芍药,串串红,木槿,美人蕉,夹竹桃。广场上有喷泉。池子里盛开着粉白的荷花,不时有锦鲤跳出来,溅起一串串珍珠。通往小可所在的那幢楼的小路上,用铁桅杆架起一座凉亭。盘根错节的紫藤攀援而上,枝繁叶茂,一串串沉甸甸的紫白色的小花悬挂于绿萝藤蔓之间,瘦长的荚果迎风摇曳。那是十年前的西安为数不多的高档住宅区。
房间是两室两厅。小可住一间,另外一间是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书桌上摆放着一台那时候还不多见的电脑,那是北北最喜欢的地方。总共有一百多平米,比北北的家还要大出许多。冷气开的很足,房子显得更加清寂。住进去的第一晚,小可将所有房间的灯全部打开,如同白昼。她告诉北北,她很胆小,一个人住这样大的房子很害怕。父亲为她提供了最好的条件让她念书,她却时常觉得孤独。她喂养了一缸的热带鱼,常常对着它们说话。她不喜欢其他的动物,这一点与北北一样。晚上总是灯火通明,她才敢入睡。那天晚上,北北搂着小可,待她熟睡,她一个人起身坐在客厅里,看着黑暗中散发蓝紫色光芒的鱼缸发呆。几只血红的鹦鹉鱼摇摆着鱼尾不知疲倦,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弋。那年她十五岁。离开奶奶,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独自生活。这里没有家的感觉,整个城市空荡的让她心无着落,她在内心对那个家对妈妈有深深的恐惧和疏离,本能的排斥。她和小可一样,都是孤独的孩子。
北北为小可补习英文。豫哲是她们那里的常客。放学之后他总是在她们那里做完作业之后才会回宿舍。他为她们俩补习数学,他是班上的尖子生,各门学科都十分优秀。北北偏科严重,她的数学高中三年从来没有及格过,小可就更甚。豫哲总是对她们苦口婆心,却收效甚微。豫哲的睫毛浓密而卷曲,眼睛深邃,因为长期带眼睛的缘故,轻微凹陷。每次在为他们讲数学题时,小可总是痴迷的看着他,心不在焉。豫哲又似乎是讲给北北一个人听,他总是耐心而认真的看着北北。
有一天夜很深了,小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突然她凑过来,趴在北北身上小声对她说:“北北,我喜欢豫哲,你说他知道吗?”顿了顿她又说:“可是,他好像喜欢你!”
夜色透过百叶窗照进来,铺陈在小可的面庞上,北北看到她明亮无辜的眼神。
“北北,让豫哲搬来和我们一起住,你说好不好?”
谁是谁的沉沦(三四)
小可大北北一岁,豫哲大小可一岁。豫哲喜欢北北,小可暗恋着豫哲。三个年纪相仿,情窦初开,各怀心事的孩子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了三年。北北和小可住一间,豫哲一个人住在书房。豫哲的父母都是温州人,来西安做生意,经营着一家小型棉纺厂,生活过的尚算殷实。他的父亲年轻时就独自离乡,走南闯北,直到接近不惑之年才有了豫哲。他的母亲很年轻,因为年纪上的差异,以及生活在异乡的漂泊无助感,使得年轻气盛的母亲总是与父亲发生口角争执。豫哲的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因为父亲事业忙碌,母亲无法独自照顾他和妹妹,因此妹妹一直被寄养在温州的老家,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每母亲想念女儿而不能相见时总会因此与父亲起争端,家中经常闹得鸡犬不宁。豫哲自从和她们住在一起之后,就很少回家。
北北见过一次豫哲的母亲。高二那年,初冬的某一天,天气骤然转冷,到黄昏时分降了鹅毛大雪。北北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看到一个少妇隔着窗户玻璃向教室里张望。少妇穿着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白色的高领毛衣,下雪的天气她仍旧穿着黑色丝袜,脚踩一双黑色高筒皮靴。头上带着一顶俏丽的烟灰色蓓蕾帽。垂坠至腰际的长发。身材秀丽颀长,面庞白皙,看的出来保养得当。在她脚边放着一个小号行李箱,显然是在找人。北北走上前去询问,方才知道是来找豫哲的。她以为是豫哲的姐姐,后来才知道那是他的母亲,来为他送冬天的一些棉衣。
他的母亲在二十岁时便有了他。那时他父亲的事业正值最辉煌的时候。母亲是经人介绍与父亲相识,在此之前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收入的农村女孩。在温州一些闭塞的农村,女人基本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很少念书,只是等待适龄之后找一个合适的当地男子结婚。她们几乎不外嫁,聘礼又极高,外地的男子也负担不起。索性温州遍地都是生意人,十有八九都是富裕殷实之家。他的母亲没有任何养活自己的能力,但是却生的十分貌美。初识父亲之时不过是为了他的钱财,图个安逸的日子。她未婚先孕,一直待到法定婚龄才与父亲注册登记。八岁之前的豫哲一直跟随父母在广州,深圳,上海,苏州等地来回辗转,没有固定的安稳所在。由于一次投资失败,父亲血本无归,负债累累。经常有上门追债的人。一度他们连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为此母亲与父亲每日争吵,彻夜争执。打算离婚之时,母亲发现自己再次怀孕。母亲生下妹妹之后他跟随着父母辗转迁移到西安,暂时有了落脚之地。父亲一直寻找机会试图东山再起,奈何北方的各方面都比不得南方,环境气候,人脉关系,资金来源,所有过程都要经过详细勘察,一一布署,耗费耐力。多年的劳累奔波,风餐宿露,尔虞我诈,猜测算计,已然让父亲生出倦怠之心。所以多年经营着一家小型棉纺厂,不再有所突破。棉纺厂的效益虽然不是十分可观,但豫哲家里的生活已算殷实。多年的相处,父母已经将吵架当成家常便饭一般,随时随地都会发动战争,让豫哲烦闷不堪。加之高中的学业压力很大,所以他几乎很少回家。
他说,北北,两个性格迥然相异的人生活在一起,不要企图改变对方,这样只会让彼此在激烈的争斗中头破血流。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出问题所在,突破自身的缺陷,以适应对方,使相互生活趋于一种相知相惜的完美。尚在念高中的豫哲,已经对爱情对婚姻持有毫无保留的牺牲之心。被他爱着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女人。
北北说,我是一定会走的,离开家。那天深夜,北北失眠,凌晨两点多,躺在身边的小可呼吸均匀,早已酣然熟睡。她起身去客厅倒水喝,看见独自坐在沙发上发呆的豫哲。
还剩下两个多月就要高考了。那是第一年开始实行高考提前一个月的制度,全国却意外的经历着一场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性肺炎。无奈之下学校只好提前放假,考前的复习显得更为紧张。
“你打算考哪个学校?”豫哲问。
“不知道。”对于未来没有把握的事情,她从不下定论。高考对于她来说,也许是目前唯一一件可以改变命运的大事,过分重视引起了她的过度焦虑,进入高三开始,她就持续失眠,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大声痛哭。小可仍旧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即使她考不上,她的父亲也会花钱为她买一所很好的学校。
“你呢?”她问。
“你会留在这里吗?”豫哲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我是一定会走的,离开家。可是也许我会选择在这里继续上学。”这个城市有很多可供选择的高等学府,教育状况位居全国前列,这是它的优势所在。每年除了本省的考生会选择留在此地之外,还会有不计其数的外省考生纷纷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