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王朝的自私与鲁云的讽刺
舒鑫轻抿嘴唇,两个小小的酒窝像两个圣女果一样可爱,她是拿着一瓶“幸福”进来的,使我又想起了那天她从未开启的那一瓶。
余亮轻推我,问道:“她叫什么名字?”我下意识说道:“舒鑫。”“原来她叫舒鑫。”余亮长长地说,像是在叹息,我猛地回过神来,舒鑫已坐下了,我赶紧追问道:“什么意思?你认识?”
余亮正要与我说,王朝和鲁云进来了,就闭口不在说了,我们和他们虽同住一个屋檐下,但不住一个心房,就像《重案六组》里龙兴国与他的铁哥们,到最后依然会形同陌路。
王朝坐下来,左右看看,似乎在瞧什么,而后忽然扭过来对我说:“新儿,你看上的那姑娘貌似与他对象很恩爱啊!怎么回事?”我知道王朝此人一向喜欢讽刺别人,而且还很自私,我正还口,鲁云说了一句:“新儿,你太厉害了,别人食剩下的你都视若珍宝。”说完挑挑眉毛,似有所指。
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他难道一向以贬低别人而自娱吗,他难道不觉得他这样说实在是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吗,从此以后,我认清了鲁云这个人,不仅清高自傲,还很嘞渍〔垃圾〕,极其虚伪,又瞧不起他人。
我瞪起眼睛,说道:“哪有你厉害,你啃的都是潘金莲儿啊!”王朝顿时将嘴里的一口火烧喷了出来,哈哈地笑道:“新儿,你文采太好了,不愧是已经上了版报的人呵!”鲁云尴尬一笑,似乎也感觉刚才说话有些过分,不过我看到他眼里的确闪过一丝鄙夷和愤怒,余亮赶紧打圆场,“昨天去那个拉面馆了,换了老板了,你们去了没?”
王朝一听,微微惊讶道:“没有去,中午咱就去吃一顿,看看好不好吃了。”余亮笑着说道:“恩,中午一起去。”鲁云也恩了一声,我也说道:“一起去。”
叮地声音刺耳的响起,上课的时间到了,是讨厌的英语课,那个老师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叽里哇啦地一句也听不懂。
其实在这段时间,还是还几个老师是非常不错的,比如文学概论老师任晓丽,人长的不算很美,但有很强的文学素养,是最让我钦佩的人之一,我还拿着自己写的诗歌给她看,之后她给的评价是:整诗的断层太多,而且诗意表达的不确切。
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外面崎岖不平的土路,像一段段被巨大车轮碾碎后的残破景象,再由秋风扫过,漫天的尘土弥散在窄窄的小路上,仿佛要毁灭掉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第四节课还没有下,楼道里就已经开始有脚步声嗒嗒地传来,于是我们也急切地希望课早点结束,临近五分钟下课,楼道里疯也似的人群开始涌动,当我们等到下课铃声响,人群已满满的像过山车一样往前飞。
一班第四节也有课,是成纪堂,等了李安他们一小会儿,王朝和他们说:“咱去拉面馆吃吧,余亮说换老板了,去尝尝味道。”贾鹏赶紧嚷着说道:“走,走。”胡均、李安、马山也不好说不去。
李安高大的身影走在人群里面,无论在哪都是能够让那些矮个子们嫉妒一番的。
我们往外走,看见舒鑫和一个女孩相跟着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因为要去茅厕所以耽搁了一会儿,走出门口时,她俩已经径直走出校门口直路右转,不知去了哪里。
不知怎么,我忽然有些紧张和失望。
我和余亮走在最前面,他们走路奇慢,我趁机和余亮说:“上午你和我,是什么呀?”余亮扭头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对我说:“咱班学委和我说,有天见她和一个男的在市里来。”“咱班儿学委?”我不知道余亮在说谁,也没有想到他俩这么快就非比寻常了。
余亮见我不知道学委,显然松了一口气,又转身向后面的那六个说:“你们快点呗。”鲁云在最后面打电话,李安则用比我们都专业的省城普通话说道:“你俩走的太快,我们跟不上么。”说罢也不理采我俩,继续慢悠悠走在后面。
转过身,余亮对我小声说:“省得他们突然串上来听到,学委叫张清,以后就是咱班的学习委员了。”“我怎么不知道啊!”余亮继续说道:“哦,她和老谢说了,周日班会上就知道了,有天张清见她了,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可能是和她男朋友闹别扭了吧。”我随意猜测道。
一阵尘土飞起,我们飞快向前跑,跑到马路上时,前边不少校友,真不知她们怎么走这么快,李安在三产超市买了盒中南海,鲁云买了盒云烟,贾鹏买了盒软盒红塔山,之后我们才一路走到那个拉面馆。
拉面馆果然换人了,原先桌子地下全是纸,现在都摆上了塑料垃圾桶,我点了一小份红烧牛肉拉面,碗很小,量也少了一点,关键是酱油少了,看上去不再是那么红丢丢的了。
“味道还不错。”王朝说道,李安也附和着说:“嗯,不错。”他们要的爆炒面,先吃上了,也就先品评了一番,我的拉面也不错,但我不喜张嘴去谈论饭菜。
“红烧牛肉拉面六块,小份五块,爆炒面七块,炒米五块,一共四十九块。”那个小孩说道,声调听起来很有趣,一高一低的,各自掏各自的钱,王朝没有零钱则让李安垫付了,说下午还。
我实在是不愿意走这条土路,太恶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铺上一条崭新的水泥路。
学校里落满了杨树的叶子,也不时地飘荡着柳絮,白洋洋一片,操场上,宿舍旁,都可以看到它们轻灵的身影。
有一些人中午是有惯性睡眠的,不论什么天气,午休都是其必修课。
下午是阅读课,鲁云则非常胆大的没有上去,在宿舍休息,我们仨拿着笔和本匆匆走了上去。
“真大呀。”我感叹道,余亮也感叹道:“嗯,是挺大。”余亮拿了《千年一叹》,王朝拿了本《希腊神话故事》,我拿了本《古文观止》,边写便摘抄,遇见有感同身受的句子就拿起笔重重的写道本子的最上沿。
从这里可以看见外面,很干净,远远的也能模糊瞧见云海卫校,一片片的建筑,仿佛都在印证云海的强大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