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慢吞吞地忍着痛打出这篇文章,因为我想向大家求助:我该坚持下去吗?大家请给我留言,给我留下走出迷茫的方向牌吧!
  第四章 水的成长
  第一节 水的成长
  水,就像孩子,他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
  山,就像父母,虽然他们在一天天的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沉稳,让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两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的长大。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
  渐渐的河流明白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么顽皮了,他们涌起河水,静静地舔着大山的脚底,好让大山站麻了的双脚放松放松。
  儿女也明白了,他们端着一盆温热的水,放在刚下班回家的父母脚边,为他们脱下鞋,用水温润着父母的双脚,用手感受他们趾间的粗糙。
  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那种微笑。
  渐渐的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着。
  终于,河流来到了入海口,曾经雀跃灵动的它,汇入了深沉的大海,学着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此时百万吨级的轮船载着货物载着旅人在它广阔的洋面上行驶着。
  点评: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予以了话题极富生活化的鲜活,而亲情、血缘关系的自然生发、联想,又使得话题思辨思想有了生命化色彩。作者构思十分精巧、生动。全文以明快、活泼的语言,既完整地记叙了在父母关爱、呵护下儿女成长的过程,又极其形象地点出溪流渐渐汇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的题意。文章清新自然,思路明晰,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第二节 画
  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
  ——题记
  张副市长的妻子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她对张副市长很是体贴,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对张副市长也很顺从,购置个三五十块钱的家当也得张副市长开口同意。
  张副市长不抽烟不喝酒,闲时就爱个画画。
  这天,张副市长正在家里画兴正浓呢,“得意楼”酒楼的孙老板找上门来,“哟!市长雅兴高啊,画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画也是略懂几分呢。”一听是位“画友”,张副市长高兴了,放下架子,沏了两杯茶,与孙老板谈得很是投机。
  临走时,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酒店刚好缺幅画,这张正合适,不如市长您就割爱把它卖给我吧,市场价,两万五!”
  张副市长虽然平时画画自我感觉不错,但两万五的高价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画艺不精,这画是画着玩的,你还是去正规地方买幅画挂在店里吧。”
  “市长您就别谦虚了,您看这幅画虽然还未作完,但气势不凡早就看出来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爱?”
  争执不过,张副市长只好答应他三天后来取画。
  不一会儿,张副市长的妻子买菜回来了,张副市长把事情跟她说了一下。她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张副市长一听,心里大吃一惊,原来那姓孙的是想找借口贿赂我哪!张副市长连忙把未完成的《奔马图》收起,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不久,张副市长转正。
  多年后,已退休的张市长收捡老伴的遗物,一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掉了出来。张市长翻开一看,“百竹图”、“一等奖”几个字映入眼帘。
  张市长顿时明白了,敦厚的妻子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收下不该收的钱;向来不说谎的她也“机灵”了一下,对自己说了谎……
  张市长抚摸着通红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第三节 水边的女人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
  ……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海棠诗社或许就是一次吧。当你写下“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时,你的灵动已无法更变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纨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置可否,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汝——水边的女人……
  点评:本文真正要写的是《红楼梦》中的“汝”——林黛玉。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还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在灵动的水边,她写下了《葬花吟》,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智者乐水”,黛玉这位“智者”,这位“水边的女人”,为着“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将“一泉清流”,将“水的灵动”演绎到了极致。文中所引的诗句,信手拈来,活泼灵动。小作者在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内,写出这样构思新颖,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实属难能可贵。
  第四节 《孔雀东南飞》新传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