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当说到哈家堡筑成的方法时,王化贞很担心的提出。“这样浇灌。土质疏松难道不怕出现坍塌吗?”
哈大全挠挠头很无奈的说:“王大人。末将不是没钱吗?也只能用这个办法先凑合了,您看看我那些兵的装备,像样的武器实在不多,都是就地取材凑合出来的,就是这样还不够分的呢。”
王化贞想想也是,那些狼牙棒和竹竿子,给王化贞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王化贞简单的视察了哈家堡之后高高兴兴的走了,很快一封请求任命哈大全为参将总都哈家堡兵马的奏章送往北京。上面的批复很快就恢复回来,批复洋洋千言总结出来也就两个字:同意。
现在朝廷完全信任王化贞,对王化贞的任何要求都答应,只要王化贞把努尔哈赤挡在辽东,不要让贼人在往前走一步了。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但历史证明,这个愿望是没法实现的。
王化贞是个有能力的人,但努尔哈赤是个更有能力的人,两个人的重量级不再一个档次上,王化贞注定要失败。
一个刚刚穿越来的哈大全,还没有改变历史的能力。他穿越的结果,也就是让王化贞多了几千兵,多了一个漂亮的小妾而已,没有其他的了。
哈大全当了官,他的手下也跟着当官了。
王八一、赵卫、赵士全部升为千户,当听到任命时,三个人兴奋的浑身抖,连跪地谢恩都忘了,激动的,也是必须的。
随后三人誓赌咒誓死追随哈大全。
哈大全很满意暗自决定给三人找媳妇,把三个人彻底的绑在身边,他们的媳妇孩子就是人质。
除了三人之外,还有更激动的人就是朱敦。
作为曾经打劫过哈大全,后来成了俘虏又成了狗头军师的朱敦来说。升官是没指望过,不被砍头就不错了,按照朱敦的想法,他能给哈大全当个管家,也就是混到头了。没想到,哈大全一句话,就让朱敦成了军中的监事。
从8品的小官,可也是官啊。
朱敦这个人的人生历程实在很据戏剧性。他从小读书,连个童声都没考上,其后不得不给人做账房,因为手脚不干净,被法办送官,判充军被送到了辽东。后来又因为生活所困当了强盗,还是很失败的强盗,带着一百多人去抢劫,结果全军覆灭还做了俘虏。
如果哈大全心黑一点,朱敦的骨头都已经烂没了。
朱敦之前的人生是失败的,很失败,彻彻底底的失败。
就在朱敦以为下半生也要默默无名的失败下去的时候,一张馅饼从天上掉了下来,并且没有毒,这把朱敦幸福的直接昏了过去。
“冒烟了,终于冒烟了。”幸福的朱敦开始说胡话。
哈大全这个气啊。“是。是冒烟了。你啊。也就这点出息了,我手下怎么就没有一个正经八百的读书人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哈大全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特别是历史书。
安排了手下四个男丁,接下来是王张氏的安置问题。朝廷没有封女人做官的传统,虽然明朝的社会风气,还不是特别的守旧,可女人想当官也是不可能的。除非反穿越到思想解放的现代,或者是女人当皇帝的唐朝。
王张氏只好继续当黑干部了。
为了补偿王张氏,哈大全把王张氏的两个儿子,也是他的两个干儿子王家宝、王家贝提升为了百户。按照哈大全的理论,他的两个干儿子,只有7岁就已经上阵杀敌砍死几百个后金军,很有乃父之风。
王张氏自然是感恩戴德,从哈大全认她的两个儿子为义子开始,她已经和哈大全绑在一起了,死心塌地的为哈大全卖命。为了自己儿子的生存,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
现在儿子的前程有了,王张氏更死心塌地的跟着哈大全。
同时升官的还是和哈大全最初在一起的四十个老兵,他们全部都弄了个百户的官位。哈大全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很是得人心,也让大家知道,只要跟着哈大人干,是绝对有前途的,能升官也能财。
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忠心。
在大家都感激皇帝,感激朝廷,感激王巡抚,然后再感激哈大全的时候,一个人明白的看清了情况,半夜偷偷的来找哈大全。
这个人就是王八一。
当时哈大全正与婉儿进行沉默对抗,心情郁闷无比,有人来找,正好出来透透气。
“大半夜的。你找我啥事。”
“我不会说话。我就是想说。末将一辈子都追随主公。如有二心天诛地灭。我的一切都主公给的。我王八一一生都不会忘记。”
哈大全很感动,他把王八一扶起来。“八一啊。你的心我知道。只要你跟我混。我哈某人是不会亏待自家兄弟的。从今天起。你就是哈大全的亲兄弟。”
“谢。主公。”
赌咒誓都免了。
一句誓言,一生追随。
王八一说到做到,他一辈子都没有背叛过哈大全。
第35章 为将辽东。窘迫。
为将辽东 第35章 为将辽东。窘迫。
哈大全从一个白丁,一下子升迁到了参将。
这简直就是坐飞机一样的升迁度,多人都觉得奇怪。哈大全却不觉得奇怪,并不是因为他知道原因,事实上他啥都不知道。
在哈大全看来,能够升迁到参将,是靠老丈人余芥的门路,还是送给王化贞的贿赂,很简单的解释,也很合理。
不过这些还不够让哈大全从一个白丁直接升迁到参将。
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哈大全的舅哥余义。
对于哈大全的跳高式升迁,余义心里满是疑问。他没有去问父亲,而是去找大哥余信,因为余信读的书比较多。
余义很气愤语气也很愤怒。“大哥。父亲怎么把如此的高位给了个野小子,反倒把亲生儿子丢在一边。”
余信看着弟弟,不由得苦笑。“都让你多读一些书,你偏偏不听。”
余义不愤道:“这和读书有啥关系,跟我同僚的虽然都是些蛮人,就只会写名字,不过人家把总兵、参将、游击官位混到了手,还是靠拼杀得来的官位,可是姓哈的有什么功劳,就能一下子升到了参将,父亲也只给我求了个都司的官位,真是叫人不愤,我不服。”
余信从书架上拿了本书放到弟弟面前。“这本书,你还没看过吧。”
余义看了眼,是一本杂记,余义念出书的名字。“北府兵录。这等杂书我可没看过,也只有大哥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余信耐心的为弟弟解释。
自从汉末天下大乱,从三国分立到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乱世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在这中间伴随着大乱,也产生了大量流离失所的流民。这些流民可不是单独行动的,如果单独逃难,恐怕要被人抓了吃掉。那个时候地都没法种,能吃的也就只有人了,在战乱的年代,人吃人是常有的事情。
为了不成为别人的食物,而把别人变成食物,流民开始自觉的组织起来,并形成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些流民后来被东晋政府整编,就成了史书中的北府军,而流民武装的头领就是流民帅。
余义大概明白了一点,他也不傻。“大哥的意思是,姓哈的在朝廷眼里,不过是一个流民帅,一个土匪头子。”
余信点点头说:“正是如此,王巡抚把哈大全当个宝,以为捡到了几千大兵,可朝廷确把哈大全当成了流氓帅,对待流民帅,只要愿意归顺都会许以高官,他手下有多少人,就封多大的官,但绝无前途可言,等时机一到,这些人的手下会被逐渐遣散,哈大全最好的结果就是回家去种地,如有不轨,砍头是免不了的了,就是可怜了我那妹妹婉儿。”
余义哼了声。他对婉儿没啥感情,婉儿是通房丫鬟生的,是被余芥侧室和小妾排挤的对象。余义也是庶出受母亲,对这个妹妹,没有任何感情。
余信虽然是正室的儿子,对婉儿也是如此,不过书读的多了,知道含蓄不会轻易表达出来。
严格的讲,余家对哈大全并不重视,一切都只是台面上的客套话,一旦涉及基本利益,就会和哈大全撤得一干二净。
哈大全不知道,但他以后会知道的。
哈大全还在乐呵呵的给手下升官,借着官威继续招兵买马,可很快哈大全就现了问题。
虽说现在是朝廷的兵了,可军费和物资,却没见到多少。就连运来的粮饷也只有三千人的份,可哈大全手下的兵丁已经有七千多人了,大家只能领一半的工资,剩下的一半到那里去要。
“这个。”哈大全为难了,手里没钱啊在这样下去,搞不好回生兵变。
哈大全派人去广宁要军饷,得到的回复是,物资不足,要哈大全自行筹备。只要来了一车打造好的箭头,如果哈大全不派人去,恐怕连这一车箭头也没有。
王化贞也是没办法,朝廷不给银子,他难道要自己掏腰包,只好让哈大全自力更生了。最近王化贞也想明白了,既然朝廷要打压哈大全,他也只能袖手旁观,冒冒失失的掺和进去,搞不好会跟着倒霉。
军饷不足,眼看就要支持不下去了。
哈大全找来了朱敦。“朱先生。你可得给我想想办法。”
朱敦升了官现在工作积极性级高,作为监事也是哈大全军中的后勤部长,朱敦知道现在军饷不足,军械不足,就连粮食都不足。
现在才刚刚是七月,离粮食收成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