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哈大全把讲解的任务交给了朱敦,很快王八一和赵士就领会了领导的意思,现在粮食不够,领导想出去抢一把,唯一让两人意外的是,领导要他们去蒙古那边抢牛羊回来吃,这可是个高难度的任务。
  蒙古人是马上民族在草原上漂浮不定,没有固定的住所,特别是在夏季,蒙古各部都是追逐水草而居的。
  要在茫茫的草原上找到蒙古人都困难,更何况是带兵去抢劫了。
  哈大全在满意于自己的决定。
  “八一啊。你没当过强盗,这次出去你挺赵士的调遣,等有了经验,我让你们分兵去抢。”
  赵士与王八一,哈大全更信任王八一,这小子机灵,知道什么时候表忠心,所以抢劫的事情,要赵士来牵头,王八一辅助,有功劳大家分,万一出了问题,上面追究下来,赵士去背黑锅,没有王八一啥事。
  赵士不知道哈大全的想法,反倒无比的感激,领导信任啊。
  王八一不表意见静静的听着。
  四个人挨着脑袋在聚义厅里商谈到半晚,商谈的结果就是没结果,其实也不是没结果。
  就这四位的文化水平,出谋划策就别想了,哈大全虽然现代知识丰富,可经验不足,又属于临场挥型选手,事情不*到头上,他是想不出好主意的。
  会议的最终结果,还是一个字“抢”。
  没有任何的计划,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四处游荡,要抢特定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计划就不用做了,哈大全给了赵士一千骑兵,这是哈大全所有的骑兵了,其中有三分之一骑得是驴和骡子。
  按照哈大全的指示,赵士带兵连夜出,绕过广宁进入鞑靼领地(也就是蒙古人的领地,在百年前改回了原来的名字。鞑靼。),遇到一个抢一个,遇到一群抢一群,抓到壮丁拉来当兵,家属当人质押回来,所有的牛羊都要抢回来。
  第一期计划为二个月,这段时间哈家堡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哈大全还要含着眼泪花私房钱,就这样赵士和王八一出了,带着了哈大全手下所有的骑兵,带着他们打劫的目的,还有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为了顺利的追击到蒙古人。
  哈大全特别挑选了三十条凶猛的藏獒跟着赵士和王八一出征,借助藏獒灵敏的嗅觉,他们能够更加顺利的寻找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并起突如其来的攻击。
  “哈家堡的未来就拜托你们了。”
  哈大全对两人抱有极大的希望。
  当他们回来时,他们给哈大全带回了胜利的果实。
  同时也有人让哈大全无比失望。
  第38章 为将辽东。我要下海。
  为将辽东 第38章 为将辽东。我要下海。
  赵士和王八一带走了所有的骑兵,所有的马匹、驴和骡子。
  如果不是嫌牛跑的慢,山羊又太矮小没法坐骑,哈大全会把所有的牛和羊都配上骑士全部派出去。
  哈大全的动作当然瞒不过王化贞的耳目。
  明朝是个很神奇的时代,这个时代商业达,工业得到展,虽然国家很穷,通货紧缩(没有足够的白银。官府印的纸币同等于废纸。),但物资十分的丰富,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可惜这个萌芽覆灭在了战火之中。
  同时明朝还有更达的特产,就是特务机构。
  锦衣卫和东厂的细作渗透入了整个大明的各个角落。
  据传说,地方官员晚上在那个小妾的房里过夜,用了什么样的姿势,在皇宫里的皇帝都知道。
  恐怕啊,简直就是恐怖片。
  哈家堡也不缺细作掺杂在其中,哈大全私自出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王化贞耳朵里,私自出兵的行为在当时等同于造反。
  王化贞看到报告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看错了。”所以王化贞再次确认了一下,接着王化贞感叹了。“猛啊。真是猛啊。”
  这就是王化贞给对哈大全的总结,王化贞并没有派人谴责哈大全。人家连饭都要吃不上了,你不给钱,难道还要拦着人家自凑粮饷,做事不能做太绝,王化贞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哈大全的骑兵顺顺当当的绕过广宁进入到大草原。
  广宁在当时就是防止蒙古人入侵明朝辽东领土的屏障,现在整个辽东都被后金占领了,现在变成了防御后金。
  王化贞在广宁期间从来不害怕蒙古人,不听话的,敢捣乱的,全部砍死,老实来做生意,交换商品的,只要老实交税,王化贞还是很仁慈的,所以从王化贞到了广宁之后,蒙古人一直都很老实。
  这种友善的关系原本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的,但就在几个月前,沈阳因为成内的蒙古饥民叛乱实现,数万守军全军覆没,王化贞对蒙古人唯一的一点好感也变成了仇恨。
  对于哈大全派人去抢劫的行为,王化贞选择了沉默,把锦衣卫的奏本拿去垫了桌脚。
  在王化贞看来,哈大全出去抢劫是个人行为,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出去抢劫的人走了,可缺粮的问题无法马上解决。哈大全还在愁,每天都要把朱敦叫来,在精神上摧残一下。把朱敦*的,整天抱着账本说胡话,谁管他要钱粮,他就跟谁急眼,那眼神简直是在看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样。
  就在哈大全坐在聚义厅里愁的时候,一份抵报送来了。哈大全现在也算是官了,按照规定,他每个月可以收到一份抵报。为了让哈大全了解局势,王化贞叫人把最近六个月的抵报一起送来了。
  哈大全在抵报中看到了一个名字“毛文龙”。
  一个传奇般的猛人。
  毛文龙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不过最有名的,还是他的两个手下耿精忠和尚可喜,著名的大汉奸。毛文龙活着的时候,能压住这两位,等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没过几年,耿精忠和尚可喜就背叛了明朝,跑到清朝那边去了。
  而且在清朝建国后与吴三桂一起被封为三藩。
  当时袁崇焕还没有出场,毛文龙要死还得几年,至少得等天启皇帝死了以后。
  哈大全对这段历史没多少认识,就算哈大全认真上历史课,高中教材里面,介绍明朝末年的历史也少之又少。
  哈大全虽然不了解历史,虽然不知道毛文龙何许人也,虽然不知道毛文龙手下有一对叫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历史名人。但他得到了一个启示那就是下海,现代点的解释就是经商,下海做生意才是生财之道。
  辽沈失陷时,毛文龙还是都司,因为辽阳失陷的太快,毛文龙带着二百多人掉队了,身陷敌后,逃跑的明军顾不上他,追击的后金军部搭理他,当时的毛文龙成了地地道道的弃卒,他当时有几个选择。
  第一找个山头,带上手下的兄弟潜伏下来,当几年山大王,等着明军大反攻。
  第二解散队伍。往脸上摸几把黑灰,混进难民之中,脚底板抹油,溜出山海关,跑到关内去。
  第三就地不走,等着金军现他们,然后整队投降。
  在旁人看来毛文龙只有这三个选择,很快毛文龙作出了第四个选择“下海”,他带着人跑到海边找了几艘船出海了,他没有逃,而是跑到后金的后方捅了一刀,在所有都逃跑的时候,毛文龙选择了进攻,这是纯爷们的表现,然后被后金赶下海,跑到皮岛钓鱼去了,介于毛文龙的战功朝廷升毛文龙为总兵。
  王化贞把毛文龙当成了宝,只要毛文龙要的他都毫不吝啬。
  现在哈大全有主意了。
  “我也要下海。”
  朱敦马上提出一个严峻的事实。“主公。我们这离海也太远了吧。”哈家堡所在的地方,可是地地道道的内6山区,还是贫困山区,要想下海,恐怕要来一次大搬家,按照成本核算,哈大全不用搬到海边就破产了。
  哈大全马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现在下不了海,我们可以下水啊,附近不是有条辽河吗?不是还有大凌河吗?”
  “是。是。”
  朱敦擦了把汗哈家堡的位置很尴尬,正好在辽河与大凌河的中间位置,下河是比下海近一些,可是也够远的了。
  考虑到辽河边驻扎着大批后金的士兵,朱敦建议哈大全借大凌河下水,那里是自己人的地盘,至少现在还是自己人的地盘。
  为了银子,为了粮食,为了美好的生活,哈大全迫不及待的出了。
  挣钱的事情哈大全指望不上手下人。
  还在哈家堡的朱敦、赵卫和王张氏,都不是做生意的料。
  哈大全只好亲力亲为。
  第39章 为将辽东。再议。
  为将辽东 第39章 为将辽东。再议。
  三岔河防线构成,广宁一带刚刚出现一丝平稳的气象。
  这时在辽东官道上就出现了一队奇怪的队伍。
  三十只硕大的獒犬吐着舌头,奋力的拉着一辆原本应该由牛拉的大车。在这些獒犬的身上绑着原本属于偶蹄类动物的背带,原本凶猛的动物,看起来无比的温顺,因为在旁边跟着一个更加凶猛的黑子。
  有狗王黑子在,没有一直獒犬敢闹事。
  现在哈家堡里没马、没驴、没骡子,牛都要留着耕地。用人抬路还太远,哈大全要出行拉车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羊,一种是狗。
  考虑再三哈大全选择用狗拉车,哈大全不敢想象一群山羊拉的车会是什么样子。
  轿子就算了,哈家堡到义州路很长,哈大全没有虐待属下的倾向。
  哈大全舒舒服服的坐在这辆奇异的大车上,附近看到的平民纷纷走避,怕惹了拉车的獒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