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王八一、赵卫、赵士都升迁为游击将军。哈耿、张佰强、许尚志、熊宽、荀一龙、纪大海等六个小弟也都升任为参将。按照战时的功劳,升任千户、百户的老兵也有一百多人。
  像王张氏这样的黑干部,没有升官,不过王张氏两个8岁的儿子,现在已经是千户了。厉害吧。8岁就是千户。
  秋月、芳文、昙花、九月四个侍女也升不了官。继续当黑干部。
  纯三郎也在当黑干部。
  哈大全手下已经是兵强马壮。
  就是这样,哈大全还是觉得人手不足,因为哈大全手下的正规军、蒙古骑兵、女营等兵力达到五万余,这么点管事的军官,实在捉襟见肘。
  而且在大凌河之战中。
  人才不足的弊端暴露了出来,哈大全急需大量有用的人才,特别是一个能运筹帷幄于千里的军师型人才。
  中午时分,哈大全等的船来了,一艘军用的三帆巨舰,在军舰的两侧分别配备了十二门弗朗基火炮。这是明军为了运输军需辎重特别建造的,普通海盗不敢上前打扰。
  船靠岸,放下船板,从船上走下一芊芊的倩影。
  “婉儿。”哈大全快步上前。
  “相公。”数月不见,婉儿还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跟在婉儿后面的丫鬟香草,站在那里使劲使眼色,婉儿就是不为所动。
  哈大全心中无限的漏*点,被那冷漠的表情完全浇灭了。
  “回来就好,这段时间还习惯吗?”
  “还好。”
  “那就好。”这对夫妻的关系,也够一受的。
  跟着婉儿下船的还有哈大全几个重要属下的蒙古妻妾,还有他的干儿子王家宝、王家贝。
  这些女孩子的家族,要么实力很强,要么对哈大全绝对忠诚。至于那些摇摆不定的,他们的女儿在战时都送了回去,等努尔哈赤退兵了,愿意回来就回来,不愿意回来,哈大全也没叫人去接。
  明事的属下干脆一书休书送出去,人都不要了。
  护送婉儿回来的是许久不见的尚可喜,这小子各自长高了不少,一年不见,加上海上的历练,现在已经是个黑塔般的小伙子了。
  “末将参见哈总兵,毛总兵要我向您代好。”
  “替我谢谢毛总兵。可喜。我们快一年不见了,你替我送家眷回来,我准备了酒席给你接风,可要赏脸哦。”
  “末将多谢将军。”
  “这边请吧。”哈大全拉着尚可喜表现十分的亲切。
  家眷被直接护送回了哈大全住的行馆,哈大全望着婉儿的眼睛,没有找到一丝久别重逢的激动,哈大全觉得仿佛有一块巨石轰在胸前。他心中的千般柔情,万般思念,一下子被彻底的粉碎了。
  她还是不愿意对着我笑。
  哈大全很失望,婉儿离开的几个月里,他是夜夜思念。
  可婉儿并不想他。
  真的不想吗?
  婉儿面无表情的上了马车,跟着上车的香草埋怨道:“夫人。你怎么这样,将军来接您,你总得给一个笑脸吧。在岛上的时候,你不是一直在担心吗?”
  “他不是还活着吗?”
  “感情。您盼着将军死啊。”香草都为哈大全抱屈了。
  婉儿训斥道:“修的胡说,小心掌你的嘴。”
  “你啊。刀子嘴,豆腐心,你们这样要到什么时候啊。”
  “你还说。”
  “不说了。不说了。我都懒得管了。”
  婉儿轻撩开车帘向外张望,见哈大全拉着尚可喜有说有笑的往饭馆走,便放下了帘子。吩咐外面说:“启程吧。”
  老婆不给好脸色,哈大全只好拉着尚可喜去吃工作餐。
  中国人的习惯就是在酒桌上谈工作,谈生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都喝的晕乎乎了,哈大全摒去左右开始说正事。
  哈大全拿出本账目交给尚可喜说:“这是一季度的账目,你先看一看,我把份子钱带来了,你走的时候可以带上。”
  “这账就不必看了,哈大人的信誉,我们还是放心的。”
  “还是看看吧。”
  尚可喜说是说,还是仔细的看了一遍。哈大全和毛文龙之间的关系,是用利益连接在一起的,亲兄弟明算账,为了更长远的合作关系,更深入的合作,得到更多的利益,账目一定要清楚准确,一定要尊重你的合作伙伴。
  “哈大人真是信义之士。”尚可喜看完帐赞叹不已。
  跟讲信誉的人合作,做事就是顺当。
  第102章 台前幕后。生意。
  正文 第102章 台前幕后。生意。
  “世间万物都可以明码标价。”——哈大全d版。
  ……………………………………
  这个观点在应用的时候,需要掂量一下的。给万物标价,并不代表什么都可以卖,钱是好东西,可一旦为了钱,失去原有的目标,人们很快就会觉得得不偿失。
  钱,可以是一个秤砣,她能评量人的心。
  比如毛文龙。这个人混混出身,后来从事一个服务产业“算命”,没读过多少正经八百的书,杂学术数到看了不少,本人是个很能忽悠的人。后来到辽东混了个都司的军职,还是走后门搞到的关系户。
  按理说,这么一个人,怎么看都不想拥有坚定的意志。
  可就是毛文龙,在所有逃跑的时候,他举起大旗高喊进攻。
  看过这位仁兄的简历,哈大全树起拇指说:“了不起。”
  毛文龙看过哈大全的简历后说:“他和我是一路人。”
  好眼力啊。毛文龙是混出来的,一眼就看出哈大全也是混的,两混混,自然是一路货色。
  毛文龙也希望能够与哈大全展开更多的合作,因为哈大全是个实在人,所有买卖提前签合同,一切按合同执行,不多贪一分,也不会少拿一分。而且哈大全在自己挣钱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合作伙伴的利益。
  做人真厚道啊。真讲义气。
  该算的帐,算完,大家皆大欢喜。
  哈大全这时又拿出一本账册,打开第一页,推到尚可喜面前。在这本账册上,只有一项纪录,白银二十万两。
  “哈大人。您这是?”尚可喜敏锐的感觉,有笔大生意要上门。
  “这是二十万两白银,我想拖毛总兵帮我购买几艘可以跑商的武装商船。”哈大全强调,“属于我的武装商船。”意识很明确,我要控制自己的船队,不能总把主动权放在毛文龙手里。该是扩大经营的时候了。
  尚可喜没有马上答应,他犹豫着。
  扩大经营不一定是好事,得先看看市场情况,盲目的扩大,会造成货品的降价,和无序的竞争。现在辽东的生意,以哈大全和毛文龙联合独大,哈大全要扩大经营,难道要抢毛总兵的份额。
  朋友归朋友,关系钱的事情,可不能马虎了。
  说到底,哈大全和毛文龙是利益共同体,不是真的生死兄弟,就是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更何况是他们。
  哈大全看出尚可喜的犹豫,他说:“我岳父余芥刚刚调任福建福州知府,这么好的条件不用可惜。我想用这个机会跑跑货,毛总兵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一起干。现在海上乱,船多一起走安全。”
  尚可喜一听精神来了,毛文龙走私都是用军船夹带,购货都是在登州附近置办的,价格高不说,质量和良伪不齐。如果能够到福建的富饶之地进货,成本会节省很多,钱自然也会挣更多。以前毛文龙怕被人弹劾,不敢参与大规模走私,也就呆在皮岛,用军舰夹带点货物,向路过的走私贩和外国商人收点保护费。
  现在机会来了。
  如果有福州知府护航。做点走私生意,不想赚翻都难。
  哈大全笑哈哈的说:“细节。我们可以慢慢谈。”
  尚可喜连连点头。“当然。当然。”尚可喜是个聪明人,清开国三大藩王的职务,可不是混出来的,他是真有本事。
  眼前商机难得,回去报告毛总兵,就又是一件大功。尚可喜马上表示说:“何必如此。不就是几条破船吗?用得着这么多银子,我和毛总兵说说,去朝鲜那边要上几十艘都不是问题。”说着把账本往哈大全面前一推。
  要是以前,哈大全会把二十万两银子收回去,能省就省啊。
  可到了义州之后,哈大全看着一片片废墟,看着落魄的王五爷,看着王老虎的墓地,看着市井中的一切的一切。
  哈大全感悟了某些说不明,道不白的东西,这是一种感觉,一种很难说清楚的感觉。
  这种感觉告诉哈大全,如果他收回二十万两银子,买船的事情就别指望了。
  哈大全把账本推了回去说:“这怎么好,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
  尚可喜怕哈大全反悔,立马把账本揣进了怀里,露出很缺德的笑容,坏坏的说:“其实要弄船一点都不难。”
  经过尚可喜的解释,哈大全才明白,原来搞到船还真不难啊。
  明朝政府是禁海的,这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其中官方开海,只有朱棣的时候开过几十年,后来提出开海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但很多年过去了,民间走私,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官府也懒得管,只要不反抗朝廷,不去当海盗就行。
  现在登州的水师,是因为辽东战事紧急,迫不及待组建的。
  要在大明弄条船是不容易的,民间的船不归朝廷管,朝廷也管不了,朝廷的算就哪么几艘,户主都是天启皇帝,谁都不敢动皇帝的财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