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哈大全走过来让手下退下,他在下面具揣进怀里,丢下一句。“真没意思,这就是名动天下,仅次于戚家军的俞家军吗?他剩下的只有先辈的威名了。”
等于直说,剩下的人,不过是一群靠祖宗吃饭的二世祖。
俞咨臬没有爬起来,他用手捂住眼睛,泪水奔流而下。他哭了,心中满是屈辱了悲愤,他不恨哈大全,他恨得是自己,恨自己的无能。竟然把父亲的俞大猷一手建立的俞家军败坏到现在的摸样。
这不过是一场军事演习,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逃跑,如果面对的是倭寇,俞咨臬无法相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太丢人了,太丢人了。
远处观众席上,所有的福建人都觉得丢人。
俞咨臬也算是名将,俞家军在福建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下于戚家军,是福建人心中的骄傲,是他们能为之旋绕的资本,现在梦幻破灭了。
哈大全大大咧咧的伤了观众席,嘴里还骂骂咧咧的说:“没意思,真没意思,一点都不过瘾,我突然有点想努尔哈赤了,还是和他对砍最过瘾。”
朱敦、徐士安一起行礼说:“主公威武。”
“是这些人太饭桶,徐凌。”哈大全接过一件皮袍子批在身上。“帮我传令,军事对抗演习从今天起中止,让他们各回本部。就这些人在怎么练,也无用,不用在浪费粮食了,积攒点力气,等明年开春好好耕地吧。”
“是。”
太过分了。屈辱啊。
再坐所有的福建官员,福建人,都觉得脸上一阵的火热。
哈大全等于明说,福建的兵都是一群农民。
农民是个崇高的职业,他们辛勤的耕耘,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更多的人,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农民,大家都得饿死。
但作为军人,如果不会打仗,只会种地,绝对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守一方平安,可不是扛着锄头在农田中刨地,他们应该拿去武器出去刨人。
这时俞咨臬跪在雪地里,对着天际出不甘的呐喊。
这喊声响彻天际,突然让人感到一阵的凄婉、凄凉,俞咨臬哭了,许多福建本地人都哭了,因为屈辱,因为无奈。
哈大全没有时间去同情弱者,在战场上只有死人和活人的区别,弱者注定会成为死人,对注定要死的人,不用浪费同情心。
攻进一方的哈家军还在举着对方的军旗欢呼。
在场的福建人全部拉达下了脑袋。
这时一直不在的熊宽兴冲冲的跑了来,表情十分的兴奋。“主公,主公,好消息啊。”
“啥好消息。”
“澎湖海域出现了游历的荷兰战舰,还有一些海盗的战舰,看旗号应该是刘香和郑芝龙的人马。”
“真的。”
“千真万确,我已经再三确认了。”
哈大全乐了。“哈哈,有人砍了。”
四周的文官一起擦汗,难道只有砍人,才是最让你开心的吗?
哈大全不高兴都不行,他的目的可不是砍人。想要控制环中国海的贸易霸权,光靠商业手段是不行的,想要一次把所有竞争对手都打服也是不可能的,哈大全手下的兵力虽然多,要清除所有海上对手也是不可能的。
想要一点点的掌握海上霸权,得先把所有的高人都聚集在一起,打一仗。然后坐下来重新把各自的利益分配一下。
就好像英国人侵吞印度,一步步来,温和煮青蛙,等目标现不对劲,已经来不及了。
打仗不是目的,砍人也不是目的。
目的是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没有巨大的利益驱使,谁愿意开着船在海上漂,呆在6地上多安全啊。那年头的海船可不安全,没有无线电,也没有gps全球定位,万一船在海上倾覆,船员的结果只有一条,就是喂鱼。
第200章 千帆大战。郑芝龙。
正文 第200章 千帆大战。郑芝龙。
荷兰人和中国海盗组成了联军。
根据英国船员的交代,英葡联军,将联合福建总兵哈大全,对荷兰在大岛南部的要塞赤嵌城动进攻。打算把荷兰赶下海喂鱼,同时对日本侨领李旦的势力进行打击,然后垄断大明与日本、朝鲜的贸易。
如果按照英国人的交代,赤嵌城内的诸位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一旦陷入南北夹击的态势,荷兰人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
葡萄牙人是老牌的海上强国,英国打败了西班牙人之后,也成长为强大的海上帝国。
荷兰人的海上势力,已经走上了下坡路,面对两个欧洲海上强国,荷兰将军雷尔生没有足够的信心。
况且还要加上一个势力很大的大明福建总兵哈大全。
三强联手,赤嵌城的哥们仿佛看到了悲惨的命运。
就连刘方杰都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最没种的刘香提出。“不如我们先退往琉球和日本,避其锋芒,日后在途。”
也不怪刘香胆小,他在福建被哈大全打怕了。福建本地兵好对付,但几次与哈大全的主力相遇,都差点就被丢到海里喂鱼了,被打成这样,刘香的脾气早就被打没了。
刘香是海上著名的船主,也就是海盗头子,刘香都怕了,其他的船主自然不敢说话。
就在大家都害怕的时候,有一个历史名人站了出来。
“我反对,我等如果退到琉球和日本,恐怕永远都别想在回来了。”
大家一起看过去这是一个英俊的年轻人,李旦认识这个年轻人,是他从日本带回来的小老弟,这个姓郑,叫郑芝龙。
很有名吧。
当时的郑芝龙很年轻,很有朝气,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他野心勃勃的梦想成为海上的霸主,成为嘉庆年间大海盗汪直一类的传说中的人物。
李旦一直很欣赏郑芝龙,他去世后甚至没有把势力留给儿子李国助,而是全部交给了郑芝龙,可见其对李旦的喜爱。
李旦问道:“郑老弟,你有什么好主意,快快说来。”
郑芝龙走到大厅中间,高声说:“要我说打,不能弱了我们的势头,这一次我们退回日本,下一次呢?我们还要往那里退?难道要我们跟着雷尔生将军漂洋过海到荷兰去吗?”他又对雷尔生说:“如果我们一路退守,我相信雷尔生将军,也没办法向荷兰的国王陛下交代吧。”
雷尔生苦笑着没说话,要是被赶回荷兰,不用国王,军部就不会放过他。
“按照静海大师的说法,哈大全是土匪出身,匪性实足,嗜血如狂,我看到不是坏事,我相信哈大全也是出来混的,我们也是出来混的,很多规则是可以通用的,按照道上的规矩,我们先打,后谈,我相信哈大全绝对会坐下来和我们谈的。”
刘方杰站出来说道:“别忘了哈大全是从辽东出来,他和努尔哈赤打死打生,可从来没有真心的谈过。”他是要双方火拼,谈和,怎么能有机会把哈大全砍死。
郑芝龙才不会听刘方杰的。
“努尔哈赤是鞑子,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汉人。”
汉人,在当时的中国心中,这是一个足以自豪的身份。中华泱泱大国,在数千年的时间里都傲视全球,只有满人入关后,中国才慢慢的被欧洲列强反,在明朝中国是个很开放的国家。
弗朗基火炮,弗朗基火枪,在这时的中国十分流行。
万历年间,去朝鲜打日本人的明军,就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和火枪,其中三眼枪更是中国人的独特设计,领先于当时大部分的火器。而弗朗基火炮,基本可以自行制造了,质料比进口的都好。
不过放在宁远城头,后来炸死努尔哈赤的红夷大炮是进口的。
满清入关,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严格限制火器的制作,中国的热兵器展才慢慢的落后于世界。了清朝末年,人们甚至不知道火枪为何物,视英国侵略者手中的火枪为妖物,以为念念咒,求求佛就能避开子弹,白白死了许多的人。
严格的讲,中国的衰败,就是从满清入关开始的。
非吾族类,不但有异心,对中华文明也无法完全理解,搞到最后害人害己。
雷尔生卡巴卡巴眼睛,他觉得被郑芝龙貌似了,汉人是文明人,难道我们荷兰人都是野蛮人。
事实上,在当时的汉人眼里,洋毛子不过的蛮子的一种而已。
刘香担心的说:“哈大全势大,他旗下战舰近被艘,加上福建本地的水军,大小舰船可以达到上千艘,这一仗恐怕不好打啊。”
郑芝龙道:“未战先言败,刘船主的年纪还不大吧,怎么入老人般顾忌重重。”
“这个……”刘香不说话了。
反对者不说话,支持郑芝龙的人纷纷站了出来,郑家在海上的势力很大,虽然没有李旦这个级别的大波ss,小波ss还是有几个的。
郑芝虎、郑芝豹、郑芝莞、郑芝凤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大哥的决定,郑家五杰,五个小波ss加起来,就是一股很有影响力的力量了。
下面就该李旦和雷尔生表态了,他们两才是大波ss。
李旦完全同意郑芝龙的意见。“打,一定要打,不能弱了我们海船主的威风,要让哈大全明白,这里不是辽东,他还不能为所欲为。”
雷尔生也表态了。“我附议,伟大荷兰不觉怕任何的敌人,我们不能失去在远东的基地,为了国王了利益,为了王国的利益,我们必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