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这时不知那位仁兄的话,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不管谁说了以下的话,在出事之后,都不会出来承认。
  “你们怎么不开炮啊。快开炮。”
  说话的绝对是个官,说完这话,这位仁兄大概就走了。
  城头的炮一开火,满桂一哆嗦,心想:“这是谁啊。竟然违背我的将令,万一打到我怎么办。”
  满桂的预感很快应验了,城上的某位仁兄点炮的时候太激动,一哆嗦偏了准头,一炮直奔满桂同志。
  满桂同志第二次被自己人放倒了。
  “我干,到底是谁啊。”满桂昏倒前,出了悲壮的怒吼。
  满桂没有在醒过来,一直到他死,也处于昏迷状态。
  满桂的死,与袁崇焕应该没有关系。在同一天,他们一个南城,一个北城都在打仗。可看袁崇焕不顺眼的人,有意的忽略了这些,直接把开炮打满桂的事情按到了袁崇焕的头上。就算不是袁崇焕亲手点的火,也是袁崇焕指派人干的。
  朱由检本来就愿意袁崇焕,被人这么一说,对袁崇焕的疑心更重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朱由检彻底对袁崇焕绝望了,根据种种迹象显示,朱由检判定,袁崇焕不能在用了。
  不过要收拾袁崇焕还需要几天时间,至少需要七天时间。
  十一月二十七日,京城九门换防,一切准备就绪。就在这天,坚定的袁崇焕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左安门之战。
  袁崇焕背对北京城墙,面对后金大军,展开了他一生中最后的拼争。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开始了他最后的表演。
  于此同时,在马尾的哈大全收到了来自京城的玉佩。
  “出兵。”哈大全就丢下这么一句话。
  岳一荣和加隆青次都站出来反对。“主公,现在是十二,渤海湾已经完全冻结了,根本无法航行。”
  哈大全说:“我不管这些,出兵。”
  岳一荣和加隆青次对视了一眼,既然哈大全下定了决心,他们也只有拼了。
  哈大全不顾众人的反对,率领二万大军,和巨大的船队北上。也许是天意吧。这一年的黄海,浮冰竟然很少很少。
  进入渤海湾后,才看到少量的浮冰,也都被船炮打碎了,对船队不构成威胁。
  也许这是上天安排的奇迹吧。
  崇祯二年十二月十日,哈大全率领二万大军在天津登6。
  然后哈大全风风火火的赶到了北京城下,与准备再次进攻北京的后金军展开了一场大战。
  可北京城的情况实在太惨了,城外一个明军都没有,全是后金军。
  哈大全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袁崇焕被捕入狱。
  赵率教死了,满桂快死了。祖大寿见袁崇焕被抓,心生不满,带着兵撤离的北京周边,说是要回宁远去。
  北京守军,没有人指挥,全都龟缩进城内不敢出城。
  赵卫担忧的说:“主公,皇上连袁崇焕都收拾了,我们还打吗?”
  哈大全卡巴卡巴眼睛说:“不管了打。”
  第316章 京师大战。死磕。
  正文 第316章 京师大战。死磕。
  袁崇焕已经很努力了,可惜他已经失去了朱由检的信任。
  朱由检为了一个女人,就容不下哈大全。为了天下,为了皇位,他更容不下袁崇焕。因为他觉得袁崇焕威胁到了大明朝的安危。
  左安门之战结束后。
  十二月一日,袁崇焕得到指示,立刻进城面圣,顺便把军饷领了。
  袁崇焕犹豫了,他有一种预感,只要进了北京城,他就再也出不来了。
  袁崇焕找来祖大寿说:“复宇。”祖大寿的字,“复宇,我此行恐怕没有机会在回来了。”
  祖大寿一听沉默了,他跟袁崇焕在辽东多年,之间的感情相当的不错。
  祖大寿说:“袁督师,我看你还是别去了,等我们打退了鞑子,我们直接返回宁远,朝廷也不能拿你如何。”
  袁崇焕无奈的说:“复宇别说了,我此去之后,一切就交给你了。”
  “袁督师。”
  “朝廷叫你我同去,你就别去了,等仗打完了,你得把这些兄弟带回家去。”
  “是。”
  袁崇焕来到城下,没有人开门,城上放下一个箩筐,他就坐着箩筐被拉了上去。
  朱由检已经站在城头了。
  袁崇焕直接跪在地上,朱由检问了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鞑子为何能长驱直入,进犯京师?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
  袁崇焕没回答,他知道,这一次死定了。
  在朱由检看来,袁崇焕不说话就是默认了。
  很快袁崇焕被投入大牢,辽东军又祖大寿代管。他没有下令让祖大寿进城,他不能也把祖大寿*反了。
  听说袁崇焕被抓,城外的祖大寿坐不住了。
  十二月一日,袁崇焕被抓。
  十二月二日,祖大寿吃不下饭。
  十二月三日,祖大寿睡不好觉。
  十二月四日,已经有黑眼圈的祖大寿说:“我不能在呆在京师了,袁督师都被抓了,等鞑子被打跑我也得被抓,我还是回宁远吧。”
  祖大寿未经批准,就带着辽东军撤离了北京,他没有投敌,临走时留下话说,我要回宁远。
  朱由检一下子就傻了,对袁崇焕也更加的怀恨了。
  关宁铁骑是精锐主力,敌人还在,要是都跑了,谁来打仗啊。
  朱由检急忙找来大臣商议,他最担心的是。“祖大寿率军出走,会不会投敌啊。”
  所有大臣都不敢说话,只有一个叫余大成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冒了出来。
  余大成说:“袁崇焕被抓,祖大寿心中畏惧,不会投敌。
  朱由检问:“怎么能让他们回来啊。鞑子还没退兵呢?得有人来打仗啊。”
  余大成想一想说:“只有袁崇焕的手谕,才能把他拉回来。”
  朱由检马上叫人去监狱找袁崇焕写信,可袁崇焕不写。
  袁崇焕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他都被抓了,他害怕祖大寿也被抓。都是铁哥们,自己死就算了,不能拉着兄弟一起死。
  这些整个朝廷都急眼了,所有人都跑来劝袁崇焕。
  袁崇焕明知要死,绝对不能拉兄弟垫背,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不是不写,只是写了也没用,祖大寿听我的话,是因为我是督师,现在我已经入狱了,他必定不会听我的命令。”
  就在这时,十二月十日,哈大全率军到达北京城下。
  这时余大成抓住时机,屁颠屁颠的跑到监狱找袁崇焕,就说了一句话。
  “袁督师不好了,哈大全来了。”
  袁崇焕一听,立马提笔写信。
  拿到信后,朱由检即刻派人,没日没夜的追,但祖大寿实在跑得太快了,追上的时候,人都回到锦州了。
  事实证明,袁崇焕和祖大寿真是铁哥们。祖大寿看见书信后,就立即大哭失声,二话不说带着部队就回了北京。
  离祖大寿回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现在在北京城外,只有哈大全一个人,和他的二万哈家军。
  哈大全派人进城送信说:“哥我来了,大家不要怕,我不会让后金军进城的。你们放心,哥我也不会进城的。”
  朱由检看到哈大全的信,沉默了,他还不确定,哈大全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哈大全率军在永定门外布阵,还亲自写信向皇太极挑战。
  皇太极当时觉得听错了。“哈大全不是在福建吗?怎么这么快就跑到北京来了。”
  得到的答案是:哈大全真的来了。
  皇太极不理解了。他跟身边的人说:“你们说说,这哈大全是怎么想的。明朝朝廷不容他,还派兵攻打他,他怎么会跑到北京来救援大明朝呢?”
  他的手下一起摇头,大家都不理解。
  女真人不理解,因为他们不是汉族。
  汉臣也不理解,因为他们是汉奸。
  其实哈大全来的理由很简单,按照哈大全的说法:“我是一个中国人。自家兄弟打架就算了,不许外人随便插手。”
  听说哈大全来,最兴奋的是刘芳杰,他激动的都快哭出来了。
  “大汗,请给我五千精兵,我愿意领兵去取哈大全小儿的级。”
  李永芳也蹦了出来。“大汗,请给我五千精兵,我愿意做大汗的马前卒,去取哈大全小儿的级。”
  李永芳是在膈应刘芳杰,他知道刘芳杰想手刃哈大全,既然哈大全就在眼前,他决定先砍死哈大全,让刘芳杰亲手报仇的愿望落空。
  这样还能让刘芳杰欠他的人情,可以找机会继续膈应刘芳杰。
  可见两个人的仇有多深,两人又争执了起来。
  皇太极看他们对掐,都已经习惯了。直接无视了两人的要求,皇太极撸起胳膊,抄起刀。
  “你们都不要争了,我亲自出手,一定要砍死哈大全。”
  “砍死哈大全。砍死哈大全。”后金诸将兴奋的大叫起来。
  如果哈大全看到这样的阵势,一定会感到十分的荣誉,竟然被敌人如此的憎恨,说明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哈大全在永定门外列阵,不用去找皇太极,他相信皇太极会来找他。
  果然在哈大全布置阵地的时候,皇太极领着后金大军来了。透过望远镜,哈大全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皇太极、刘芳杰、李永芳、莽古尔泰、阿敏等等。
  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就是范文程。
  哈大全把望远镜递给身边的王可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