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上疏,简易裁撤各地的驿站。
  经过计算,可以为朝廷每年节省八十万两的经费开支。
  朱由检听闻大喜,还专门表扬了刘某某,并雷厉风行的执行了。
  不久之后,刘某某滚蛋。
  因为裁撤驿站,绝对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蠢事。裁撤了驿站,国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百姓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却砸了上万名驿卒的饭碗,这些没有饭吃的驿卒,少数回家种地去了,大部分人选择了更有前途的职业。
  造反,其中就有一个驿卒出身的历史名人,他叫做李自成。
  实际上,在崇祯元年,陕西就有盗匪横行,陕西巡抚呈报给朝廷的报告里,就记录了大批盗匪的称呼。
  其中主要是外号。当时李自成还在做驿卒,还在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甚至没有想过要造反,更没想过要建立一个叫大顺的政权。
  哈大全本想上疏建议朝廷全国缉拿李自成,可转念一想,现在李自成还是一个小毛贼,他多说一句话。李兄弟就能名满天下,当强盗的不怕出名,越出名混的越开。
  所以哈大全一句话都没说。
  信就不寄了,马上就要回家了,也不差这几天。
  哈大全就说了一句。“这驿站没了,真是不方便啊。”
  过去一年福建一直处于独立状态,中央下达的政令很难施行,根本就是不可能施行。所以福建的驿站都没有撤销,还养着几千个驿卒。
  哈大全控制福建,直接把驿站的功能开放向民间,功能类似于现代的邮局。只是服务范围限制在福建境内,这一方面帮哈大全监视了民间的情况,也帮哈大全搂了不少的银子。
  古时候,中国人都鄙视商贩,很少有当官的原意经商。
  不过,作为穿越人士的哈大全,却喜欢做商人,从中谋取暴利。所以哈大全在福建过的很滋润,积攒下来的银钱,数目十分的庞大。
  如果哈大全把账目公开,足以让朱由检撕破脸,在跟哈大全打一仗。
  哈大全一路返回天津,又呆了十几天后,登船带领部队返回福建老巢。
  现在,他已经是名正言顺的闽海王了。
  临走时,朱由检派人赠送了许多的封赏,京师一战,两个人的纠结算是解开了。
  袁崇焕还关在监狱里,哈大全知道他死定了,却有一些不忍心。他写信给孙承宗问:“孙大人,我想出面保袁崇焕,你看可行吗?”
  孙承宗回信说:“不可。”
  哈大全问:“为什么?”
  孙大爷很耐心的回答:“你独霸福建,已经是一方的诸侯,朝廷不动你,是因为你有兵有钱。朝廷对你还是有戒心的,你不能替崇焕求情。你越求情,崇焕死的越快。边关大将与内臣勾结,可是谋反的大罪。”
  哈大全说:“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得到崇焕。”
  孙大爷无奈的回信说:“你什么都不要做,听天由命吧。”
  听天由命吗?哈大全沉默了,蹬船时也一脸的阴沉。他蹬上战船,回头望向内6,想起了许多往事。包裹辽东的每一天,每一战,每一人。
  加隆青次小心的说:“我们是不是在住几天。”
  哈大全摇头说:“不了,马上起航南下,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了。”
  “是。”
  哈大全直接回了舱内。舰队指挥交予加隆青次和岳一荣指挥,把事情交给专家去做,是哈大全的一贯作风。
  舰队驶离渤海湾,绕过山东半岛,沿海岸线南下。
  第322章 收买。
  正文 第322章 收买。
  潮州的俞咨臬有些紧张,事实上是十分的紧张。
  他前段时间还和哈大全拼命,可转眼的功夫,原本还是叛匪的哈大全,摇身一变成了闽国公,成了福建一方的人王地主。
  他是怕哈大全回到南方,第一个收拾他。
  就在这时一伙洋人找到了潮州。
  俞咨臬犹豫了一下,便答应接见了这伙洋人。
  为的是荷兰远东舰队司令雷尔生,现在他已经不是舰队司令了。因为在环中国海的失败,雷尔生已经被撤销了军职,现在成了一个普通的海上商人。
  不过,雷尔生很不甘心,他不甘心在环中国海的失败,他希望能够找机会东山再起。
  雷尔生没有返回荷兰,而是在环中国海做起了生意。哈大全对欧洲商人不错,准许他们在福建沿海,台湾,琉球,朝鲜等地经商。只要乖乖的缴税,有事还会派舰队护送,以防遭到海盗的袭扰。
  依靠锐利的直觉,雷尔生在一年时间里挣了不少钱。其中最大的生意就是向俞咨臬出售武器,为了打击哈大全,他走私了不少武器给俞咨臬。他原本以为俞咨臬能干掉哈大全,结果是俞咨臬差点被干掉。
  这一次,哈大全率军北上支援京师,又让雷尔生看到了机会。
  俞咨臬家的环境不错,是请专人设计的,陈设布局十分的儒雅,很难看出是一个武将的住处。这里更多的是书卷气,反倒没有一丝武将应有的霸气。
  雷尔生在家丁的引领下,来到俞咨臬的书房。
  书房的书架上摆的书不多,而是摆满了许多的古董玉器,还有一只精巧的青铜鼎。
  俞咨臬坐在书桌后面,手里拿着一本书,在那里呆。
  “草民参见总兵大人。”在环中国海混的久了,雷尔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文。
  俞咨臬在洋人手里购买了许多武器,对他们也比较客气。以当时的情况,卖武器给俞咨臬就是得罪哈大全,这份情谊,俞咨臬心里还是记得的。
  见雷尔生一行进来,俞咨臬站起身迎了几步。
  “雷尔生先生,好久不见了,一向可好吗?”
  雷尔生说:“还过得去,按照你们中国人的说法,叫做随遇而安。”
  “里面请,来人上茶。”
  双方坐下,有丫鬟送上来茶水和小点心。
  俞咨臬开门见山的问:“雷尔生先生,中国有一句俗话: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今天来找我,一定是有大事吧。”
  雷尔生点点头说:“的确,是有一件关系到总兵大人安危的大事。”
  俞咨臬稳住心神,尽可能表现的十分平淡。“关系到我的安危?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会有什么大事生?”
  雷尔生说:“总兵大人,哈大全可要回来了,您难道一点都不担心吗?”
  俞咨臬没吱声,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雷尔生接着说:“据我所知,哈大全已经和贵国的皇帝达成了和解,现在被封为闽国公,总兵福建,已经是一方的诸侯了。”
  俞咨臬理直气壮的说:“那又如何,他是皇上封赏的国公。他与我同朝为官,难道还敢加害我不成。”
  实际上俞咨臬已经开始心绪了,他真怕哈大全收拾他。
  雷尔生说:“总兵大人,哈大全的为人您我都清楚,他不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在洋鬼子眼里,哈大全就是一个可耻的骗子。
  当初哈大全势力小的时候,跟洋人眉来眼去,私自签约瓜分海上利益。等翅膀硬了,就撕毁了原来的条约,赶走了洋鬼子,独霸的环中国海的霸权。
  来环中国海抢地盘的洋人,没有一个不恨哈大全的。
  包裹和哈大全关系密切的英国人。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俞咨臬是很佩服哈大全的。他当年在福建,与南居益合作,集合全省的力量,也只是*退了荷兰人。
  而哈大全来到福建之后,竟然把荷兰人打跑了,让荷兰人再也不敢在环中国海上嚣张跋扈。
  更打击了葡萄牙人和英国人。
  但哈大全办事,剑走偏锋,靠阉党起家,就是俞咨臬不愿苟同的了。特别是哈大全抢了他在福建的地盘,拘谨了他的好友南居益,更叫他愤恨不已。
  新皇等级,阉党覆灭。
  俞咨臬原以为哈大全的好日子到头了,他有能夺回福建的地盘,继续他父亲俞大猷留下的职务,总兵福建。
  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哈大全公然与中央敌对,拥兵自重。
  在福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地方势力,几次与朝廷大军交战,竟然屡战屡胜。
  先锋赵士战死闽候;朝中大将熊廷弼战死福州;台州城下击伤赵率教,留下上万具尸骸;更把俞咨臬打的缩到潮州城内不敢出门。
  一切迹象表面,哈大全是要造反了。
  可就在这时,后金汗皇太极绕路蒙古进关劫掠,京师处在危机边缘。哈大全竟然主动停止内战,起兵北上救援京师,并在永定门外击退了后金军。
  经过殊死大战,哈大全与崇祯皇帝间达成谅解。哈大全从一个造反派,摇身一变成了国柱栋梁。
  这个世界啊,变化的真是太快了。
  哈大全马上就要回来了,俞咨臬说不担心是假的。
  雷尔生说:“年前,总兵大人在潮州力战哈大全,*得他退回福建。在世人眼里,您是唯一一个能与哈大全抗衡的人。”
  俞咨臬没说话,心里却十分的满足。
  哈大全实在太能打,被评价能与哈大全抗衡,对武将来说,是很高的评价。
  “哈大全一旦回到福建,是不会放过总兵大人你的。”
  “他能如何,我可是朝廷命官。”
  “赵士,熊廷弼都是朝廷命官,他还不是想杀就杀了。”
  “好了不要再说了,你到底为何而来,直说吧。”
  雷尔生说:“既然这样,我就直说了吧。哈大全南返福建,其中一半的舰队回直接返回朝鲜,他本人会先到台北去视察,短时间内不会回到福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