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德雷克站出来悲愤的说:“我都说了,哈大全要在九月攻打吕宋,你们都不相信我,看看,看看,出事了吧。”
  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联军最高负责人英诺森主教召见了德雷克和雷尔生,他们在环中国海魂迹多年,是联军中最了解中国的人,也是最了解哈大全的人。
  在大教堂门口,两人相见时,德雷克发现雷尔生面有喜色,仿佛打了败仗是一件好事。
  雷尔生的心情的确不错,联军打败他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
  被西班牙人抢了兵权,雷尔生的心情一直不好,认为这是天大的羞辱。现在西班牙人打了败仗,他当然高兴,他又能夺回兵权了。
  不过,雷尔生不敢表现的太明显。
  见到两人,英诺森主教便问:“为什么?大明军队怎么会有这么多兵力?”
  雷尔生抢先说:“主教阁下,与我们对抗的是大明军队,还只是大明军队的一部分。这支军队属于明朝南方最大的军阀闽国公哈大全。”
  “一个公爵的军队?”英诺森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主教阁下,一个公爵的军队。”
  雷尔生把哈大全的爵位放低,更显出西班牙人的无能。他准备采用迂回战术,先把西班牙人干倒,在顺手把兵权抢回来。
  雷尔生正要说话,德雷克便插嘴说:“主教阁下,哈大全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军阀,他所辖的领地,比法国和英国加起来还要大,所统治的人口超过一千万。”
  “真的吗?”英诺森主教又一次被震惊了。
  雷尔生心里那个恨啊。他觉得德雷克太多嘴了。
  德雷克继续说:“主教阁下,我在福州做过生意,与哈大全也有过交往。此人的实力十分可怕,三年前,他与大明的中央政府产生了矛盾,双方开战,后来因为北方外敌入侵,双方不得不坐下来讲和。大明中央政府为了安抚哈大全,才封他为闽国公。”
  英诺森主教说:“这么说,与我们对抗的,并不是整个大明的军队。”
  德雷克点头说:“是的,主教阁下。大明太大了,人口重多,物产丰富。如果整个大明都行动起来,我们是没有胜算的。”
  雷尔生在旁很愤青的说:“主教阁下,大明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从建国开始就采取封海政策。完全不重视商业活动,把商人视为下等公民。哈大全手中的海军,是大明唯一的海军力量,只要我们集中兵力消灭哈大全,没有海军大明,根本不足为据。”
  德雷克说:“要击败哈大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英诺森主教明白,要击败哈大全很难,要保持不败都很困难。联军到达东方已经一年多了,他们连进攻大明本土的机会都没有,反倒被压在东南亚寸步难行。
  哈大全这一次发起的攻势,对联军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雷尔生没有继续发言,他不能在“愤青”下去,这样会被人瞧不起的。他的目的是夺回兵权,把西班牙人踢到一边去。所以他必须表现出一个指挥官应有的勇敢、智慧、和冷静的头脑。如果表现的太过烦躁和鲁莽,是不会得到英诺森主教的赏识的。
  德雷克也没有发上说话,他看着雷德克,猜测着他的目的。
  把每一句话都梳理一遍,德雷克得出了一个结论。“他想从新得到军权,他要把西班牙人挤到一边去。”有了结论,他开始考虑,是破坏雷尔生的企图,还是帮他一把。
  两个人的关系,绝对不算友好,可以说仇深似海。主要是德雷克几次黑雷尔生,让他受足了苦头,也损失了很多东西。
  从感情的角度来看,德雷克应该破坏雷尔生的企图。
  很多人做出,只是为反对而反对,目的就是跟别人作对。即使自己得不到好处,即使事情是正确的,只要对手赞成的,他都会站出来反对。
  但德雷克不会这么坐,他是一个冒险家,一个优秀的商人。他的思维十分的敏捷,也十分的冷静,不会轻易被感情所驱使。他认为,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目的,有所失,有所得。只要好处足够多,帮敌人一把也是可以的。
  在思索良久后,德雷克决定帮雷尔生一把。
  “主教阁下,雷尔生将军说的很对。我也认为,只有消灭哈大全的海军,才能为我们带来胜利。”
  英诺森主教问道:“德雷克将军,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明军陆战能力很强,这是已经被证明过的。只有在海上,我们才有一拼的可能。我建议,坚守克扎地峡,不能让明军攻入满荆加。然后派出主力舰队,寻找明军海军决战。只要消灭了明军的海上有生力量,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属于我们了。”
  英诺森主教点点头。“有道理。可谁来指挥我们的联合舰队呢?”
  德雷克说:“我建议,由雷尔生将军来指挥联合舰队。”
  “……”雷尔生看向德雷克的眼神中,充满了迷惑,和不敢置信。
  第396章 比较闹心。
  正文 第396章 比较闹心。
  第396章 比较闹心。
  吕宋的作战十分完美,成果超出了哈大全的预料。吕宋大岛北部,已经被完全占领了。王寡夫正在指挥部队向前推进中,洋鬼子节节败退。
  对满荆加的进攻,就不那么理想了。在克扎地峡前,赵卫和虎颜举步维艰,这地方的地势过于狭窄,大兵团无法展开有力用不上。洋鬼子调来了最精锐的陆战队,在城内坚守不出,加上海上的舰炮掩护,赵卫和虎颜都没有好办法。
  总体来讲,一切都还不错。
  哈大全在金瓯,每天去看阮岚,她的肚子越来越大。
  现在的阮岚,能看不能用。每次哈大全回到书房,陈好的语气都酸溜溜的。她拿强烈的醋意,反倒让哈大全觉得很满足。
  本一切都好,可最近哈大全很闹心。
  已经九月底了,哈大全远在南洋,国内发生的事情都不能及时得知,却也不是完全封闭的。
  不久前,很多国内的消息,通过来往商船送到了哈大全手里。
  辽东出事了。皇太极出兵包围了大凌河城,祖大寿被困在城内,已经被困了半年多了。朝廷几次发兵营救,都被皇太极打了回去。
  最然朝廷郁闷的事,后金军队竟然装备了火炮。在以前的战争中,后金军队都是大刀长矛,武器装备十分的落后,在明军的火枪大炮面前吃过不少亏。皇太极成为后金大汗后,重用汉臣,缓和与汉族间的矛盾,积极发展科技。在刘芳杰的主持下,终于铸造出了一批火炮,不管质量如此,反正能够打响。
  朝廷的援军一听到炮声便蒙了,大家都知道火炮厉害。发现后金军有大炮,当官的就先跑了,跟着当兵的也跑了。
  救援大凌河城的行动也就此失败。
  “祖大寿还能坚持多久。”哈大全紧握着拳头,他真想回辽东去,来到大明十余年了,对这个国家这个时代,还是有感情的。
  可惜,哈大全身在南洋,离辽东实在是太远了。
  就算哈大全往回赶,也来不及了。十月初,祖大寿走出大凌河城,率领部下一万余人投降。这是祖大寿第一次投降,他还会回来,还会在投降第二次。
  辽东战事吃紧,陕西那边也不消停。
  年初,朝廷拟定了招抚为主的政策,三边总督杨鹤带二十银元赴任。有钱可拿,陕西境内的农民军纷纷武器,转正吃起了皇粮。可陕西持续大旱,根本没有缓解的迹象,杨鹤的本事也有限,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
  半年过去了,朝廷播发的银子很快就花光了。没有钱拿,没有饭吃,原本投降的农民军又拿起武器,纷纷跳槽,继续干起了造反的勾当。
  朝廷震怒,特别是朱由检更加愤怒。因为杨鹤带到陕西的银元,是从皇宫的内库拨出来的,是皇帝的私房钱。
  皇帝连小分子都拿出来了,竟然还办不成事,杨鹤的官也就当到头了。
  杨鹤被捕问责,能不能活命还是个问题。
  三边总督由洪承畴接任,全权负责陕西剿匪失误。
  洪承畴原本的官职不大,也就是一个高级文书。可他运气好,上司来一个死一个,不死也废了。能在三边总督任上呆半年,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杨鹤走人,谁都不愿意背这口黑锅,洪承畴只好站出来背了。
  洪承畴是个猛人,也很有能力。他上任之后,陕西的情况稳定了不少。陕西境内的郡县,还没有被农民军攻占的迹象。不过,洪承畴手中没兵没钱,防守都很困难,要剿灭农民军是不可能的。
  现在陕西的状态很复杂,城市都在政府手里,乡下就是农民军的地盘。这应该算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
  上面的两件事情,是让朝廷闹心的事情,哈大全虽然“愤青”,但感觉不够强烈。
  下面的事情,就让哈大全无比的愤怒了。
  八月八日,竟然有人找到王八一,要他捉拿哈大全的家眷送往北京。
  王八一当场就把那人抓了起来,拖到门口抽了一顿鞭子,然后叫人用马拖着绕城一周,直接把人给拖死了。
  这明显是有人在整事,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北京的朱由检。
  “老子在南洋拼命,不给褒奖就算了,竟然还敢算计我。”哈大全怒啊。无比的愤怒。
  陈好安慰道:“这也不一定是朝廷的意思,那些想投机上位的文人,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