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朱敦等人都参加了谈论,中间还不管有人加入进来,当第七天讨论结束时,图书馆内的与会人数达到了三百六十五人。
  会议记录稿,达到了三百万字。动用刀笔一千余人,会议结束后,有一半的刀笔请病假休息。
  这次会议记录又被称为:“马尾商会纪要。”
  被后世誉为,中国版的《资本论》。对而后三、四百年中的中国商业贸易,和世界商业贸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会议最终决定,采取渐进的解禁政策,一步一步的开放南洋海路。
  为了保护闽国公的利益,最初获得通航权的商会,必须花钱购买特许经营权,才能得到指定数量的航线权限。
  特许经营权每年分配一次,每户商会只能得到一张许可证,船只数量不得超过十艘。
  持有特许经营权的商户,可以自行雇佣军队,保护商船队的安全。
  第一种特许经营权的年限是五年,等待市场足够成熟后,在进行下一步的修改。
  哈大全为这份计划起了一个b版的名字。“五年计划。”
  第一个“海洋五年计划。”从崇祯七年六月开始执行,结束时间是崇祯十二年一月。
  敲订了大方向,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专家去做吧。
  三百六十五人的与会人员,组成了东方第一个类似议会的组织。“图书馆学士会”
  他们将为未来的五年制定计划,那些是可以完成的,那些是不可能完成的。把问题摆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最终拿出解决之道。
  早学士会内部,绝对不搞一言堂。
  学士会的首席学士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而且不得连任,一个人担任首席学士的年限不得超过九年。
  首席学士必须有三百六十五名学士投票产生,得票最高者成为首席学士。
  首席学士对通过的议题拥有否决权,但一旦使用否决权,三个月内首席学士必须下课,而且永远不能再次竞选首席学士。
  这大大的限制了首席学士的权利。
  同时所有议题都要讨论通过,只要超过三分之二的学士赞成,议题就正式通过。
  为了更好的控制学士会,哈大全保留了任命一名次席学士和罢免首席学士的权利。
  同时为了保证学士会的权利,除了六十五名被哈大全任命的终身学士外,每年要对一百名学士进行重选。谁能挤进学士会,就看他的本事了。
  从此丹学院图书馆,成为了中国商人心目中的圣地。从此每一个中国商人,都以成为图书馆学士,为自己的最高人生目标。
  以前,中国人轻视商人,但在哈大全这里,商人却得到了尊敬。
  有很多人说哈大全庸俗。
  哈大全说:“只要有钱,只要能不愁吃喝,庸俗,就庸俗点吧。通俗的才是高雅的。”
  图书馆学士会,后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商会利益集团,并协助哈家控制中国经济长达数百年的时间。
  被许多愤世嫉俗的文人斥责为:“强盗大亨集团。”
  哈大全虽然一直想防止垄断资本的诞生,可他自己却成了最大的垄断资本托拉斯。哈家的子孙后代,几乎涉足了所有最挣钱的行业。他们控制金银汇率,控制货币发行,控制航运,控制金融系统,甚至控制战争与和平。
  甚至有人说:“如果姓哈的人不愿意打仗,那么世界就真正和平了。”
  这时的哈大全还在叫喊:“保护自由竞争,防止过分垄断。”
  当数百年后,哈家被**从内部彻底击溃,给世界带来的是长达百年的大萧条。
  哈家破产了,就等于国家破产了,等于地球破产了。
  第441章 要出大事了。
  正文 第441章 要出大事了。
  第441章 要出大事了。
  最近哈大全一直在忙经济问题,他要培养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市场,他要把所有贸易都控制在手里。
  大家一起发财可以,但不能太过分。
  按照哈大全的说法:“我们做生意要三方得利。买方得利,卖方得利,社会得利。我们不能只看一时的效益,我们要长久的把钱挣下去。”
  在“图书馆学士会”的*控下,一个新的商业秩序开始建立起来,并一步步的进行完善中。
  还是哈大全说的。“我们不怕革新,因为我们就是新的一代。”
  不断推出的新政策,让福建市场越发的繁荣。
  但迅速的繁荣,带来了新的问题。中国儒家文化,从根本是重儒轻商的。整个社会都看不起生意人,觉得追求利润会被金钱弄脏双手。虽然商人很有钱,在福建还好,但出了福建还是被人瞧不起。
  就连福建人,都被外省人看做只人钱的人群,而被人暗地里讥讽。
  最初听说时,哈大全完全不在意,而是半开玩笑的说:“他们这种心态,大概就是:羡慕、嫉妒、恨。羡慕别人有钱,嫉妒别人过得好,恨那些过得比他们好的。”
  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对商业活动影响还是产生了。
  社会文化环境,就是最大的阻碍。
  哈大全本来打算改变一下环境,宣传一下人人平等的自由贸易主义。可突然之间,他发现不能这么做。要保住自己的权威,就必须让自己凌驾在普通人之上,让自己成为贵族,甚至皇族。
  如果社会自由了,特权要放在那里。
  没有了特权的日子,哈大全可无法忍受。他已经是万万人之上的王者了,让他把位置让给老百姓,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哈大全彻底走上了独裁者的道路。
  但哈大全的独裁统治,没有引起任何反弹,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独裁制国家。
  就在这时,车箱峡大战开始了。
  崇祯七年(1634)六月,总督陈奇瑜与郧阳抚治卢象升合兵于上津。时农民军各部多入汉南,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四集,误走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时天雨两旬,被困的农民军马疲食尽,李自成用顾君恩谋诈降,以重宝诱奇瑜左右及诸将。奇瑜许。七月起义军从车箱峡脱围者计三万六千余人。
  大明王朝第一个扭转局面的机会消失了。
  哈大全看到战报后大骂:“**啊。为了几个钱就把人放跑了。”
  总督陈奇瑜被捕,这就有点搞了。明明是部下贪污坏了事,部下不出来背黑锅,反倒是领导出来背黑锅。
  大概因为这口黑锅太大,下面的人背不动吧。
  被提示到的哈大全,又开始努力打击**,还是以“打苍蝇”为主。
  七月,后进军入侵宣府。
  后金汗皇太极在朝鲜没有讨到好处,灰溜溜的撤回了辽东。在朝鲜锻炼了一把的后金军,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火器使用。感到很给力的皇太极,出兵二次西征察哈尔,完成了对漠南蒙古的统一。
  在撤军回辽东的路上,后金军到大明朝境内抢了一把,贴补了一下战争经费。
  有了大批火器的后金军胆子很大,战斗能力也超强,差点把宣府的城墙给轰塌。还好大明朝的城墙都比较结实,后金军带的弹药并不多,这才勉强守住了宣府。后金军在郊区抢劫了一翻便退回辽东去了。
  辽东出了事。
  紧接着国内又出事了。崇祯帝以农民军聚集陕西,下令河南兵入潼、华,四川兵由兴、汉,山西兵出蒲州、韩城,湖广兵入商、洛,合剿农民军。崇祯七年(1634)十月二十七日,湖广兵援汉中,被农民军击败,副总兵杨正芳及部将张士达战死。
  农民军再次进入河南。
  陈奇瑜被逮后,洪承畴以兵部尚书受命兼摄陕、晋、楚、豫、川五省军务,准备更大规模地围剿农民军。崇祯七年(1634)十二月,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等部由陕东出终南山,进入河南,连克陈州,灵宝、汜水、荥阳等地,声势复震。崇祯帝急令洪承畴出关与山东巡抚朱大典合力围剿农民军。
  哈大全上书,很隐晦的询问:“皇上,要不要我帮你一把。”
  朱由检看完上书,根本没搭理哈大全。他害怕农民军,更害怕哈大全。农民军还能清剿,他可没有信心灭了哈大全。
  朱由检下诏褒奖了哈大全。并很隐晦的说:“你还是在福建呆着吧。把南洋的洋鬼子看好,我家的事情不用你管。”
  哈大全心道:“好心没好报,我看你怎么收藏。”
  王鑫也直摇头。说:“朝廷对我们,还有戒心啊。”
  哈大全笑道:“有戒心,就有戒心呗。皇上不相信我,你看吧。马上要出大事了。”
  果然如哈大全所料,出大事了。
  “崇祯八年(1635)正月初六日,起义军陷荥阳。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魂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于荥阳,议拒敌。众采纳李自成“分兵定所向”之策,以革里眼、左金王击川、湖兵;横天王、魂十万战陕兵;罗汝才、过天星扼河上;高迎祥、张献忠与李自成等略东方;老回回、九条龙往来策应。后因陕兵锐,又增射塌天、改世王。明廷调西北边兵及南兵七万余往河南会战,命五省总督洪承畴出关统率,以山东巡抚朱大典协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