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王鑫提醒哈大全小心赵卫,却让哈大全对他产生了顾忌。
  思索了一会,哈大全高声说:“有人在吗?让徐凌来见我,把蒋金、代童也叫来。等等,还有兵部尚书陈琦瑜。”
  徐凌就不用介绍了,是哈大全身边的老人,前几年因为外放做官,在哈大全身边少了,职权也少了许多。
  陈琦瑜也不用介绍,名人。
  蒋金、代童都是马尾科举出身。是哈大全自己主持的大考,分别是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是全才。
  蒋金擅长术数,就是理科,头脑十分的灵活。现在担任闽王府户部担任主簿,相当于朝廷里的户部尚书。
  代童是个水利专家,前几年来一直负责福建的水利工程。因为他的努力,福建没有遭受到大得天灾,别的地方大旱,天地颗粒无收,福建却能保证年年丰产,代童的作用是很大的。最近他被提升为闽王府的工部主簿,兼任丹学院的水利学堂首席讲师。
  四人被叫到书房。
  哈大全叫人搬来椅子,叫四人坐下,先让四人汇报工作。
  四个人的心情都有些忐忑,不知哈大全要做什么。哈大全平时很少过问细节工作,他只掌握大方向,具体细节交予属下处理。做的好的,大力褒奖。做不好的,就换人来做。
  愿意为闽王服务的人很多。
  等四人汇报完工作,哈大全却问了一个完全无关的问题。
  “代童,丹学院的蒸汽机,做的怎么样了。”
  “方院长亲自主持开发工作,按照您的指示,现在生产的蒸汽机已经步入正轨,月产十三台不成问题。”
  “功率如何?”
  “新的蒸汽机动力,可以达到一百锤,已经大大的提高了。”蒸汽机是在丹学院做出来的,自然不会用西方的能量计算单位。哈大全突发奇想,用锤来做基础单位。每把锤按100斤计算,一百锤就是五吨的力量。
  蒸汽机的开发进度,比想象中的要快,哈大全十分满意。
  代童又说:“王爷,臣还有一事禀报。”
  “说。”
  “一个月前,浙江一个纺纱作坊的老板做出一个纺纱车,一次能纺二十个锭,而且所用人力很少。浙江上下的视其为妖法,有人传闻,作坊老板把死人埋在作坊能,用妖法驱动纺纱车,才会有这样的产量。浙江知府已经把人抓了,查抄了此人的家产,烧毁了作风内的纺纱车。”
  哈大全道:“胡闹,无凭无据就抓人,难道没有王法了吗?”
  “浙江知府请旨要处死此人。”
  “他叫什么名字。”
  “此人叫代丙。”
  “是你家亲戚。”
  代童急忙跪下请罪。“臣有罪,代丙是臣的表弟,以前也在丹学院学习过,后来返乡做起了生意。他差人送了一份纺纱车得图纸与我,请我找人解救于他。”
  哈大全沉着脸问:“图纸呢?”
  代童急忙从怀里掏出图纸呈递上来,哈大全结果图纸展开看了看,只能看明白一个大概,他可不是机械学专家。
  “按照此图装配机械,真的可以运行吗?”
  代童说:“臣在家试做了一台,的确可以运行自如。如果连上水轮或者蒸汽机。只需要一夫人,便可以看护几十枚纱锭。”
  “传旨,把代丙押解南京,让丹学院赶制一批纺纱车,连上蒸汽机。如果可行,我不但不会杀他,还会褒奖于他。”
  “谢王爷,谢王爷大恩。”
  第503章 长沙战役。
  正文 第503章 长沙战役。
  第503章 长沙战役。
  有哈大全一句话,代丙不用死了。可因为代童的越级上报,代童的前程便也止步于此。
  哈大全本想重用代童,经过此事,代童恐怕要搞一辈子水利了。
  至于那个代丙,褒奖一下即可,把纺纱车的图纸收了,哈大全开始盘算着怎么从中获利。中国的工业革命,就从代童呈递图纸的一刻开始了。
  代童这孩子太实惠,太过理想主义。
  徐凌与蒋金却都是人精,年岁不大,却像是七老八十的老人精。
  陈琦瑜更精明,不该说的话,绝对不会说。
  走出书房后,三人人心中都涌起一阵狂喜。
  徐凌道:“蒋兄,陈兄,王爷是要重用我们,王鑫的一言堂,马上就要过去了。”
  蒋金连连点头。“王爷圣明,怎能让王鑫独自坐大。”
  三人谈的十分投机,完全忽略了旁边的代童。人是十分现实的生物,代童已经没有机会了,不必特意去结交。他们马上要接掌权柄,与王鑫的斗争不可避免,只要团结起来,才不会被王鑫各个击破。
  闽王召见徐凌、蒋金、代童、陈琦瑜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王鑫的耳朵里。
  眼看权柄要被分散,王鑫不但没有担忧,反倒感觉松了一口气。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哈大全在南京成立新内阁。任命王鑫为内阁首辅,徐凌为内阁吏部首席,蒋金卫内阁户部首席,代童为内阁工部首席,陈琦瑜为内阁兵部首席,南居益为内阁礼部首席,朱敦为内阁刑部首席。
  哈大全把内阁扩大到七个人,内阁首辅的权力被架空,下面六个人才是具体干活的。
  对于重大事件,借鉴明朝的票拟制度,先由内阁拟定方案,再有哈大全审批通过。
  为了进一步限制内阁首辅的权力,哈大全规定内阁首辅一届只能担任五年,准许连任两届十年。担任满两届后,不得在担任内阁首辅一职。
  一个崭新的,很现代化的内阁,在南京诞生了。
  哈大全一边组建内阁,一边催促赵卫进湖广。
  江西的地盘太大,要完全接手需要时间,。
  赵卫在江西耽误了几个月,十二月末,才得以脱身,率军进入湖广。
  原先的计划,是由武昌进湖广,因为变动太大,赵卫的部队是从临江府出发的,第一站是长沙府。
  这时廖应已经逃到了长沙。
  他进城后招募民壮,集合起一支三万多人的军队,准备在长沙与赵卫决战。打野战不行,就囤积粮草打防御战。
  廖应找到长沙王,希望得到一些支持,直接一点就是要钱。
  长沙王接见了廖应,说了一大堆好听的,就是不出钱。廖应无奈,是好返回军营。他又向本地商贾借钱,还是没有借到。
  听说闽王军要来,城内百姓纷纷逃亡,短短数日长沙人口锐减五层。
  无奈之下,廖应只好向驻扎于附近的左良欲求援。左良欲收到求援信,不但没有救援长沙,反倒转身跑了。
  赵卫的大军到达时,长沙以成一座孤城,城内军民不足十万。
  廖应看着城外的大军,又看看身后空荡荡的城市,心情异常的平静。“都跑吧。都跑了好。怕死的都跑了,剩下的便是肯为国家尽忠的烈士。”
  烈士这个词用的不好,因为很多人真的要变烈士了。
  廖应在城头之留了少数的岗哨,大队人马都躲在城下。他是闽王军出身,十分熟悉闽王军得打法。按照哈大全的思想,浪费点钱没关系,士兵的生命是不能浪费的。所以在进攻之前,闽王军会进行长时间的耐心的炮击。
  长沙城头硝烟弥漫,坚固的城墙在炮火的打击下纷纷崩裂。散落的碎石碰伤了不少守军,还好廖应做了预防,不然伤亡不可想象。
  就是如此,也把守军打得心惊胆战。
  炮击进行了一天一夜。第二日凌晨,趁着夜色,闽王军对城墙的缺口发起了进攻。士兵偷偷的摸向城墙的缺口,没有嘹亮的战歌,也没有轰隆的战鼓声。
  那些玩意只能让士兵白白送死。
  打仗需要现实一点,花哨的玩意就算了。
  廖应早已做好准备,当闽王军摸进的瞬间,他带着人杀了出来。
  双方展开鸡战,面对装备精良的闽家军,守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英勇。他们[4020电子书·电子书下载乐园—]拿着大刀长矛,与少得可怜的火枪冲出来。
  鸡战一上午,长沙城的外围全部失守。
  廖应只好带人退守到城内的一处高地上。
  赵卫进城,没有马上围剿残部,而是打开了长沙王王府大门。从一个角落里,找出哆哆嗦嗦的长沙王,*着他打开宝库,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
  长沙王很鸡动的说:“钱都给你们了,能换一条命吗?”
  赵卫很亲切的说:“你的钱已经是我的了,你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吗?”
  长沙王很无耻的说:“本王愿意把小女儿许配给将军做妾,只求将军放过我们一家。”
  赵卫说:“不必了,只要王爷帮我办一件事,我保你全家性命无忧。”
  “不管何事,本王都答应。”
  赵卫把长沙王送上廖应驻守的高地,要长沙王劝廖应投降。长沙王上了高地,严令要求廖应投降。
  看着面目狰狞,神态无比丑陋的长沙王,廖应真想一刀砍死他。
  这些朱姓王公,虽然出身高贵,却受到朝廷的猜疑。他们只能在本地作威作福,一点权力都没有。欺压本地百姓,成了他们唯一的权力。
  也养成了朱姓王,冷漠自私的性格。
  “廖应,本王命令你马上投降。”
  廖应冷冷的说:“我打仗,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朝廷,你有什么资格命令我。”
  长沙王有点蒙,他突然发现,他一点权威都没有。
  “来人,把他给我绑了。”
  廖应不敢杀人,只好叫人把长沙王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