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如果知道,他绝对不会让女儿去冒险。不管哈月辉在情报工作上是否有天赋的,作为父亲哈大全都不会叫女人去冒险。
  万一出事怎么办?这是每个父亲都会考虑的。
  王鑫看哈大全很高兴,便小心的问:“王爷,在何事欢喜啊。”
  哈大全随口说:“天下。”便打开密信看起来。
  密信是用暗语写成的,只有少数人看得懂。月辉简单的汇报了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闽王能够采纳。
  哈月辉建议:放满清进关,等大顺军与清军拼过时候,再行北上左手渔翁之利。
  哈大全心道:“胡闹,放满清进关,到时还请得出去吗?”
  大概因为熟悉历史的关系,哈大全对满清戒心很深。双方的结盟之是暂时的,早晚有一天要一绝生死。
  和上信,哈大全发现王鑫没有退出去,毕恭毕敬的站在下面。
  “王先生,你有事吗?”
  王鑫说:“王爷,我军占据徐州已有时日,粮草军械都已补齐,全军上下都等着随王爷北上,不知大军何时出发啊。”
  “有人着急了?”
  “大家都*着一股劲,准备跟王爷大干一场。”
  “是王八一吧。他怕赵士来了之后,抢了他的功劳。”
  王鑫把头一低,算是默认了。
  哈大全说:“现在时机未到,还不是北上的时候,在等等。”
  王鑫退出时,徐凌、陈奇瑜都在外面。徐凌小声问:“事情办的如何。”
  王鑫说:“成了。王爷不会让王大将军率军北上,也不会让赵大将军带兵,如果我猜的不错,王爷这次会启用新人。”
  “会是谁?”
  “我会建议由徐大人负责率军北上,由陈大人在旁附着。文官统军才是正途,那些大老粗,除了喊打喊杀还会什么。”
  文官瞧不起武官,是明朝的传统,要改变需要时间。
  归根结底,是书看多了,想法就多了,不算计别人会闹心。
  王八一是着急,但与功劳权利无关,他认为打仗要一鼓作气,不给敌军喘息的时间。
  武将集团的想法比较单纯,闽王军的高级将领大多是辽东出身,跟哈大全身边几十年了,都是哈大全的死忠份子。
  哈大全给了他们很多,并让他们清楚。哈大全的成功,就是他们的成功;哈大全的失败,就是他们的失败。他们要保住今天的一切,赢得更好的未来,就得去打仗,去消灭所有敌人。
  赵卫来到徐州之后,不但没有跟王八一争夺先锋位置,还跟王八一携手合作,鼓动哈大全尽快北上。
  文官们很不理解,这两个人怎么就没打起来呢?奇了怪了?
  文官集团瞧不起武将,更瞧不起女人。所以他们忽略了一个强势的女性,就是王张氏。
  作为哈大全的四大统领之首,王张氏是唯一的女性,有她在,其余的人全部都得听话。因为男人的老婆是女人,这些女人都是王张氏的部下。
  只要王寡夫一句话,这些男人就别想爬上老婆的床。
  男人是下肢冲动的动物,憋久了是会发疯的。
  同时女人要比男人细心,敏感的王寡夫,闻到了阴谋的气息。
  很快她就发现了罪魁祸首:王鑫。
  她提醒王八一和赵卫。“你们小心王鑫,此等小人必成我军大患。”
  王八一反问:“就他,他敢吗?”
  “你动动脑子,别整天想着砍人,那天被人卖了,还要帮别人数钱。”
  第525章 开始捅刀子。
  正文 第525章 开始捅刀子。
  第525章 开始捅刀子。
  哈大全在徐州等待着。
  在等什么?到底要等到何时?
  没人知道哈大全的底线,因为没人了解哈大全。虽然贵为王爵,坐拥半壁河山,都不能改变哈大全固有的性格。
  一个大魂魂,最擅长的不是冲锋陷阵,那是小魂魂干的事情。
  作为一个大魂魂,最擅长的是背后下刀子。
  哈大全虽然拥有很大的优势,但还是准备在背后下刀子捅人。
  *廖应出太原城,与李自成决战,是捅朝廷的一刀。
  现在群雄鼎力,不能把某位参赛选手一次捅死,下手太快,很可能便宜了别人。
  在捅完朝廷之后,哈大全准备捅李自成一刀。
  哈大全的特使已经出发,带着厚礼去待见李自成的大将罗汝才。不送礼给李自成,直接送礼给罗汝才,光明正大的挑拨离间。
  见如此行事,李自成都气乐了。跟手下说:“闽王哈大全是不是傻了,竟然想出这么幼稚的办法,可笑,可笑。”
  就在李自成觉得可笑的时候,一件不可笑的事情发生了。
  李自成的宰相牛金星父子被杀,一夜间都丢了脑袋,而哈大全的特使也同时失踪了。
  牛金星父子是读书人,在大顺国算是学历比较高的。虽然天下大乱,读书人还是愿意去考功名,而不是起兵造反。
  总体来讲,就是一个成本问题,造反的成本太大。
  自从有了牛金星之后,李自成的势力才算步上正轨,没有牛金星,就没有现在的李自成,就没有现在的大顺王朝。
  李自成怒了,发誓要为牛金星报仇,与哈大全势不两立。
  这时哈大全的特使,偷偷溜进了太原城,把牛金星父子的人头献给廖应。
  廖应见状大喜,大大的褒奖了来投效的“义士”,重赏白银三千两。
  这群“义士”一共有七人,首领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名叫客月辉。名字就说明了她的身份,正是哈大全的长女哈月辉。
  哈大全派人黑李自成,命令直接给了苦念,她决定亲自动手,把事情做的更完美一点。
  按照哈大全的计划,刺客杀死牛金星父子把人头送入太原,然后便悄悄的撤退。哈月辉临时改变决定,她要让李自成更倒霉。
  所以月辉见廖应是,带了三颗人头,一个恶毒的计划开始了。
  “这两人是牛金星父子,这一个是闽王的特使。”月辉介绍了人头的主人。
  廖应大喜道:“姑娘能为朝廷除去此等奸人,有功于社稷啊。”
  哈月辉说:“我等如此做,就是为了报效朝廷。廖将军现在有一个打击闯贼的机会,不知将军是否愿意冒险。”
  “快快说来。”
  “我们诛杀此三人,只留下了牛金星父子的尸体,闽王特使的尸体被我等藏了起来。闯贼见特使失踪,一定怀疑牛金星父子是闽王特使杀的。特使杀人潜逃,必然是受闽王指示。按李自成的性格一定会报仇,这正是一个机会。”
  廖应问:“机会何来。”
  “现在闽王就在徐州,李自成想报仇必会出兵南下,将军可从侧翼袭击,一定能有所斩获。”
  “好计策。”
  廖应采纳了月辉的意见,并授予七人官衔带他们一起行动。
  果然,李自成分兵十万,南下攻击徐州。
  对于这次军事行动,只有大将罗汝才反对,他认为攻击太原,进*北京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
  李自成却悲愤的说:“你不愿意去,我便让别人去。”
  牛金星的人缘很好,又没有文化人的臭架子,很受大顺君臣的爱戴。牛金星父子被杀,想替他们报仇的人太多了。
  经过一番讨论,大将刘宗敏承担起这个光荣的任务。
  去徐州报仇,把哈大全赶回江南去。
  十万人的军事调动,没有太过朝廷密探的研究,廖颖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急忙召集了属下所有的骑兵部队,还叫来了月辉等人。
  一见面便说:“我们的机会来了,闯贼派大将刘宗敏带十万大军南下,准备进攻徐州,这正是我们出击的好机会。”
  月辉没有鼓动廖应出击,而是提出了反对已经。有时为了达成某些目的,太简直是不行的,欲擒故纵才是王道。
  “大军将,不是闯贼亲自带兵南下吗?”
  “不是,是刘宗敏。”
  “如果不是闯贼亲自南下,我军还是不要出击,防守太原更重要,不如放刘宗敏南下,让他与闽王拼个两败俱伤,他们谁战败,都是朝廷的胜利。”
  廖应感鸡的说:“多谢客姑娘提醒,但这一仗必须打。”在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许多的无奈,“近年来,战事连连,官军屡战屡败,士气全无。千余兵丁,十贼可破。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廖应考虑的是士气问题,不管古今,军队没有士气,就别想打胜仗。
  官军失败的次数太多了,有些将领看到起义军就跑,却去抢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简直就是一群土匪。
  廖应急需一场胜利,恢复士气,让官军回归正途。
  廖应排除大批的探马,详细探知刘宗敏的行动放心。当时官军不得人心,他就让手下换上起义军的衣服。
  官不如贼。还真是一种讽刺。
  廖应亲自带兵悄悄离开太原,沿途追踪刘宗敏的部队,在浊漳河东源头的和顺布下埋伏等待刘宗敏的到来。
  此处山峦起伏,道路崎岖,只有河滩便于行军。刘宗敏带着十万大军沿河滩缓慢的行进着,不是他不想快走,而是实在走不快。
  起义军的骑兵不多,大部分是步兵。而且人员复杂,许多兵将都带着妻儿老小,表面上十万大军,实际上能打仗的也就三四万人。
  这种军队一天能走二三十里已经是极限了。
  廖应的骑兵行军速度要快许多,很早就进入了埋伏地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