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当下收回短铳,重新坐入椅中,道:“王参将既然被杀,你又怎能逃出性命?”
崔安听他口气和缓,心道:下面的话就好编啦!当下道:“小的在营中是专门照料马匹,可是最近连接有十几匹马莫名其妙地病死,张参将担心是传上了马瘟,命小的和几名弟兄连夜到附近镇上去找兽医。
“不料走到岳神庙附近遇到了大雨,小人等见无法赶路,只得进庙避雨,谁知正瞧见王参将被人围住,小人和几名弟兄上前相救,杀死了对方几人,可余下几名兄弟也都被杀死。王参将临死前将这封信和金牌交给小的,叮嘱小的一定要把信亲手呈送皇上,小的这才连夜送信入宫。”
吴三桂见崔安所穿军服又是泥污又是血迹,心下已信了七八分,道:“你的武艺好得很啊,别人都被杀死了,只有你一人安然无恙。”说着目光灼灼,不住打量崔安。
崔安心知只要这一关一过,吴三桂便再无怀疑,当下低声道:“启禀皇上,小的是秀才出身,平日不好习武,武艺十分低微,一动起手来就被人家打昏,滚落到台阶下,这才侥幸逃得一命。”
吴三桂瞧瞧崔安,心道:这人说话倒是挺老实,难怪他长得这般秀气,说话也文绉绉地,也懂得礼数,不似那班武将,一有机会便要自夸自擂。心下对崔安再无怀疑,沉声道:“你起来罢!出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到上书房,多派几个人到那里候着!”
崔安朗声道:“是!”站起身来,偷眼向吴三桂瞧去,却见他双眉紧锁,盯着那封信一看再看,心下不由暗笑:你这老贼也有上当的一天,且看到了上书房有没有机会结果了你?
当下躬身退出,走到小轩门外,大声道:“皇上摆驾上书房!”说着大步走到岸边,只见那姓谢的侍卫还候在岸上,便对他道:“皇上命你们多派人手,到上书房候着。”
谢侍卫忙凑上前陪笑道:“小兄弟,我瞧皇上挺喜欢你呀!”崔安奇道:“你说什么?”
谢侍卫见她半信不信,又道:“往日替皇上传令的都是在皇上身边得宠之人,今天你初次觐见皇上,皇上便让你传令,将来只怕升官发财由你挑啦!小兄弟说不定指日便要进宫,兄弟将来还要求你多多照应啊!”
崔安点点头,淡淡地道:“好说,好说!将来兄弟若当真进了宫,只怕还要请各位大哥多多照应呢!”一边说着,一边心里暗自好笑:吴三桂当此大变之际,还顾得上找什么亲信之人传令?你们这是想升官发财想疯了!
第241章 设局
(今日第二更送上,明天继续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
当下跟着谢侍卫朝上书房迤逦而去,一边走,一边故作漫不经心地道:“谢大哥,我看着火枪营倒是挺神气的啊,皇上有他们护驾,一定是高枕无忧了罢!”
那谢侍卫未及回答,他身边一名侍卫已然愤愤地道:“高枕无忧?火枪营有什么本事?要真来了刺客,他们一枪轰不中,还不是得咱们真刀真枪地拼命?咱兄弟干的是砍头沥血的事,可现在他们整天跟在皇上身边,倒好像是他们护驾有功,就连保总管如今也被挤得靠边站了,更不要说别人啦!”
谢侍卫似是觉得这人说溜了嘴,忙打圆场道:“其实说起来还是皇上自己处处小心,就是闲下来喝一口茶,都要用银针亲自验一验有没有毒。”
崔安心下一沉,心道:想不到吴三桂这老贼疑心病这般重!这一来我就算是给他上书房的茶水中下毒,只怕也难以得手!
说话间一行人已来到一座大屋之前,崔安笑道:“谢大哥,我看咱们最好在屋里屋外都查上一遍,免得有刺客惊驾。”
那谢侍卫一竖大指,笑道:“小兄弟,我看你天生就是伺候皇上的料子,难怪皇上一见面就这般喜欢你!”说着命人上前开了锁,大声道:“你们在书房周围看看,有没有可疑之人!”众侍卫齐声应了,四下散开查看。
崔安与谢侍卫走入上书房,谢侍卫从怀中掏出火折子,点燃了柱边、桌上的烛火,崔安瞧见蜡烛,心下一动,可瞧见书桌上除了文房四宝和一个放着数枚银针的小铜盘之外并无酒具茶具,心下暗暗叫苦:这茶水必定是从外面送来,就算是想下毒也无从下起,可是若不下毒,吴三桂随身带着短铳,只怕也难以下手。
谢侍卫见她盯着书桌呆呆出神,走过来笑道:“小兄弟,发什么呆呢?你瞧那盘中的就是试毒的银针。”
崔安被他一语提醒,登时有了主意,笑道:“没什么,小的没见过世面,头一次见到皇上的书房,多瞧几眼。”
谢侍卫哈哈一笑,走到崔安身后伸手在她肩上一拍,笑道:“这有什么好看?将来小兄弟你少不了天天出入这里,只怕看也看腻啦。”
崔安乘他视线被自己身体遮挡,暗自摸出一枚铜钱,朝着窗外轻轻甩出,那铜钱撞在窗外的假山石上,只听“叮”的一声轻响,几颗石子夹着泥土簌簌而落。
谢侍卫大吃一惊,喝道:“什么人?”单刀出鞘,抢出房门直奔假山石而去,崔安值此良机,忙触动天风针筒机关,“笃笃”数声,将一丛天风针射在了桌案上,崔安左手按在桌下,潜运内力,天风针登时被尽数震起,与此同时,她右手疾速无伦地拉过那放着银针的铜盘朝下一倾,再横过盘子,将天风针尽数接在了铜盘中。
这天风针虽为精钢所制,但表面被涂了一层水银,银光闪闪,与寻常银针一般无二。崔安将铜盘中倒出的银针扫入衣袋中,手指恰巧摸到了谢四新写给吴三桂的那封信1,自从当日从东方岳身上搜到这封信,她便一直带在身上,心道:看了谢伯伯这封信,还怕气不死吴三桂这老贼?当下便将这信压在砚台之下,露出半截。
此时谢侍卫带着众人在假山石左近仔细搜索,因知道吴三桂就要驾临,唯恐惊了圣驾,也不敢大声呼喝。崔安见无人注意书房之内,便屏住气息,将两枝含有“酥骨散”的蜡烛取出点燃,换下书桌边烛台上的蜡烛。
这烛台上明晃晃地插着数枝蜡烛,含有“酥骨散”的蜡烛虽然与其余蜡烛颇有不同,但崔安所换下的正是最不引人注意的两枝,若是不仔细观看,定然难以察觉。
这两枝蜡烛甫一插好,远远地只听有人大声道:“皇上驾到!”崔安将换下的两枝蜡烛揣入怀中,轻轻关上窗户,闪身出房。谢侍卫满头大汗地从假山石后奔出,问道:“找到了么?”一名侍卫低声骂道:“他奶奶的,明明听到有声响,难道见了鬼了?”
只听得靴声櫜櫜,十名火枪营侍卫已是疾奔而至,当仁不让地守在了上书房门口。那谢侍卫生怕在火枪营面前落了口实,示意手下人不可再说,退到院门口守卫。
不出片刻,吴三桂在一干火枪营侍卫的前呼后拥之下驾临上书房,众人一齐跪倒,齐声道:“皇上万福金安!”
吴三桂无心理会,仅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自己缓步走入书房。只见他步履缓涩,全身的精力犹如一下子被抽干,整个人苍老了许多。
崔安侍立在门外,朝着书房内偷眼望去,烛光之下只见吴三桂鬓边白发丛生,面上皱纹密布,比之方才简直判若两人,不由心下一凛: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难道吴三桂这老贼心力交瘁之下,也是一夜白头?
一念及此,崔安却有些可怜起他来:寻常百姓若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已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何尝不是人间至乐?何苦如现在一般操劳战事,心力交瘁?就算是最后夺得天下,也已是风烛残年,儿孙辈中像吴世璠吴世琮之流又要相互残杀,争夺储位,他自己何曾享到一日清福?
突然之间,当日康熙的一番话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崔安心头:“人人都羡慕皇帝是天下至尊,可有几个人知道当个好皇帝有多难?每日里国事繁杂,稍有不慎,就会闹出乱子,上无以对列祖列宗,下无以对黎民百姓,虽然位尊天下,可何尝有一日清闲?朕有时倒当真羡慕你行走江湖,无拘无束,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想至此处,崔安暗自叹了口气,瞧着吴三桂映在窗纸上的身影,心道:眼见得吴军溃败已不可免,今日这老贼若当真中毒身死,见不到自己一生心血化为乌有,吴氏子孙被诛戮殆尽,倒还是便宜了他!
只见一名宫女捧着一盏茶走进上书房,崔安一颗心狂跳不禁,暗道:吴三桂可不要忘了用银针试毒才好!片刻间只见那宫女捧着空盘退了出来。
崔安虽然情知此刻含有“酥骨散”的蜡烛点燃不久,吴三桂一时不致中毒,但仍是禁不住心急如焚,眼见得父母大仇顷刻间便可得报,她情不自禁地双拳紧握,背心衣衫不知何时已被冷汗浸透了。
1关于谢四新和吴三桂之间的渊源,请参看作品相关:《传奇书生谢四新和他的两首诗》
第242章 屠龙
(午间更新送上,晚上继续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
只见吴三桂端着茶杯,在书房中踱了数步,猛地大步走到桌边,拈起一根银针,探到茶盏中试了试,这才将茶水一饮而尽,他将茶盏甫一放在桌上,忽然间瞧见了压在砚台下的那封信,这信虽然只露出半截,但烛光之下清清楚楚地可以看到“吴三桂亲启”五个字。
吴三桂面色一变,大声道:“来人!”一名火枪营侍卫闻声奔入,跪倒道:“皇上有何旨意?”
吴三桂一指那封信,沉声道:“这信是谁放在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