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灵妃献诗
御书房。
尧隽若有所思地望着门外闪进来的一抹靓丽的身影,阳光从门外打在她身上留在地面一条灰黑的影。
久沫儿轻盈地移到尧隽的书案前,将手中的托盘放下,微微一笑:“王上,臣妾听说您随感风寒,夜间偶有咳嗽,便亲自炖了一碗枇杷羹,臣妾一番心意,王上不要嫌弃臣妾粗笨。”说着,她将杯盖打开,殷切地递到尧隽面前。
尧隽端过细瓷碗,盯了一会儿碗边上烧制的连枝黄藤蔓的花纹,目光又斜向旁边的座位道:“王后请坐吧。我身体很好,不过偶有几声咳嗽就被贞妃渲染得人尽皆知了,劳王后挂心。”说罢,拿起托盘内的羹勺仔细舀了一羹送到嘴里,入口滑软,清甜温润,不知都放了什么在里边,饮罢夸赞道:“王后贤惠淑德是后宫之幸,本王之幸。”
二人谈笑间,门外一阵风似的刮进一人来,同时响起侍卫的大声通传:“贞妃娘娘到,灵妃娘娘到!”
“呵呵,”尧隽出声笑起来,“今日怎的这样巧,你们三个都到御书房来了?”
“我在雅昀宫练习弹琵琶,听宫里的小德子禀报说王上又在御书房呆了许久,连午膳都还没用,臣妾心中挂念,便匆匆赶来了。王上可不能如此不顾惜身体啊!”吴芷娆说着,夸张地伸出手端过那碗枇杷羹,“难道王上就只吃了这么一小碗东西?”
“今日与久将军坐得时间长了,午膳的时间也过了。这是王后刚刚送来的bing糖枇杷羹,是祛痰镇咳的,刚才尝着鲜甜入口。”
“那就是还没吃过午膳,这帮奴才是怎么当差的,连王上没吃午膳都不来催催,真是气人!”吴芷娆一进御书房,立刻将刚才静谧安然的氛围破坏殆尽,满屋子只听她一个人大呼小叫。
尧隽也不制止,见霍佳怡于书案前三尺外静立,素洁清爽的面容上不染纤尘,与吴芷娆的热烈好动相比,灵妃是轻灵纤弱的,也是和雅甘醇的,这又与王后的纯静纤巧不同,三名女子真正是各有千秋。
“灵妃今日也来看本王了,你平素体弱,多在宫中休憩才好。”尧隽招手让霍佳怡坐在自己身边的位置。
灵妃挨着尧隽的下方坐了,从怀中取出紫色小巧的锦盒放到桌案上道:“这是我自小就服用的药,名唤‘止咳散’,效果很好,特意拿来给王上,希望王上圣体安康、福寿绵长。”
尧隽取过那个紫色锦盒,兴致勃勃地打开,药盒里面散发出一种药草的清苦味。“灵妃的药我收下了。”说着,顺手将那锦盒放在书案底下的抽屉内。
“我在罗茈时就听闻朗国公一门忠孝,天下人无不对国公心存仰慕,能得周祗历代君王尊崇实在难得!能得灵妃入宫相伴,隽欣喜非常。”对着霍佳怡,尧隽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辞。
贞妃听了这话,嘴角撇了撇,对王上如此抬举霍佳怡有些不屑。
“是啊,我虽在闺阁也知朗国公只有一女,心灵手巧、才貌双全,国公视若掌上明珠,不想竟能与灵妃妹妹同伴在王上身边呢!”久沫儿面上清浅一笑,目光落在霍佳怡的身上,接着尧隽的话。
“王上和姐姐谬赞了,佳怡可当不起。”霍佳怡十分谦逊地站起来,“能进宫侍奉王上,陪伴姐姐也是佳怡的福气。”
“听闻灵妃颇得霍公诗书的熏陶,于诗书上很有造诣,今日恰巧你们都得闲了,是否与我们吟赋一首?”尧隽兴致不错,又早闻霍佳怡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有意让她展示一番。
“那——臣妾就献丑了!”见尧隽笑语温存,对自己含情对望,霍佳怡并不推辞,有这样当着王后和贞妃的面崭露学识的机会,她求之不得。“臣妾就随兴作诗一首,做得不好王上莫笑!”
站起身的霍佳怡在三人面前缓缓走了几步,嫣然一笑,樱唇轻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听罢此词,尧隽拍手称赞:“果然好词,就是太过绵软婉约。”
霍佳怡一笑:“在王上面前贻笑大方了。女儿家做诗文都是这样,哪有指点山河的男儿之气?”
“灵妃妹妹莫谦虚了,若是让我这短时间做出来,我可是不能!”久沫儿道。
吴芷娆见三人谈笑风生,自己插不上话,于诗词技法自己也很一般,而之前王后送了枇杷羹,霍佳怡送了止咳散,只有自己两手空空地跑来,有些被忽视的感觉,不免有些心气难平。
这时,听见门外的太监问:“王上,午膳在哪里用?”
尧隽看三人都注目在自己身上,抚案站起,大声道:“午膳摆去凤仪宫!好久没去王后那里了!”
灵妃、贞妃见状连忙起身告辞。
王后领着桂娥,一路伴着尧隽回凤仪宫,细语温存相伴而行,看在桂娥的眼里,这君、后二人真是一对伉俪佳偶。
正央宫的头领太监阮庭方从后面匆匆跟上来,“王上,奴才有事回禀!”
尧隽站住脚,让久沫儿先回去,说自己随后就到。
“什么事?”
“回王上,正央宫的侍卫说今日念儿姑娘被王后娘娘叫走了,奴才一直没看见她!”
“被王后叫走了?”尧隽细眯起眼,望着已经离自己很远的的人影低语一声,“知道了!”
------题外话------
木:)
春节了,木还坚持更新,会不会有人感动下收藏个捏…。
拜年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