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特别封赏
正央宫,鸣翠苑。
小宫女婉心扒着大门边,头从里向外伸得老长,虽然姑娘说了,不让她们四个老是到勤政殿和正宫附近去,没事也根本不让她们出鸣翠苑的门,可是——那也挡不住该来的人。
看见从正宫大殿一角转出了熟悉的人,身后跟着主管太监阮庭方,婉心赶忙缩回头,匆匆向里面跑。
还未跑到门口,芷惜从门边蹦了出来,堵住了门问:“可是王上来了?”
婉心连连点头,“快去告诉姑娘吧。”
“知道了,就你鬼精鬼精的。”芷惜说着迅速转回身,朝内厅去了。
“这个月第十五天,真是天天不落!”婉心闷头守在门口接驾。
尧隽的病在念儿的精心护理和御医们的全力医治下终于好了,论功行赏,久沐漓被赏了一年的双俸,并荣升一等公。
念儿的奖赏尤其特别,官复原职之后,尧隽将正央宫的鸣翠苑指给念儿居住,并让内务府选派了四名伶俐的宫女伺候着。这一举动在后宫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正央宫内从来不允许宫中女眷长住,更别提还把正央宫的一处别院赏赐出去。
当然,更为让人眼红的是,王上从此白日在勤政殿办公,一过了晚膳就到鸣翠苑去,虽然他在鸣翠苑从不过夜,可这近水楼台的方便,在贞妃和灵妃看来,也不过是差个明旨宣告了。
奈何,后宫妃嫔们若无宣召不能私自到正央宫走动,所以,即便王上天天在鸣翠苑欢歌笑语,她们也只能干着急地看着。
“王上的伤果然痊愈了,连走路都如此生风!”念儿望着旋风一般踏进鸣翠苑的尧隽低头说道。
“起来吧!”尧隽上前拉起念儿的胳膊,笑着回答:“若是再不痊愈,岂不对不住你每日的辛苦!”
见尧隽和念儿都坐下了,婉心赶紧上茶。“王上今日来的比昨日晚呢!婉心泡了一壶茶都凉了,刚才芷惜只好又泡了一壶。”
“胡说什么!”念儿好笑地斥骂,“这几个丫头,越来越没规矩了!”
“是啊!”尧隽叹了一口气,眼盯着念儿说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几个小丫头见主子和王上调侃说笑,都识趣地悄悄退了出去。
“瞧,都被你吓跑了吧?”念儿起身为尧隽斟了一杯茶,“王上每日来鸣翠苑难不成就是来打趣念儿的?”
“在勤政殿坐一天又累又乏味,只好到鸣翠苑来休息一会,难道本王这点小小的私心念儿你也不成全?”
“我哪里有胆敢挡王上的驾。只是,念儿毕竟只是四品近侍女官,若与王上太过亲近,只怕后宫各处会有非议,也惹得大家胡乱猜测,若因此让后宫与王上有了隔阂,实在是念儿的不是了!”念儿低着头,看着自己脚下的一块暗红色的地毯,脑中却想:即便未出正央宫也能想象的出,王上日日来鸣翠苑的事,只怕早已在后宫各处有了波动。
“你管她们做什么?!照你说的,凤仪宫、朝熙宫、雅昀宫三处我未再有偏袒,这个月往凤仪宫的日子多些,她们还有什么不满意?”尧隽皱眉,一听说后宫有纷争便觉得恼火。
“念儿的意思是说,王上总该顾忌到娘娘们的想法。”见尧隽陡地一脸怒容,念儿吓了一跳。
尧隽愤懑地“哼”了一声,说道:“我去哪里难道还要她们批准不成?”
见尧隽满面的不高兴,念儿只得转移了话题,谈论起周祗国的一些旧日见闻和自己的感受,每次她说这些,尧隽都听得很认真,仿佛她讲的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百花会的确是个极有意思的盛会,若是有时间,我还真想去看看!”听念儿谈到坦地城一年一度的百花盛会,尧隽兴味十足。
“是啊,那的确是个隆重的盛会。未出阁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百花会上相识,有情者向佳人赠花,便可约定终生,所以,坦地城的百姓们都管百花会叫情花会。”百花盛会,念儿只去过一次,还是背着父王乔装之后偷偷去的,可那精彩热闹的情景让人至今难忘。
二人说着闲话,外面的天似乎眨眼就漆黑了,阮庭方望着尧隽兴高采烈的样子,几次欲开口却都忍住了。最后,他不得不偷着向念儿使眼色:姑娘,到时间了,王上该回去了!
念儿心中明白,阮庭方是催着王上赶快定侍寝的妃子,他也好叫人通传。
“王上,天不早了,王上还是早些歇息吧。”说完,念儿站起身来作出送客的样子。
尧隽扭头看看窗户,果然是早已黑透了,口中长叹一声念道:“主人都不留了,本王只好识相点了。今日该去哪里呢?”
似乎颇有些踌躇,尧隽迈着方步仍在原地不动。
“贞妃娘娘的身子听说已无大碍了,王上仁德宽厚,理当去探望!”念儿适时地进言。
“哦,也好,阮庭方,就摆驾雅昀宫吧!”
送走尧隽之后,念儿立刻被自己身边的四个小丫头围了起来。
“姑娘,你怎么又把王上撵走了?”婉心十分不悦,对于念儿的做法感到生气,她每天巴头巴脑地盼着王上来鸣翠苑,可自家的姑娘却是一点不领情,不领她的情就算了,还不领王上的情!不知道姑娘是不是被猪油蒙了心,咋连这样的事情都瞧不出来呢——连她都看出来了,只要姑娘说句话,王上铁定就留下不走了。
“是啊是啊,我看王上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呢。”芷惜附和着。
“你们俩不要胡说了,姑娘不罚你们没规矩,你们却越发上脸,姑娘的事情也胡乱指派,小心姑娘撵了你们去!”纨琪是个十分谨慎、规矩的丫头,见婉心和芷惜两个人对着念儿指手画脚便上前制止。
“别的就算了,姑娘对王上谏言说该去雅昀宫我就不服。”涵研张口,开始控诉雅昀宫和贞妃的罪行。
四个丫头闻言纷纷加入控诉行列,倒苦水倒起来没完没了。
“你们说,姑娘是不是在助纣为虐?”
四个人终于发完了牢骚,再抬眼一看,自家姑娘早就没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