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Chapter062
宝钗国忠二人带着两个孩子到达苏州的时候,便是烟花月,琼花开的时节。停留在一处不大不小当地人唤住常熟梅李镇的地方,宝钗用剩余的钱买了一处民宅安顿了下来。
经过几月的奔波,国忠比一般的孩子更来得早熟,他知道如今他唯一的亲人便是他唤住姨却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宝钗,路上就算是生病了也会紧紧的拽着宝钗的衣裙,生怕自己睡下醒来后连这个唯一的亲人也失去了。
“大夫,怎么样!我家孩子还好吧!”安顿下来后,宝钗立即为国忠请了大夫。
“只是受了些风寒,喝几贴药退退烧便没事。”大夫收拾着药箱看了一眼穿了一件白衫子看起来弱不禁风,脸色有些苍白的宝钗皱眉的说道。“到是娘子你,怀了身孕还是不要过多操劳才行。”
宝钗笑容一收,有些勉强的说道。“多谢大夫的关心,我到是不碍!”宝钗到是知道一点自己现在的状况,不过是连日的奔波造成自己有些营养不良罢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国忠无事,不然自己就算死了去地狱也无颜见王老实与王老娘了。
“罢了,老夫就为娘子多开一幅安胎的药吧!”大夫想了想,执起笔又开一张安胎常用的药也就是十三太保给宝钗。
宝钗微笑着将那药方收了起来,将大夫送出了门。“多谢大夫了。”
宝钗本想马上出门为国忠抓药的,只是家里空荡荡的,自己到底不敢将生病的国忠和长安长宁独自离去。
想了想,宝钗敲响了隔壁的民宅,想托自己的邻居为自己照看孩子一二。敲了几声,房门便从里面打开,一位俊朗,二十岁左右大小的读书人,手持着一本诗经神情貌是不耐的站在那。
宝钗估计是自己打扰了这个用功的邻居,便微微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
“娘子有何事。”
这时,那读书人语气温和的开口。见此,宝钗微微对那读书人行礼道。“家中孩子生病了,但是没有大人在,奴家怕走开抓药孩子没有照顾,便想托邻居照看。”本来想自己的邻居怎么说也该有中年大嫂在,哪知只有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单独住在那。
“没有大人。”读书人眉头一皱,很是犹豫的开口。“娘子,所谓瓜田李下,这样恐遭人话柄。”
宝钗一叹。“那是奴家失礼了。”说着,宝钗便告辞离去。
在宝钗转身快要走回自己住的地方时,那读书人叫住了宝钗。“娘子,可将药方给昌谷,昌谷定会为娘子将药抓来。”
宝钗一听,连忙回头,欣喜异常的对那叫昌谷的读书人感激道。“如此,便多谢公子了。”宝钗想也没做多想便将大夫开的药一股脑的递给了昌谷兄。再次感激对他行了行礼,宝钗便回自己住的房子照顾国忠和长安长宁去了。
宝钗快步走回房间的时候,长安长宁已经在大床上挨着国忠睡着了。宝钗笑了笑,将靠近大床的小床收拾出来,分别将长安长宁抱上了小床盖上被子后,便起身走到厨房烧了一盆热水端进房间,小心的为国忠擦拭的。
这时国忠已经醒了过来,两眼红红的看着宝钗。“姨。”
宝钗一听,抬头关切的问着国忠。“怎么了,是冷了还是渴了饿了。”
国忠擦了擦眼睛,将眼角的泪水试去。“姨,你对国忠真好”
宝钗顿了顿身子,看着国忠眼中带着笑意的说道。“傻孩子说什么话呢,我是你姨不对你好,对谁好。”
“姨,我不想再睡了。”国忠挣扎着想起身,只是受了风寒的人浑身软绵绵的,才刚起身,国忠便觉得有些头晕。
“不想睡那就坐在床上休息吧!”宝钗让国忠身子坐正,拿了枕头垫在了国忠的身后,便看着国忠,关切的说道。“饿了没,姨去给你熬些粥可好。”
国忠点点头,宝钗便将被子为国忠将腿盖好,便将房门轻轻的扣上,来到了厨房,生活做饭。或许是因为有前世记忆的关系,从锦衣玉食的生活一下变成了粗茶淡饭,宝钗没有丝毫的不适应,就连自己一直不行的女红,现在宝钗也可以简简单单的缝补一些衣物了。
在厨房里忙碌了一会,在粥熬好了宝钗将它盛在钵里时,大门被轻轻的敲响了。宝钗连忙将钵放下,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便快步的上前将房门打开。
“娘子,你的药。”
宝钗注意到那读书人脸色微微有些潮红,他不自在的轻咳了几声,在宝钗疑惑的眼神下将两包药递给了宝钗,便有些狼狈的落荒而逃。
怎么了?宝钗有些不解的打大门关上插上木杠,再看到自己手中拿着的两包药时有些后知后觉的明白了过来。
宝钗扑哧一笑,将属于国忠的药拿出来用小火熬起来。先从钵里盛了一碗粥,小心的放凉了后,宝钗将粥端到室里。
“姨,我自己吃。”
宝钗笑了笑将粥放在国忠的手上。“姨在厨房守你的药,你吃了不够就叫姨。”
国忠点头,便眼睛有些微红的看着宝钗为自己理了理一些被角,又往厨房奔去的身影,低头,擦了擦眼睛,用着放在碗里的汤勺一口一口舀着粥吃起来了。
而厨房里的宝钗将熬好的药小心的倒在碗里后,眼睛瞄到被自己放在案板上自己那副安胎药,有些莞尔的乐了。这叫昌谷的读书人,虽说个性有些迂腐,但是心性到是纯良,脸红的样子到有些可爱。
几天里,宝钗精心的照料生病的国忠,很快国忠便病好,能利索的帮宝钗干活了。国忠病好,宝钗到是了了一件心事,只是看着卖首饰得来的钱财所剩无及,宝钗为以后几人的生计伤透了脑筋。
首饰自己到是还有,只是那明显是从宫中流落出来的,自己到底还是不敢再卖了。害了自己还好,只是如果害了国忠….
到底该怎么办?宝钗捂着自己日渐隆起肚子,不断的思索着。记得前世好象有谁说过,天下最好赚的钱是女人与小孩的钱,赚小孩子的钱自己暂时没有想到,但是女人的钱…
宝钗眼前一亮,古往今来,作为女人追求的无非是悦己者容,爱衣服爱首饰,更爱漂亮。这漂亮更是其中最主要的,让自己好好的想想,在现代提倡中药护肤美容化装品有哪些。
宝钗想了很久,将自己大致记得可以用来美容的药材一张草纸一个药材名记了下来,便轻声唤着。
“国忠别在厨房待着了,出来一下。”
自从宝钗肚子开始隆起的时候,国忠便不让宝钗到厨房里忙活了,洗衣做饭,甚至连针线缝补的活也不要宝钗做了。宝钗有时候都在想,自己是不是太苯了,不然国忠一个才十岁左右大的孩子,做这些家务事到比宝钗来得还要熟练。
“姨,什么事。”听到宝钗叫他立马从厨房里出来的国忠忙奔到宝钗的面前,轻声的问着。
“国忠,你到镇里的各个药房将这些药材买起,记住一个药铺一张纸不能多抓。”
国忠有些不解的接过宝钗递给他的那叠白纸,好奇的出言问道。“姨,这是什么?”
“这是可以赚钱的法子。”宝钗笑着摸着国忠的头说道。“只要赚到了钱,国忠便可以安心的去上学,不用担心跟妹妹们了,相信姨吗?。”
国忠虽然还是不明白什么是赚钱的法子,但是不妨碍他信任的对宝钗点点头。“姨,我马上去。”
说着,国忠便拿着宝钗取给他的钱跑出了门。待国忠跑遍了镇上所有的药材铺子将一大堆药材给抱了起来后,宝钗将长安长宁托给了对门的那叫昌谷的读书人,带着国忠上了山,去找一种可以拿来做胭脂的红蓝花(胭脂花)。
两人将国忠背着的背篼都装满了红蓝花后,抄小路回家的时候,发现了一处野生的玫瑰花丛。宝钗停下脚步,仔细的摘起野生玫瑰,放在了自己提着的竹篮子里。走时,宝钗想了想,又回过了身子,用放在竹蓝子的剪刀修剪了一些可以插栽的枝条放到了竹蓝子里。
“国忠,我们回去吧!”
说着,宝钗拉着国忠,挎着竹篮子,两人便回了家。让国忠好生的照料长安长宁后,
宝钗把胭脂花、玫瑰像捣药一样细细碾碎捣成浆汁,加清水包在纱布里绞去黄汁,滤去渣滓后,再加酸栗子淘米水一起像淘米一样淘,****素被溶解,再绞,剩下的就是红色的汁液了,如此一二再再二三,宝钗将得到的红色汁液小心的放在窗台晾干。
等了几日,取得红色汁液晾干的得来的红色粉末,滴上一点点桂花油,便是胭脂了。而水粉,宝钗而是根据前世在一家生产化装品上班学得的方法,将一些中药碾碎,熬煮,同样取其汁液,按照混合可以用来水粉的材料慢慢的调配起来。
做好了后,宝钗先是让国忠在家里好生的照顾长安长宁,自己提着一篮子的胭脂水粉上了街,一盒半两银子卖得很贵,却还是有些在逛着庙会富贵小姐好奇的凑上来。
“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宝钗记得这话,红楼中贾宝玉曾经对伺候自己的平儿这样说到,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虽说,宝钗不喜欢贾宝玉甚至贾府的一切,但是这样具有宣传意义的句子倒不妨碍自己来拿用。
将胭脂水粉卖得差不多了后,宝钗便马上提着空篮子回了家。往后的一段时间里,宝钗便继续用这个法子做胭脂,调配各种的水粉。
只是做好了,宝钗并不急得卖,而是等了一段时间,估计那些买她胭脂水粉的富贵小姐用得差不多了后,宝钗便让国忠上街去卖,一两银子一盒,分文不少。
其实并不是宝钗想支使国忠,只是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自己的身子日渐笨重,不好再挺着一个大肚子出门。算算时日,自己与国忠带着孩子在这个镇上住下已经大半年过去了,对比半年之前的惊心动魄的逃亡日子,现在这般平静的生活就像梦一场。
晚上的时候,国忠提着卖得空空的篮子回了家。数了数银子,发现银子刚好是卖胭脂水粉的数,就连自己早上拿给国忠让他肚子饿的时候买东西吃的二十文分文不动的也在里面。
“你这傻孩子。”宝钗叹息的看着国忠,这孩子不会一直饿着肚子吧,宝钗起身为国忠煮了一碗面条,便让他早早的睡了。
随后的几天时,宝钗用赚到的钱买了一间铺子,雇了几个人,做起了专门卖胭脂水粉的生意。起初,宝钗只是想够温饱,有足够的钱送国忠去上学,却没有想到生意越做越大。到后来,几乎全国的人都知道了常熟梅李镇王记胭脂铺的胭脂水粉最为上层不浑妆,有花朵般艳丽的颜色和香味,朱唇一点桃花殷也不过如此。
几月后,在下了一场雨,雨后天晴的时候,宝钗顺利分娩诞下一位男婴。虽说有些瘦小,但是那响亮的啼哭声,伴着突然响起的旱雷,响侧云霄。
这个时候,宝钗看着自己新生儿,莫名的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朱允禛,原来这个儿子竟与朱允禛长得十分神似,宛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他们是父子呀,又怎么能不像。宝钗扯嘴轻笑,将自己也说不清的思绪敛去,安心的坐起月子来。
此时,家中已经专门请了一位老婆子专心伺候已经待产的宝钗。而国忠也已经入学了,闲暇时,宝钗对门的那位叫昌谷的读书人便交国忠画画做诗。很久之后,宝钗才得知这位叫昌谷爱脸红的读书人却是江南四大才子的徐祯卿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算是对宝钗十年生活的一次概括,下章便是十年开始...